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那个宾馆有小姐吗:张震:我军最优秀的将领、淮海战役主要指挥员粟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7 08:50:32
张震:我军最优秀的将领、中国的战略家、淮海战役主要指挥员粟裕                        ——《粟裕纪念文集》序                                   张         内容摘要毛泽东主席赞扬华野和粟裕:“我华东军在第一年作战中,已表现自己为全国各区战绩最大的军队。”粟裕“指挥正确,既灵活又勇敢,故能取得伟大胜利”。朱德总司令评价他“是学习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楷模”。刘伯承说:“粟裕同志智深勇沉,非常优秀,百战百胜,有古名将之风,是我军最优秀的将领,是中国的战略家。”
    今年8月10日,是粟裕大将百年诞辰。经中央军委批准,由军事科学院编辑的《粟裕纪念文集》即将付梓,这是一件可喜可贺和具有重要意义的事情。军事科学院和楚青同志邀我为该书作序,我感到非常高兴!我愿借此机会表达自己对德高望重的老前辈、老首长的深切怀念和无比崇敬之情。
    粟裕是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我军重要的领导人。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南征北战,运筹谋划,建立了赫赫战功。为建设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与现代化国防,居安思危,呕心沥血,做出了独特的建树,并立德立言,留下了大量宝贵的理论遗产,为丰富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我军众多的将帅中,他以擅长大兵团作战指挥与著述辉煌而扬名中外,享有“常胜将军”的殊荣。
    粟裕1907年8月10日生于山清水秀、人文荟萃,具有革命传统的湘西会同县。自幼聪明好学,受到良好的家庭与学校教育,同情劳动人民。大革命时期投身北伐,参加共产党领导的叶挺部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师教导队,经受了艰苦严格的军事生活的锻炼与考验。
    1927年8月1日,他参加打响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南昌起义。后参加湘南起义,随朱德、陈毅到达井冈山,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从此,粟裕跟着毛泽东、朱德学习军事,掌握了指挥作战的精髓。在井冈山斗争和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中,曾任团长、师长和红四军参谋长,率部英勇作战,屡立战功,被誉为“青年战术家”。继而担任抗日先遣队参谋长,率部转战赣闽皖浙等地。1935年1月所部主力在怀玉山失败后,他挺身而出,勇挑指挥重任,同刘英一起率部浴血奋战,突出重围,任挺进师师长。在同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失去联络的情况下,坚持浙南三年游击战争,历尽千难万险,在国民党统治的腹心地区保存了一个战略支点和一支骨干力量,并迅速实现了由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战略转变。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粟裕率先遣队挺进江南敌后,首战韦岗告捷,揭开了新四军在江南敌后打击日伪的战幕,使民心士气大振。1939年秋,粟裕同陈毅奉命执行党中央关于新四军“向东作战”、“向北发展”和独立自主开展游击战争的战略方针,创建了苏南抗日根据地。尔后率部挺进苏北,任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副指挥兼参谋长,参与指挥黄桥战役,粉碎了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的进攻,歼韩德勤部1.1万余人,巩固与发展了苏北抗日根据地,开创了华中抗战新局面。在战略相持阶段,粟裕任第一师师长,领导苏中军民反“扫荡”、反“清乡”、反“蚕食”,保卫了苏中抗战阵地。1944年3月,发起车桥战役,采取攻坚与打援并重的战法,歼日伪军近个人,攻克车桥等坚固据点,创华中抗战时期歼灭战范例。同年12月率一师主力南渡长江后,进行天目山三次反顽战役,歼国民党顽固派军队1.3万余人,缴获大批美械装备,率先实现了由游击战向运动战的转变,巩固和发展了苏中、浙东抗日根据地,开辟了浙西抗日根据地,在战略反攻中,他挥师向拒降日伪军作战,收复大片失地。在整个抗日战争中,粟裕率部转战苏皖浙等地,打击日伪军,建立抗日根据地,发展人民武装,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建立了丰功伟绩。
    时任中共中央华中局书记的刘少奇曾这样评价粟裕领导的部队,指出:“我一师几年来工作是获得了最大的成绩,在抗战中建立了最大的功劳。在我全军中以第一师部队作战最多,战果最大。”
    这一时期是粟裕军事理论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他的许多文章和讲话,有力地指导了部队的建军、作战和根据地斗争,为其军事家和战略家地位的确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解放战争时期,粟裕任华中野战军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代司令员、代政委,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等职,率部转战华东,逐鹿中原,指挥了很多出色的战役,创造了辉煌的战绩。1946年7月至8月,他坚定沉着,从容不迫,指挥了苏中战役,以3万令人迎击国民党军12万人之众,七战七捷,歼敌5.3万余人。中央军委将其作为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范例,通报全军仿效。1946年10月15日中央军委电示华东方面:在陈毅领导下,大政方针共同决定,战役指挥交粟裕负责。从此粟裕挑起了华东战区的指挥重担。1947年1月,他部署与指挥了鲁南战役,歼国民党军整编第二十六师和第一快速纵队5.3万余人,缴获了大批美式武器装备,取得了同机械化部队作战的经验,为组建特种兵纵队创造了条件。接着,又在莱芜战役中歼敌5.6万令人。战后,陈毅兴奋地对记者说:战役的空前大胜,“证明了我军副司令栗裕将军的战役指挥一贯保持其常胜纪录,愈出愈奇,愈打愈妙”。5月,在孟良崮战役中,他一反专拣弱敌打的惯例,把国民党王牌军整编第七十四师从重兵集团里割裂开来全歼,击毙不可一世的中将师长张灵甫,震动了国民党统帅部。
    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后,栗裕同陈毅率华野主力挺进鲁西南,掩护刘邓大军进军大别山,指挥沙土集战役,全歼国民党军一个整编师,实现了华东战区由内线向外线、从战略防御向战略进攻的转折。1948年春,他以战略家的远见卓识,斗胆直陈,向中央军委提出华野第一兵团暂不渡江,集中主力在中原作战的建议,得到批准,接着,发起豫东战役,在战局复杂多变的情况下,指挥部队冒暑连续作战,歼敌9万余人,使中原战局发生了转折。9月,在济南战役中,运用攻城与打援并重的打法,攻克济南城,歼敌10万令人,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此后,向中央军委提出举行淮海战役,将国民党军主力消灭在长江以北地区,建立总前委实行统一指挥,置华野主力于徐(州)宿(县)两侧,将徐州逃敌全歼于徐州西南地区等重要建议,均被采纳,为战役的胜利起了重大作用,并圆满地履行了该战役的主要指挥之责。因此,毛泽东说,淮海战役,粟裕同志立了第一功。尔后,参与组织指挥渡江战役,解放南京、上海和华东等地,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重大贡献。
    毛泽东主席赞扬华野和粟裕:“我华东军在第一年作战中,已表现自己为全国各区战绩最大的军队。”粟裕“指挥正确,既灵活又勇敢,故能取得伟大胜利”。朱德总司令评价他“是学习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楷模”。刘伯承说:“粟裕同志智深勇沉,非常优秀,百战百胜,有古名将之风,是我军最优秀的将领,是中国的战略家。”
    新中国成立后,粟裕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第一政委,中央军委常委,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等职,为建设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殚精竭虑,奋斗不息,成就卓著。他是我军军事科学事业的奠基人和领导人之一,正确总结中国革命战争的经验,积极探索现代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指导规律,为坚持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做出了特殊贡献。在“文革”中,任国务院业务组成员,在周恩来领导下,分管铁路、交通、邮电、港口建设和造船统筹,做出了可喜的成就。在这一时期,他始终心系国防和军队建设,孜孜不倦,抱病撰写回忆录,留下了宝贵的军事遗产。对于粟裕的军事指挥艺术和军事理论,(该词语系统禁用)同志十分称赞,亲笔题词:“出奇制胜的军事指挥艺术,创造性地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
    粟裕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位居将军之首,并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粟裕的一生,给我们留下许多宝贵财富。我们学习他的革命实践和军事理论,首先要学习他结合战争和军事斗争实际,创造性地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做到知己知彼,善于分析判断,着眼全局,发挥主观能动性,坚定而有创造性地实现战略意图;把握枢纽,抓住重心,促使战局向有利的方向发展;灵活用兵,哪里好消灭敌人就在哪里打仗,什么时候好消灭敌人就什么时候打仗,什么敌人好消灭就打什么敌人;促使转折,加速战役进程,推动战争向更高水平发展。他从不把原则当成教条,总是根据不同情况巧妙地运用。他从不机械地对待上级指示,时常加以灵活的发挥。这种科学态度永远值得我们效仿。
    我们要学习他忠于党和人民的高贵品质,以及对共产主义事业矢志不移的坚定信念。他不论是战争年代面临生死考验,还是和平时期蒙冤受屈,都始终不渝地相信党,对革命事业忠心耿耿,充满信心。
    我们要学习他严于律己、平易近人、关心同志、廉洁奉公、艰苦奋斗的高尚情操和优良作风。在战争年代,他舍生忘死,六次负伤,战伤的后遗症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他一生战功赫赫,但从不居功自傲,“两让司令”至今传为佳话,“沧海一粟”不胫而走,成为美谈。他反对铺张浪费,生活极为简朴。临终前留下遗言,丧事从简,不搞遗体告别,不留骨灰,把骨灰撒在他频繁战斗过的八省市,同牺牲的战友们长眠在一起。
    粟裕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无私奉献的一生;这部纪念文集,是粟裕的战友、部属、亲人和他战斗、工作、生活过的地区与单位对他的深切回忆和崇高怀念,涉及到他的各个方面,是他辉煌一生的真实写照,也是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优良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
    让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永远缅怀粟裕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的崇高风范!
    (题目根据淮海战役参与指挥者刘伯承司令员【二野】和张震参谋长【三野】讲话拟题)

    原载军事科学院编《粟裕纪念文集》(军事科学出版社2008年1月北京第一版,1-2000册,60元。销售热线:010-62882626,66768547(传真),网址:http://www.jskxcbs.com,电子邮箱:jskxcbs@163.com)。

原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原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军委原主席江泽民为《粟裕纪念文集》题词:“出奇制胜的军事指挥艺术,创造性地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原副主席迟浩田上将为《粟裕纪念文集》题词:“伟大的战略家粟裕大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原第三野战军参谋长张震上将为《粟裕纪念文集》作序。

 

《粟裕纪念文集》编辑委员会:

主任:刘源(中将)、郑申侠(上将)。

副主任:刘继贤(少将)、年福纯(中将)。

委员:王兆海(少将)、陈金泉(少将)、楚青(军委办公厅副军离休干部)。《粟裕纪念文集》编辑组:

组长:吴子勇(军事科学院副军退休干部)、姜文明(军事科学院政治部宣传部部长)。

成员:张光彩、樊昊、刘祥顺、金松长、赵鲁杰、李红军、陈小鲁。

军事科学出版社社长李泉、总编麻光武、责任编辑:张大禾、封面设计:倪春昊。该书74.3万字,照片24面57幅。目录有张震序、百年诞辰纪念活动、首长讲话和代表发言。纪念文萃分五部分:第一部分:丰功伟业辉照千秋——粟裕的戎马生涯与历史功绩。收录刘华清、张震、张万年、张铚秀、周克玉、张海阳、贾若瑜、高锐、朱楹、张效琳、吕韧敏等24篇文章。第二部分:全局在胸奇谋迭出——粟裕的战略思想与谋略思维。收录张震、郭化若、马苏政、恽前程、姚杰、苏荣、秦叔瑾、鞠开、熊铮彦等11篇文章。第三部分:驰骋疆场出奇制胜——粟裕的作战指挥艺术。收录迟浩田、粟戎生、奚原、徐充、陆启荣、温镜湖、张洪舜、杜魁元及南京军区等22篇文章。第四部分:上下求索殚精竭虑——粟裕在新中国建立后的多方面贡献。收录总参谋部、海军、国防大学、军事科学院、交通部、天津港及蒋顺学、孙克骥、吉光、陈舟等16篇文章。第五部分:品德高尚永垂青史——粟裕的品德、风范与情操。收录粟裕亲属、战友、部下和怀念者陈小鲁、粟刚兵、朱珊、陈模、徐玉田、海笑、刘祥顺、李红军、韩开合、谢伟才等17篇文章。粟裕传略为粟裕原秘书刘祥顺撰写。千秋颂歌收录陈毅、张爱萍、萧克、郭化若、王诚汉、魏传统、郑文翰、高锐、姜林东、乐时鸣、华楠、石一宸、奚原、楚青、张光彩等怀念颂扬粟裕的诗词77首。附录收录了粟裕家乡研究者、湖南粟裕研究室《粟裕研究资讯》主编文亚玮、吴跃军的怀念文章:从“闷心斋”到“沧海一粟”——粟家支持粟裕参加革命记略。编辑组写有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