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隐蔽工程检查记录:是什么遮蔽了时寒冰的眼睛 【猫眼看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08:09:23
 管教干部 于 2011/2/24 19:00:42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猫眼看人 这几天,读完了时寒冰兄的《中国怎么办:当次贷危机改变世界》,一时有些犹豫。本来,当这本书还未出版,只在寒冰的博客上了解到前期信息时,我已经决定要仔细拜读,并写点什么的。但现在读完书后,发现虽然他书中的许多观点我非常赞赏,但有一个贯穿全书的重要论点,却是我不能认同的。所以,一时想不好应怎样来评述。
  寒冰兄是我朋友的朋友,自然也是我的朋友。初次与他相识,是在2003年12月下旬,那天好友江南梅去宁波的《现代金报》工作,我送她去宁波报到,寒冰兄时任《现代金报》评论版主编,他热情接待,给我的感觉,是一个极为真诚的人。
  不久,寒冰兄来新昌,我和几个朋友陪他一起游三十六湾,山水相映,留下许多美丽瞬间。时盛传人大修宪,准备把“三只表”写入宪法,寒冰说他给全国人大写了一封公开信,支持“三表”入宪,正话反说,极尽讽刺之能事。他的率直和勇气,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那时,寒冰兄还远没现在这么大的名气与影响力,他以前是做国际评论的,以敏锐的目光和文笔写过许多杰出的国际时事评论,但影响力好象还只在专业媒体的范围内。后来离开《现代金报》去《上海证券报》任评论版主编后,写了一系列关于房地产市场的分析文章,特别是06年的《中国房事黑皮书》系列,轰动一时。07年春与潘石屹、任志强的一番论战,亦是声势甚大。近来,在证券市场的分析评论上更是异军突起、大放光彩。他的博客,据说是财经类博客中点击率最高的,记得他的搜狐博客与我的博客创建时间差不多,今天看了一下,发现短短三年间,他这个博客的访问量已是将近7000万。近年来数十次接受中央台、凤凰台和其他许多媒体的采访和节目访谈,声名远播,卓然已成一代评论大家。
    时寒冰对国内房地产、证券市场的分析与评论,是非常令我击节赞叹的,其敏锐、深刻和清晰有力的剖析,确是罕有人能及。而这些评论中所透露出来的勇气与人格力量,更是令人敬佩。在这方面,我几乎是完全认同。但他对国外的一些分析,我却是不尽认同。特别是关于次贷危机成因及相关国家利益博弈的分析上,虽然他强调不是阴谋论者,但在实际评述中,仍然使我感觉到有一种先有观点,再搜集资料的倾向,部分评述与结论,不是十分的严谨,或者说,没有足够的说服力。
  最近几年,有一股宣扬西方金融战对中国威胁的风潮,并立即成为国内极端民族主义者反西方、反民Z、反人类普适价值的工具,其代表就是宋鸿兵著的《货币战争》。
  其实,所谓的金融战争或货币战争,本质上都不过是商战,即经济竞争,至多是经济竞争的一个高级层面,它同汽车业或家电业的竞争,没什么根本上的区别。而国内某些人对金融战的宣扬,我倒觉得其中很有一些别有用心,醉翁之意不在酒者。有一段时间,我在QQ中经常收到一些明显是从《货币战争》一书中抄摘拼凑出来的、非常极端的反西方群发帖子,在拼命宣扬金融战威胁的同时,总是不忘嘲弄西方的民Z制度几句,甚可意味。
  但这个风潮,对时寒冰确实是有影响的,在《中国怎么办》中,这种影响能明显地感觉到。这使我想起一年多前与时寒冰的另一次相聚:07年9月下旬的一个周末,朋友从宁波打来电话,说时寒冰将到他那,叫我过去相聚。我本来是准备第二天去宁波的,但听到这消息,就立即驱车赶了过去。到达朋友家时,寒冰兄已经在了。与他聊了几句后,寒冰忽然对我说:“你上来,我给你看个郎咸平的演讲。”来到楼上,寒冰打开他的手提电脑,调出一段录像给我看。那时,我虽然看过郎的一些文章,但并不认识郎的样子,起先寒冰叫我时,我没听清楚是谁的演讲,看了五六分钟后就又问:“这个演讲的人是谁?”寒冰再次说:“是郎咸平。”我这才恍然,当时实在很是不好意思。
  寒冰给我看的录像,就是郎咸平在清华大学作的那个演讲,演讲录像看到一半,我心中就很有一股说不出来的味道,不由的问寒冰:“你看过《货币战争》这本书吗?”寒冰答道:“看过,写得不错。”我说这书的价值是普及了一些金融基本知识。看完录像后,寒冰问我对这个演讲有什么感想,我想了一下说:“郎咸平的这个演讲,关于经济改革中对弱势群体的不公平现象,说得比较到位;但有关政治改革方面的,却是胡说八道。”寒冰可能想不到我会这么回答,我接着说:“郎咸平的这个演讲同宋鸿兵的《货币战争》一样,里面蕴藏着一个最重要的主题,那就是反民Z。”寒冰听了显然甚是惊讶:“哦?这个我没注意到。”
  接着我对寒冰指出郎咸平在演讲中的一个细节,郎在说到香港房地产市场廉洁高效的原因时,称赞了港府的一些制度后,脱口说出“还有新”三字,但他突然惊醒,立即顿住,把“还有新闻界的监督”一句话硬生生咽了回去,然后王顾左右而言它。这是个非常有意思的细节,有兴趣的朋友可在网上找这个演讲录像看看。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出,郎咸平虽然一副为生民请命的架势,实质上是非常的乖巧,自觉把民Z和新闻监督之类可能犯忌的话语,过滤出自己在大陆的公开讲辞之外。
  早在此前,我看了郎咸平的几篇文章,就感觉他是在故意回避、甚至混淆了一些关键问题的,他不是不明白,但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他自己装糊涂也没什么,但不该有意把别人弄糊涂,把人往一条死胡同上引。
  
  二
  
  在评述寒冰兄的《中国怎么办》之前,确实有必要对《货币战争》这本书先作一下点评。
  《货币战争》这本书的影响在当前中国还是比较大的,虽然学术界的评价很低,至少,我没有看到哪个有威望的学者对其作过肯定性的评价。作者宋鸿兵在这本书中竭力想要传达的,是这么一个观点:当前的西方发达国家,包括美国在内,是由少数金融寡头在暗中统治的,所谓的民Z选举政治,都是由金钱操纵的。少数银行家控制着美国政府的决策制定,甚至能决定美国总统的生死,在暗中掠夺全世界的财富,奴役着整个人类。这个金融寡头的代表,二战以前是罗斯柴尔德家族,现在则是美联储。
  在我看来,《货币战争》这本书是典型的先有观点,再搜集资料的一个例子。它的基本观念,其实就是我们在中学时读的那套政治经济学,
然后在网络上搜集一些新资料和片段拼凑起来。我注意到,这本书的后面是没有任何资料来源的索引目录。我并不认为这本书的内容是伪造的,但它通过断章取义、移花接木、故意忽视或回避关键内容、选择性地罗列有关材料,以部分的真相来掩盖全部真相等手段,来达到误导读者的目的。同样的材料,经过不同的非学术化处理,是很容易形成完全相反之结论。这样的书,在信息透明公开的发达国家,是不值一驳的,但在相对封闭、基础知识缺乏、可参考资料稀少的中国,却是大有市场,甚至一些杰出人士亦难免受其迷惑。
  要全面对《货币战争》中的观点进行批驳,需要很大篇章,以前我曾有此心,但后来懒得搞了。我这里只对其中一个重要谬论,即所谓的金钱操纵选举,提出一个被作者有意无意所回避的问题。《货币战争》认为,所谓的选举,所谓的美国式民Z政治,都是被银行家暗中操纵的,这个说法在书中可说是滚瓜烂熟、信誓旦旦,但作者却就是不说银行家操纵选举的细节和实例,即银行家的金钱是通过怎么样的渠道实现具体的操纵。俗话说:细节决定一切,没有细节的真相不是真相。但宋鸿兵及其同类们,总是不谈细节。为什么呢?因为不敢说,不能说也,一谈细节,就会破绽百出,补不胜补,读者就会得出与他的观点完全相反的结论!当然另一种可能,就是他们根本没花心思去了解事实的细节和真相,只在那里揣摩上意,闭门造车,以谋取名利而已。
  宋鸿兵们不敢谈细节,但另外还是有人谈的。林达在《总统是靠不住的》这本书中,有一篇《大选,阳光下的一滴水》,其中披露了这样一个细节:克林顿第二次选举总统期间,有一个叫“社会廉政中心”的社会团体,出了一份《购买总统》的报告,向美国民众警告“大亨们”正在用钱收买美国总统,报告中列出了具体的捐款资料和分析,包括捐款最多的前五大“金主”,名列第一的是纽约的一家投资银行,这家银行的高级职员们共向克林顿捐款约11万美元,列第二名的是纽约州教师联盟,捐款约10.2万美元,第三名就只有5万美元了。
  当中国读者看到这个“购买总统”的细节时,还会相信宋鸿兵的银行家操纵选举的结论吗?11万美元,在我们这里连房地产商给县长的单笔贿赂都不如,连一个富裕村的村长选举费都不如。一次总统选举,需要几亿甚至十几亿美元的经费,11万美元占其中的多少分之一?克林顿需要被多少个“银行家”收买才能凑齐这笔竞选费用?实际上,只要对美国的选举制度稍作认真了解的人都知道,美国总统可说是世界上最难用钱收买,但又是任何美国公民都可以收买的。这个收买的价格、过程与规则都是公开透明:个人最多出价2000美元,机构最多出价5000美元,不能用现金,只能用支票或汇票,所有政治捐款的详细资料,人人都可查阅。
  可以说,中国人才是世界上搞权钱交易的大宗师,西方人,特别是美国人在这方面给国人提鞋都不配。但就是这样的大宗师,想在美国也施展一下高超身手时,却立即碰得头破血流。一名在克林顿故乡的中餐馆华裔老板,因克林顿到他餐馆吃过几次饭而相识,就竭力利用这个关系。当克林顿因“白水门”案无力支付诉讼费用,不得不向社会募捐时,他分二次送去64万美元,按规定,此类捐款每人每年不得超过1000美元,所以64万美元必须来自640个美国公民,这位华裔老板送去的支票和汇票虽然出自不同的姓名,但开票的笔迹却是同一个人的,结果,所有捐款被退回不说,还惹来美国国会对亚裔非法政治捐款的大规模调查,演变成令克林顿焦头烂额的另一个“政治捐款门”事件。
  《货币战争》之类的书,正是想通过对国际金融资本家的攻击,来为“西方社会的民Z不过是金钱操纵的虚假民Z”这个宣传口号寻找一个比较靠得住、或勉强能说得过去的载体。表面上,他们貌似在对金融寡头掠夺世界财富的行为作出指责和批判,但实质上,是想借此妖魔化不仅仅是西方社会,更为整个人类世界所普遍接受的民Z政治制度,以阻止自由和民Z思潮在中国的传播和扩张。
  我到不是说,国际金融资本对中国及其他国家的民众没有掠夺,而是认为,国际金融资本的掠夺,对中国人民和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民众来说,远远不是最贪婪、最致命的掠夺,它们的掠夺,更多的是在游戏规则内的掠夺,即在国际法和各个国家法律,包括中国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猎取利润。即使是像索罗斯那样狙击英国、泰国货币的行动,也是通过合法的手段和途径,二国政府最多只能谴责一下,却无法起诉。而只要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任何人,包括中国人自己,在国际金融市场上都可以成为纵横四海的掠食者。而谁又能保证,索罗斯所管理的巨额游资中,没有来自中国的资金?
  但宋鸿兵们,把这样一个合法的、遥远的、与普通民众没多少交集的高端掠食者树为中国人民的大敌,甚至把它说成是中国人民普遍贫穷和苦难的根源,却是很大程度上扰乱了民众视线,掩盖了对中国民众来说真正致命的掠夺,即正在每一个中国人身边如火如荼进行着的、最残酷最贪婪最疯狂的、由绝对权力主导着的旷世大掠夺。
  
  三
  
  时寒冰有一个他独创的“利益分析法”,用来对国内的房地产和证券市场进行分析,经常有独到而深刻的见解,许多判断很有预见性,屡屡得到市场的验证,这是我和许多他的拥泵者都非常佩服的。
  在《中国怎么办》中,寒冰显然把这个方法又应用在对次贷危机的分析上,经过一番研究,他得出了一个令人毛骨耸然的结论:美国的次贷危机,是由美国政府、华尔街、美联储合谋所“精心策划出来的大骗局”,美国底层百姓的住房问题不过是个工具,目的是最大限度掠夺世界各国的财富,让全世界为美国的房地产业埋单。于是,美国政府的决策、国会的立法、美联储的每一次升息降息,格林斯潘的每一句公开讲话,都成为了这个大阴谋中极其精巧的一部分。甚至,不仅仅是次级贷款及衍生品,在石油、粮食、外汇、期货、债券等多种产品的国际交易市场上,美国一直以来都有不可告人的阴谋,在掠夺世界财富的同时,还竭力打压包括日本、欧洲、俄罗斯、中国在内的所有国家或区域集团的崛起,以实现其独霸世界的目的。
  但这一次,我不认同了。
  在中国这个“瞒与骗的大泽”里,想要获取一些真相,确是特别艰难。敢于说出真相,更是需要承担超额的风险。寒冰兄无疑是有勇气的人,也是有智慧和洞察力的人,国内贪官污吏和房地产商们的伎俩,瞒不过他的火眼金晴,A股市场的重重黑幕,也在他的解剖刀下剥皮见骨,露出残酷而血淋淋的一面。由权力主导的、对普通人来说强大无比的“真相过滤器”,似乎在他面前也失了灵。但是,对看待美国的问题上,“真相过滤器”好象还是起了一些作用。
  在《中国怎么办》中,寒冰在第一章就着重强调了一个现象:“从历史上来看,每一次战争过后,美国的经济都会有一次大的提升,美国的国际地位都会有一次飞跃,每一次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过后,美国都变得更强大了。这已经成了一种规律。”
  寒冰的这个观察确是非常敏锐,但是,这并不能成为次贷危机阴谋论的注脚。如果次贷危机是精确控制下的阴谋和骗局,那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也是少数美国人策划的阴谋和骗局吗?
  我的观点是:美国日益强盛的内在因素,不是阴谋的作用,而是制度的作用,或者说是人与制度的共同作用。靠阴谋,是不可能使美国成为持久不衰的超级大国的,如果真有这样的阴谋,那也已经不是阴谋,而是值得所有人学习的大智慧了。世界上最高明、最顶尖的阴谋大师,其实不是在美国,而是在中国。中国民众的贫穷和苦难,才是那些阴谋大师们的光辉成果。
  林达在《历史深处的忧虑》中有一句话:政治的公开化也使它(美国)基本上已经脱离了“计谋”取胜的道路。我觉得,这确实是一个对美国政治有深入了解后的感悟。
  那么,是时寒冰的“利益分析法”失灵了吗?也不是。我觉得,在对美国次贷危机的分析上,有几个比较重要的因素,寒冰没有考虑进去。
  首先,是对美国整个国家的认识。
  老实说,对美国的认识,我也有一个长期困惑的过程。美国到底是“亡我之心不死”的帝国主义老大,还是自由和民Z体制的灯塔?九十年代初的时候,我曾为何新的那些理论所迷惑,虽然不久之后,我就对他弃之如敝屐,但对美国的疑惑,还是非常深的。在911事件中,我和大多数中国青年一样是幸灾乐祸的。直到最近几年,信息渠道相对多了,又亲身体验到一些事实,才慢慢察觉,美国的民Z是真的,它强调的人权和自由也是动真的。
  对美国的认识,我其实还有一个从人品、企品、政品、党品到国品的长期分析过程。从对一个个普通的美国人、一个个美国的企业、一部部美国的小说和电影,一个个美国政治人物的介绍之中,分析推测出美国这个国家的整体内在品格,试图拼出它的真面目来。这个过程不是一年二年,不是五年十年,而是长达三十年!因为在我读初中的时候,就对美国这个超级大国很奇怪,想它怎么一会儿是中国的死敌,一会儿又是中国的反法西斯同盟,一会儿偷偷跑来和中国建交。因而三十年来我一直比较留心关于美国的任何信息。我对美国的认识,不是从某本书或某个人那里突然得到整体的启发,也没有特意地去搜寻相关资料,而是在平常的看报刊杂志、看电视电影、上网浏览时,凡涉及美国人的信息,都给我自动收集起来,与以前的资料进行比较和对照。最近十多年美国企业及商品纷纷进入中国,就增添了许多从商品和企业文化中了解美国的渠道。我至今未出国门半步,也从来没有和一个美国人面对面打过交道,但三十年来持续不断地从细节处了解美国,分析美国,对其隐然也已有了比较清晰的轮廓。说来非常惭愧,在知识界非常有名的,公认是介绍美国政治经济文化制度最通俗易懂的丛书,即林达的那套《近距离看美国》,我反而没有读过。直到这次想买时寒冰的《中国怎么办》时,才托朋友顺便把林达的《近距离看美国》系列也帮我买来。于是在看完《中国怎么办》后,看了一本《总统是靠不住的》,另外三本放在桌上,还没来得及看。但这二天我看林达的书时,没有一些人所说的那种震撼性的感觉,而是一种“果然如此”的意会。林达所描述的美国,与我此前从无数零碎的细节片段中慢慢拼凑出来的轮廊,是相当一致的。因而我阅读时,更多的喜悦,是在于自己的分析结果又得到一个人的印证。
  说了上面这一堆杂七杂八的东西,是为了隆重推出我对美国的整体评价:美国二百多年来的日益强盛,独一无二的超级大国地位,最强大的军事力量,最先进的科技,最发达的经济,最多的铁杆小弟,不是建立在无穷无尽的阴谋诡计之上,而是建立在它良好的人品和国品之上。美国这个国家,不是一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国家,而是一个自律的、负责任的、被盟友信任的、被国民真正爱戴的国家。
  这个评价,可能与我党宣传部门给美国指定的扮演角色大相径庭,但是,这确实是我三十年来对美国不断分析拼图的最新成果。
  在次级贷款及衍生品的问题上,美国确实犯了错误,无论是美国政府、华尔街还有美联储,都难辞其咎。但是,也仅仅是错误而已,说不上是什么阴谋和骗局,正如寒冰自己也说到的,次级贷款及衍生品的一切,都是阳光下的,公开的,“衍生性商品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工具,可以让风险从不应承担风险的人身上转移给愿意并有能力承担风险的人身上”(格林斯潘)。只不过,因为美国是世界经济的核心,它的影响力太强大了,所以美国的重大错误,就成了世界的错误;美国的问题,成了世界的问题;美国的灾难,成了世界的灾难。
  但寒冰兄在《中国怎么办》中对美国的印象与评价,显然远没我这么正面和阳光。这可能是我与寒冰的一个根本性分岐。
  在这里,我想请寒冰兄注意的是:你依为证据的关于美国次贷危机的资料和信息,都是中文资料,仅有中文资料!任何国外的信息,一旦变成中文,特别是能够在官方媒体上发表的文字,都要特别留一个心眼,因为,很可能这样的信息早就不是本来面目,而只是某个力量希望让你看到的面目。他们怎样把国内的真相进行过滤篡改的,也就会怎么把国外的真相进行过滤篡改。
  另外一个要请寒冰兄注意的是:美国的权力结构与中国大不相同。中国的权力,是集中的,自上而下授予的;而美国,则是分散的,自下而上授予的。因此,不能原封不动地把国内对利益分析的模式搬到美国去,同一类事件,按你的“利益分析法”得出的最终受益者,在美国可能与中国的情况会完全相反!不是你的“利益分析法”在美国无效,而是首先要要搞清楚:究竟是人民把权力关进了囚笼,还是权力把人民关进了囚笼?
  因为利益,确实只会跟随权力而走!
  
  四
  
  利益,永远只会跟着权力而走。
  或者说,利益永远是被权力所掠夺和占据的。
  所以,权力在哪里,掠夺就在哪里。最大的权力在哪里,最强的掠夺就在哪里。哪里有最集中的权力,哪里就有最疯狂和最贪婪的掠夺。
  认清楚了这一点,也就能明白,对所有的民众来说,真正致命的掠夺者,永远是身边那无远弗届、无孔不入又无法无天的权力。
  按官方的说法,中国人民在60年前已经摆脱了被奴役和掠夺的命运,成为了“共和国”的主人,被皇权夺走了几千年的个人的权利,重新归了每个人自己所有。但事实是,不久之后,那位“人民的大救星”重新把国民尚未捂热的好东西都收了回去,甚至收得比皇帝老子还干净,以便于他随心所欲的去搞什么大跃进、大革命。直到救星死了,邓伟人出来,国民才慢慢又得了些空间和活路。但直至今日,理论上已经“当家作主”的国民,好象还是没有得到完整的个人权利。相应的,现有的一点个人权益,如生命、自由、财产和尊严等,仍如飘在空中的气球,没有任何可靠的保障,随时都会被雨打风吹去。
  这不,次贷危机这么场狂风暴雨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