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国税局电话号码:使命的召唤——郑成功及其事业 / 醉罢君山 / 第13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00:00:34
使命的召唤——郑成功及其事业共48页 
作者:醉罢君山 提交日期:2009-01-02 08:16  写得匆忙,有几个错误:
  
  鲁监国不得不(将)从福建又撤回到浙东
  
  但是浓厚(应是浓雾)帮了清军的大忙
  
  徒使英雄泪沾巾(襟)

-
作者:醉罢君山 提交日期:2009-01-02 23:48  ————我觉得君山兄为郑辩护的理由显得很牵强!呵呵!
    
     李定国不过是约郑配合其攻广东,他想合并郑部?且不说李有无此意,就算有,可能成事吗?
    
     李为孙数度逼迫,仍相忍之,只尽忠为国!郑比之实差不小了!
  ---------------------------
  我这个也不是为郑成功辩护,只是寻求一种合理的解释。
  李定国会不会算计郑成功,这个即便我们事后来看,应该他没有这个想法,但是在那种微妙的时局中,让郑成功去抱着百分百的信任去相信从来谋面的一个人,这个人还是来自大西军。我觉得,郑成功并不是一味不合作,但是在合作上没有李定国的积极,确实是出于谨慎。
  李定国的南明的地位要高于郑成功,属于亲王一级,如果从地位上说,李定国要指挥郑成功的军队,从理论上说,也是说得过去。向来史学家都惋惜郑成功未能与李定国成功会师,但却很少有人考虑到如果会师之后,两人将如何相处、如何协同作战的问题,实际上永历帝这时已经是一个傀儡了,实际上南明已没有真正的朝廷,有的只是孙可望、李定国、郑成功的地方实力派而已。
  
  
作者:醉罢君山 提交日期:2009-01-03 08:56  
  (使命的召唤-39)
  
  盘陀岭失守,清军大举南下驰援,郑成功被迫放弃进攻诏安的计划,郑成功现在只有两条路可以选择:其一是撤向大海,返回铜山岛或南澳岛;其二是从陆地西进,进入广东省。由于李成栋的反正,现在广东全省名义上都归属南明政权,因而进入广东不仅相对安全,而且有利于郑成功寻找一个新的军事基地。于是他下令,大军绕过诏安城,向西进入广东潮州境内,驻扎于黄冈镇。
  地处粤东的潮州府,是一个颇为复杂的地方,这里分布有多股势力。
  第一股势力是隶属于南明政权的李成栋部将郝尚久。潮州一直是政局混乱的一个地方,在郝尚久之前,潮州是由车任重所统治,车任重是一位总兵,他杀死了惠潮道李光坦,潮州知府以及海阳县令,独霸潮州。郝尚久在上司李成栋的授意之下,假装要声援福建,借道潮州,结果在潮州府城杀死车任重,从而成了潮州的军政长官。不过郝尚久对潮州也只能控制府城一带,对其他县城并没办法控制。郝尚久与郑氏集团矛盾甚深,这后文再作分析。
  第二股势力是早先时候占据揭阳的郑鸿逵势力,郑鸿逵虽然经营揭阳有一年之久,但是由于受到郝尚久以及其他土豪的抵制,发展缓慢,但他在揭阳扎稳脚跟,对郑成功在粤东的发展无疑有着积极的影响。
  第三股势力是潮州境内大大小小的山贼、海盗,这些基本上是独立势力,多数是所谓“不清不明”,既不归属于清政府,也不归属南明政府,当然也包括一些抗清义师。其中势力较大的包括黄冈的黄海如、南洋的许龙、澄海的杨广、海山的朱尧、潮阳的张礼等。这些人,理所当然成为郑成功首先要收拾的对象。
  
  郑成功驻师的黄冈,就是土豪黄海如的地盘。黄海如是前明一名军官,以前曾在官府里担任小吏,后来到南澳岛从军,估计也是属于郑芝龙的旧部,在南京失守,弘光政权垮台后,他纠集一批亡命之徒,以抗清为名,其实从事劫掠的强盗活动。郑军到来后,黄海如很明智地选择归降,并且在施福的领引下,前来见郑成功。
  郑成功接见黄海如,并问他说:“我举义以来,屡得屡失,乃天未厌乱。今师至此,欲择一处,以为练兵措饷之地,必何而可?”
  黄海如建议说:“潮属鱼米之地,素称饶沃,近为各处土豪山义所据,赋税多不入官,藩主第而收服之,藉其兵而食其饷,训练恢复,可预期也。”同时黄海如还建议郑成功夺取潮阳县,这里不仅是潮州地区最富庶的一个县城,而且有几个优良的港口可以停驻水师。
  黄海如的建议,成为之后一段时间内郑成功的战略重点,即吞并潮州地区的土豪、山盗的力量,并且从他们手中夺取粮饷。不过郑成功曾有过一些忧虑,因为潮州毕竟是南明将领郝尚久的地盘,他越界在潮州境内收降土豪,这有挑拔内斗的嫌疑。但是除此之外,郑成功无法解决粮饷不足的严重问题,永历政府是不可能提供给他哪怕一文钱的粮饷。
  郑成功决定听从黄海如的意见,占据潮阳县。从黄冈到潮阳县,要经过几个土豪势力的地盘。他以“奉旨专征”的名义,对土豪势力“顺者抚之,逆者讨之”,这个“奉旨专征”只是他自己杜撰出来的。
  
  郑军开进到黄冈西南的南洋,这是土豪许龙的地盘。郑成功给许龙发了一道命令,命令他让出一条通道,并且准备小船以供郑军渡河使用。
  许龙是潮州一个著名的人物,他长期盘踞在南洋一带,横行无忌,对于郑成功的谕令,他置之不理,并且出兵相拒。郑成功马上从陆、海两路进剿许龙,许龙的强盗军怎么是郑军的对手呢,一战即溃,许龙仅以身免。但是在追击许龙时,郑成功险遭刺杀,当他督师至一水岸时,潜伏的岸边的几位许龙手下的刺客,突然杀出来,当时郑成功的座骑受到惊吓猛跃起来,郑成功跌下马背,那几个刺客举起刀就往他身上刺来,情形十分危急。郑成功的贴身卫士蔡巧、李长大吼一声,拔刀相迎,拼死保护,并最终杀死刺客,才化险为夷。
  虽然有这次意外的遇险,不过总的来说,郑成功收获非常之大,在占据许龙的巢穴后,缴获了大量的粮食与武器,其中光粮食就多达一万多石,郑成功下令将这些粮食搬上船只,然后运往厦门岛,交由从叔郑芝莞保管。
  由于许龙是潮州土豪中势力最强的一支,他的老巢被捣,很多土豪转而归附郑成功。前来投诚的土豪有海阳的陈斌,这是一员骁将,能力举千斤,手掌特别大,所以得了一个浑号叫“大巴掌”,郑成功让他掌管后劲镇。除此之外,还有澄海的杨广、南阳的唐玉、海上的朱尧等人均前来归附,使得郑成功收罗了不少兵力。
  要调和这些土豪之间的矛盾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比如陈斌与杨广之间有很深的矛盾,陈斌曾在澄海被杨广聚众追杀,陈斌背着他三岁大的儿子,身披铠甲,腰间插了一把铁斧,手里持着大刀,手刃多名杨广的手下,拼死杀出重围,到城门时,当时城门已经关闭,无法出去,陈斌硬是从铁斧砸坏城门,破门而逃。因为陈斌与杨广有这个恩怨,在两人归附之后,郑成功特地将两人请来,杯酒释恩仇,两人被郑成功的诚意所感动,后来终于协力共事。
  
 
作者:醉罢君山 提交日期:2009-01-03 23:22    
  谢谢灏辰兄的指正.
  李定国封王确是在新会之战后,这个我搞错了.这些天我一直在思考关于郑李会师这个问题,觉得后人以"私心自用"来下一个结论,有时是很难体会古人的苦衷.
  郑成功当时处境的复杂,确实很难以常人的心态去揣测其内心,我这里稍写几点:其一,他的父亲\弟弟被当为清廷的人质,这使他不得不假意与清廷周旋;其二,他所控制的地盘是十分有限的,所以他必须助借与清廷和谈期间,大力征收粮饷;其三,他的后方是很不牢靠的,只有沿海几个岛屿,与西南的大西军相比,他是没有后撤之路.这些都使得他在用兵上是谨慎的,也是因为谨慎,所以他最终能生存下来.
  我有时常想,郑成功所处之境况,其压力之巨大,实为常人所无法承受,亦所难以理解.我所抱之一原则,对这些为信念而坚持,而战斗的人,要有一种温情的敬意,有一种设身处地的思考.
  对郑成功持批评意见的顾诚在<南明史>中说到关于郑成功与李定国会师消极的几个理由,有些的不靠谱的.比如说郑成功以林察为总指挥率军南下广东,也被顾诚说成林察善于打内战,这个就理解过歪了,把郑成功想得太恶劣了,好象派林察去是准备与李定国打内战似的,其实林察曾在广东呆过,也参加过绍武与永历的战争没错,但郑成功派他去,是因为他对广东珠江口一带河流水文十分熟悉的原因,这与派张名振北上浙江长江口的道理是一样的.
  
作者:醉罢君山 提交日期:2009-01-04 11:44  
  (使命的召唤-40)
  
  还有一股很强的土豪势力没有归附,这就是盘踞在潮阳的张礼。
  潮阳是郑成功夺取的目标,他仍然按惯例,给张礼发出一道谕令,但张礼也置之不理。张礼占据着潮阳的达濠埔,他在这里有三个营寨,分别叫达濠寨、霞美寨、青林寨,每个营寨都有一千多人,互成犄角,当一个营寨受攻击时,其他两个寨便会前往援救,在三寨之间,设置了许多陷阱,整个防御体系三位一体,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张礼自认为这个坚强的防线足以吓退进攻者,因此他绝不隶属于其他势力,属于“不清不明”的地盘,是一个小小的独立王国。在前一年郑鸿逵率海军入潮州的揭阳时,就曾经想招抚张礼,但张礼对处处与郑鸿逵作对,郑鸿逵也拿他没办法。
  郑成功在远眺了三座营寨的地形及防御后,同时收到情报,侦知张礼据守于青林寨,他着手制订了一套作战方案,其战术重点是围攻其一寨,然后伏击其余两寨的援军。
  十二月二日,郑军率先对达濠寨发起进攻。为了避免了军队无谓的伤亡,事先郑成功派人暗中向当地人询问了这三座营寨间的陷阱分布,使郑军得以避开这些危险的陷阱区,直抵寨下。郑军架起大炮,猛攻达濠寨,果然不出所料,其他两寨马上出动人马前来援救。此时郑成功早已派出一支奇兵潜伏于青林寨的附近,等张礼率寨中的兄弟前去援救达濠寨时,这支奇兵在半途对张礼发起伏击,然后又拔一两支小分队,佯装准备抄袭张礼的老巢,张礼大吃一惊,无心恋战,赶紧下令返回寨中,郑军乘张礼阵脚大乱之时,发起强大的攻势,结果土豪军人马损失惨重,张礼狼狈逃回寨中。
  张礼的败退,令达濠寨的守军惊惶不安,士气消沉,而郑军则声势大振,在火炮的猛轰下,山寨的防线被打开一个缺口,郑军一拥而上,攻破达濠寨。张礼精心设计的三寨互为犄角的战术失灵了,达濠寨失守后,很快霞美寨也落入郑军之手,最后只剩下一个孤立无援的青林寨,在这种情况下,张礼除了投降,别无选择。张礼在郑成功军队入粤东之前,曾与郑鸿逵长期对峙,在投降郑成功之后,最终被郑鸿逵找了个借口杀掉了。
  
  张礼投降之后,郑军入驻潮阳。郑成功又派军队到潮阳西部的靖海卫与惠来县,这两座城池都表示归顺郑氏,这样,郑成功终于在粤东有了立足之地。
  当时郑鸿逵占领潮阳北面的揭阳,郑成功前往揭阳与郑鸿逵商讨下一步的行动计划,郑鸿逵试图说服郑成功联手进攻郝尚久。
  郝尚久与郑氏集团的矛盾由来已久,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郝尚久曾经迫害过郑军旧将,等别是在施郎等福建籍将领返回福建时,进行围追堵截,企图一网打尽,这使得以施郎为首的郑军旧将对郝尚久的印象是十分恶劣;第二,在1648-1649年间,郑成功曾写信给郝尚久,具体内容史书不载,由于当时福建正闹粮荒,而潮州地区是一个重要的粮食产地,估计这封信是商议援助粮食的问题,但是遭到郝尚久的断然拒绝,这迫使郑成功舍近求远,到广东高州(茂名)购买粮食。第三,在郑鸿逵占据揭阳之后,直接威胁到郝尚久在潮阳的地位,两人的利益冲突更加明显,而此时郑成功又搅了进来,郝尚久在后台老板李成栋战死之后,他的所有心思,就是保住潮州这块地盘。
  郑氏集团与郝尚久的矛盾越发的激化。在郑鸿逵看来,郝尚久并不是南明在潮州的合法政权,他是擅自杀死总兵车任重,从而成了潮州的军政长官。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郑鸿逵有理由认为郝尚久这个军阀并不属于南明政权,所以想连同自己的侄子一起推翻郝尚久。
  但是郑成功拒绝了叔父的提议,在他看来,郝尚久毕竟在名义上是归属于永历政府,除非有适当的借口,否则师出无名,将落人于破坏统一战线的口实,郑成功说道:“彼尚藉明号,岂可自相矛盾?俟其踪迹败露,然后声罪致讨。”宁可等待时机。为回报叔父长期的支持,郑成功帮助郑鸿逵摧毁了揭阳县一处拒绝与之合作的土豪李芳的势力。
  
  
   
作者:醉罢君山 提交日期:2009-01-05 11:43  
  (使命的召唤-41)
  
  郑成功返回潮阳后,继续征服潮阳地区拒绝出粮出饷的土豪山匪。
  1650年(永历四年)正月,郑成功亲自督师,攻打和平寨土豪。和平寨地形险要,易守难攻,三面环水,只有西面可以进攻,郑军连续进攻多日,无法攻克。在与和平寨的战斗中,郑成功险遭不测,他亲自在阵前督师,和平寨的山盗拥有火器,也算是郑成功命大,当时他刚一转身,结果一颗枪弹打中了站在郑成功身后的一名参军的右指。
  由于进攻不利,郑成功打算撤军。右先锋杨才向统帅保证,将在次日早攻下和平寨,郑成功同意杨才做最后一次进攻。杨才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冒着山上矢石交攻,奋勇突进,他的勇敢终于使战场上的僵持局面发生逆转,这座坚固的山终于落入郑军之手,作为报复性的严惩,杨才下令将山寨的战士全部处死。不过在这次战斗后不久,杨才病死,不知是不是因为在战斗中负重伤而致命的。
  同时,施郎攻破溪头寨,刚归降不久的“大巴掌”陈斌攻破狮头寨,寨首黄亮采向陈斌投降。但是紧接着在攻打和尚寨时,郑军损失了两名军官,左冲镇林义被炮弹击中,重伤而死,北将吴士标也在战斗中受伤而死。暴怒之下的郑成功下令各军猛攻,将山寨夷为平地,山寨所有人全部被杀死。
  此时郑成功在潮州的势力已经延伸到了普宁县,他控制了潮阳、镇海卫、普宁、惠来四座县城。
  在揭阳县附近,有一支起义军称为九军,这是1645年时,由于潮州百姓苦于缙绅阶级的压迫,以刘公显为首的九人起而抗暴,组织一支起义军,故称为九军,这支起义军已经存在五年,抗交官租。开始时,他们也拒绝向郑成功交饷,郑成功马上派兵镇压,击破一处山寨,刘公显等人发现不是郑军的对手,便归顺郑成功,并上交了数万的助饷。
  
  经过几个月的东征西讨,郑成功在粤东的势力已经超过郑鸿逵。郑鸿逵在征饷上屡屡受挫,只得求助于郑成功,当时揭阳有一座山寨叫新墟寨,寨主与郝尚久关系不错,每当郑鸿逵攻打新墟寨时,郝尚久便发兵相援。郑成功敏锐地发现这正是消灭郝尚久势力的一个时机,便答应郑鸿逵,出兵讨伐新墟寨。
  四月二十五日,郑成功与郑鸿逵合力进攻,郑鸿逵所部的大炮发挥巨大的威力,摧毁了新墟寨的防御工事,骁勇的郑家军发起冲锋,很快便夺下新墟寨,并俘虏了寨中的战士,郑成功从中挑选出四百人,编入自己的队伍之中。不出郑成功所料,潮州郝尚久部果然派兵前来增援,但援军来得太慢了,抵达时新墟寨已经陷落。郑成功马上以“郝虏助逆”为理由,出动军队迎击郝尚久的援军。
  郑氏集团与粤东郝尚久集团这两支南明力量展开火并。
  南明政权的内斗无所不在。与高效的清政府相比,南明内部简直是一团乱麻,不仅在政府内部官员相互争斗,地方政权之间也互斗不休,这似乎是无可克服的恶性循环,虽然不少有志之士深刻洞察到这种内斗的危害性,但是低效的政府显然无法改变这一事实,永历帝充其量只是个平庸之辈,而且他对军队也没有控制能力,缺少中央制约的地方势力,很容易陷于无休止的争斗之中。
  

本文由<贴库网>脱水整理,地址:http://www.tieku.org/18569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