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水利厅:人民币国际化:应预防井喷后的停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7:52:54
2011年08月18日 16:13 PM

人民币国际化:应预防井喷后的停滞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鲁政委 为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撰文 字号 最大 较大 默认 较小 最小 背景                     评论[6条] 打印 电邮 收藏 腾讯微博新浪微博  

美国副总统拜登的中国之行,近期正式拉开帷幕,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亦不断创出新高。在修补中美关系之外的经济议程上,外界普遍认为,关注将集中于美国国债以及人民币汇率。作为第一位的全球储备货币,美元的地位近些年却遭受了空前的打击。这一方面说明单一货币为主的国际货币体系将会面临更多稳定性考验,另一番构建多元化的国际储备货币体系趋势势在必行,这也使得人民币国际化不仅成为理念上的可能,也具备现实的可能。

2009年4月首次推出人民币贸易结算政策至今,数据显示进展迅速。从贸易结算金额看,2011年上半年,已办理人民币贸易结算金额9500亿元,同比增长13倍。从香港的人民币存款金额看,上半年已超过5000亿元,预计今年末可超万亿。

这种态势鼓舞了不少政策和市场人士,并诱发出豪情万丈的畅想:到2020年人民币在全球贸易结算中的占比将达到10%甚至更高,与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占比大致相当。果如所期的话,那就意味着到2020年人民币将成为国际金融交易中活跃货币和并有望跻身国际储备货币行列。因为按照经验标准,如果一种货币在全球金融交易中的占比超过1%,那就是国际活跃交易货币了;如果其在全球储备中的占比超过3%,那就跻身于国际储备货币行列了。

这似乎暗示,人民币将能够在2020年正式登上进入国际舞台中央的第一个里程碑式阶梯。这一时点与中央提出的“上海到2020年要基本建成与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金融中心”的部署不谋而合。

被过滤广告

一切看似令人激动而值得期待。然而,如果仔细梳理各方分析人士和官方表态,却不禁感到这种雄心总体依然是相当懵懂的。货币国际化的本质和当下应当优先考虑的政策步骤,仍然有待进一步厘清。

一个什么样的货币才能最终成为国际化的货币?

经验研究表明,此类货币一般是贸易大国的货币,其所代表的经济规模要足够大、对内币值(通胀稳定)和政局要较为稳定。符合这些条件的货币不少,但最终晋升为国际货币者寥寥。因而,这些充其量只能说是某种货币成为国际货币候选者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其实,“国际化”意味着除了本国居民,其他国家的居民也愿意接受这种货币。这就要求这种货币具有可能被分享到的内在价值,且足够便利。可是,如何才能实现这两点呢?

对于前者,这种“可能被分享到的价值”只能来自于分享该经济体稳定增长前景的预期。由于经济之中不仅有贸易品,而且还有非贸易品,因而,这种分享本质上要求“本国货币就是本国财富的证券化”。

站在这个崭新的角度来理解此前提及的因素,一国要政局稳定,是使金融资产持有者的产权可以得到保证;经济总量要足够大,是确保有足够的基础资产来进行证券化以供全球持有;要保持通胀水平的稳定,则是避免货币这种基础资产所有权证的内在价值下降甚至隐含违约。

对于后者(即流动性),则需要一个规模足够大的金融市场的支持。一个经济规模足够大经济体财富的高度证券化,将令这一要求水到渠成。

因而,货币国际化的先决条件其实是一国财富的高度证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