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还会长吗:构建新型的学生评价体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9:58:57
内容摘要:在新课程标准下,对学生的评价应遵循四个原则,在评价过程强调要注重三点,突出我们科学的评价学生,目的是激发我们每一学生的求知欲望
关键词:新评价理念科学 全面  激发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观念的不断改变,以及制度的改革和完善,要求对学生的学习给予科学的评价体系愈来愈强烈。那么,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如何树立全新理念,科学评价学生学习呢?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应以甄别式的评价转向发展式的评价。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应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注意评价的手段和形式的多样化,更应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注重学生个体过去与现在的比较;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如何科学地评价学生素质发展状况,帮助学生找到发展的方向和立足点,激发每个学生的求知欲望,是当前评价制度改革必须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个人认为应遵循如下原则:
一、评价观念要创新
素质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教育者的态度和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这样的教育也就决定着新的评价制度必须按照教育方针的要求和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来评价学生是否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全面发展,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如果我们以此为指导思想,建立起新的评价制度,就能告诉教师应在德智体等方面去培养学生,告诉学生应在德智体等方面去发展自己,这就使评价与教育方针保持一致,与素质教育的目标相吻合,从而促使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环境。
二、评价内容要全面
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一定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健康的个性(而且,每个学生都存在不同的差异),这是不能用一个分数来简单衡量的。因此,要评价学生是否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全面发展,评价内容也就必须全面,就必须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素质、个性品质”等方面来设计评价方案,完善评价内容。
1.思想道德素质评价。思想道德素质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具有定向、动力、支配、调节的作用,是人的“灵魂”。其评价可以从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品格素质四个方面进行。政治素质评价侧重于“三热爱”(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共产党),思想素质评价侧重于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和共产主义思想,道德素质评价侧重于日常行为习惯,品格素质侧重于兴趣、意志、情感、态度等。(评价方法: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品格素质可用描述性评语体现在“鼓励性评语”栏中;道德素质可以《守则》、《规范》为依据,从“在家表现情况”、“在校表现情况”两方面设计若干指标,并采用“好、一般、须努力”的等级进行评价;出勤情况、奖惩情况、学习习惯情况直接分项记载。)
2.科学文化素质评价。科学文化素质是现代人素质结构的主要内容,是学生通过学习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所达到的知识、能力、技能等方面的水平。可以从基础知识素质(语言、数学、自然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等)、基本技能(听说读写算技能、应用知识进行实验或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应用现代化仪器及计算工具的技能)、特殊能力(特长)等方面进行测评,并记载于“学习情况记载栏”中。(评价方法:语文、数学学科类课程用等级评价;班队、科技等活动类课程用描述性评价;特长直接分项分级记载)。再比如单是语文成绩,评价也要全面,有的老师评价学生语文学科的成绩,不再以试卷的成绩来决定了,他通过三部分评价,一是平时的成绩含平时的听写、作业、周记、作文、朗诵、演讲等来表现,二是考试成绩有平时的单元考,期中期末考试成绩来决定,三是附加的成绩,如上课时的表现,发言是不是积极,还有就是字写的如何来加分的。通过这样也就全面考核学生语文成绩,当然其中的某些项目还可以适当的改动,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3.身体素质评价。身体素质是人的素质结构的物质基础。可以从身体发育生长状况、适应能力、活动机能方面方面进行评价。其中身体发育生长状况可以从身高、体重、视力、龋齿、肺活量、血压、脉搏等“体检情况”来反映;机体适应能力可以从“患病情况”来反映;活动机能可以从“体育锻标情况”来反映。(评价方法:根据有关标准用数据或等级进行评价。)
4.劳动素质评价。劳动素质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具有目标、标准和检验作用,体现了教育的社会价值。可以从劳动情感与态度、劳动知识与技能、
三、评价过程要民主
美国枯巴教授和林肯副教授在80年代创立了第四代评价理论,提出了“共同构建”和“全面参与”的评价思想,主张评价者与其对象共同构建和全面参与评价过程。这种评价思想把评价对象当作一个平等合作的伙伴来对待,克服传统评价把评价对象及其他一切有关的人都排除在外,造成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之间产生紧张对立情绪的现象,充分尊重了每个人的尊严、人格与隐私,体现民主性,跟素质教育的观念是相一致的,值得我们借鉴。
1.同学互评。同学之间日日相处,观察入微,评价的准确性比较高。而且,引导学生对照评估细则,互相评价,也是一种自我认识。学生如果学会评价别人,也就学会评价自己。
2.学生自评。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他既是开发自身潜能的主体,也是将外部教育信息内化为自身素质的主体。任何评价离开了学生的积极参与,都无法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也就失去评价意义。因此,评价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对照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
3.家长评价。家长既是教育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也是教育结果的重要责任者,也应该作为教育评价的主体。可以设立“在家表现”和“家长的话”栏目,让家长充分参与评价过程。
4.教师评价。在整个评价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但是,教师不能以此为由独占评价过程,不能以自己的主观印象,武断评价学生素质状况,要根据全面发展的要求,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四、评价结果要延伸
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和主动发展,而不是鉴别学生、选拔学生。因此,不能为评价而评价,把评价“形式化”,更不能把评价“档案化”。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对评价结果逐项细读,对照反思,全面了解自身的素质发展状况、发展水平、发展差异(优缺点),找到继续发展的方向,提出改进的措施,从而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改进的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主动发展。
在科学评价学生过程中特别注重如下几点:
1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是对学生科学评价
如:数学教学中对“圆周率”推算一节时,我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探究来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第一步是用自己准备的学具(直径不同的圆、直尺、细绳等)进行自我探究。第二步是自己与小组其他成员共同探究,既相互交换学具,以弥补自己的不足,再次探究。第三步合作交流达成共识:即“圆的周长总是其直径的三倍多一些”这一科学结论。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对每个学生的学具准备情况(是否充分、合理);个人在小组中的参与情况(是否积极、主动);探究的途径和方法等都注意观察。譬如:有的学生是用圆在直尺上滚动后得出上述结论的;有的学生是用细绳绕园一周后再用直尺测绳长后得出上述结论的;还有的学生是用直尺量圆在桌子上滚动一周后的轨迹得出结论的;还有的学生是把剪的圆两折、三折、四折……后,量出弧长,再分别乘2、3、4……后得出结论。教师在参与学生探究活动过程中,针对用不同方法得出结论的学生都给予科学评价、引导、鼓励、肯定和表扬。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教师引导下去发现;激励中去探究;肯定中增自信;表扬中求进步。
2根据个体的差异适时恰当评价学生。因为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是一个个体,而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不同差异。或知识、能力的;或先天、后天的;或生理、遗传的。因此,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基本技能的形成也必然存在差异。根据《新课标》要求,学段目标是本学段结束时学生应达到的目标,应允许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随着知识与技能的积累逐步达到。因此,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应科学合理。应依据《新课标》要求,不可急于求成,一刀切。要让每一个学生看到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取得进步,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新的学习动力,挖掘个体潜能,最终达到现目标之目的。
3重视评价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容易,发现并提出问题却并不容易。我们目的就是学生好的学习品质,评价好的学习品质,是评价学生情感态度的试金石。一个学生最难得可贵的是具有质疑精神和创新精神。在学习中,当学生面对问题时,是认真思考,主动求解,还是放弃不管;是举一反三,思维创新,还是生搬硬套。这是评价学生情感态度的重要方面。根据《新课标》要求,教师应从学生能否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否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求其他方法;能否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结果等方面进行考察。
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也应因学段不同和每种评价方式的特点不同加以选择。如初一学段学生是关系到学生能否喜欢学习,关系到今后能否学好知识并运用到实践中去。因此,教师的评价应多以正面引导,肯定他们知道了什么,掌握了什么。评价方式采用课堂观察,课后访谈,作业分析,操作,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相结合。
到初二学段,学生自主意识和独立意识进一步加强。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应让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而不仅仅限于教师的评价。也可以让家长和社区街道有关人员参与评价过程。评价形式除采用初一学段方式外,也应采取书面考试,活动报告等形式。每种评价方式都有自己的特点,评价时教师还应根据评价内容和学生学习特点加以选择。如低年级可选用课堂观察的方式,从学生学习的认真程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解决问题和合作交流四个方面进行考察。如教师从作业中了解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从活动中了解学生学习态度和合作交流意识。从成长记录中了解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等。
初三学段的学生,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多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定性描述为主的形式。如张宏同学通过自己的努力,认识了圆,知道了圆的直径和周长的关系,并且能正确地求出圆的周长,计算正确率高。但在说明圆周率的由来方面有一定的困难,需要继续努力。评定等级B。评语中的鼓励性语言宜全面、客观,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更多的关注学生已掌握了什么,获得了哪些进步,具备了那些能力,有何种潜能,并指出学生自己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初三学段的学生个性特征更加凸显,评价应充分考虑这种差异。对学生中出现的独特想法和结论,个性的张扬,创造性地发挥给予鼓励性评价。总之,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无论从哪些方面,采用何种形式,都须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之目的。
总之,我们科学的评价学生,目的是激发我们学生在课堂上能全神贯注、认真地倾听老师的讲解、同学的发言,并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乐于思考老师或同学提出的问题;能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并与小伙伴进行交流;能一丝不苟地完成作业。让学生平等地参与进来,实行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达到师生共同发展的效果。学生正是有了这些良好的学习品质,他们才对身边的知识感兴趣,关注知识的学习和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践和亲身体验,使他们感到知识就在身边,而且学习是有用的,从而更加愿意学习知识。科学的评价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与学习品质之间,有一个相互促进、良性循环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