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星 李在元 知乎:启膈散治噎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11:31:01

启膈散治噎阻 

       启膈散,出自清代医家程钟龄(国彭)所著之《医学心悟》一书。原方是为治疗“噎膈”所设。噎即噎塞、哽噎,食物下咽困难;膈是格拒,指饮食不下,或下咽后又吐出。噎有时可单独出现,但又往往是膈的前驱表现,故临床常常噎膈并称。噎膈的病机比较复杂,主要与情志抑郁、平素嗜酒、久病年老等因素有关。情志内伤,可致肝气疏泄失常,气滞血瘀或气郁化火伤阴;酒食不节,则脾运失常,水湿聚而生痰;年老久病则肾虚,肾阴虚不能上行濡养咽部。总之,噎膈的病位在食道,属胃所主。而病变的机理与肝、脾、肾三脏有关,因三脏的经络均与食道相连,故三脏功能失常,可致痰、气、瘀阻塞食道,胃气不能通降,津液干涸失润而成噎膈。《医学心悟》说:“凡噎膈,不出胃脘干槁四字。”
       噎膈在临床的表现有轻重之别。轻者,主要为胸骨后不适,自感烧灼或疼痛,吞咽食物时有滞留感或梗阻感,情志舒畅可稍轻,情志抑郁则加重,嗳气呃逆,口干咽燥;重者吞咽困难日渐加重,持续不已,食物咽下梗阻即吐,吐物为黏液或白色黏痰,严重时胸骨后或背部肩胛区持续性钝痛,逐渐消瘦。
      启膈散具有润燥降气,开郁化痰的作用,所针对的是噎膈轻症患者。该方的药物组成:“沙参三钱(15克),丹参三钱(6克),茯苓一钱(6克),川贝母一钱五分(9克),郁金五分(6克),砂仁壳四分(3克),荷叶蒂两个,杵头糠五分(一撮),水煎服。”(括号中的剂量是汤剂用量)
     《医学心悟》说:“噎膈,燥证也,宜润。”故方中用沙参滋阴润燥而清肺胃;川贝母甘苦微寒,润肺化痰、泄热散结。合为君药。茯苓甘淡,甘能补脾和中,淡能渗湿化痰;砂仁壳气味清淡,行气开胃、醒脾消食;郁金辛苦性寒,芳香宣达,为血中之气药,故能行气解郁、破瘀凉血,且能清心解郁;丹参味苦微寒,入心、肝二经,有活血祛瘀、清心除烦之效。以上诸药共奏利气开郁、活血化痰之功。合为臣药。荷叶蒂苦平,用以醒脾和胃,宣发脾胃之气;杵头糠甘辛性平,开胃下气、消磨积块,《名医别录》谓能“主卒噎”。“卒噎”即暴噎,噎膈初期之谓。二药共为佐使。

    按:本方用荷叶蒂、杵头糠是其特色,不可或缺。荷叶蒂,是指从叶柄的基部剪去叶片。其作用与荷叶同,但“其味厚于他处”(《本经逢源》)。杵头糠,即米皮糠。是粳米的种皮。《圣惠方》仅用此一味,蜜丸含化,治疗膈气噎塞。现代有从稻梗、壳或糠麸中提得一种抗癌物质,对移植的小鼠艾氏腹水癌及肉瘤-180有效的报道。

    又,启膈散方后注云:“虚者加人参;若兼血结,加桃仁、红花,或另以生韭汁饮之;若兼痰结,加广橘红;若兼食结,加卜子、麦芽、山楂。”可作临床参考。

    需要说明的是,噎膈是以症状命名的疾病,虽然与西医的食道癌有相似之处,但两者不能等同。噎膈的范围较广,还包括了贲门痉挛、食道狭窄、食道炎等疾病。食道癌是以病理命名的,就其症状表现而言,属于噎膈病的范畴。此外,噎膈与梅核气均有咽中梗塞不舒的感觉,但前者为有形之物阻塞,故吞咽困难;后者为气逆痰阻,属无形之气,故无吞咽困难、饮食不下的症状。兹举病例一则如下:

    张某,男,52岁。两年来,胸膈痞满,胃脘隐痛,空腹尤甚,食后则缓,但食入即吐,并见口干咽燥,晨起口苦,舌质偏红、苔白,脉弦细。某院曾诊为“幽门梗阻”。经中西医治疗未见好转。原有胃痛史。

    肝主疏泄,胃主和降,肝气横逆,胃气不降,食停胃脘,故食入即吐、胃脘疼痛;气结日久,津液不能上承,故口干咽燥;气结则痰生,阻塞胸膈,故胸膈痞满;舌红、脉弦细者,肝郁化火,胃阴不足之象也。

    治宜泄肝解郁、滋阴润燥、降逆下气之法。启膈散合金铃子散加白芍:沙参、丹参、茯苓、白芍各15克,砂仁(后下)6克,郁金、川贝、川楝、元胡各12克,荷叶蒂2个,杵头糠一撮,水煎服。

    服药4剂,诸症略有缓解。知方对症。但缺荷叶蒂、杵头糠二药。嘱原方配齐二药后再服4剂,诸症状明显好转。原方继进15剂后,食入即吐、胃痛诸症已除。(摘自《古方今释》)

    启膈散歌诀:

    启膈散用沙丹参,川贝荷蒂苓郁金;

    杵头糠并砂仁壳,津槁噎膈法堪遵。

启膈散--《医学心悟》卷三

【处方】沙参9克,丹参9克,茯苓3克,川贝母(去心)4.5克,郁金1.5克,砂仁壳1.2克,荷叶蒂2个,杵头糠1.5克。

【功能主治】润燥解郁,化痰降逆。治噎膈。咽下梗塞,食入即吐,或朝食暮吐,胃脘胀痛,舌绛少津,大便干结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虚者,加人参;若兼虫积,加胡连、芜荑,甚则用河间雄黄散吐之;若兼血积,加桃仁、红花,或另以生韭汁饮之;若兼痰积,加广橘红;若兼食积,加卜子、麦芽、山楂。

噎膈病名。亦作嗝噎。《济生方》卷二:“阴阳平均,气顺痰下,嗝噎之疾,无由作矣。”《内经》中有多种说法。如隔、鬲、膈中、隔塞、鬲咽。《备急千金要方》称作噎塞,又名膈噎、噎、膈、膈气。

  ①指进食受阻,饮食未曾入胃即吐出者。《医贯》卷五:“噎膈者,饥欲得食,但噎塞迎逆于咽喉胸膈之间,在胃口之上,未曾入胃即带痰涎而出。”

  ②指饮食隔阻不得下,大便闭结不得出者。《医学入门》卷五:“饮食不下而大便不通,名膈噎。”

③指反胃。《丹溪心法》卷三:“翻胃即膈噎,膈噎乃翻胃之渐。”本病多由忧思郁怒或酒食所伤而致,亦有虚实之分。《金匮翼》卷三:“噎膈之病,有虚有实。实者或痰或血,附着胃脘,与气相搏,翳膜外裹,或复吐出,膈气暂宽,旋复如初。虚者津枯不泽,气少不充,胃脘干瘪,食涩不下,虚则润养,实则疏瀹,不可不辨也。”因忧思气结,痰气交阻者,治宜解郁化痰,方用启膈散。津亏热结,失于濡养,治宜滋养津液,方用五汁安中饮加味。酒色过度,肾阴亏损者,治宜滋补肾阴,方用六味地黄丸。阴虚火旺,瘀血内结者,治宜滋阴养血,破结行瘀,方用通幽汤。病程日久,脾虚阳微者,治宜益气健脾,方用补气运脾汤。噎膈一证,古人发为五噎、五膈及外感噎膈,内伤噎膈。根据证情不同,又有隔食、格气、梅核膈等。详见有关各条。

五汁安中饮--《新增汤头歌诀》引张任侯方

【处方】牛乳60毫升,韭汁、生姜汁、藕汁、梨汁各10毫升。

【功能主治】养血润燥,消瘀化痰。治火盛血枯,痰瘀互阻,致患噎膈,吞咽梗涩而痛,饮水不下,食物难进,食则吐出,夹有粘液,形体消瘦,肌肤枯燥,胸背灼痛,口干咽燥,五心烦热,欲饮凉水,舌红而干,脉细而数。

【用法用量】上药和匀,少量频服。

【摘录】《新增汤头歌诀》引张任侯方

通幽汤--《兰室秘藏》卷下

【处方】炙甘草、红花各0.3克,生地黄、熟地黄各1.5克,升麻、桃仁泥、当归身各3克。

【功能主治】养血活血,润燥通幽。治噎膈。幽门不通,逆气上冲,吸门不开,饮食不下,或食入反出,大便燥结。

【用法用量】上药用水600毫升,煎至300毫升,去滓,调槟榔细末15克,食前,稍热服之。

【摘录】《兰室秘藏》卷下

补气运脾汤——《证治准绳·类方》卷三引《统旨》

  【处方】人参6克,白术9克,橘红,茯苓各4.5克,黄耆3克(蜜炙),砂仁2.4克,甘草1.2克。

  【功能主治】主治中气不运之噎塞。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加生姜1片,大枣1枚,煎至320亳升,空腹时服。有痰,加半夏曲3克。

  【摘录】《证治准绳·类方》卷三引《统旨》

  补气运脾汤——《准绳·类方》卷三引《统旨》

  【处方】人参2钱,白术3钱,橘红1钱半,茯苓1钱半,黄耆1钱(蜜炙),砂仁8分,甘草4分(炙)。

  【功能主治】中气不运,噎塞。

  【用法用量】水2钟,加生姜1片,大枣1枚,煎8分,空腹服。有痰,加半夏曲1钱。

  【摘录】《准绳·类方》卷三引《统旨》

论胃病噎膈(即胃癌)治法及反胃治法

  噎膈之证,方书有谓贲门枯干者,有谓冲气上冲者,有谓痰瘀者,有谓血瘀者。愚向谓此证系中气衰弱,不能撑悬贲门,以致贲门缩如藕孔(贲门与大小肠一气贯通,视其大便若羊矢,其贲门大小肠皆缩小可知),痰涎遂易于壅滞,因痰涎壅滞冲气更易于上冲,所以不能受食。向曾拟参赭培气汤一方,仿仲景旋复代赭石汤之义,重用赭石至八钱,以开胃镇冲,即以下通大便(此证大便多艰),而即用人参以驾驭之,俾气化旺而流通,自能撑悬贲门使之宽展,又佐以半夏、知母、当归、天冬诸药,以降胃、利痰、润燥、生津,用之屡见效验。迨用其方既久,效者与不效者参半,又有初用其方治愈,及病又反复再服其方不效者。再三踌躇,不得其解,亦以为千古难治之证,原不能必其全愈也。后治一叟,年近七旬,住院月余,已能饮食,而终觉不脱然。迨其回家年余,仍以旧证病故,濒危时吐出脓血若干,乃恍悟从前之不能脱然者,系贲门有瘀血肿胀也,当时若方中加破血之药,或能全愈。盖愚于瘀血致噎之证,素日未有经验,遂至忽不留心。后读吴鞠通、杨素园论噎膈,亦皆注重瘀血之说,似可为从前所治之叟亦有瘀血之确征。而愚于此案,或从前原有瘀血,或以后变为瘀血,心中仍有游移。何者?以其隔年余而后反复也。迨辛酉孟夏阅天津《卢氏医学报》百零六期,谓胃癌由于胃瘀血,治此证者兼用古下瘀血之剂,屡屡治愈,又无再发之,觉胸中疑团顿解。盖此证无论何因,其贲门积有瘀血者十之七八。其瘀之重者,非当时兼用治瘀血之药不能愈。其瘀之轻者,但用开胃降逆之药,瘀血亦可些些消散,故病亦可愈,而究之瘀血之根蒂未净,是以有再发之也。

  古下瘀血之方,若抵当汤、抵当丸、下瘀血汤、大黄虫丸诸方,可谓能胜病矣。而愚意以为欲治此证,必中、西之药并用,始觉有把握。盖以上诸方治瘀血虽有效,以消瘤赘恐难见效。西医名此证为胃癌,所谓癌者因其处起凸若山之有岩也。其中果函有瘀血,原可用消瘀血之药消之。若非函有瘀血,但用消瘀血之药,即不能消除。夫人之肠中可生肠蕈,肠蕈即瘤赘也。肠中可生瘤赘,即胃中亦可生瘤赘。而消瘤赘之药,惟西药沃剥即沃度加HT谟最效,此其在变质药中独占优胜之品也。今愚合中、西药品,拟得一方于下,以备试用。

  【变质化瘀丸】

  旱三七(一两细末)桃仁(一两炒熟细末)硼砂(六钱细末)粉甘草(四钱细末)西药沃剥(十瓦)百布圣(二十瓦)

  上药六味调和,炼蜜为丸,二钱重。服时含化,细细咽津。

  今拟定治噎膈之法:无论其病因何如,先服参赭培气汤两三剂,必然能进饮食。若以后愈服愈见效,七八剂后,可于原方中加桃仁、红花各数钱,以服至全愈为度。若初服见效,继服则不能递次见效者,可于原方中加三棱二钱,虫钱半;再于汤药之外,每日口含化服变质化瘀丸三丸或四丸,久久当有效验。若其瘀血已成溃疡,而脓未尽出者,又宜投以山甲、皂刺、乳香、没药、花粉、连翘医学教育 网 http://www.med66.com诸药,以消散之。此证之脉若见滑象者,但服参赭培气汤必愈。而服过五六剂后,可用药汤送服三七细末一钱,煎渣服时亦如此。迨愈后自无再发之矣。

  王孟英谓,以新生小鼠新瓦上焙干,研末,温酒冲服,治噎膈极有效。盖鼠之性能消瘕,善通经络,故以治血瘀贲门成噎膈者极效也。

  有一人患噎膈,偶思饮酒,饮尽一壶而脱然病愈。验其壶中,有蜈蚣一条甚巨,因知其病愈非由于饮酒,实由于饮煮蜈蚣之酒也。闻其事者质疑于愚。此盖因蜈蚣善消肿疡,患者必因贲门瘀血成疮致噎,故饮蜈蚣酒而顿愈也。欲用此方者,可用无灰酒数两(白酒黄酒皆可不宜用烧酒)煮全蜈蚣三条饮之。

  总论破瘀血之药,当以水蛭为最。然此物忌炙,必须生用之方有效。乃医者畏其猛烈,炙者犹不敢用,则生者无论矣。不知水蛭性原和平,而具有善化瘀血之良能。若服以上诸药而病不愈者,想系瘀血凝结甚固,当于服汤药、丸药之外,每用生水蛭细末五分,水送服,日两次。若不能服药末者,可将汤药中虫减去,加生水蛭二钱。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附录】

  唐××登医志原文:读杂志第四期张锡纯君论治噎膈,阐发玄微,于此证治法别开径面,卓见名言,实深钦佩。及又读侯××(西医)反胃论(见第三中学第二期杂志中),谓病原之最重要者,乃幽门之发生胃癌,妨碍食物入肠之道路。初时胃力尚佳,犹能努力排除障碍,以输运食物于肠。久而疲劳,机能愈弱,病势益进,乃成反胃。

  按:其引西医之论反胃,言其原因同于噎膈,可以治噎膈之法治之,固属通论。然即愚生平经验以来,反胃之证原有两种,有因幽门生癌者;有因胃中虚寒兼胃气上逆、冲气上冲者。其幽门生癌者,治法原可通于噎膈。若胃中虚寒兼气机冲逆者,非投以温补胃府兼降逆镇冲之药不可。且即以胃中生癌论,贲门所生之癌多属瘀血,幽门所生之癌多属瘤赘。瘀血由于血管凝滞,瘤赘由于腺管肥大。治法亦宜各有注重,宜于参赭培气汤中加生鸡内金三钱,三棱二钱;于变质化瘀丸中加生水蛭细末八钱,再将西药沃剥改作十五瓦,蜜为丸,桐子大,每服三钱。日服两次。而后幽门所生之癌,若为瘤赘,可徐消,即为瘀血亦不难消除。

  又治噎膈便方,用昆布二两洗净盐,小麦二合,用水三大盏,煎至小麦烂熟,去渣,每服不拘时饮一小盏;仍取昆布不住口含两三片咽津,极效。按此方即用西药沃度加HT谟之义也。盖西药之沃度加HT谟原由海草烧灰制出,若中药昆布、海藻、海带皆含有沃度加HT谟之原质者也。其与小麦同煮服者,因昆布味咸性凉,久服之恐与脾胃不宜,故加小麦以调补脾胃也。

  此方果效,则人之幽门因生瘤赘而反胃者,用之亦当有效也。

参赭培气汤  方剂名称

  参赭培气汤

  药物组成

  潞党参6钱,天门冬4钱,生赭石(轧细)8钱,清半夏3钱,淡苁蓉4钱,知母5钱,当归身3钱,柿霜饼5钱(服药后含化徐徐咽之)。

  加减

  若服数剂无大效,当系贲门有瘀血,宜加三棱、桃仁各2钱。

  处方来源

  《衷中参西》上册。

  方剂主治

  中气不旺,胃气不能息息下降,而乘虚上干,致痰涎并随逆气上并,以壅塞贲门,而生噎膈反胃者。

  临床应用

  噎膈一叟,年六十余得膈证,向愚求方。自言犹能细嚼焦脆之物,用汤水徐徐送下,然一口咽之不顺,即呕吐不能再食,且呕吐之时,带出痰涎若干。诊其脉关后缓弱,关前又似滑实,知其上焦痰涎壅滞也。用此汤加邑武帝台所产旋覆花二钱,连服四剂而愈。

  各家论述

  治此证者(膈证),当以大补中气为主,方中之人参是也。以降逆安冲为佐,以清痰理气为使,方中之赭石、半夏、柿霜是也。又虑人参性热,半夏性燥,故又加知母、天冬、当归、柿霜,以清热润燥,生津生血也。用苁蓉者,以其能补肾,即能敛冲,冲气不上冲,则胃气易于下降。且患此证者,多有便难之虞,苁蓉与当归、赭石并用,其润便通结之功,又甚效也。

【病人基本资料】

天津盛××,年五旬,得噎膈证。

【病因】

处境恒多不顺,且又秉性褊急,易动肝火,遂得斯证。

【证候】

得病之初期,觉饮食有不顺时,后则常常如此,始延医为调治,服药半年,更医十余人皆无效验。转觉病势增剧,自以为病在不治,已停药不服矣。适其友人何××劝其求愚为之延医,其六脉细微无力,强食饼干少许,必嚼成稀糜方能下咽,咽时偶觉龃龉即作呕吐,带出痰涎若干。惟饮粳米所煮稠汤尚无阻碍,其大便燥结如羊矢,不易下行。

【诊断】

杨素园谓︰“此病与失血异证同源,血之来也暴,将胃壁之膜冲开则为吐血;其来也缓,不能冲开胃膜,遂瘀于上脘之处,致食管窄隘即成噎膈。”至西人则名为胃癌,所谓癌者,如山石之有岩,其形凸出也。此与杨氏之说正相符合,其为瘀血致病无疑也。其脉象甚弱者,为其进食甚少气血两亏也。至其便结如羊矢,亦因其饮食甚少,兼胃气虚弱不输送下行之故也。此宜化其瘀血兼引其血下行,而更辅以培养气血之品。

【处方】

生赭石(一两轧细)野台参(五钱)生怀山药(六钱)天花粉(六钱)天冬(四钱)桃仁(三钱去皮捣)红花(二钱)土鳖虫(五枚捣碎)广三七(二钱捣细)药共九味,将前八味煎汤一大盅,送服三七末一半,至煎渣再服时,再送服其余一半。

【方解】

方中之义,桃仁、红花、土鳖虫、三七诸药,所以消其瘀血也。重用生赭石至一两,所以引其血下行也。用台参、山药者,所以培养胃中之气化,不使因服开破之药而有伤损也。用天冬、天花粉者,恐其胃液枯槁,所瘀之血将益干结,故借其凉润之力以滋胃液,且即以防台参之因补生热也。

【效果】

将药服至两剂后,即可进食,服至五剂,大便如常。因将赭石改用八钱,又服数剂,饮食加多,仍觉胃口似有阻碍不能脱然。俾将三七加倍为四钱,仍分两次服下,连进四剂,自大便泻下脓血若干,病遂全愈。

【说明】

按噎膈之证,有因痰饮而成者,其胃口之间生有痰囊(即喻氏《寓意草》中所谓窠囊),本方去土鳖虫、三七,加清半夏四钱,数剂可愈。有因胃上脘枯槁痿缩致成噎膈者,本方去土鳖虫、三七,将赭石改为八钱,再加当归、龙眼肉、枸杞子各五钱,多服可愈。有因胃上脘生瘤赘以致成噎膈者(“论胃病噎膈治法及反胃治法”中曾详论),然此证甚少,较他种噎膈亦甚难治,盖瘤赘之生,恒有在胃之下脘成反胃者,至生于胃之上脘成噎膈者,则百中无一二也。

『来源』 盐山·张锡纯著《医学衷中参西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