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规划设计院:名校的才子们有几个被淘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9:41:00
前几天在媒体上看到一则资料: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本科生毕业率正常保持在48%左右,加州理工学院高一点,也就在60%左右……再看看我们的那些名校,其本科生毕业率基本保持在92%至95%之间。
    美国北爱荷华州立大学英语系的一位终身教授,曾被作为“高层次人才”引进到中国,可因为“实在看不懂”国内高校的教学标准,3年后又黯然返美。他难以再在中国待下去的原因说来很简单——“我对学生的要求已经放得够低了,有时甚至越过了我的底线,可别的教授还总指责我过于严格。”此言可谓一语道破天机:中国高校对学生的学业考核太过宽松。
    今天中国公认的“教育豪门”清华校园里的“天之骄子”们,大概想象不到80年前他们的学长每天承受着怎样的压力。清华大学在1928年~1937年期间,每年的学生淘汰率为27.1%,理学院最高淘汰率达到69.8%,工学院则为67.5%。吴有训先生执掌清华物理系时期,1929年入学学生 11人,到1933年毕业时仅剩 5人,淘汰率54.6%。正是如此 “残酷”的淘汰率催生出了一批杰出的学子。清华大学物理系1929年~1938年入学并得以毕业的71名本科生中,出现了21位中国科学院院士、2位美国科学院院士。
    也许有人会问:那么多的学生要淘汰向哪里?美国高校盛行的转学制度很值得我们一学。在美国,每到开学时节都有一大批的大学生分流,普通高校的优等生流向名校,名校那些力不从心者流向普通高校甚至职业学校。双向分流的结果便是各得其所,丝毫没有因此而影响社会和谐。此举若移植我国,也许可使高考“一张试卷定终身”的弊端得以革除。 (摘自2009年12月30日 《中国青年报》作者王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