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ui8时钟样式怎么换:使命的召唤——郑成功及其事业 / 醉罢君山 / 第11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5 14:54:31
使命的召唤——郑成功及其事业共48页 
.

-
作者:醉罢君山 提交日期:2008-12-25 11:19  
  (使命的召唤-31)
  
  十二月一日,郑成功会同其部将陈辉、洪旭以及阁部的路振飞、曾樱等九十多人,誓师起兵。遥祭隆武帝与皇后,然后宣读誓词:“本藩乃明朝之臣子,缟素应然,实中兴之将佐,披肝无地,冀诸英杰共伸大义。”
  郑成功起兵于山穷水尽之时,局面非常困难。在郑芝龙投降后,郑家军大批投降清军,虽然还有一些将领拒绝降清,但是郑芝龙被挟持之后,这些军队群龙无首,各自为战,割据一方,虽然郑成功是郑芝龙的长子,由于郑成功向来的抗清主张不合郑芝龙之意,所以郑成功一直未能掌握郑家军的兵权,这使得他起兵时,根基十分的脆弱。
  在郑家军的残余力量中,实力最强的是郑彩的军队,郑彩据守在厦门岛,由于隆武帝被清军所杀,郑彩决定拥护逃往舟山的鲁监国政权,十月二十五日,郑彩派人将鲁王朱以海从舟山群岛迎接到厦门,这样,郑彩便与浙东的鲁监国政权相结合,成为福建抗清力量中的实力最强的一支,福建到浙江的一些岛屿也控制在鲁监国武装力量的手中。
  郑鸿逵与郑成功都不承认鲁王政权,郑鸿逵占据金门岛,郑成功则以安平为基地。郑芝龙的部将陈豹占据南澳岛,另一位郑芝龙的部将林察前往广东,这些都是拒绝降清的郑家军残余力量。
  此时郑成功所处的局面很不乐观,一来安平这个地方无险可守,很容易受到清军的攻击,相比之下,郑彩、郑鸿逵都退至海岛上,凭借着海军的优势,清军一时很难消灭他们;二来郑成功的武装力量太薄弱,军队人数太少,而且战船的数量也严重不足。父亲庞大的基业,并没有留下太多给儿子。
  
  郑成功首要任务是扩充自己的军队,他先考虑招集父亲的旧部,福建最南部的南澳一直以来是郑芝龙的一个重要基地,郑成功离开安平,前往南澳,作为郑芝龙的长子,忠诚的陈豹对他的抗清事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不仅表示愿意效忠郑成功,而且协助郑成功在当地招募兵员,共计有数千人,这成为郑成功的早期武装斗争的基本力量。
  福建的郑氏残余力量之所以能获得喘息之机,是因为此时清军的主攻方向转向广东。隆武帝在长汀遇害后,1646年十月十日,桂王朱由榔被推立为监国,建立南明临时政权。然而南明内部的混乱局面又一次重演,十一月五日,隆武帝的弟弟唐王在广州被拥立为皇帝,史称绍武政权。两个南明政权不免又起内斗,争夺帝位,十一月十八日,桂王朱由榔也在肇庆登基,史称永历帝。此时清军已经攻占江西与福建,广东的政局危在旦夕,而两个南明政权却置外敌于不顾,爆发内战。郑芝龙的部将林察便是绍武政权的主要军事负责人,虽然林察指挥海军击败了永历政权的军队,但内战最终使葬送了绍武政权。
  清军在佟养甲、李成栋的带领下,由福建突入广东,并于十二月中旬攻克广州,绍武帝被俘虏,绍武政权覆灭,而永历帝则逃到湖南,鹤蚌相争,最终清军成为得利者。
  安平只是弹丸之地,郑成功的军队又以水师见长,在这里施展不开手脚,所以他耐心地等候着机会。在1647年(永历元年)的上半年,郑成功主要精力放在训练军队,补充战船,并游弋于鼓浪屿、海澄、镇海卫一带。在这些时间里,清朝方面仍然通过郑芝龙劝降郑成功,郑成功不为所动,并写下一首诗以明心志:“天以艰危付吾俦,一心一德赋同仇。        最怜忠孝两难尽,每忆庭闱涕泗流。”郑成功自己加了一个注脚:“太师为满酋诱执,迫成功降。再四思量,终无两全之美。痛愤儿不欲生,惟有血战,直渡黄龙痛饮,或可迎归终养耳。屈节污身不为也。”
  
  
  
  
  
 作者:何况我辈孤且直 回复日期:2008-12-25 21:06:49 
      其實有一個懷疑就是,爲什麽鄭成功要捨弃近在咫尺的魯王,而要支持遠在雲南的桂王?
      值得好好推敲一下。因公因私,似乎都是支持魯王的利益更大些。
      除非……
      這個猜測不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桂王手里名义上还有20万军队(主要是李定国和孙可望的原张献忠余部),战斗力相对较强,而鲁王则没有这个硬实力。而且遥尊一个千里之外的领袖,比捧着一个身边的婆婆要舒服很多,没有掣肘。
  -----------------------------
  郑成功尊奉永历帝时,永历帝还未与孙可望\李定国联合呢.
  郑成功尊拒绝接受鲁王,这恐怕与鲁政权与隆武政权的矛盾有关,隆武帝时,两个政权便出现内斗的局面,隆武帝对郑成功推心置腹,并赐给他国姓,这无疑使他对隆武政权十分忠诚,所以他不接受鲁王政权是由来已久的.
  
  
作者:醉罢君山 提交日期:2008-12-26 10:28  
  (使命的召唤-32)
  
  由于清军大举入粤,在福建的防卫相对空虚,这给福建的南明抗清力量带来了机会。
  此时福建的抗清力量有三大部分,其一是郑彩所拥护的鲁监国政权,在闽地抗清力量中实力最强;其二是以郑鸿逵、郑成功为主的原郑家军,拒绝承认鲁监国政权,实力较弱,仅限于金门、安平以及闽南的一些沿海地区;其三是各地纷起的义军,这些义军组织松散,与鲁监国政权与郑氏势力均保持若即若离的状态,虽然人数众多,但各自为战的色彩较浓。
  进入1647年(永历元年,鲁监国二年,顺治四年)后,在福建的鲁监国的武装力量开始出击,从正月开始到六月,鲁监国的军队频频在沿海地区发动进攻,但是这些进攻对清军的威胁并不十分大,从七月份开始,福建抛起一股抗清的高潮,反清义军于七月四日攻克建宁府,之后又攻下建阳、崇安、松溪、政和等地,令清军大为恐慌。
  
  正是在这样的抗清背景下,郑成功这支当时并不醒目的军队,也开始挺进抗清的前线。
  七月,郑成功与郑彩联合出击海澄,驻军于祖山头,但是很快清军的援军赶到,在战斗中,郑成功的部将、监军杨期潢战死,首度出师不利。
  对于郑成功的出击,他的叔父郑鸿逵有些担心,他写了一封信给郑成功,告诫他首先要保住自己的老巢安平,因为安平是弹丸之地,而且无险可守,如果清军大举进攻,那么安平是很难守住的。郑鸿逵建议郑成功回师安平,乘清军不备之际,进攻泉州,只要夺取泉州,就可以作为长期发展的基地,然后等待机会,养精蓄锐,进而夺取福建。同时郑鸿逵承诺派遣一支军队,以协助郑成功发动泉州战役。
  郑鸿逵建议联合郑成功攻占泉州,一方面是福建的抗清运动有了转机,另一方面是由于郑彩与鲁监国政权联合之后,逐渐在福建抗清运动中占据领导地位,如果不积极主动出击,那么日后势必被郑彩与鲁监国集团所吞并。郑成功此时苦于缺少一个可靠的后方,虽然占领了海澄外围的石尾港、九都等地,但未能攻破海澄,所以对郑鸿逵的提议,他积极响应,并很快从海澄返回安平。
  
  八月二十二日,郑成功与郑鸿逵两路义军在泉州南的桃花山会师,泉州虽然沦于清军之手,但是清朝的野蛮政策在这里不得人心,郑成功与郑鸿逵开始进行军事行动之后,在当地乡绅的策划下,多处都爆发起义,以响应郑氏的军队。
  据守泉州的清提督赵国祚率两千人出城与郑军交锋,其中五百名骑兵,一千五百名步兵,这两千名清军并不能遏制郑军的攻势,很快被击溃,退入城中。赵国祚凭借坚固的城防工事防守,郑军最善长海战,在陆地上的战斗力远逊于海上,在攻城上更是其弱项。郑成功与郑鸿逵多次发起进攻,但未能突破清军防线,而且在泉州城外,清军还有一个营寨,叫溜石寨,清军参将解应龙率军策应泉州,不断地郑军制造麻烦,使郑军在攻城上进展缓慢。
  郑成功与郑鸿逵商量之后,决心要消灭解应龙的溜石寨守军,并且制定了一个计划。九月三日,郑鸿逵首先向泉州城发起进攻,当隆隆的炮声传到溜石寨时,解应龙赶紧出兵,准备前往援救,当他行进到半途时,郑成功派出的一支军队开始进攻空守备空虚的溜石寨,解应龙当即率军返回,此时郑成功早已埋伏一支奇兵等待解解应龙的到来,解应龙仓促应战,结果被郑军击毙,与此同时,郑成功的部将杜辉也击破溜石寨。
  
  
  
  
  
作者:醉罢君山 提交日期:2008-12-26 11:36  呵呵,这一段很像三国演义哦!
  ---------------
  呵,郑成功军队的最大特点就是善于打伏击战,这一战只是个开始.
  
作者:醉罢君山 提交日期:2008-12-27 10:44  
  (使命的召唤-33)
  
  击破溜石寨的战斗,是郑成功起兵以来第一场胜战,大大鼓舞郑军的士气,同时也鼓舞泉州城内反清人士的信心。
  泉州乡绅郭显准备在城内发动起义,以策应郑军的攻城,但是走露了风声,泉州清提督赵国祚派人前往捉拿,结果到了郭家后,却发现郭家一家老小都不见踪影了,但是郭显的一个小妾,名叫春姐,在关键时刻,贪图郭家的财物,向赵国祚告密,结果躲在密室中的郭显一家十三口人全部遇害,这次泉州举义的计划流产。告密的春姐也没有好下场,她也被灭口,财物被清军夺走。
  在郭显失败后,赵国祚更加小心翼翼,派军队日夜巡城。
  泉州西门守将杨友义暗地里与一支义军的首领诸葛斌往来,并且暗中商定,到了夜晚诸葛斌率军到西门外,杨友义界时将作为内应,打开城门。这个计划百密一疏,谨慎的赵国祚突然将杨友义从西门调到东门,事出突然,杨友义来不及通知诸葛斌,结果诸葛斌仍然按原计划,在半夜时抵达西门外,不仅没有内应,反而受到清军的围攻,诸葛斌寡不敌众,战死城门下。
  
  泉州城被围困二十余日后,赵国祚密令漳州副将王进率兵驰援,王进有个浑号,叫王老虎,这个人作战骁勇,而且有谋略。在接到赵国祚的密令后,他调集一千五百名援军,其中骑兵五百人,步兵一千人支援泉州。王进放出风声,自称带了漳州、潮州的军队共计数万人,不日将抵达泉州城下,这种虚张声势使得郑成功的情报部门出现了重大的误判。郑成功紧急与郑鸿逵商议对策,郑成功并不想退兵,而是准备围城打援。
  由于主要交通线已经被郑军封锁,王进的援军数量上其实并不多,很难强行通过,不过王进的运气不错,他居然打探到一条从南安到泉州的小路,而这条小路并没有郑军的巡逻。
  王进又了次施展诡计,放出风声,假称准备袭取郑成功的老巢安平,实际则命令主力迅速通过南安小道直达泉州城外,并且出其不意地袭击郑成功的部将洪政的防地,击退洪政的部队。此时城内的清军发现援军的到来,便敲锣打鼓,以壮声势。
  此时郑鸿逵与郑成功仍然对王进援军数量没有一个准确的估计,所以认为清军一部南下袭取安平,郑鸿逵担心安平失陷后,将切断郑军撤往海上的交通线,一阵心虚,下令撤退,返回金门;同时,郑成功也担心安平的安危,也下达撤兵的命令,返回到安平。
  安平其实并未受到侵犯,后来的情报显示,其实清军援军总数只有一千五百人,郑成功得知后,对于放弃围攻泉州感到十分后悔,他马上派出军队设伏,企图歼灭王进这支援军,但是这次伏击战没有打响,因为王进在郑军设伏的前两天已经返回漳州。
  这次进攻泉州战役的失败,固然有情报上的重大误判,同时也表明郑成功此时的力量尚不够强大,他的很多士兵是招募而来,只经过短暂的军事训练,缺乏实战经验。虽然遭遇挫折,但郑成功已初露锋芒,抗清之路,漫长而艰辛。
  
  
  
  
  
 作者:潮汐猎人 回复日期:2008-12-27 19:22:30 
    君山兄一面扩唐,一面抗清,很好很强大!
  -----------------------------
  呵呵,之所以迫不及待写郑成功,有两个原因,一是我个人认为郑成功是古代最伟大的英雄之一,是可以同班超相媲美的.二来感觉国人对这位伟大英雄似乎了解不够详细,还比不上那些日本小军阀.
  郑成功的伟大我认为有三点:第一,他是惟一没有被满清打倒的人,无比的坚韧;第二,没有郑成功,台湾不再是中国的领土;第三,郑成功不是个失败者,即使在满清夺取台湾之后,他创立的天地会在三百年里不懈地奋战,到最后,以天地会为主的会党成为推翻满清的绝对主要力量.天地会是不是郑成功所创,这个虽然有争议,但无疑天地会与郑成功是有关的,我以前写过一篇小文谈这个,在这篇传记中还会再说到这个事.
  
  

-
作者:醉罢君山 提交日期:2008-12-28 10:53  
  (使命的召唤-34)
  
  第四章 浴血坚持
  
  一、闽南之役
  
  郑成功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人,他致力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军事组织。他曾经历过弘光政权与隆武政权,并发现明帝国一直以来内部纷争不断,文臣与武将之间相互排挤倾轧,又有所谓“清流”与“阉党”之争,他曾经痛心地说过“我朝委实无人,文臣弄权,” “君实非戡乱之君,臣多庸碌之臣。”正是这种派系利益乃至个人利益之争,使得偌大一个帝国,拥有广阔的土地、人口、资源,却面对满族人的打击而溃不成军。郑成功决心将自己的军队建立成一支团结一致、绝对服从于他的强大军事力量,避免内部争斗为组织带来的灾难性后果。
  从泉州撤兵,虽然是一次挫折,但他的军队并没有遭到损失,郑成功开始网罗更多的名士与武将。不久,原浙江巡抚卢若腾、进士叶翼云、举人陈鼎等人相续投奔郑成功,郑成功对这些文士十分尊重,以上宾之礼相待,在制定政策过程中,不时咨询他们。另外,郑成功也收罗一批武将,其中有甘辉、蓝登、邱缙、林壮猷、金裕。
  甘辉是海澄人,身材短小,猛勇绝伦,后来成为郑成功麾下最骁勇的战将之一;蓝登是漳浦人,武艺高超。郑成功深知自己的力量还过于脆弱,他不是象黄道周那样容易意气用事的人,他首先要训练一支能征善战的军队,并且必须要有足够的物力、财力来维持这支军队的给养。
  郑成功继承了父亲海上贸易事业,作为郑芝龙的长子,他生长于一个有着浓厚商业气氛的家庭里,对海上贸易的重要性有着深刻的认识。郑成功曾经向隆武帝建议“通洋裕国”,也曾向父亲郑芝龙建议“大开海道,兴贩各港,以足其饷”,不过由于此时郑成功只有没有一块稳固的基地,所以他在海上贸易上也同样存显得薄弱。
  
  正当郑成功忙于通商与练兵之际,闽粤的抗清形势又出现乐观的局面。
  在1647年七月,福建义军攻克建宁府之后,紧接着,鲁监国政权的南明军队在八月到十月间又攻克连江、长乐、永福、闽清、罗源、宁德等地,福州周边的县城几乎都落入南明军队手中。南明军队的胜利大大激励沦陷区抗清运动的升级,在福州府的东北部的福宁州,原隆武朝廷的大学士刘中藻于福安起兵,并且克复县城,之后,福宁府各地也先后爆发义军起兵,到了次年(1648年)初,在刘中藻的主持下,义军占领福宁州。这样,福建中北部的福州府、建宁府、兴化府、福宁州基本上落入南明的控制之中。
  从1644年清军入关到1647年的几年间,清军以令人不可思议的速度将占领区由北推进到南方,势如破竹。但是这种千里大跃进的作战导致了一个后果,就是清军的占领区并不牢靠,一方面是清政府野蛮的政策引起强烈的反弹,另一方面,由于收降太多的明朝将领,要给每个降将予合适的职位与权力,显然是不可能的,这无疑使得明朝降将对清廷的态度出现了转变。
  金声桓是一位为清廷卖命的南明降将,他原是左良玉的部将,投降清军之后,作战很卖力,在进攻江西的战役中充当急先锋,可是最后清廷授予的官职与他的期望值相去甚远,同时他与清廷任命的江西巡抚、巡按等人矛盾甚深,在这种情况下,他决心反清归明。1648年正月,金声桓发动兵变,杀死江西巡按、布政使等多名高官,江西巡抚被擒。金声桓的反清归明,对全国的抗清时局产生了非常积极的作用,除了赣南地区外,江西其余大部都起兵响应金声桓,一时间江西成为反清的阵地,金声恒的军队继而攻占九江,长江中下游一带的沦陷区倍受鼓舞,特别是湖北、安徽等地的反清势力迅速复苏。
  
  

本文由<贴库网>脱水整理,地址:http://www.tieku.org/18569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