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咸新区政务官网:四大民主才是真“解药”-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4:57:14
四大民主才是真“解药”作者:鄢烈山来源:南方日报来源日期:2010-1-14本站发布时间:2010-1-14 15:10:44阅读量:692次    浙江温州市龙湾区组织、人事、监察三部门,于2003年出台的红头文件《关于考录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子女的补充规定》,被有心人放到网上,引起了新年关于干部人事就业问题的第一波热议。“公共职位岂能执政群体内部分配?”本是再浅显不过的当代政治文明规则,被这样肆无忌惮地公然践踏,确是惹人愤慨。但正如论者郑渝川所说,这种事情“具有相当的普遍性”。记得去年某县新闻出现时,网友们创设了一个新词语叫“官二代”。其实,也无非权势阶层“世袭罔替”、“裙带关系”、“换手搔痒”等沉渣泛起,有的只做不说,有的习非成是,不以为耻。我们为什么要制定实行《公务员法》,重要的目的之一,不就是消除这些丑恶现象,公正地从社会各阶层选拔干部吗?

但是,在公务员法颁布5周年、公务员制度推行第17年之际,国家公务员局局长尹蔚民日前表示,今后要把招录有基层工作经历公务员作为公务员考录工作的头等大事,要加大从农村、社区优秀基层干部中考录公务员的力度,探索从优秀工人、农民等生产一线中考录公务员的办法。这种想法当然是有针对性的,是为了矫正当前干部考录和选拔中的弊端,比如学历重过能力,特别是公务员招考几乎成了从前称之为“三门(家门—校门—机关门)干部”的天下。

相应地,就有诸如四川省丹棱县的村党支书杨烛林,通过差额选举成为县委委员;某省(恕我忘了)县委书记直接调入省直机关任职;某省搞省直管县,县委书记加半级成副厅局级……之类正面报道。

而在我看来,不论正面、负面,所有这些报道都没有任何新鲜之处,都是在中国历史的漩流中打转转。门第和权势世袭、裙带关系与中国历史一样悠久;选用干部不重学历,破格提拔工人、农民当官员在三十年前更是惯例,工人王洪文、农民陈永贵都成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呢;而七品县官,在交通和通信都极不发达的古代,就是中央调配的干部,今日执政蛮荒之地,明日平调成御史上朝堂议大政亦属寻常风景。

要想走出历史的怪圈,选拔能够为人民服务的干部,在枝枝节节上搞“创新”,忽左忽右地搞“矫枉”是没有用的,只能治丝益棼,扰乱方寸。其实,最节省最有效的办法是现成的,这就是落实中共中央文件提出四大民主(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先说民主选举。如果在国家和地方最高权力机关有投票权的人大代表,从乡镇到国务院各级行政首长的产生,都是民意的结晶,(相应地党组织领导由党内民主选举产生),权为民所授,权力对民意负责,选举人只管被选举人的德才是否值得自己信托,政见和政绩自己是否满意,哪会管他的学历高低,是什么职业出身?说不定一个县长被选上当了省长,一个优秀“农民企业家”被选上了市长呢,根本用不着谁刻意破格栽培。

至于一般的公务员,中国古代叫幕僚、衙役;国外叫职业的“文官”(文秘等技术人员);中国学者把他们区别于“公务员”中选授的长官(政务官),建议叫“事务员”;而不管叫什么就是国家机关雇员而已。国家雇员就像大企业的职员一样,当然要有它一定的招录标准。之所以现在特别强调学历等硬杠杠,我想与我们的高考制度一样,虽明知有很多弊病,但因为对没有“关系”的人相对公平,民众就接受并坚持着。如果“口子”一开,各地自主招考公务员,权势阶层岂不更加无所顾忌地“开后门”?

再说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一个国家,除了战与和,最重要的决策权是什么?是征税权和用税权。用《政府论》作者洛克的说法,一切权力的行使最终都是为了保护公民的财产权。如果我们的人大机关能够民主决策征或不征什么税,税赋用在或不用在什么开支项目上;能够预决算公开透明,让全民参与对国家机关的财务监督,当公务员根本不可能享受这么多特权和福利,想给自己加薪就加到社会平均水平的3倍(据1月6日北京晨报),想建豪华办公楼和“公务员小区”就建,想搞什么“一元工作餐”就搞;而“与国际接轨”,公务员收入不超过社会的中档水平,每餐公款招待账单都要上网……“公务员”还会这样是中国人必欲得之的香粑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