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张店公安局电话:从读书三境界说起(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5 19:26:16

从读书三境界说起(转)

 

 

 

 

 

 

 

读书的三境界,著名学者王国维,曾引用古人词句做了很好的概括: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一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三个境界形象地描绘了从困惑到寻觅到豁然开朗的求知历程。

  不过,我们认真品位一下时,读书如此,人生何尝不是如是?

  人生之路,不管你愿不愿意,都必然要卷入到生活的求知过程中去,于是,自然而然出现了“人生三境界”。

  “茫然”的境界。人生的错综复杂,生活的变化万千,使人陷入到茫然的状态中去,于是,逃避着遁入空门,消沉者顾影自怜,颓废者沉迷酒色,胡混者随波逐流。

  “寻觅”的境界。面对人生的“谜”还有一批不甘心者,这些人失望但不绝望,于是,他们进入了寻觅的状态之中,处于这一境界的人们,虽然也难免“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但始终坚定“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信念。他们也会心灰意冷,但更多的是努力拼搏探索奋斗。

  “通达”的境界。经过不断的寻觅,一些人终于冲出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迷茫,进入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处于这一境界的人们,总是在某一方面获得了成功,他们站在成功的高度回首走过的路程,会对人生产生出全新的感悟。他们不会因为茫然而简单地迷惑,也不会因为寻觅的艰辛而轻易地退缩。

  人生百态,因茫然而麻木得不知茫然者有之,在寻觅中一无所获者有之,由通达而又归于茫然者有之,不过算到头,人类总是要归到这三个境界中去。

  其实,读书三境界也罢,人生三境界也罢,就其现象而言,并不难理解。然而,任何现象都可以在“心”中找到根源。倘若仔细品位,亦可透过这三境界的现象,发现某些微妙心理运动的轨迹。

  在第一境界,我们看到的是情绪的巨大感染力。它象弥漫于心中的迷雾,使人看不清躲不掉,深陷于“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境地。这种情绪,从其产生来看,与认识有直接的联系,先是认识上的迷惑,然后才是情绪上的茫然,出现消沉悲观颓废绝望等表现,从其结果来看,一方面是冲击认识,使认识难以保持冷静客观,另一方面是扰乱意志,令意志处于涣散状态。

  在第二境界,我们看到的是意志的强大控制力,它犹如一支巨掌,孙悟空跳不出如来的手掌心,牢牢把握住风中之舵,使人保持在“万水千山只等闲”的状态。坚强的意志根植于深刻的认识,它产生后,一方面会推动认识活动,使之不断趋于深化,另一方面又牢牢地控制情绪,使之难以蔓延。

  在第三境界,我们看到的是认识的全面推动力。它象一支点睛之笔,使生活在顿悟之中变得绚丽多彩,使人禁不住高呼“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认识的顿悟,得之于意志的坚忍不拔。认识一旦贯通,宛如武林高手闭关千日,一朝破关,晋升大师的门槛,滔滔长江水,势不可挡:寻觅的黑暗被冲破,“茫然”的阴云被驱散,此关一破,人之意志将更坚韧,情感将更加成熟。

  具备应付瞬息万变的能力,是在高速度、快节奏、多变化的现代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我们惟有终生学习,知行合一,励炼心志,方能从容应对,修炼到“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词出晏殊《蝶恋花》,
                            《蝶恋花》               
                                      (宋)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原意是说,我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是更为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案书何达?王国维借题发挥,以小见大,解成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这是哲学上的感性认识阶段,所以称为治学第一境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词出北宋柳永《蝶恋花》。
            蝶恋花     
                  ---(北宋)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原意是抒发作者爱的艰辛和无悔。若把“伊”字理解为词人所追求的理想和毕生从事的事业,亦无不可。王国维则别有用心,以此两句来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无怨无悔。这是王国维对治学态度、治学手段的准确表述。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词出南宋辛弃疾《青玉案》。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梁启超称此词“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这是借词喻事。王国维以此词最后的四句为“境界”之第三,即最终最高境界,虽不是辛弃疾的原意,但也可以引出悠悠的远意:做学问、成大事业者,要达到第三境界,必须有专注的精神,反复追寻、研究,下足功夫,自然会豁然贯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就能够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能引伸这个方面来,王国维的高明自不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