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到常州的物流公司:美国在全球化中失去了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3:54:43
标签: 美国  90后  80后  失业  找工作  2011-10-02 09:28

 

全球一体化发展结果令西方人措手不及,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西方国家技术优势被不断减弱或加工依赖性增大。比如,苹果手机的成功很快被台湾宏达手机复制瓜分市场就是一个例子。全球资讯发达让美国技术优势往往很快被竞争者削弱。这种趋势的背后有着怎样的世界各国博弈战略呢? 

 

美国和西方在冷战后的“全球化推崇论”的逻辑可以简单的总结如下:经济全球化被理解为市场在世界范围的“一体化的过程”,而全球化的影响对于财富与就业机会的分配被认为是“良性”的。更重要的是这种逻辑是建立在不能言明的判断之上,即由于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上占有绝对的优势,因此全球化为发达国家带来利益也是绝对的,最明显的就是享受由发展中国家提供的廉价商品,即使就业机会难免受到一些影响,但是只要经济持续增长,就业问题就能够得到解决。然而,事情在二十年后却让人出乎预料。 

 

根据德国联邦统计局和欧盟委员会的数据,目前欧盟27国,24岁以下的年轻人的失业率高达20.5%。与此同时美国的失业率从2007年的4.6%增加到了2011年现在的9.0%。其中青年人的失业比例更高。更加具有讽刺意义的是目前欧元区的“重灾国家”无一不是青年失业率高的惊人的国家,西班牙47%,希腊38%,意大利28%,爱尔兰27%。近两年来发生在欧洲主要城市的暴力示威活动的主力也都是失业青年,2010年夏天的巴黎和2011年夏天的伦敦的暴力活动就是明证。当然,中东的花革命背后也有青年失业比率高达60%的原因。

 

这种怀疑论的核心分为两个方面:第一、全球化让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量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第二、全球化让跨国公司更加便利的进行合理的直接投资。结果是夺走了西方国家大量就业机会。

 

二次大战结束的时候,美国是一个如何强盛的国家?谈到计算机,我们只知道美国计算机,所有的家电,也都是美国货,电视机、音响、电冰箱、冷气机都是美国牌子,到了现在,我们的年轻人在店里很难买到RCA、奇异、西屋、惠而普等家电了。

 

为什么很多美国品牌消失了?我们不妨从企业成本来看,任何企业都要用人,以资浅工程师而言,美国资浅工程师的薪水是台湾资浅工程师薪水的五倍,资深的,大概至少三倍。美国没有全民健保,企业必须替员工买保险,而美国的医药费用却又高得出奇,一次剖腹生产,住院三天,费用可以高达十万美元,可以想见的是要在美国开一家公司,它的成本比在台湾高得多。如果公司拥有极高的技术,这家公司仍能生存的。

 

问题是:美国的技术已经不能再称霸世界了。我们不妨看看美国的一所极为有名的研究单位:贝尔实验室。贝尔实验室曾经产生过七位诺贝尔奖得主,晶体管就是在这里做出来的,贝尔实验室对通讯技术的贡献更是辉煌。

 

但贝尔实验室几乎从科技界消失了,目前的学生仍会读到贝尔实验室的论文,但这几乎都是从前的论文。我曾看到一张贝尔实验大楼庭院中杂草丛生的照片,这真是一张令人难以想象的照片。

 

美国走下坡,与他们的不重视科技有很大的关系。美国的华尔街吸引了美国的精英份子,有一所美国明星大学的机械系,四十人毕业,只有三位在做机械工程师,其它的全部从事金融业,因为金融业的薪水高得多了。

 

美国的政府官员多半律师出身,他们也不对科技有什么认识,如果一所美国银行垮掉了,美国政府会救,大公司垮了,政府也会救,但一所研究单位不再做基础研究了,美国政府不闻不问,他们无法了解研究对美国的重要性。

 

相较于美国,中国大陆的官员却充分表示了他们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大陆目前的十二五计划,以及最近他们所发表的新十八号文,都在在表示大陆的科技是会向上发展的。另一个重视科技的国家是德国,难怪德国的经济表现得非常好。在大家大谈如何减少政府开支的时候,德国政府仍在科技上大量投资。经济学者早就指出,虽然德国需要担负解救欧洲他国债务的主要责任,但是这些国家积累债务的超前消费,也是近年德国对欧元区贸易出口大幅度增加的主要因素。

 

我们都希望自己所在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好,经济要好,就必须有竞争力,而竞争力绝对建筑在工业技术之上,如果当局了解这一点,就应该在科技上作大量的投资,因为我们的企业毕竟规模太小,无法在研发上作大量投资的。如果当局对科技没有什么兴趣,只顾房地产和高利贷捞钱,我们也就不可能有什么竞争力了。

中国展会场地堪称全球最大最多,但里面的内容也最贫乏,多数成了行业展销会。

体验新版博客 分享到搜狐微博上一篇:为何中国没有国债危机? 下一篇:美国大使最喜爱的减价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