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水安集团待遇:【石门颂】汉隶三颂专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1:50:02
东汉隶书 【石门颂】

《石门颂》是东汉建和二年(公元148年)汉中太守王升撰文,为顺帝初年的司隶校尉杨孟所写的一篇颂词,全称“故司隶校尉楗尉杨君颂”,刻在陕西褒城褒斜道南端石门隧道西壁之上,通高261厘米,宽205厘米,书体为汉隶,刻书二十二行,满行三十一字。1967年因在石门所在地修建大型水库,乃将此摩崖从崖壁上凿出,1971年迁至汉中市博物馆,保存至今。
《石门颂》摩崖是我国著名汉刻之一,他与略阳《郙阁頌》、甘肃成县《西狭颂》并称为“汉三颂”。全文共655字,全面、详细地记述了东汉顺帝时期司隶校尉杨孟文上疏请求修褒斜道及修通褒斜道的经过。
此摩崖书法古拙自然,富于变化。每笔起处以毫端逆锋,含蓄蕴籍;中间运行遒缓,肃穆敦厚;收笔复以回锋,圆劲流畅。通篇字势挥洒自如,奇趣逸宕,素有“隶中草书”之称。杨守敬《平碑记》说:“其行笔真如野鹤闲鸥,飘飘欲仙,六朝疏秀一派皆从此出”。
《石门颂》是东汉隶书的极品,又是摩崖石刻的代表作。它对后来的书法艺术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人们称之为国之瑰宝,清代张祖翼评说:“三百年来习汉碑者不知凡几,竟无人学《石门颂》者,盖其雄厚奔放之气,胆怯者不敢学也。”解放前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辞海》封面“辞海”二字,就取自于《石门颂》。
摩崖书法欣赏【西狭颂】浑拙苍茫古朴奇诡
书法欣赏【西狭颂】
书法起笔力度较大,笔形以方为主、以圆为辅;中段行笔较为平缓,不能起伏过大;收笔处要矫正笔形,气沉其中,不使外泄,使线条沉郁含蓄、稳如磐石。在各种线条的穿插排布中,不过分强调对比,把微妙的矛盾通过各种走向的线条来相互牵引,达到“貌实意虚”、“疏宕”的审美境界。但不要为了表现疏朗而过分拉开线条间的距离。须在线条内部的联系和空间分割构成的联系上着力。临习《西狭颂》,需取大字,力弱局小者可通过《西狭颂》来开拓更广阔的表现手段。
临习时要注意表现线条的厚重,其力要扎实内敛、不可拖泥带水,臃肿无力。还须注意用笔的朴素,动作不可过多,以防线条过碎。《西狭颂》的整体气息雄浑宽博、疏宕瑰丽,与摩崖书法作品《石门颂》、《郙阁颂》合称为“三颂”,皆为摩崖石刻,而风格有别。“三颂”的线条虽都有浑厚圆劲的效果,而在沉稳爽利、波挑丰富方面,另两颂显然不及《西狭颂》。《西狭颂》全称《汉武都太守汉阳河阳李翕西狭颂》,亦称《李翕颂》、《惠安西表》,位于甘肃成县天井山栈道中。东汉灵帝建宁四年刻。共20行,每行20个字。
书法作品【西狭颂】
《西狭颂》的形体方正饱满,内松外紧。笔画安排横平竖直,扎实停匀,极讲究整体的对称均衡。《西狭颂》的结构:博大精深,为其它汉碑所不及,是医治结体羸弱、格局狭小的良药。“摩崖”所在的是表面不平的山体表层,在其上镌刻文字,因山体的质地不一,造成了镌刻有深浅之别,有时为避开坚硬的石质而脱离汉字的理性造型,使用笔出现偏差,摩崖刻石除了要遵循汉字的构成原理外还要考虑自然的因素,这是“碑”类刻石所不需顾虑的,正因为有后者的存在,才使“摩崖”石刻散发出绚烂迷人的风姿,加上自然的风化剥蚀,千余年前先人凿刻的痕迹只剩下浑拙苍茫、古朴奇诡的线条在交叉飞舞,这实际上是人的创造性价值的深沉外化。
书法视频【西狭颂】临习
书法作品《西狭颂》是著名的摩崖刻石,在“碑刻”大家族中,“碑”与“摩崖”虽同属一类,但其审美特色却大不相同。主要是其形制和制作方式的不同而引起。《西狭颂》的用笔:凝重浑厚、朴茂丰腴,需要通过逆入平出、缓缓送出、笔笔到位的方法来实现,有提按顿挫的变化。在波画中,《西狭颂》的变化被发挥得淋漓尽致,或由始至终方笔行进、或圆起方收、方起圆收,波尾与折笔重顿,或尖锋拉长,时出妙姿。
《西狭颂》结构方正,雄浑高古,宋代以来一直被视为汉隶珍品。《西狭颂》摩崖刻石位于甘肃成县,刻于东汉建宁四年公元171年,刻石记述了碑主李翕的生平,以及他率民修通西狭古道,为民造福的德政。碑文末刻有书写者“仇靖”二字,这开创了书家落款的先例。石刻纵约3米,高约2.1米,正文阴刻汉隶大字共20行,共385字,每字约7厘米见方。
书法欣赏/疏散俊逸之美汉隶三颂之【西狭颂】
书法欣赏-西狭颂局部
《西狭颂》书法以其方整静穆、疏朗跌宕、瑰丽华滋、雄浑博大的艺术特征,在汉代石刻中别具风采,成为汉代摩崖刻石的代表作之一。西狭颂是在东汉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形成的,是隶书极度成熟时期的产物,这一时期的金石铭刻和墨迹两大类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汉代隶书刻石风格多样,有碑碣,有墓志,有摩崖,有石经。或端庄,或秀丽,或奇肆,或古拙,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赞西狭颂书法“疏散俊逸如风吹仙袂飘飘云重,非复可以寻常蹊径探者,在汉隶中别饶意趣”。《西狭颂》结字宽博精深,格局宏阔,笔画扎实稳健。用横空出世、骇世惊人、摄人心魄来赞誉刻凿于悬崖峭壁之上的《西狭颂》,绝非溢美之辞。《西狭颂》疏宕奔放的笔意,纵横恣肆的气势,古朴醇厚的意蕴,令人叹为观止。其文系赞颂汉武都太守李翕为谋求民利,开通西狭中道之事而刻。摩崖凌空绝壁,刻于下临深渊的鱼窍狭悬崖之南壁。
厚健雄强,安若泰山:虽然线条对空间的分割似乎显得有点疏宕平整,但细看却气势磅礴,瑰丽迷人,耐人寻味。自古以来,书画家一直把“计白当黑”当作必守的根本,虽然是用点画穿插连贯而成,而点画间虚白的地方也是属于书法的一部分。书法的点画犹如叶脉,虚白处犹如叶肉,书法不能只计较点画而不讲较虚白。
燕尾瑰丽,生动自然:《西狭颂》书法欣赏“燕尾”以圆形为主,用笔生动自然,在起笔处就开始蓄力,然后长长挑出;收尾处或上挑、或平出、或内聚、或外拓,变化多端,各尽其态,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起笔方,涩笔逆入平出,有提有按,缓缓而行,如游龙入云,飞鸟出林。燕尾处巧妙挑出,生动自然,尽显瑰丽姿态。“燕尾”是隶书最显著的特征,在《西狭颂》中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线条凝重,意蕴疏宕:横画,圆笔起笔,势猛力足,至中段上拱提笔,尔后如小溪流淌于林间,缓缓而行,至尾端藏锋回笔,整个横画,两头粗壮,中间较为平缓,跌宕起伏,意蕴内涵,耐人寻味。方折重顿,尖长出锋,似飞鸟展翅,游鱼摆尾。线条丰腴朴茂,深厚凝重,圆笔行进,沉着劲挺,如犁头耕地,似蚯蚓拱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