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最新任免:浅析中国传统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4:52:01
       对于当代中国人来说,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无疑是一笔无价的财富,其中蕴含着无数的智慧与永恒的价值,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得以继承和发扬。但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这种共同认识,在中国近代和现代却经历了一个曲折反复的过程,并付出沉重的代价 可谓来之不易。
        构建和谐社会是历史的夙愿,今天的必然,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它也具有深远的历史背景和深厚的理论基础。从历史上看,构建长治久安、政通人和、安居乐业、兴盛繁荣的社会,一直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民的夙愿。中国古人在很早就已经有了明确的理想追求,他们最高的理想是实现美好的大同社会。而中国人引以骄傲的“汝唐盛世”,就是一个社会安定、同家强盛、各民族和平相处、文化兼容并包和丰富多彩的历史阶段。这样的繁荣昌盛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
社会主义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极大丰富,文化素养、思想道德素质、精神面貌也极大提高。我国现在正处于改革发展的战略机遇,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改革开放和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也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等诸多不和谐的现象。如各种资源占有的不平街,城乡差距、贫富差距的拉大,社会矛盾的凸显等。另外,经济的发展与社会、文化的发展并没有同步进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获得了高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可现实却好像提供了一个反例。部分人的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并没有跟随经济的发展而提高,反而呈现下降趋势。一些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和西方各种文化思潮的影响产生重大变化.过去一向尊祟的热情、友爱、礼貌、诚信、勤劳等传统美德在今天仿佛不再那么为人所接受,金钱、权力、利益以及与之相关的一些东西占据了他们的头脑,支配了他们的思想。这种状况必须予以改变。这不仅是具有较强社会责任感的人们发出的呼声,同时也是中国社会健全发展的必然要求。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思想的结晶,蕴含着无穷的智慧.其精神极其深刻.其内容极其丰富,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是中国人民经过几千年的不懈实践得来的,是对实践的升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观念特别浓重,不论是儒家、道家、还是佛家,都很注重和谐。特别是在儒家思想中.和谐思想被理解为人的根本行为规范之一。对普通和谐的追求自孔子起就奠定了基本精神方向。原始儒家的这一理论意向经后儒的不断发明推广而成为儒家基本的价值取向之一。中庸、中和、中平、中正,这些观念在儒家哲学中是非常常见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完全有必要把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挖掘出来,重新焕发这些思想的光辉,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是资源节约型的经济,同时又是兼顾公平与效率型的经济。经济的发展一方面要求必须以社会资源的承受能力为基础,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另一方面要求经济的发展必须惠及到社会的每一个人,让人民群众真正能得到好处。在前一个方面,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协调。中国传统文化视天、地、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把人看作自然的一部分,把物看成人的同胞,带着友好感情去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主张“民胞物与.‘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更进一步则把物、自然看成人本身,主张人人视己与物一体,即“浑然天地万物一体”。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是民主得到全面实现的政治。是自由得到克分保证的政治,同时又是危害社会的不法行为得到根本整治的政治。在社会丰义和憎社会里,人民群众的基本权利得到保障,享充分的参政议政的权利,人与人平等,实现了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向往和追求的太同理想。在这样一个理想社会里,人与人之间宽容、和谐.相互关心、相互帮助。而中国传统文化中历来就捏洞以已度人,不把不利下自己的情况转嫁于他人,即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并月,在自己看来应当追求的.也应当考虑和允许他人追求,做到‘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这在天看来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和谐社会中们的精神面貌是高昂的,充满理想、热情,而不是萎靡、颓废的。,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提倡人要有宏大的理想目标:“立功、立德、世寿”,强调人要有钢铁般的意志:“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儒家讲诚,并把它作为做人的根本原则。诚实、真减待人,才会形成相互信赖的社会风尚,诚产生于内心,更容易产生共鸣.诚让人感到安全,感到生命有所屏依,有更多的相通之处。这些品格与方法都值得我们在塑造现代人格时加以借鉴。传统文化,不仪集萃了中国几千年思想的精华.而且反映了时代精神的要求。长期以来,我们在社会的规划、建设与管理中,对其功能的定位往往偏重于功利性的一面.而忽略了以人为本.忽略了应该更有效地为人的高质量的生活与工作服务这个根本。现在强调传统文化的和谐精神,就突出了它所含有的包容、开放、协同、融合之意,显了它所具有的政治、经济、人文等要素共融的多层次关系,应和了物质政治精神三大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共存、互相依靠的理想生存状态。
       当前,传统文化正以包容、大度、开明、开放的心态和吸纳东西、融会古今的行动,推动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全面的和谐。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刨造性的澄释,即一方面要打破以往研究的条条框框,仝面认真地梳理中国传统文化,掌握其发展脉络+体现其精神价值;另方面,对中过传统文化进行深度挖掘,抛弃其原有的历史局限.以新的理念予以重新的定位。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文化与政治的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