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打银行深圳官网网站:之(133)二 阴阳是中医学的根本:(二) 阴阳失衡既为疾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19 21:34:48
 

疾病的起源(133)

王立石 博士 著  河本馨 博士监修

日本侨报社(东京) 2008年6月16日 第一版

第六章 科学地看待中医学

 

(二) 阴阳失衡既为疾病


阴阳的平衡遭到破坏时既会引发疾病。其中阴或阳不足时称之为虚,可以出现以下三个现象。

1  阴虚则热。虚阴就会引起发热。阴不足以限制阳,会出现潮热、盗汗(睡眠时出汗)、手足发热、咽干、脉数细等症状。

2  阳虚则寒。阳虚则会引起发冷。阳不足以限制阴,而出现脸色苍白、手脚发凉、神疲縮卧(精神疲惫,身体卷缩着睡觉)、自汗(一活动就会出汗)、脉微弱等症状。

3  阴损及阳,阳损及阴,阴阳倶損。阴的损伤可以伤及阳,阳的损伤又可以影响阴,最终阴阳都会受损,而出现阴阳两虚,这实际上是阴和阳在更低层次上的偏盛或偏虚现象。例如,老年人经常出现阴阳两虚,此时如果在偏于阳虚时,会出现腹泻,而偏于阴虚时则出现便秘,或如此不断地交替。

脉搏、呼吸、颜色(尿、排便、脸色、皮肤及粘膜、温度、舌苔)等因素全部都可以分为阴和阳,根据患者的这些阴阳之虚实加以判断的过程序就是辩证。


(三)  阴阳在临床上的应用


阴阳的治疗的应用,首先要判断身体所处的阴阳的状态,然后根据中药药性的阴阳,来纠正身体的阴阳(阳者投以阴药,阴者投以阳药)就行了。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可考虑治疗原则的制定与药性及其分类的两个方面。


1 建立治疗原则

1)阴阳偏胜时,可以分为阴胜和阳胜。阴胜則寒,此时的证候为寒实证,要用热性药(例如麻黄、人参、附子、干姜等)加热即可,既寒者热之。阳胜则热,这时的证为实热证,可用寒性药(例如梔子、穿心莲、寒水石等)而加以冷却即可,既热者寒之。

2)阴阳偏虚时,分为阴虚与阳虚。阴偏虚时出现虚热证,不可用寒凉的药物直接去加热,而是要用滋阴剂(枸杞、麦门冬、天门冬、竹茹等)滋养肾阴。阳偏虚时出现虚寒证,不可以直接用热药(附子、干姜、桂皮等)加热,而是温补药胡芦巴,补骨脂、锁阳等)温补肾阳。即阴和阳的虚或衰時的热和寒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热和寒。

 

2 药性与其分类

药性分为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四气包括寒、热、温、凉。凉和寒为阴性,热和温为阳性。五味包括酸、苦、甘、辛、咸。辛与甘为阳,苦和咸为阴。升(如菊花等)、降(如莱服子等)、浮(浮小麦等)、沉(矿石类如磁石和龙骨等),升与浮属阳,沉与降为阴。

根据辩证来制定上述的治疗原则,而根据其阴阳虚实来组方,即可获得相对良好的效果。与西医学相比,中医学的辩证以及阴阳等具有很科学的思想,因此,将来西医学中也必将引入阴阳、辩证的概念。

西医学的血液检查和生物化学检查等作为诊断的依据,这实际上都是与中医学的脉诊和視診相似的过程。无非是量化的机械性的判断与人直接的观察、思考的方法上的不同而已。同理,将来血液检查的数据和生物化学检查的数据均可以当作辩证的证据用于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