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方位停车扣分标准:纵横于历史深处4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7 17:45:31
纵横于历史深处--五代十国史话共73页 
作者:姜狼豺尽 提交日期:2007-03-29 12:02  
  
   
                                                  三
   虽然李煜在书法界的名气不如宋徽宗大,但也可以说自成一家,李煜出道时“师从”唐朝书法大家柳公权,他的书作足以“以李乱柳”,后来渐渐形成了自己风格。李煜性格文弱,可书法却气势不凡,风骨嶙峋,人称“倔强丈夫”。他的书法名作《春草赋》、《八师经》、《智藏道师真赞》等二十多件在北宋灭亡之前都是书法极品。
   同时李煜也是一位美术家,创作了《自在观音相》、《写生鹌鹑图》等九幅画中珍品,可惜后来靖康之难,天下大乱,李煜的书法和绘画没有一件保存下来(遗憾!)。李煜不仅“作”,而且还在“述”,他写了两篇书法评论:《书评》和《书述》,评论前人的作品以及阐述自己对书法的理解,极有艺术价值。
   五代十国时期文化氛围浓厚的只有孟昶的后蜀和李煜的南唐,两位后主都是艺术家,物以类聚,身边的人自然都不是等闲之辈。如果说后蜀最有名的画家是黄筌,那么南唐除了李煜之外还有一位大画家顾闳中。顾闳中的名气可能还不如黄筌,但顾闳中创造了一幅画,可以这幅画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名气仅次于张泽端的《清明上河图》,什么画呢?就是近代国画大师张大千用五百两黄金购买到的国宝级作品《韩熙载夜宴图》。韩熙载如果不是因为李煜对他起疑心,派顾闳中以赴宴为名到他府中观察,回来后顾闳中凭记忆作下了这幅千古绝品,韩熙载恐怕也不会有如此大的知名度。
   南唐相对于其他政权来说,形势比较稳定,几乎没有发生过重大战乱,所以南唐的“文化建设”成就非常显著。除了南唐君臣都热爱文学艺术外,在硬件上对后世也有很大的贡献。古人写字作画离不开笔墨纸砚这文房四宝,到了南唐,文化的繁荣也带动了这几样东西的改革,出现了李廷珪墨、澄心堂纸和龙尾砚。当然这些东西只供皇家和贵族专用,轻易不外流的。
   在封建社会中,特权阶层对文化进行垄断,对百姓实行文化愚民政策,一般老百姓是没有条件学习文化的,甚至连名字都没有资格起,宋元尤甚。明太祖朱元璋最为典型,朱元璋之前名叫朱重八(叔伯兄弟中行八),他的父亲朱五四,他的伯父朱五一,他的祖父朱初一。
   文化成了只有王公贵族才能享用的奢侈品,文化垄断的恶果就是绝大多数国民的文化素质偏低,直接造成了国民的“弱智”,这也是近代中国之所以落后于西方国家的主要原因。出了几个文学大师代表不了一个民族的整体文化素质,物质上的垄断必然造成文化上的垄断,文化上的垄断也必然扼杀一个民族的思考力和创造力。
   李煜不是暴君,但他绝对不是一个当皇帝的料子,一个有所作为的皇帝,并不是以能不能吟诗作画为标准的。皇帝的正业是治国安民,而乱世中的帝王更应该具备较强的军事能力,否则只能任人宰割。不幸的是,李煜正是这样一个“不务正业”的帝王,他把尽乎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文学上,虽然成就极高,备受后人推崇。但他的“主要功课”的成绩却一塌糊涂,根本不及格。
   当李煜在金陵中吟风弄月的时候,宋开宝四年(公元971年)春,宋太祖赵匡胤派行营诸军都部署潘美(就是潘仁美)督军下广东,消灭了割据广东垂六十年的南汉政权,小皇帝刘鋹肉袒出降。同年十月,赵匡胤在汉阳(今湖北武汉)大造战舰,准备顺江东下。
   李煜听着消息,惊出一身冷汗,李煜虽然是个书呆子,但并不笨,知道赵匡胤要干什么。这时也顾不得“文化建设”了,让七弟郑王李从善以朝贡的名义去汴梁探听消息。同时为了不让赵匡胤起杀心,自降国格,连大唐国号都不要了,改称“江南国主”,所有皇家制度一律自贬,中书门下二省为左右内史府,尚书省为司会府,御史台为司宪府,翰林院为文馆,枢密院为光政院,大理寺为详刑院。
   李煜给赵匡胤当“干儿子”,朝中一些忠义之士看不下去了,南都留守林仁肇密劝李煜:“宋朝主力多在西线,淮南守兵不多。陛下可以付臣一支兵马,过江收复淮南,然后陛下选贤用能,积聚教训,我唐国力强大,赵匡胤必不敢南犯。如果事成,功归陛下,事败,陛下可以灭我三族,以向赵匡胤证明这事和陛下无关”林仁肇的建议非常冒险,但并非没有成功的可能,只要李煜少把功夫浪费在文学艺术上,以他的天资,守住江南是不成问题。可李煜生性不喜欢冒险,拒绝了林仁肇。
   赵匡胤也知道林仁肇的大名,曹彬等人的能力不比林仁肇强多少,万一李煜用了林仁肇,岂不坏了大事。在除掉李煜之前必须先除掉林仁肇事,赵匡胤行了一招反间计,派画师到江南私窥了林仁肇,然后回来画成图像故意留在汴梁的李从善看到,李从善大惊:“这不是林仁肇么?”陪从人员故意说林仁肇已经密降了宋朝皇帝,李从善也是个白痴,不想细想就给李煜写了封信:“林仁肇已经变节,哥哥早下决断,不然就要误大事。”
   李煜也是个白痴,加上朝中执掌兵权的神卫统军都指挥使皇甫继勋和洪州节度使朱令赟向来妒嫉林仁肇,乘机说林仁肇的坏话:“林仁肇性情奸险,为人悍勇,恐陛下难以控制,不如除掉。”,李煜便下毒害死了林仁肇。
   赵匡胤沿用后周大臣王朴制定的《平边策》的统一战略,已经完成了一半,下一步就要拿李煜开刀了。虽然李煜待自己如父,但赵匡胤不是耶律德光,耶律德光鼠目寸光好打发,赵匡胤要的是统一,而不是李煜的谦卑。其实即使李煜敢对赵匡胤耍横的,也没有“硬件”上的方便。 此时南唐只占有长江以南中下游地区和江西,北、西、南三面有宋朝大军虎视眈眈,东面有向宋称臣的吴越和泉州,四面受敌。虽然李煜在位时间和三国吴后主孙皓很相似,但孙皓至少还保有大半江南,李煜就这巴掌大的地方,加上赵匡胤的雄才大略和超强实力,换谁也没办法。
   李煜当政十多年来,对外屈膝,对内享受,刚即位时对老百姓的那点“关爱”早飞到爪哇国去了。朝中在职的多是些尸位素餐的“文学家”,国事已经不可逆转。内史舍人潘佑对此痛心疾首,上疏劝李煜用心国事,李煜当然不会听他的。潘佑连上七疏,李煜半点反应也没有,潘佑心灰意冷,请求归隐江湖。李煜也不想让他在身边惹事生非,便罢免了潘佑职务,不过还是留下潘佑,让他去修国史。潘佑痛国事日衰,再上上最后一道疏,大骂李煜:“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过去夏桀、殷纣、孙皓自取灭亡,为史所笑。现在陛下还不如他们,臣不愿和朝中那些畜牲共事,更不愿意侍奉陛下这个亡国昏君!”
   李煜见疏大怒,中书舍人张洎和潘佑不和,在李煜面前煽火,李煜派人去拿潘佑。潘佑早知道自己不会有好果子吃,痛哭一场,然后自刎身亡。我们都知道明朝的海瑞上疏痛骂明嘉靖皇帝,嘉靖为人苛刻,但并不昏庸,也没把海瑞怎么样。当然谁不敢说李煜就一定会杀潘佑,不过如果拿李煜和明世宗相比,在文学艺术上,十个嘉靖也比不过半个李煜,但要玩起政治权术,嘉靖远不是李煜之流可以相比的。
   潘佑那道奏疏中把皇帝和大臣全都臭骂了,但唯独认为司农卿李平有才可以大用,希望李煜能让李平当尚书令。众人被潘佑骂急了,见潘佑死了,就把怒火射向了李平,纷纷在李煜面前抵毁李平,说李平和潘佑结党营私,李煜便把李平投到狱中,李平不久也死在狱中。
   潘佑是南唐著名才子,才名极大,潘佑因愤自杀后,举国呼冤,南唐诗人刘洞为此著诗云:“千里长江皆渡马,十年养士得何人。翻忆潘郎章奏内,愔愔日暮好沾巾。”后来李煜被俘,赵匡胤责李煜擅杀忠臣,指的就是潘佑冤死。
   李煜在处理“家事”的同时,赵匡胤也准备对李煜下手了。开宝六年(公元973年)四月,赵匡胤派翰林学士卢多逊以贺寿为名出使金陵,探探江南形势。卢多逊为人“狡黠”,先耍出手段糊弄李煜:“国主孝敬天子,天子常与我等言国主才智。只要国主不得罪朝廷,天子也不会拿国主如何的。”这样的鬼话傻子也不信,李煜居然信他这个,卢多逊回去前,又骗李煜说:“我朝天子准备重修天下图志,但现在就缺贵邦十九州的资料,烦请国主方便则个。”
   李煜没经大脑考虑卢多逊要干什么,便同意了,将境内所辖十九州的户籍资料甚至军队分布图都给了卢多逊。卢多逊心中笑骂:“李煜真是个白痴!”回到汴梁,卢多逊极力怂恿赵匡胤出兵江南,并把弄到手的机密资料交给赵匡胤。赵匡胤这个高兴啊,有了这个东西,李煜纵是插翅也难逃出他的掌心!
  
作者:姜狼豺尽 提交日期:2007-03-29 18:03  
   主要参考新旧五代史和通鉴 如果要涉及唐宋人物 还要看看唐宋史 呵呵
  
   四
   不过赵匡胤有一点担心,因为南唐在江东立国,依靠长江天堑自守四十多年。从四百年前隋文帝杨坚过江灭陈到现在,没有大规模发动渡江战役的先例,赵匡胤对北方军队能否顺利渡江心存疑虑。
   真是老天有眼,开宝七年(公元974年)七月,南唐有一个叫樊若水的书生前来投奔赵匡胤。樊若水本来也想为李煜做事,可考了几回试,全都名落孙山了。樊若水不甘心大好年华就这样浪费掉了,干脆跑到长江边上打着“休闲钓鱼”的幌子架着小船在长江沿岸来回丈量,把沿岸水势深浅画成了一张《长江沿岸水势图》,做为见面礼献给了赵匡胤。
   赵匡胤兴奋死了,决定出兵消灭李煜这个政治白痴,不过师出要总有点借口,“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赵匡胤干嘛吃的,自然懂得。想了一个好办法:“你李煜不是向我称臣吗,我还没见李煜长什么样呢。”于是派知制诰李穆来到金陵,让李煜去开封拜见宗主国皇帝。
   李煜虽然臣服于赵匡胤,但条件是继续做江南国主,如果跟李穆去了开封,估计就得老死开封了。李煜不去,推托自己得了大病,不能出远门,以后再去不迟。李穆早就知道李煜会这么说,窃笑着回去复命。
   机会终于来了,赵匡胤暴笑不已,开宝七年(公元974年)九月,下诏山南东道节度使潘美、颖州团练使曹翰、侍卫马步军都虞候刘遇从江陵出水师沿江东下,义成军节度使曹彬、侍卫马军都虞候李汉琼等人麾师南进。同时命令吴越王钱俶出兵从东线攻击南唐的常州和润州,牵扯南唐主力。李煜还在幻想只要出点钱就能让赵匡胤收手,派八弟江国公李从镒带着白金二十万两、锦帛二十万匹前去讲和。
   还没等到李从镒的好消息,李煜就知道宋军已经攻破池州(今安徽贵池)长趋直进的军报,李煜真的急了,知道赵匡胤这次要玩真的。李煜玩文学玩久了,也腻了,血性涌上心头,决定和赵匡胤彻底决裂,在国中废去开宝年号,调兵防御。李煜对臣下说道:“赵某人被逼急了,肯定要发兵来的,孤也不怕他,等宋师来战,孤自披甲执刃,督奖三军,和宋师死战,或许一胜,还能保全社稷。”话说的很慷慨激昂,可众人谁不知道李煜文弱无能?让他和赵匡胤一打一?省省吧。
   李煜同时给吴越王钱弘俶写了一封信:“兄弟,你跟着北朝瞎忙活什么?如果我被灭了,还有你什么好果子吃?唇亡齿寒的道理你懂不懂?”钱弘俶比李煜想的长远:反正自己早晚也要去汴梁,不如现在多在赵匡胤面上立点功,以后能在赵匡胤那里讨价还价。不听李煜的,继续北上攻城。
   宋军曹彬、李汉琼部长趋进进,在采石矶(今安徽马鞍山)大败南唐军,俘虏南唐兵马都监孙震,南唐军主力两万余人被全歼,宋军得到南唐军马三百多匹,宋军仔细一看,狂笑不已,原来这些战马都是赵匡胤送给李煜的。
   赵匡胤得了便宜就卖乖,让曹彬等人在采石矶上建造浮梁桥,准备过江。李煜不相信,问中书舍人张洎是不是真有这事?张洎也不相信,便说:“从来没听说过长江能建浮梁的,肯定是军中讹言,陛下不必害怕。”李煜这才放心:“我说呢?曹彬真够白痴的,呵呵。”
   到底是曹彬白痴,还是李煜白痴,很快就有了答案。宋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十月,南唐洪州节度使朱令赟率南唐最后的精锐前来摧毁采石矶浮梁,朱令赟放火烧浮梁,没想到老天不老眼,南风变北风,烧死南唐军无数,朱令赟也死在大火中。李煜和赵匡胤对抗的本钱本就不多,采石一败,金陵就直接暴露在宋军的攻击范围之内。
   李煜这才知道害怕:原来赵匡胤不是苻坚,那怎么办?李煜听说赵匡胤为人比较宽厚,便想给赵匡胤认个错。希望赵皇帝能收兵回去,李煜继续当“儿皇帝”,派国中文人翘楚的吏部尚书徐铉去汴梁哀求赵匡胤罢兵。
   徐铉风餐露宿赶到汴梁,见着赵匡胤,伏地哭求赵匡胤看在一下李煜十五年来屈膝侍奉大国的份上,给李家留条血脉。赵匡胤是这么好打发的?不同意。徐铉急了,大声质问赵匡胤:“李煜何罪?!陛下如此逼人?!”
   赵匡胤看了一眼徐铉,冷笑:“是!李煜侍朕如父,本来无罪。但现在天下即将一统,李煜仍割据江东,朕为天下百姓计,必须要过江。何况,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这是震泺千古的名言,也是赵匡胤留给后人最最出名的一句话,古往今来,最难讲的就是一个理字。弱肉强食,自古皆然,你打不过我,我吃掉你就天经地义,没有什么道理可讲。如果想和强者讲道理,唯一的道理就是你要比强者更强,否则,一切免谈。
   徐铉伏地流汗,不敢出声,心想:“国主,我也帮不了你了,你就听天由命吧。”
   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十一月,宋军曹彬、刘遇、潘美等部率军过江,包围金陵城。李煜吓的大气也不敢出,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李煜开始向“佛祖”祷告,乞求我佛慈悲,救李煜则个。李煜一方面守城,一方面在宫中吃斋念佛,金陵城中乌烟瘴气。
   曹彬先礼后兵,派人入城给李煜下了一道最后通谍:“金陵你是绝对守不住的,还是早点认相,不然大军一入,后果自负!”李煜求佛求了一千年,佛祖也没搭理李煜,李煜转了几百圈也没想出什么好办法。只好告诉曹彬让大儿子清源郡公李仲寓前去汴梁纳降,可曹彬等了几日也没动静,又派人去催:“李先生,少耍花招,清源郡公到我这里谈谈就行了,不必麻烦天子。只要清源郡公到我大寨,我就停止攻城。”
   李煜有些犹豫,中书舍人张洎劝李煜:“别听曹彬胡扯,金陵城固若金汤,宋军打不进来的。”李煜老糊涂了,听信了张洎的鬼话。李煜拒绝曹彬的理由居然李仲寓还没挑好衣服,曹彬气的脸都紫了:“耍我?给脸不要脸,攻城!”金陵城孤立无援,城内又没多少军队,哪是宋军的对手,当下宋军就破了城。
   破城之日,南唐群臣有的投降,有的自尽殉国。右内史侍郎陈乔约定和张洎一起自杀殉国的,宋军即将入城,陈乔和张洎来到宫中见李煜,陈乔伏地痛哭:“臣有罪!主辱臣死,臣不敢苟活世间。请陛下杀臣,宋主要问,陛下就说是臣小人误国,宋主必不深责陛下。”
   李煜长叹:“算了吧,国亡在即,至于日后生死,非此时所能知,你就算死了,也无济国事,再想他法吧。”陈乔确实是个忠臣,可惜李煜“没时间”用忠臣,致使国势若此。陈乔已抱死志,号哭一场,上吊自杀。
   张洎算着时间,见陈乔差不多断气了,告诉李煜:“臣本来也应该陪陈乔殉国的,可陛下肯定要去汴梁见赵皇帝,身边没人打理可不行,臣觉得还能为陛下做点事,所以暂时还不想死。”这是什么人啊?真够无耻的!
   赵匡胤事先交待过曹彬不许在金陵中掠劫财物,并善待李煜一族。曹彬入城后,秋毫无犯,列队来到内城外,请李煜早点出来。李煜也不去求佛了,佛祖公务比较繁忙,没时间过问李煜的闲事。李煜本想自焚殉国,抱了一大堆木柴在宫中,可李煜思前想后,觉得自己还年轻,就这样离开人世有些可惜,便放弃自杀的念头,决定投降。
   不过在出降前李煜干了一件对历史极不负责任的事,他让黄昭仪把珍藏的钟繇以及王羲之等人的书法原本尽数烧掉,一件也没留下来。然后在宋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十一月底,李煜率领群臣开门素服出降。
   曹彬还在生李煜前次耍他的气,当李煜给他下拜时,曹彬一甩脸色,不理李煜:“身有重甲,不方便还礼。”不过曹彬为人不失忠厚,告诉李煜:“君入朝后,岁赐奉禄有限,怕不够你们家支出的。现在还有点时间,君速还宫,多带点钱,以备日后之用。不然,朝廷都要把宫中物没收,到时一个子拿不到,可别怨我事先没通知你。”李煜谢过后,入宫打点财物。
   宋阁门使梁迥见曹彬居然敢放李煜回宫,大惊:“大人怎么能放李煜回宫?万一李煜要自杀了,大人如何向官家交待?”曹彬大笑,但没有说话。梁迥不知道曹彬何意,再三问之。曹彬笑答:“李煜为人庸弱,今日既然出降,就说明李煜还有幸生之心,怎肯自杀?放心吧,一会李煜就会回来的。”果然不久,李煜就出来了。
   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正月,曹彬奉赵匡胤命,催促李煜等人打点行装,去汴梁见大宋皇帝请罪。李煜生在金陵、长在金陵,也亡国在金陵,对金陵有着刻骨铭心的感情,毕竟这里还埋着他的祖父、父亲的遗骨,还有他的前妻周娥皇。这就样离开了?李煜是个感情极其丰富的人,对于这样一个人生结局,他并没有太多的心理准备,但此时自己的九族性命都握在赵匡胤手中,害怕惹翻了赵匡胤,不敢不从。只好哭拜了列祖列宗,然后带着小周后等家族成员以及文武启程北上。
   南唐自烈祖李昪937年开国,到李煜素服出降,共存在了三十八年。做为“政治家”,李煜给历史交上了一份答卷,上面只写着一句话:“后主虽仁爱足以感其遗民,而卒不能保社稷。”在五代十国时期曾经名震江南的南唐就这样灭亡了,而南唐的灭亡也意味着震烁历史的大唐帝国的彻底终结,从此,历史上再也没有过一个称作“唐”的政权。霓裳羽衣曲、李白、杜甫、白居易和一段段历史的佳话以及历史悲剧,都进走了历史的坟墓,永远不再出现。
   在行前,李煜作了一阙《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沉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离别歌。垂泪对宫娥。

本文由<贴库网>脱水整理,地址:http://www.tieku.org/16981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