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州学院在线入口2:善恶就在一念之间 为何不把冷漠变成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8:11:23

心痛,但是无能为力;咒骂,然后旋即忘却;指责别人,却放过自己——这是我们大多数人对这种事情的心态,我们表现出的痛苦相当可疑,我们的咒骂缺乏内在的力量,我们的正义感从一开始就摇晃不已。所以说,与其谴责那18名路人的“冷漠无情”,不如向救人的拾荒者学习,回归最朴素的人类良知。

善恶就在一念之间 为何不把冷漠变成爱?

社会学家孙立平曾在一篇文章中分析道,将审丑麻木视作一种“轻度罪恶”。正是冷漠、歧视等庸常之恶,衍生出信任割裂。消解沉疴,需要人性规约的拾级而上:道德令,被人们视作底线性的信仰。“人们一切不幸的根源,不是饥荒,不是火灾,也不止是那些作恶者,而在于他们各自为生”,托尔斯泰如是说。打破“流沙格局”,构筑人际关怀,需要价值秩序的重新梳理——在社会储藏室里,多放置些“人本关怀”。

具体到小悦悦惨案中,无论是18名路人,还是拾荒阿姨,做出救或不救的决定其实只是一念之间的事情。基督教中有一首歌曲名字叫做《把冷漠变成爱》,歌颂的是信仰的力量和主的伟大。也许,救起小悦悦的拾荒者不是一个基督徒,但正是她一个看似简单的举动结束了18名路人的冷漠,让这罪恶的人间充满了一丝温情。事后,被碾女童父亲在接受采访时更是明确表示,“无奈,愤怒,但不再仇恨”,而这竟与那首歌中“我们应爱近人,甚至我们的仇人”的歌词不谋而合,可见在人性的深处某些良善的品质是相通的。

改变社会从“我”做起 救人心就是救自己

在不得不一次次的谈论道德时,也许我们应避免在道德前面加上“国人”、“社会”这样的前缀,因为这种表达恐怕是大而无当和粗暴的。但此起彼伏的非道德丑闻,也的确让我们看到了在我们的语境中,不仅“道德”本身危如累卵,而且那种可以称之为“道德感”的东西也在随风而逝。我们很多人对“道德”失去了想像力,我们开始头也不回地走向人性的反面,以道德为耻,以道德为祸。当我们终于练就了心麻如木、眼如枯井的本事,我们终于获得了内心的平静。

虽死犹生,虽生犹死。我们每天活着,活得像一个陌生人。无可否认,一定是什么东西出了致命的错误,才导致了目前这种局面,这或许已经与“道德”无关了。现在的问题是,当我们迫不及待地发表道德演说之后,我们是否真正愿意追随这种信念,为“社会道德”的改变和提升,尽出绵薄却尊贵的力量? 不妨设想,我们每一个人,让自己的精神,在每一个深夜,走向10月13日的那个下午,走向佛山的广佛五金城,走到被汽车碾压的悦悦身边,弯下腰,伸出手——这不仅是救她,更是救我们自己

犹太作家威塞尔先生曾说:“美的反面不是丑,是冷漠;信仰的反面不是异端,是冷漠;生命的反面不是死亡,是冷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