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路附近的医院:美债危机:谁来为“百姓血汗钱”负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2:08:05

美债危机:谁来为“百姓血汗钱”负责?

大道国学者夏商先生曰:美欧债务危机险象环生,英国“以暴制暴”风声鹤唳。市场经济全球化“货币战争”的灾难大片,剧情还在继续。悲惨世界艰难时世下,尽管自己的巨额外储已遭遇“缩水蒸发”危机,中国依然“痴心不改”,并以超低利率继续加仓美国的“两房债”。这世界究竟怎么啦?中国究竟怎么啦?我们不妨先看几条相关时讯,然后再继续讨论。

【1】外媒称美债危机令中国进退维谷 不管怎样中国都是输家

据凤凰网财经2011年08月11日讯,据路透社报道,8月这股戏剧性的金融冲击波,很可能会给已经历时四年之久的全球信贷危机开启第三个阶段--最终使债权国也难以幸免.目前看来,这股冲击波源于经济低迷,而又有催生另一场经济衰退之势. 这场由西方国家按揭贷款与房地产泡沫触发的信贷危机,首先重创了银行业,现在使被迫救助银行业的政府陷于危机. 全球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标准普尔已经剥夺了美国象征“无风险”的AAA主权债信评级,而欧元区不是疲于应对国家破产就是要解决成员国的流动性危机,这场战争的胜利也看起来似乎遥遥无期.

随着市场对西方国家解决债务问题的能力或意愿的信心迅速低落,这场大戏的下一个转折点将转向为其提供贷款的盈馀国家. 这也难怪在过去一周里,身为债权国的中国是表现最为焦虑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官方媒体谴责美国嗜债成瘾,并批评其在预算问题上的政治角力是"短视"行为.中国的焦虑程度丝毫不亚于身为债务国的美国,以及摇摇欲坠的意大利或西班牙等国. 俗话说,如果你欠银行一千块,你会有麻烦;但如果你欠它一百万,银行会有麻烦.

中国对美国的借款已经高达2万亿美元,这相当于把中国30%的年产出都存放在同一个国家,并且中国3.2万亿外汇储备中剩馀的绝大多数可能都借给了欧洲国家. 让中国或许其他债权国感到愤怒的是,他们现在已经被自己的债务人所绑架,并且有被洗劫的可能.因为确信肯定能收回资金,这些国家和机构一直向美国提供贷款.

尽管标准普尔上周调降了美国AAA的主权债信评级,以及市场担心意大利或西班牙无力还债,违约的担忧仍看似有些夸大.但政府无力安抚投资者的担忧,市场日益感到不安,这件事本身必定会影响到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又对债务的长期可持续性至关重要.

这也是市场信心失控的开始.

不管怎样中国都可能是输家,像中国这样的大债权国将面临三重打击.

其一,西方需求下滑,打压中国的出口拉动型增长;其二,信贷忧虑高涨,损及中国的高额储蓄;此外,面对西方需求冲击的政策反应,可能是印发更多钞票.

汇丰控股首席经济学家简世勋(Stephen King)表示,美国的印钞式做法在保持债券低收益率(殖利率)的同时,令美元走弱,从而将债务负担转嫁给海外债权方,以支持美国出口和经济增长,而这些外海债权人手中资产的美元价值则出现下滑. 中国也可寻求增加货币供应的手段,但这会危及社会稳定,因该国通胀率已相当之高.但若中国威胁要抛售美国资产,也可能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因为这对当前美债市场造成的任何影响,也会引发同样的短期估值後果.

“无论怎麽做,中国都是输家,”简世勋写道,并称到时会出现两种情形--“较好的”情形,是20国集团(G20)就缩减全球失衡达成妥协,尽管该前景一直很遥远;而“可怕的”情形,则是中国因被频频指责为故意引发美国及全球金融危机而大为光火. 他并称,任何一种情形的长期後果,都是美元一家独大的储备货币地位被削弱.此前中国支持以IMF特别提款权的方式,由关键储备货币组成货币篮子的做法,这是背後原因之一.

中国显然不是美国唯一的大债权国,不过其持债规模却遥遥领先.日本持有的美国公债规模也达到约1万亿(兆)美元,此外,巴西、俄罗斯和几个石油出口大国也是重要的债权国. 但有关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可通过货币贬值来走出困境的想法,决不仅限于揣测.

【2】 美债未了局:中国以超低利率继续加仓两房债

据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08月12日报道,美债未了局:中国加仓美元机构债 。2.140%! 北京时间8月11日凌晨,历史性一幕突然上演。 首度以“AA+”级别亮相的240亿美元10年期美国国债,中标利率停留在2.140%位置,刷新2009年1月创下的2.419%记录;而两年前,美债还是“AAA”级别。 这只是美国财政部发行720亿美元新债的一步,早先完成拍卖的320亿美元3年期国债,同样以0.500%的中标利率创历史新低。

显然,投资者对美债的追捧,并未因标普降级举措而削弱。对美债持有人而言,这无疑是个大好消息。由此看来,作为上述债券的最大海外持有人,中国似能从这场危机中“因祸得福”。但,真相只有一个。逆势加仓机构债,中国的美元资产包括哪些? 遗憾的是,国内并没有权威数据对这部分投资进行详细解读;因此,追踪中国对美国的投资变动,更大程度需要依靠美国财政部提供的数据。

实际上,美财政部公布的数据仅是对来自中国境内直接投资的统计;对于间接投资,如离岸中资机构的举动,或是借道境外机构进行的投资,并未予以归纳。截至2011年5月,中国累计持有美国国债11598亿美元,仍超过其余各国和地区,牢牢占据美国第一大债权人地位。这已是中国持续第二个月增持美国国债,4、5月份累计加仓149亿美元。

央行7月中旬发布的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已达31975亿美元,而新增外汇储备达3502亿美元。 其余的新增投资去往何方? 同样由美国财政部的公布一组数据,包括《外国对美国长期证券的净购买》的季度和月报,揭开了奥妙。数据显示,今年1月开始,中国对美国长期机构债实施大胆增仓行动;今年前五个月,此类债券增加125.19亿美元。

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增持长期机构债约92.2亿美元;而当期,全球购入此类债券总和仅19.16元,其中,欧盟地区大笔减持达91.85亿美元。此后的4、5月份,中国痴心不改,分别加仓机构债20.1亿美元和12.89亿美元;但在最新有统计的5月份,所有海外投资者对此类债券减持高达82.64亿元。对比之下,今年以来中国对美国机构债的投资,几乎达到与整体投资趋势反道而行的地步。

这个牢牢抓住中国“芳心”的机构债究竟是什么?

“此类债券的发行人包括房地美、房利美,还有吉利美,及一些小型政府机构,但主要是‘两房’。”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解释称。上述债券发行人被定义为机构;准确的说,它们是政府支持企业,由政府支助或是持有,既隶属于美国政府,又与政府分开。基于这些机构与美国政府的密切关系,它们发行的债券等同于美国国债。

因此,在美国主权信用评级被标普下调后,包括房地美、房利美在内的数家金融机构随即被撤销“AAA”级别至“AA+”。标普在声明中指出,下调“两房”评级反映了它们与美国政府的依赖关系。一夜之间,中国的两大类投资——美国国债和机构债,都遭遇评级下调威胁。

由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联合发布的年度《外国持有美国债券情况报告》,对此类机构债有进一步解读。更新于2011年4月的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6月,中国持有的美国各类证券总值达16107.37亿美元。其中,长期债券占比最高,达14792.92亿美元,股票仅1265.26亿美元;而长期债券投资中,美国国债为11081.28亿美元;机构债次之,为3600.69亿美元。

更详细的数据显示,3600多亿美元的长期机构债券中,八成以上或2977.25亿美元为资产担保证券ABS;报告注释写道,ABS主要就是住房抵押债券。事实上,作为曾在次贷危机呼风唤雨的衍生产品之一,ABS在中国资产包中的地位也由盛转衰:金融危机爆发的2008年,中国持有的ABS头寸攀至3690亿美元;及至2009年6月底,中国持有的ABS规模降至3580亿美元,占当期长期机构债的79%。

意外的是,中国投资者进入2011年后却风格大变,突然对机构债增加投资。当然,这其中最主要的构成还是来自“两房”债券。

违约陷阱:2008年开始的机构债减持,为何2011年完全扭转?

“这一举动实在令人困惑”,刘利刚称,毕竟今年前五个月,蔓延欧美的债务危机没有丝毫好转迹象。截至目前,尚无从追溯这一系列对美投资的实际操作者。美国财政部公布的中国持有资产数据中,最常被提起的中投公司并非唯一持有人。纳入统计范畴的中国投资者还可能来自中国央行、外管局,或是汇金公司、建银投资;而商业银行或企业,及获批的其他境内投资者也包含在内。

不过,更为现实的问题已经出现。随着美国国债和“两房”的相继降级;勉强从金融危机中脱身的对美投资,再次面临债务危机挑战。有“末日博士”之称的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鲁比尼再度预言,认为中国在债务危机前有两个选择,让人民币大幅升值,或是继续购买美国国债;不过,鉴于人民币大幅升值会打击出口,所以中国将继续购买美债。参考4、5月份中国投资者对美国国债的增持,似乎正沿着上述轨迹前进。

但未来并不乐观。刘利刚认为,当前中国持有的美国债务将无法摆脱两大风险。首先是人民币升值,若以人民币计算,当前中国持有的美元资产早已遭受明显损失;其次是美国财务状况,这恰恰也是标普降级的主要理由,标普认为美国执行的赤字削减计划无法实现财务的可持续性。因此,刘利刚认为,中国持有美债即使不出现违约情况,一旦美元继续贬值,或是美国政府采用高通胀方式偿还债务,同样会带来重大损失。

“事实上,我们已进入债务违约陷阱。”刘利刚在电话中表示。

而在未来债务处理上,以“两房”为主的机构债资产更尴尬。早在今年2月,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市场研究总监鲁政委就曾呼吁,中国必须择机减持“两房”相关债券。“中国投资者固然不会在‘两房’相关债券的投资上全损,但也几乎不可能全身而退!” 但上述建议在“两房”降级后,却不得不面临新问题。

“谁来接手?”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反问。

8月8日公布的房地美半年报就已对标普降级作出风险提示。“债务信用评级下调,会给我们流动性及其他业务带来不利影响。”房地美向美国证监会提交的文件中表示。比评级下调更糟的还有“两房”“惊艳”业绩。标普下调评级后,房地美也公布二季报:二季度21亿美元净亏损,尽管好于去年同期47亿美元净亏损,但将今年一季度盈利6.76亿美元抹杀殆尽。截至目前,两房依旧是亏损状态。

【3】法国第二大银行破产传言震动欧洲

据中新社2011年8月11日电,法国第二大银行法兴银行股价10日大跌,引来破产传言。该行11日给中新社发来书面材料,声称“明确而强烈地”否认对其昨天股价产生影响的所有市场传言,并表示已要求法国的金融市场管理局(AMF)就有关传言的起源展开调查。

欧洲股市主要指数10日普跌,意大利、法国等跌幅最大。其中,法兴银行盘中一度下跌22.5%,最终以22.18欧元报收,重挫14.74%。该行股价的暴跌引起各方关注,各大媒体纷纷对其前景表示担忧。更有甚者指出,法兴银行正在“重走雷曼兄弟的老路”,处于“灾难的边缘”。在美国信用评级遭标普调低后,法国能否保住3A评级成为各方关注焦点。欧洲市场10日传言四起,“法国信用评级将被调低”、“法兴银行面临破产”等说法引发投资者恐慌。

【4】英全国骚乱渐息逮捕近1200人    已开始入户搜查

据新京报2011年08月12日报道,当地时间11日,在蔓延英国全国的骚乱持续多日后,首都伦敦和主要城市伯明翰、曼彻斯特等地的安全局势已经明显缓和,骚乱逐步得到控制。从6日以来,警方已经在全国各大骚乱城市逮捕了近1200人。卡梅伦10日说,已经授权警方使用高压水枪驱散骚乱者。警方目前已获授权使用橡皮子弹。据悉,在英国历史上,高压水枪只在北爱尔兰教派冲突中使用过,从未在英国大陆派上用场。伦敦警察局警官卡瓦纳赫说,10日午夜,警方入户搜查骚乱者的行动就已经展开,目前已经发出了大约100个逮捕令。一位名叫奥德的高级警官对媒体透露,他预计,这轮搜捕行动结束后,将会有数百人被逮捕。

问罪,英法庭24小时审案不停。媒体报道称,由于案件太多,很多案子的听证都是走马观花。许多疑犯的律师都无法与自己的代理人充分交谈。而且,大多数案子中的疑犯都是匿名,因为他们都还未成年。很多律师都说,他们的代理人其实都是“好孩子”,有着一个充满爱的家庭,但都被卷入这场暴力活动。但英国媒体11日报道称,大多数参加骚乱的人有个共同点:年轻、贫穷,对未来失去信心。

在骚乱首发地托特纳姆生活的一名19岁男孩对媒体抱怨:“没人为我们做过什么,政治家没有做,警察也没有。”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只是用化名,因为他也是骚乱参加者之一,他担心真实身份曝光会为自己招来牢狱之灾。这名男孩说,他所在的社区移民众多,无论是教育还是治安都很差,这么多年他就生活在这里,也一直没有正式工作,只能打零工谋生。

媒体称,英国是欧盟国家暴力犯罪率最高的国家之一,16-24岁的年轻人中约有18%是失业者,黑人青年的失业比例更高达一半以上。
10日受审的骚乱者包括大学生、理发师、学校职员等,当天的疑犯中,最受媒体关注的是一名11岁的小男孩,他是最小的骚乱者。这名小男孩在试图从一家商店盗取一个价值50英镑的垃圾桶时,被警察逮捕。在庭审现场,小男孩被高大的保安看守着,显得特别矮小。“我只是进去拿出垃圾桶,然后递给别人。”他在法庭辩解道。但最后他承认自己试图盗窃。

《纽约时报》报道说,英国国家的脾气正在发生变化,影响了守法的市民,也影响了罪犯。英国人著名的礼貌突然变成了足球流氓式的混乱……卡梅伦擅长于向人们宣传削减预算,但他没能告诉人们削减什么,如何削减……对于改革而言,这个政府变得无能,失去了合法性。

《每日电讯报》评论道,我们的政治领导人似乎因为危机而瘫痪了。社会秩序的瓦解,金融系统崩溃的危险,暴露了英国政府严重缺乏领导力。

《金融时报》称,暴力事件得到控制后,政治家们必须处理最初在伦敦北部未能遏制暴力的问题。更长远地看,过去一周暴露出了英国社会贫困阶层的怨气和疏离感,这些问题也亟待解决。

【5】网闻博评:美欧债务危机险象环生  英国“以暴制暴”风声鹤唳

此前,已有媒体公开质疑,美国的债务危机与“民主闹剧”,是美国政府与国际信用评级机构联手制造的一场财富大挪移“惊天大阴谋 ”。包括英国和法国在内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进一步加剧,中国外汇储备的“缩水蒸发”已成定局。至于这是不是华尔街与美国政府联手制造的“惊天大阴谋 ”,我们从谁受损谁获益的结果中,即可判明真相。

最起码,从美国的债务危机与“民主闹剧”,到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和英国的“以暴制暴”,所谓市场经济“普世价值”的虚伪和丑陋,却已经在这场“货币战争”灾难大片的全球直播中暴露无遗了。

显然,就国家而言,中国毫无疑问已经是这部全球“灾难大片”的最大“埋单者”。而“老欧洲”及日本等西方国家,也不可能幸免。但就各个国家内部人群来讲,财富身家“逆市飞涨”者,也只能是社会顶层的极少数超级富豪贵族。“资本丛林”弱肉强食所导致的贫富两极分化,使得世界各国绝大多数社会中下层民众的处境,也都不会比英国“野蛮反应”的群众更好。

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后阶段,就是垂死的垄断的金融帝国主义,就是世界垄断的金融寡头经济。金融垄断,导致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又导致世界财富的进一步集中和垄断。所谓市场经济全球一体化,就是世界跨国资本与金融垄断寡头“看不见的手”在推动和操纵。非但如此,通过民主竞选的“权钱交易”和“资本股份制”的参议院监控制衡,以及通过诸如美国中情局和“民主基金会”及“文化基金会”的“糖衣炮弹”,当今世界顶级的金融垄断寡头集团,事实上已经全盘渗透和垄断操控着世界政治经济体系,包括所谓的社会“强势群体”与主流舆论话语权。所谓全球化时代“世界影子政府”的垄断权力,始终是掌握在这些世界顶级的金融垄断寡头集团手里。

故此,每每当我们大多数人最终感受到“财富缩水”的切肤之痛时,我们才会睁大眼睛发出质疑,这个市场经济“普世价值”,会否原本就是一场持续了五百年的财富大挪移“惊天大阴谋 ”?

【6】遭遇“市场陷阱”,谁来为“百姓血汗钱”负责?

亦如网闻博报小社员在此前的《美债警讯:宋鸿兵指路“解放区”》、《英国骚乱:妇女儿童也是“暴徒”? 》及《灾难大片:“货币战争”票房归谁》等《日出西边/风动中国》系列文章所述,回望来路,从“向钱看”争先富,到接轨市场化私有化“国际惯例”,到形成出口导向型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再到贫富两极分化和“黄赌毒黑腐假”沉滓泛起的“道德滑坡”,直到现在的美债危机和“输入性通胀”危机,我们辛辛苦苦做出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GDP大蛋糕”,却原来并不定吃也不定用。顶多,只算是给救美国救欧洲救世界作出了“负责任大国”的贡献。

为何会这样呢?难道我们不正是从“向钱看”开始,便把“GDP大蛋糕”和美元货币真当成了自己的财富吗?可到头来,自己真金白银的物质财富,却被“虚拟”给了西方富国,而自己仅仅只是落了一堆“看起来很美”的数字和不断贬值缩水的纸钞!现在,中国社会的贫富两极分化和“输入性通胀”危机,还看不到尽头。与其说这是以“东莞模式”为代表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已走到了尽头,倒不如说是“向钱看”的思维模式已经陷入绝境。拜物拜金,反而失财。自私自利,反倒自损自残。

拜金拜富,就得学习世界上最富裕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接着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西学东渐”,西方资本买办精英通过世界舆论大合唱,顺着中国人“向钱看”争先富的“求学”愿望,又循循善诱地给我们送来了“科技崇拜”、“市场崇拜”、“GDP崇拜”、“法治崇拜”及“普世价值崇拜”等一整套“西洋套餐”。这里面最核心的教义,还是市场化私有化“国际惯例”,简称“市场经济”。
于是,在这个市场经济的全球财富盛宴狂欢中,世界经济繁荣景气时,贫穷的中国人以血汗劳动供养美国和西方富国消费。而当经济景气低迷危机海啸来临时,遭受“血汗钱”缩水蒸发和“输入性通胀”打击最惨重的,还是贫穷的中国人。穷国供养富国,穷人供养富人,这究竟是哪门子的“国际惯例”和“普世价值”?

“美债危机令中国进退维谷,不管怎样中国都是输家”,“中国持有美债即使不出现违约情况,一旦美元继续贬值,或是美国政府采用高通胀方式偿还债务,同样会带来重大损失”,“美债未了局:中国以超低利率继续加仓两房债”,“中国痴心不改”,“今年以来中国对美国机构债的投资,几乎达到与整体投资趋势反道而行的地步”!为什么?谁能解释这究竟是为什么?!!!

中国现有的外汇储备遭遇“缩水蒸发”,中国遭遇“财富大失血”,13亿中国人谁能不痛心疾首!但更令人触目惊心的是,我们为何还要继续把自己捆绑在这架市场经济“财富绞肉机”上?中国“财富大失血”还要到何时?还能够到何时?!!!

难道我们就是为了出口创汇“挣美元”吗?而最后又以外储不是“百姓血汗钱”为由,“痴心不改”地尽情去救美国救欧洲救日本救世界吗?那么,究竟谁该为中国人民的幸福和“百姓血汗钱”负责呢?
且不说民主法治精神,仅从做人最起码的道德良知要求,恐怕也总该有人站出来承担责任并给全国人民一个交待吧?当然,更重要的还是,我们究竟该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