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lookup外部文件:国 家 战 略-58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6:31:49
国 家 战 略 四代重歼(很多网友对四代重歼不太熟悉,他担任斑竹以后使有的朋友感到有点突然。实际上据我所知四代重歼网友是一名在校的大学生,现在在湖北武汉读书。 从和他的谈话中我了解到,他一直比较喜欢读一些军事巨著,如:《战争论》《1660-1783制海权对世界历史的影响》《1793――1812制海权对法国大革命及帝国的影响》《海军战略》《纳尔逊传》《战略论》《总体战》《震慑论》《机械化战争》《空中国防论》《超限战》《网络战争》《致命的错误――苏联对外战略的 演变与影响》《政府解体原因论》《政府论》《君主论》《制空权》……等等,而这类书即便是标准的军迷也一般是难以读完的。所以,四代重歼写的军事帖子理论的东西多一点。 据他本人给我说,他喜欢研究国际关系和战役合成指挥这类的军事题材。具体水平呢就要看各位网友怎么看了。总之,四代重歼网友是一位非常喜欢军事的朋友,而且他还高产,仅仅最近一段时间写的军事帖子就非常多。下面我就贴几篇他的作品供大家参考。) 1、反思中国 我们为什么会衰弱?――这是一个中国人应该反思的问题。现在到了该反思的时候,特别是在复兴的前夜,这种反思更具历史意义。如果我们今天不反思,明天的复兴又将变成后天的衰弱。我们已经积弱很久了,落后就要挨打的理念也为中国人所接受了。因而,反思的意义大家都应该明白,那就是为了明天的辉煌能延续更久。 大国兴衰,本来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我们的国家是在一个本来不应该衰弱的时期衰弱了,这让几代中国人扼腕叹息。是呀,那是一个我们的民族从盛极到衰落的历史时期。那种衰弱之快,令我们的对手都始料不及。几乎是从一个巨人一夜之间变成了病夫。 那是一个帝国主义崛起的时代。或许我们喜欢说中国人由于热爱和平的原因才没有能够成为殖民帝国。难道真的是这样的吗。的确,我们有成为列强的客观条件,但最终却没有成为列强是与中国人的儒生迂腐的道德观念有一定的联系。但这个东西的影响却不是决定性的。你想,今天的中国人不还比较爱和平的吗。但今天,我们却从积弱中走了出来,开始了复兴。这是为什么?绝对不是因为我们太爱和平,终究是因为思维里面有一种自傲的心态。当国门被列强的坚船利炮轰开后,我们又迅速变成了自卑。这期间,理性地想过反思过的人太少,仅有的几个接触了西方思维的先进知识分子还成为了遭到打压的对象了。这是一种何等痛苦的事情,致力于民族中兴,却不被理解,甚至被恶意诋毁。于是,国人图变之心渐死,国家便只能靠运气来左右了。 或许也有运气不济的因素,但我们能把衰落归于运气因素吗?更多的是我们一次又一次浪费了运气给予我们的机会。中法战争,中国何等艰难,首次在鸦片战争后击败一个列强。可是,我们的领导人却没有能够抓住这样的机会。机会多少年才有一个,就被白白浪费掉了。如果当时抓住时机,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并利用列强间的矛盾,引进先进技术,并加快自身技术的发展,成就一次超越明治维新的历史性变革,那是何等壮观。可惜了,李鸿章已经没有剿灭太平天国时候的意气风发了,他已经把那次胜利作为了屈辱和平的一个重要筹码。最后,我们落下个不败而败的“美名”。法国人在输掉了战争的情况下却获得了战前他们所想获得的利益。呜呼,为何如此?这种行为无疑刺激了列强进一步瓜分中国的野心。列强都看清楚了,对中国的侵略不论战争中的结果怎么样,但在政治上都可以获得胜利,而实际利益也是可以在战场之外――即谈判桌上获得。不过洋务派并非没有做过努力,一支世界第六的舰队还是被他们建立起来了。其中也有几条我们自己建造的军舰。可以说,这是中国的机会,在那个侵略来自海上的时代,一支强大的海军意味着国家中兴的希望呀!可惜,我们的慈禧太后却一毛不拔了。一支海军自成军之后就没有什么改进,也没有添置新舰。十年,十年!十年的时间,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经历了明治维新的那个在我们东边的“一衣带血”的恶邻已经有了一支不错的海军。或许那支海军从整体装备水平上并不比中国先进,但是,他们的军事思想已经走到了中国人的前面去了。于是,继马尾沉戟之后,甲午海葬的悲剧又发生了。洋务派的努力变成了一场空。从此,直到今天,中国海军才勉强恢复了那个时候的水平。而日本却借着我们那数不清的赔款走向了新的冒险。想想就知道,较之把赔款给日本,我们不如用它造军舰。那么多赔款,可以造多少条定远、镇远。难道我们能够把一个国家的衰落因此就归结在一个没有太多专业知识的老太太身上吗?明显的,这是没有意义的。中国的衰退不是哪一个人的原因,而是整个民族的原因。 民族的原因到底来自何方呢?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的出现给了中国一线生机,可惜的是他死得太早,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实践他的理想。不过,他多活几年中国就能靠三民主义实现中兴吗?没有发生的事情,谁也无法去下结论。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如果孙中山能多活几年,对于中国的发展肯定是有相当的积极意义的。历史是公平的,你浪费了太多的机会,再要机会就困难了。失去了中国压力的日本开始集中力量,一举击败老牌列强沙俄,获得了亚洲地区的霸主地位。于是,它已经开始把目光瞄向中国。中国离它太近,使得它认为不控制中国就无法控制世界。或许,中国在它眼里是个很恐怖的事物。不摧毁之便会被其摧毁。不管它说的有没有道理,毕竟它是那么做了。侵略持续了几十年,最终,由于物极必反,它没能吞没中国,反而自身的势力为中国的潜力所吸收。但是这却并不是一种荣誉,而是民族的悲哀。我们用了多少潜力才能在那种环境下转化成为实力?我们付出的代价又是日本的多少倍?最终,我们还是依靠日本人的疯狂才加加快了其崩溃。当然,没有盟军加入我们也会赢,但代价还要大很多的。 终于,人民忍受不了继续的落后了,中国人开始思变了,于是共产党开始受欢迎了。毕竟,有个事实摆在那,苏联已经成为了一个世界性的强国,也是一个工业大国。一场内战从1927年一直延续到了1950年才在大陆停止大规模的交火,而内战本身仍然极具生命力,因为它至今仍然影响着中国,造就了两岸不独不统的现状。很遗憾,内战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在上个世纪50年代结束。可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或许就是台湾问题仍然存在,才给了我们一种危机感和使命感。这种危机感和使命感的存在使我们有了那种我们民族需要的东西――进取精神! 进取精神,换言之,就是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前进的不竭动力。失去了进去精神的民族和行尸走肉没有本质的区别,只能任人宰割。从历史上可以看出来,我们的民族有一种知耻而后勇的精神。这个精神的一个重要弱点变是无“耻”(没有感到耻辱)或者不知“耻”的时候就出现自满懈怠的情绪。这种情绪无疑是十分危险的。毕竟,我们的民族不是一个会永远落后的民族,所以我们要考虑当我们强大的时候我们该干什么事情。或许这就是我们这个国家盛衰反差如此之大的原因。无论是西班牙、英国、法国或者德国,他们的盛衰都还是可以理解的范围和速度,至少他们不会在很短的日子里就几乎国体不存、尊严无在。而我们却出现了那样的情况。这就是一种另类的衰弱了。 或许我们的民族本来就是一个另类的东方民族。我们不仅衰落与众不同,而且 崛起也选择了和平崛起的思维。这种另类体现我们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生命力的强大,但另一方面也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因为我们几乎没有可借鉴的经验,一切只能靠我们自己。路就是我们自己走出来的。或许这就是悲哀之所在吧,也是骄傲之所在。事物的两面性只能使我们得出结论,宇宙对我们也是公平的。 2、论和平崛起 近段时间,我们可以经常从报纸.杂志以及网络上看到和平崛起的字样。有很大一部分的人认为和平崛起不可能亦不现实。一种普遍的观点就是,在这个西方超级大国亡我之心不死的情况下,想要和平崛起几乎不可能。其实,这是对我国和平崛起的实质及西方国家的理念不理解造成的误区。和平崛起并不是崛起方式,而是崛起的理念,它要求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在崛起的过程中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流血。这种理念并没有要求我们放弃战争这种选择。我们并没有说我们的和平是一个不平等的和平,是一种绥靖的和平,是一种屈辱的和平。我们的和平是一种平等的和平,那是一种实力选择下的和平。提出和平崛起就是要让中国人民认识到这一新的崛起理念。新的世纪已不同于以往,人类的文明程度在上升,连马列主义都在与时俱进,难道崛起的理念不该与时俱进吗?总是停留在帝国主义战争年代的崛起理念是否也需要更新了?和平崛起难道真的是一个神话吗? 所谓和平崛起,并不等于我国放弃对于军事力量的发展。恰恰相反,我国之和平崛起是以军事实力为后盾,运用强大而不可动摇的实力来演绎大国兴衰的历史组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尽量避免战争,却不能逃避战争。逃避战争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如果我们逃避,那就不得不损失实力发展的空间和时间。我们只能这样说,我们不选择战争,但却并不逃避战争。我们热爱和平,但却从不惧怕反抗侵略的战争。我们是中国人,我们对于土地的依赖要大于世界上其他的主要强国,因此,我们也没有理由也没有权力在涉及国家尊严和领土主权的问题上做任何的让步,甚至包括朝鲜半岛这样的我国安全边界所达之地也不能进行原则性让步。让步不是不可以,但是我们要获得相应的实力和潜力方面的利益,大的核心是有利于国家的未来发展和人民生活是水平的提高。 作为一个大陆民族,特别是一个历史上屡遭外族入侵的大陆民族,我们没有理由不发展强大的军事力量。我们的和平从来不能谦虚礼让来获得,而是要靠强大的军事力量来维持。纵观我国历史,军事力量强大的时期才会获得和平,而一旦我们的军事机器的运转不灵了,那我们的悲剧也就会开始了。有些外国学者引用中国古代击匈奴.征高丽的事情的来说明中国人的侵略性。实际上他们却没有看到,首先是那个时候,民族国家的概念还没有确立,其次,我们的行动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自身的安全受到威胁才采取了一种正当的自卫手段。美国人在没有受到伊拉克任何威胁的情况下就动用重兵,在这个全球法制的年代野蛮的动用武力改变了伊拉克的政权。而我们中国仅仅是在一个相对野蛮的时期通过战争手段并入一些领土,或许那些领土在历史上还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是属于中国的。更为让墨西哥人气愤的是,美国在独立之后竟然野蛮地将历史上一些从来没有属于美国的领土通过武力强行兼并。 和平崛起也没有要求我们不进行战争,而是说我们需要理智面对问题,不主动需求以战争方式完成崛起。而是以非暴力的形式为我国发展的核心方式,战争只作为我国不得以之选择。其实,我们现在已经走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和平崛起之路了,而且这条路我们也应该继续走下去。历史至少已经证明了之前是对的,那我们有什么理由认为之后的路是错的呢?在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发展有目共睹。我们从经济规模上说已经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二。而且我们从没有什么进出口贸易到成为今天的世界第三大贸易国,这条路不可谓不辉煌。有些人说,我们国家的对外依存度也由此涨得很高。但事实上大家想过没有,如果照那些数据来看,我国的对外依存度已经高达百分之八十。可是一个开放还仅仅二十多年的国家怎么会对外开放程度已经超过了经过几十数百年的西方国家呢?原因就在于购买力平价(PPP)。由于我国的等值美圆购买力相对高很多,所以我们出口的物品一般超值,而进口的物品同样价格很高。这才是造就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过高假象的根源。因此,我们对于对外贸易不要恐惧,那也是我国和平崛起的重要的一个节点,甚至是关键性的节点。大力发展对外贸易至今仍然是我国的国策,可见我们的国家对这种对外贸易的增长并不恐惧,反而是欢迎的。我想,如果我国的对外贸易真的到了一发而不可收拾的地步的话,我们的国家也不可能不进行调控吧。 我国是一个世界性的大国,拥有较强的综合国力和国防实力,因此,我们的国家不会像利比亚.伊拉克.阿富汗.南联盟那样任美国宰割。因此,美国人不会在对中国的战争问题上显得过于轻率。毕竟,中国这个国家有可能把美国拖入战后最大的危机之中。那是苏联也没有达到的程度,这种危机甚至可能导致美利坚帝国崩溃。而美国人的实力论是很好的,他们不会盲目进行任何的一场战争。战争必须最大程度地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那种消耗性的战争是美国最不愿意看到的。美西战争,美国所寻找的对手是一个已经十分衰弱的帝国。一战二战美国都是在其他的参战国已经精疲力尽的情况下加入战争。中国的战争实力或许不如美国,但是我们的战争潜力却是几乎无穷的。一旦中国和美国交手,只要我们没有低头的意思,美国人很难做到用战争摧毁中国战争潜力的程度。美国和中国的同时削弱也是美国人所不愿意看到的,那纯粹是帮助了第三方。只要中国人也基于实力理论而非理念文化行事,中国和美国之间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也就很小。那样的话,我们的和平崛起可能性就很大了。毕竟,美国是现在世界上唯一有可能从整体上破坏我国经济建设环境的国家了。这也就是和平崛起之实质,以实力为后盾,压迫我们的对手选择和平竞争! 可是,我们有些人就是不认同和平崛起的概念,甚至更直接地提出非战不足以兴中国!这种观点带有盲目的主观臆断!我们并非不要国防,而是国防与经济并重!为什么一定要把军事力量的地位压倒经济的地位呢?这不是杀鸡取卵吗?这两者都是国防的有机组成部分呀!难道前苏联的模式很值得我们去学习吗?一种天天担心被别人灭掉的思想,加上一种异化的大国情结――前苏联的悲剧就这样发生了。前苏联的领导人在绝大部分时间里的观点就是只有在军事上压倒美国才是苏联成为一号强国的标志。其实苏联在当前军事力量上压倒美国又有什么绝对意义?试图依靠军事力量来获取这个星球的主导权?可惜,设想中的第三次世界大战并没有发生,苏联自己倒是在一场政治风暴中自己四分五裂.不战而败!苏联的解体很明显是因为其政治.经济.外交.军事上的一系列错误造成的。理念中的军事强国情结是导致其政治目标不明确.经济比例失调.外交上也过于疯狂的根本原因。难道我们要继续这个错误吗?秦灭六国的决定性时期并非在于军事力量大幅增加的时期,而是商鞅变法的时期。正是商鞅奠定了秦灭六国的经济基础。否则以秦国之人口何以养活百万大军。正所谓现代战争是较量的综合国力,是一个国家的全面对抗。埃里希.鲁登道夫的《总体战》里面也有关于战争实质的类似诠释。一个桶子可以装多少水并不是看它最高的那块板子,而是看它最低的那块板子。这就是为什么苏联的T-34/85虽然不是二战最强的坦克,但却被认为是二战中最成功的坦克。没有与之相适应的军事力量支撑的强大经济是可能瞬间被对手剥夺的,同理,没有与之相适应的经济力量支撑的强大军队也好似可能瞬间被对手击跨的。我们不能忘记,我们被日本侵略的时候正是我国经济状况较好的一个历史时期,同样,我们也不能忘记,在我们拥有战胜国民党美式装备的强大解放军的时候,我们仍然不能在离我们如此之近的朝鲜半岛彻底击败美国。这就说明了,军事要靠经济来支撑,经济要靠军事来保卫。妄图仅仅依靠暂时不计成本地投入建立貌似强大的国防而获得所谓崛起以及强国地位是否有些狂热偏挚于军事征服了?国防可不仅仅是靠军人来负责的。每个人都有国防的责任,军人.商人.工人.农民.学生.教师.公务员等都不例外。当国防在人的理念中仅仅只有军人成分或者再加上工人成分和商人成分时,我们是否忘记了我们国家还有另外很大一部分人在默默为国防做出自己的贡献呢?忘战必危,好战必亡。穷兵黩武没有出路。有中国特色的崛起才是我们的选择,无尽的本可以避免的战争带给人民的更多的是痛苦而非荣耀。不要忘记,战争的最终结果都是某中形式上的和平,战争的实质就是以武力手段获得最大程度有利于己方的和平――即使战败一方的目标也是如此。 只要坚持经济与国防并重,采取适当的外交和政治手段,坚持改革开放,深化体制改革,一切以最终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目的,我们的国家就可以实现和平崛起,最终在21世纪以一个东方巨人的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实现我们的光荣与梦想,实现那个伟大的民族复兴之梦。现在,我们已经离复兴越来越近了,但就是这样一个时候,我们更应该考虑我们以后该怎么办。我们中国人有时候经常出现那种自满的情绪。比如说在国防建设的问题上。因为自新中国建国之后,我们就没有输掉过任何一场战争。可是,不要忘记,我们赢得过对任何一个国家战争的完全胜利吗?没有!从来就没有!我们自建国以来的战争都只获得了局部胜利,真正的全面胜利还没有过。这就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的军事实力不是很强,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还没有到歌舞升平的时候,我们还要准备战争。和平崛起是崛起理念,但和平崛起不是说我们不要国防。我们需要强大的国防来保障经济建设的成果。不要安逸的生活过久了就忘记了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时值今日,我们可以看到的是,日本人想入常却不道歉,这让我们怎么理解。日本人不承认历史,在钓鱼岛和东海问题上采取强硬立场,无疑显示了日本军国主义势力的强势复活。右翼势力崛起的日本在自己亚洲老大的地位受到挑战的时候会不会再次选择极端的手段来进行赌博式的最后一搏。我们不害怕,但我们警惕,几十年经济建设的成果不能因为一场无准备的战争而灰飞湮灭。我们要准备战争,但不主动挑起无意义的战争。这也是实力法则的必然选择。 战争是加强国防的最好动力,那么和平年代(战争准备期)我们要以什么为加强国防的动力呢?一个答案,忧患意识。一个兴盛民族的背后必定站立着一支强大的军队。而一个没有忧患意识的民族是注定要被侵略的,一个没有忧患意识的军队是注定要被消灭的。我们不想被侵略,我们的军队也不能被消灭。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时刻保持高度的忧患意识,理智清醒地对待问题,以适当的人力物力来投入国防建设,协调平衡经济与军事的关系。 那么在民族发展方面也是一样,我们想要一直有那中进取精神就要求我们有危机感,时刻预见到未来可能遇到的危机。毕竟,西方列强到今天仍然是亡我之心不死,我们的敌人仍然很强大,不积极准备那就要付出血的代价。我们不惧怕流血,但要尽量少流血。毕竟,我们的民族以前流了太多的血,我们是到了在稳定的环境中复兴我们的国家的时候了。为了完成这个目标,我们要进取,不进取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也许这个时候,谁都能说自己知道这个道理,可是在日常生活中,又有多少人真正有危机感和使命感呢。 这种对未来危机的不敏感已经造就了一次漫长的悲剧,并还在对今天乃至明天产生影响。我们要清醒了!为什么西方有很多人还在偷笑,说中国还没有觉醒。就是因为这个,我们的民族主流意识仍然没有这样一个概念――较量无时不存,危机无处不在。天真的想法仍然大有市场。再不觉醒的话,我们可能会经历一段辉煌,但辉煌之后的衰败又会让之后的几代中国人扼腕叹息。我们不能阻止衰退,因为那是历史的必然,但是我们却有能力让衰退的过程变慢,也有能力让衰退的幅度变小,使再次崛起的难度变得小得多。 这种危机感实际上很容易获得,那就是类似德国的尚武精神。但这个东西又必须把握度,如果尚武的程度过高,变成崇拜甚至迷信武力,那又将走向另一个极端。那么,最终的结果可能是走上德国的老路,最终走向实力结构彻底崩溃的不归路。过于激进的思想的确不是很可取,特别是军事上的冒动会是政治和经济上受到不对称的损失,显得有些得不偿失。而且,危机感本身又涉及长期的国家导向。没有国家导向的危机感对自身结构也是有害的。就比如说苏俄,危机感过于强烈,结果是一次又一次兼并土地,安全度反而下降了,不断有异族加入,使俄罗斯族在民族构成的比例日益降低。最终,那种结构性失调把昔日大帝国比逼向了无法弥合的分崩离析。 或许和平崛起就是一种是尚武和理智的有机结合,即不盲目认为战争是不会发生,也不认为不进行战争我们的国家就没有国家安全的空间。他就是要求中国人不要忘记,和平本身就是依靠强大的战争实力。没有强大的战争实力,所谓和平崛起也就是南柯一梦。有些中国人不相信和平崛起,这就是一种反思过度吧。过犹不及、矫枉过正也是没有必要的。草木皆兵的例子大家都还记得吧。那就是一种矫枉过正,开始轻敌,后来畏敌如畏虎。那又何必呢!话说回来,有反思还是好的,毕竟有反思才有希望。反思是每个民族想要保持长期强盛所不得不做的事情。也许有时候反思十分痛苦,但我们还是必须反思,今天不反思,也许明天我们会变得更痛苦,那将不是历史的痛苦,而是现实的痛苦。 历史不会怜悯中国人,想要国家强盛就必须全民族一起努力。我们必须抓住这个历史给予我们也是我们自己争取的机遇。不要再让那个可鄙邻国再有机会来发扬他阴险的偷袭。阴谋的最大敌人就是实力――二战的美日较量就说明了这个问题。游行是必要的,那是表现一个民族民族精神的行动。但是,这不是长期的活动,如果变成长期的活动,我们最终损害的是我们自己的利益。而只有发展我们自己的实力才是最终的解决之道。有了实力甚至外交都变得相对简单,那样的大国风采我们何人不向往?反思,反思,不断反思,我们就能够更快实现强国梦,并且活得更自豪,更自由,更像一个五千年文化底蕴的中国人。 此文行文仓促,有信笔涂鸦之嫌,望各位见谅。我一个学生实在没有那么多时间来把这样的大课题写得很深。所以写这个东西就是希望大家能够加强讨论,更多的反思需要集思广益,也让我学习一下。砖可以拍,但可以轻一些吗? 3、美国再打不到猎就很可能先宰日本充饥 (转载) 以前人们在探险的时候,都尽量多地带上狗。因为人们不但可以在狗的帮助下获 得猎物,而且人们在万一出现无猎可打的 时候,还可以杀狗充饥。日本作为美 国的一条忠犬,给美国提供基地后勤,替美国摇旗呐喊,帮着美国捕获猎物,但 当美 国真的出现困局,没有其他猎物时,美国可能要宰日本来充一时之饥了。 不久前,美国国会同意拨款814亿美圆用于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此时战争和 重建的总费用已经达到3千亿美圆。什么 是3千亿?3千亿就是在一个3的后 面再写上11个零。在冷战刚刚结束时,美国也曾背负着庞大的债务,但是这些 债务 在克林顿时代很快就消失了。克林顿在为戈尔竞选时曾大力宣扬克林顿戈 尔时代的成绩,克林顿曾炫耀说,他们入主白宫 时面对的是11个零的赤字。 而在离开白宫的时候,赤字已经变为纯粹的零,而且还有少量黑字。 很多人都在琢磨克林顿用了什么魔术消除了11个零的赤字,更多的人想从美国 那里学到这个魔术。通常,人们为了还清 债务难免要节衣缩食,而美国的奇迹 在于美国人既没有节衣也没有缩食就消除了11个零的债务。显然这是美国的看 家本 领,决不会传授他人的。不过,我们看到在美国消灭这11个零的赤字的 过程中,世界各地都出现了金融风暴。阿根廷, 俄罗斯,泰国,马来西亚,印 尼,巴西,墨西哥甚至韩国都接二连三地出现金融危机,使这些国家的民众辛辛 苦苦的积蓄 在一夜之间就变成了废纸。稍微学过财会的借贷平衡表的都知道, 财富不会凭空地出现也不会凭空地消失,一个在借方或 贷方上的负数,必定有 一个同样的正数在另一方。只有这样,帐目才能平衡。我们不用猜也能知道,金 融风暴给上述那些 国家带来的负数一定等于美国消除了的11个零的债务。而 以上这些国家正是在学习模仿美国的财务体系,梦想学会美国 的变钱魔术的过 程中损失的。遗憾的是这些国家的许多学者至今还认为是自己工夫不到,学艺不 精的原因,还在听取美国 专家的劝告正在进一步努力完善金融体系,殊不知这 样的系统更有利于美国金融大鳄随时提款呢。 我们再回来看今天的美国,仅战争预算就高达3千亿,再加上减税所造成的亏空 ,小布什创造了在最短时间内使债务高达 7万亿美圆的美国记录,当然也是世 界记录。7万亿美圆,就是在7的后面再写上12个零。美国的布什政权这回准 备用 什么手段消灭这12个零我们不清楚,但是我们知道美国人自己是不打算 节衣缩食的。我们再看看如今的世界上,等着挨 宰的猎物虽然很多,但都规模 太小,不够老美塞牙缝儿的。如果能宰了中国或印度这样的肥羊,老美就可以饱 餐一顿。可 是中国,印度都不是傻子。你说我落后,我就落后,你说我僵化我 就僵化,你说对我不利我任了,反正是软硬不吃。老美 要吃肥羊的种种努力总 是在落空,最后能不能吃上现在已经带了问号。可是这7万亿亏空的肚子不能没 有东西充饥,无限 地亏空下去,老美就可能崩盘。老美当然不会甘心自己被饿 死,总得先啃上几口来充一时之饥才行。 于是,我们又回到本文题目中提到的美国何时会宰日本充饥的话题来了。我们知 道,日本竭力帮助美国来吃中国这块肥 肉,美国也不亏待日本这条忠实的狗, 不但放纵它的许多恶行,而且还经常给些骨头作为鼓励。不过,最近事情有些不 妙,日本惊恐地发现,美国正在仔细地打量着它。跟大喊大叫要求中国进行汇 率改革不一样,美国对日本的改革要求都是 私下悄悄地进行的。尽管是悄悄地 ,但口气是严厉的。很多美国官员已经对日本提出了经济改革方案,威胁日本必 须逐条 办到,否则制裁的伺候。首先,美国要求日本实行邮政民营化,要求日 本政府把邮政储蓄卖给民间。日本顶不住美国的强 大压力,正在逐步地退让。 日本官办的邮政储蓄有总额达3万亿美圆的储金。超过日本现有的4个最大的银 行集团的资金 总和。如果日本政府出售邮政储蓄的股权时,日本国内没有民间 的买家有能力买下它,此时,只有美国支持的民间公司能 资金获得股权。至于 将来获得股权的美国人如何拿这3万亿来变戏法还有待世人观察学习。不过有一 点我们可以知道,只 要美国找不到其他猎物来充饥,来填补他那个亏空了7万 亿的肚子,日本这的3万亿他是不会轻易放过的。 这一点,连日本也意识到了。为了不让主人宰了自己吃肉,只有到处挑衅惹是生 非,替主人找些猎物充饥才能拖延被宰的 命运。至于美国人何时杀狗充饥,还 要看他们能不能在饥饿难忍之前吃到其他肥羊。中国早就看清了局面,你老美爱 吃谁 就去吃谁吧,反正我们不能让你从中国身上啃肉。看来,只要中国坚决挺 住这次汇率改革的进攻,饥饿难当的美国很可能 先啃日本一口了。 4、国家战略(1)总起篇 当历史走到了二十一世纪,我们的国家已经走向了复兴的时候,我们有必要冷静。我们现在在崛起道路上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解决得了的。我们不仅仅是有台湾问题、南沙问题和钓鱼岛以及东海问题需要解决,因为这些仅仅是生存问题。保卫自己的国家主权及领土完整是一个国家不可推卸的任务了。同时,我们的眼光还要放远一点。作为一个复兴中的大国,我们还要注意发展权的获得。 有人就要问,中国都还没有解决生存权问题怎么就去谋发展权了。其实这两者本来就并不矛盾。就和中国陆军在还没有完全实现机械化的时候却已经开始了军队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道理。如果我们的国家等到我们已经完全把生存权问题解决了才去谋求发展权的话,那么我们就会在这个问题上远远落后。其实,我们现在已经在发展权的争夺上落后了。放眼世界,那些东西方发达国家对于发展权的争夺已经进行了数百年了。而我们在这期间更多地是考虑生存权的问题。或者可以这么说,我们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里都没有考虑发展权的机会。 自1840年到1949年,中华民族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屈辱。用我们自己的话来总结起来就是这样――马尾沉戟,甲武海葬;战则丧师,和则辱国。当然,这么说只是一个概述,并不能完全概括。比如,抗日战争,中华民族靠着共御外晦的决心和意志战胜了日本侵略者。那是中国近代史上唯一一次真正的持久战,它给了国人时间来进行力量的整合,这才有了惨烈的胜利。这种胜利是以空间换时间,是以国家的发展潜力来消耗对手的实力。可以说这样的方法对自己的伤害比对对手的伤害还要大。3500万人死难,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国家丧失了将近十分之一的人口。这样的战争我相信胜利的确值得高兴,但更多却是出于无奈。 或许正是由于长期的外部威胁,使我们没有余力去顾及本土以外的事情。的确,那时候我们的生存权太脆弱了,几乎每天都要流失一点。长此以往,国将不国。我们不得不为生存而外交,为生存而战争。其实,我们今天冷静一点想,当年很大程度是因为国际大环境实在是太恶劣了。所有的列强几乎都把中国作为争夺的对象,虽然他们有利益分歧,但是在共同瓜分中国的问题上却是没有任何分歧的。一次又一次,帝国主义联手把中国的国门打开,把中国的土地变成殖民地,把中国的子民变成他们的子民。 今天,我们的国家环境已经大大改善了。特别是列强的侵略由军事入侵更多的变成了经济入侵。而我国在解放之初的20多年的封闭在今天看来对我们的民族工业是一个大大的保护。全体中国人民不怕流血牺牲经过不懈的努力使我国拥有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而原子弹的研制成功,更是给那些亡我之心不死的侵略者的头顶悬上了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因此,我们不仅仅是从经济上有了一定抗击列强入侵的能力,军事上也有了让任何侵略者不得不考虑的核威慑力量。到了1978年改革开放时,我们已经把生存权比较稳定地控制了,开始有求发展的客观条件了。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国家才敢于把改革开放的方针提出来。否则的话,改革开放无异就是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默认被大范围入侵,最终丧失对国民经济的主导权,异化成为完全的低端产品生产基地。 在改革开放走过了四分之一个世纪之后,我们的国家已经实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化的初步目标,并由此获得了一系列在政治上的好处。在世界范围内,我国终于靠着自己的经济实力以及综合国力而非人口和幅员成为了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大国。同时,改革开放还打开了国人的视野,让中国人能看得更远了。此时,中国人发现,我们在发展权的争夺上,已经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 我们发现了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我们面临着一个和一战以及二战之前的德国相似的状况。那就是既有利益空间已经被别的强国早早占有。当年的德国人选择了走战争这条路,试图打破当时的国际秩序。最终,两次大战的结果都是失败,为此丢掉了不少的土地,甚至还因此分裂了四十余年。不可否认,德国的选择是最彻底的,对国际关系的旧有秩序的最猛烈冲击。可是,这也是风险最大的选择。因为这种冲击对各个既得利益的国家也将形成最大的冲击,显然,各个国家都会尽力来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于是联合起来,对德国进行封杀。但是,如果选择了相对平和的方式,不求一步登天的话,对国际现有秩序形成的冲击就将要小得多,而且各国由于各自利益的分歧,显然不太可能联合起来进行封杀。这样,新兴国家就可以找到突破口,并突出重围,杀开一条血路。如果我们的国家碰到现在这种情况是处在当年德国的那种时期的话,也许可能那是唯一的选择了。但是今天,我们可以发现,人类相对变得文明了,或者说更理智了。现在,各国都选择了以实力逻辑进行国家竞争,大国与大国之间爆发全面战争的危险相对变小了。这也就意味着国际秩序将可以实现某程度上的修改,但绝对不是完全打破。想要完全打破现有的国际秩序几乎就是说要准备战争。而且就以今天中国之实力要想靠战争去完全改变国际秩序是不可能的。我们既没有那个能力更没有那个权力拿国家和民族历经百余年屈辱才获得的一个复兴的机会去赌博。中国不是日本,那种没有把握的国运之赌纯粹就是疯子的行径。 要想在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对旧有国际秩序进行改变的话,首先的问题就是实力。国家间的竞争无疑是以实力为基础。没有实力,你说的话就没有道理。狮子是绝不会听羊说道理的。如果你是一只老虎,你或许还可以和狮子说说道理吧。丛林法则,不可改变。弱肉强食的国际环境在人类文明发展到最高境界之前是不可能得到决定性的改变的。我们不能去相信什么国际法和国际公约。强国违反了国际法和国际公约你又能怎么样呢,难道因为强国违反了国际法和国际公约你就去和他开战。这显然是不符合实力逻辑的。没有什么国家会单单因为国际法和国际公约去做最己方硬实力有重大损害的事情,除非利益使然。 当然,我们同时不能把硬实力的作用绝对化。我们要看到,硬实力仅仅是实力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不代表整个实力体系。没有良好的运用的话,硬实力所能发挥的作用就要相对地减小。这无疑是对硬实力的间接浪费。所谓运作,其最关键的部分就是政治运作。而政治运作在国际关系中又体现为大战略。国家的战略企划的优秀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硬实力发挥的程度。美国在一战之前奉行的门罗主义就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美国硬实力发挥其应有的影响。由于美国的外交政策人为把美国硬实力发挥影响的范围限制在美洲,所以就显得美国在欧洲的影响力很轻微,似乎根本就不对欧洲的外交政策形成大的影响。另外,我们还可以看见德国的铁血宰相俾斯麦的外交运作。的确,德国的实力在当时的欧洲是高出周边国家那么一点,可是就从硬实力的角度上来说是很难维持欧洲的战略均势,特别是奥匈帝国和俄罗斯帝国在巴尔干地区的战略均势的。但是,靠着卓越的外交手段,终于,一个微妙的三皇同盟保持了欧洲整体上的均势,为德国的发展创造了一个比较良好的外部条件。因为俾斯麦清楚,如果欧洲爆发全面的大战,那么对德国来说是最为不利的。这首先是由德国的地理位置决定的。德国在欧洲的中部,是欧洲各大力量的交汇点。在陆地上,德国面对俄罗斯帝国、法兰西共和国和奥匈帝国这三个陆地强国。在海洋上,德国又面对着日不落帝国的强大舰队围追堵截,其战略环境是十分恶劣的。这样的话,盲目的战争很可能把自己拖入深渊。欧洲平衡一直存在两个基石,俄罗斯和英国。所以,不论拿破仑还是希特勒,他们最终也没有完成突破。俾斯麦在这一点上就聪明了许多,他选择了一条不打破国际秩序(在当时体现为殖民地秩序)的路。德国在他当首相期间一直比较平和,在外交上也并不是咄咄逼人。这种平和却掩盖这渐渐被德国改变的国际秩序――商品输出规则。其实,德国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成功了,成为了欧洲第一的工业强国。可是,德国的威廉二世是无法理解俾斯麦的思维的,他是一个急功近利的君主。在他的手上,德国选择了一种最为极端的模式,即在保有欧洲大陆上最强大陆军的前提下试图挑战英国海权。最终,存在舰队没能打赢战争,而德国赖以生存的陆军也没有能够打赢战争。这就体现一个国家的策略在其国家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意义。没有正确国家策略的支撑,一个国家想要获得崛起,其在硬实力方面的要求就显得要大得多。我们在这一点上不得不以史为鉴。今天,我们面对的周边环境其实和德国差不了多少。海洋上面,我们有两个主要的对手和一个相对次要但有一定潜力的对手。两个主要对手就是美国和日本,而那个次要对手就是印度。印度对我海军的挑战现在看来还不是很明显,但相信随着印度经济实力的增长,要不了多久,印度人就将进一步把自己海军的活动范围增加,最终和中国海军在某一个地区形成海上抗衡。而在陆地上,我们周边地区有不少庞大的陆军。红色帝国遗留下来的俄罗斯陆军,人多示众的朝鲜陆军,迅速现代化的韩国陆军,游击战上瘾的越南陆军(当然了,游击战和中国比还是次了),百万之众的印度陆军,次大陆不可忽视的巴基斯坦陆军。因此,可以看到我们的形势或许比德国当时面临的六元政治更复杂。所以,我们的大战略必然要比德国的战略显得更加高明,不断地制造均势。这种均势战略的意义就是让我们所处的国际大环境显得相对地平和。我们只有在这种平和的环境中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和平崛起――以实力为后盾的新型崛起模式。因此,中国未来的国家战略就成为了一个相当值得讨论的东西。 对于国家战略,个人永远只能是以推测的态度来看待。毕竟,国家战略从来不可能是由一个人来决定了,哪怕是独裁的国家,国家战略仍然要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而我们中国的国家战略就更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我以个人微薄之力自然无法达到国家领导人之水平。现在能做的只不过是根据已知的情况和各国之关系走向来主要论述二十一世纪中国之国家战略的突破口。在后面各篇中,将有针对性地论述中国对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国家战略突破口。希望大家有兴趣看下去。当然,也许这样显得有些臃肿,但国家战略这东西本来就不可能怎么短,所以我也是没有什么办法。大家知道,这个问题用个几百万字论述也不嫌多。虽然我可能会写比较多,但可能仍然会有一些朋友认为深度不够。实在是不能写更多了,时间上不允许,也不现实。毕竟,这只是在论坛里发,而并非出书。谢谢大家理解。 下一篇预告:《国家战略(2)美国篇》。(明天与大家见面) 如果大家觉得好,请支持。如果觉得不好,也请赐教。 5、国家战略(2)美国篇 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在其复兴道路上的理想应该是世界第一,也只能是世界第一。如果这个沉寂了百余年的国家没有这点雄心壮志的话,那这个民族又怎么能够骄傲地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呢?要想成为世界第一,那一个必然的行动便是挑战现在的世界第一。而在可预见的未来,挡在中国前面的世界第一毫无疑问,是那个大洋彼岸的美国。 美国――这个总共才二百多年历史的国家,他的崛起改变了世界力量的格局。可是,他的历史,却不及中国的一个朝代。从历史的角度来说,美国是一个新兴的超强国家,而中国则是一个老牌的强国。但是这个老牌强国在1840年之后的一个多世纪里经历了太多。战败求和、割地赔款、军阀割据、国内混战,一段屈辱的历史,让这个国家几乎被打得爬不起来了。但是,他终究还是一个老牌强国,而且更是一个有着5000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他始终没有倒下,他始终坚持着,他在等待,他在期望。终于,历史给了中国人机会。自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便走上了一条经济快速发展的道路,他虚弱的巨人的姿态开始了转变。他开始有了肌肉 ,他的骨骼变得坚硬,他的脊梁变得更笔挺。 中国改变得太快,他的衰弱和他的崛起都是那样快。谁也没有想到,大清帝国能够在1840年之后那么短的时间内瓦解。而更是没有人想到,中国在改革开放了近30年后,已经如此迅速地成为了世界主要的经济大国之一,甚至连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也没有预料到。于是,在前苏联解体后不久,中国变成了美国人眼中的潜在对手。美国人觉得这个中国一定会挑战美国的利益。于是,美国人预言,在与北极熊的斗争的大幕降下之后,经过一个短暂的历史间歇期,美国与中国龙的较量的大幕又将拉开。 或许是宿命,或许是巧合,但不管怎么样,我们现在已经变得必须越来越多的直面美国。美国是很强大,强大到此刻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和他抗衡。世界第一经济强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万亿美圆。世界第一军事强国,其军费支出超过了世界上排在其后的10个国家的总和。世界政治中心,联合国总部就设在其第一大城市――纽约!在现在的世界上,美国的经济影响似乎无处不在,美国的军事力量似乎战无不胜,美国的政治影响似乎左右国际关系。是呀,这样一个国家,简直是让人看到了实力的颠峰。这样的实力强得令人感到恐惧。可是,我们不要忘记,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没有资格去害怕,我们必须肩负起中华民族复兴的使命。我们没有逃避的希望,我们没有回避的资格,我们更没有躲避的权力。历史给了我们机会,不把握住那就是对后世的不负责任。 虽然美国是强大,但强大的东西也会有衰落的一天。或许这个衰落不是绝对衰落,但相对衰落却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发展自己,然后抓住美国的弱点,在削弱美国影响力的同时提高我们自身的影响力。 美国的最大弱点就是美国人的那种所谓正义的精神与实力文化的交汇了。美国人有这样一种倾向,那就是对道义的支持。美国人总是只干那些他们以为是正确的且符合人类道义的事情。虽然这种倾向很大程度上仅仅存在于美国的民间,但这却不得不影响美国政府的行为。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个特点,美国的每一次行动都要给予国民足够的道义上的理由。这实际上是上是对美国政府的一个很大制肘。我们可以看看历史。 美国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那种孤立主义是相当盛行的。这是为什么?就是因为美国人看似实力文化的外表下却掩藏着理念文化的积淀。西奥多.罗斯福算是美国历史上一位对世界力量对比看得比较清晰的总统了。他鼓励美国人民走出孤立主义的倾向,融入世界之中。可是,他没有成功。真正让美国人走出孤立主义的人应该是伍德罗.威尔逊总统。其实,威尔逊本身还受到了罗斯福思想的影响,才发现了带领美国走出孤立主义倾向是使美国变得更加强大的途径。但是,罗斯福却没有从理念上来说服美国人民,他更多选择了实力文化的语言。而威尔逊不同,他的论述更多地是从道义上解释了美国为什么要走出孤立主义。威尔逊的理由是那么的冠冕堂皇――要让美国为世界的自由和民主做出更大的贡献。正是威尔逊才使得美国人摆脱了孤立主义。而这造就了美国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地位,并且从此使美国走上了一条称霸世界的道路。本质是一样的,只不过一种说法的改变,就对民意造成了如此大的影响,这可能也就是美国的特色吧。 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同样是有着强大孤立主义倾向的。最终,美国却选择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或许某些人认为,没有日本偷袭珍珠港的话,美国可能就不会选择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了。但事实上,即使没有日本的偷袭行动,美国也将参加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这绝对不是开玩笑。因为美国事实上就没有中立。美国一直通过租界法案帮助英国,没有来自美国的大量物资帮助英国,英国这个国家可能早就不存在了。这也就是说,美国在战争中是有倾向的,只是对战争的威胁程度认识还不够,所以提供饿帮助也不是很大。但是,相信随着战争的深入,美国人在这个事情上会认识得更加深入的。就像越南战争一样,美国一步一步投入了越来越多的力量。最终美国还是会介入的。虽然普通美国人对战争威胁的认识程度不是很充分,但美国的领导人,富兰克林.罗斯福会让美国人民认识到的。不管历史上曾经出现的那张所谓纳粹对世界的规划的地图是否属实,但至少可以认定,小罗斯福总统是在把美国导向战争。当然,罗斯福的理由并不是什么世界均势,也不是什么战略。而是说美国应该肩负起解放和保卫民主国家的使命来。这个理由比之威尔逊使美国摆脱孤立主义的理由也不显得次多少。如果美国真的是说自己要为民主国家的自由和独立而战的话,那几年前就应该对德国宣战了。这就是美国人,他们做自己认为对自己有很大作用的事情,但同时却需要一个说服自己的借口。其实,在战争结束后,美国还不是牺牲了很多国家的“民主”和“自由”。东欧国家在美国的默认下变成了苏联的傀儡就说明了美国其实本质上并不愿意为了别的国家的利益过多牺牲自己的国家硬实力。 而匈牙利事件真正使得美国人的理念文化的弱点体现出来了。在匈牙利事件中,美国作为西方民主国家的老大,在匈牙利事件上的无所作为让美国人标榜的为民主和自由而战的面具被撕碎了。由于畏惧与苏联发生大规模的冲突,美国人在这个事件上选择了退让。其实,苏联人就真的有那么多的决心和力量?赫鲁晓夫是一个冒险主义加投降主义的综合体。或许美国人坚决一点,赫鲁晓夫就会退让的。但是,面对自己的实力受到巨大伤害的可能性,美国人根本就失去了理智,甚至对事物的基本判断能力都下降了。于是,在不久之后的柏林危机中,美国变的没有什么外交弹性,于是很快就选择了以强硬的态度和苏联人对抗。因为如果再次退让,将让美国人的所标榜的为自由和民主而战的谎言更加表露无疑。只是因为美国人对面的是赫鲁晓夫,这个苏联投降主义的激进分子。于是,苏联人每次都退却,最终彻底失败。而在当时,苏联人如果也强硬一点,可能难题就落到了美国领导人的身上了。但苏联人恰恰还没有在与美国的对抗中学会利用美国的这个弱点。 越南战争是美国人输掉的两次战争中的一次。这次战争,最终美国并不是因为战争没有胜利的可能性撤军,而是因为美国国内的反战活动规模大得足以让任何美国总统下台。美国人真的是因为死了那么多人才出来游行的?越南战争怎么也没有二战和朝鲜战争那样的大规模死伤吧。可是美国人却有那么强烈的反战情绪,这很大程度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导致战争的性质更多地被人民所认识。美国刚刚介入越南的时候,越南还是法国的殖民地。这肯定是不符合美国人的逻辑的。但美国人出于实力文化毫不犹豫的投入了。因为在美国人看来,那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的较量,于是显得相当重要。即使是在战争初期,美国也负担了法国作战花费的三分之一。可想而知,美国人的投入是多么大而迅速。要知道,当时由于美国政客都不喜欢戴高乐,所以对于法国并不是很感冒。当时的情况是,美国由于自己标榜的民主自由,结果让菲律宾独立了。所以他再去为一块法国殖民地而战就让美国人民感到难以理解了。毕竟,那还不是自己的,是别人的,应该是美国要去“解放”的地方。于是,美国人民在知道了真相之后,并不相信那是在为民主和自由而战,于是便选择了反对政府。这明显就体现了美国之理念文化中对于国家利益的制肘。当然,我并不认为美国退出越南这个国家战略有问题,而只是想说明美国的国内民众理念文化会影响到国家政策的坚定性。 为什么海湾战争美国民众没有反对呢?并不是因为几个小小的局部冲突,比如入侵格林纳达行动或者草原烈火行动让美国人恢复了自信。其本质是因为这次美国人有足够的理由说服自己。很明显,谁都看得出来,是伊拉克入侵了科威特。的确,从国际道义上来说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当然也有拯救科威特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责任呀。因此联合国投票也没有谁反对,组织联军又显得是那样的顺利。道义上支持的事情美国就毫不犹豫持续下去。可是,让很多军事分析家大跌眼镜的事情在这个时候发生了。在联军进展相当顺利的时候,只因为伊拉克接受了联合国的决议,军队的进攻停止下来了。真的就那样单纯,美国就仅仅是为了一个如此单纯的理由就放弃了占领伊拉克的举动?的确就是因为伊拉克接受了决议,但理由的本质却不是那样简单。美国人是想要占领伊拉克,彻底击败萨达姆的。越南战争的痛美国人仍然有感觉,所以老布什总统并不敢乱来,那很可能将影响其竞选。占领伊拉克毕竟是联合国决议里面没有提到的事情。两党政治在这又体现为我们可以利用的一个点,这里简单地提到一下。可以想到,虽然美国不论是哪个党执政,他首要政策符合国家利益。可是,没一个政党又必须为自己的执政地位考虑。所以美国人在有些时候是会做出一些有利与本政党当对国家利益却不是和很明显的事情。如果我们能有效利用这一点,这也是相当不错的。比如说乘着美国大选之前逼迫美国作出一些有利于中国的让步就很不错。下届政府上台也只能认了。 朝鲜战争,美国人牺牲不少。可是,美国国内一直没有什么更大规模的游行示威出现。这是为什么,估计看过上文的人都知道了吧。很明显的问题,美国人至少认为朝鲜战争是一场正义的战争,所以死了一些士兵,却没有表现出国家战争意志的动摇。毕竟还是朝鲜先打击韩国。可以说,自美国诞生以来,美国的两次主要失败一次是战争意志的动摇,另一次却是碰上了一个实力不弱的对手。可以说,之所以韩国没有像越南那样最终被完全红色化很大程度就是因为美国的战争意志没有出现决定性的动摇。这是很关键的,失去了战争意志的战争是几乎没有什么获得胜利希望的。美国彻底撤出了越南,所以越南最终没有任何疑问的变成了全红。而美国驻军的韩国却因为美军的继续存在而没有被红色化,保留了美国在东亚土地上对抗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据点。 一次又一次的战争无疑说明了这样的一个问题,那就是美国人的理念文化和实力文化并存的事实让我们有机可乘。这是我们未来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突破方向。美国的弱点本来就不多,这是一个很大的弱点了。我们必须好好加以利用。而且美国人在短时间内也不可能对他们的弱点有什么大的改变。毕竟,那是一个民族的习惯。惰性,是任何一个民族都存在的东西,并不因为这个民族中有人发现了就能够改变掉。在外交过程中,我们要尽量打击美国行动的正义性。这样,就可以让美国的行动决心大打折扣。目的很明显,让美国的行动决心下降的直接结果就是让美国干预能力大大下降。这就是一个具体步骤的问题了,这方面我就不深谈了。同时,我们也要发挥实力逻辑的作用。如果不能从理念文化阻止美国人,那我们就应该采取实力制约。只要我们让美国觉得他们会得不偿失,以美国人的逻辑一般就不会贸然行动。 我们未来对美国的主要方针应该循序渐进。毕竟,美国人拥有了很强的实力。我们过于明目张胆和美国争夺势力范围也是愚蠢的。这样的行动是不合逻辑的。我们必须要让美国认为我们的目的仅仅是很小范围的。这要靠很强的运作能力来配合。美国人也不傻,因此我们的运作应该要是政治、经济、军事共同作用,这样才能使效果最大化。军事上,首先不要显得咄咄逼人,但又要有符合需要的军事力量。这个东西也相当难把握。对此,主要应该采取一些政策上的声明和对军事实力的掩藏。虽然可能不会发挥很大的作用,但总有一定的作用。要表现出来,我们并不是要完全打破旧有的游戏规则,而只是在美国可接受的范围内进行修改。同时,要加强和美国的经济联系,并着力发展我国自己的经济。我们的经济做大了,我们和美国的经济联系紧密了,美国相对来说就对我国依赖性增强。至于外交,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配合美国。比如说我们帮助美国促使朝鲜重新回到谈判桌上来。另外,我们也还可以帮助美国打击恐怖分子,毕竟我们自己也有这个需求。最主要的就是不要让美国产生过于强烈的失落感。我们知道,美国历史一直可以说是一部崛起史,他还没有真正对衰落有过切身体会,谁也不知道他会有什么反应。所以我们可以采取在一些行动,比如说在美国已经没有实质影响的地区问题上征询美国的意见,并做出一些非实质的让步,或者我们可以在美国人所谓最体现民主自由的“人权”问题上让一下步(我并不认为有什么问题存在,纯粹给美国人一个面子),满足美国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要求。 我们对美国的一个关键着力点就是要尽量避免和美国的战争,特别是全面战争。放眼世界,美国已经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可以从整体上对中国经济进行结构性伤害的国家。从实力论的角度上来说,中国和美国的正面冲突不符合双方的利益,而会让其他一些国家受益。即使高科技常规局部战争也要尽量避免。相对全面战争,高科技常规局部战争更是美国人的长项了。而且美国人和中国如果仅仅打高科技常规局部战争的话估计中国受到的伤害要比美国大得多。这也是没有办法的,美国的全球存在能力至少在可预见的未来要比中国强很多。在这种情况下,和美国的局部战争导致的结果可能是相当严重的。当然,我们还是不能逃避战争的。逃避是永远没有出路的。一旦非打不可,我们就只有选择,要么一下把美国打痛,让他从实力逻辑出发,停止战争。要么把战争拖长,让他的理念文化发挥作用,最终迫使美国停止战争。 在未来,我们不要试图把美国的势力彻底挤出某地区。毕竟,美国的实力决定了其作为有世界影响力的国家存在的时间还会很长,我们绝对不能冒进。那种赌博行为是不适合我国的国家战略的。我们重要的是要做好和平崛起的工作。以实力为后盾的和平崛起。不要以为美国人不会妥协。美国人的思维模式很大程度上承袭与英国。其实美国就是实现了某种程度上的和平崛起。十九世纪末,英国发现美国的实力强大后就主动把整个美洲除了加拿大以为的地区让了出去,变成了美国的势力范围。这就是实力逻辑下的和平崛起的一个典范。让美国既没有理念上的借口也没有实力逻辑中的欲望,最终让我国快速稳定发展。只要我们中国人有足够的耐心,我相信会有一天,我们的国家最终实现对美国的超越,实现我们民族的复兴。我们都已经等了一百多年了,所以,我们就更要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缓图美国,最终实现国家的崛起。 由于写此文必须要冷静一点,所以就不喊什么口号激励大家。毕竟我这只是一种思维,要大家来完善,所以也不想让大家激动起来,那样不好。不过也不知道写得怎么样。由于美国是第一个写的国家,所以并没有写要和其他国家一起来抗衡美国,因为这又回到了一种全面的东西。我的本意就是要把他们要区分一下,把对各国的思路理清。而且从整体上来看,别的大国都对美国有一定的牵制,大家也都知道,用不了我多写。所以主要内容是针对美国本身。并没有过多引入其他国家。但后面的东西可能就要联系其他国家。 有些朋友觉得战略这个东西不该由一个像我这样的学生来讨论,因为太高深。我承认,战略这东西不是我就能够说得很好的。但是,我写这东西就是为了给大家一个思路。如果这个国家仅仅是那几个国家领导人来思考国家战略的话是不是就显得太单调了一点了。毕竟,一个国家的发展不是单单靠几个人,而是靠整个民族的努力,我们作为军迷,多一点对国家未来对外发展的思考又有什么不好呢。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必须要有忧患意识,没有忧患意识的国家和民族是没有什么前途的,更不要奢谈什么命运。真理永远是需要讨论的,而不是一个人就能想出来的。正是大家的讨论才能使国家战略这个问题更加深入人心,让广大军迷对中国的发展心里有点底。我们这样的讨论更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勃勃生机。如果按某种逻辑,我们就不用想什么东西了,因为打仗是军人的事情,战略是国家领导人的事情,经济是经济学家的事情,外交是外交家的事情,连武器研制也是武器专家的事情。我们能做什么呢? 希望大家能够理解我的用意。同样,如果写得不好,也可以指出,这我完全没有意见,绝对是虚心接受的。 下篇预告――《国家战略(3)日本篇》 6、国家战略(3)日本篇 在世界的东方,有两个国家曾经先后主导东亚,成为亚洲最强大的国家。一个是中国,另外一个就是日本。可以这么说,亚洲第一的宝座只有一个,不是中国就是日本(嘿嘿,个人当然很倾向中国)。如果说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崛起必须要超越的对手是美国的话,日本就是我们国家在亚洲范围内崛起必须跨越的障碍。 在此,我们必须要重视日本。虽然日本不比美国,美国才是最有实力威胁我国的国家,但是,我们要看清楚,日本才是威胁我国的意图最为强烈的国家。他虽然不能单独对中国进行结构性打击,却可以联合大国共同对中国进行战争。从历史上来看,日本和我们多次交手。唐朝的白村江战役,元朝的征日,明代的抗倭,还有就是万历年间的朝鲜之战。特别是在近代,日本经历了明治维新,就把中国做为其侵略的第一目标。从中日甲午战争到抗日战争,日本成为了对中国伤害最大的国家。南京大屠杀的超过30万人的死难,整个抗日战争期间的3500万人的死难。一桩桩,一件件,都是血海深仇。而恰恰他又是有着较为强大实力的国家。因此,我们不得不重视他。 日本是当今世界按美圆汇率计算的世界第二经济强国,拥有世界第二的军费支出,而且正在试图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其实,不论日本是否人常,其经济实力决定了其必然将在政治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正视日本的实力。不要偏激,那对我们自己是没有什么好处的。我们要做的是发现日本的弱点,并战胜之。我们的仇恨更多应该成为我们的生产力和战斗力。 中国和日本之间有着比较深的历史矛盾。外交上,中国和日本之间被称为一衣带水,可有些人却在私下说是“一衣带血”。的确,中国和日本之间有过不堪回首的战争往事。日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中国的学生,但是就是这个学生,却屡次认为自己超过了老师,而试图挑战他的老师。 也许有人会说,看看法德,自三十年战争之后先后有七年战争、拿破仑战争、普法战争、一次世界大战和二次世界大战。可以说,法德之间的历史积怨并不比中日少。可是法德却早已实现历史和解,并且共同支撑欧洲的天空,被称为老欧洲的轴心。在这些人眼里,中国和日本之间的历史矛盾也应该可以遵循法德模式,实现历史性和解,在亚洲发挥轴心的作用 。当然,这从理论上是可行的,但现实并不是理论,他不会因为某个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首先,德国并没有像日本屠杀中国人一样去屠杀法国人,他们之间的交战更多的是一种骑士战争,只是一种实力的碰撞,并非带有要完全让哪个民族被抹去的目的。其次,德国人在二战之后不断进行反思,对二战的罪行进行反思,日本人却从来没有这么做。他们没有在战败之后正视其侵略历史,反而在不断美化侵略,甚至否定他曾经侵略的历史。从日本修改教科书的事件上可以看出,军国主义是否复活已经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需要讨论的仅仅是军国主义什么时候完全复活,复活到什么程度而已。岛国民族的劣根性就在于此,狭隘的民族观似乎变得难以逾越了。 中华民族是个宽容的民族,但宽容也是有限度的。我们的宽容是建立在日本对历史的认同的基础上的,单方面的宽容无疑是纵容侵略。我们已经被侵略过了,所以我们的民族不认同现在的日本是完全有理由的。随着日本右翼势力的日益强大,温和的声音几乎不见了。这和二战之前是何等地相似呀。我们的民族也日益感到了危机的到来。和平年代国防建设的动力就是忧患意识。我们国家在一些地区的反日活动只是忧患意识的体现。一个没有忧患意识的民族是注定要被侵略的,一支没有忧患意识的军队是注定要被消灭的。我们对人民的反日活动也应该辨证地来看,一方面,这些活动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日关系,但另一个方面,我们的反日活动也体现了一个民族对于危机的忧患意识。难道一定要到战争爆发的时候我们才能去反对某个国家的侵略行径,而在和平年代我们对他们的一种侵略倾向不能以这种非暴力的形式进行提醒?可以这么说,如果日本继续对于战争罪行进行否认,那么中国的反日情绪是难以平复的,中日关系也就堪忧了。 现在的中日关系已经可以说是自复交以来以来的最低谷,而且中日关系还在降温。由于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和东海油气资源开发问题上的无理取闹,这种趋势是很难短时间改变的。而恰恰在这个时候,日本向联合国提出了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要求。这让中国人民几乎难以接受。一个还没有正视历史的国家怎么会有资格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呢?中国政府自然就不可能在这个问题上表态支持日本。就因为这,日本变得更加趋于疯狂。他开始不断地挑衅。先是提出钓鱼岛收归国有,后又向中国发出类似最后通牒式的文件,要求中国停止在东海的一切油气勘探工作。这无异于在本已紧张的中日关系上火上浇油。这也无怪乎在中国国内出现大范围的反日情绪了。日本人首先已经把获得理解的途径堵死了。 其实,中国人是比较容易满足的,只要日本愿意承认其侵略历史,中国和日本的和解也就要到来了。但中国人也是不容易屈服的,如果连侵略历史都不承认,我们中国人可能认同日本在世界发挥更大作用的要求吗?而且日本人竟然老是用停止对华援助来威胁中国。实际上,可以负责任地说,中国人不怕!日圆贷款对中国是年三十的兔子,有它过年,没它也过年。但日本人就是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们可能忘记了,日圆贷款是要还的,而且平均一年才10个亿美圆。对于今天的中国来说,它的作用可以忽略不记。日本用停止对华援助来说事,结果只能是挑动了中国人自尊的神经。 日本并没有美国那么强,所以他的弱点也较美国多,更较美国明显。 日本的根源问题就是其岛国民族劣根性。日本人的岛国性质显得比英国更加明显。岛国民族最容易出海盗。这个海盗是个什么心态呢?他们常年在海上游荡,抢劫货物,然后把人杀掉,把船烧掉。这种模式纯粹是冒险行为。因为这种模式是不能有任何一次失败的。一次失败就可以把自己完全葬送掉的。那么,我们看看日本的海盗式赌徒行为吧。 发生在唐代的白松江战役可以说是日本第一次大陆冒险主义政策的实施。那个时候的日本还不叫日本,而是叫倭国。当时,朝鲜存在三个国家,即新罗、百济和高句丽。其中,高句丽是最强的,老是打击新罗和百济。于是,百济和新罗分别在区外寻找了保护国。百济的选择是倭国,而新罗选择了唐帝国。日本当时之是一个小小的岛国,在经历了大化改新之后的日本并没有对直观的了解,可以说是知己不知彼。在这样的情况下,把自己的军队派上朝鲜半岛显然并不是一个合理的举动。当时的大唐帝国几乎是拥有无限的人力和物理,但日本并不知道这些。他们只觉得这是他们转移国内守旧势力的锋芒和人民群众的不满,扩大在朝鲜半岛的影响的一个好机会。于是便借口百济求援出兵朝鲜半岛。但是,这样的盲目出兵显然对日本本身是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的。最后不出所料,百济被灭,日本的冒险行动第一次失败了。他不得不臣服于大唐帝国。于是来唐的日本遣使就多起来了。东亚的力量格局也形成了以大唐帝国为中心的结果。此时的日本在整体实力上肯定是没有办法与中国对抗的,这无异是在飞蛾扑火。 日本在此之后的很长时间里没有试图再次挑战中国。但是到了明朝,日本又再次试图进行大陆扩张主义。倭寇在中国东南沿海肆意烧杀抢掠,这还是小。更重要的是,日本在丰臣秀吉时代选择了入侵朝鲜。这时候的朝鲜就是一个微缩中国。作为明帝国的属国,大明天子不可能轻易把这个属国就给了日本。于是,丰臣秀吉本身就选择了和大明的对抗。可是,他再次忽视了力量对比的巨大悬殊。此时的明帝国虽然不说强得很,但怎么也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不是一个小小的日本就可以轻易将其的根基催垮的。日本人只是简单地认为明帝国是一个已经没落的帝国。而盯着入侵大陆的第一个目标――朝鲜。这只能说明日本人在这样的关乎国家命运的事情上过于草率,根本也没有经过周全的考虑,仅仅是以自己的战略为出发点,而全然不顾及到对手的力量。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做法也贯穿于日本的对外政策中。或许海盗本来就就是这样的心态,他并不知道对手是怎样,他只知道看到了目标就去打劫。这种想法是多么可笑,也正是这中思维,即使是日本的丰臣秀吉这样的一代枭雄也没有能够超脱这种逻辑。 当然,我们还有一次记忆最深刻的失败,那就是中日甲午战争。这是一场以偷袭开始的战争。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中国和日本都经历了一些变化,但我们的变化相对小一点。日本的明治维新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推进了日本国家的现代化。可以说,明治维新是自上而下的。那是一次体制上的根本变革,虽然没有完全铲除日本的封建制度,但却给资本主义的发展亮了绿灯。中国则不同。中国采取的变革没有能够也不敢出动封建统治的根基,那仅仅是一次形式上的变革,没有深化到内容层面上。僵化的封建官僚体制不是说改就能改的,更不是谁想触动就能触动的。每一次的改革企图最后都在腥风血雨中失败。一次又一次血流成河。于是,在双方的力量对比上日本开始赶上来了。但中国并不是没有力量。可以说,日本人当时的决定仍然是很冒险的。可是日本就是一个冒险的民族,面对中国这样的庞然大物,他没有表现出畏惧,而选择了直面。不过这次日本人成功了。一次战争,把日本在亚洲的最可怕的对手打得不知所措。可是,这次战争虽然造就了日本的崛起,同时也加速了日本的冒险行动。日本人在十年之后,挑起了日俄战争,对俄国的远东利益提出了挑战。 这是日本第一次公然挑战列强。俄罗斯帝国,土地面积是如此的庞大,在任何一个国家面前都显得像一个巨人。而日本没有多管这些,他选择了战争。开战首先消灭俄国的远东舰队,这是一个大胆的行动。俄国人不得不调集波罗的海舰队和黑海舰队来亚洲增援。随后,在对马海战中,日本海军史上最重要的任务,东乡平八郎海军元帅(当时还不是)的正确指挥――实际上一个巨大的冒险――在俄国舰队的炮口之下进行转向。这可以说是一个正常的人很难作出的决定,可日本人就是能够做到。可以说,对马海战是日本历史上真正的国运之赌,如果输掉战争,日本这个国家可能就失去了继续前进的任何可能。可就因为那是日本人,他们敢于冒这样的风险。战败的结果可以说是相当严重的。当时的国际社会并没有形成现代文明观,而俄国人更是以获得土地为乐趣。看看苏联在二战胜利后的做法我们可以想象得到,当时如果俄罗斯获胜,日本的代价是多么惨重。但海盗就是海盗,俄罗斯这条运转不灵的船也叫他们给烧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倒没有怎么体现出日本的冒险主义。因为从政治版图上来说,同盟国靠的就是陆军,而他们离日本太远,帮不了日本什么。一旦和同盟国开战,结果是很严重的,不列颠的海军相信是足够强大的。这说明了日本在实力相差过大的情况下是不太可能选择冒险的。 可是,在一战中的正确站队让日本有点忘乎所以了。随着军国主义势力的上升,日本也感觉到了他可能要靠战争来转移经济危机。这次,日本仍然没有什么犹豫,他选择了轴心国。于是,不得不做出的决断――挑战美国。当然,日本人也深知,自己的战争实力和战争潜力都是不能与美国比肩的。于是,他又用上了偷袭了。珍珠港一役,美国太平洋舰队的主力战列舰四沉四伤。的确,短期内增加了日本和美国之间的力量对比。可惜,美国的战争能力之强让日本始料不及呀。想想那是一种怎样的工业能力。短短的时间里,美国人造出了50条“卡萨布兰卡”级护航航母和25条“埃塞克斯”级舰队航母。日本人这一次的确低估了美国的能力了,但却没有给他们后悔的机会了。战争的结果早在开战时已经决定了。 日本人就真的那么看不清力量对比吗?他们又为什么那么喜欢冒险呢?这就是岛国呀,大陆情结以及海盗精神的结合。他们追求最大的收益。他们害怕被孤立。岛国封闭了就没有多少前途了。这就和一些人炒期货一样。风险大收益也大。日本这种冒险主义我们是必须遏制的。我们要知道,和日本交战是很多敌对势力愿意看到的。大家不要凭一时之快。老是高声呼喊消灭日本是没有用的。冷静是国家崛起过程中最需要的东西。因此,至少在短期和中期我们要避免和日本交战。海盗虽然乱来,但是在有种情况下却不会乱来,那就是他发现了对方是一条军舰时。海盗其实是懦弱的,只能欺负民船。他们的内心实际上是承受不了失败的。这又引出了日本的另外一个心理弱点。 为什么日本一直都没有敢于很明确而持久承认其侵略历史。这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日本这个民族的脆弱本质。他对于失败十分忌讳,而且更害怕挂上了侵略的失败。因为日本这个国家实在没有多少本钱,失败一次那绝对不会像勾践那么简单,只要十年生聚。因此,我们和日本不打则已,一旦爆发了战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一定要狠狠的打,打得日本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不敢斜视西方。这又得联系到日本的国情。的确,作为一个海岛国家,要失败的前提至少也要海洋上失败了,而海洋上失败了之后就意味着自己的生命线被别人控制了。对日本来说,失去海洋和被举国侵占的区别不大。都是生存权的基本丧失。因此,日本赖以生存的海军是我们打压的重点,只有让日本人感觉到他们海上不安全了,他们才会理智些。 对于日本,我们国家不要有任何的恐惧,日本这个民族也不值得我们恐惧。他们没有长远的战略,总是按照当时的状况而不作全面分析就决定。这样的策略只能导致他一次又一次陷入危机。就像毛泽东主席在《论持久战》中说的,中国是大国,所以中国必将战胜日本。而且我们还正在由大国向强国转化,到我们变成一个大强国的时候,我们对日本就将占有压倒优势。 由于日本的那种冲动和战略上的误判概率之大。我们有一个很好的选择,那就是借力打力。这个力是什么呢?很多,美国、韩国、朝鲜、俄罗斯都是我们可以借的“力”。首先是美国,美国和日本的矛盾不可说是不深。可以说,日本一直就把美国作为其排行第二的对手。毕竟,从日本的地理位置来看,日本的真正成为世界级强权有一个标准,那就是日本必须获得太平洋的控制权,这显然与美国有很大的冲突。日本人当然也认识到了这样一点,所以才偷袭珍珠港,试图颠覆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海权。美国人自然也不会傻,他也知道,中国怎么说还是一个以陆权为主的国家,即使崛起之后也不会全面夺取美国的优势。但日本全不一样了,一旦日本获得霸权,其必将全方位挑战美国,特别是在海权上,日本必将谋求绝对优势(虽然这几乎不可能,但日本人心里就是这样想的)。这自然是美国所不能允许的。所以,在这方面,我们还是可以和美国达成默契的。关于韩国和朝鲜对日本的作用,我不用说得很详细了。朝鲜半岛在历史上多次受到日本的威胁,特别是近代,日本长期占据朝鲜半岛。因此,不论是半岛的哪一个国家,都对日本没有好感,更不希望日本强大。独岛问题就是日本和韩国之间的契子,随时可能引发更大的矛盾。另外,日本政府的运做也不是很灵活,一个很浅显的原因就是日本右翼势力非常强大。在日本政府那样的体制下,首相不得不顾及到国内的支持率。因此,我们可以想象,我们只要抓住时机大力地抨击日本首脑包括参拜靖国神社在内的一系列不承认侵略历史的行为,就可以获得朝鲜和韩国的足够支持。至于俄罗斯,不仅是北方四岛问题还没有解决,还有更多的历史矛盾沉淀着。这些问题现在的确不是很明显,但以后都将显现出来。而且,俄罗斯是中国遏制日本的一个重要国家。其实,只要中美俄三大国的地位没有决定性的变化,日本就很难从这个夹缝中崛起。当然,我并是鼓励挑起他们之间的战争(当然,这也是一种手段,但风险不小),只是希望形成一定的力量牵制。日本至今也没有找到同时平衡美中俄的办法,这是一个对我们来说不错的事情,我们也必须加以利用。 日本的一个很大弱点就是他们的经济很需要我们,而我们对他们的需要则显得不是很明显了。我们不从双方生产的东西上来分析,因为这样显得片面了。我们就看两个市场的走势。日本市场由于日本经济的持续低迷已经趋于饱和了,而中国市场则还在持续的扩大中。也就是说,日本市场以后能为我们提供的可顶是要小于我方市场能为日本提供的东西,光从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来,中国市场对于日本的重要性。我想,只要我国坚定地走下去,我们的经济牌就会对日本起作用。 对于日本的不承认战争罪行的言行,我们可以利用,甚至可以这么说,我们并不急于要求他承认战争罪行,因为这对我国遂行国家战略是有相当的好处的。这一点是很重要的。日本和德国一样都是二战的策源地之一,罪行也没有什么决定性的区别,为什么日本就一直没有受到国际社会类似德国的尊重呢?结果导致日本的政治外交只能变成金钱外交。这也是和日本人的短视分不开的。可以这么说,战败后的国家有两种选择。一是向胜利国挑战,为执行和平的过程制造麻烦,希望其知难而退;二是与战胜国合作,同时设法恢复本身的实力,以待东山再起。这两种策略都有不消的风险。如果选择了前种方法,也就意味着将在虚弱的时候挑战胜利的国家。如果选择了后种方法,那合作可能打击民心。可是不管选择哪一种,千万不要两者都选,而是要有区别地选择。日本恰恰选择了两种。他对美国采取了第二种方案,而对中国选择了第一种方案。显然,这造成了中国对他仇恨日升而日本本身民心也受到打击,同时美国还没有能够对日本放心。这就已经是一个大大的败笔了。而一直不承认战争罪行还有一个更为严重的后果,就是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日本在国家社会上,当直接面对中国时是很难抬起头来的。虽然日本政府不愿意承认侵华历史,但这毕竟是事实,所以日本人是永远会心虚的。中国就可以靠着这一点不断打压日本。把和日本的问题都和历史问题挂钩。美国人不是习惯了把中国的问题都和人权的问题挂钩吗,我们为什么就不能不把日本问题都和侵略历史的问题挂钩呢。这是很正常的逻辑。让日本人的良心窄不停给我们在很多问题上谋取利益。这是很致命的一个外交手段。我们看到,德国人能够不为凡尔塞和约付出足够的代价很大程度上就是一战实际上是一次帝国主义的利益争夺战,没有正义和邪恶之分。于是,战胜国觉得让德国签定下那么苛严的协议似乎过分。于是,史特瑞斯――或许是德国历史上最接近俾斯麦的外交家凭借着战胜国的一种理亏心态不断施压,最终使德国因一战造成的损失变得最小了。为什么日本的政府官员于中国的官员会面总是没有什么精神,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有精神上的债务,最终影响了日本官员的心态。精神上的压力对事态的影响可是不可让人小视的。对于日本人这么大的短视,我们怎么能不加以利用呢,那就有点对不起自己了。 呵呵,这篇感觉有点乱,因为其间不断有各种事情干扰。比如说真情互动版的斑竹“游走人间”让我去帮她辩论一下啦这样的事情。不过估计还能看吧。的确,对日本的战略是我们广大军迷比较关心的东西了。我想说的就是日本这个国家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打压他,但是不到不得以或者我们的实力远远压倒日本的时候,个人觉得我们还是要以平和的心态来面对任何一个国家。只有看到国家的长远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由于现在已经开篇了,而且能够影响日本的国家也比较多,所以我这次才论述了借力打力的问题。也不知道大家感觉怎么样。 或许对外战略问题的确不怎么适合写吧,太长,有时候。不过我既然开头了,怎么也得写完呀。不然就对不起自己了。无论怎么说,有意见打击继续提,我仍然是那句话,正确的一定虚心接受。但声明一点,我绝对不是和平主义者,更不是投降主义者,但我讲求在现实条件下的理性面对。 下篇预告:国家战略(4)俄国篇(明天与大家见面,我会尝试一种新的写法) 7、国家战略(4)俄国篇 俄罗斯,我们北方的一头熊,一只有着相当强占有欲望的北极熊。在历史上,他的国体的几度变更并没有影响到他的侵略本性。于是,他的侵略欲望不可避免的要和中国的利益挂钩。作为一个有着世界影响的大国,俄罗斯在我国的崛起过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俄罗斯的土地面积是大得让人觉得恐惧。西边连接着欧洲的中心,东边到了太平洋,北面是北冰洋了,而南面也到了黑海和外高加索。这样一个帝国,曾经靠他的土地吞噬了多少野心家的帝国之梦。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败北,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失意,法兰西皇帝拿破仑,纳粹德国元首希特勒,这一个个在历史车轮上留下浓重笔墨的著名人物都败在了俄国人手上。俄国就像一个黑洞一样,把一个又一个帝国崛起的梦想给撕碎了。的确啊,俄国太大,他土地大,潜力大,民族主义的市场更大。随着苏联的解体,冷战的结束,俄罗斯人由超级大国变成了一个区域性大国。或许,对于美国来说,他可怕的东西也就是那些似乎安全性不是很高的核武器了和那深不可测的潜力了。虽然如此,我们可不是美国,我们要正视俄罗斯的实力。 俄罗斯人现在是有很强的失落感的,毕竟,从超级大国变成了地区大国的滋味不是让人很好受。而且,从现在的国际局势上来看,未来最有希望替代前苏联地位的国家就是他的南方邻居。其实俄罗斯人也很矛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俄罗斯的衰弱和中国的崛起都是既成事实了,俄罗斯人短期内是不能撼动这个事实的。由于美国在冷战之后仍然没有放弃冷战思维,继续对俄罗斯实施遏制战略,所以俄罗斯的生存空间日益缩小。北约的东扩已经到了俄罗斯的家门口了。连爱沙尼亚,拉托维亚,立陶宛这样的前苏联加盟共和国都已经倒向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自然让俄罗斯人觉得日子很不好过了。随着颜色革命的发生,乌克兰,格鲁吉亚和吉尔吉斯斯坦都有了很大的离心倾向。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的明智选择自然是把主要的精力拿来对付美国对自己本来已经不大的残留势力范围进行渗透。而中国方向,则可以作为俄罗斯的一个战略后方。可是从长期来看,随着俄罗斯实力的恢复,双方必然要在一些国际和地区问题上形成冲突。同时,双方在领土问题上仍然是纠缠不清的。这一点值得引起人们的注意。尤其是某些中国人老是喜欢公开谈收复远东的话题,导致俄罗斯人对我们的戒心长期没有消除,这也成为中俄关系的一道坎。 我赞成中国和俄罗斯之间发展友好关系,但也不否认中国和俄罗斯之间发生战争的可能性。中国和俄罗斯交手的话那就必须快,而且见好就收。否则,我们的实力也很可能会被俄罗斯人消磨掉。让我们来回顾一下俄罗斯历史上吞噬掉几个帝国美梦的例子吧。 古斯塔夫二世,这个瑞典历史上的有为之君是在俄罗斯手上失去了壮大瑞典实力的机会的。当年,古斯塔夫在刚刚开始的几次战役中消灭了大量俄罗斯军队。当时,俄罗斯人已经准备认输了。可是,古斯塔夫发生了误判,他以为可以到俄罗斯身上拿到更多。但事实上,俄罗斯人不竭的人力让瑞典人几乎没有任何获得胜利的希望了。一批又一批的部队来到了战场,最后,瑞典人不支倒下了。如果当时古斯塔夫能够接受俄罗斯的提议的话,大量的土地和人口将使瑞典成为欧洲的一个重要国家,而不是最后分成裂,成了几个小国家,谁在欧洲也没有决定性的发言权。 拿破仑.波拿巴(我最崇拜的人哦),法兰西的皇帝,几乎征服了整个欧洲的战神。他当年几乎是战无不胜的,他其实也没有在战场上输掉过战争。意大利战役、马仑哥战役、奥斯特里茨三皇会战、耶拿战役、弗里德兰战役、阿斯佩恩战役、瓦格拉姆战役,这些辉煌的光环却永远掩饰不了莫斯科严冬下的失败。甚至在莫斯科城前的博罗季诺战役也不行!虽然俄罗斯人根本就没有在正面战场中打赢过拿破仑,但俄罗斯的天气却轻易地击败了拿破仑。俄罗斯人的韧性又一次清晰地体现出来了。沙皇并不是没有求和,只不过拿破仑觉得俄罗斯是自己彻底控制欧洲的最后一个障碍了。他要彻底击败俄罗斯帝国。可是,他们有击败俄罗斯帝国,却自己终于被俄罗斯帝国给吞噬了。 阿道夫.希特勒――这个法西斯狂人,曾经可以说是大半个欧洲的统治者。他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德国人的力量的强大,但也不能不提他在二战之前和二战前期的正确决策。他独到的战略眼光(或许是蒙的,或许是分析的)让德国在二战的前期走得十分顺利。进军莱茵区,才三个营就吓住了百万法国军队。希特勒的将领都是错的,只有希特勒本人是对的。 然后是吞并奥地利,自己的祖国就被那样的并到了德国,没有什么反对之声。然后是捷克,似乎遇到了一些小小的阻力,但却不是什么大的问题,不仅仅通过《慕尼黑协议》把苏台德地区弄到了手上,甚至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也不过招来了几声没有实质效果的抗议。他的将领最终完全信服了他,变成了他的崇拜者。闪击波兰时,也只有希特勒能够想到法国和英国会在西线固守马其诺防线之后,进行静坐战争。随后,对于其他小国的践踏也显得很迅速而果断。甚至在面对法国这样一个大国的时候,希特勒仍然像是一个理智的君主。六个星期,让一战中对抗了四年对手崩溃掉了。可是,希特勒的胜利最终让他陷入了错误的逻辑之中,也或许是他本来就是靠运气,反正他选择了向前苏联发动战争。于是,他陷入了和一个巨人进行战争的泥潭。可是,他并不是没有收手的机会,在战争进行的1941年,斯大林多次向他摇动了橄榄枝,试图牺牲大量的土地和人口换取国家的保全。可是,又是一个不知道见好就收的君主,又是一个粉碎的帝国梦。 其实,真正在俄罗斯手上获得了大便宜的就是德国了――一战时期的德国。当时的德国并不是因为要见好就收,而是迫不得已。同时的东西两线作战让德国人感到有几分不支。于是,德国人果断地选择了获得足够的利益后停止与俄罗斯的战争。这在当时来说不能不说不是一个正确的决定,但却由于西线的最终失利变得意义不是很大了。但可以说,《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条约是一个典范。这证明了俄罗斯这个民族并不是不会认输,只要我们合理掌握就能够超脱其他国家在和俄罗斯的战争中失败的命运。这是一个不得不正视的现实。就像某位国家问题专家说的――世界上有三个国家是不可征服的,那就是中国、美国和俄罗斯。在这里又不得不重复一下三角理论的应用了。之前写美国部分的时候没有写这是因为俄罗斯还没有出来。 中国、美国、俄罗斯和欧盟应该成为构想中的世界三角决定性支点。但是我们要看到的是,中国和美国将在未来世界中扮演两个极这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了。问题在于第三极。由于未来世界的特殊情况,所以可能会形成一种双三角支撑世界的情况出现。这其中,经济实力相对弱小的俄罗斯可以和美国、中国形成军事上的三角。军事实力没有实现整合的欧盟可以和美国、中国形成经济上的三角。而他们作为欧洲的声音又共同成为一股力量,和美国、中国形成政治上的三角。不要认为这样是小看欧洲和俄罗斯,其实现实的发展趋势很可能就是这样。看看伊拉克战争问题上,法、德、俄三国就形成了共同的立场,共同反对美国出兵伊拉克。当然,中国未来有没有那么强大现在也不能说死,但相信还是能够实现的。如果形成这样的三角政治之后,所有大大国就围绕在这样一个体系下进行实力的运作,最终在国际实力的大体系下发挥足够的作用。比如说现在的趋势来看,中国在亚洲范围内正日益发挥着更大的影响,而欧洲在经济上和美国的平衡关系也显示出来了。俄罗斯的政治大国的地位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有决定性的变化,而美国的霸权更是在短时间内无人可以打破。而其他国家基本都不具备构建世界范围内的三角的潜质。日本,由于地理位置在中美俄三大力量体系的中间夹着,我前面就已经提到,只要这三大国的地位没有发生决定性的变化,日本就是被压制的对象。至于印度,由于其实力只体现为美圆汇率的国内生产总值,所以崛起还显得比较遥远。 对于俄罗斯,其作为我们竞争对手那应该已经是很久以后的事情。在可预见的未来,我们应该把俄罗斯人当作我们的朋友。双方的共同利益让我们之间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出现大的问题。中国在经历了多年的改革开放之后现在面临着比较大的资源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俄罗斯完全可以给我们很大的帮助。首先就是石油。俄罗斯这个国家的石油储量现在谁也不敢确定。大片未被探测过的土地的存在留给人们的是无尽的想象空间。而且来自俄罗斯的石油毕竟还是要比来自中东的石油显得相对安全得多。不仅仅如此,俄罗斯的天然气是我们发展也很需要的重要资源。而其它的战略资源在俄罗斯也是不难找到的。只要中国和俄罗斯保持良好的关系,我们就可以从俄罗斯获得我们所需要的资源。当然,中国和俄罗斯合作的前景不肯能仅仅如此,还有更多的东西。比如说我们可以从俄罗斯获得我们所需要的军事技术。也许大家觉得俄罗斯的军事技术已经日薄西山。其实,俄罗斯还有很多预研项目的技术到现在并未过时。俄罗斯政府也知道,这些技术除了出售换成金钱来获得足够的资金进行下一步研究以外就没有什么别的办法。所以,我们也可以利用俄罗斯的这种心态,在适当的时候获得俄罗斯的军事技术。当然,这也是一种平等互利。 中国和俄罗斯的最大的合作点就在经济上。中国和俄罗斯的经济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互补的。俄罗斯的重工业基础并不差。随着以后俄罗斯经济的恢复,中国和美国之间的经济互补为什么就不能出现在中国和俄罗斯之间呢。我觉得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互补相对于中国来说比中国和美国之间的经济互补更有利。首先从地缘角度上来说,我们应该是要联近抗远,而非远交近攻。今天已经不是中国的春秋战国了。我们不可能像当年那样搞远交近攻了,反而要首先稳定好自己的周边。所以加强和俄罗斯的联系对我们显然是很重要的。从俄罗斯的经济规模上来看,俄罗斯不可能在面对中国时居主导地位。于是将出现俄罗斯对中国的经济依赖远大于中国对俄罗斯的依赖。这样就可以成功的实现对俄的战略优势。这种不对称的优势战略实际上就是让别的国家成为自己在国家关系中一个比较难以脱手的棋子。这就和美国一样,他只是靠着经济力量就影响了很多国家的政策。我们在引进一些俄罗斯的重工业产品的时候绝对不能忘记的事情就是我们的民族工业。我们的国家的强大特别是军事力量的强大一定要建立在自己工业有足够的供应能力的基础上。国防现代化买是买不来的。 关于边界问题,我想我们也可以依靠经济手段来获得足够的利益。现在的大国竞争并不一定讲的是政治版图,还可以讲经济版图。俄罗斯的远东地区是俄罗斯的一个弱点地区,不论在经济上和军事上都是弱点。所以,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我们相对于俄罗斯的地缘优势。由于乌拉尔山系的阻隔,所以远东地区在经济上就应该成为我们的势力范围。这方面我们的国家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就算要收回远东被侵占的土地,我们也需要首先对俄罗斯的远东的确进行经济版图的兼并。把远东纳入我国的经济体系最终也将是俄罗斯政府的无奈选择。如果远东不能和中国经济体系进行融合,远东成为不毛之地我都不感到奇怪。毕竟,远东太远,人口太少,只能吸引外来人员和资本来盘活经济。这样,即使我们没有从政治上收回远东地区的主权,我们很大程度上也获得我国本来应该在远东地区获得的一些利益。在对远东进行了经济控制之后,我们就可以轻松实现我们的另一个战略目标,对外蒙古至少经济上的收复。同样,不一定是领土兼并,但至少要把蒙古并入我国的经济版图。这样,蒙古的铁、煤、铜就是我国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资源。呵呵,当然了,如果蒙古自身愿意,我当然也愿意能够收复远东和蒙古,但至少要首先现实一点,走对第一步才有第二步,没有第二步也走过了第一步。对与第二步我的确不好多说,因为这东西还得对自己的言论负责。 中国应该将自己和俄罗斯的关系定位与战略伙伴而非盟友。变成了盟友就容易考虑过于简单,让俄罗斯觉得自己的力量相对增加了,容易走强硬路线,把中国拖入我们本不应该介入的战争之中。这是我觉得中国所不能忍受的。中国是个世界性大国,也不应该把自己的命运和别的大国绑定在一起。什么大国也不能保障中国的安全。中国的安全只能建立在自己强大的国防力量和经济实力的基础之上。因此,我们不需要任何大国给予我们安全保障。别人给你的安全保障没有任何可靠的地方。实力外交的核心就决定了任何国家首先是以自己的国家利益为中心。想当年前苏联给我们国家的核保障就那么有用吗,我们还不是要在朝鲜半岛顾忌美国人的核武器?国家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把关系长久,利益的联系才是真正决定国家间关系的东西。有一定的距离,有足够的共同利益基础,而不是处于一时冲动的合作才能长久。 我们和俄罗斯的两个重点合作地区就是在朝鲜半岛和中亚。在两个地区,我们和俄罗斯都是既斗争又合作。当时,两个热点的确却要有策略。在朝鲜半岛,我们是斗争大于合作。朝鲜悠关中国的安全,是我国安全边界的前沿,是我们不能丢失的地方。对于他我们要保持绝对的控制力,而不能让俄罗斯坐大。而在中亚地区,我们和俄罗斯的合作要大雨竞争。毕竟,中亚地区虽然也是很重要的。但是我国和俄罗斯共同防止美国势力的介入显然显得更重要。俄罗斯有遗留的影响力,而我们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介入。双方合作相信可以在中亚地区控制美国势力的蔓延。这样也才能给中国和俄罗斯都提供一个安全的大后方。至于在其他地区,中国和俄罗斯就要采取一种互助的心态,共同对抗美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强权力量。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双方的政治和经济力量对付共同的对手。 另外,作为一种思维,必须提出。俄罗斯这个国家和世界上主要的强国一样,不太可能从外部打败的情况下却有可能从内部崩溃。我们也有必要做好应对这样的非常状况的准备。的确,俄罗斯太强对我们不好,但俄罗斯太弱对我们同样不是很好。当然了,出现那样的情况,我们在帮助维持俄罗斯不是太乱的情况下也要乘机谋取获得我们自己的国家利益。在这个方面谋取利益是国家之间的斗争,帮助俄罗斯也是国家的利益所在。 总之,俄罗斯是我们崛起道路上一个可以利用的伙伴,但我们并不能完全放心。 前面感觉大家对于我过多引用了历史不是很满意,这次我以理论为主。不知道效果会怎么样。呵呵,感觉大家的批评让我提高不少,希望继续批评。 下篇预告:国家战略(5)欧洲篇(后天与大家见面,明天将是另外一个但篇文章,我觉得那对于大家来说更需要) 8、国家战略(5)欧洲篇(俄罗斯除外) 欧洲(除了俄罗斯以外,下无特殊说明就同意义),一个有着很多国家的世界相对发达地区。在这个地区里,既有英国、法国、德国或者再加上意大利这样能在世界范围内发挥一定作用的国家,又有像类似卢森堡、安道尔、圣马力诺这样的几乎不具备任何国际和地区影响的国家。因此,要在和欧洲的交往中获得足够的利益还是需要我们自己在战略上要聪明。 作为一个离中国比较遥远的地区,欧中之间关系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时期实际上是在一战之前。那个时候,欧洲列强都疯狂地想进入中国。的确,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是进入了中国。首先是英国人的炮舰打开中国的国门。于是,中国在西方的威吓声中打开了自己闭锁了几百年的大门。接着,法国来了,德国来了,奥地利也来了。欧洲列强甚至达成了默契,在中国问题上门户开放。欧洲人毕竟还是认识到了这样一点,那就是中国太大,单单靠一个国家的力量是无法有效控制的。可是,即使是所有的列强,他们一起努力也没有能够达到目标。他们之间的利益斗争决定了这一点。 但是,一战和二战,欧洲成为了战争进行最激烈的地方。几百年的物质积累下的财富被消耗怠尽。大英帝国的日不落之梦只有一息尚存。法兰西帝国不复当年拿破仑时期一统欧洲的雄心。德意志帝国在两次大战的挫败之后放弃了世界霸主的迷梦。意大利帝国根本就从来没有拥有实现其罗马帝国的实力。而奥匈帝国整个从世界政治版图上消失了。于是,欧洲在其黄金时期过去之后都已经沦落为世界二流国家,而且几乎可以说,欧洲之要不联合不统一,欧洲就永远不能抗衡美国。虽然有着唯一可以和美国抗衡的经济体系,虽然有着看着似乎是欧洲最高权力机关的欧洲议会,虽然有这总数相当庞大的武装力量。但欧洲终究是一个没有整合的欧洲。因此,他们并不能从完全意义上起到抗衡美国的作用,更多的应该是成为世界政治三角的平衡者。 尽管欧洲并不能和美国相提并论,但并不意味着欧洲的外交地位就不高。首先,我们可以看到,联合国里面的两个否决权对于需要在现阶段制衡美国的世界来说就相当地重要。毕竟,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德国和法国并没有能够阻止美国人武力打击伊拉克,但他们做到了一点,让很多中间立场的国家美国向伊拉克派出军队。这是对美国的国际威信的一个不小的打击。经济是欧洲一体化中进行最顺利的。如果说,军事上欧洲对美国没有什么牵制的话,那么欧洲经济在政治上对美国的牵制就绝对不小了。可以这么看吧,欧洲整个就是一个经济发达地区,而且和美国是经济竞争关系。他们的经济体系中竞争成分远大于互补成分。 作为欧洲四强之一的英国,我们在收回香港之后与其没有什么核心利益冲突。英国是一个跟随美国走的国家。美国在其外交中发挥着特殊重要的地位,失去了美国这个盟友,英国几乎将失去其在欧洲大陆上的影响。那是不是就是说我们要放弃英国呢?这当然绝对不可能。作为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英国自然也是我国对欧外交的一个重点了。我们只要回顾一下二战之后的历史,就可以发现即使是美国也不能限制英国人的本位主义思想。不论是麦克唐娜还是丘吉尔,或者是撒切尔夫人抑或现在的不莱尔,他们都是以英国的国家利益为先导,并非完全按照美国的意思进行外交。在我们过多地把英国当作哈巴狗的时候,我们还应该看到现象下面掩盖的本质性的东西。因果人首先在苏伊士运河问题上就没有跟从美国人的意思,联合了法国和以色列共同对埃及进行干涉性打击。最后还在美国人的威吓下无奈收场。而丘吉尔的确对美国人怀有比较深厚的感情。毕竟,在他任首相期间,是美国人挽救了帝国。可是,他在后来的越南问题上也没有卖美国人的面子,即使是艾森豪威尔这位前欧洲盟军总司令也没有能够改变丘吉尔。因为在丘吉尔看来,介入越南既没有实质上的好处,反而有很多看得见的坏处。接着就是撒切尔夫人,她并没有像美国需要的那样在欧洲问题上让美国解脱,反而按照国家战略的需要继续拉住美国更多的军队在欧洲。至于说不莱尔,他的表现我们大家都看得到,他虽然在伊拉克战争上跟着美国人走了,但在外交上却没有唯美国马首是瞻,反而抢在美国人的前头率先弥合了和老欧洲在伊拉克战争问题上的分歧。 看了英国的一贯表象,大家应该可以想到。英国在自身无力保障欧洲均势的情况下只有借助美国的力量来实现欧洲大陆的均势。那么,当另外的力量也能帮助他平衡欧洲关系的时候,他也将和那股力量搞好关系。他虽然和美国是同种文化积淀,但同种的文化积淀并不能保证他们之间没有矛盾。这就和伊拉克与科威特一样。同种文化之意味着更多的交流,但利益永远是国家考虑战略决策的第一要素。虽然我们的国家现在在欧洲平衡上还不能起到更多的作用,但是在不久以后,相信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我们能够在欧洲的稳定上也发挥应有的作用。这里必须说明的是,我们绝对不能靠军事力量去平衡欧洲,除非是世界大战。君不见美国也大多使用经济力量去执行其欧洲战略。欧洲各国普遍自主意识较强,美国能够在欧洲的土地上实现驻军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这是二战的结果,而美国本身又和欧洲国家在文化上相似。英国,作为一个孤悬海外的岛国,强调的就是一种海洋的畅通。他不仅仅上要求大西洋的畅通,他也要求西太平洋的畅通。因而,我们的海军力量的发展又可以间接对和英国之间的关系做出贡献。正因为英国外交的特点,所以他是不太可能选择跟随美国和中国这样的国家对抗的。同时,在可预见的未来,英国也不可能成和中国有什么太紧密的关系,能保持现阶段的关系也就算不错的了。 法国是欧洲大陆上唯一拥有安理会否决权的国家,因此,其在欧洲外交中的地位也是相当不错的。法国自黎塞留时期之后一直奉行实力外交,也从此占据着欧陆的统治地位。拿破仑时期的法国更是在欧洲历史上书写了一次传奇般的征服历史。可是,法国的欧陆一号强国的地位在拿破仑三世在位期间出现了动摇。不仅仅是因为拿破仑三世的无能,更重要的是普鲁士出了个天才――俾斯麦!于是,靠着拿破仑三世所犯的一系列错误,普鲁士击败了了丹麦、奥地利之后实力迅速上升,终于开始要进行最后的统一了。当普法战争打响之后,决定欧洲霸主的战争也就开始了。德国人笑到了最后,色当一役,法皇被俘,从此法国也就丧失了欧陆老大的地位。法国人从此面对着一个人口比自己多,并且很快将在工业上超越法国的德国。法国人也就是从这一刻开始了一种偏执的优越感的延续。但即使一战二战德国都输掉了还是没有能够改变德法力量对比。 于是,法国就成为了我们对欧洲的突破口之一。首先,法国人偏执的优越感要求法国人不盲从与任意的大国,于是,法国对美国也就没有盲从的倾向。在一些问题上更是不时和美国发生碰撞。我们当然也不能遵循冷战中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原则,更何况法国和美国还不是敌人。但我们可以利用法国人的优越感,把法国当作欧洲的主要外交对象。法国人虽然存在着虚幻的优越感,但他怎么还是能够认清世界力量对比的。所以,法国有必要引入新的力量支持以实现其自身一定程度上对美国制衡的要求。这样,双方就可以实现互利合作。法国的一些军事技术在世界上还是比较先进的,我们也获得了不少来自法国方面的有关军事技术上的帮助。同时,中国和法国搞好关系还可以对德中关系形成一定的促进。德法竞争最终是可以帮助中国在对欧洲的外交上获得一定的积分的。 关于德国,想说的并不是很多,因为对其的战略和对法国的战略是相对类似的。主要就是加强和德国的技术往来,毕竟,德国是欧洲第一经济强国,在可预见的未来,德国的这个地位是不会发生决定性改变的。同时,加强和德国的关系可以牵制法国,并一定程度上见解影响英国。对于中国市场的竞争必然是很激烈的,我们也不要太以外了。可以这样说吧,中德关系和中法关系同是中国对欧关系的第一级。当然,意大利要也注意,他是我国未来平衡欧洲政治的重要棋子。 至于欧洲其他国家并没有什么特别的重要地位,我们可以为获得一些国家在某些方面的优势技术而展开一些针对性的外交,但并没有必要在这方面花太多的工夫。主要是采取经济上的合作,加深经贸往来,加大他们对中国的依赖,并最终将这种效果又体现在政治上。毕竟,国家不论大小,都是一票。外交上的支持相当重要的。 总体来说,整个欧洲对中国没有什么野心,也没有能触动中国的实力。双方的交往都控制在一个比较合理的层面。我们对欧战略的核心在于要维持英法德三国的战略平衡。而一旦由于三个方面的均势被打破,则意大利的地位将上升,并成为外交的一个重点方向。这是相当关键的方向。只有欧洲稳定了,世界才可能稳定。毕竟,欧洲本身作为几大力量的交汇点本身情况就比较复杂。而两次大战也都是从欧洲开始的。和欧洲搞好关系在近期看来可以获得经济和技术上的好处,从中期来看可以获得和美国较量的一定资本,而从远期来看又是应付俄罗斯崛起的不可缺少的力量。欧洲也并非不希望中国强大一点,达到制衡美国的效果,也可以起到提升欧洲地位的作用。对于欧洲的一体化进程,我们必须审慎支持,因为事情并非很明朗。最终归结起来,中国和欧洲之间的关系就是一种互利互惠的战略合作,最终参与到世界力量大格局的平衡中来。 由于欧洲本身比较稳定,和我们也没有什么厉害冲突,所以并没有什么过多的分析内容。希望大家喜欢吧。 下篇预告:《国家战略(6)朝鲜半岛篇》明天与大家见面 9、国家战略(6)朝鲜半岛篇 朝鲜半岛,这是中国东北方向的大门。中国历史上的夙敌日本每一次要入侵中国,其首先步骤是控制朝鲜半岛。因为失去了朝鲜半岛作为其进攻中国的基地,日本这样一个海洋国家是没有希望在陆地上和一个历史悠久的大陆国家抗衡的。也就是说,朝鲜半岛始终被日本人认为是侵略中国的桥头堡。 位于中国的东北方向,和俄罗斯接壤,又与日本隔海相望,加上美国势力的介入,最终导致了朝鲜半岛作为世界实力流的一个重要交汇点。实力的交汇点最终体现国家分裂。朝鲜和韩国变成了同民族的两个国家,共同参加朝鲜半岛的力量角逐,使得朝鲜半岛地区的国际关系变得更加复杂。 现在看来,朝鲜半岛两个国家的总体态势是以韩国居于主导地位。首先,朝鲜在经济上面对韩国居于绝对的劣势。虽然朝鲜由于过于封闭,我们并不能知道其国内生产总值的真实数目,但韩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至少是朝鲜的十倍。特别是朝鲜,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对外经济往来,而韩国却是全球的一个贸易大国。在造船行业,韩国在全球居于特殊重要的地位。由于各个国家和朝鲜经济上的往来不多,而且朝鲜本身的外交政策过于咄咄逼人,造成朝鲜在世界的政治地位比较低。韩国却以经济为先导,通过经济联系,把握住国家交往的利益主线,最终取得了较好的国际地位。即使是在众人最看好朝鲜的陆军实力上,我也不对朝鲜抱很大的希望。虽然朝鲜军队员额超过一百万,但现代战争并不是靠两倍的数量优势就能够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我们要注意到,现代军队发展方向已经由以前的数量密集型转变为质量密集型乃至信息密集型。仅仅靠数量来支撑的军队在现代化战争中是效能低下的。当然,不能否认朝鲜半岛的特殊性,那就是两个国家的战略纵深都不大。可是,朝鲜的对手并不是一支战斗力低下的部队。不论是从装备水平还是从训练水平上来看,韩国都是要领先于朝鲜的。再加上朝鲜明显国家实力透支,在战争年代的潜力更是要远远小于韩国。而韩国的人口几乎是朝鲜的两倍,这就更决定了半岛本身力量的不对称性。 相对于朝鲜半岛内部的不对称性,整个朝鲜半岛却维持了半个多世纪的和平。虽然小的冲突时有发生,但却没有演化成大规模的战争。而这主要就在于中国、美国、俄罗斯(苏联)以及日本四国对于朝鲜半岛两国之间力量的制衡。相对于半岛上的两个国家,这四个国家的实力是高出一筹的。于是,现在对于朝鲜半岛形势走向起决定性作用的国家就不是半岛上的两个国家,而是在朝鲜半岛上有重大利益的四个有世界级影响力的国家了。正是这四个国家,从整体实力的均衡的角度出发压制了朝鲜半岛的一些小问题,也就扼杀了爆发大冲突的火苗。 其实,朝鲜半岛以前并没有今天这么混乱。直到中日甲午战争之前,朝鲜不论和中国关系怎么样,都只不过是中国在地缘政治上的附庸。因为不论是在中国的哪个历史时期,只要有政治上的决心,中国可以以全国之力剿灭掉朝鲜。于是,朝鲜从来也没有在地缘政治上发挥过什么大的作用。真正有心入侵朝鲜的就只有日本。毕竟,日本是个不愿意屈居人下的国家,他的大陆侵略政策的核心就是要击败中国。正像我在上文中所说的那样,日本除了首先占领朝鲜之外没有别的什么办法可以和中国在亚洲大陆上进行较量。而不论是大化改新之后的日本发动的干涉朝鲜的战争还是丰臣秀吉统治下的日本在明万历年间对朝鲜的侵略,最终都在中国的干预下以失败告终。但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并没有彻底让日本人死心,反而变本加厉,发动了更大规模的侵略朝鲜的战争。终于,中国的衰弱给了日本机会,甲午战争之后,朝鲜半岛正式变成了日本的殖民地。随后,朝鲜半岛就变成了日本人的廉价劳动力来源和资源供应基地,更被日本那些大陆主义者视为日后侵略中国的前进基地。可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的失败,朝鲜半岛变成了被解放的土地。本来,这是朝鲜半岛人民实现国家的大好机会。可是,两个超级大国出于各自利益的考虑轻率地把朝鲜半岛从北纬38度线划分,北边为苏占区,南边为美占区。意识形态的对立被灌输进了朝鲜半岛人民的心中。最终,38线以北出现了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而38线南边出现了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在苏联的暗中怂恿下(从资料看来是这样,但不确定,还在争论中),1950年,北朝鲜向南朝鲜发动了所谓的统一战争。本来,没有干涉的话,朝鲜半岛可能早在五十多年前就已经实现了统一。可是,美国的意识形态和朝鲜半岛对于美国的象征意义促使美国做出了干涉朝鲜半岛内战的决定。于是,战线从北到南又从南到北。当美国人打到了鸭绿江畔的时候,中国的生存受到了威胁,不得以,刚刚从内战中解脱出来的新中国又开始了其建国后的第一次战争。战线在中国介入之后又由北向南。但当美国人缓过神来之后,中国和美国杀得势均力敌。最终,战线基本上稳定在了38线附近。经过两年多的打打谈谈,最后,也就是几乎在战争开始的地方,战争结束了。从此,朝鲜半岛的分裂就一支没有结束。到了今天,朝鲜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复杂的国际问题,需要靠六方会谈来探讨了。 作为今天生活着的我们,不该再对那场发生在半个多世纪之前的战争指手画脚了,我们也没有资格指手画脚了。战争打了,朝鲜战争和了,抗美援朝赢了。我们保住了我国东北的大门,保住了国家安全所需要的缓冲的区,使我们国家没有直接面对美国人的威胁。那场战争打出了中国的国威,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军威,更打出了中国人的士气。其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可以说,当年的战争换来的国家安全方面的长远意义是要远远大于我国在战争中的付出的。历史没有假设,我们应该把抗没援朝当作国家的荣耀,而不是对利弊得失的过多纠缠。 同样,今天我们面临的形势并不比当年好多少。虽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我国综合国力持续增长,我国的可动用力量增加了。可是,我们绝对没有乐观的理由,随着前苏联的解体,美国把自己的主要对手锁定在中国身上。不管我们想不想称霸,反正美国人的逻辑就是不准你有实力,因为你有实力就威胁到他的地位了。而日本也在以其经济实力为后盾,试图阻碍中国经济之发展,那朝鲜也是一个最好的场所。俄罗斯当然现在还没有构成主要威胁。但是这并不能排除俄罗斯以后和我国争夺朝鲜半岛主导权的可能。 至少现在看来,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仍然是中国的利益之所在。从海洋上来说,中国首先要确保的就是冲出第一岛链,但从陆地上来说,中国首先要保障的就是对现存的朝鲜半岛上的敌对力量实现陆地上的完全压制。当然,如果从战略来看,中国陆军当然具备了这样的能力,但是我们现在要做到的是战术上也要实现绝对压制。这种绝对压制首先必须确保朝鲜半岛上存在我们力量的延伸。而现在,朝鲜就是我们中国力量的延伸,虽然不是很听话,虽然不时搞出一些和美国、日本、韩国的摩擦,但是我们却在现在还不能抛弃他。因为只有朝鲜这个国家存在,我们才可能从战术上保证缓冲地带的存在,并最终使我国东北老工业区获得足够的安全保障。因为不论朝鲜的国力怎么衰弱,即使进攻力量不济,用作防御还是相当有效果的。毕竟韩国陆军也不是美国陆军,而朝鲜半岛本身又不怎么适合大规模的机械化作战。我想,等硬骨头被啃完了之前,中国军队早就到前线了。这样不仅仅是陆地的安全,还可以更大程度上加大我国军队的有效作战范围。作战基点前提了嘛! 特别是现阶段看来,朝鲜半岛的两国分裂情况有助于我国在实力不是很强的情况下进行运作。力量的对抗本身也是一种交流。而且那个碰撞的地方还不是我们自己的地方,那自然就让我们运作的空间变得更大,因而也就更有弹性。弹性是外交运作所最为需要的东西。失去了弹性的外交要不就断交,要不就战争了。由于朝鲜半岛的实力体系的分割,其本身的能动性也相对过大。韩国和美国的良好关系的存在决定了朝鲜就必须要自己的靠山。俄罗斯的衰落以及其在欧洲和中亚所受到的巨大压力使之不可能对朝鲜有多么大的帮助。于是,这个靠山无疑就只能是中国了。以中国之实力保住朝鲜尚无太大之困难。不过长此以往仍然不是个办法。 至于韩国,现阶段的一个重点就是加强和韩国的经济贸易往来。经济交往所能带动的实际利益,远大于我们大力援助朝鲜所获得的虚名。最终,物极必反。朝鲜问题上如果再出现越南和阿尔巴尼亚这样的问题那就说不过去了。同一个石头上拌三次那就真的是笨了。韩国就不一样了,他和中国之间没有以意识形态来界定双方之间的关系。利益为先导决定了两国的政治关系的相对稳定性。韩国和朝鲜不一样。朝鲜在外交过程中有一种“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倾向。这种倾向的存在使其在外交上的飘忽不定。而且,由于这种飘忽不定,如果我们没有与韩国建立起良好的沟通,那么就有可能由此破坏稳定。而韩国则不一样,韩国更加希望朝鲜半岛和平稳定。毕竟,韩国现有的经济建设成果来之不易,韩国人不想出问题。我们就利用韩国的这种心态,也可以很好制衡美国。毕竟,如果韩国没有同意,美国人很难在朝鲜半岛上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从这两年的情况来看,韩国已经越来越重视和中国的关系。特别是前段时间,韩国国防部甚至提出要和中国加强军事交流,最少也应提升至对日本关系的程度,即使现在仅仅停留在口头上,但已经是一种政治姿态了。这种政治姿态的牵制作用是很大的。我们可以这么认为,那不仅仅是政治上的牵制,更是为未来双方发展更深层次的双边关系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中国就可以利用这些把韩国拉来一起去制衡日本。由于日本入常问题,大多数人都看到了,韩国是坚决反对的立场。韩国外交更多是基于实力政治,由于中国实力的迅速上升,也不排除他倒向中国的可能性。不过,这方面我们的外交运作就要发挥决定性的作用。比如说,给韩国以现实的好处和安全保障。至于这现实好处可能是经济上的一些让步或者政治上的支持。由于韩国和日本本身的矛盾的存在,并不排除他们和日本发生战争的可能性。由于韩国的海上航道相对日本更加不安全,所以韩国有必要寻求海上庇护。中国的海域就是这样一个地方,日本总不至于猖狂到跑中国的海域来追逐韩国的货轮吧。另外,和韩国加强关系本身就可以对朝鲜起到很大的遏制作用。这是中国的选择多了,同时让朝鲜认识到自己并不是唯一的选择的话,我想朝鲜应该会变的听话一点。 从更远期来看,随着中国实力的日益上升,我们就应该大力推动朝鲜半岛的和平统一。这样就可以把在韩国的美国军队挤出去,失去了现实威胁的国家又是中国的邻国再留有美国军队这无疑是自己找事。从地缘政治的角度上来说,中国和朝鲜半岛实在是太近,以至于难以分割他们之间的关系。因此,统一后的朝鲜半岛应该会把对中国的关系放在首位。因为那样才是其国家安全的根本。而统一的主体按现在的情况来看基本上可以肯定是韩国。不论人口还是实力方面都是韩国居于很大的优势地位。只有韩国来消化朝鲜而不可能是朝鲜来消化韩国。实力政治决定了一个温和的韩国要比一个冲动的朝鲜更符合我国的利益。从整体上来说,统一后的朝鲜半岛面临着的主要威胁来自日本方向,所以和中国之间的合作就显得相当重要。到了那个时候,朝鲜半岛大国政治的舞台上也就只剩下了中国和美国能够起到主导作用。作为美国和韩国之间应当仍然会保持相当的友好关系。我们很难要求统一后的朝鲜采取在中美的地缘政治较量中过多偏向中国的政策。但却可以追求统一之后的朝鲜和我们在对日问题上采取共同立场。这样显然将使日本面临更多的牵制,也使打击日本的难度减小。6000万人口的统一的朝鲜将成为东亚地区一个举足轻重的大国,发挥其在政治上的应有影响。那么,东亚政治也将重新洗牌,出现中日朝(统)三角。本来,三方实力和关系还有一定不对称性,但由于美国在幕后抗衡中国考虑而对日本的支持来看,三角的稳定体系也就会形成了。这样的动态平衡下,外交运作去打破平衡是相当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通过自身的实力发展来打破东亚地区的平衡,把日本的地缘政治作用最小化,提升统一后的朝鲜的作用。以统一后的朝鲜遏制日本,以减少我国直接需要面对的战略方向,减少日本对我国力量的牵制。这样,我们就可以把我国的力量投入到更加需要的地方。从经济上来说,由于现阶段的韩国和日本的经济很大程度的竞争性,我们在朝鲜半岛实现统一后可以很大程度上转移我们可以转移的经济往来,在国家政治的主导下实现中国和朝鲜半岛的经贸关系的提升。在此同时,将日本经济边缘化,削弱日本与我国抗衡的实力,最终在中日的民族较量中完全胜出。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即使统一后的朝鲜哪怕仅仅是采取善意中立的政策,也更利于我国海军突出重围,杀开一条走向大洋的血路。 对于现在各个方面都很关心的朝核六方会谈我们要继续推动。毕竟,中国是现在还能影响朝鲜的最大力量了。六方会谈本身可以增加中国在朝鲜半岛问题上的发言权,最终提升中国的地缘政治软实力。这对我国以后在朝鲜半岛的发展有很大的好处。而且,六方会谈本身加强了中国和美国的交流,促使两个世界大国进行更广泛的合作,力图实现一种斗争中合作合作中斗争的情形。这种合作中的斗争斗争中的合作也对于中美关系的和谐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未来世界的两的实力体系以战争的方式进行全面对决应该是大多数有理智的人所不希望看见的。以外交中的斗争来获取利益显然更利于中国。中美之间的竞争关系必然存在,此时,有了朝鲜半岛作为一个竞争的具体体现也有利中国和美国双方对于竞争焦点的分散,使任何竞争焦点都很难促成双方的一场全面战争。可是,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朝鲜没有核武器对我国是有好处的。至少可以减少我国在地缘政治上的压力,也有利与朝鲜半岛的我稳定。当然,我们也不要过分夸大朝鲜拥有核武器对我们的影响。朝鲜即使有核武器了也没有进行核战争的潜力。因为选择核战争就是选择了毁灭。 对于半岛军事力量的加强我们不要太敏感。这些军事力量很难被看作是用来对付中国的。因为那是没有多大意义的。一个陆地和中国接壤且没有什么战略纵深的地区是不可能寻求和中国进行战场上的较量的。可能海空力量还未发挥更大作用之前陆地便已经丢失了。因此,我们更多应该把朝鲜半岛的军事力量的加强看作是一种对日本的牵制。只有这样看了,我们在未来的国际较量中才能更洒脱。要把可以利用的力量加以利用,把不需考虑的问题甩掉。这样才能对国际关系有个更加清晰的认识。 朝鲜半岛的问题就说到这吧。下个星期,我们学校举行军事知识竞赛,作为军事社团社长我不得不出面进行组织协调。不知道那段有无时间继续写原创。如可能,我会尽力写的。如果没有时间写,还请大家见谅。 下篇预告:国家战略(7)南亚次大陆篇 10、国家战略(9)中亚篇 四代重歼 中亚地处中国西面,是中国安全的一个重要关注方向。中亚在此处个人把其范围设定在六个国家,包括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阿富汗。 事实上,中亚自古和中国就有很密切的关系。曾经的丝绸之路作为中国在古代的第一条影响比较大的对外交流通道的存在就和中亚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当时,中亚就是丝绸之路的主干道。而且中亚在有些时间里还是中国的势力范围。大唐帝国就曾经因为中亚的利益而和阿拉伯帝国在中亚进行了一场战争。有些中国人甚至这样认为――中国历史上的每一个朝代,只要控制了中亚就强大。也许这个观点和历史是有一定的重叠,但是也并不全面。我们可以看到,因果关系并不正确。并不是因为中国控制了中亚中国才强大的,而是因为我们强大了才能控制中亚。我们国家的实力中心在版图靠东的地方,能够控制到中亚的话那当然也就是对当时实力的一种有效表现了。可以说,在那个海洋时代还没有出现的历史时期中,中国实力的对外渗透由于地理和气候等自然因素,所以真正可能的地方也就是现在的中呀地区。 不管在古代,中国的势力范围是不是到了中亚,中国都没有拥有对中亚的完全控制。在那个交通条件还很落后的时代中,想要在离自己都城那么远的地方实现对一块辽阔土地的绝对控制这也是不现实的。因而,中亚地区的数度失守也是能够理解的。实力决定了一切,中国当时的实力的确不足以对中亚形成绝对控制。 今天,中亚对于我国的意义相对于以前大得多。可以这样来看。首先,中亚地区和我国有了相对便捷的交通条件。这和以前相比是一个大大的不同。的确,边界的交通有利于我国加强和中亚国家的联系,但同时,便捷的交通意味着别的国家的势力渗入中亚地区后将对我国的国家安全构成更为严峻的挑战。不论是哪一个历史时期的战争,后勤都是战争的一个重要方面,而现代战争对于后勤保障的需求更是相对以前要远远超出。因此,我们要正视这个问题。战争打的是后勤虽然说得有点绝对,但却从另一个角度体现了后勤对于战争的重要性。相对便捷的交通条件显然也就是一条好的后勤补给线。而与之相对的我国西部地区的驻军和战争保障能力都显得相对不足。当然,这些问题都在随着我国总体实力的上升而在不断的改进中。可是我们的改进速度还是不足的,因此我们要对所存在的问题有足够的重视,毕竟,战争不是按照我们国家的计划来进行。我们必须要枕戈待旦,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发生的战争。可以看到,仅仅从国家安全的角度来看,中亚的意义都已经不言而喻。可是,中亚对于我们来说意义还不仅仅在于此。中亚对于我国来说经济上的利益也不小。中亚各个国家和我国的距离很短,贸易成本相对比较低。而双方之间的经济上存在一定的互补性。这样看,双方之间在经济上的合作还是有很大的空间的。这些合作空间一旦开发出来。作为一个二十一世纪的新兴大国,我国需要的很多资源都是中亚地区相对富有的资源。如石油天然气,这就是我国二十一世纪崛起过程中重点考虑的资源。二十一世纪实际上有成为一个资源枯竭世纪的征兆,中亚因能源而在我国外交中更显风采。同时还应该注意到的问题就是,由于二十一世纪,中国的实力迅速上升,在自己的封闭体系内已经不能无限制发挥。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注意到把我国的实力导向国外。因为实力在封闭体系内的无限膨胀最终可能导致的是整个实力体系的崩溃。 首先我们来看看面上的问题,也是现阶段的一个大问题,石油问题。可以这样看,中亚石油以后将可能变成我国最安全的石油来源,是我国可以有效控制的一个石油来源。石油的安全可以说是相当重要的。在我国海军力量暂时无法有效保障我国海上石油航道的安全之前,从陆地到达中国的石油显然是一个有效缓解海军力量不足但石油消耗巨大的手段。从俄罗斯来的石油可能就相对没有这么安全了。毕竟,俄罗斯和我们有合作但也有竞争,而且可以想象得到的是,俄罗斯自身对石油的消耗量也是很大的。所以,我们并不能指望俄罗斯,那是不安全的。而中亚国家是处于我国有效的战略威慑之下。因此,其安全系数要大的多。同时,我们不仅仅可以直接获得中亚国家的石油,而且来自伊朗等国家的石油也可以通过中亚国家顺利流到中国。这样的话,我们至少可以有效保障战争年代石油的比较有效的供应,不至于使整个国家军事机器陷于瘫痪。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中亚国家的石油储量并不是很多。他并不是解决我国石油问题的根本因素,因而在对中亚这个问题上我们应该致意到,我们应该是主导,而不能让中亚国家凭借那么一点点石油就牵着我们的鼻子走。当然,我们在一系列问题上首先应该注意的是哈萨克斯坦,毕竟,他可以算是中亚地区的老大了吧。我们是要走自己的路,而不跟着别人走路。这个路怎么走还得看我们的战略运作。 至于经济上的合作,我们也应该就是建立以我为中心的思维模式。要知道,是他们依靠中国经济实现发展而非中国依靠他们实现经济发展。当然,这其中中国和他们之间的合作自然对双方都有好处,但从比例上就看就很不一样了。我们起的作用要大的多。因此,我们占主导地位是应该的,也是没有什么争议的。经济作为二十一世纪一种文明的“侵略手段”存在,我们必须要有足够的重视。我们暂时还没有能力把中亚并入我国的军事版图,因为那个地方的国际关系错综复杂,是中美俄三大国实力流的一个交汇点。因此,在我国未取得绝对优势之前,即使实现了军事存在,对于现实问题来说也没有多大的帮助,可以预见,实现了中亚的军事存在之后我们也不能很快就把自己的力量从陆路进军西亚。实际上,短期内由于中亚的交通条件因素,我们几乎不可能指望我们能从陆路实现进军西亚的策略。这其中涉及到一个问题。现在有报道称,吉尔吉斯斯坦邀请中国和俄罗斯以独联体和上海合作组织的名义进驻吉国。那么,我们可以就这个问题用一定篇幅来论述一下。 入驻吉国,有人支持有人反对。究竟要不要入,我们可以讨论,但却不能决定。从某种意义上看,中国如果驻军吉国的确将给我国带来一定的好处。首先,我们实现了在吉国的军事存在。这个军事存在的实现是很自然的,没有什么强制色彩。因为我们是受到邀请,而在受到邀请之前我国没有任何此方面的暗示。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驻军吉国一旦实现对我国的国家战略是有一定的好处的。我们将为以后的行动增添一种可能,这本身又是一个间接的威慑。不论我们在驻军吉国后是否有对其他国家有此意向,但不可避免别的国家将考虑此种可能性,以增加我国在一些外交问题上的筹码。而且,以后我们如果有意实现在外国驻军,也将受到小得多的阻力。而中亚地区本来就是我国外交的重点之一。如果我国能够在中亚实现驻军,肯定有助于稳定中亚局势,同时对我国的一个战略大后方也是起了不小的安定作用。中亚大安定对于我国的意义不言而喻。本国周边地区的动乱显然是不利于我国发展经济所需要的安定环境的出现的。另外,驻军还可以更有效实现对于中亚石油的控制。如果我们能够在中亚地区有效排挤掉美国势力,并对俄罗斯势力实现压制,则我国的中亚战略就显得相当有效。可是,事实上问题并没有这么简单,俄罗斯在中亚的势力还比较雄厚,毕竟,这儿没有受到类似北约在西面给予俄罗斯那么大的压力。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了美国政府进军中亚的决心。要看到的是,美国此次进入阿富汗是共和党的政策。作为两党政治,首先是国家利益,其次是政党利益。可有些时候,政党会把本党利益和国家利益看成是一体的。所以,共和党政府如果继续执政,我们可以预见到其在中亚继续渗透的决心和力量。当然,我们也不是怕美国和俄罗斯,而是为了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此时,我国若是进驻中亚,实际利益仍然有限。而且很可能把中亚的地缘政治角逐从相对比较稳定的中亚――美国――俄罗斯这样的三角变成变数相对较大的四角关系。最终将可能导致地缘政治的重新洗牌。要知道,中国和俄罗斯的地缘政治联盟的建立是历史给予中国人的机会,至少现在看来,和俄罗斯的准盟友关系仍然是我国在国际较量中牵制美国的一张有效的牌。即使美国的力量深入中亚,对我国仍然不能构成大的威胁。还是一样的原因,中亚的交通条件并不足以支撑区外大国进行大规模战争。我们甚至可以看到,美国人在我国周边地区的驻军有可能对美国的战争意图形成巨大的钳制。大家可以看到,当美国人喊着要对朝鲜核问题进行深究的时候,他首先做出的决策便是三八线附近的美军南撤。意图很明显,要离开朝鲜军队的强大火力的直接打击范围,这样才有利于发扬美军远程打击能力的优势。而相对于朝鲜军队,中国军队的远程打击火力的强度和打击距离都要远远超出。因此,美国人在我国周边地区的驻军在战争状态下将有可能成为我远程打击力量的活靶子。要知道,在中国的周边地区,美国人要想实现绝对制空权,难度是很大的。因此,我远程打击火力也是行之有效的。我们可以把那些驻扎在中国周边地区的美军作为我国战略运作中的一枚重要棋子。实现对美军打“美军”牌。日本人不是以前发明了以华制华吗?虽然日本人不能成功,但以我中华文明之积淀,实现此战略意图的难度并不是很大。同时,我们暂时不进驻中亚可以让美俄矛盾激化,最终实现对自身的待价而估。这种待价而估的策略对于提升自身在国际关系中的相对实力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同时,这对于掩盖中俄矛盾也有好处。共同的威胁是有利于团结的。俄罗斯在可预见的未来对我国的直接威胁并不是很大,在北极熊的伤口还没有舔噬好的情况下,他是不会急于向中国龙发起挑战的。当然,远期双方在中亚的竞争又显得不可避免,但那就是后话了。至少现在看来,俄罗斯对于中亚石油的态度至少还没有到反对中国获得的地步。如果他真要这样做也是要付出很大代价的。相信大家还记得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诸葛亮也要三次才出山,这就是一种待价而估的典型。我们中国就这么好请?这在以后也是一种软实力方面的压力吧。因此,慎重全面进行评估是我在这个问题上的总体看法。至于究竟进不进驻,那是国家领导人从战略全局和我国今后的政策上来考虑的,个人就不好妄自揣测了。我的意见相信大家看了上面的内容也就基本清晰了。这段论述的一些地方实际上就是请君入瓮的策略。 对于中亚地区,我们同时还要把握住一个度的问题。虽然我们和俄罗斯主要是合作,但合作中也有竞争。中国和俄罗斯的地缘政治较量几乎难以避免,我们也必须早做准备。现阶段,我的主张是让美国和俄罗斯首先在中亚大斗。但我们也必须与中亚各国建立相对良好的关系,以期日后进军中亚的难度不是很大。毕竟,一个国家的战略规划要有一定的远见。只要我们能够控制住巴基斯坦和伊朗,那么中亚地区的问题就不会很大。 当然,我国地缘政治的一个最大突破口应该就选择在中亚。那是各方力量相对最为薄弱的地区。我们虽然在二十一世纪必须在海洋上获得一席之地,但很难全面压倒美国的海权。因此,我们向东太平洋方向发展的阻力和危险性都是很大的。而陆地又是我国的优势所在。并且,中亚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中亚经济的发展,以后当然会在交通条件上变得更好。而中国国力的上升又将支撑中国以中亚为基地实现对西亚的军事存在。本身经济的发展带来的巨大能源需求又使中国在西亚实现军事的存在欲望大大加强。所谓利益是前进的动力,而理想就更能激励人前进了。不知道大家是否记得以下一段话,抛开其它因素来看,其核心观点可以说切中了人类的本质―― “人们不肯为事业而死,但却肯为理想而死。要生存的人却必须要战斗。在这个世界上,凡是不想战斗的人也就没有生存的权利,因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的法律即为永远的斗争。为了恢复日尔曼的权力,你们不应询问:“我们怎样的制造武器?”而应询问:“我们怎样的培养一种精神,使这个民族能够负起武器来?” ――――――――阿道夫.希特勒 ――对,正是这样,我们的民族可以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复兴这个理想而献身。我们可以为理想付出一切。利益的驱使则使我们的这个意愿变得更为坚强。中亚的突破是不可避免的。现在当然我们要冷静,但当我们需要激情的时候,大家就应该拿出激情来。 中亚也是国家战略系列有关周边陆地接壤国家的最后一个从政区上论述的。希望大家能喜欢这个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