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五四杯论文:您可能不了解的美国(连载1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1:02:49
您可能不了解的美国(连载13)2008-12-01 10:08 美国人怕生病
“生、老、病、死”,这人生四大历程,最折磨人的,无疑是病。 而在美国的生活中,除了职业问题之外,最令人烦恼和提心吊胆的,恐 怕也还是病。美国高昂医药费用之惊人,早就举世闻名。在美国看病, 也还有烦、难、弊三端把你困扰重重。
美国医院数量和分布都有些问题,一般到最近的医院看病,起码也得 15 分钟以上的车程,而这里是没有任何公车可乘的,只能自家开车或 叫来“的士”,步行可就够辛苦了。要是夜半发病,自己开不了车,“的 士”公司的车也来不了,怎么办呢?只有用电话通知医院立刻派来救护 车。因此,也曾有过一些突发急病的老人,等到医院派来救护车,早已 僵直在家了。到医院不管看什么病,你都得提前一两天,至少也得半天 前打电话给医院预约时间。即使急诊,也得先来个电话安排。这在一般 情况下,当然也有避免病人挤迫、久候和保持医院有秩序地看病的好处。 但从病人来说,就有许多不方便了。病人要在一两天,甚至一两个星期 之前便预约好诊病时间,很难说到时没有别的事情阻滞。所以不少病人 都会因此一改再改预约时间,终致拖延时日,未能及时看病。同时,大 多数人都是有职在身,一般都希望放工之后或周日休假才去看病。但一 些属于非营利性质而面向低收入穷人看病的医院,却又十足“机关化”, 它们也是下午 5 时半下班和周日休息的。一般职工,在工作时间请假看 病,不仅要扣除工资,还常有因此而被“炒鱿鱼”之虞。虽然,在大公 司及企业中,一般作为职工福利,每年给予一定天数的有薪假期;但由 于天数有限,除非急病看病,大抵都宁愿生捱死顶,留下这些假期,以 备不时之需。所以,许多人伤风感冒,以至一般发烧、咳嗽,大都只吃 点成药,甚至大嚼洋葱头治病算了。
在美国的城市,随处都可见到挂牌的私家医生,而且个个都是“医学博士”的专家身份。据说,这些私家医生,都具有八年以上的学历, 还得在公立医院里有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方可取得执业牌照的。他们的 医木如何,自然无法评价,但这些私家诊所,共同之点是:没有任何科 学化验仪器设备,诊断病情,大抵都只靠听诊和触诊经验,一切血、尿、 粪便的化验和体内照片透视等等,都得转到一些专门化验所或别的医院 去。所以,往往本来一次可以确诊的病情,也都要病人多次奔跑周折, 才能得出结论。其时间、金钱的花费,当然更大。
美国有两种保健福利制度。一种是凡属美国居民,达到一定的退休 年龄都能享受的由联邦政府统筹办理的 Medicare;另一种,就是向贫苦 人士提供的 Medicaid (政府医疗卡)。不要以为,未够格领取 Medicare 的,都可得到后一种的医疗保险福利。其实不然。要申请获得政府医疗 卡,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不仅加州大大压缩和削减了政府医疗卡的 预算,而且从全国看来,失去公费医疗保险的人,正在日益增多。据一 家私人开设的保健基金会的调查报告说:全国就有 3500 万人既付不起医 疗费用,也得不到医疗福利保险;而且占全国人口的 12%的人业已丧失 了公费医疗的权利。
有一件医疗事例可以为证。一位拥有政府医疗卡的老妇,由于不慎, 同自己的小孙儿一起,从二楼的楼梯直滚到地下。幸楼梯铺有保护地毯, 孩子只吓了一跳,什么问题都没有;老人也看不到外伤,但觉颈项以下 的胸腔周遭发痛。她到了一间医院就诊,给她照了片,医生看了认为没 什么问题,只压到了一些神经部位,小心将息几天便会好了。继而,她 又到了一家接受政府医疗卡的私人脊椎神经台疗中心求诊,希望这些专 家能帮助她舒解一下神经的疼痛。但医生连看都未看,就要她到指定的 地方照片,并且说明要自付这笔费用。她告诉医生:她已经在医院照了 片,只要出个条子就可借来的。但医生不理,硬要病人自付 60 美元的 X 光 照片费,同时又照样收取了一张医疗卡。等到病人下次来看结果的时候, 他就提出了一个四个月的疗程,要病者除了每次交付一张医疗卡外,还 得自付 400 美元的诊疗费用。这位老妇觉得太无道理了,又到了另一家 私人诊所看,那医生也认为并不需要进行什么治疗。就这样,过了一段 时间,她已不药而愈。
离不开医疗保险
人吃五谷杂粮,难保不生病。自诩为上帝骄子的美国人也难逃此一 劫。作为“富人”,美国人比穷人更爱惜生命,因此也更怕生病。这也 是美国人普遍要有医生朋友的原因。
美国的医疗体系是私立的,只有经过美国医学院校的培养,方可能承认其学历,经过申请,才有资格挂牌行医。在美国学医年限最长,通 常要七八年以至 11 年,学费也最贵。如果你在除了美国以外的任何国家, 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哪怕是一流的医学院校毕业,也休想取得在美的行 医资格,必须重新经过美国院校的培养,通过美国的考试才行。如果没 有行医执照非法行医,那不但要课以重罚,而且可能坐牢。行医毕竟不 同于打工,闹不好人命关天。因此,严格把住凭证上岗这一关,就可以 防止和杜绝那些庸医草菅人命。
医疗保险对美国人来说是头等重要的。这主要是因为美国医疗费用高得惊人,不买保险根本看不起病。同时,国家把相当部分的福利纳入 医疗保险,你不买保险,就享受不到。所以,在美国头等大事就是买医 疗保险。人们也都认为,只有你有了“医疗保险”,你在美国的生活, 才会有安全感,医疗保险机构还大事宣传:“保险公司会聘请许多医学 专家,替病患者查证他害的病是否真需要如此治疗??医师不敢毫无理 由地作不必要的检查、治疗手术”,等等。医疗保险在美国生活中,确 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谁也难以负担那动辄成千上万的医药费用。
向任何保险机构申请医疗保险,除了都要填写一份复杂(包括你及 你的家族的各种病患史等等)的申请表之外,还得进行一次全面的体格 检查,以确定以你这样的身体条件,是否可以接纳你的保险。因此,身 体条件越差,越需要医疗保险的人,越有可能被拒之门外。因为保险机 构所考虑到的,是付出大多的医药费用,就无利可图。因此,光是体检, 就是非常彻底而麻烦的:心肺照片、大小二便以及血液的化验等等,无 不——加以细查。检查通过,每月交 50 美元保险金,便算加入了保险。 假如你害了一场感冒,发高烧,不要以为就可享受到医疗保险的“成果”了。仅仅一瓶感冒药丸,也不在保险费支出之内。这样,连挂号、照片 和药费,看这回病,仍得自付 40 多美元!即使刚检查身体不久,照片还 是新的,但医生却要你加付费用再照。更感莫名其秒的,护士把你叫进 候诊室里,就下令你把全身衣服都脱个精光,等候医生到来。检查体格 时如此,看病也是如此。
众所周知,美国的医疗费特昂贵,但也有人不愿投保医疗,都想节 约这笔开支,也有人当他察觉逃不了一场手术前的三个月,开始投保医 疗,到最后这笔昂贵的手术费全由保险公司承担。美国报纸醒目登载, 保险业亏损累累,一年高达一二百亿,可能和这些人善钻空子有关。
拔牙三颗 开价六千
美国的医疗费用恐怕堪称全球之冠。据 1991 年的统计,医疗费用开 支高达 9400 亿美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 14%。
美国的医院,一般说来仪器设备都比较先进,可以进行各种检查。 只要病人进门,这些检查如测血压、验血型、验血、验尿、验便、拍片 都要例行公事进行一遍。这种检查,对医生来说是必要的,他不但要藉 此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更主要的,是为日后病人翻脸打官司索赔留下 证据。这类索赔的要价是惊人的,他不得不防。当然,这也给医院增加 了收费的机会。
医院的病房,设施也相当好,基本全是单人间,有沙发、写字台、卫生间和可以随意调节高度和倾斜度的病床,对面墙上有彩色电视机, 病人躺在床上便可以摇控开关。床头有电话和呼唤听筒,壁橱可存放杂 物。病房的伙食供应套餐,配以饮料和袋装零食。这样的病房,收费不 菲,每天 1000 美元。
为了抢救危重病人,许多医院还备有直升飞机,有的就停在医院的楼顶,一有情况,随时可以出动。在美国,遇有病人需要抢救,也可以 打“911”报警电话,警察会和急救中心联系,往往是警车和救护车同时 到达。美国人讲究效率,在这种情况下,更能显现出他们惊人的效率, 因为这毕竟是救人的事。
美国人最怕看牙病。检查费要 65 美元。拔一颗牙要 500 美元。有一年纪稍长者,要拔三颗牙,而后镶一副假牙,医生开价居然要 6000 美元。 老者嫌贵经过一番讨论还价,最终以 5000 美元成交。
下面是一般医疗的收费情况: 小孩生病,住院费用近 2 万美元。 到产院生小孩,费用 7000 至 10000 美元。 切除扁桃体,8000 美元。

爱残助残
为了让残疾人同样能受到良好的教育,美国政府做了不少努力,对 他们上中学、大学都有特殊照顾。宿舍全在底层,还有健康的志愿者同 房照顾他们。失明的同学能免费得到经过专门训练的既能带路又会防身的狗。腿脚不便的人有各种易于操纵的轮椅。 就是在旅游休闲场所,也对残疾人照拂有加。有些钓鱼点专门为残疾人设置了钓鱼区。那里的鱼要比其他地方多得多,为的是让残疾人比 较容易就钓到鱼。从停车场到河边,都修有方便轮椅行走的通道,河边 还设置专供残疾人使用的卫生间。总之,凡是能为残疾人想到的,几乎 全想到、做到了。
残疾人优先,对残疾人照顾,在美国已形成风尚。在城市里,不论 到哪里,离商店或离剧院大门最近的停车处,都画有轮椅的标志。即使 停车位再紧张,美国人也不会占用残疾人的车位。游乐场前排座位,也 总漆着残疾人的标志。而在马路上人行道,一切公共场所的出入口,都 留有斜坡平道以方便轮椅经过。在公共汽车上,为残疾人让座是不需要 提醒的。图书馆里,一般都备有盲文书籍,设有盲人读者的专座。还有 一种以录音磁带形式出版的书籍和刊物,也就是由专业人员将一本小说 或者一期杂志的内容录入磁带,供不能阅读的人使用。这种磁带,可以 出售也可以出租,收费很低。
美国人的丧礼
在美国,如家中不幸有人去世,死者家属除了打电话或拍电报通知 家庭的其他成员、亲属或亲密的朋友以外,还通常在全国性的报纸或地 方报纸上刊登一则简短的启事。内容包括死者姓名、死亡日期、死者家 属姓名、何时何地朋友可以拜访死者家属、丧礼的时间、地点和是否要 送鲜花。
丧事的礼物是鲜花,一般不送现金。是否要送鲜花,这要看报上的讣告是怎样写的。如果写着“鲜花敬辞”,友人就不必送花;有的讣告 写明朋友们不必给死者送花,可以给慈善机构捐款而代之。如果讣告允 许送花的话,鲜花可以送到死者家里,也可以在丧礼的当天早晨送到殡 仪馆。有时也可以把鲜花带到教堂墓地或公墓去。送鲜花时,要附信一 封,信封上写明所送鲜花的名称,送花人的名片要放在信封内。如果死 者家庭生活比较困难,他(她)的同事、朋友、邻居可以集体捐款给死 者家属。这是个慷慨之举,可以帮助死者家属解决丧礼费用。
1.丧礼仪式
丧礼仪式一般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葬礼在家里或在教堂里举行, 后半部分葬礼在墓地举行。
教堂里的丧礼仪式由牧师主持。 教堂中间走廊右侧的前几排是死者家属的座位,左侧的前几排是名
誉抬棺人的座位,真正抬棺人的位置是在教堂两侧走廊上不惹人注目的 地方。
丧礼开始前半小时,棺材被放到圣坛前的一个支架上。在此之前, 棺材放在死者的家里或教堂里或殡仪馆里。如果举行的是天主教仪式, 棺材必须是盖着的;如果是新教仪式,可根据死者家属的意愿来决定。 棺材可以用死者家属献的鲜花覆盖。如果死者是军人,棺材上可以盖一 面军旗。
死者家属一般从离前排座位最近的一个门进入教堂。
丧礼通常包括祷告、唱赞美诗和牧师致颂辞。 仪式完毕,除唱诗班留在原地以外,其他来参加丧礼的人仍按原来
进入教堂时的顺序退出教堂。死者的一位男家属可以站在教堂后边的出 口处向前来参加丧礼的人致谢,他只需说“谢谢您来”。
在教堂外面,棺材被放入灵车,运往墓地。墓地有时是死者的家族 墓地,有时是教堂墓地或公墓。有人活着时,就明确表示过希望死后能 被埋在某个地方。他(她)逝世后,人们一般都尊重他(她)生前的愿 望。灵车为黑色,车窗遮有黑纱。灵车走在送葬队伍的最前面,后面紧 跟着死者的家属。鲜花和花圈放在一个有棚的汽车里,载花的汽车有时 走另外一条路,在灵车和送葬的队伍到达之前把花运到坟墓旁。
丧礼的后半部分是葬礼,在墓地举行。在墓地,一般都举行一个简 短的入葬仪式,牧师做下葬祈祷。棺木下葬后,亲友们按照与死者的亲 疏顺序,向墓穴内掩土。一般很少亲友嚎陶痛哭,一切都在静默中进行。 因为美国有 71%的人相信死后灵魂永在,这是上帝的意旨让他去天国, 并不是件坏事。
对参加丧礼的人,衣着方面有比较严格的要求。如果要和死者的家 属坐在一起,或被邀请做名誉抬棺人,那就必须穿黑色衣服,其他参加 丧礼的人应穿黑色或深色衣服,男子最好系无花黑色领带。参加丧礼的 人可以在胸前佩带一朵白花或根据当地的习惯臂带黑纱,以示对死者的 哀悼。
在美国,目前仍以土葬为主。但是,也有一些人,在他们的宗教信仰允许的情况下喜欢火葬而不喜欢土葬。不管是土葬还是火葬,在这之 前举行的丧礼仪式是完全一样的。如果是火葬,死者家属一般不必送尸 体到火葬场。只要不违犯法律,家属可根据死者生前的愿望来处理骨灰。 骨灰可以寄存在公墓或教堂墓地的骨灰存放处,也可以埋在死者自家的 田地里,亦可抛撒在与死者有关的某个地方。
2.追悼会
如果一个人死于遥远的异国他乡或溺死于海上,他(她)的家属可 以为他(她)开一个追悼会。举行追悼会的消息在报纸的讣告栏内登出。 如果追悼会是在死者死后不久即举行,则仪式和一般的丧礼无多大差 别;如果追悼会是在死者死后很久才举行,则仪式比较简单。
如果追悼会是在天主教堂举行,那么上述的追悼会的启事也就成了安灵弥撒启事。 追悼会的仪式比较简单。一般是亲属和朋友致颂辞,牧师做祷告,人们齐唱一两首赞美诗。
3.丧期 在美国,丧偶的男子一般不服丧。妇女服丧的时间也比较短,一般只有三个月,穿的丧服以素雅颜色为主,但在换季的时候,可以穿得稍 微鲜艳一点儿。
预约死亡
对待死亡,美国人似乎缺少恐惧,这可能和他们信仰基督教义有关, 死,是去天堂,当然没有什么可怕。因此,在美国的一些州,开始实行安乐死。1994 年 11 月,俄勒冈州议会通过了一项允许对病入膏育者实行 安乐死的法案。该法案允许那些生存期不超过半年的濒危病人申请注入 一针致命的药物,以结束生命。在施行安乐死之前,病人必须递交三份 书面申请,并得到两位以上医生的同意,然后等待 15 天再行安乐死。法 案生效后,俄勒冈成为美国第一个安乐死合法的州。与其亲眼目睹亲人 在癌症的残酷折磨下极度痛苦地死去,与其让病人去世前毫无希望地与 病魔死战,不如让他能够体面地、安详地脱离这个尘世。这是一种文明 的进步。人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法则,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可 以从容地以平常心对待呢?
美国是个崇尚独立的社会,人到老年也很少与子女住在一起,由此 而产生的孤独感是困扰老年人的严重问题。曾经有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 事。一个 80 多岁的老人,老境堪哀,便从容为自己料理了后事,写好了 遗嘱,然后给火葬场打电话:“我要自杀了,请来收尸。”火葬场的人 慌忙劝他不必寻短见,他平静地回答说:“我早已经超过了需要别人教 给我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的年纪了??”他放下电话,随即自杀。 火葬场的车辆到达时,他的尸体还是热的。死得如此从容,死得如此潇 洒,真不知道这是美国社会的进步呢?还是美国社会的不幸。
这一天,邮差尼古拉斯·弗农像往常一样,不慌不忙地给各家递送
着信件和报纸,有时还和卢主们扯上几句天气好坏之类的闲话。忽然, 他在一个邮箱前停住了,惊愕地瞪大了双眼,只见这个标着约瑟夫·怀 斯曼的邮箱上钉着一张纸条,上面写道:“通知警方,我开枪打了我的 妻子和我。”
警察闻讯赶来,破门而入,只见地上横卧着怀斯曼和他妻子的尸休。
72 岁的怀斯曼是一位退休的邮局工人,他的一只眼睛早已失明,另一只 眼睛的视力也日渐衰退,而 69 岁的怀斯曼太太自从 11 年前中风以后就 一直没有离开过轮椅,起居饮食全都得由丈夫照料。老俩口相依为命, 日了并不好过。怀斯曼对邻居说,一旦双目失明,他连自己也无法照顾, 更不用说他妻子了。他们对前途充满恐惧,终于走上了绝路。除了那张 纸条外,他们未曾留下只言片语,但人们不难找到他们自杀的原因。
怀斯曼夫妇的悲剧并不是偶然的和孤立的。在当今美国,老人自杀已算不上什么新闻了。据统计, 1948—1981 年,由于医疗服务条件的 改善和养老金计划的实施,老人的自杀率从万分之二点八降到一点七。 而近几年老年人自杀又呈回升趋势, 1982 年升至万分之一点八三,1983 年为一点九二,目前这一数字仍在继续上升。老年人自杀率不仅高 于青少年,而且比全国人口的自杀率还高出 50%以上。它已成为当今美 国一种令人深感忧虑的社会问题。
据有关专家分析。老年人自杀率上升的主要原因首先是钱的问题。 由于里根政府大砍社会福利开支,如医疗照顾、医疗补贴和食品券等都 遭削减,以致各州的医疗计划难以实施,体衰病多的美国老年人对未来 的生活充满恐惧。如 1985 年,纽约一位 72 岁的退休会计师在父亲节那 天吞下了一大瓶安眠药片。经抢救后他得以幸免,事后他说,他曾是一 名很不错的会计师,后来患帕金森氏综合症,生活不能自理,既不能工 作,又被儿女们视为累赘,而通货膨胀又使其本来就不多的退休金更加 入不敷出,生活一直很窘困。父亲节那天他本希望能收到儿女们的祝贺明信片以慰藉一下他那孤寂的心。然而希望落空了,他便不想再留在这 个冰冷的世界上了。
其次,促成老人自杀的另一个原因是迅速的都市化和技术变革使得 老年人心灰意懒。他们感到自己对社会毫无用处,己被遗忘。有些人因 此酗酒,自暴自弃,最终走上绝路。
企业合并使得大批人退休,收入因之减少,也是造成老年人自杀率 上升的原因之一。
陷于困境中的老年人往往宁愿以自杀方式来求得解脱也不愿寻求人 们帮助。据统计,65 岁以上老年人向预防自杀中心寻求帮助的尚不足 3%,尤其是那些退休之前过着体面生活的老年人更不愿意向人承认自己 的软弱。一位老年人说,虽然现在人的寿命延长了,但老年人患病的也 多了,尤其像心脏病、中风、糖尿病和癌症等不易治愈的疾病。有时我 们要不死不活地熬上 5 至 10 年,要忍受心灵、肉体上巨大的痛苦和生活 的不便,因此许多老年人宁愿主动结束自己的生命,也不愿在人世活受 罪。
现在美国公布的老年人自杀的数字在直线上升,实际上这些数字还 是打了折扣的。出于各种原因,许多这类事被隐瞒了。美国许多州的法 律条文规定,只有发现了轻生者的遗书才可被判定为自杀。而有的自杀 未遂者因名誉关系,往往不事声张。就是有的老人已然死去,家人也要 想方设法找出并销毁其遗书,以向保险公司索取人寿保险金!
社会学家们担心:随着美国社会的老龄化,老年人自杀趋势会进一步恶化。战后“婴儿激增”年代出生的那一代人中,患精神病和自杀的 比例均高于前几代人,在他们进入老年之后,那将是一种什么情景呢?
八、迪斯尼和象牙塔
美国有大都会歌剧院,有著名的爱乐和波士顿交响乐团,也有乡土 音乐和山呼海啸、震耳欲聋的摇滚,猫王爱尔维斯、麦当娜和迈克尔·杰 克逊使数以千万计的崇拜者如痴如迷,载歌载舞。甲壳虫乐队、滚石乐 队以锐不可挡之势席卷全球。《汤姆叔叔的小屋》感动过几代人,海明 威的作品获得了不同肤色人们的赞扬。从《乱世佳人》到《星球大战》, 从好莱坞到奥斯卡奖,还有众所周知的好去处——迪斯尼,这些打着鲜 明印记的美国文化在世界流行,其原因正与国际上被推崇的“美国精神” 有关。这种精神往往被描绘为朝气蓬勃,自由自在,乐观自信,不拘形 式和不讲礼仪。正由于此,才受世界各地的人们的喜欢。
美国不单有好莱坞、迪斯尼,在美国历史中,教育一直是改善个人 和社会的主要希望,现在美国每天用于教育的经费高达 6700 万美元,可 见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美国有 3600 多所大学及学院,其中有令世人瞩 目的著名学府:哈佛、麻省理工、耶鲁、伯克莱、斯坦福、普林斯顿?? 哈佛大学建于美国独立以前 140 年的 1636 年(当时叫哈佛学院),也就 是说,没有美国,先有哈佛。今日的哈佛占地 450 英亩,校产总值为 14 亿美元。虽然哈佛的学费每年高达 1 万美元,但仍令众多学子趋之若鹜, 使正式注册的学生达 15500 名。建校以来,有 18 万人获得哈佛学位,其 中包括富兰克林·罗斯福等 6 位总统。不仅在哈佛,在美国所有的大学 校园,你都能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肤色、操各种语言来求学的青 年。美国的教育,具有一种神奇的碗力??正是教育,造就了美国宏大 建筑的基座。正是教育,造就了一代代杰出英才,从 1901 年到 1989 年 的诺贝尔科学奖获奖人中,美国占了 143 个,数倍于其他国家获奖人数 的总和。有人对 40—60 年代的重大科技成果及其研制国做了一份统计, 发现有半数以上都是美国创造出来的。尤其是 1969 年 7 月 20 日,尼尔·阿 姆斯特朗上尉将人类的足迹第一次印上了月球。正如他所说:“这对我 个人是一小步,对整个人类却是一大步。”
全球最大的玩主
●爱玩的美国人
美国人有爱玩会玩的风尚,当然,不愁吃穿者才谈得上玩。他们玩 体育,玩音乐,玩猫也玩狗。在玩上,美国人的参与意识简直是与生俱 来的。你看,湖边垂钓,深山狩猎,远足旅游,野外宿营,冲浪滑雪。 美国人似乎格外钟情冰雪,每年大的有 800 万人参加滑雪。
这是落基山麓的丹佛城,一场罕见的大风雪,真是“千里冰封,万 里雪飘”。照说,人们应该躲进一般都保持在 20℃左右的家里,避避风 寒。可是丹佛机场却人声鼎沸,雪橇堆得山那么高,人们从全国各地赶 来滑雪,到丛山峻岭中去度假。机票超售因而缺少两个座位,机上播音 员宣布,谁愿搭下一班赴芝加哥(一小时后),就付给让座人每人 200 元。两个年轻人立刻捷足先登。在美国预定机票而不坐的事常常发生, 所以航空公司只好临时“悬赏”买座了。
美国人的“玩”,最明显地表现在旅游事业的发达上。40 年代,美 国最热门的是看球赛。假期出去旅游的人也有,但一般都在近处。现在, 他们总是寻找机会去旅游。他们会毫不迟疑地驱车数百里,直到汽油不 足和钱不够用了。有些人是自己驾汽车或摩托车,有些人则不管票价昂 贵挤上火车、汽车或飞机去旅行,还有一些人则干脆背起背包徒步或骑 自行车向山上、海边或国家公园进发。也有人喜欢就近探索他们附近的 地区,加入了从国外来的旅游大军。假日,城市的公车、火车,都明显 地减少了,而高速公路上的小汽车则大大增加。出租的大型旅行卧车(一 种有卧室、厨房以及洗手间的大汽车,可作一家人远途旅行之用)、拖 载着的游艇等等,也都到处出现了。人们通向海滨、山野,甚至到更远 的加拿大、墨西哥,或别的什么地方旅游去!寻欢作乐去!在这点上, 美国人是毫不吝惜的,有的锁门一走就是好几个月。在国内,阳光灿烂、 风光如画的迈阿密海滨每年吸引游客 1300 万人。1960 年,美国持有出国 护照的人数为 85.3 万,其中完全为旅游目的出国的为 35 万; 1981 年, 持出国护照的公民总人数为 322 万,其中纯旅游者 86.4 万,加上探亲、 访友和办事等兼带旅游的出国者,人数要大得多。美国各式旅馆(包括 野营营地)的收入 1972 年为 105 亿元。1987 年,美国人花在旅游消费上 的钱达 3560 亿美元。到 90 年代,增长幅度更大。平均起来,美国人每 年要拿一个月甚至更多时间的收入用于旅游。出国旅游的人数每年高达
3000 多万人。
美国人玩体育更是到了如痴如迷的境界,而且也是有悠久历史传统 的。1877 年,15 个青年人在希腊奥运会的影响下,在波士顿开展了马拉 松运动,已经连续举行了多年,成为全球极富影响的赛事。前不久,在 波士顿举行马拉松百届纪念庆典,更吸引了世界各国的马拉松顶尖好手 参加,第一名将获得 10 万美金的奖励。此项庆典使波士顿 200 多家旅馆 爆满。在小镇霍普金顿的起跑线上,但见人山人海,人头攒动,共有 3800 多人报名参加这百年一遇的盛事,另外还有 1 万多人没能注册,但也同 时上场参加比赛。发令枪响后,成绩优异的选手排在第一方阵出发,这 样陆陆续续,半小时后,还有相当多的选手未能离开起跑线。这当中, 年龄最大的有 55 岁的老人,是第 17 次参加。还有残疾人,驾着轮椅, 也不甘示弱。有一对夫妻,是四年前在马拉松赛场相识并喜结连理,这 次也一起重温旧梦。直到发令枪响后的 4 个多小时,这支庞大的马拉松 队伍还在跑,而波士顿市民也是倾城而出,沿途送茶送水,为队员们加 油。这个场面,任谁看了都会激动不已。这条新闻,是中国中央电视台 几个记者偶然撞上,受其精神感染,“抢”出了这条专题,自然也极大 地感染了国人。
●与球有缘
美国球赛最具代表性的当推棒球,父子二人在自家后院互相传球, 被公认是父慈子孝、天伦之乐的典范。小朋友除了跃跃欲试本区本校的 球队外,还相互买卖棒球明星纸牌——有人称为“穷人古董”,一张 6×8 英寸印有球员玉照与打击记录的纸牌,若为知名球员初出道时发行, 往往身价非凡。迷于此道者,不分长幼,甚至老师一下课就降尊屈就向学生买卖纸牌,专售纸牌的商店是每个小城必有的商号。 橄榄球也是美国特创球赛,欧洲人对这种美式足球嗤之以鼻,以为全身武装,横冲直撞,毫无球技可言,但是美国人则辩称欧洲足球野蛮 无比,球迷不但开枪杀人,而且互相践踏。据说聪明的女孩都爱美式足 球,容易抓住金龟婿,而家庭主妇最讨厌赛季到来,平时推草拖地的老 公届时电视机前双脚一翘,啤酒下肚,盯牢电视,连地震都赶不走他。 美国球迷观球也是一景。看赛球的人,瞧着母校的球员的长相都特 别顺眼,觉得对方又丑又笨。如获罚球,球迷鸦雀无声,屏息以待,如 果球进,坐着都能跳起三尺高来,举手庆贺。客队罚球,球迷或摇晃旗 帜,或吹哨呐喊,或高举美女泳装照片。球进,鸦雀无声;不进,鼓噪 叫好。我队球员犯规,球迷呼天抢地;客队犯规,谢天谢地。中场休息, 美丽的地主队的啦啦队出场表演以娱花钱买票的嘉宾,电视机前的观众 只好欣赏广告了。球赛广告除了卖运动鞋、汽车、啤酒之外,还有超级明星球员现身说法劝戒青年学子勿辍学、勿吸毒的公益广告。 职业篮球赛进入最后八强决赛,各队铆足劲,教练调兵遣将,面授机宜。球员斗技,教练斗智,但看短兵相接,你争我夺分秒必争,丝丝 入扣,那神乎其技的“秀”一声,直入篮心,乐得球迷如痴如醉。有人 说这一天刑案都少了,不知是犯罪减少,还是警察吃了案。
看棒球的观众最能自娱娱人,除了为自己的球队卖力加油之外,会做似海浪起伏的游戏,也许是球赛进行比较缓慢,不乏冷场出现,观众 即由最边一端依次站起坐下,如此进行,于是两三万人浪,翻腾有致, 煞是热闹壮观,观众尚有“捡球”之乐——打出界外或全垒打飞入观众 席,捡中者如获至宝。
上述球赛皆以国歌揭开序幕,歌者多为知名影歌星,他们以独创的唱法诠释国歌,曾有连续剧喜剧女演员做尽挖苦亵读之态,引起举国哗 然,但自中东鏖兵以来,歌者较为严肃,观众亦肃穆致敬,气氛感人。 相信每一个小男孩的梦想都是长大当超级球员,孰知达成此美梦谈 何容易,据统计,每 1000 所高中球队方能脱颖而出一位职业篮球队员, 但若表现平平,场场坐冷板凳或遭淘汰亦常有之。职业棒球明星星路更 艰苦。初出道的球员多在次要联盟磨练球技,每月待遇常不及千元,如 果技高一筹,跃登主要联盟的机会是 14:1,一位打击率“点 25”(4 球中 1 球)的好手,年收入将在 60 万美元至 100 万美元。近日一位甫出校门杰出好手与加拿大蒙特利尔队签了一纸 3 年 1600 万美元的合约。球员与球队如职员与雇主,表现优秀,可要求加薪;若技不如人,球队遣 换。球员亦常跳槽他就。
其他如冰球、高尔夫球、网球、排球等等均能吸引不少球迷。高尔 夫球是很普遍的大众运动,因为每一城均有公立高尔夫球场,场地虽不 如私人球场完善,但收费低廉,18 洞的一场球只需要 14 元, 65 岁长 者半价。每当在芳草萋萋、艳阳高照、清风徐徐之下磨练球技,实为人 生一乐。
有人说美国文化是建立在“找乐子”上,美国球赛极具文化影响力, 球迷欢欢喜喜观球,赢了,洋洋得意;输了,虽意气消沉,但从未有丢 空罐头,打人泄愤的场面。人生如戏,开心寻乐,何必认真。
●玩在迪斯尼
美国人最爱玩的去处,当数“迪斯尼”。美国有两处“迪斯尼”: 一是 1955 年建于洛杉矶的迪斯尼乐园,一是 1971 年建于佛罗里达州奥 兰多的迪斯尼世界。后者首期工程投资 7 亿美元,1982 年又增建了“明 社中心”(明日实际性样板社区)耗资 10 亿美元。
这两处“迪斯尼”以及巴黎、东京的“迪斯尼”都是以美国人家喻 户晓的“卡通鼻祖”——沃尔特·迪斯尼的名字命名的。他生于 1901 年, 本是一位画家,18 岁时与人合作,拍了部一分多钟的动画片,从此和动 画结下不解之缘。他的成名作《艾丽丝在动画世界》一炮打响,从此一 发不可收。当他 26 岁时,创造了不朽的《米老鼠》,轰动全美国。以后,《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木偶奇遇记》、《灰姑娘》,一个个造 型生动的形象,从他手里走了出来,成为受全世界儿童欢迎的人物。动 画成名之后,迪斯尼开始投资游乐业,1955 年建成了占地 30 公顷的迪斯 尼乐园,随后又着手在东部建第二座。可惜,壮志未酬身先死,迪斯尼于 1966 年辞世。佛罗里达的迪斯尼在他去世的五年后落成。 美国的这两处“迪斯尼”,如果说洛杉矶的是“元老”,那么,佛
罗里达的就是“新秀”。因为后者落成较晚,所以更多地采用了现代科学技术如电子控制、声控、光控、磁控及激光等手段。奥兰多本是默默 无闻的小城,一夜之间迪斯尼世界使它声名大振。同时把它变成了一座 绚丽多姿的旅游城。到处鲜花铺地,彩旗飞扬。入夜,整座城市灯火辉 煌,五彩缤纷,霓虹灯瞬息万变,把这个不夜城装扮得分外妖娆。
中国访问学者甘露详细地描述了迪斯尼的动人之处。
“迪斯尼”里的“魔术王国”占地 109 平方公里,这是座老少咸宜 的游乐场所。该城有六个景点:冒险之地、拓荒之地、自由广场、幻想 之地、米基出生地和明日世界。米基出生地展示米老鼠的房子、汽车、 家具、卧室和米基生日晚会会场。米妮、普鲁托、果菲、唐老鸭等都在 生日晚会上一展歌喉,庆贺米基生日快乐。这里的儿童最多,他们纷纷 与米基及其朋友的扮演者合影留念。
冒险之地是一次惊心动魄的丛林旅行。乘船穿行在丛林灌木之间,
两岸的大象、猿猴、巨蟒等野生动物在漫游嚎叫。时而一条长蛇从头上 的树枝突然掉下,湖畔的鳄鱼猛然窜出,大象毫不客气地用长鼻把水洒 向游人,险象环生,令人心悸。“加勒比海盗”则向人们展示海盗们的 凶残、贪婪、好色以及掳掠来的成堆珍宝和用绳子捆绑的美女。还演示 海盗间力争夺财物火并的场景。
在拓荒之地,乘矿车穿越大雷山铁路,再现了西部拓荒时淘金热的 场景。矿车在洞内上下翻转,洞穴深处传出阵阵令人毛骨悚然的奸笑声 和哀泣声,有心脏病的人切莫搭乘这种车。“汤姆·索耶岛”更是游人 如织,乘三层甲板的轮渡登上小岛,小岛的房屋、山洞、风车都忠实地 再现马克·吐温原著的场景。
自由广场中的“鬼屋”招引了大批游客,鬼屋内有鬼、食尸鬼和各 种妖怪 999 个。在这个妖孽鬼怪的世界里,它们过得很开心。在阴森的 墓碑荒冢后面,各种鬼披头散发、青面獠牙、张牙舞爪,或饮泣,或哀 嚎,它们对着游客大喊:“你就是第一千个!”真是恐怖之极。幻想之地是儿童们的天堂。乘游船在地下世界中游览,数百个各种国籍的小娃 娃载歌载舞。
在海洋馆,特制的潜艇一会儿把人们带入光怪陆离的热带海洋,一 会儿又把人们带入阴凉凄冷的寒带洋底,使人们恍若变成了海底生物和 水族的同类。高架缆车把人们带入星辰闪烁的夜空,饱览魔术王国绚丽 多姿的夜色。
明日世界的旅程最令人兴奋。坐在星星点点的圆形大厅里,这被称 为“火星之旅”,其逼真程度使人如临其境。游客还可以目睹“魔术王 国”公民庆贺米基生日的旅行和表演。那要早早地在路边占领有利位置, 以便争睹游行队伍的风采。中午,浩浩荡荡的彩车队向着“小小世界” 进发,有米基及其女友米妮的古式豪华彩车,有唐老鸭及其女友的典雅 现代彩车,有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起舞的长廊彩车。彩车下,美女们 翩翩起舞,身背十字架的小鬼互相斗殴。最后,游行队伍登上“小小世 界”前的舞台上,“魔术王国”的全体公民——米基、米妮、唐老鸭与 女友、果菲、普鲁托,两只鼹鼠、两只大狗熊和大灰驴登台亮相,并跳 起欢快的舞蹈。午夜时分,“小小世界”上空放起了美丽的焰火。游人 们驻足观赏,孩子骑在父亲的肩上,共同欣赏这瑰丽的夜景。
迪斯尼世界的“明社中心”,有人按发音称其为埃普考特中心(Epcot
Center)。这个中心是西海岸的迪斯尼乐园所没有的。它分为“未来世 界”和“世界陈列馆”两部分,其最显著的标志是在入门处设置的“地 球宇航馆”。这是个表皮像菠萝的巨大的圆形白色球体,据说有 180 英 尺高。乘车盘旋上升,从原始壁画一直到卫星技术展示,再从茫茫宇宙 飞车直下人类的地球。它告诉人们人类的通讯是如何发展的。“能源馆” 顶部建造的 8 万个阻挡层充电池是世界上迄今最大的太阳能收集器。乘 坐太阳能旅游车从蛮荒时代向现代的能源世界前进。先是搏斗的恐龙, 繁茂的森林,接着山崩地裂,火山口喷出烈焰。不知经过多少世纪,地 下能源生成。最后,展示能源对人类的影响。“交通馆”告诉人们:人 类的进步与世界性交通工具的发明休戚相关,并告诉我们,未来交通将 改变城市的面貌。在“大地馆”,乘船游历了热带雨林、非洲大沙漠、 美洲大平原和昨日农业,看到许多明天的新食物和未来农业技术。“海 洋馆”是世界上最大的人造咸水湖,约有 570 加仑海水、80 余种热带鱼 和哺乳动物,鲨鱼、海豚、海牛和各种美丽的热带鱼在蔚蓝的海水中漫 游,还向人们介绍海生物的生活习性和海底世界的奥秘。“地平面馆” 实际上是人类未来生活构想馆,它向我们展示了 21 世纪人类居住的城市 环境,机器人操作耕田种地,机器人在洋底为人类工作,太空城居民用 机器人到其他星球探宝,他们整日生活在有趣的失重状态中。
“世界陈列馆”展示了 11 个国家有代表风格的建筑物:墨西哥的玛 雅人金字塔、中国的天坛、美国独立大会堂、日本神社、法国艾菲尔铁 塔、意大利宫殿等。这些建筑物仿造得惟妙惟肖。大多数馆内都设有吸 引游人且富民族特色的游艺项目。在墨西哥馆,人们可以乘船从原始的 墨西哥漫游到现代的墨西哥。挪威馆则让人们体验惊心动魄的北海风 暴。中国馆用 360 度环形影院诉说着中国 5000 年的文明史。美国馆由美 国开国元勋本·富兰克林和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向人们讲述美国 200 年 内发生的故事。法国馆则在古典音乐中展示法国的乡村风光。几乎每个馆的门前都有表现本国风情的演出。人们身着传统服装演节目。在英国 馆门前,三五个身穿苏格兰服装的英国人在演唱。在摩洛哥馆门前,身 着鲜艳民族服饰的男女边奏乐边起舞。在日本馆前,一个穿和服的日本 人在表演魔术。在墨西哥馆前,有一个出售墨西哥礼品的零售店,各式 奇形怪状的草帽引起游客的兴趣。德国馆前则是一部传统的墨绿色售酒 车。除此之外,每个馆都设有本民族风味的餐馆和工艺品的商店。
“迪斯尼”不仅仅是个激乐中心,它以其特有的方式寓教于乐,而 且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它是个现代科技中心。尤其是未来世界,用科技 手段告诉我们人类的过去,并向我们展现激动人心的未来。
●好莱坞找乐
好莱坞坐落在洛杉矶市中心西北。比起迪斯尼来,好莱坞开发更早。 那是在 20 世纪初,电影制片商看中了这里秀丽的山林风光—— “HOLLYWOOD”的原意就是山林。1908 年,故事片《基度山恩仇记》在这 里拍摄。影片上映后,好菜坞就引起美国电影界的注意。于是,电影制 片商纷至沓来,在这里拍摄电影,建立了二十多家电影厂,这里也成了 一座名符其实的电影城。
电影、电视,向来具有强大的“吸力”。看了电影、电视,人们又希冀一睹影城的真面目。于是,影城好莱坞也就吸引着千千万万的游客。 好莱坞敞开大门,欢迎四方来客。为了使游客们玩得愉快,好莱坞专门设置了旅游点和旅游项目,让游客领略影城的特殊风光。
这么一来,旅游收入也成了好莱坞可观的“财源”之一:好莱坞每 张旅游门票为 28 美元,跟迪斯尼乐园的门票不相上下,而到好莱坞旅游 的人,也不亚于迪斯尼。
到好莱坞旅游,可以说是最惬意的。那里有上百辆大型旅游车,你只要往车上一坐就行了,旅游车就会带着你遍游好莱坞。 好莱坞设定了专门的旅游路线。旅游车沿着旅游路线前进,把游客
带到一个个旅游点,而进入旅游点之后,旅客用不着下车,在车上即可观赏。旅游车徐徐驶入地铁车站。车子还未停稳,猝不及防,忽地车子 剧烈地摇晃起来。车窗外面,地动山摇。猛然间,电线杆倒了,发出耀 眼的电火花。房子坍了,电火花引燃了木头,房子烧了起来。地下水一 下子爆发,汹涌澎湃,冲入地铁??
“地震!地震!”游客们都惊叫起来。 救火车驶来了。转瞬间,大火被扑灭。 救护车驶来了。一个个伤员被抬上了车子?? 当四周的灯一下子亮了起来,游客们才明白,刚才发生的是一场假地震——模拟地震。旅游已经开始了。 旅游车驶入一座奇特的城市。这座城市拥有五花八门的大街。既有
18 世纪的,也有本世纪的;既有欧洲风格的,也有中国式、日本式等东 方风格的。这些房子全是用布景板搭建的,只有逼真的外壳,而屋里则 是空的。这些街景在电影中看到过,如今身临其境,知道全是“假”的。 大家坐在车上,比游历任何一座城市都感到更有兴味。
旅游车驶过停车场。那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停车场,因为那里停着各种“老爷车”,也停着科幻片中用过的最新式的“太空车”,使游客 如同进入了汽车博览会。这些汽车全是电影中的道具。
旅游车驶入一个个摄影棚。在棚里,时而遇见“E.T”——外星人, 时而遇上巨大的猿人“金刚”,还可以见到张开大嘴扑来的恐龙??这 些“人物”都是美国电影中的“名角”,所以使大家感到非常亲切。
旅游车驶过水库边,忽然水库决堤,洪水朝旅游车涌来,差一点淹 没了车子。这一场“历险”,又使游客亲身体验到电影中的洪水镜头是 怎样拍摄的??
好菜坞的山上,设有长达几百米的斜坡电梯。下车后,游客登上电 梯,不费吹灰之力,便到达山顶。那里装有望远镜。游客从望远镜中, 见到山脚的一个个摄影棚前人来人往,正忙于新片的拍摄——那是真正 的、正在拍摄中的摄影棚,无法供游客参观,只能用望远镜遥望了。
电影富有魅力。影城富有魅力。好莱坞名震世界,吸引着川流不息 的旅游者。
●黑色的金字塔
美国人像个不安分的大孩子,时时处处都在寻开心、求刺激。越是 惊险的举动,越能招来鼓励的掌声;越是疯狂的娱乐,越是能吸引众多 的人参与。
为了寻求刺激,一些美国人可能会驾驶摩托和汽车钻火圈,或飞越由十几辆豪华轿车组成的“天桥”,或者汽车一侧双轮着地、另一侧腾 空驾驶。另一些美国人可能会把自己密封在船形容器里,从尼亚加拉大 瀑布顺流漂下,闯过“鬼门关”。还有那些从悬崖峭壁上飞身而下及在 万米高空翻腾表演的美国人,他们的不俗表演,着实令人为之侧目。更 有十大影视女星的撞车赌命大赛,堪称疯狂的娱乐。一声令下,女星全 身披挂,加足马力朝对方撞去,一时烟尘滚滚,响声阵阵,一会儿车轮 满地滚,火光直冲天,随着汽车变成一堆堆破铜烂铁,一个个女星成了 救护对象。当剩下最后一名时,那胜利者已是面无人色,只能从已不像 汽车的钢铁怪物中把她抬出来。
这种比赛刺激够味,但要人人参加,恐非易事。站在旁边呐喊助威可以(这已够刺激),要自己去赌命,恐怕还是要做缩头乌龟。真正刺 激而又无生命危险的是赌场,对美国人来说,那真是挡不住的诱惑。
美国已有 27 个州允许开设“赌博业务”。其中最早的、最有“魅力” 的当数内华达州的拉斯维加斯,可以说是赌界的霸王花,具有世界级的 知名度。
拉斯维加斯地处大漠,大漠之中是怎样托起一座赌城的呢?1829 年,墨西哥商人来到这里,给它命名为拉斯维加斯,意为草地。后来又 有教徒来垦荒,结果荒未垦成落荒而去。直到 1905 年通了火车,这里才 结束了荒凉冷漠。于是有人想起用赌博吸引过客的点子,打起每年到相 邻的胡佛水库游览的游客的主意。于是开设了一座座赌场。因为有利可 图,投资者蜂拥而至。巨大的投资极大地促进了赌业兴旺发达。
如今,每到周末或是假日,去拉斯维加斯的高速公路都是车水马龙, 豪华的大轿车飞驶而过,那是旅游社组织的。去赌城,路费、住宿费均可“免费”,但必须赌三小时;也有的规定只须在赌场呆上一夜,至于 是否赌则悉听尊便??虽然如此说,你白乘人家的车,白住人家的旅馆, 不给人家“赏光”过意得去吗?如此这般,沙漠深处的拉斯维加斯,游 人常年川流不息。据美国报纸透露,现在每年到拉斯维加斯的游客达 2500 万,据估计,到 2000 年,拉斯维加斯的游客每年可达 2900 万人,观光 费年收入可达 17 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