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武警医院挂号:坚守国家文化安全的精神高地 ■卢春祥 中国军网_数字报 2010年12月5日 星期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4 01:43:10
●关注深层次的国家安全 ●护卫看不见的文化疆域 坚守国家文化安全的精神高地 ■卢春祥
导言
全球化加速涌动的时代,现代信息技术承载着多元文化的天使与利剑穿越时空,突破疆界,搅动人们的心灵。在交流与交锋、对话与对抗、兼容与兼并中,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文化安全问题日益凸显。“诺贝尔和平奖”事件就是西方敌对势力强行输出所谓“普世价值”,继续对我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图谋的典型例证。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对推进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确保国家文化安全做出了新的重大部署。深刻认识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地位作用,深入研究我国文化安全面临的机遇挑战,深度构建国家文化安全的战略对策,强化主流文化精神,守卫国家文化疆域,既是实现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战略目标的现实需要,也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民族自强不息、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
 
文化,一个民族的象征和生命基因,一个国家的灵魂和精神维系。文化安全,作为整个国家安全体系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作用和影响是深层次的、潜移默化的——
寂静博弈的空间 国家生存的命脉
国家文化安全,就是国家的文化利益、文化主权、文化尊严神圣不可侵犯;民族个性化的文化传统、独立自主的文化发展和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平等地位必须得到尊重和维护。文化安全是国家稳定和民族发展的根本前提;文化衰微则是国家衰落和民族消亡的先兆。
国家民族之根,文以固之。文化是人类的基因,文化安全程度是解读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密码文本。同质基因的文化认同促成了民族、国家共同体的产生和发展。纵观人类历史,一些民族和国家由鼎盛走向衰亡,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一些民族和国家虽然饱经沧桑磨难,却依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究其根源,文化基因的传承与断裂,文化认同的坚守与背弃,文化主权的维护与丧失,往往具有决定性作用。在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延续五千年,靠的是中华优秀文化基因的韧性与传承,靠的是中华文化体系的自立与包容。被世人称为改变20世纪世界秩序的三个伟人——爱因斯坦、弗洛伊德、马克思都是犹太人,犹太人仅占世界人口的0.3%,却获取了自然科学类诺贝尔奖的30%之多。民族奇迹的背后,是数千年犹太优秀文化的积淀和支撑。
国家民族之魂,文以铸之。文化是实力的源泉,文化安全质量是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的基本标识。胡总书记深刻指出:“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谁占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冷战结束以后,世界各国在全面提升综合国力的战略布局中,更加重视营造安全的文化环境,利用一切手段和机会,用文化共识凝聚人心、用文化创新赢得优势、用文化传播影响世界。伊拉克战争后,美国提出了“文化中心战”的新理念。在新一轮的竞争与较量中,如果文化防线一旦失守,必将造成国家衰亡、民族沉沦的恶果。古往今来,从古罗马帝国强制推行单一的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建筑风格、市民文化,到欧洲侵略者用传教士的十字架直接将印第安文化掩埋在片片废墟中,再到日本侵华战争期间的奴化教育,一切军事侵略与强权征服的背后,都曾上演着一幕幕摧毁异国异族精神意志的文化殖民悲剧。当前,世界文化的生态格局是极为不平衡的,强势文化摧毁弱势文化的手段虽然和过去相比已经不那么露骨,有时还戴着迷人的光环,但其用文化力量统治世界的企图丝毫没有改变。从一定意义上说,在增强综合国力的过程中,注重文化力的快速提升,既能筑起一道牢不可破的文化屏障,提升国家的整体竞争力和安全度,又能有效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用文化生态的均衡促进世界的和谐发展。
国家民族之盛,文以强之。文化是智慧的结晶,文化安全环境是确保大国和平发展的坚实支撑。人类发展的历史证明,任何一个国家特别是一个大国的兴起,发展道路都是不平坦的,直面而来的既有鲜花和掌声,更有质疑和敌意,甚至还有围堵和打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每发展前进一步,西方敌对势力都会在文化领域变换论调进行指责和诋毁,都会借用文化手段进行阻击和干扰,先后抛出了“中国崩溃论”、“中国分裂论”、“中国威胁论”和“中国责任论”等一系列诘难,制造了“谷歌”和“诺贝尔和平奖”等一系列事件。面对这样一个严峻的文化安全环境,更加需要我们在努力增强经济、军事实力的同时,快速增强文化实力,用和平发展与和谐世界的主张消除疑惑、校正偏见,赢得广泛尊重;用国际文化交流的平台展示中华文化的思想精髓和无穷魅力,赢得民族尊严;用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精品丰富人类精神生活,赢得向往尊崇。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种思想文化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相互激荡、彼此碰撞,国家文化安全环境隐忧与自信同在、挑战与机遇并存——
安全境遇云谲波诡 文化定力蓄势而强
当前,世界性文化交流日益增多,为我国文化建设与改革发展拓展了新的空间,注入了新的生机,但这种交流并不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如果对强势文化阴谋丧失警觉,对鱼龙混杂的文化形态取舍失当,对坚守本国文化特色应对失策,就会冲击和动摇国家文化安全底线。在这种不对等的文化交流环境中,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人深入思考和妥善处理的是:面对强势文化的逼人态势,如何始终保持恒久的文化定力;面对多样文化思潮的相互激荡,如何始终吐故纳新积淀优势;面对世界文化争先发展的整体趋势,如何始终创新发展本国优秀文化精品。
在文化取向层面,主流文化形态的信仰历久弥坚,但世界文化思潮相互激荡,国家文化安全之基面临着坚守与反击的双重考验。文化安全的核心是意识形态安全。国民价值观念的取向不仅关系到政权的巩固和稳定,而且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长治久安、持续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中,随着党的创新理论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进程的深入拓展,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和党的建设不断取得重大进展,广大人民群众的价值取向更加一致,政治信仰更加坚定。值得警惕的是,西方敌对势力广泛而持久的思想文化渗透从来没有停止过,企图通过散布马克思主义过时、历史唯物主义贫困、社会主义失败等论调,宣扬资产阶级所谓的“民主、自由”观念,动摇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我国的指导地位;企图通过丑化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否认社会主义中国的巨大成就,宣扬资本主义所谓的“制度、人权”优势,动摇我们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企图通过放大、歪曲某些社会敏感问题,煽动不满情绪、制造种种事端,干扰破坏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安全稳定环境。在新的考验面前,我们必须以更加清醒的认识、更加坚定的立场、更加鲜明的态度,坚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阵地,筑牢理想信念之魂,自觉抵御和屏蔽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侵扰。
在文化传承发展层面,中华民族文化的底蕴博大深厚,但大众文化生态纷繁复杂,国家文化安全之根肩负着固本与创优的双重使命。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史上,中华文明独树一帜、璀璨夺目,源于以“和”为精髓的中华人文精神根深蒂固,源于“经史子集”为经典的国学教育源远流长,源于“汉语、汉字、汉学”为符号的思维模式特立独行,源于“民风、民俗”为导向的行为规范契合自然。但近代以来,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遭遇了流失与重建的考验,一次次的文化事件、一次次的文化运动、一次次的文化选择,本质上都是一次次如何对待中华文化传统的思想交锋,这不仅直接关系到中华文化的传承与繁荣,而且从更深层次触及了中华文化生存的命脉与底线。基于这一判断,审视当前文化安全的整体态势,在充分肯定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与时俱进、市场经济条件下大众文化主体健康向上、中外文化交流优势互补的同时,必须时刻警惕教育领域的重洋文轻中文、生活中的“洋节日、洋礼品、洋习俗”流行和文化遗产被国外抢注等现象。量变积累历史,质变改变历史。如果对这些现象视而不见、任其泛滥,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就会被逐渐蚕食,文化的基因就可能变异,文化的凝聚力、号召力和内动力就可能弱化。因此,我们一定要从维护中华民族文化安全的战略高度,在世界文化价值观的定位和划分中,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的文化立场,保持中华文化的独立性;在大众文化的丰富和繁荣中,始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保持中华文化的纯洁性;在与世界多样文化的交流对话中,始终积极吸收各种文明成果,保持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在与时代精神、现代科技紧密结合的进程中,始终精心打造“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品牌,保持中华文化的先进性。
在文化博弈层面,文化事业、产业的建设步伐加快,但强国文化霸权咄咄逼人,国家文化安全之柱承载着强能与聚力的双重任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文化建设地位突显,文化产业强势增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不断上升。但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与世界文化强国的整体实力相比,与现代传播手段快速发展的趋势相比,还存在着不适应、不对称、不同步的问题。比如,据测算我国文化消费支出总量应该达到4万亿元以上,而目前尚不足 l万亿元;美国人以“大片、薯片、芯片”为载体进行文化倾销,造成我国文化产业贸易连年逆差;新型媒体建设、动漫网游、高新舞台技术等新的文化业态才刚刚起步。面对这种以文化产业为手段的“无刃对决”,面对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精品呼唤”,面对世界多样性文明的“共赢博弈”,必须在新的起点上,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进一步发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优势资源,创新发展文化产品和服务体系,扩大国民文化消费、培育经济新的增长点,加强科技支撑力度、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知名文化品牌,扩大对外文化贸易交流、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接力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精髓和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仅关系到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前途命运,也关系到促进人类社会和平发展的光明前景——
“守正”增强自信 “创新”赢得未来
未来学家托夫勒曾预言:“我们正进入一个文化比任何时候更重要的时期。”
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事关重大、影响深远,需要在国家综合安全体系中统一筹划和实施国家整体文化安全战略,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反对全盘西化、避免根基动摇,坚持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反对割裂历史、避免折腾内耗,坚持大众文化健康向上,反对低俗庸俗媚俗、避免道德沉沦,用前瞻思维的主动性、发展方向的先进性和综合实力的系统性,在传承凝炼民族文化品格中拓展创新中华文化内涵,特别是要创先发展先进军事文化,增强国家和军队文化软实力,抢占国家文化安全的战略制高点。
增强文化主权意识,提高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自觉性。文化主权是国家主权在文化领域的延伸,是国家主权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像维护国家政治、经济和军事主权一样,高度重视维护国家文化主权问题,从国家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战略高度,时刻警惕文化安全领域各种异常动向对国家文化主权的侵犯干预、弱化动摇和冲击损害,在文化观念上决不照抄照搬,在发展模式上决不简单模仿,强化忧患意识、防范意识和主权意识,不断唤起全民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提升国家文化安全实力。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决定着国家文化竞争力的强弱和文化安全的程度。发展文化产业,在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的同时,正确处理好经济效益与安全效益的关系。注重以优秀文化精品凝聚力量鼓舞斗志、防止文化糟粕涣散人心动摇信念,要注重依法加强对文化产业发展的规范管理、防止无序发展混乱失控,注重掌握新兴文化业态的主导权、防止文化霸权乘虚而入控制垄断,以坚强有力的文化产业发展支撑国家文化安全的整体实力。
把握内在特点规律,构建国家文化安全机制。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既要练好内功增强实力,又要建立完善保障体系。要针对影响文化安全的深层次问题、全局性问题和长远性问题,加快制定维护国家文化主权方面的法律法规,确保文化遗产、文化产品、文化技术、主化权益等的安全;积极构建国家文化安全预警系统,深入分析和把握国家文化安全整体状况,对触及国家文化安全底线的不良动向,及时做出预先警示;建立完善国家文化安全快速反应机制,制定正确的方案预案,及时有效地制止可能发生的影响国家文化安全的危险和威胁。
推动国际文化交流,营造国家文化安全环境。在全球化趋势不断加深的大背景下,一国的文化安全越来越依赖于世界多样性文化的生态平衡。要充分尊重和积极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选择,进一步树立对话、合作、双赢的理念,大力开展文化外交,在对外交流和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中,积极塑造良好国家和军队形象,从根本上营造国家文化安全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