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中级法院官网:《系辞》新解之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19 22:53:08
系辞》新解之三 文章类型:来稿照登 文章加入时间:2008年12月4日12:18

“卦”是怎么来的?

“卦”是怎么来的?《易》本身就是一本说明“卦”的书。因此,不解决好这个问题,无论《易》是卜筮之易、哲学之易、文学之易、数学之易、政治之易、军事之易等等,无论它是什么易,都不足以使人完全信服。《系辞》的首要任务当然是解决这个命题,否则它就不配充当《易》的说明书。

就《系辞》而言,在谈“卦”的来历之前,有很多概念需要说明。首先就是“阴”、“阳”这两个概念。《系辞》里的“易”和“简”,本体是“  ”和“  ”,古称是“易”和“简”,《系辞》以后叫“阳”和“阴”。因此“阴”、“阳”的实指就是“  ”、“  ”,全部的“阴”、“阳”学说,都是围绕“  ”、“  ”这个本体来演绎的。而“  ”、“  ”的实质是古二进制的“数”,庞大的“阴”、“阳”体系竟然建立在“数”的基础上,这就是《易》的特色 , 《易》里很多的东西,都是以“数”为基础展开的,卦当然也不例外。

1 、太极。《系辞》说“易有太极”,就是说“易”里边有个“  ”,而这个“  ”就是太极。老子的《道德经》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里边的“一”也就是“  ”。这个“数”经过演化可以“生万物”,我们很想知道它是如何演化的。

2 、两仪。《系辞》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关于什么是“两仪”,自古以来有两种理解,一种说“两仪”就是“  ”和“  ”;还有一种说法源于《河图》,认为《河图》里边的奇数“一、三、五、七、九”和偶数“二、四、六、八、十”是“两仪”。就字面看,“两仪”就是两翼,由两组“数”构成是贴切的。实际上,这两种说法都是一种“场合”说法,都是正确的。其中“两仪”就是“  ”和“  ”,但是它不仅仅指向这两个元素,而是指向“  ”和“  ”的全部集合,其涵盖范围应当比《河图》还要广泛,但是在《河图》里,“两仪”只指这十个“数”。

3 、四象。《系辞》说:“两仪生四象”,就是“  ”和“  ”这两仪生出“  ”、“  ”、“  ”、“  ”这四象,《系辞》给出的名称为“阳”、“阴”、“刚”、“柔”。由此可见,“简”、“易”是针对“  ”和“  ”单独表达时的专属名词,其立意主要是为了告诉后人“易”就是“  ”。而“阴”、“阳”是四象成型之后的称谓,包含“  ”和“  ”,但不专指“  ”和“  ”。如果借用“极”的称谓,“四象”由两爻构成,因此也可以称之为“二极”,“一生二”就是“太极”生出“二极”。这里是不是遗漏了“两仪”?不是。“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两句话前后表述不一致,就因为“两仪”是一个不同于“太极”、“二极”、“三极”的概念。“两仪”本身是一种“数”的集合,与“极”无关,只是在《河图》里“两仪”具有特定的作用,必须特别提出来,所以《系辞》的表达,将“太极”与“两仪”放在同一个层次,区分于“四象”和“八卦”,有其深意在。

4 、三极。“三极”就是“八卦”。“四象生八卦”就是“  ”、“  ”、“  ”、“  ”生成震“  ”、坎“  ”、兑“  ”、艮“  ”、离“  ”、巽“  ”、乾“  ”、坤“  ”这八个卦。《易》发展到此,已经走向完备。所以《系辞》说:“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也就是《道德经》“三生万物”的意思,“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太极”生成“二极”,“二极”生成“三极”,“三极”产生万物。

在“四象生八卦”这一方法之外,“八卦”的生成方式,《系辞》还介绍了另一种方法,就是“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的方法,也就是《说卦》所说的“三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即“生数”、“成数”之法。“生数”“六、七、八、九”生成“成数”“一、二、三、四”,共同组成“八卦”。这些“数”源于《河图》、《洛书》。《河图》、《洛书》里只有“数”,所以它只能产生“数”的八卦;而“四象”是“数”的“象”,它能够产生“象”的八卦,这其实就是《系辞》同时给出两种方法的目的之所在——让后人能够找到“数”与“象”之间的联系。为实现这一目的,《易》可谓不遗余力,“两仪”、“四象”、“三极”,先天八卦卦序、后天八卦卦序全部上阵。所谓先天八卦卦序,就是《说卦》里“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这段话,也就是《先天八卦图》的卦序;所谓后天八卦卦序,是《说卦》里 “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这段话,也就是《后天八卦图》的卦序。下面是用卦象和卦名来表示的二图(系方图):

“数”与“象”的联系,见于两个方面,一是“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卦象就是“数”的“象”,“  ”、“  ”、“  ”、“  ”、“  ”、“  ”、“  ”、“  ”在《易》里表达为“  ”、“  ”、“  ”、“  ”、“  ”、“  ”、“  ”、“  ”。这一表达方式的来源,是“生数”“成数”之法。就是将九“  ”、八“ ”、七“”、六“”依此减去五“”,生成一 “  ”、二“  ”、三“  ”、四“  ”。震“  ”、坎“  ”、兑“  ”、艮“  ”与离“  ”、巽“  ”、乾“  ”、坤“  ”合起来就是“八卦”。但是,由此出现的仅仅是“八卦”的“象”,“象”的“八卦”与“数”的“八卦”并不同一,换句话说就是,“象”的“八卦”不等值于它们由之产生的各自的“数值”,它们与“数”的“八卦”另有一种对应关系。

二是“三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倚数立卦”只是其表,只解决了“卦”的“象”,“观变于阴阳”才是其本,能解决“卦”的“数”。“八卦”的“象”与“数”,即“一、二、三、四、六、七、八、九”有自己的对应关系。“八卦”的“数”早于“象”,由“数”过渡到“象”的桥梁是“观变于阴阳”。关于“数”与“卦”的联系,自然涉及到《河图》、《洛书》、《先天八卦图》和《后天八卦图》 。 为便于说明,我们将《河图》、《洛书》用十进制的“数”表达为“数字河图”、“数字洛书”:

1 、《河图》里有“两仪”,这个两仪就是“阳数”一、三、五、七、九和“阴数”二、四、六、八、十。因“五、十”居中不入卦,所以表现为“卦”的就是“一、三、七、九”和“二、四、六、八”这八个“数”。到《洛书》里边,“一、三、七、九”为“四正”, “二、四、六、八”为“四维”。 2 、《河图》里的“四象”同样是“六、七、八、九”和“一、二、三、四”,也不包括“五、十”。《河图》里的“四象”与 阳 “  ”、阴“  ”、刚“  ”、柔“  ”这“四象”是对应的,所以人们区分《河图》里的“四象”为“生数”和“成数”。在《洛书》里边,“生数”、“成数”各自为阵,很明显“二”和“八”相互易位了。这一易位《系辞》非常重视,给了一个专有名词,叫“变通”,“变通”不仅仅代表“二”、“八”易位,还可以表示“震”、“巽”这两卦。“变通”是“运动态”的《河图》表达为“平衡态”的《洛书》的客观需要,“二”、“八”变通就能实现其“平衡态”。 3 、《河图》里的“八卦”就是 “六、七、八、九”和“一、二、三、四”。它们与“八卦” “  ”、“  ”、“  ”、“  ”、“  ”、“  ”、“  ”、“  ”必然是对应的。 关于“数”与“卦”的对应规则,《系辞》给出了明确的说明: 其一,定位规则:《系辞》反复提及“乾坤定位”的规则。例如,“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在《系辞》里边,崇卑就是大小,大者为天,小者为地,《易》存在于大小之间,即天地之间。还有一段:“乾坤其易之门邪,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乾坤为“门”,还是以乾坤为首尾;阴阳合德,就是“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其中的“得”同“德”,《河图》里边的“数”是五位合德,《河图》里边的“卦”则自然是四位合德。“阴阳合德”就是“卦”阴阳合德,与“乾、坤”合德相同,与“数”的合德也是同一的。 定位规则确立后,接下来要解决的是其它六个卦的排列方式。 其二,合德规则:《系辞》告诉我们“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贵。”其涵义是:“以‘象'来立卦,最大的是‘天地';而根据变通来立卦,最大的是四时变化,也就是‘风雨雷电'的变化;能够‘悬象'而照耀大地的,最大的是‘日月';而反映崇高的,最大的是‘富贵'。”这些话是紧接着“四象生八卦”之后说的,当然与“卦”的排序有关。这个顺序就是先排“天地”,即“乾”、“坤”两卦,天地就是乾坤;次排“风雨雷电”,即“震”、“巽”两卦,风雨雷电就是震巽;再排“日月”,即“坎”、“离”两卦,坎离就是日月;后排“富贵”,即“艮”、“兑”两卦,艮兑就代表事物的成缺。这是说八卦“合德”是乾坤、震巽、坎离、艮兑两两合德,次序是先乾坤、次震巽、再坎离、后艮兑。 《系辞》说的到底是不是这个意思,不免有人疑问。但是,《系辞》谈卦序的可不止这一段,下面这段话是将“定位规则”和“合德规则”放在一起讲的,也很清楚明白: “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迩,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这段话之后才紧接着说到了“天地设位”。这是从理论的高度来阐述“天地设位”和“阴阳合德”这两个规则的渊源。 首先,它界定了《易》所言为“天地之间”的事物; 其次,它说明了“乾”为什么“大”,“坤”为什么“广”; 再次,它明确提出了“配”这个概念,“配”与“观变于阴阳而立卦”的“立”是同一的概念,就是“配置”,就是“设立”。就是将“卦象”配置到“数”位上去。 最后,它阐释了“合德规则”的理论内涵: 因为“乾坤”代表“广”、“大”,所以要“配置”到“天地”之位。 风雨雷电的“四时”之变代表“变通”,所以这二者相“配”,这是说“震巽”要配置到“变通”之位。“八”、“二”之所以称之为“变通”之位,是因为在《洛书》中“生数”与“成数”的“八”、“二”易位,才能使《河图》的“运动态”达到“平衡态”。《系辞》在这里说“变通”,就是直接指向“震”、“巽”这两卦。 “日月”代表“阴阳之义”,二者相配,这告诉我们“坎离”就是“四象”中“阴、阳、柔、刚”之“阴、阳”,必须放在代表“四象”的位置上。这同时也是“乾、坤、坎、离”为“四象”的直接表述,后人说“乾、坤、坎、离”就是“刚、柔、阳、阴”四象,本源于此。 “易简之善”指的是:“易、简”之最完美的代表是“艮、兑”,这应该是就这两个“卦象”的形象美而言的,《系辞》认为它们最美 ;而“至德”,在《系辞》里边就是“日新”、“富有”,也就是“富贵”;《系辞》说“数”之“六”、“四”为“崇高”,这是相对于“数”之“九”、“一”而来的,因为“六”是“生数”,生成“一”,“四”是“成数”,由“九”生,所以,它们等值于“一”、“九”,而“一”、“九”就是“天地”之位,当然“崇高”;“艮、兑”代表人间事务的成缺,“配置”在“崇高”的位置上是适宜的。 合德规则确定之后,剩下来的唯一问题是:每对卦的两卦之间的先后次序问题。 其三,阴阳规则:“观变于阴阳而立卦”是确立卦序非常重要的一个规则,即“阴阳规则”。《系辞》以卦的“阴阳”作为区分位置的标准,称阳卦为“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称阴卦为“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也就是告诉我们:阴卦、阳卦,各有其“道”,阳尊阴卑,各行其“道”,其结果是:“阳卦多阴,阴卦多阳”。 按照这三个规则,“九、八、七、六、四、三、二、一”对应的“卦”是“乾、震、坎、艮、兑、离、巽、坤”,即 “  ”、“  ”、“  ”、“  ”、“  ”、“  ”、“  ”、“  ”。这样既实现了“天地设位”,也确保了两两合德,还区分了阴阳之道。其中: 1 、阳卦为“生数”,阴卦为“成数”,各得卦的一半,“乾、震、坎、艮”为“天”组;“坤、巽、离、兑”为“地”组。天生雷电,“乾”旁“震”;地生风雨,“坤”旁“巽”;天一生水,“坎”在天;明出地上,“离”临地;山承于天,“艮”承天;泽生于地,“兑”在地。 2 、“生数”为阳卦,“成数”为阴卦,这就是“观变于阴阳”。三个“阳”卦二个“阴”数一个“阳”数,“阳卦多阴”;三个“阴”卦二个“阳”数一个“阴”数,“阴卦多阳”。 3 、“乾坤”、“震巽”、“坎离”、“艮兑”依次“合德”,这就是“阴阳合德”。

《系辞》所介绍的“立卦”的两种方法,其实质是相通的,八卦产生的两种不同方法是一个不可分的统一体。我们可以将这些步骤分解如下:

( 1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可以图示为:

九 八

 

易 简

乾 坤

上边的“九、八”为《河图》数,第二层为“象”,第三层是“象”的名称,下面是卦名,这就是“两仪”的全部表达。《系辞》说“乾以易知,坤以简能”,“乾坤”就是“易简”。

( 2 )、“两仪生四象。”“四象”可以图示为:

九 八 七 六

   

刚 阳 阴 柔

乾 震 巽 坤

“九、八、七、六”为“四象”,《系辞》的“大衍之数”就是明证。

“震、巽”为“四象”,与“乾、坤、坎、离”为“四象”的惯例不符,其理由,一是因为《系辞》将“震、巽”排在“乾、坤”之后,“坎、离”之前,应当是先有“震、巽”,后有“坎、离”;二是因为“八卦”展开后,“生数”、“成数”各得“四象”的一半才合理;三是如果“乾、坤、坎、离”是“四象”,那也不是“四象”阶段的事,而是“八卦”阶段的事。

( 3 )、“四象生八卦。”:

九 八 七 六 四 三 二 一

       

乾 震 坎 艮 兑 离 巽 坤

在八卦阶段,“乾、坤、坎、离”是“九、七、三、一”,是阳数;为《洛书》之“四正”;《河图》中“生数”在外层、“成数”在内层,“九、七、三、一”各据一方,因此“乾、坤、坎、离”当然是“四象”。但是“八卦”阶段的“四象”,与“四象”阶段的“四象”,二者不可同日而语,因为《易》的生成过程,是一个整体膨化的质变过程,而不是由此生彼的渐变过程。其中“四象生八卦”这一步骤,本质上就是“生数”生“成数”,“九、八、七、六”等值于“四、三、二、一”(可以用“玖、捌、柒、陆”来表示),在八卦中就表现为阳卦与阴卦的等值。

借鉴《系辞》将“四象生八卦”和“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这两种方法放在一起,进行对比介绍的模式,在将“卦”引入“数”的同时将“数”引入“卦”,以进行对比。于是我们有了以下各图:

对比可知,《先天八卦图》源于《洛书》,《后天八卦图》源于《河图》。由于《洛书》是《河图》“四象”的“平衡态”,所以,《先天八卦图》是“四象生八卦”的直接表述。《后天八卦图》以“阳”卦、“阴”卦为线索,直接打开的是动态的《河图》,是对《河图》中“八卦”的表述。

当我们将“四、三、二、一”表达成“玖、捌、柒、陆”以表示等值时发现,《系辞》所说的,“乾坤为门、阴阳合德”的情况是“九、陆”,“八、柒”,“七、捌”,“陆、九”相合,这与《洛书》、《先天八卦图》吻合,但与《河图》有异。《河图》中“九、玖”,“八、捌”,“七、柒”,“六、陆”同列,如果是同列相合,则是同数相合,与合德无关。

为什么“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反而在《河图》里边好像没有反映?这是因为人们在《河图》里直接看到的是两个动态的“四象”。这两个“四象”都在运动:以“四”、“九”为首,内“成数”按“四、三、二、一”,外“生数”按“九、八、七、六”的顺序,均右旋。《洛书》、《先天八卦图》的卦序则是“成数”右旋,“生数”左旋(均“八”、“二”变通);而《后天八卦图》在展开《河图》时,阴卦按“四、二、三、一”的顺序,阳卦按“九、八、六、七”的顺序,都是左旋,《后天八卦图》虽源于《河图》,但却是“逆数”。只有当“运动态”的“四象”达到“平衡态”的时候,也就是在《洛书》、《先天八卦图》“二”、“八”变通的状态下,“数”和“卦”才自然“合德”:“九、陆”,“八、柒”,“七、捌”,“陆、九”相合,这时,“阴阳合德”和“五位相得而有合”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以上所言均为“数”的“四象”,即“九、八、七、六”、“四、三、二、一”分别表示的“四象”,这时候“生数”、“成数”都是“乾、震、巽、坤”这四卦。但是,《河图》反映“数”的四象及其运转规律,只是表象;更本质的,《河图》意在表达“卦”。其一,“卦”的“四象”,分别是“九、七、三、一”和“八、六、四、二”,即“乾、坎、离、坤”和“震、艮、兑、巽”。其二,《河图》明显区分为“阳数”、“阴数”两仪的左旋双螺旋结构,生动的勾勒出了两仪的运动规律;其三,“卦”之“两仪”分别始于“九”、“八”,与“四象”起点不同、方向不同、“数”的交织自然也不同。其四,《河图》之“卦”在“两仪”的运转过程中两两合德,即“阳数”“九、一”和“七、三”,“阴数”“八、二”和“六、四”合德,也就是《洛书》的“九、陆”,“八、柒”,“七、捌”,“陆、九”相合。但究其实质,只有两种配合方式,就是“九、六”相合、“八、七”相合这两种。联系到生物学中的 DNA 双螺旋结构,我们不能不惊叹:《河图》除了左旋之外,与 DNA 双螺旋结构有着惊人的类似,因此也就不难理解,《说卦》说易是“性命之理”, 为什么与“遗传基因”这一现代名词同样有着惊人的类似。 关于“卦”与“数”的对应关系,清代易学家江永建立了自己的理论,认为: 1 、《河图》的每对数为一象,四对数为四象,从“十减九为一太阳”、“五减四为一太阳”,得到“四、九”一象为“太阳”;从“十减八为二少阴”、“五减三为二少阴”,得到“三、八”一象为“少阴”;从“十减七为三少阳”、“五减二为三少阳”,得到“二、七”一象为“少阳”; 从“十减六为四太阴”、“五减一为四太阴”,得到“一、六”一象为“太阴”。 2 、一象有两卦,四象为八卦。“九”为“阳”,得“太阳”,故为“  乾”,“四”为“阴”,得“太阳”,故为“  兑”;“三”为阳,得“少阴”,故为“  离”,“八”为阴,得“少阴”,故为“  震”;“二”为阴 , 得“少阳”,故为“  巽”,“七”为阳,得少阳,故为“  坎”;“六”为阴,得“太阴”,故为“  艮”,“一”为阳,得“太阴”,故为“  坤”。最终得出九乾、四兑、三离、八震、二巽、七坎、六艮、一坤的对应关系,并进而认为这个对应关系与《洛书》和《先天八卦图》都是完全吻合的,而且与《说卦》的“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谓之长女;坎再索而得男,故谓之中男;离再索而得女,故谓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谓之少男;兑三索而得女,故谓之少女”也吻合。 兑四 2 乾九 1 巽二 5 离三 3 中五 坎七 6 震八 4 坤一 8 艮六 7

 

- (图中阿 拉伯数字为卦序数 ) 江永的结论,与我们根据《系辞》所给出的规则推演出来的结果是相同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与江永 的观点是一致的。我们认为,《系辞》必然要解决八卦是怎么来的这个重大命题,在《系辞》已经介绍了“生卦”、“立卦”、“配卦”的方法这一前提下,直接从《系辞》中去寻求答案,当然比另辟蹊径制造并不可靠的假说要好。

关于“卦”是怎么来的,即“数”与“卦”的关系,我们不知道是否已经在《系辞》里边找到了答案,拟或只是制造了一个新的假说。

文章出处:周易研究中心 文章作者:陈旭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