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社保登录界面:中外名人成功与失败的本源追溯:发现人生(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3:43:57




  第五节

  自主性

  从古至今,各类依托唯心主义哲学思想而建立的命运观层出不穷,其根本的立论是人的命运自己不能主宰,而是由“上天”、“上帝”、“神仙”、“上辈子”等决定的。对这些观点或理论的剖析与批判,从古至今也没有停止,且有相当的广度与深度,我们在此不再展开论及。只是从人生命运的形成、运行与演变中,可以发现与感悟的是,人生命运与社会、自然的复杂交融中,有受制于社会、地理、自然等可知或不知的客观规律作用的一面,但人作为能动的高级生命体,在相当程度上,也有取决于人们对命运自我主导的一面。正如德国大诗人歌德所言:“谁要游戏人生,他将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他将永远是一个奴隶。”信仰与信念主导

  人的信仰与信念是人所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是人与动物的本质性区别之一。信念是一种对未来美好远景和远大目标的自觉的追求,是超越自我、导引自我、发展自我、努力实现更高价值的自我意识。人的信念一旦建立,将会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导引人们为自我的命运而不息的奋争。信仰是信念的最高表现形式,统率和影响着不同层次的信念,形成一个完整的精神导向。信念受信仰的影响和作用,又体现和承载着信仰。对信仰与信念的依托,对于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内容。千百年来,东西方国家中,相当部分人的人生信仰信念,即是对宗教或神的崇拜,以不同形式存在于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中的人或物,或“上帝”、“天国”、“真神”等,成为相当部分人们命运的支撑和寄托,其对人们命运究竟有何意义和作用只有自我心知肚明。历史上另一类人生命运的信念则是建立人们自身的基础上,表现为人们以积极的人生态度,不做命运的奴隶,而做命运的主人,人们依靠一种与历史发展、社会进步及个人价值实现相适应的事业与理想,作为人生信念的支撑,并以此导引整个人生的命运拓展。

  早在秦朝,深受秦朝奴役、剥削和压榨,处于水深火热中的普通农民陈胜,面对人生命运的悲惨状况及原因,提出了巨大的质疑,从心底里喊出了“王侯将相有种乎”的震撼千古的口号,激励自我并率领贫苦百姓揭竿起义,演绎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直捣封建王朝的声势浩大的农民战争大戏。虽然受历史的局限而失败,但陈胜信念的突破,是他产生的时代壮举的根本所在,进而将其命运从一个普通的农民推至名垂千古的英雄人物。

  近代史上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于1892年毕业于香港西医学院。随后在澳门、广东等地行医治病。孙中山虽从事行医之业,但基于对清朝腐败和专制的深刻认识与痛恨,逐渐产生了推翻封建王朝,创建资产阶级共和国家的信念。他毅然弃医从政,走上新的民主革命道路,先后组织革命组织“兴中会”、“同盟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宗旨,并以此人生信念为导向,开展和推动了以武装起义为重点的革命斗争,最终以“辛亥革命”的成功,导演出孙中山本人曲折而伟大的命运大戏,更推进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进步。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青少年时期就具有一种奋斗人生、献身社会的崇高理想。他在中学毕业时写道:“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方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学者、大哲人、卓越的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无疵的伟大人物。”

  马克思正是具有如此伟大的人生信念,在几十年艰苦的生活与事业环境中,始终不渝地探求革命真理,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伟大理论学说,开辟了人类迈向共产主义的历史进程,而马克思的人生命运也跃上了世界伟人的最高峰。

  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一大批革命志士,无论是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地主阶层家庭,还是出生于贫苦的工人、农民家庭,无论是在担任何种职位的革命工作,当他们在为中华民族的命运而追求和奋争中,一旦选择并确定了以“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实现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为人生信仰时,就从内心深处涌现出巨大的精神动力,使其不管是在多么严重的白色恐怖中,不管遇到了何种严酷的生命危险,甚至面对生与死的抉择时,均能不畏艰险、处变不惊、忍受磨难、宁死不屈。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的李大钊,本是身居北京大学经济历史系教授之位的学者,当他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其人生世界观后,先后策划、发起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革命活动,包括中国共产党的创立,而当其于1927年被军阀张作霖逮捕后,虽备受酷刑,始终大义凛然、威武不屈,在20多位革命者被绞杀时,第一个走上绞架,从容就义。出生于祖父居官、封建豪绅家庭的“夏府少爷”——夏明翰,在接受革命理论和选择革命事业后,义无反顾地投身反独载、反军阀的活动,成为毛泽东从事革命活动的秘书,而当其被桂系军阀逮捕后,面对难以忍受的伤痛,在得知将被杀害之前,毅然索笔留下了“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自有后来人”的凛然终笔。

  可见,人生的信仰和信念所产生的力量是何其伟大,而身陷国民党“中美合作所”的渣滓洞白宫馆狱中的许云峰、江竹筠、陈然等一批革命烈士,均是靠着为人民解放而献身的高尚信念,展现了他们虽然身心俱损,但却光照后世的人生形象。

  一战时期的前苏联英雄奥斯特洛夫斯基,少年时家庭贫困,很小就在火车站的食堂当杂役,且经常处于挨打和受辱的恶劣环境中,但他富有志向,想尽办法阅读了大量书籍。在他于15岁时,即投身于俄国十月革命的苏维埃政权的斗争中,参军成为一名骑兵战士。在一次战斗中,他的脊椎、头部受伤严重,右眼失明,身体极度衰弱。当他23岁时,竟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失去了正常人的活动功能。但是,奥斯特洛夫斯基虽身体不能动弹,但胸中的激情之火、奋战人生的作为欲望却一刻也没停止。他重新选择了一条文学创作之路,忍受身体残疾形成的种种痛苦,吃力地一字一行地构想和撰写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惊世小说,塑造了有他自己与同时代优秀青年身影的苏联英雄保尔?柯察金,其热爱生活、发愤学习、拼搏人生、永不停步的精神与气质,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志士。而保尔?柯察金关于人生与作为的体味:人的一生应当这样来渡过,当人回首往事时,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已把自己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全民类的解放而斗争。”如此震撼人心的人生信念宣言,给世人谱写命运之曲以深刻的启迪和激励。奥斯特洛夫斯基因身体极度衰弱和劳累,在32岁就英年早逝了,但他用生命和心血谱写的命运之歌,却异常高昂而长久在世界上回响。

  信仰催生信念,信念决定思想,思想主导行动,行动改变命运。积极的人生信仰与信念,是世人主导自我命运的原动力与第一依托。志向与目标的主导

  人生的志向是人生的一种思想与行为的追求,是人生的理想、奋斗的方向与雄心的统一体,也是人生信念的具体体现方式。人生志向是人生命运之“纲”,是人生自我主宰命运的“火车头”。千百年来,从古至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与杰出人士,都十分重视与肯定人生志向的积极作用。

  春秋时期墨翟的“志不强者智不达”,南朝范晔提出“有志者事竟成”,三国时期杰出的思想家诸葛亮领悟人生的“志当存高远”,唐代诗人王勃的“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唐代诗人杜甫的“非无江海志,潇洒盖日月”,宋代政治家文天祥的“男儿千年志,吾生未有涯”,明代哲学家王守仁的“志不立,天下无所成之事”,清代曾国藩的“坚其志,苦其心,劳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充分表述了人生志向与人生事业的成败、命运的兴衰的密切关联性与重要性。

  人生志向,体现并落实了人生的目标及与实现目标的决心。人生目标是志向的承载体,人生目标的确定与实现过程,亦是人生志向的展示过程。美国成功学大师卡内基指出:“朝着一定目标走出是志,一鼓作气中途决不停止是‘气’,两者合起来就是‘志气’,一切事业的成败都取决于此。”

  三国时期的曹孟德,青年时只是一名普通的两国校尉,但他具有远大的政治抱负“有其志必有成其事,盖烈士之所徇也”,决心在天下大乱、群豪并起的局面中一展平生之志。经历只身刺杀董卓,联合袁绍,尔后独立扩展势力,逐渐完成统一了北方的目标,形成魏、蜀、吴三国峙立之势。曹操晚年所作的《观沧海》中:“老骥伏枥,志存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人生志向绝唱,道出其一生历经命运的大起大落、大张大合而奔腾不息的源头,也使其成为了特定历史阶段有影响力与个性色彩的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

  中国近代史上的清朝官僚林则徐,从中举人到升位湖广总督,始终报以“苟利国家生与死,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人生志向。在清道光年间,鸦片已成为危及中国民族与国家生死的历史时刻,林则徐奋然挺身支持当时鸿胪寺卿黄蔚滋的禁烟主张,采用多种严厉措施在湖广率先禁烟,导演了中国历史上反抗外国鸦片入侵的“虎门销烟”雄壮史剧,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毒品侵略。林则徐在禁烟过程,内受当时朝廷反对势力的刁难与诋毁,外遭英帝国主义等侵略者的武力威胁,但他却矢志不改,以“如果鸦片一日不禁绝,本大臣一日不回京,一定坚持到底,决不半途而废”为目标,持续地禁毒和抵御强敌,为中华民族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尽管清朝廷的投降卖国主张,导致林则徐被罢官免职,放逐新疆,但他与禁烟和捍卫民族利益紧密相连的人生命运,使其成为封建时期为数不多的民族英雄而光耀后世。

  法国历史上两位具有巨大影响的领袖人物拿破仑与戴高乐,虽生于不同的时代,经历不同的阶段,完成了不同的使命,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在青年时,就形成和树立了人生的志向。拿破仑出生没落贵族家庭,少年时频受冷落,但他15岁进入皇家军事学院后,即立下了“不愿当将军的士兵,就不是个好士兵”的人生志向,导引其在军事与政治生活上频创震撼性的历史奇迹。戴高乐少年时,受家庭的影响,逐渐具备了为国出力、捍卫法国尊严的志向雏形。他虽喜欢文学,写过小说《德国的战役》、诗刊《短相逢》等,但他认为成为一名军人,能更好实现自己的志向。他于1922年考入军事学院,把军事首领和历史学者作为人生的奋斗目标,不断积累与锻炼自我的军事才能。同时,戴高乐的人生志向也更为宽广而清晰,他的“每当历史最恶劣的时候,我的义务就是把法国的责任担当起来”的使命感,使他在二次大战中历经艰辛、不畏强敌,神奇般地拯救了法兰西民族与国家,成为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缔造者和二战历史英雄。

  在现代商品经济的大海中奋斗的成功人士,同样是源于心中的志向与目标而催生的热情、决心和动力。美国石油大亨约翰?洛克菲勒在发现石油能源将具有不可估量的发展前途时,便以石油的规模开发与提炼锁定为奋斗的目标,自26岁便组建“洛克菲勒——安德鲁斯公司”,致力于石油领域的耕耘;先后成立了“俄亥俄曼孚石油公司”(即标准石油公司),着手吞并相对弱小、不成气候的石油企业,凭着“我要称霸克利夫兰,买下巨兹堡,控制东部”的“野心”与目标,经过艰苦而持续努力,使“标准石油”的牌子挂上了美国绝大多数产油区,到了1888年,美国全国生产的石油有95%来自“标准石油”公司,成功地构建了庞大的石油帝国,给美国经济以重大的影响。

  中国著名的民营汽车开创人的李书福,自艰苦经商而奠定发展基础后,对发展中国自主的民族汽车工业一往情深、痴心不改,被称为“汽车狂人”。他凭着“中国的汽车业不能被外国的同行全部划分光了”,“做汽车也要有民族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的信念,抱着“总有一天中国轿车会在全世界奔腾”的目标,激发出“车不惊人死不休”的豪情与持续发奋的动力。从1997年开始,为取得汽车生产的“准生证”而数十次在北京等地奔走呼喊,四处求人,主管汽车的“官员”以视其为“疯子”而不可思议。但李书福执著地寻求,终于通过与司法部下属在四川的一家濒临关闭的小客车厂合作,“借道”取得了小客车和面包车的生产权。1998年,“汽车狂人”终于依靠自己的力量生产出第一辆完全国产化的“吉利豪情”车,直到2001年10月国家第六批公告允许汽车生产厂家名单中正式确立了“吉利”轿车的生产资格,成为国家轿车定点生产的“正规军”。之后,“吉利”汽车一发而不可阻挡,扩大生产规模,自主知识研发与人才培养多向并举。2005年,李书福旗下的“吉利”汽车,生产量已达15万辆,成为中国十大汽车集团之一。同时,“吉利”汽车还作为第一个参加德国法兰克福汽车展的中国厂家而露脸,获得国际汽车界的关注,并同马来西亚igc集团大规模合作销售、组装和制造吉利汽车,拓展中国民族汽车驶向世界的轨道。

  纵观李书福从立志“梦想”造汽车,到将造车变为现实,后又取得无数成功的“造车史”,如果没有其坚定而明确的创造与开发中国民族汽车的志向与目标,进而以此不断积聚、涌动于李书福胸中的巨大动力,就没有李书福百折不挠、敢于冒险、步步成功的命运硕果。

  中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青年时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后受到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青睐而调至中科院数学研究所。陈景润在数学研究领域频有建树的基础上,对著名德国数学家希尔伯于1900年提出23个需要解答的重大数学难题之一,即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关于把正数表示成奇素数之和的两个猜想这项被誉为数学皇冠上的明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立志向用毕生精力攻下这道世界级难题。从此,陈景润开始了与“猜想”结伴人生的艰难而曲折的历程。他在生活条件极其艰苦的环境中,长期居于六平方米的书房兼卧室里,以床板当工作台,以放于桌下麻袋作“书柜”,不分白天黑夜地演算和推理。他因长期营养不良和缺乏必要的医疗与保健,身患腹膜炎、肺结核等多种疾病,经常忍受疾病的痛苦而顽强工作,特别是在“文革”中被遭受攻击与迫害,几乎剥夺他的工作权力的情况下,他仍然“我行我素”,始终不渝地向“哥德巴赫猜想”进军,终于在1965年发表了关于对哥德巴赫猜想(12)的证明,又于1973年在《中国科学》杂志上正式发表了更加完善的(12)的科学论文,立即引起了世界数学界的轰动,被公认为是对哥德巴赫猜想的最高成就,离摘取这颗皇冠上的明珠只有一步之遥。其结果被国际数学界称为“陈氏定理”,先后获得了全国科学大金奖、国家自然科学奖等重大奖励。

  陈景润攀登数学高峰的人生志向和攻克哥德巴赫猜想的奋斗目标,激励出他忍受煎熬、废寝忘食、顽强不息、忘我献身的超常奋斗精神,催生出被英国数学家誉为“移动了群山”的当代科学“愚公”。

  若干人物的命运故事已经表明,人生的志向及相应的目标,无可争议地成为自我主导人生命运的强劲“发动机”,其产生的澎湃力量,不息地将人生的命运向前推进!

  就大多数情况而言,人们的志向越远大,实现人生价值的程度就越大,人生的志向与人生的成就呈正比例关系。世界《财富》杂志排行榜前500名,世界级成功人士中,有326个是依靠白手起家,在自我主导命运的道途上实现了人生的跨越。当人们站立于人生价值的高峰上回味走过的历程时,定会感叹当初的志向与目标的选择是何其重要!

  俄国大作家托尔斯泰说过:“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我们可以说,志向是人生的灯塔、理想的摇篮、目标的孵化器。多种不同的人生志向,催生与造就出丰富多彩的人生命运!

  第六节

  机缘性

  在前几节中,我们较详尽地分析了人的主观思维、意识与各种作为等,对人的命运起伏变化、兴衰成败的极端重要性及其缘由。但必须指出的是,人的命运本身不是单一的主观活动的产物,而是主观与客观相互交融、适应、衔接的结果。因此,完全以人的意志而实现人生命运的理想发展,是不现实也是无充分依据的。至于曾流行于世的“人定胜天”、“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等观念或口号,折射出人生命运的任意主宰性,显然是与千百年来社会与自然发展、演变的种种形态与规律相悖的。

  因此,全面地解析人生命运的特性,我们不得不注意到,在人的主观意志之外的客观存在中,有一种来自客观又可能贴近主观的“机缘”的东西。本节中所阐释的机缘,特指人们主观融于客观世界的各种活动中,出现的有利于实现人们理想命运的机会、机遇及时机等,也包含通俗说法的“运气”因素。

  机缘的特性与人生命运

  机缘是存在于社会、自然、人群中各种客观事物运动变化后产生的一种态势,表现为某种条件的具备、环境的形成、新事物的出现、时机的来临等,机遇是勾连人们命运中看似若干不相关、不相连事物的桥梁。当这个桥梁搭建并起作用时,人们实现命运转折的积极因素就会出现。

  机缘是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统一,偶然性与必然性是机缘的本质特性。偶然性的表现方式为机缘往往是以突发的、意外的、瞬间的、巧合的方式出现,人们事先不知或难以预测。人们体悟的:“有心插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阴”,“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即描写的这种机缘特性;机缘又是客观事物内部规律作用的结果,大至社会形态、制度变迁、改朝换代、经济兴衰、文化演变,小至家庭构建、生活状态、职业前景、人际环境等,其中形成、出现的种种大小不等、形式不一的机缘,都有其生成与变化的必然性因素。

  机缘的偶然性与必然性,在人生的命运中得以体现与统一。由各种必然性因素导致的机缘,它可以游离于人们的视野与活动之外而独立存在,不管你发现还是漠视;当以多种偶然方式出现于人们的面前,而人们又发现并利用了机缘,机缘才真正与人们结下“不解之缘”,或者说才真正叫做“机缘”。

  第四章

  人生命运的基本特性一般而言,机缘是不可求的,机缘产生的必然性因素尽管存在,但人们要提前或准确预知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出现有利的机会、机遇等,是十分困难的。而且,对于大千世界事物运行中的诸多变化与演变,人们不可能完全跟踪与“料事如神”,人们认识与实践的局限性决定了机缘与人们的发现与利用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譬如,战争中战局变化带来的机会,商业竞争中带来的商机,社会变化中带来的个人发展机遇等,不是人们想追求即可得之的东西。

  另一方面,从某种意义讲,机缘又是相对可求的。机缘的必然性与社会、经济运行的诸多已逐步认知的客观规律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通过对客观事物规律的认知,如对社会变更、经济运行、军事斗争、自然环境、科技发展、生活趋势、文化构成等方面的规律性、普遍性东西的挖掘,应可以把握各类具体事物的一些运行、演变的大致状态与趋向,进而预测某些对人们有直接影响的机缘来临的可能性。如当社会处于激烈斗争、制度改革乃至政权变更的阶段,人们可以预感个人参与社会政治活动的机会会增多,已在某一层面的人物,可能面临提升其政治命运的机缘。“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若无大的社会历史阶段的重大变革所带来的机缘,历史上诸多英雄人物的命运恐怕难以如此耀眼。

  当经济周期从低落中回升,逐步走向高峰时,产业、产品的结构调整、新的市场需求等,会使人们感到一些新领域、新行业、新企业机遇出现的概率加大。尽管人们一时难以预知或发现有何机缘的存在,但如果某些人投身于具体的行业与经济活动中,有心去研究、发现、捕捉可能出现的有利于企业与个人发展的大小机缘,机缘青睐他们的可能性即会大大增加。

  正是如此,尽管各类机缘是飘浮不定、难以捉摸或瞬间即逝的,但有心的人们,根据自身的特质,选择相应的目标与范围,去有意识地探寻、发现与捕捉各类机缘,较之完全听之任之,坐等“天上掉下馅饼”,肯定会增大与机缘相“碰”的概率,进而在“运动中歼灭敌人”,抓住并利用各种形式与内容的机遇、机会、时机而改变命运和创造命运。

  人的机缘

  人生命运中,人与人的关系、定位、格局是影响其命运最重要的因素。人的机缘,即指人们在求生存、谋发展、闯前程的历程中,偶然遇见、碰上或求见了助其崛立、促其展志的良师益友与“伯乐”、“贵人”,从而使个人的命运发生积极的转折与突破的情形。

  从古至今,许多杰出人物的人生命运变化,往往是由人的机缘而导引,而个人又抓住了这种机缘,进而使自我命运转折和跃升的。

  本书曾提及的西汉军事家韩信,其人生命运由较大的受抑到强劲崛起,关键的在于“萧何月下追韩信”及相关演变。韩信当初投弃刘邦时,只作了一个管理粮草的不起眼的小官,尽管其雄才大略,但只能屈于微小“后勤”之作。虽韩信个人不满现状、几次要冲破阻挡去拜见刘邦,但均未成功,只得选其悄然逃离的下策。幸逢萧何相国慧眼识英雄,得知韩信离走后,顾不得禀报刘邦,即策马两日追赶上了韩信,并反借刘邦责问之机,竭力保荐韩信登上汉军“司令”职位。如没有韩信与萧何的机遇,恐怕韩信个人的命运不知如何展现,而刘邦及汉军的命运也恐难以如此顺达。

  《三国演义》中著名的“桃园结义”历代传为美谈。中山靖山之后刘备虽是汉室正宗“血统”,但无奈家道衰落,只得编织草席为生,其虽志存高远,但苦于无门崛起。恰逢因朝廷的讨剿黄巾军的征兵榜文贴到涿县,刘备应招,在“榜文”前长叹时,一个身高八尺、豹头环眼的黑大汉张飞出现了,两人交谈投机,相约喝酒畅谈时,又恰逢身长八尺、枣红眼、丹凤眼、威风凛凛的关羽进屋要酒,三人搭话,相见恨晚,于是在张飞家的桃园敬香盟誓,结为兄弟……

  “桃园三结义”是典型的人的机缘,导致个人命运转折的佳例。刘备若不巧遇关羽、张飞,其打天下、匡扶汉室的志向恐难有效实施,也演绎不出其后精彩的命运故事;而关羽、张飞都是威猛悍将,若不相遇具有政治家素质的刘备,也恐难展一身武艺,也同样展现不出他们威武的命运篇章。

  作为“大器晚成”人生命运先抑后扬的左宗棠,其虽自喻诸葛亮,才智勇俱全,但40岁以前不曾得志,其命运拐点源于与左宗棠同乡、身居两江总督高职的陶澍。陶公一次返乡省亲中,偶见县公馆门侧两边的一幅“春殿语从容,甘载家山,印心石在;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翘首公归”的对联,令其心潮难平,主动提出要见对联作者。于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书生和一个60多岁的资深封疆大吏相逢了,左宗棠乘机拜陶澍为师,并做了两江总督府的幕僚,开启了人生命运的闸门。可见,良师又兼任职显赫的“伯乐”,一旦相中“千里马”,“千里马”奋蹄疾驰的壮景即始展露。

  现为美国国务卿的赖斯,其个人命运的扶摇直上,很大程度上源于人生道路上两个“伯乐”的相中与扶持。赖斯在美国丹佛大学上学时,尽管频有政治方面的天赋,但她并不在意,且十分热衷于钢琴练习,有成为一名优秀钢琴家的志向与理想。一次偶然的机会,恰逢约瑟夫?科贝尔教授主讲“斯大林时代与政治”的讲座,赖斯在不经意的听讲中被科贝尔教授的演讲所吸引,而科贝尔教授则发现赖斯在国际政治方面很有才气,相中了这位女学生,开始劝说赖斯不要当女律师,而从事政治学方面的研究,并以其当时作外交政策助理的女儿奥尔布赖特(后为美国国务卿)为榜样去引导赖斯。于是赖斯改写了当钢琴家或律师的人生目标,开始新国际政治领域的探索。

  后来,当赖斯作为政治学教授在出席一次外交人士的晚宴时,又恰逢时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布伦特?斯考克罗夫的十分青睐,举荐赖斯任职于国家安全委员会前苏联事务司司长。赖斯的人生命运,就在“伯乐”们的偶然机遇与发现中改写并出现了重大的转折。当然,赖斯的成功命运,并不完全是偶然机缘的出现与作用的结果,如果没有赖斯对政治事务的“天分”与努力,也形不成如今赖斯的命运特色。

  在现实生活中的有天赋且奋发进取的人很多,但有幸得到机缘的垂青,得以迅速的改变命运,拓展人生大道者,就显得不那么多了。

  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梁晓声,以创作“知青小说”《今夜有暴风雪》等里程碑式的文学作品崛起文坛,并先后创作出以描写历史人物、社会生活、平民百姓等为内容的多部长篇小说、电视剧本等,其作品被评为英、日、法、俄等国文字,广为传阅。梁晓声本人也被收入到英、美、澳等三国的“世界名人录”。

  梁晓声从一个在“文革”中下放到黑龙江北大荒兵团务农的普通知青,成长为一个蜚声文坛的大作家,其人生命运的转折源于一次偶然与名师相遇。1974年,梁晓声在农垦兵团,由团宣传股报道员被精简到木材加工厂劳动,正当被加工厂推荐上鹤岗市邮电学校时,因一位前去当地招生的复旦大学老师,偶然看见兵团《战士报》上梁晓声的一篇名为《向导》的环保小说,敏锐地发现梁晓声的文学才能,主动要求会见梁晓声。经过一番交谈后,准备当一名普通邮递员的梁晓声,突然有幸被录进中国最知名的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就读。于是,梁晓声本人当时也难以预料的人生命运之路,朝着以文学创作为主的方向开始拓展了……

  中国著名的音乐歌唱家李谷一于1980年以运用气声唱法的处女作《乡恋》而风靡大江南北。接着李谷一又演唱了《小花》、《洁白的羽毛寄深情》、《知音》等,直到中央电视台每年春节晚会都于结束时播放的《难忘今宵》等佳曲,长久地激荡着中国人的心灵,开创了一代歌风,被中国著名词作家乔羽赞誉为“李谷一用歌声覆盖了一个时期”。

  李谷一的成功歌唱生涯,有她个人的独特功底与技巧,也源于她考上中央音乐学院后,恰遇著名声乐家金铁林教授的青睐与培育。金铁林作为中国最优秀的声乐教授,开创了一套“声、情、字、味、表、养、象”独特的民族声乐教学方法,发现李谷一后,又让李谷一有机会作为首个实践者,结果催生了一代民族音乐歌唱家的崛起,李谷一的人生命运由此大步跨越。

  无独有偶,1986年,金铁林在湖南一次音乐会上,偶然听到了15岁的小姑娘张也的歌唱,发现了张也的音乐潜质极佳。于是,他鼓励了张也报考上中央音乐学院,并得到金铁林的精心指导。如今,以高歌《走进新时代》、《多情东江水》、《十送红军》等知名歌曲的张也,已成为中国最著名的优秀歌唱家之一。经金铁林发现、点拨与培养而成为中国音乐顶尖的歌唱家,还有彭丽媛、宋祖英、阎维文、董文华、牟应甫、金小凤等。他(她)们尽管个人歌唱的素养、底蕴、风格不一,但都有幸得到金铁林这位“点石成金”的声乐大师的相中,其人生命运的转折与飞跃,至少较之他人要顺达得多。

  因人的机缘的出现与人生命运搏击者的相碰,而改写个人命运史的典型人物实在太多。人的机缘的意义在于,在人生命运拓展的关键时段,导其跨入命运飞跃的轨道,促其跃上施展作为的舞台,进而演出令人刮目相看的命运戏剧。

  财的机缘

  人们生存和生活于这个世界上,通过各种合法的途径和有效的作为,去获取必需物质财富,表现为各种形态的资产、金钱、收入等,是人生命运构成的主要内容与目标之一。鉴于经济活动的广泛性、变化性与复杂性,人们能否获得财的机缘,对其财富的积聚至关重要。所谓财的机缘,特指人们在从事各种经济、商业及相关职业与活动中,在偶然的机遇或有意识地搜寻中,寻得了商机,发掘了财路,获得了意外的帮助,进而心想事成地创造了财富的情形。

  财的机缘出现的内容及形式,较人们的机缘更为丰富与多样,并落脚财富的积聚。社会经济运行的整体格局的变化、经济周期的变更、各类市场的变化及科技的进步等,可能会导致人们投资某些领域与企业,并获得成长与拓展的大机缘。

  如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引发了汽车、化工、机械、医药、化工、农业等一系列行业的剧烈变化,新的投资机会、产品机会与市场机会,以各种形式出现了;又如国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方针,从事投资农村、农业领域的人们,可能会遇上新的致富门路与发财机会;再如当股票市场经过种种调整、震荡而走上“大牛市”之途时,可能会使不会炒股而又恰逢入市的投资者获取丰硕收益的几率,较之熊市阶段股市的“职业投资者”赚钱的可能要大得多。

  人们寻求财富的过程,即是在偶然与必然中捕获大小机缘的过程。当财缘向你涌来,你又及时地发现并有效利用它,你的财富之路就会多样而宽广。

  闻名于世的希腊船王奥纳西斯,因一战中土耳其人占领了其家乡伊兹密尔,全家逃难到希腊,寻求新的希望与机会。他当时在阿根廷的一艘破船上找到一份一天需干16小时的低廉工作。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奥纳西斯发现阿根廷的烟草走俏,但因本地及南美洲的烟草味道过重,本地人不愿喜欢和购买,而希腊的烟草虽较温和却没有人卖。一个潜在的商机被奥纳西斯发现了,他把辛苦挣来的钱投资了烟草生产和多种贸易上,赚取了创业的原始资本,并成为当时希腊产品的最大进口商。

  当奥纳西斯正准备在原有行业大干一场时,发生于1929年的全球经济危机爆发,若干商家、企业急剧衰落、破产,巨大的通货膨胀无情地摧毁一切,但奥纳西斯却清醒认识到,经济危机过去后,生产和需求将复苏,物价暴跌后会出现暴涨,而处于承担贸易的必备工具——海运业定会有大的机会。他机敏地捕捉信息,发现当时加拿大国有铁路公司为渡过危机而准备拍卖6艘货船,而这些货船的价格10年前值2000万美元而现在却仅以2万美元的低价拍卖,奥纳西斯极为迅捷地抓住了这一难逢的机遇,购买了加拿大的六艘货轮。当日后因经济复苏,海运业回升于各业之首时,这些当时低廉购买的货船,价值陡增几十倍,奠定了奥纳西斯成为世界级船王的坚实基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奥纳西斯发现,作为工业与生活必需品的石油需求巨大,其运输价格也必然大涨,他又抓住这一因政治变革后而引起经济转机的机遇,果断地投入大量资金建造了大型油轮,掌握各方面都不得不依靠的海上运输权,而到1975年,奥纳西斯的油轮已从当初的1万吨发展到拥有45艘油轮,总吨位超过300万吨,成为真正的“船王”而蜚声世界。

  奥纳西斯在商业运作中发掘了常人不易发现的投资机遇,在全力奋斗中实现命运一次又一次的跃升。

  全球经久不息的服装——牛仔裤,源于其发明并推广它的德国人李唯?施特劳斯独到的眼光和偶然机遇。1850年,当李维?施特劳斯因无数淘金者涌向美国旧金山时,感到自身无力直接去挤入淘金者中,而改为经营一家以日用品为主的小商店。李维采购当时淘金者必需的搭帐篷用的帆布,而却发现因淘金者原已搭建好可用帐篷,不会再花钱搭建第二个帐篷。他眼看经营帆布生意要亏本时,却遇上了一个工人提出的需求:“我不需要再搭建一个帐篷,我需要的是像帐篷一样坚硬耐磨的裤子,你有吗?”淘金工人这句简单而平凡的话,使善于思考的李维迸出一个日后风行全世界的牛仔裤的思维火花。他抓住机遇,即手开始用帆布生产淘金工人们需要的结实而耐用的工作裤。当订货踊跃,销路大开后,李维?施特劳斯着手正式成立自己的专攻被日后称为“牛仔裤”的专用裤子的生产公司,几经从布料选用蓝白相间的斜纹粗棉布,到使用黄铜铆钉于裤带上方,周围镶上皮革边及确定马头图形商标等改进,牛仔裤于1872年申请获得了专利,并不断地扩大和流行,已被作为美国人对人类服饰文化的贡献而送进迈阿密的国家博物馆,成为美国乃至全球久经不衰的著名服装品牌。

  香港一直是“东方明珠”,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及发达的金融、航运、商业、旅游等功能,光耀亚洲与世界,一批在香港土地上奋力冲杀的富豪也应运而生。观察他们的发家史及个人的命运历程发现,特别著名的李嘉诚及率领的长江实业集团、霍英东及率领的霍英东集团、郭炳湘及率领的新鸿基地产集团、郑裕彤及率领的新世界集团、李兆基及率领的恒基地产等,无一不是依靠他们敏锐的眼光,捕捉了香港几十年来因居民增多、功能完善、开放程度提升及经济总量增大而促使房地产暴涨的种种机遇,通过筹措大量资金低买高抛,在地皮及房产增值上做足了文章,形成了滚滚而来的巨大收益。

  据了解,2002年香港主版上市公司,房地产行业99家,酒店业15家,市值达4227亿元;香港33家蓝筹巨头公司,几乎一半与房地产业有关。香港相当一部分大小富商们,如果没有捕捉到香港地产在波折中向上攀升的各种机遇,有些甚至是只有香港因独特地理位置和条件才能产生的特殊机遇,就可能没有较之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商人们更快更猛的财富增长。

  自90年代初,世界开始进入信息时代,以电子计算机、互联网络、现代通讯为主体的现代信息革命,深刻地影响、改变着人们的学习、生活与工作方式,也引发了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若干产业的几代升级。it行业成为相当长时间最热门、最具增长活力、最在短期内创造财富的新兴产业门类,也给无数思维敏捷,敢于挑战和渴望大幅度改变“命运”的中青年以巨大的机遇。最为典型的是,一批it精英人物通过自己及所属团队的集中研发与开发,选择具有市场拓展和竞争力的切入产品与方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it精品;并且在科技开发与推广的过程中,又以开放的眼光捕捉资本市场进入大额融资的种种机遇,特别是抓住赴美国专为高科技企业服务的纳斯克达股票市场的上市机会,在不长的时间内,使所属企业符合国际股票市场的规则与条件,成功登陆上市筹得巨额发展资金,个人的财富也几何级的倍增。

  从1999年至2005年,中国it精英企业,主要是从事互联网、软件服务的有关网站类公司,赴美国纳斯克成功上市的公司就有:叶克勇率领的“中华网”于1999年7月上市,茅道林领军的“新浪网”于2000年4月上市,丁磊带领的“网易”于2000年6月上市,张朝阳率领的“搜狐网”于2000年7月上市,李彦宏率领的“百度”于2004年8月上市,这些中国it公司的国内运作、国际上市,给他们分别融来了数千万美元的发展资本,以其市值计,更是高达数十亿人民币。

  中国网络英雄们个人的奋斗及财富集聚,不在于惊叹其如何“暴富”而辉煌,而在于他们抓住了信息时代的机遇而成了改变命运的佼佼者。

  机缘存在于浩大的市场经济海洋中,机缘像海洋中的金色岛屿若隐若现,当你敏锐扫描发现了“岛屿”并奋力挣扎游上“岛岸”后,类似于基督山伯爵的“财富金矿”便属于你。

  事的机缘

  本书所指事的机缘,特指某一社会历史中产生产重要事件、事情、事态而引起人们在学习、生活、工作、晋升与创造中碰上了新的机遇、机会,获得了有利的条件,从而使人生的价值实现不断提升,形成个人命运新的格局的情形。

  “文化大革命”后,经历了十年浩劫与磨炼的一代中、青年人,迎来了他们渴望接受高等教育、渴望踏入知识的殿堂而深造的新时机。邓小平倡导于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后,多少原在“文革”中提前修业或毕业于中学后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多少虽然没上山下乡但提早进厂做工或奔跑于求生存相关职业的青年,迅捷地发现并及时抓住新机遇给他们带来“命运”改变的高考纤绳。当时全国有1000多万人报名参考,最后达570万考生走进日思夜盼的考场,尽管当时因条件限制录取比例为29:1,但毕竟冬夏两季招生录取了40.1万名大学生,开辟了中国新的教育之路,更改变了无数有志青年的命运。特别是因受“文革”中政审条件限制的“狗崽子”,也获得了平等参考的权力,著名记者范长江当时尚未平反,因反党罪名关在狱中的作家胡风,他们的儿子也获得高考资格。范长江的儿子范东升参加高考后,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后成为了《华声日报》社社长。现任《中国青年报》网络版主编、中青在线公司总经理的刘学红女士,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北京市文科状元,她在参观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世界伟人邓小平”展览时回顾人生的历程和机遇时感慨道:“如果没有恢复高考制度,我可能还在山区挖树,用力气大小衡量自己的价值”,“高考给了我们这一代人发挥才智、实现梦想的可能”。刘女士因高考机遇的出现及自己利用机遇的成功,为她人生的理想命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折射出同时代人命运改变的特殊历程。

  同样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历来的为官制度,均是由上司钦点,即使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我国的干部人事制度,也是组织考察、领导批准,以后加了群众推荐。无论是从事党务还是政务的国家公职人员,要想职务晋升,一看表现,二看运气。这种表现与运气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直接上司或相关部门的好恶,拉关系、开后门、跑官要官似乎很难杜绝,虽然大批优秀干部被选拔到了合适的岗位,但限于以资排辈、职位无缺及制度本身的缺陷等原因,没有给更多有抱负而能胜任更高职位的公务人员以破格跃升的机会。自90年代中期以来,国家加大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新的干部选拔、任用的规则与措施,特别是引入了竞争机制,通过公开考试选拔不同层级的领导干部,给若干中、青年公务人员创造了一个提升自我、公平跃升的大机遇。自1995年以来,全国公开选拔副厅级以上领导干部数千名,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数万名,仅2000年至2005年,全国公开选拔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就达68万人。

  对于从政的人来讲,当官大小,何时当上何种职位的“官”,并不是个人所能左右的,也更不能说“官大”其命运就好。但是,他们通过抓住事业奋斗中产生合理而值得拼搏的机会,自己当上了举荐自己的“伯乐”,促使个人的工作与事业提升一层,其命运自然增添了新的色彩。

  作为需以大量实事为依据,并经过严密逻辑推导及诸种实践而发展的科学理论及运用,对于具体的科学家而言,除了他们的长期辛勤劳动和超人的智慧外,也同样需要机遇的出现和抓住机遇而成功。根据有关科学史研究表明,科学领域中较大的突破性发现与相关发明的机遇几百年一遇,中等的机遇几十年、十几年一遇。这些机遇包含自然界、社会界长期演变、发展过程中新的需求的提出,新的问题的出现,及前人若干研究所积聚的成果处于突破“临界”点的状态等,而对于科学家们的具体研究工作,自然也孕育着许多抓住可行课题,确定有效方式,闪现思维火花的“小机遇”。

  著名的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经过长期的研究与实验,建立了三条运动的基本规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及在此基础上的经典力学理论体系,为人类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牛顿的成功,与他生活并抓住了15世纪中期至16世纪初期时代机遇有直接关系,因为牛顿的力学成果是建立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研究并提出物体运动的惯性与加速度的新概念,以及在它作用下物体作匀加速运动的全新运动规律的科学发现的基础上的。科学界人士认为,如果牛顿不是出生于那个历史年代,早生200年,缺乏伽利略、开普勒等科学家的研究成果,牛顿不可能获得万有引力定律等物理学成就;而如果牛顿晚出生100年,由于众多科学家的努力,也可能由他人而不是牛顿获取革命性的力学成就。同样,德国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经过精心研究提出了相对论,使人类对于空间、时间和物质运动的认识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开创了物理学的新纪元。现代著名的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评议道:“爱因斯坦极其幸运,他出生于合适的年代,当物理学界面临重重危机时,他的创造力正处于巅峰。换句话说,他有机会改写物理学的进程,这也许是牛顿时代以来独一无二的机遇,这种机遇少之又少。这种机会当然也对同时代的科学家的开放,可是他们都错失其重点,因为他们死守旧观念。”

  谭浩强教授是我国著名的计算机专家,现任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会长、教育部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试委员会主任委员,获得过全国高级教学成果国家级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多项大奖,于2000年被《计算机世界》报组织的“世纪评选”评为我国“20世纪最有影响的10个人物”,被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宋健誉为“教授级计算技术大师,普及现代科技之巨擘。”

  谭教授在我国计算机推广与运用上取得了巨大成功,源于一次偶然或带有必然性的机遇出现。他本是学自动化技术专业,44岁以前并没有接触或研究过计算机,在任清华大学计算机中心党支部书记的职位上,恰逢1978年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扩招两个班的学生,快开课时都发现教授程序设计的教师不够,有领导给他讲:“你这个支部书记现在反正事情不多,你去讲课吧!”谭教授当时本着勇于挑担子和推进教学的想法答应了任教计算机课,只好边学边讲,热炒热卖,结果这次在意识的“小机遇”,催使谭教授最早编写出了《basic语言》一书,虽是处女作,却一炮打响,发行量1200万册,创世界记录。以后谭教授先后编著(含合著)了130多种计算机著作,成为出版界出版科技著作最多的人,各类书总发行量达4400多万册,使他成为中年起步,通过新择行业而改写和提升命运的时代人物。

  情的机缘

  机缘是体现于人生命运的一个重要方面,表现在人们爱情的构筑上。爱情是人生命运的伴侣与寄托,是男女双方思想感情相撞的结晶,是情和性有机相融的产物。所谓情的机缘,即指世上的人们在追求爱情、建立婚姻、组建家庭中所发现、相遇并捕捉到的缘分,表现为与意中人相识、相遇、相逢的机会与条件的出现等。

  情缘的表现形式,往往是男女双方在学习交流、生活环境、工作过程与社交活动中自然相遇而擦出火花,或在这些状态中一见钟情,也表现于旁人有意或无意地介绍、牵线,各类竞技活动的亮相,甚至是通过不打不相识而发生。各类文学作品中多有生动描绘,这里不再列举。

  情缘不等于有缘的机会、时机出现,双方相遇、相识即可,而在于“你”的有效生成与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男女双方的择偶标准、生活理念、性情习惯、目标追求等方面是否吻合、互补、相融。如果具备了这些,情缘才可能催生而成,而当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不吻合、不相融、不合适时,“情缘”则只是昙花一现罢了。

  其实,对情缘的挖掘,重要的还是对它偶然性与必然性的探析。盼情缘,想情缘,希望撞到“情缘”,几乎是绝大多数的男女追求爱情的正常祈愿,但生活中与“人缘”、“财缘”、“事缘”一样,同样是“有心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阴”,带有很大的偶然性、突临性,经常的状态是,人们不经意间获得了“缘”的种子,进而培养成盛开的爱情花蕾。

  有些人在自我一生中,为有“上天”安排理想“情缘”的眷顾而欣喜,有的人则左冲右突,费尽周折而不尽如意,似乎“情缘”与之不搭边际。其实,人们能否有幸获得“情缘”的青睐,的确是不能按照人们的想像而发生的,更不可能企望“她”在某一阶段,以某一形式、某一姿态飘然而至。但是,也有另一些情况是,当“情缘”若隐若现时,你可能视而不见,或敏锐不够,而当它现身时,你又可能缺失自我捕获的条件,或路径与方式不对而错失“良缘”,也可因过于挑剔、三心二意、求全责备而半途而废。所以,看似偶然性的“情缘”,又有自我可以优化、挖掘与作为的必然性的一面,这也是获得“情缘”的努力方向。

  我们从机缘与人生命运的种种结合中感受到:机缘是人生的伙伴,但却有它自己的脾气与个性,飘忽不定,又突然出现,它与你擦肩而过,你却漠然视之,你苦心祈盼它的“身影”,它却不见踪迹,而当你沮丧失望时,它又不期而至。

  那么,如何才能在人生的历程中,尽可能地巧逢机缘,慧眼识得机缘,并对机缘的有效利用,展现希冀的美好命运呢?本书下篇中,将做出具体的回答。

  下篇如意人生之创造

  第一章

  奠定好创造人生的生命基石

  人的生命是人存在及一切思维、行为与个性展现的根本依托,是构建如意人生殿堂的基石。

  在上篇中,我们已充分地阐释了人的生命的运行状况、特征,及与人的命运之关系,渴求生命的良性运行已经不容置疑,而关键是我们如何才能适应创造美好人生对生命的“要求”,如何去打造好坚固的生命基石。

  现代社会中的人们,希望保持身体的强健、心理的健康,似乎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但是,相当多的人做得并不好,首要的问题是思想认识不足,缺乏必要的战略规划及相应行动。要从战略上提升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人们在进行人生规划时,往往对学习、工作、事业、家庭等方面考虑较多,有层次不等的构想,而很多人对个人的身心健康的系统思考和设计,往往重视不够、意识不强。人们往往强调工作忙碌、没时间运动,强调必须完成某项计划与任务,而无法有效地安排和实施健康行动计划,或不愿为增强健康而吃苦、贪图舒服等。部分人对身心健康的保持存在一定的随意性、轻率性,重视个人的感官享受而忽略生命底蕴的增强,对健康的理喻深度也不够。这些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都是相悖的。

  人们应当主动、自觉地提升身心健康的地位,把确保健康的身心,增强人的生命素质,纳入人生发展的大战略之中。要像人们追求知识的进步、事业的成功、荣誉的获得、财富的积累那样追求健康。毛泽东早在1917年4月《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的《体育之研究》中就指出:“体者,为知识之载而为道德之寓也。其载知识也如车,其寓道德也如舍。”并强调:“体育于吾人实占第一位置。体强壮而后学问道德之进修勇而收效远”。可见,当时风华正茂的毛泽东,就把通过人的身体健康及必备的体育强身提升到一个相当的人生战略高度,并身体力行。

  他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不管春夏秋冬,都要到一口水井旁洗冷水浴,并长期到湘江去“中流击水”,甚至负重游泳。天下大雨时,同学们都跑进教室躲雨,而他却脱去上衣,让大雨冲洗,并称“这是天雨浴,可以增强一个人抵抗风雨侵袭的能力”;炎热夏季中,他走到学校山坡上,赤膊在太阳下行走而进行“日光浴”;北风呼啸时,他跑到妙高峰上,脱去棉衣,迎着寒风跑跳而独享“风浴”……毛泽东以“文明其头脑,野蛮其身体”的人生观与行动,不但练就了一副极其健壮的体魄,且极大地增强了他的意志与胆量,在几十年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经受住了各类考验而顶天立地。

  现代社会流行把健康的身心比作1,而个人的功、名、利、禄、福等都是排在后面的0,这是很有道理的。不管你官有多大,家有多富,志向有多高,身体不健康、心理不健全,何来智能的积聚、人生的幸福、生活的享受与事业的拓展。历史上“无数英雄尽折腰”中的部分英雄(如上篇“逆向制约型”中的典型人物),因生命健康衰退而“折”,即是原因之一。

  世界卫生组织早在1953年就提出口号“健康是金子”,摆正生命健康在人生价值实现中的位置,透彻地明白,生命基石不牢,焉有人生壮丽大厦屹立?从人生战略到具体行为,让生命的运行轨迹良性而持久的趋好,应成为人们的终身追求。

  要有意识地把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有机地统一起来

  人生的健康战略的原则之一,就是要实现人们身心健康的协调与统一。人类文明进步到今天,人们对健康的理解,已不局限于身体的范围,而是包括人的生理与心理两大方面及其和谐统一。世界卫生组织与各国专家的倾向性论述表明,人的生理健康,应当是具有正常的发育、良好的器官及功能,抵抗力强、精力旺盛、生活有规律等,而人的心理健康,则是具有正常的智力与能力,情绪稳定。心理与行为相协调,积极乐观的心态,无病态的心理疾病等。个体生命好比一只腾飞的鸟,生理与心理构成承载生命的两翼,如果一翼不济,欲振无力,生命就会失去平衡而无力“飞行”。

  如果只有身体健康,而没有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就会使人的成长失衡,无法自我调剂好心理状态,适应复杂多变的大千世界,极易形成焦虑、抑郁、自卑、孤独、恐惧等心理疾病,进而影响和危害到人的身体健康。

  人生中往往会有这类现象:当人生处于为生存或起码的生活条件而奋力拼搏时,物质条件的匮乏,生活的贫苦,事业的微小并不产生明显的心理弊病,反而是当生活与事业均上了一个又一个的台阶时,各类心理问题及心理疾病却冒了出来。

  在现实生活中,随着物质文明的不断改善而增益身体健康的同时,真正毛病百出且日益加重的是各式各样的心理弊病,尤其是城市人群或比较富裕的人中更为突出。

  因此,既要重视人的身体健康与活力的增强,又要注重心理健康的培育,以身体健康带动心理健康,以心理健康促进身体健康,形成比较美满的人生健康格局,是人生健康战略的重要原则和内容。

  第二节

  处理好生命过程中的几组关系

  打造好生命的基石,不仅是一个愿望或简单的口号,而需从构建健康人生、和谐人生、持续人生的高度,有针对性地克服各种不利的因素,寻找出坚固而完善生命的可行途径与方式,把握与处理好几组关系。先天不足与后天弥补

  从人的生命的先天性与差异性中,我们已了解到每个人的体质状况、发育程度、高矮肥瘦、智力状态等不尽一样。部分人因多种先天原因,自从来到世上,就有肢体、形象、语言、听力、视力及智力等方面的明显缺陷,乃至一定程度的残疾。先天的不足及各种心理压力,给部分人们后天的生活及事业创造带来程度不等的影响,使之与正常人相比需经历更多的困难。但是,这些人生理上的欠缺及不足,并不表明他们的生命体无法强健与充满活力。人们在后天生命发育、成长、变化过程中,在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与较好的社会环境中,通过营养的补充、精心的护育和医疗,可以很大程度上弥补先天的不足。如通过现代医学的诊断与治疗,加上中国传统医学的针灸、中药服用等,有效地治愈小儿麻痹证等先天性的疾病。

  对于先天不足的人来说,更重要的是正视现实,自我振作,进行力所能及地多种体能锻炼,训练出达到正常人甚至超过正常人的功能,充分体现出生命的价值。美国一个名叫丹普赛的儿童,他一生下来就是四肢不全、一半边右足和一只右臂的残疾孩子,但丹普赛生性活泼,喜爱运动,且不怕吃苦。他少年时即开始踢足球,父母只得给做了一只木制的假足,让他穿上练习踢球。随着丹普赛长期的刻苦训练,他的球技越来越好,名气也开始远播,后被新奥尔良圣哲队雇为专业球员。在一次圣哲沁与底特律雄师队的比赛中,丹普赛用跛腿在最后两秒钟,在远离球门63码的地方踢球进网,不仅使圣哲队以19:17取胜,且成为当时职业足球队踢进距离最远的球,全美国均为之欢呼。丹普赛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仅弥补了先天的不足,而且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第一章

  奠定生命基石世界残奥会自1948年至2004年已先后举办了十二届。全世界数以万计的残疾人,其中包括耳聋、哑巴、盲人、断肢等先天性残疾人,他(她)们曾经为自己的先天性躯体及功能的不全而悲观、沮丧甚至自弃。但是,面对人生的挑战,他们顽强地挺了过来。一位残奥会健儿体悟到“绝望到了尽头就是开头”的道理,放下了心理上的包袱,发挥个人的某些方面的特长,参与到游泳、田径、乒乓、篮球、足球、击剑、柔道等各类体育竞赛活动之中,取得了残奥会上的一个又一个的世界冠军。他们的人生实践与成果,是对“先天不足”的一种反挑战,是依靠自己的力量而发掘生命潜能,展现生命光辉的最好体现。

  对于因先天体能素质上不足或有所欠缺的人,只要在后天的生活环境中,依靠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家庭的精心护育,并自觉、能动地开展多种良好的体格锻炼,即可是变“先天不足”为“后天强壮”。据笔者了解,一位出生时只有三斤重、且体质不佳的婴儿,在义母的精心护育与个人的自我增强体质中,成长为1.9米高、体格强健的运动员。

  又据国内知名的有关盲童专家介绍,即使是先天发育不足,形成某种智力上的差距,只要从幼儿开始,针对性地加强培育,补充适度的营养,进行激发智能的有效训练等,先天智力偏弱的孩子,也能在后天的良好环境与自我努力中达到具有正常人的智力水平,甚至成为一定程度上的“神童”。

  先天不足是一种人生的遗憾,是对人类健康生命体的一种挑战,但它不是人生的定局。正视现实,迎接困难,自强奋发,增强机能,可有效地弥补先天的不足,提升生命的质量,创造与正常人一样甚至超过正常人的美好命运。

  对待疾病的“被动”与“主动”

  在我们这个蓝色的星球上人的生命是多么的美好与绚丽,但几乎所有人都会在生存的过程中,受到程度不等的各类疾病的困扰,疾病似乎已是人们生命存续中不想却又被迫同行的“同伴”。尤其是现代物质文明的发展虽然带来了诸多满足人们物质享受与提升生活质量的东西,但也造成了环境的破坏,大气、水、食物等方面的污染,以及许多新发疾病的流行,尤其癌症、心血管病已成为人们生命健康的杀手。据2004年统计,全世界死于心血管病人已达1530万人。

  那么,人们将如何面对人生过程中疾病的挑战与制约呢?一种情况是,有些人通过到医院就医,接受各类药物或手术的治疗,但自身的体能锻炼配合不足,只是躺在病床上或呆在家里不动。特别是一些患有严重疾病(如各类癌症等)的人,形成了心理上的巨大压力,导致精神上过于悲观,行动上有些自弃,结果造成对治疗疾病的更大阻碍,影响体质下降,抵抗力进一步减弱,于治愈病体或维持好的状态无补,甚至还加速了病体的恶化,造成生命的提早结束。

  另一种存在的状况,面对各类疾病,很多人都能够以平和的心情、积极的心态去主动应对。他(她)们除到医院接受医生的各类检查与治疗外,还主动学习医药知识,加强对疾病及治疗的全面认识,特别是力所能及、有针对性地参加一些有益恢复和增强体质的运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对疾病的抵抗力,甚至延长了生命的存续时间。

  积极主动的态度,体现最重要的方面是保持心理的平衡。著名医学和心理专家洪光昭教授把心理平衡视作应对疾病、保持健康的基石之一。南京大学郑集教授,从1900年出生到今,已走过106个春秋。他年轻时得过肺病,但并不悲观,而是告诫自我:“劳尔神,母搅尔精,母俾尔思虑萦萦”而以良好的心情去医愈了疾病。1961年,他因患前列腺病动手术后的不佳状态,几临生死边缘,他却以一首《生死辩》而表明了对待病魔的态度:

  有生即有死,生死自然律。

  彭古八百秋,蜉蝣仅朝夕。

  寿夭虽各殊,其死则为一。

  造物巧安排,人嫌无能力。

  勿求长生草,世无不死药。

  只应慎保健,摄生戒偏激。

  欲寡神自舒,心宽体常适。

  劳逸应适度,尤宜慎饮食。

  小病早求医,大病少焦急。

  来之则安之,自强应勿息。

  皈依自然律,天年当可必。

  如此的心念使他历经生命中的波折而始终长久的活力。他90岁的高龄时还在高吟“桑榆还未晚,桃李正逢春,但求老来健,何必慎黄昏”。102岁时修订再版了《普通生物化学》一书,当时他还能在电脑上轻敲键盘……

  据介绍,美国人治癌症,一个一个地治,病人因无法将心中的痛苦释放,结果去世较快;而医生们把7~8人编成一组来治疗,让大家畅所欲言,互相鼓励,振作精神,结果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存活率。

  中国的癌症患者自发地组织了“抗癌俱乐部”,他(她)们在配合医生治疗的同时,以乐观、豁达的心态,长期坚持“琴、棋、书、画”及跳舞、打太极拳、爬山、行走等体育运动,结果大大减轻了心理上的压力与郁闷,甚至有些“抗癌明星”超出医生所料只能活一年或几年的预言,而存活了十几年或更长的时间。

  癌症是当今威胁人们生命最大的“杀手”,而增强心态的“功力”,可以起到非凡的效果。2006年元月成都市举办了四川省抗癌康复会大联欢,来自全省各地的上千名“癌友”会聚一堂,组织大型文娱演出,会前是以全体癌友“哈、哈、哈”大笑三声为“开场白”。57岁的现场舞蹈导演代美焕,是一名专业舞蹈教师。她从1986便患上乳腺癌,两年后又查出患有肛肠肿瘤,“癌魔”继续进攻她,后再查出两种癌症,结果使代美焕“四癌”并存。但是,代美焕以坚强的精神忍受了长期化疗、药疗的巨大痛苦,以乐观、开朗的心态对待疾病,并忙于为癌友们服务和编排文艺节目,历经20年抗癌的她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抗癌明星”,其生命曲线在超常波折中仍然顽强的延续着。

  本书难以从病理学的角度,去阐明保持积极、平衡的心理状态,对战胜疾病本身的生理作用。但可以肯定的是,对待人生不可回避的疾病困扰及损害,是以被动、消极的态度去适应,还是以主动、乐观、进取的态度去对待,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结果。更进一步说,实际上是人们能否具有正确的生命观,能否具有像战胜事业上的困难那样去战胜疾病的精神与毅力。加强自我的生命意识修养,从点滴做起,形成与保持个人的良好“待病”心理,化应对疾病的被动为主动,定将促你修补生命存续中的侵蚀,打磨出更加光润的生命基石。

  生活方式的放任与节制

  据医学专家研究,人们的生活方式已占到影响健康因素的60%。生活方式体现了人们对生命与生活的态度、观念、作为及风格,是一种倾向性的生活习惯。体现于人们日常的起居、饮食、卫生、劳逸及各种活动之中,良好的生活方式与习惯,无疑会对人们的身心健康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不良的生活方式与习惯,会逐步或加速地影响、制约或危害人们的健康。

  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与现象是,随着中国由农业国家向现代工业国家的转型,依靠经济发展带来越来越多的、丰富的生活物质,使绝大多数人们的温饱及必要生活条件得以解决。人们开始过上比较充裕的生活,而部分人也形成或加重了不良生活方式与习惯的倾向。部分人们在饮食上比较放纵,大量饮酒、过量吸烟、喜好高脂肪的大鱼大肉,经常不吃早餐,而晚上又狂吃,甚至深夜还加餐。长此以往,他们逐渐地患上程度不同的胃病、肥胖症、脂肪肝,高血压、高胆固醇、高血脂的上升率亦越来越高,少数人还患上痛风等苦恼的疾病,进而严重地影响与危害了人们的健康。

  有的人在作息时间的安排上也比较任意,早上睡大觉,晚上熬夜,黑白颠倒,睡眠无规律。在娱乐方面,过长时间的上网、打游戏、听高分贝音乐及打麻将、扑克等,均易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生理功能失调,患上不同程度的神经衰弱、失眠、胃病、眼病等疾病,导致体质的下降。

  不良生活习惯的一个突出表现,还体现于部分人极不喜欢行走、跑步、球类、游泳、健身等运动,且以“生命在于不动”而自居,长久下去,身体肥胖,心脏功能衰减,肺活量降低,及加上其他方面的诱因,而患上程度不等的心肺功能性疾病的几率增加。有些人对性生活不加节制,比较随意,也对身体的健康造成直接的危害。

  如此等等的不良生活方式与习惯,使现代社会中相当部分人们的“亚健康”状态越来越多,人们的身体、生理乃至某些心理上的弊病不断显露,生命曲线的剧烈波动程度加重,甚至促成“未老先衰”等现象。正如美国宾州大学人类表现研究所实验室主任威廉?埃文斯博士所指出的:“你衰老的过程更多情况下反映了你日常生活习惯及你每天所作所为的积累结果。而这些很大程度上是由你控制的。”从某种意义上讲,不良生活方式是威胁人生健康的“新杀手”。

  存在的问题是,之所以不良的生活方式与习惯大行其道,且呈现年轻化、多样化的倾向,源于人们认识上的误区与自我思想上的放纵。部分人们对人生的享受,以单一的感官刺激与满足为根本,无需讲什么“规矩”,遵循什么“规律”。有的人以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为由而掩盖自己的某些不良行为;有的人知晓不良生活方式及相应习惯,对身心不利的影响,但缺乏自我控制力,不愿付出必要的努力,等等。

  问题的症结找到了,接下来的是如何解开它,并引导人们自我回归到有益身心的生活方式与习惯上来。

  人的生命好比自然界生存的珍贵树木,从幼苗成长到伟岸挺拔需要一个精心护养的过程,生命的花蕾要常开不散,容不得人们的糟蹋。你对个体生命之树越精心照料,其繁茂与长青程度就越好。人们要认识到生命是强健的,又是脆弱的,生命的发育到衰老有它的自身规律,有意识地按照生命健康和持久的要求去做,克服人生中种种不加节制、不讲科学、不对生命负责的不良弊病与习惯,是人们维持生命康健和人生活力的基础,是追求与创造美好人生命运的依托。

  对认识到了并愿意纠正生活中影响身心健康的不良习惯,但苦于缺乏信心、毅力与方式的人来说,要多听有关专家有关生命健康的讲座,选择和瞄准身边的榜样,有意识地逐步培养自我的节制力、抵御力,增强迈向健康生活方式的行动力。

  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和习惯,与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习惯是相互关联的,抛弃前述的种种不良做法,同时注意合理膳食、科学搭配营养,遵循人体生物钟安排起居,力防打乱人体生物节奏;注重参加健走、跑步、游泳、打球及太极拳、器械健身等多形式的体育锻炼,防止未老先衰及体能下降;合理安排工作与娱乐,既要劳逸结合,又要力戒娱“劳”过度,等等。相信人们生活中有益身心的积极因素会不断增加,不良的弊病与习惯会得到有效的克服,生命之树长青的景象会更多地呈现。

  生命能量的加速透支与均衡输出

  人们生命的能量是逐渐累聚的,有限的生命能量的消耗、释放需要一个过程。在人们的生活与事业过程中,相当部分人,特别是前所提及的蒋筑英等优秀知识分子、科技工作者及一些社会精英,因不惜余力地消耗精力、透支生命而英年早逝。

  据《光明日报》报道,国家有关部门公布的一项专题调查结果表明,我国知识分子平均寿命58岁,低于全国平均寿命10岁左右。北京中关村知识分子平均死亡年龄为53.34岁……近些年来,英年早逝者有原新华社社长郭超人、著名小说家路遥、著名音乐家施光南、数学家张广厚、罗健夫、气象学家曾冉顺、船舶专家华怡、物理学家蔡诗东、崔长庚、陈扬,等等。想来他们这些中华民族优秀而杰出的人物,均不愿看到人生的路程何其短暂;更不曾想到,他们事业腾飞的翅膀突然折断,他们的生命曲线拐头向下了,也为国家和民族造成了重大损失。

  现代社会科技、文化的日趋发达,生产力的突飞猛进,及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各行各业的人都感受到了很大的工作压力。尤其从事科技、教育、工程等方面的知识分子及部分公务人员,长期处于从事高强度的脑力劳动中,精神压力大,工作担子十分沉重,经常在疲劳和带病的状态下工作,有了病或不愿花时间诊治,或一般性地治疗敷衍了事;也有的人只顾拼命工作,忽略或以种种理由抽不出时间锻炼身体。长此以往,致使他们生命的“机器”超负荷运转,多处出故障,严重时烧坏“主机”,全部停转。有关专家指出,过分的“透支”生命,诱发“过劳死”,是他们生命中断的最大原因。

  那么,该如何看待与对待这种现象呢?应该看到,大部分的知识分子、公务人员及其他精英,具有“不用扬鞭便自奋蹄”,倾尽全力奉献国家的精神与使命感。他们在工作岗位上,为尽快完成组织上部署的任务,或自我定下的阶段性目标而只争朝夕地忘我工作,甚至于损害生命肌体于不顾,其精神令人钦佩。但是,我们在报刊、电视等媒体上看到的一些英雄们,往往是生命辉煌而短暂,钦佩之极不由生几份感叹。从人生的全局与价值实现过程看,阶段性、集中性地挖掘生命的智力、体力潜能,强势攻下各种事业上的高峰,当然无可厚非。但长此以往,就会带来对健康的加速损害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事业的时不待人和人生的精力有限、生命的过大消耗与健康的长久保持,实在是人生面临的一大矛盾和难题。

  难题的解答,还需奋斗的人们深入地思索,是让生命的活力持久均衡地释放,支撑人生不断地迈向命运的高峰,还是以自我过高、过急的要求非得到了损害生命肌体,导致匆匆走完人生的历程,而最终形成莫大的人生遗憾与社会损失呢?

  我们感悟到的是,人们在奋斗的道路上,要想不付出艰辛的劳动,进行巨大的脑力或体力投入,就能摘取人生的果实,是难以实现的。但另一方面,人生的果实有一个不断培育的过程,只匆匆摘取几年或十多年部分人生之果未必值得肯定,让生命之树常青,让人生之果数十年的丰硕,应是我们应持的态度。

  另一种现实情况是,有些人特别是从事商业活动的奋斗者,他们深知生命的宝贵与对事业的支撑,但却存在着“前半辈子以命找钱,后半辈子以钱换命”等的错误观念,结果在经营的成功,财富的积聚中生命的“透支”过于严重,没等到后半辈子“以钱换命”时就命已夭折。这样的事例时有发生。

  近年来,党中央提出要以“科学的发展观”统揽全局,规划与指导社会经济各方面的发展,这给我们构建健康、持续与充满活力的人生以很大的启发。人生也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人生的能量输出、生命的消耗也要讲一个结构优化,也要有一个“度”的把握,国民经济过快、过急地扩展要留下隐患,需要不断优化调整,而人的生命能量地输出,也要讲求科学合理与必要的均衡。在漫长的人生奋斗历程中,有时不得不猛烈消耗生命的能量,如人们因参加各类中考、高考、考研、考博及技术职称考试,因参与公开选拔行政或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或因集中攻克某一科研难关,全力完成某一工作任务,都不得不超体力、超脑力、超精力地投入体能和智力,形成一定程度的生命“透支”。尽管这种状态情有可原,并且难以回避,但必须从总体上做到张弛有度、松紧搭配。

  我们必须切记:不要让生命之弦因绷得太紧而在演奏胜利之曲时折断。

  对于大多数工作忙碌、事业心强、外加压力重或自加压力大的人来说,也可能对生命能量输出的“质”有所认同,但一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就深感时间不够,难以“几全”。怎么办,着力于一个“挤”字,挤时间休息、挤时间锻炼、挤时间放松,把“挤”与“干”有机融合,合理交叉,化整为零,间隙“出击”,使生命之体适时得到该有的休整与新能量的补充。

  让生命之舟适度轻载航行,应成为人生的自我告诫之一。

  保持各类人才生命能量的合理积蓄与均衡输出,国家有关政府部门、教育、文化、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及相当多的民营企业,也应当重视。可否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合理、科学地给所管属的各类人才下达任务,增加担子呢?可否创造更好的条件,帮助他们在事业冲刺中善待生命,忘我奉献中保持后劲呢?更进一步,可否不需过多地宣传、鼓励某些杰出人士呈“工作狂”后生命受损却强行“拉车”的典型呢?

  通过社会各方面与奋斗精英们的共同努力,在人们张扬自我、体现价值与贡献社会的同时,力求有效地避免蒋筑英、施光南、张广厚、罗健夫、高秀敏、陈逸飞、郭超人、牛玉儒等中华优秀人才生命早逝的现象发生,让人们的生命与事业一样持续地放出多彩的光芒,亦是于己于国的好事。

  第二章

  增强主导人生的自我定势

  人的一生在某个时代、某种社会制度与某类自然环境中生存与拓展,人的生命和命运受到客观的、外界的影响与制约因素实在太多。人生之路曲折向前,且“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机遇与挑战并存,在很多的确定性和不确定之间潜行。而真正能够自定确定、自主把握的是人们自身。人们具备和增强自我主导人生的定势,是其立足之本、命运之源。

  定势表现为一定的习惯、行为方式和个人倾向,是一种心理准备状态,这里借其表达人生中具有稳定性、确切性的积极思维与行为。

  增强人们的自我定势,是一个战略范畴,主要体现于几个重要方面。第二章

  增强主导人生的自我定势

  第一节

  增强自信心

  自信是人们自我认知程度的反映,是一个人有无志向的根基,也是人们创造理想命运的前提。正如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所言:一个人能否有成就,只要看他是否具备自尊与自信心这两个条件。古今中外的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经济学家、艺术家、文学家及各个时期的商界名流,其在人生历程中谱写的命运之曲,无论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均与他们的自信心成正比例关系。没有或缺少自信,就难以确定奋斗的目标,积聚拓进的力量。而自信时有时无,时强时弱,也难以始终如一的坚持走到理想的境界。美国伟大的思想家爱默生说得好:“信心是人类最伟大的动力之一,它对于人类的重要性,正如电在物理学中的意义一样。”在克服心理弊病中增强自信

  人们并不是一开始就没有自信,而往往是在生活中碰了钉子、掉了队,遇上了难以一时逾越的困难而逐渐心灰意冷、欲振无力,进而形成自卑、怯弱、恐惧、依赖等心理弊病,不切实际的攀比,欲速则不达的结果,也极易造成人们心理上的负担而减弱信心。因此,有意识地自我克服这些影响塑造自我信心的不良心理弊端,是十分必要的。这些方面的心理弊病源于对自我认知的不足,及自我评判的单一化、静态化、凝固化。要充分地解剖自我、认识自我、挖掘自我,让自信占领人生的战略高地,阻击一切艰难困苦的袭击。

  增强自信心,还需要一种超脱的情怀,一种“山高人为峰”的境界,正如美国思想大师奥格?曼狄诺在《羊皮卷》中的直抒胸臆:

  沮丧时,我引吭高歌,

  悲伤时,我开怀大笑,

  病痛时,我加倍工作,

  恐惧时,我勇往直前,

  自卑时,我换上新装,

  不安时,我提高嗓音,

  穷困潦倒时,我想像未来的富有,

  力不从心时,我回想过去的成功,

  自轻自贱时,我想想自己的目标……

  如果人们以这等豪迈之气对待人生的种种艰难坎坷,积极心态就会占满自己的心灵,自信心就会油然而生。

  善待失败与不足中强固自信

  人生漫长的奋斗过程中,在从事各类考试、晋升、科研攻关、职业拓展、财富创造及寻求爱情、构建家庭等方面,可能会因个人的努力不够、自身的条件不足、外在的机缘未有等原因,经多次奋争后,仍然跨不上应上的台阶,达不到理想的目标,形成失败或遗憾的局面,进而浇冷热情的火焰,打击奋进的信心,甚至削弱斗志等。

  因此,强固自信是与善待失败密切相关的。人生自信的建立和巩固,需要人们正确对待失败和不足,总结和积累点滴的成功,把若干学习、工作、事业上的成果进行叠加,找出成功和胜利的源由,看到自我的潜能。我们要注重“欣赏今天就开放在我们窗口的玫瑰”,而不只是“梦想着天边一座奇妙的玫瑰园”。

  用新的收获增加自信

  自信的树立与巩固,与人生的不断收获是分不开的。自信不是天生的,也不是想达到什么程度就达到什么程度,当人们在具体的职业上,经过不断地学习,增添了新的智能并在实践中加以良好的运用,而不断取得新的成效有所进步、有所发展时,自信心就会不断地提升,并长此以往,形成一种自觉的心理态势,达到“自信人生两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境界。

  要领悟到向命运的高峰挺进中每一高度的跃升,都是最终实现人生理想的一种积垫。要善于把这种积淀化为增加自信的新源泉。

  第二节

  增强自主性

  人生之路如何走,目标如何定,个人价值怎样体现,都需要人们自我做出回答与抉择。人们自主性包含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人们自我主导命运的志向、气度和意愿,另一层面是人们自我选择生活与事业的方向、途径、职业及相关环境等。

  对于人们来说,是当命运的骑师还是奴隶,是在纷繁的世界随波逐流,还是自我驾驶命运之舟朝既定的目标前进。能否具备自主性的意义非同凡响。增强自主性,是自我主导人生命运的关键性因素。自我创造,引导命运

  大自然的壮美需要创造,一切人类文明的奇葩需要创造,人们的命运更需要创造。创造是人们生活的源泉,前进的拉力。随着生命体的成长与成熟,个人命运之路就逼着你去开拓与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与生存环境,需要你去接纳和融会,体现于个人生活与事业的创造之中。不利的客观环境与个人生存背景,对你的命运崛起形成制约或阻碍,更需要你去冲破樊篱、跨越障碍,通过创造把命运引向美好的明天。

  一切杰出与成功人物的历程均是一部命运创造史。创造命运是驾驭命运的升华,创造命运是自信的体现,创造命运是主导命运的必由之路。自我拯救,战胜厄运

  人类是幸福的,人们在世界的万花筒中体验缤纷的花朵,人类又是苦难的,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战争、自然灾害、流行疾病及社会演变中种种不利人们理想生活的因素,使大多数人们或多或少、或长或短地都要承受生活的磨难,经历人生之途上的挫折。家庭出身的贫困,生存环境的恶劣,使世界上还有相当部分人的温饱问题没有解决。中国西部地区贫困人口与失学儿童,还为数不少。青年人学习道路上不同层级的考试失败,想上的学校不能如愿,选择职业的艰辛,客观的束缚与压力太大,个人的现状难以适应;在奔向目标的道路上时遇坎坷,财富的积聚不尽如意,升职的追求难以达愿,爱情路上变化莫测,婚姻家庭难以满意。面对如此等等的人生难事,人们无法躲避。要么向困难与挫折投降,望天苦叹人生的艰辛而被命运捉弄;要么挺胸应对,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不利为有利,自己拯救自己。

  大多数人们的命运史表明,无论你是从事政治、人文、军事、行政方面的职业,还是从事商业、艺术、科学、工程等方面的职业;无论你是在较高层次的平台上演绎人生,还是在一般层次上努力求索,尽管所遇到的困境、逆境及诸种矛盾的状况不一,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必须依靠自己点燃与命运搏斗的激情之火,依靠自我去汲取各类有益的信息,抓住可行的机遇,挖掘自身的潜能,冲破前进路上的重重阻碍,开拓创造新的命运之路。德国伟大诗人歌德在《诗与真理》中写道:“人们在所有事情上最终只能求助自己。”这的确是人生至理。

  自我抉择,开拓命运

  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经常面临对人生发展战略、从业方向、职业选择到爱情、婚姻、家庭生活、子女培养等,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对不同的事情做出不同层次的判断与抉择。在这个过程中,大部分人往往犹豫不决、左右为难、举棋不定。有时考虑问题太周全、太细致,而耽误抉择的宝贵时机,尔后在行动中陷入被动。有时已经迈步确定方向的步子,但经不起别人的议论、反对、怀疑甚至嘲讽而原地踏步。

  究其原因,从客观上讲,由于社会生活纷繁复杂,各类事物不断变化,以及某些事物处于初期阶段,未能显现其本质特征,往往给人们提供的信息带有模糊性、不确定性;有时则因社会大的变革,使人们难以比较准确地判断事物的走向,等等。同时,某些人们往往存在性格上的弱点,在思维和心理上多有犹豫、胆怯,过度担心风险等状态;有时则因过去的失败的阴影难以抹去,相关教训不能正确汲取,而更增添做出人生若干抉择的难度。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人们在改变与创造命运的过程中,不能有意识地克服这些方面的缺陷和不足,对于自我主导人生、驾驭命运就会贻误时机、造成失误,或朝三暮四,难成大事。

  正确的应对态度和方式是,加强世界观、人生观的修养,培育自我选择、自我决策的成熟心理,适度地把握与承担风险,不要等一切都明朗后再进行抉择,并注重学习与针对性地加速积累与抉择事情相关的知识,既倾听别人的多种意见与建议,又能自主地归纳与分析,选择与自我情况相适应的“良谋”而用之。当确定了个人奋斗的方向与拓展的路径后,就义无反顾的走下去,正如但丁所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当你在“自己的路”上一往无前不断获得成功后,很可能会引来当初反对、怀疑甚至嘲弄你的人们赞许的目光。

  自强不息,升华命运

  自强不息是自我主导命运的标志,是人们信心、决心、志向的集合体现。《周易》中的“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以深邃的哲理与智慧,导引与激励从古至今的人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奋发自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老子就提出了“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的观念。就现实的社会生活中的人们而言,自强即是依托自我积极的思维与行动,战胜诸种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克服自身心理上、生理上及性格上的某些不足或缺陷,相对独立地自我崛起、自我振作、自我攀登。

  自强自立而主导人生命运走向辉煌的事例实在太多,前几章所述的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军事家,几经磨难而强势崛起的中外企业家、艺术家、普通的下岗工人及先天不足的残疾人等,都已不容置疑地证实了自强不息对人生的重大意义和作用。

  我们深刻地感悟道:自强不息,才能穿越历史的隧道!

  自强不息,已经不限于个人的选择与志向的体现,而是中华民族得以生生不息、千古绵延、傲立于世界之林的宝贵精神财富。

  第三节

  增强作为性

  自信、自主、自强地改变与创造命运,落脚于人们的作为。所谓作为即指人们为实现自身命运的投入、付出与效果,它是实现一切愿望与目标的依托。在人生的战场上,作为将一切可能变成现实,将一切不可能确认后抛于身后。作为造就人生命运

  古往今来,无论是杰出的历史人物,还是现实的英雄,无论是叱咤风云的大人物,还是从事某一职业的“小人物”,他们的命运过程与结果,都以不同的方式揭示出“作为造就命运”这一人生命运规律。

  在大致相同的社会环境与历史条件下,人们是奋发有为、大有作为,还是碌碌无为、无所作为,其人生的命运是迥然不同的。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出生于一个男性社会占绝对主导的封建社会,非但女子不能从事国家大任,且身份、地位自然要低于男子。而且,武则天只是出身于一个普通的木材商人之家,只是靠唐太宗的全国性“选美”才应招入宫。可以肯定地说,在当时任何人要猜测这位被赐封为“才人”的女子,能在国家的政治、军事大政上有所作为,恐怕是“痴人说梦”。但是,“入宫是才人,不是皇家根”、“一步一席一叩首”的女儿身的武则天做到了。她一生敢作敢为、广习诗书、精于权谋、心如铁石、善于应变,能屈能伸,在极其复杂的宫廷斗争中,利用唐高宗过早病逝留下的政治权力真空,逐步地取而代之,最终于公元690年成为武周政权的皇帝,进而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女人涉政而有为的“奇迹”,改写了封建社会上千年的“从来就是女作卑,从来就是当男尊”的历史。

  武则天本人的所作所为的政治内容及历史影响,我们不作评议,但她依靠个人单打独斗,涉足一般女子不可作为的高层政治领域,从小有作为协助唐高宗批阅奏章、出谋划策,到大有作为的平定反叛、促进生产、发展科举及巩固边防等重大举措,竟成功登上中国封建社会至高无上的皇权宝座的结果,绝不可能降临任何优于她十倍、百倍而不敢作为或碌碌无为的男人和女人。

  第二章

  增强主导人生的自我定势作为力度和程度与创造命运的成效成正比

  审视前所述及的争夺天下、改朝换代、制度变革、经世济国的政治、军事人物,纵横商场、积聚财富的商界大亨,从发明创造、探寻世界的科学家,到产生思想、缔造文明、演绎社会的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的人生命运历程,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人生的作为力度越大,层次越高,领域越广,结出的命运之果就越丰实。

  大事业、大作为催生大命运,即使是世袭的皇权制度,如果没有继任者的励精图治,恐难有皇朝的维持与兴旺。清代的两位皇帝顺治与康熙,其人生作为与命运就大不一样。顺治是清朝建立后的第一位皇帝,是皇太极努尔哈赤的第九子,1635年顺治在沈阳继位,改元顺治,后迁都北京。顺治作为清代首位皇帝,先于由叔父多尔衮辅政,多尔衮出猎死后,14岁时提前亲政。初期阶段,他勤奋好学,注重吸收先进的汉文化,并实施一些对祖制的改革,重视整顿吏治,鼓励生产和取之有节。但是,顺治的性格软弱、内郁,经过多年宫廷的明争暗斗,周旋于多尔衮、孝庄太后与自己的复杂关系中,特别是他心爱的董鄂妃病死后,顺治心灵遭受重创,多重阴影难以抹去,于是他产生了悲观厌世、躲避现实的念头,进而不断地与僧人接触,最终作出了剃度出家而皈依空门的决定。结果,本可如日中天的人生命运,因放弃统治国家的人生大作为,而不得不黯然褪色,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24岁就英年早逝。

  值得对比而回味的是,身为顺治的儿子康熙,则施展了与他的父亲大不相同的人生作为,进而展现出一代“东方大君”的命运风采。

  清圣祖康熙8岁即为皇太子,他勤学苦思,从诸子文章中,汲取“天地之正气,宇宙之大道”,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形成了一种高远的志向,并具有敢作敢为、果断雷厉的性格。在他16岁亲政后,专权的大臣鳌拜即不交权,又专横朝政、制造冤狱、结党营私、威胁皇位时,他不怕鳌拜一伙的阴谋与威胁,利用亲选的100名侍卫组成的善扑营,联合大臣索额图,坚决而智慧地擒拿了专横跋扈的鳌拜,夺回了皇帝应有的大权。之后,以极大的气魄与勇气,打败吴三桂,平定“三藩之乱”,后又派姚启圣、施琅攻站台湾,一统中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和二十五年又发起向沙俄的两次雅克萨之战,有力抵御沙俄的军事扩张和领土侵占,签订了《尼布楚条约》,确保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广大地区作为中国的领土。接着,又三次御驾亲征,平定漠西蒙古准噶尔部的叛乱,强化对青海和西藏的控制,进一步巩固了中华大国的领域。

  康熙一生雄才大略、文治武功、励精图治,敢于变革,开创了封建社会中值得称誉的“康乾盛世”,而他自身的命运也登上中国封建社会的人生顶峰……

  香港李嘉诚创造了华人的财富帝国,而其大儿子李泽鉅、小儿子李泽楷虽有幸被父辈“金光”所照,但也通过自身的创造性作为,才有李泽鉅在房地产开发、经营欧洲第三代移动电话网、世界最大港口的运营业等方面颇有建树,被评为“2003年全球最有影响的企业家”。而李泽楷进入李嘉诚的“和黄集团”后,独立开拓了卫星电视产业,获得超额收益后又成功转让;后步入电信产业,先后演绎出向香港政府提出“数码港”计划,创办“盈科”集团并于新加坡上市,争购香港电讯成功等新财富传奇,享有“小超人”之美称。

  同样,现实生活中的人们,无论是想改善生活、提升待遇、增加收入,还是渴望晋职升级,迈上台阶,展现价值,无论你是从事哪一类职业与岗位,你想越快实现你的目标,更大程度地改变命运,你就更加投入地奋发有为吧!

  不息的人生作为,即可将自我主导人生命运真正落到实处,催生出绽放的命运花朵。

  第三章

  优选人生的航向与目标

  人生命运的自我主导特性,揭示了人们可以依据自我的信仰、志向与作为把握与驾驭命运,而是否能够实现希冀的理想和命运格局,极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是否选择、确定和优化了人生拓进的航向与目标。

  人们驾驶命运之舟在茫茫大海中行驶,如果没有前进的灯塔、清晰正确的航线,及充满憧憬的目的地的召唤与吸引,命运之舟就可能迷失航向,遭遇过多的风浪与暗礁难以驶往胜利的彼岸;或即使在波峰浪谷中保存下来,且坚韧地前行,但也会因过多地消耗掉时间与能量,事倍功半而不能如愿。

  若干人生命运的典型人物昭示我们:目标牵引奋斗的方向,目标激发收获的欲望,目标催生搏斗的意志,目标孕育前进的动力。

  第一节

  明确人生目标的指导原则

  人生目标,是人生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部人生的导向和归宿点。要从人生创造价值、实现价值的高度立意,明确和遵循一些基本的指导原则。适应性原则

  人生目标的选定,应适应社会、适应自我。任何脱离人们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条件、自然环境,想当然地选择人生目标的做法,极可能在现实生活中碰壁。同样,目标的选择,必须更大程度地与自我条件、状态与合理开发的潜能相匹配,具有现实性与可行性。

  适应性原则要求人们以求实、科学的态度去设计和确定人生的方向与目标,但绝不是单一地局限于现状,不思进取,而是既高瞻远瞩,又实事求是,使人生的目标真正起到导航人生、激励人生的作用。

  差异性原则

  人是个体的人,具有自我特性的人,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心理特性、思维习惯及志向爱好不尽相同。同时,人们所处的时代环境、历史阶段与职业状况等方面可能较为相同,但具体到每个人,也会面临着不尽相同的诸多变化。因此,人生战略与目标的选择,必须因人而异,体现差别。当然,同时代的人,同样的学习、工作环境,甚至性格较为接近的人们,在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时,可能呈现出某些大的类同现象,但在具体目标的制定、分解、实施过程中,也必然会有所差异。

  人们思考和选择前进的目标时,应尽可能地立足自我、发掘自我,找准优势,显示个性。

  优化性原则

  就大多数人而言,人生目标的选择与确定,在青少年时就形成雏形,甚至比较明确;也有很多人到了中年阶段,才可能形成更为清晰的人生目标,甚至一部分人步入老年阶段后,也会制定出新的人生目标。因此,人生目标的确定,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且,因为人生的跨度达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人生历程中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变化状况,很难做到提前预知。当人们原先选定的目标与日益变化的时代环境、社会条件、人文状况不相适应时,对个人的原定目标进行优化、调整,也就理所当然了。

  第三章

  优选人生的航向与目标人们既需要在青少年时就设计自我、确定目标,也需要随着个人发展过程中外部条件与自身状况的变化,而适时地优化目标、调整目标,进而使个人的前进轨道更加正确,个人的才智更好地发挥,从而更捷径、更有效地创造良好的人生命运。

  第二节

  人生目标择定中的系统配置

  人生目标的选择与确定,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重点注重好几个方面。战略目标与阶段目标

  人生的发展与组织的发展一样,需要有统揽全局的战略。

  人生的战略目标,包含着人生奋进的方向、个人志向与价值体现程度等。如从政之人,选择的是涉足政坛之路,希望达到某种职级的“官位”,干出一番兴邦济国的事业;从商之人,选择涉足商海,希望在某个领域施才创业,实现一定程度的财富积累;从事艺术、文学、教育之人,选择向人们提供精神粮食的发展途径,希望成为本省、本国乃至世界级的艺术家、文学家、教授、博导等,获得国内或国际上的荣誉和奖励;从事科学研究职业的人们,选择走某一专业或跨学科的科研攻关之路,希望在所涉领域中做出利国利民的重大发明与贡献,成为专家、发明家、科学家;从事体育竞技的人,选择是充满挑战的体力与智力的比拼之路,希望成为国内外大小赛事的优胜者,等等。

  人们选定的战略目标,就是整个人生的导向,是点燃人们胸中激情、催促人们奋发前进的“圣火”。人生的战略目标将集聚人们的精力、智力与时间,向着某一方向的高峰不息攀登。

  战略目标需要阶段性目标的依托。从绝大多数人的奋斗实践与成功事例来看,人生的战略目标需要根据人生的不同阶段与当时的条件加以分解,拟定出阶段性的目标。

  譬如在和平条件下青少年时期的大多数人都在学习文化知识,根据自身的学习状况与相应条件,立志考上某一理想的高中、大学;大学毕业阶段,人们开始规划报考研究生及续攻博士等,这些都是青少年们阶段性的奋斗目标。完成所希望的学业后,青年们又要选定与所学专业相近的职业,当在某一位职业岗位上基本稳定后,又开始进一步谋划今后五年、十年的发展目标。在企业技术岗位上工作的人,经过一定时间的努力,以成为专业的技术员、工程师为阶段目标;从事演艺职业的,设定力争参加各种的演出,获得艺术头衔或大奖为阶段目标;从事企业管理的人,在具备了相关资格后,设定在某一时期内,担任一定职级的管理职位,成为科长、经理、副总经理、总经理;广大公务员通过勤奋工作与政绩积累,以晋升为科、处、局乃至更高职位为阶段性的目标,等等。

  第三章

  优选人生的航向与目标人们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为自己设定适合自身状况的阶段性目标,是一种必要的决策。这种阶段性的奋斗目标,是在总的人生战略目标的框架内与导引下制定的,是人生战略目标的具体落实。多个阶段性目标的实现,即串联起了人生总目标的实现。

  也有一种可能的状况是,某些人们在青少年时期,一时难以制定比较清晰的人生战略目标,而是比较容易确定阶段性的目标(如考上什么学校,取得何种学位,选择什么职业等),这也无可厚非。但是如果随着年龄的增长,不适时地思考和设定人生的战略目标,则极可能不利于个人的持续进步,易走人生的弯路,难以很好地取得较辉煌的人生成就。

  单一目标与多元目标

  从人生目标的结构与实施看,存在着单一目标与多元目标的构建与选择问题。

  单一目标易于导致人生的成功。人生是漫长而又短暂的,除了以学习知识和技能为主的青少年阶段,以及步入老年后事业逐步淡出阶段,真正能够横枪跃马、冲关夺隘、飞驰奔腾的时期并不很长。人在青少年时期,虽体质康健、头脑敏捷,但在思维的成熟、经验的积累、事业的积淀及品性的修炼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欠缺,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更多成果的获取。而当步入青年后期和中年阶段后,虽有经验、才能、事业成就的一定积累,但同时也承担着繁重的工作压力与任务,并需挑起家庭生活、子女哺育等方面的担子。人们的精力、体力付出与消耗极大,而到了老年后,大多数人要想学习更多的新东西,创造更好的新事业,往往是力不从心,难以成就。

  观察社会中某些人们虽勤奋有加、奋斗不息,且有较好的智能条件,但在设定人生目标时,往往朝三暮四,易于改变,难以持久。如有的人频繁变换职业与发展方向,在短期内难以实现心中的目标即放弃;有的人没有细致、全面地分析自我而盲目跟风跨入某一领域,造成精力消耗过大,知识储备不足,经验积累欠缺,人际关系不稳,工作成果不持续等弊端,进而无法形成人生精力、智力、才能的聚焦,辛苦异常却劳而无功、成就不大,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影响和制约人生大目标的实现。

  因此,人们在选定人生目标时,最好是相对单一化,将有限人生的全部精力、智力、体能、经验等集中于某一目标的实现,比较容易出成果,易于将所有进步与成功叠加后达到一定的人生高度。

  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著名数学家华罗庚、陈景润、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汉字激光照排发明家王选、著名导演谢晋、艺术家常香玉、歌唱家郭兰英、杨鸿基、宋祖英、企业家张瑞敏、王石、柳传志以及在商品经济发展中崛起的各类饲料大王、布料大王、服装大王、小商品大王、食品大王、火锅大王等等,在他(她)们具有创造成就的多种素养的基础上,设定出与从事奋斗的事业相适应的相对集中、单一的人生战略目标,并集中个人的全部智能进行长期“投入”,排除一些不正常的干扰,从而在促进事业、贡献社会的同时,最大程度地显现了人生的价值。

  多元目标的存在与施行也是人生的特色。强调人生目标的相对单一性为好,并不排斥目标的适当多元。有些人生性兴趣广泛、智能适应度强,具有学习、钻研和探究多门知识、学科及专业的爱好与志向,往往易形成和设定出人生的多元目标,并在实践中取得大的成就。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天才达?芬奇,是一位才思敏捷、博学多闻、智慧非凡的万能巨人。他长期钻研绘画艺术,完成举世闻名、流传千古的《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等不朽杰作,成为世界上最负盛名的伟大画家。同时,达?芬奇还是一个卓越的自然科学家,对数学、物理、天文学的造诣极深。他先后发现了立体几何中关于正六面体、球体和圆柱之间关系的规律,发现了抛物体运动规律,发现了“杠杆原理”,并对传统的“地球中心学说”提出怀疑与否定,比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要早得多。达?芬奇还先后设计了纺纱机、印刷机、抽水机、钟表、抽水机、内燃机、自行车、起重机等数十种机器和装置,并设计城市桥梁、教堂宫廷、剧场等等,成为当时最杰出的工程巨匠。

  达?芬奇的一生,在多个学科、多种领域中纵横驰骋,形成了事业奋斗的多重目标,人生收获也颇丰。达?芬奇的辉煌人生表明,多元目标的设定与实现,并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但在达?芬奇在多元实践中,其绘画艺术目标及达到的程度应是最高和最主要的。

  中国现代通才式的大家郭沫若,一生追求进步与光明,他参加过北伐战争,担任过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解放后出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等职。同时又先后创作了《女神》、《新华颂》等诗歌,编写出《棠棣之花》、《屈原》、《蔡文姬》等历史大剧,成为中国文坛上的杰作诗人和剧作家。郭沫若还精通历史,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名作,成为著名的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郭沫若人生的目标因其博学多才,又兴趣广泛,目标虽相对多元,但随阶段有所侧重,也体现了多领域追求人生价值的可能性,

  人生目标可以适度多元,但并等于大家都不顾个人条件盲目追求。某些人智能过人、潜力很大,而又勤奋刻苦,加之客观环境的配合或允许,可以适度设定人生的多元目标,但须分清主次,力成平行推进,依时间、精力与相关条件而逐步实现。

  如某人从事党政管理工作,其主要目标是在政治领域有所作为,但他又酷爱写作,那他既可成为一定层级的政治家,又可当好作家。如原贵州省委副书记、政协主席龙志毅,是党内高官之一。他在政治上做出成就的同时,还长期坚持业余创作。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他就发表了《省城轶事》等散文。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针对改革开放新阶段的一些动向与问题,又撰写了长篇小说《政界》,后又创作了反映40年代初期滇军命运的小说《王国末日》等,成为名副其实的小说家。

  中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苏步青,把攀登世界数学高峰作为人生的奋斗目标,并卓有成效,成为享誉全球的数学大师。同时,他们又爱好诗文,写诗赋词,尽显诗人风采。他们在人生历程中,把科学与艺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道独特的人生风景。

  中国外交部部长、著名外交家李肇星,少年时学习成绩优秀,尤其是外语和语文非常突出。1959年,他报考北大中文系和西语系英语专业,结果被北大选其第二志愿而录为西语系学生。从此,李肇星即与英语、外国与外交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把为外交事业而奋斗与贡献作为了人生的主要目标。由于他极佳的英语功底、优秀的品质和出色的外交工作,在历经外交部新闻司等多项工作与职务后,于2003年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部长,成为一名纵横国际外交领域的高官。李肇星在外交战线上,以知识渊博、谈吐犀利而幽默著称,为中国外交事业频建功勋。同时,李肇星没有放弃少年时的文学创作理想与个人的特长,他在繁忙的外交工作之余,以外交家的眼光与气魄、诗人的心灵与体悟,先后奋笔创作出散文集《彩色的土地——肯尼亚游记》、诗集《青春中国》、《李肇星诗选》等一批富有特色的文学作品。他在《青春中国》中唱到:

  万千佳丽中

  唯有你不施脂粉

  一片纯情

  光彩照人

  你是青春

  百十山岳间

  唯有你天开地阔

  平等中寻觅挚友

  以诚实营创自我

  你是中国

  ……

  如此极富哲理与文学色彩的诗句,使他被誉为“部长诗人”。智利驻华大使卡夫雷拉代表智利总统拉戈斯向李肇星颁发“总统荣誉勋章”时,亦称赞他既是一名出色的外交家,又是一名出色的诗人。

  李肇星的人生主导目标成功了,而喜好并拓展的次要目标文学创作也得以实现。他把外交官的严谨、准确、敏锐与诗人的豪迈、浪漫、生动有机相融,使他个人命运更显特色与魅力。

  锁定目标与优化目标

  向着目标坚持不懈地奋进,首先在于锁定既定的目标,而锁定目标在漫长的人生中,只能是相对的,适时地优化人生的目标,是一种必然的抉择。

  人们的战略目标或重要阶段性目标一旦形成,就应当将其相对锁定,使其成为今后人生的奋斗指南与愿景。锁定目标并坚持不懈向它靠近,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个人的激情、才智与勇气,使最终实现目标成为可能。反之,如果虽然确定了较好的人生目标,但自己信心不足,或易于摇摆、退缩,以至轻易地改变目标,或只有目标而无行动,则不能实现目标对人生的多重积极作用。

  中国当代最杰出的大画家张大千,年轻时即勤奋学习绘画艺术,立下了攀登绘画艺术高峰的人生目标,且数十年如一日地钻研和创作,经历多个历史阶段的风雨洗礼,始终坚持不懈地向自我设定的目标迈进,以致创作了数百幅震撼中外的国画艺术珍品。1958年,张大千国画作品《秋海棠》获得国际艺术学会的金奖,本人则荣获学会公选的“当代第一大画家”的桂冠。

  当今社会中无数的科学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及艺术界人士,他们都在青年时代选择了相应的职业,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航向和战略目标,并数十年为之奋斗,在所涉领域创造了许多成果乃至奇迹,成为了科学家、教育家、艺术家等。本书中提及的成功人物,我们在赞叹他们攀上人生命运高峰,尽展人生光彩时,亦可看到他们从起步到目标实现的漫长而持续的足迹。从某种意义上讲,锁定目标而不息地向目标靠近,并不亚于目标的制定与明确。

  锁定人生的目标,是保证人们心想事成的必备条件。但是,人生的复杂性、多变性,导致原先确定的目标可能会受到挑战,可能难以如愿,或者因实现目标的时代需求、社会条件有较大的改变,或者个人因身体、心理与职业状况的不适应,而需要对原定的目标进行调整、修正和完善。这与锁定目标并不矛盾,应辨证地对待,关键是区分和把握好是对人生目标的根本性否定或搁置而“另起炉灶”,还是在原定目标基础上的改进与优化。

  一般地讲,如果人们选择的人生战略目标或大的阶段性目标,促其迈向目标的社会环境、人际环境、职业条件、工作格局,以及个人无严重制约其从事相关工作的疾病困扰等,均不易对原定目标作根本性的否定。而如果人们所处的客观环境与主观条件均发生了接近“质”的变化,则应考虑重新确定新的目标。

  如某人青年时期处于战争年代,他入伍并在战斗中建立功勋,立志要当一名战功赫赫的将军,后因战争在不太长的时间结束了,他本人也转业到地方从事行政管理工作,并担任一定的职务。于是,原来的以将军为目标显然是行不通了,其必须根据新的职务、新的工作经历与相关条件,重新设计自己的人生目标,即在政坛上加强学习,提升领导才能,做出一定程度的政绩,成为和平时期的称职领导。这种情形,实际上已在相当部分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及在解放后转到地方任职的干部中得到映证。

  又如部分长期从事科研工作的研究人员,他们在原有职业岗位上,通过多年的勤奋钻研,取得了大小不等的多个科研成果,后在商品经济的潮流中,在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背景下,开始逐步涉足企业的经营管理,将自己或他人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实用产品。随着企业的扩张和市场需求的扩展,他们也将原有以达到某个层级的科研高峰为目标,逐步修正为使自己经营的企业,达到一定的高度和规模为目标,有计划地形成了由科研工作者向企业家转变的自觉行动,而其本人的思想、行为与人生体验都会随之改变,个人的命运特色也日益彰显。

  著名的联想集团掌门人柳传志,于上世纪60年代毕业于西安军事电信工程学院,以后即在国防科工委成都十所、中国科学院计算机所等单位,从事科研工作。他当时的人生目标即是向一个有成就的计算技术专家迈进,但改革开放引来的科技体制变化,抱有“与时俱进”思想的柳传志,在承办中科院一个院办企业后,毅然提出了“贸工技”的科技型企业扩张路子,并逐步确定了创办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现代企业集团的目标,即成为他个人的战略目标。经过十多年的打拼,联想集团已从当初的一个只有几十万家底的小企业,发展为横跨pc、it服务、风险投资、房地产、并购等领域,年收入超过100亿美元的大型集团。“联想”的战略在实现,而柳传志经过优化确定的人生目标也不断展露出辉煌,获得了国际商务学会2006“杰出执行官”称号,并成为国际大基金kkr的顾问等,实现了由科技工作者向大企业家的成功转型。

  再如在“文革”后期,因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及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落实,各级政府中的新增领导干部,相当部分选自大中型企业的厂长、经理、高级工程师等企业干部。他们原来学的理工科,从事的是专业技术或企业管理岗位,至少当时状况下的人生目标,是搞好本职工作,力争在技术或管理岗位做出成绩,让自我的才智在为企业的发展中得到充分的发挥。而当他们被选任到县、省乃至中央层面工作后,其面临的新任务、新环境、新需求,使其不得不重新修正自己的奋斗目标,虽然可能在精力和智力的奉献上与原有职业岗位上异曲同工,但至少是人生目标的领域、范围、高度与成效体现方式与原来有较大的差异。

  人生目标的优化还体现于在总体不变对原设定目标,适度调整。在几十年的生活与事业过程中,人们所经历的时间跨度大,社会事件广,自身也会在思维、观念、知识、能力等方面发生变化,因而对原有设定的目标,特别是青年时期选择的人生目标,可能要有所触动、有所补充与完善。

  如某些青年人在学习阶段,选定将来要在工程技术、教育科研、文化艺术、行政管理、企业管理的某一领域择业,并立志要达到一个相当的事业高度,实现如意的人生愿景。当他们学习阶段结束后,也选择了当初想从事的职业,并在所喜好的领域与行业中耕耘,经过几年、十几年的奋斗,获取了不少进步与成效,但也同时发现所面临的工作环境、职业前景、人际关系及个人才智、身体状况等,不那么如愿,甚至与所希望达到的目标差距较大,也就有必要对原设的较高目标适度调低,或在实现目标的时间上放长一些,形式上多样化一些,不至于给自我的压力过大而损伤身心,或产生不同程度的自暴自弃行为。

  如某人学习行政、政治专业后开始在从政路途上跋涉,并有较高的政治抱负,经过一段时间后,也在工作有所成绩,职务上得到提拔,胸中的激情与工作干劲也进一步增添。但是,在后来的过程中,并不是所有事情都那么“天遂人愿”。原来的工作环境改变了,熟悉的领导调离了,新的竞争对手出现了,或自我的工作因各种原因不很突出等,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对个人的冲击,加之“运气”不那么好,随着年龄的增长,看来要实现原定的目标高度确有困难。于是,安下心来,审视自我,调整目标,稳步前进,就应成为自然地选择。这样做,很可能使原有的急躁、浮躁的心态得以纠正,既继续充满活力地向前迈步,又在接近调整后的目标的过程中保持心情的舒坦。

  如某些人从事经济、企管或某种专业技术的学习后,开始到企业“打工”,经历一定时间后,又走向自主创业之路,并逐步设定了希望达到的财富目标。经过努力拼搏与巧抓机遇,创业路途上颇有收获,企业发展达到一定规模,看来原先设定的战略目标,正在分阶段的实现。但是,由于市场的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国际竞争的加入,以及个人经营管理上的诸多失误,造成企业达到一定阶段后,不能持续发展,产生资金、产品、销售、管理等方面的难以逾越的困难,甚至使企业面临生存的威胁。对这种状态,一些人可能进行自我审视,冷静分析个人及企业的长短优势,选择毅然放弃原先的一些过高、过急的企业发展目标,适度收缩战线,主动调整与优化企业结构,相应地降低或更切实际地调整、完善自我的原定目标,从而保存了原有的果实,使企业度过难关,继续稳健发展。十几年乃至几十年过去了,回头一看,当初的调整与抉择,是何等“英明”,而自我调整后的目标,虽不如最初设定的那么辉煌耀眼,但也相当不错了,心中的体味不言而喻。

  一此人则可能有相反的做法,在企业遭遇诸多困扰后,没有进行深刻地自我反省,甚至可能做出不切实际的分析与判断,对原定目标虽有所调整,但调整的方向即有较大的偏差,目标可能是一步拔高;或虽有一种敢于拼搏、不畏挫折的精神,但却未能准确地把握变化中的市场挑战,而做出错误的决策,使调整后的目标导向与正确的路径相悖,进而产生原有的目标未能实现,且新的现实状况与目标的要求差距也不断拉大的态势。

  因此,当人们发现原定目标难以照原定计划去实现时,除了意识到需要调整时,还需要克服个人的某些不切实际的思维惯性与偏好,处理好执著追求与因势而变的关系。正如美国作家阿尔伯特?哈伯德的《致加西亚的一封信》中所道:“每个人都必须当机立断,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当自己知道已经走错了方向时,就要及时调头……”

  推而广之,人们在教育、艺术、体育、科研、金融等领域中择职发展,都会在实践中逐步形成自我与涉足事业紧密相连的人生目标,在基本锁定目标并为之付出心血的同时,又大都存在一个适度调整、优化的问题。有的人可能使原定的目标调得更高、更充实;有的人则可能降低原定目标并有所延长达“标”的时期;有的人坚持原定的目标,但可能进一步细化,并做适当的修正;有的人创造人生、展示自我的战略目标不变,但对原先设定的事业方向、拓展路径、职业行为方式则可能进行较大的调整与改变,从而更能适应挑战,发掘潜能,最终在“希望的田野”里摘取到希望的果实。

  第三节

  如何确定人生目标

  设定理想并可行的人生目标,是人们的共同追求,而人生目标的设定,又涉及到若干主客观因素及其变化,需要参照一定的依据,采取有效的步骤与方式,才能如愿以偿。个人剖析

  几千年前,西方先圣苏格拉底在教诲人们时,提出了“认识你自己”的至理名言,在今天人们设计与选择个人目标时,更应该透析的“认识你自己”,即需要以客观、求实、公正的态度,对自己进行全方位的剖析。

  个人的身体状况如何?先天发育状态,有无残疾或严重病况,身体素质的强弱程度,有无某方面的超常功能(如体力、动作、嗓音等),均是选择目标的重要基础依据之一。

  个人的智力状态如何?对自己的记忆力、思考力、反应力、敏捷度,及文字能力、计算能力、语言能力、推断能力等进行评价,是居于一般水平、中等状态还是较高程度;判断自我的形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状况,是逻辑思维强还是形象思维长,思考在某一方面的长期学习或从事某个领域的工作,最具有潜能发挥的可能。

  自身的兴趣爱好是什么?对在儿童、少年、青年时期自我形成并逐渐显露天赋的兴趣爱好进行回顾与总结,是醉心于体育、艺术、绘画、歌唱还是喜爱对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中某一领域的深度思索?要善于对个人的兴趣爱好做出求实的判断,是一般的“随心所欲”,还是源自心灵的渴望与追求,是有所显露才华,还是具有“天赋”,从而为人生定位确定重要的参考。

  自身的性格特征是什么?个人的性格是属于内向型性格,还是外向型性格。性格趋向上是积极性格,还是消极性格?

  性格上有否比较独特的表现,或处于一种兼容性较强的状态等,并自我体悟性格的优劣之处。

  通过比较全面地自我“透视”,找出自己的优、劣、长、短,并排列归纳,争取对自我的身心状态、智能特征等,做出相对准确地判定,可使思考、设计、选择人生目标的基础扎实、依据可靠、准确性提升。

  第三章

  优选人生的航向与目标社会环境扫描

  作为社会的人,无论是设定战略目标,还是阶段目标,自然离不开诸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全方位地对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及相关方面,从宏观到微观进行扫描、了解、分析和掌握与个人目标相关联的各类信息,并对其做出评价,是设定人生目标的必备条件。

  人们所处的历史阶段有何特征?是处于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是经济、文化相对封闭、落后还是开放与快速发展的阶段?

  社会发展中有无与个人命运相关联的重大事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趋向如何?

  个人准备所涉足的领域、行业特征如何,是政治、行政、教育、文化、科研、法律等上层建筑领域,还是工业、农业、it、生物、工程等产业领域,是处于传统类别还是新兴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和要求是什么?它们的中、长期发展趋向如何?

  所准备迈入的职业有何具体要求,是体力型为主还是智力型为主?智力型又有何特别要求,是需要逻辑思维强还是形象思维强,是自然科学的智力特征,还是社会科学的智力特征?

  个人的家庭环境、人际环境如何?与个人发展及需求的经济条件、政治条件、人际条件处于何种状态,是相对备有,还是差距较小,有无短、中期改变的可能等。

  相对系统地扫描了外部环境,即为设定人生目标,提供了现实的客观依据,增强了确立目标的可行性。

  分析初设

  在对于个人自身与相关社会因素,进行全方位扫描与透视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大量的内在和外在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后,以个人意愿为导向,以学业、职业选择为基础,以自我身心和智能状态为依据,以客观状况为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和层层提炼,初步设计人生的目标蓝图。

  你一定要想清楚,特别是在青年阶段,你的人生定位与追求的愿景到底是什么?你是想从事商业、经济活动,以实现财富较大程度的集聚为目标,还是涉足社会政治领域,以谋求某一位职位而施展政治抱负为目标?你是想经过长期钻研与创造,成为一定层级的高级专家、发明家、科学家为目标,还是在教坛与校园里耕耘播种,成为教授、博导乃至教育大师?你是想从事音乐、文艺、体育职业,以成为著名歌手、歌唱家、音乐家、演艺明星、体育明星为追求,还是想成为一名作家、诗人、编辑、记者为愿望?你是想投身军事领域,通过奋斗而成为军事上的指挥官、军事专家乃至将军,还是选择风险不大的非军事领域的职业成功为目标?

  当你形成一定程度上的人生目标雏形后,需进一步从各方面论证所设目标是否合理、可行,并在过程中予以修正和完善,最终形成相对满意而有吸引力的目标体系。

  比较选定

  人们在构思和设计人生目标时,有可能面临两个以上的目标如某人因家庭和社会引导等原因,可能要涉足政坛,从而设计出一个与从政相关联的人生战略目标。但此人同时对自然科学很感兴趣,或显露出某些特长与才能,又构想涉足相关科研或工程行业,准备在这方面大展身手,实现个人的理想抱负;有人具备歌唱、乐器、表演或体育方面的天赋,个人感到有希望在艺术或体育方面快速成才,并取得较大的人生成就,胸中孕育出一个争取实现的战略目标或阶段性目标,但他(她)的父母及亲属又感到从事所涉艺术领域,不如其正常求学,将来当一名经济、技术或管理方面的高级人才。在家庭的劝阻下,本人又对迈向艺术人生的目标举棋不定。

  在人生目标的择定上处于两难境地,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原因是人们对自我的最佳潜能发挥的方向与领域,还不能完全地胸中有数,对未来的社会需求与各方面变化难以动态把握。怎么办?人们只能本着比较优选的原则,在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初设目标的优劣、长短进行比较分析后,在基本具备适应的客观环境与条件基础上,择定最能体现个人心愿、最能发挥个人智能特长、最与个人性格相适应的人生目标去拓展。柏拉图关于“人人都应去做适合自己天赋的事”的教诲,可作为人们择定目标的重要指南。

  可以看到,人们思考、准备与选定人生的目标是一个复杂而动态的过程,需要站在人生的战略高度去全身心地投入,千万不要对设定人生目标简单化、轻率化;要深知“找准目标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在准确择定人生目标的前提下,人们全身心地为实现目标而不息拼搏,成功命运的另一半就会随之降临。

  第四章积淀驱进人生的前进动量

  人生目标体系地设定和选择,确立了人生命运的拓进方向与目的地,而要真正地如愿实现,还需充实、积聚人生搏进的动力与能量。这种动力与能量,集中地体现于人们的决心、意志、毅力等内在品质上。

  第一节

  决心与意志孕育命运的奇葩

  人的决心是一种精神气质的体现,亦是一种积极挑战人生的心态。人生为实现目标的各种作为与成效,很大程度与人们的决心状态相关联。印度格言所道:“人们如果下定了坚强的决心,神仙也会来帮忙”,足见决心可以推进人生,积聚力量,还可以感动与调动外在有利的因素。人生命运历程中没有平坦的路可走,在各种艰难险阻中,没有坚定的决心,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巨大动力,要想如意地拓展人生之路,实现命运的跃升,亦是一句空话。

  与决心须臾不可分割,而又成为决心的依托与长久坚持不懈的是人的意志,主要体现为实现人生志向与目标的坚定性、不动摇性与顽强性,而毅力亦是人生意志最重要的内容与支撑。毅力是一种人生的精神与品质的集合,表现为一种坚韧力、持续力和克制力。人生搏斗命运的过程,即是一个主观与客观交织较量的过程,是不断地产生动力、积聚能量、补充能量而持续迸发的过程。支撑这个过程的基石和主导力量,即是人们的决心、意志与毅力。

  中国古代的先圣之一孟子论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事,劳其筋骨,饿其肤体,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的话,道出了人生命运创造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苦难与挑战,而人们坚定的决心、坚强的意志与顽强的毅力,则是破解人生命运之因、战胜命运之痛的法宝。典型人物

  (1)孙膑

  战国时期,兵圣孙武的后代孙膑,青年时与同窗庞涓一起师从当时的兵法大家鬼谷子学习军事理论。两人学成后,庞涓投奔了魏国,被封为将。但他心怀鬼胎,自恃才能不及孙膑,竟设计把孙膑从齐国骗到魏国,结果孙膑一到魏国,在庞涓的谗言及唆使下,魏惠王无端对孙膑施以割掉双膝盖骨的酷刑,造成终身残废。这对一个富有志向、精习兵法,准备在军事领域大展人生才智的年轻人而言,是何等的重创与打击。但是,孙膑身残却意志更紧,决心更大,在佯狂自晦中设计回到了齐国,得到齐国大将田忌的赏识,并被齐威王拜为军师,踏上了指挥千军万马的军事命运之路。

  第四章

  职聚人生前进的动力孙膑在公元354年,魏国派庞涓为将率军伐齐,齐国邯郸的危急形势下,以高超的军事智慧与果敢的指挥,通过组织痛击魏军的“桂陵之战”而大败魏军。当魏国再次进攻齐国的邻国韩国时,齐威王派孙膑率军解围,又取得了全歼魏军的“马陵之战”的重大胜利,主将庞涓愤愧自杀孙膑把自己的军事指挥实践,加以深入的总结与研究,写成了流传千古的著名军事理论著作——《孙膑兵法》。

  (2)司马迁

  与孙膑处于不同时代,而人生命运颇有异曲同工之处的西汉太史令司马迁,从小刻苦勤奋,博学多才。当司马迁继任父职为太史令后,开始了他一生的大展宏图的征程。他与同僚编辑了著名《太初历》,先后随汉武帝多次随驾西巡,颇为得志。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当司马迁同僚李陵出征匈奴国,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投降了匈奴后,汉武帝令百官辩议,司马迁却书生气十足地为李陵辩护,令汉武帝大动肝火,令判司马迁死罪,或以腐刑代替。穷书生司马迁交不出可赦免死罪的钱,只好极其屈辱地接受了腐型(宫刑),令一个才华横溢、血气方刚的青年男子几乎绝望自杀。但司马迁以父亲的教诲为支撑,以孔子、屈原、左丘明、孙子等人在逆境中自我崛起的人物为榜样,以惊人的毅力战胜了自身的痛苦与外界的讥讽,熬过六年的囚禁生活,在身心备受摧残的状况下,他悟道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人生至理,开始了埋头奋发编写“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合”的伟大历史巨著《史记》,给中华民族留下了涉及历史、政治、思想、军事、社会、文学等多方面的“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精神文化瑰宝。

  孙膑与司马迁,一个军事家、一个史学家,两人均才高八斗,立志不凡,但两人却都遭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精神与肉体的痛楚。他们承厄运而站起,历绝望而展翅,尽现了艰难曲折而又流芳百世的命运风采。正如古时的波斯诗人萨迪所言:“忍耐是痛苦的,果实却是最香甜的”。

  (3)玄奘

  唐代高僧、佛学大师玄奘,年少时到洛阳净土出家为僧,在苦学精修佛学达到相当水平后,仍不满足,决心远跋遥远的佛教发源地印度,直接阅读和深钻佛教经典。玄奘于公元627年,只身一人离开长安,偷越玉门关,经历了鸟绝兽离、食水无存、气候恶劣的大戈壁与沙漠,克服了面临饿死、冻死与渴死等难以想像的艰难,以坚韧的意志为拐杖,以生命的极限程度为代价,终于历涉上万里达到了当时的印度诸名。在印度潜心钻习而成为印度第一高僧后,玄奘一心想以佛学知识报效祖国,于公元645年又回到了长安,先后译出梵文经典74部,共1335卷,并口授而成《大唐西域记》,为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与国际交流,作出了罕见的贡献。被鲁迅称之为“舍身求法,千古一人,中国脊梁”。

  (4)郑和

  明朝大臣郑和,受明成祖朱棣的委派,从公元1435年起,在长达28年的漫长岁月中,以矢志不移的决心和坚韧顽强的精神,忍受并战胜了海上航行中气候、航程、生活、语言及疾病等多方面的严峻困难,先后7次率领中国船队远航东南亚、北印度沿岸、阿拉伯海、红海及非洲东海岸的30多个国家,广播中国文化的种子,汲取他国的文化和技术,使中国国际交流与外交活动达到一个高峰,开创了比哥伦布早87年、比麦哲伦早116年的大规模远航的壮举。

  (5)长征中的民族英雄

  与郑和下西洋性质不一、方式不同,但都长涉数万里的人生壮举,又体现于19世纪30年代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长征。1934年7月,中国共产党与红军的革命根据地,在国民党第五次围剿及严重“左”倾路线的危害下,被迫离开中央苏区瑞金,转入前无古人的“长征”之途。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王稼祥、刘伯承、邓小平、叶剑英、陈毅等一批中华民族的脊梁和英雄们,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气魄,以不可动摇的决心,依托铁血的意志、坚韧的毅力,克服了军事上围追堵剿,生活上衣食无着,行动上关隘重重等巨大的艰难,翻雪山、过草地、涉无人区,长涉二万五千里而最终达到抗日圣地——延安。

  从政治上讲,“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播种机……”从人类精神上看,长征是特定的人们,凭着坚韧不拔的决心与意志而谱写的一曲特殊的命运之歌。

  从古至今,社会历史阶段不同,人们的奋斗志向与目标不同,但面对世间的艰难与人生的极限挑战,依托特有的决心、意志与非凡的毅力,去化解冰霜、韧性拓进却是相通的,进而孕育了众多光照世间的人生命运。

  第二节

  决心与意志促成命运的质变

  人的决心与意志对人生的作用,从更深层次上去理悟,是人们在改变、转折、创造命运的奋争中,经历了从小到大、由少到多、滴水成河的演变,从而促使人生命运实现质的飞跃。这即是人生命运塑造的真谛所在。杰出的政治与商界人物的命运质变

  我们回顾前几章人生命运解析过一些杰出人物的人生历程:年轻时投身革命,经历十多年流放而矢志不移,并最终取得十月革命成功的俄国革命领袖列宁;弃医从政,数十载的奔波而百折不挠,最终废除帝制,建立共和的中国民主革命领袖孙中山;从一个普通的士兵,凭着雄心与超常意志,经历若干血与火的搏杀而成为法兰西帝国国王的拿破仑;从以和尚为业、讨饭为生,到以坚不可摧的决心率军奋战数十载而缔造大明王朝的朱元璋;从一个弱女子,历经多重人生磨难与生死考验,而坚定抗争成为巴勒斯坦首位女总理的贝?布托;从青年时投身民族独立,数十年在枪林弹雨中巍然屹立,到荣获诺贝尔和平奖而享誉世界的阿拉法特;从靠卖米为生,到历经几十年商界洗礼,始终昂扬向前而终成世界级大亨的王永庆;从制作小家电开始,凭着坚韧拓进而建立起跨国公司的电器巨头松下幸之助,等等。他们的人生命运,无不是通过顽强、坚毅和坚韧的拼搏后,不断积聚导向成功的有利因素,进而发生巨大质变而形成的。科学家、发明家的命运质变

  在人类探求科学与创造的领域中,自然界奥秘的深邃,人们认知与实践条件的局限,使科学真理的追求与物质世界的创造,特别需要人们具有“滴水穿石”的精神与毅力。而大凡在科学发明事业中颇有建树之人,均是“能从磐石里挤出水满”之才。

  法国青年的生物学家、化学家巴斯德,从小写下了这样的话:“字典里最重要的三个词是意志、工作、等待。我将要在这三块基础上建立起我成功的金字塔。”他刻苦学习,在微生物学与化学领域中不息地耕耘,先后成功地攻克了酿酒变酸难题,发明了巴斯德消毒法,提出了用高温消毒防止手术与创伤感染的灭菌原理,使普法战争中的开刀死率由90%下降至15%。他还研制出了抗炭疽病的疫苗,发明了治疗当时不治之症——狂犬病的疫苗,使千万的生命得救,得到国际医学界的极高评价与荣誉。巴斯德一生的努力与成就,也证明了他自己所坚信的:“意志将为我打开通向灿烂幸福的成功之门。”

  第四章

  职聚人生前进的动力现代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被公认为继爱因斯坦后最伟大、最有成就的伟大的物理大师。但是,霍金却是一位早在8岁就开始出现行走困难的半残儿童。当1962年时,霍金又被诊断为患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随着病情逐渐加重,他于1970年就开始坐上轮椅,全身不能动弹,不能写字,语言功能逐步丧失。极为严重的身体病痛与打击,使霍金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严重残疾人,他曾酗酒,曾悲观地等待生命的消失。但是,霍金最终战胜了自我的动摇与沮丧。他以极其坚强的意志,忍受常人难以忍受的瘫痪折磨,不断向着现代物理高峰冲击。他用右手可动的三根手指按动计算器,依靠翻页的机器替他翻书阅读,用大脑的高速运转代替了手工的复杂计算,在微弱的躯体上构建起现代物理学的大厦。霍金发现宇宙微型黑洞爆炸理论,改变了人们对宇宙的认识。他的科学著作《时间简史》,成为当代有关宇宙科学思想的经典,发行量超过千万册……

  霍金的科学研究成为嵌在现代物理学高峰上的一颗闪耀的明珠,而霍金本人,则是人类挑战生命极限,依靠自我的精神与意志创造人生奇迹的典范。霍金的人生作为再次证明了英国作家狄更斯的名言:“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我们在认识与了解的霍金的人生经历中,在赞叹他为人类科学做出重大贡献之时,更感受到的是他那挑战自我、挑战命运、挑战宇宙的人生之魂。

  其实,在科学的道路上,无论是身体康健,还是患有疾病,无论是从事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研究,几乎所有的科学家、发明家,无一不是以对科学的热爱,下定攻克科学难题的决心,进而以滴滴心血、长久地浇灌科学的土壤而孕育成果的。他们在科学事业上的成功,本质上他们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成功。

  当聪慧的大脑与非凡的毅力有机结合后,科学的奇迹与人生的奇迹也就同时诞生了。

  博古通今的大学者梁启超指出:“有毅力者成。”人生命运之成,极大程度取决于是否具有毅力这个核心品质。毅力可以积聚人生的动力与智力,促使命运发生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可以使行动走完过程,最终到达理想的终点。毅力是人们走出逆境的拐杖,冲破厄运的保障,毅力使人们在波峰与波谷的人生航程上始终如一地破浪向前。值此,我们自然地想起了世界级企业麦当劳总部墙上挂着其创始人克罗克的人生感受。他道出了迈向人生高峰的本质性真谛:

  在世界上,毅力是无法替代的,

  天赋无法替代它,有天赋却失败的人比比皆是;

  教育无法替代它,受教育却失败的人时时可见;

  才能无法替代它,有才能却失败的处处可闻;

  只有毅力无所不能,所向披靡……

  历史、文学、文艺、体育等领域中杰出人物的命运质变

  我们把视野再放宽一些,在文艺、历史、文学等领域中,无数的杰出人物,无论是古代的还是近现代的,他们创造精神产品中所经历的各种人生磨难、逆境、厄运与失败,也与创造物质财富的人们异曲同工。古有司马迁史记《报任安书》所道:“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坟》。《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先圣们无一不是靠着人生的坚强与韧性的搏斗,最终在命运的沉浮中大展人生光辉。

  在西方与东方的各类杰出的作家、艺术家、文艺家、歌唱家、著名演员及体育冠军的人群中,从古希腊虽盲眼却创作享誉千古的《荷马史诗》的伟大诗人荷马;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伟大先驱,流放20多年创作出不朽巨著《神曲》的诗人但丁;美国19世纪以塑造“硬汉子”、宣扬人生打不倒而创作出《老人与海》等作品,并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海明威;德国两耳失聪、贫困交加、身心受困,先后创作出响彻世界的《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等顶尖音乐作品的杰出音乐家贝多芬;到歌喉颇佳,但举行独唱音乐会却接连失败,靠坚强毅力苦练而成为一代歌王的帕瓦罗蒂;出身清贫、想踢足球却只能用袜子加破布而做成足球,在坑洼的土路上苦“踢”,但最终成为一代球王的贝利;以“人生能有几回搏”的志向自我激励,从身处社会底层的穷孩子,经历刻苦训练并力排攻击、嫉妒、压力而成为新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的乒乓球健将容国团……

  他们在各自命运的潮起潮落中,在奏响高昂的命运交响曲中,都印证了印度诗人泰戈尔的断言:“在坚强的意志面前,一切都会臣服。”

  综合地看,无论是直接从事改造社会、造福人类,还是从事精神领域耕耘推动人类文明前进的各类历史与现实中的杰出人物,他们与其他人的命运差别,在很大程度上即是决心、意志与毅力之差别。

  在人们改变与创造自我命运的过程中,程度不一、体现方式不同的决心、意志及毅力,成为跨越人生障碍,实现命运质变的核心力量。

  第三节

  启动人生前进的引擎

  人生命运的驱动,源于产生人生动量的“引擎”的完备构造,能量注入及轰鸣发动,进而迸发澎湃的命运动力。而这个“引擎”即体现于人们决心、意志与毅力的具备与“做功”上。人生奋斗精神的具备

  要有意识地培养一种坚定执著、坚韧不拔、艰苦奋斗人生精神。这种精神是人们形成决心、意志与毅力的依托。有了这种精神,人们可以从容地应对人生搏击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锲而不舍,负重潜行,永不停步;可以在若干次失败的泥潭中自我站立起来,踏出人生的前进之路;可以顽强地挑战社会,挑战自我,具备一种“偏向悬崖攀绝峰”的人生气度。

  人生信念的催化

  要用积极的人生信念催化形成特有的决心、意志与毅力。信念主导人生命运,也是产生与维持人们为改变命运而必需的精神品质的核心动力源。

  人的信念因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需求而体现于不同的人,哲学思想、理想追求、先圣教诲、伟人警句,均是信念发源之处。

  当人们选择了有益于人生的信念后,可以极大地增强人的精神动力,促使人们具有超常的承受力、忍耐力,帮助人们在人生的路途中,历经艰苦卓绝而不倒,化解风险而必胜。在上篇信念主导人生命运一节中提及的众多的杰出人物已有充分的证明。

  当人们寻求并稳固了自我的信念后,就会自强奋斗、坚持不懈、决心倍增、毅力日积,从而伴随人生的命运奔腾向前。

  人生目标的激励

  善于以人生目标进行激励。人生目标一旦确立,即形成人生前进最重要的牵引力。要善于用人生的战略目标或阶段性目标,像拿破仑所说的:“点燃心中的火焰”,呼唤人生的激情,形成积极奋进的心理状态。要适度设想实现人生目标的情景和价值状态,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要善于从阶段性目标实现后激发出新的动力,形成持续向前的强烈欲望,直抵命运成功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