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陵县房价:绞股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7 17:05:24
为葫芦科植物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llam (Thunb.)Makino的根茎或全草。主产于广东、云南、四川、福建等地。野生或家种,秋季采收,洗净,晒干,切段,生用。
【药性】甘、苦,寒。归脾、肺经。
【功效】益气健脾,化痰止咳,清热解毒。
【应用】
1.脾虚证。本品味甘入脾,能益气健脾。治疗脾胃气虚,体倦乏力,纳食不佳者,可与白术、茯苓等健脾药同用。因其性偏苦寒,兼能生津止渴,对脾胃气阴两伤,口渴、咽干、心烦者,较为适宜,可与太子参、山药、南沙参等益气养阴药同用。
2.肺虚咳嗽证。本品能益肺气,清肺热,又有化痰止咳之效。常用于气阴两虚,肺中燥热,咳嗽痰粘,可与川贝母、百合等养阴润肺,化痰止咳药同用。肺气虚而痰湿内盛,咳嗽痰多者,亦可与半夏、陈皮等燥湿化痰药同用。
此外,本品还略有清热解毒作用,可用于肿瘤而有热毒之证。
【用法用量】煎服,10~20g;亦可泡服。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含80多种皂苷,其中有6种与人参皂苷相似。还含有糖类、黄酮类、维生素C,以及18种氨基酸和多种无机元素等。
2.药理作用:绞股蓝及绞股蓝皂苷均具有抗疲劳、抗缺氧、抗高温、抗低温,延长生物体细胞及果蝇、小鼠的寿命,能明显升高SOD活性,降低心、脑、肝细胞内脂褐素的含量,防止正常细胞癌化,提高荷瘤动物免疫力;能明显增加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的功能,且具免疫调节作用;具有明显的降血脂、降血糖作用,并能提高脾脏、睾丸、大脑和血液蛋白质的合成速率,并具有镇静、催眠、镇痛、增加冠脉流量、抗心肌缺血、增加脑血流量、抑制血栓形成、保肝、抗溃疡等作用。
3.临床研究:据报道,口服绞股蓝皂苷片,每次服用3片,1日3次。治疗肾病综合征患者的高脂血症34例。结果:完全缓解10例,基本缓解12例,好转8例,无效4例(陕西中医,1991,1:7);绞股蓝口服液,每次2支,1日3次,15天为1疗程,连服2个疗程。治疗血小板减少症36例。结果:显效11例,有效1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3.4%(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1,2:29);以绞股蓝配伍三七、全蝎等药,治疗慢性头痛100例,有较好疗效(河南中医,2000,3:37)。本品还有用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白细胞减少症、肿瘤等疾病的报道。
紫芝
为多孔菌科真菌赤芝Ganoderma lucidum (Leyss.ex Fr.) Karst.或紫芝Ganoderma sinense Zhao, Xu et Zhang的干燥子实体。主产于四川、浙江、江西、湖南等地。除野生外,现多为人工培育品种。全年可采收,除去杂质,剪除附有朽木,泥沙或培养基的下端菌柄,阴干或在40~50℃烘干。
【药性】甘,平。归心、肺、肝、肾经。
【功效】补气安神,止咳平喘。
【应用】
1.心神不宁,失眠,惊悸。本品味甘性平,入心经,能补心血、益心气、安心神,故可用治气血不足、心神失养所致的心神不宁、失眠、惊悸、多梦、健忘、体倦神疲、食少等症。可单用研末吞服,或与当归、白芍、酸枣仁、柏子仁、龙眼肉等同用。
2.咳喘痰多。本品味甘能补,性平偏温,入肺经,补益肺气,温肺化痰,止咳平喘,常可治痰饮证,见形寒咳嗽、痰多气喘者,尤其对痰湿型或虚寒型疗效较好。可单用或与党参、五味子、干姜、半夏等益气敛肺,温阳化饮药同用。
3.虚劳证。本品有补养气血作用,故常用治虚劳短气、不思饮食、手足逆冷、或烦躁口干等症,常与山茱萸、人参、地黄等补虚药配伍,如紫芝丸(《圣济总录》)。
【用法用量】煎服,6~12g;研末吞服1.5~3g。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紫芝味甘温,主耳聋,利关节,保神益精,坚筋骨,好颜色,久服轻身不老延年。”
2.《药性论》:“保神益寿。”
3.《本草纲目》;“疗虚劳。”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含多糖、核苷类、呋喃类、甾醇类、生物碱、三萜类、油脂类、多种氨基酸及蛋白质类、酶类、有机锗及多种微量元素等。
2.药理作用:灵芝多糖具有免疫调节、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抗衰老及抗肿瘤作用;三萜类化合物能净化血液,保护肝功能;灵芝多种制剂分别具有镇静、抗惊厥、强心、抗心律失常、降压、镇咳平喘作用;此外,灵芝还有抗凝血、抑制血小板聚集及抗过敏作用。
3.临床研究:据报道,口服灵芝糖浆,治疗更年期综合征31例,总有效率为90.4%(湖南中医杂志,2000,11:40)用紫灵芝6g,切片,文火久煎取浓汁,晨起空腹服或午饭前1小时服,治疗阳痿36例,总有效率达93.94%(福建中医药,1995,1:15);用人工培养的灵芝制成子实体糖浆和孢子糖浆,治疗潜在型及慢性克山病100例,有效率为90%(中草药通讯,1974,6:54)另有用灵芝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慢性气管炎、病毒性肝炎、白细胞减少症等。
4.不良反应:口服灵芝无不良反应,但灵芝注射液有过敏反应,一般注射20~30分钟后,轻者有荨麻疹、心慌气短、胸闷、腹痛、胃痛、呕吐、喉头水肿,重者出现过敏性休克或过敏性脑炎。
蜜蜂
为蜜蜂科昆虫中华蜜蜂Apis cerana Fabricius或意大利蜜蜂A. Mellifera Linnaeus所酿成的蜜。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春至秋季采收,过滤后供用。
【药性】甘,平。归肺、脾、大肠经。
【功能】补中,润燥,止痛,解毒。
【应用】
1.脾气虚弱及中虚脘腹挛急疼痛。本品亦为富含营养成分的补脾益气药,宜用于脾气虚弱,营养不良者。可作食品服用。尤多作为补脾益气丸剂、膏剂的赋型剂,或作为炮炙补脾益气药的辅料。对中虚脘腹疼痛,腹痛喜按,空腹痛甚,食后稍安者,本品既可补中,又可缓急止痛,标本兼顾。单用有效。更常与白芍、甘草等补中缓急止痛之品配伍。
2.肺虚久咳及燥咳证。本品既能补气益肺,又能润肺止咳,还可补土以生金。治虚劳咳嗽日久,气阴耗伤,气短乏力,咽燥痰少者,单用有效。亦可与人参、生地黄等品同用,如琼玉膏(《洪氏集验方》)。燥邪伤肺,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者,亦可用本品润肺止咳。可与阿胶、桑叶、川贝母等养阴润燥,清肺止咳之品配伍。本品用于润肺止咳,尤多作为炮炙止咳药的辅料,或作为润肺止咳类丸剂或膏剂的赋型剂。
3.便秘证。本品有润肠通便之效,治疗肠燥便秘者,可单用冲服,或随证与生地黄、当归、火麻仁等滋阴、生津、养血、润肠通便之品配伍。亦可将本品制成栓剂,纳入肛内,以通导大便,如蜜煎导(《伤寒论》)。
4.解乌头类药毒。本品与乌头类药物同煎,可降低其毒性。服乌头类药物中毒者,大剂量服用本品,有一定解毒作用。
此外,本品外用,对疮疡肿毒有解毒消疮之效;对溃疡、烧烫伤有解毒防腐,生肌敛疮之效。
【用法用量】煎服或冲服,15~30g,大剂量30~60g。外用适量,本品作栓剂肛内给药,通便效果较口服更捷。
【使用注意】本品助湿壅中,又能润肠,故湿阻中满及便糖泄泻者慎用。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益气补中,止痛,解毒……和百药”。
2.《本草纲目》:“……清热也,补中也,解毒也,润燥也,止痛也。生则性凉,故能清热;熟则性温,故能补中。甘而和平,故能解毒;柔而濡泽,故能润燥。缓可以去急,故能止心腹、肌肉、疮疡之痛……张仲景治阳明结燥,大便不通,蜜煎导法,诚千古神方也。”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含糖类、挥发油、蜡质、有机酸、花粉粒、泛酸、菸酸、乙酰胆碱、维生素、抑菌素、酶类、微量元素等多种成分。
2.药理作用:蜂蜜有促进实验动物小肠推进运动的作用,能显著缩短排便时间;能增强体液免疫功能;对多种细菌有抑杀作用;有解毒作用,以多种形式使用均可减弱乌头毒性,以加水同煎解毒效果最佳;能减轻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有加速肉芽组织生长,促进创伤组织愈合作用;还有保肝、抗肿瘤等作用。
3.临床研究:据报道,以蜂蜜50~100g,开水冲服,呕吐重者少量频服,待呕止后再顿服,治疗乌头中毒者11例,均在服药后半小时缓解,1~2小时后中毒症状基本消除(河北中医,1986,3:33);以生蜂蜜浸泡过的无菌纱布外敷,治疗Ⅰ°~Ⅱ °烧烫伤28例,烧伤面积一般为10cm2左右,除6例感染外,其余均治愈(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85,3:45)。本品还有用于治疗神经衰弱、支气管哮喘、慢性老年性支气管炎、关节炎、口腔炎、肠梗阻等疾病的报道。
百合
为百合科植物百合Lilium brownii F.E. Brown var. Viridulium Baker或细叶百合L. Pumilum DC.的肉质鳞叶。全国各地均产。以湖南、浙江产者为多。秋季采挖。洗净,剥取鳞叶,置沸水中略烫,干燥,生用或蜜炙用。
【药性】甘,微寒。归肺、心、胃经。
【功效】养阴润肺,清心安神。
【应用】
1.肺阴虚证。本品微寒,作用平和,能补肺阴,兼能清肺热。润肺清肺之力虽不及北沙参、麦冬等药,但兼有一定的止咳祛痰作用。用于阴虚肺燥有热之干咳少痰、咳血或咽干音哑等症,常与生地、玄参、桔梗、川贝母等清肺、祛痰药同用,如百合固金汤(《慎斋遗书》)。
2.阴虚有热之失眠心悸及百合病心肺阴虚内热证。本品能养阴清心,宁心安神。治虚热上扰,失眠,心悸,可与麦冬、酸枣仁、丹参等清心安神药同用。治疗神志恍惚,情绪不能自主,口苦、小便赤、脉微数等为主的百合病心肺阴虚内热证,用本品既能养心肺之阴,又能清心肺之热,还有一定的安神作用。常与生地黄、知母等养阴清热之品同用。
此外,本品还能养胃阴、清胃热,对胃阴虚有热之胃脘疼痛亦宜选用。
【用法用量】煎服,6~12g。蜜炙可增加润肺作用。
【古籍摘要】
1.《日华子本草》:“安心,定胆,益志,养五脏”。
2.《本草纲目拾遗》:“清痰火,补虚损”。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含酚酸甘油脂、丙酸酯衍生物、酚酸的糖苷、酚酸甘油酯糖苷、甾体糖苷、甾体生物碱、微量元素、淀粉、蛋白质、脂肪等成分。
2.药理作用:百合水提液对实验动物有止咳、祛痰作用;可对抗组织胺引起的蟾蜍哮喘;百合水提液还有强壮、镇静、抗过敏作用;百合水煎醇沉液有耐缺氧作用;还可防止环磷酰胺所致白细胞减少症。
3.临床研究:据报道,以百合、蒲公英各30g,乌药、青皮、五灵脂各10g,水煎,于晚饭后顿服,治疗消化性溃疡,有一定疗效(云南中医杂志,1987,6:14)。
山楂
本品为蔷薇科植物山里红Crataegus pinnatifida Bge.var.major N.E.Br.或山楂C. pinnatifida Bge. 的成熟果实。主产于河南、山东、河北等地,以山东产量大质佳。多为栽培品。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切片,干燥。生用或炒用。
【药性】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
【功效】消食化积,行气散瘀。
【应用】
1.饮食积滞证。本品酸甘,微温不热,功善消食化积,能治各种饮食积滞,尤为消化油腻肉食积滞之要药。凡肉食积滞之脘腹胀满、嗳气吞酸、腹痛便溏者,均可应用。如《简便方》即以单味煎服,治食肉不消。若配莱菔子、神曲等,可加强消食化积之功。若配木香,青皮以行气消滞,治积滞脘腹胀痛,如匀气散(《证治准绳》)。
2.泻痢腹痛,疝气痛。山楂入肝经,能行气散结止痛,炒用兼能止泻止痢。治泻痢腹痛,可单用焦山楂水煎服,或用山楂炭研未服,如(《医钞类编》)方;亦可配木香、槟榔等同用。治疝气痛,常与橘核,荔枝核等同用。
3.瘀阻胸腹痛,痛经。本品性温兼入肝经血分,能通行气血,有活血祛瘀止痛之功。治瘀滞胸胁痛,常与川芎、桃仁、红花等同用。若治疗产后瘀阻腹痛、恶露不尽或痛经、经闭,朱丹溪经验方即单用本品加糖水煎服;亦可与当归、香附、红花同用,如通瘀煎(《景岳全书》)。
现代单用本品制剂治疗冠心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细菌性痢疾等,均有较好疗效。
【用法用量】煎服,10~15g,大剂量30g。生山楂、炒山楂多用于消食散瘀,焦山楂、山楂炭多用于止泻痢。
【使用注意】脾胃虚弱而无积滞者或胃酸分泌过多者均慎用。
【古籍摘要】
1.《新修本草》:“汁服主水利,沐头及洗身上疮痒。”
2.《日用本草》:“化食积,行结气,健胃宽膈,消血痞气块。”
3.《本草纲目》:“化饮食,消肉积,癥瘕,痰饮痞满吞酸,滞血胀痛。”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山楂含黄酮类、三萜皂苷类(熊果酸、齐墩果酸、山楂酸等),皂苷鞣质、游离酸、脂肪酸、维生素C、无机盐、红色素等。
2.药理作用:所含脂肪酸能促进脂肪消化,并增加胃消化酶的分泌而促进消化,且对胃肠功能有一定调整作用。其提取物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流量,保护心肌缺血缺氧;并可强心、降血压及抗心律失常;又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其降低血清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可能是通过提高血清中高密度胆固醇及其亚组分浓度,增加胆固醇的排泄而实现的。另外,山楂还能抗血小板聚集、抗氧化、增强免疫、利尿、镇静、收缩子宫、抑菌等。
3.临床研究:据报道,用山楂或经适当配伍治疗消化不良、小儿厌食症、婴幼儿腹泻、菌痢、腹痛、产后瘀滞等多种疾病,均取得满意疗效。近年临床还报道:服降脂乐(每片含山楂0.5g)治疗中老年高脂血症89例,结果降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的有效率分别为69.49%和80.28%,并能改善食欲不振,神疲乏力、血压偏高等症状(河南中医,1990,4∶23);用山楂与葛根提取物制成的心血宁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186例,有效率89.87%,并有良好的降血压和降血脂功效(中成药,1994,7∶25);每日以生山楂90g煎服(儿童减量),治疗急慢性肾盂肾炎105例,效果良好(陕西新医药,1975,1∶35)。此外,又可治疗肝炎、月经逾期不至、下肢软组织损伤、顽固性呃逆,声带息肉,冻疮等。
4.不良反应:多食山楂可引起胃酸过多,还有因吃山楂过量而造成胃石症和小肠梗阻的报道。市售山楂片对小儿虽有促进食欲助消化作用,但因含糖较多,如食用量大,使血糖维持较高水平,则将影响食欲,久之可造成营养不良,贫血等。故中医认为山楂只消不补,无积滞或脾胃虚弱者应慎用或不用(中国食品报,2001,02.01)。
【其他】研究不同炮制温度,对山楂有机酸和胃肠推进功能的影响,提示用于消食时炮制温度最好控制在160℃~200℃之间为宜(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1,1∶46)。
白果



白果-原态
白果-药材
白果-饮片
为银杏科植物银杏Gimkgo biloba L.的成熟种子。全国各地均有栽培。主产于广西、四川、河南、山东、湖北。秋季种子成熟时采收,除去肉质外种皮,洗净,稍蒸或略煮后烘干。用时打碎取种仁,生用或炒用。
【药性】甘、苦、涩,平。有毒。归肺经。
【功效】敛肺化痰定喘,止带缩尿。
【应用】
1.哮喘痰嗽。本品性涩而收,能敛肺定喘,且兼有一定化痰之功,为治喘咳痰多所常用。治寒喘由风寒之邪引发者,配麻黄辛散,敛肺而不留邪,开肺而不耗气,如鸭掌散(《摄生众妙方》);如肺肾两虚之虚喘,配五味子、胡桃肉等以补肾纳气,敛肺平喘;若外感风寒而内有蕴热而喘者,则配麻黄、黄芩等同用,如定喘汤(《摄生众妙方》)。若治肺热燥咳,喘咳无痰者,宜配天门冬、麦门冬、款冬花以润肺止咳。
2.带下,白浊,尿频,遗尿。本品收涩而固下焦。治妇女带下,属脾肾亏虚,色清质稀者最宜,常配山药、莲子等健脾益肾之品而用;若属湿热带下,色黄腥臭者,也可配黄柏、车前子等,以化湿清热止带,如易黄汤(《傅青主女科》)。治小便白浊,可单用或与萆薢、益智仁等同用,遗精、尿频、遗尿,常配熟地、山萸肉、覆盆子等,以补肾固涩。
【用法用量】煎服,5~10g,捣碎。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不可多用,小儿尤当注意。过食白果可致中毒,出现腹痛、吐泻、发热、紫绀以及昏迷、抽搐,严重者可呼吸麻痹而死亡。
【古籍摘要】
1.《医学入门》:“清肺胃浊气,化痰定喘,止咳。”
2.《本草纲目》;“熟食温肺益气,定喘嗽,缩小便,止白浊;生食降痰,消毒杀虫;嚼浆涂鼻面手足,去皶疱, 皴皱及疥癣、疳 、阴虱。”“食多则收令太过,令人气壅胪昏顿。……《三元延寿书》言昔有饥者,同以白果代饭食饱,次日皆死也。”
3.《本草便读》:“上敛肺金除咳逆,下行湿浊化痰涎。”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种子含蛋白质、脂肪、淀粉、氰苷、维生素B2及多种氨基酸;外种皮含有毒成分白果酸、氢化白果酸、白果酚、白果醇等。肉质外种皮含白果酸、氢化白果酸、氢化白果亚酸、银杏二酚、白果醇和黄酮类化合物。
2.药理作用:能抑制结核杆菌的生长,体外对多种细菌及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乙醇提取物有一定的祛痰作用,对气管平滑肌有微弱的松弛作用。白果二酚有短暂降压作用,并引起血管渗透性增加。银杏外种皮水溶性成分能清除机体超氧自由基,具有抗衰老作用,还具有免疫抑制及抗过敏作用
3.临床研究:白果仁,有恶心呕吐者加干姜,研末服,治美尼尔氏综合征,一般4~8次可愈( 中医杂志,1986,1:63);带壳生白果,文火煎服。治疗神经性头痛1O例,大多1剂见效[中医杂志,1982,4:72);白果仁,切出平面,频搓患部,治疗酒刺116例,均获效,一般用药7~14次可愈(新中医,1982,4:72)。
4.不良反应:银杏毒性成分为银杏毒及白果中性素(白果酸、白果醇及白果酚等)。银杏毒有溶血作用,服用量过大,易中毒,生品毒性更大,而以绿色胚芽最毒。白果的毒性成分能溶于水,加热可被破坏,故本品熟用毒性小,若做为食品,应去种皮、胚芽,浸泡半天以上,煮熟透后才可食用。一般中毒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烦躁不安,惊厥,精神萎顿,呼吸困难,紫绀 ,昏迷,瞳孔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严重者可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解救方法:服后2~3小时内,应洗胃,导泻,利尿,服鸡蛋清或活性炭,以减轻毒素的继续吸收;呼吸困难及紫绀者,给氧,并予呼吸兴奋剂;惊厥抽搐者,给予安定、苯巴比妥等镇静,抗惊厥药,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及其他对症处理,中药可用甘草30g,水煎服,或白果壳30~60g,水煎服,或用木香适量用开水磨汁,入麝香少许服之。
附药 银杏叶
为银杏树的叶,主要成分为银杏黄酮。性味苦、涩,平。功能敛肺平喘,活血止痛。用于肺虚咳喘,以及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脑血管痉挛等。煎服5~10g,或制成片剂、注射剂。
三七
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 (Burk.) F. H. Chen的干燥根。主产于云南、广西等地。夏末秋初开花前或冬季种子成熟后采挖,去尽泥土,洗净,晒干,生用或研细粉用。
【药性】甘、微苦,温。归肝、胃经。
【功效】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应用】
1.出血证。本品味甘微苦性温,入肝经血分,功善止血,又能化瘀生新,有止血不留瘀,化瘀不伤正的特点,对人体内外各种出血,无论有无瘀滞,均可应用,尤以有瘀滞者为宜。单味内服外用均有良效。如《濒湖集简方》治吐血、衄血、崩漏,单用本品,米汤调服;若治咳血、吐血、衄血及二便下血,可与花蕊石、血余炭合用,如化血丹(《医学衷中参西录》);治各种外伤出血,可单用本品研末外掺,或配龙骨、血竭、象皮等同用,如七宝散(《本草纲目拾遗》)。
2.跌打损伤,瘀血肿痛。本品活血化瘀而消肿定痛,为治瘀血诸证之佳品,为伤科之要药。凡跌打损伤,或筋骨折伤,瘀血肿痛等,本品皆为首选药物。可单味应用,以三七为末,黄酒或白开水送服;若皮破者,亦可用三七粉外敷。若配伍活血行气药同用。则活血定痛之功更著。本品散瘀止痛,活血消肿之功,对痈疽肿痛也有良效。如《本草纲目》治无名痈肿,疼痛不已,以本品研末,米醋调涂;治痈疽破烂,常与乳香、没药、儿茶等同用,如腐尽生肌散(《医宗金鉴》)。
此外,本品具有补虚强壮的作用,民间用治虚损劳伤,常与猪肉炖服。
【用法用量】多研末吞服,1~1.5g;煎服,3~10g,亦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外掺或调敷。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
【古籍摘要】
1.《本草新编》:“三七根,止血之神药也,无论上中下之血,凡有外越者,一味独用亦效,加入补血补气药之中则更神。盖止药得补而无沸腾之患,补药得止而有安静之休也。”
2.《本草求真》:“三七,世人仅知功能止血住痛,殊不知痛因血瘀则痛作,血因敷散则血止。三七气味苦温,能于血分化其血瘀。故凡金刃刀剪所伤,及跌扑杖疮血出不止,嚼烂涂之,或为末掺,其血即止。且以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漏、经水不止、产后恶露不下,俱宜自嚼,或为末,米饮送下即愈。”
3.《医学衷中参西录》:“三七,善化瘀血,又善止血妄行,为吐衄要药。病愈后不致瘀血留于经络,证变虚劳(凡用药强止其血者,恒至血瘀经络成血痹虚劳)。兼治二便下血,女子血崩,痢疾下血鲜红久不愈(宜与鸦胆子并用),肠中腐烂,浸成溃疡,所下之痢色紫腥臭,杂以脂膜,此乃肠烂欲穿(三七能化腐生新,是以治之)。为其善化瘀血,故又善治女子症瘕,月事不通,化瘀血而不伤新血,允为理血妙品。外用善治金疮,以其末敷伤口,立能血止疼愈。若跌打损伤,内连脏腑经络作疼痛者,外敷内服奏效尤捷。疮疡初起肿疼者,敷之可消。三七之性,既善化血,又善止血,人多疑之,然有确实可证之处。如破伤流血者,用三七末擦之,则其血立止,是能止血也;其破处已流出之血,着三七皆化为黄水,是能化血。”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主要含皂苷、黄酮苷、氨基酸等。止血活性成分为三七氨酸。
2.药理作用:本品能够缩短出血和凝血时间,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及溶栓作用;能够促进多功能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具有造血作用;能够降低血压,减慢心率,对各种药物诱发的心律失常均有保护作用;能够降低心肌耗氧量和氧利用率,扩张脑血管,增强脑血管流量;能够提高体液免疫功能,具有镇痛、抗炎、抗衰老等作用;能够明显治疗大鼠胃黏膜的萎缩性病变,并能逆转腺上皮的不典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具有预防肿瘤的作用。
3.临床研究:用生三七粉1g,每日2~3次冲服。治疗高脂血症76例,结果:降胆固醇的有效率为78%,降甘油三酯的有效率为57.5%,降β脂蛋白的有效率为53%,(中医杂志,1994,2:70);用三七粉3g,早晚各1次空腹冲服,7天为1疗程。治疗脑震荡后遗症60例,总有效率为86.1%(河南中医,1997,4:235);用三七粉、西洋参各15g,每日1g冲服,15天为1疗程,治疗前列腺肥大26例,总有效率为88.5%(中医杂志,1994,4:199);用三七研粉过110目筛,醋调成糊状备用。先清洁疮面,再涂药膏,2天换药1次。治疗褥疮36例,经4~10次换药,全部治愈(时珍国医国药,1996,4:200);另据报道,本品还可用治重症肝炎、冠心病、肺心病、上消化道出血、疤痕疙瘩、术后粘连、痔疮等。
玫瑰
为蔷薇科植物玫瑰Rosa rugosa Thunb.的干燥花蕾。主产于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四川等地。春末夏初花将开放时分批采摘,除去花柄及蒂,及时低温干燥。生用。
【药性】甘、微苦,温。归肝、脾经。
【功效】疏肝解郁,活血止痛。
【应用】
1.肝胃气痛。本品芳香行气,味苦疏泄,有疏肝解郁、醒脾和胃、行气止痛之功。用治肝郁犯胃之胸胁脘腹胀痛,呕恶食少,可与香附,佛手,砂仁等配伍。
2.月经不调、经前乳房胀痛。本品善疏解肝郁,调经解郁胀,治肝气郁滞之月经不调,经前乳房胀痛,可与当归、川芎、白芍等配伍。
3.跌打伤痛。本品味苦疏泄,性温通行,故能活血散瘀以止痛。治疗跌打损伤,瘀肿疼痛,可与当归、川芎、赤芍等配伍。
【用法用量】煎服,1.5~6g。
【古籍摘要】
1.《药性考》:“行血破积,损伤瘀痛。”
2.《本草纲目拾遗》:“和血行血,理气,治风痹、噤口痢、乳痈、肿毒初起、肝胃气痛。”
3.《本草正义》:“玫瑰花,香气最浓,清而不浊,和而不猛,柔肝醒胃,流气活血,宣通窒滞而绝无辛温刚燥之弊,断推气分药之中,最有捷效而最为驯良者,芳香诸品,殆无其匹。”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香茅醇、牻牛儿醇,橙花醇、丁香油酚,苯乙醇。此外,尚含槲皮苷、鞣质、脂肪油、有机酸等。
2.药理作用:玫瑰油对大鼠有促进胆汁分泌作用;玫瑰花对实验性动物心肌缺血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3.临床研究:用玫瑰舒心口服液(由玫瑰花、柴胡、枳壳、川芎、香附、白芍组成)治疗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100例,缓解心绞痛总有效率为98%,心电图改善率为75%(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2,7:414);玫瑰花糖膏(玫瑰花100g捣碎、与白砂糖300g混匀,置阳光下,待糖溶化后服用)日服3次,每次10g。可以治疗胃痛、消化不良、肺结核咳血,此膏可以长期食用,具有强身健体,和脾健胃,润肤美容之功;以玫瑰花12g,半夏、红枣、苏梗各10g,每日1剂水煎服,可用以治疗梅核气(中国民族医药杂志,1999,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