青岛交警支队相关领导:低年级应用题教学方法的研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19 20:16:33
文章作者:杨英 文章来源:网络收集 阅读次数:102 更新时间:2009-5-23 7:04:48根据我多年来的数学教学经验,我认为“从应用题入门教学开始,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进行分析应用题数量关系能力的培养”。开始教学应用题时,教师要通过操作、直观等方法引导学生分析应用题里的数量关系,然后联系运算的含义确定解答的方法。我们教学时应注意使学生掌握应用题的规律,真正理解常用句式的含义,防止学生猜算法,或者根据个别词句来判定解答方法,对解答简单应用题,以及将来学习更复杂的多步计算应用题都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将我个人教学几类简单应用题的经验介绍如下,与大家共同探讨。
2.1、重视加、减、乘、除运算含义的理解。教学加、减、乘、除运算的定义时,一定要重视对它的意义的理解。因为这是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基础。最初的应用题都是根据运算意义来确定解答方法的。教学从一开始就要不断的强调加、减、乘、除运算的含义。如:求两个量一共有多少用加法;已知两个量的和与其中的一个量,求另一个量,或从一个量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要用减法;求几个相同量一共是多少,用乘法;把一个量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或求一个量里有几个另一个量(也就是求能分成多少份),用除法。只有这样不断的强调,学生才从最初的含义里理解加、减、乘、除应用题的意义,才能正确确定解答方法。
2.2、从最初的应用题教学开始,就应引入线段图来分析应用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开始时,先不要求学生掌握,但必须这样做,使学生养成用线段图分析应用题的习惯。也就是说,一定要让学生有一个思考过程,去分析数量关系,只有这样才能逐步使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如:在教学一年级比较直观的实物图画应用题时,可以在学生完成实物图画应用题以后,再把实物换成线段,引导学生解答。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为以后学习更难的应用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2.3、教学比较关系的应用题要抓住哪个量多,哪个量少的关键。例如:教学甲数比乙数多几的应用题,通过操作和教师的直观演示,要使学生明确:(1)、“甲数比乙数多”是谁多?谁少?(2)、“甲数比乙数多”和“乙数比甲数少”的意思一样;(3)、要明白甲数多,甲数就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和乙数同样多的部分,另一部分是比乙数多的部分;(4)、从甲数(多的数)里去掉和乙数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甲数比乙数多的部分,所以要用减法。通过这样的训练以后,再学习“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已知一个数比这个数多几(或少几),求另一个数”;“已知一个数和它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求另一个数”等应用题时,就可以运用同样的分析方法来解答。
2.4、教学倍数关系的应用题时,应抓住“谁是谁的倍数”以及“谁和谁比较”的关键句式。要让学生真正理解“谁是谁的倍数”的含义。同时要让学生知道有关倍数的题目,只能用乘法或除法。例如:粮店有大米8吨,大米是面粉的4倍,面粉有多少吨?在教学这一类应用题时,重点句应该在“大米是面粉的4倍”上,这一句一定要让学生理解以“是”为分界线,“是”前面的量(如大米)是比较多的量,“是”后面的量(如面粉)是比较少的量。已知一个多的量和倍数关系,求少的量,用除法;反之,已知一个少的量和倍数关系,求多的量,用乘法。如上题:“大米是面粉的4倍”说明:大米多,面粉少,已知大米(多的量),求面粉(少的量)用除法。当然还有一类就是已知两个量,求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倍?这一类题一定用“是“前面的量除以是后面的量。如:大米15吨,面粉5吨,大米是面粉的多少倍?就用大米的量除以面粉的量。
倍数关系的简单应用题还可以总结出如下规律:(1)若最后的问题是求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倍?用除法,用“是”前面的量除以“是”后面的量。(2)、已知一个量和倍数关系,求另一个量。先找出要求的量在条件“谁是谁的几倍”中在“是”的前面还是后面,若在“是”的前面,用乘法,在“是”的后面用除法。
3、总结
总结起来,低年级应用题主要就是这几类,只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把条件与问题不断的变化,正叙、反叙的问题,但万变不离其宗,只要学生真正掌握了上述的分析方法,无论怎么变,学生自己也能熟练的进行分析,并找出正确的解答方法。这几类应用题虽然看起来简单,但掌握不好,直接影响以后学习较难的多步应用题的学习和掌握。教学时一定要一步一个脚印,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分析的步骤和方法,防止学生见“多”就加,见“少”就减,见“倍”就乘,见“平均”就除等乱猜算法的不良习惯,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融会贯通。为以后学习多步应用题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