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汉口北最新消息:刘玉春秘传合一通背24式单操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9:13:14
燕野耕夫
合一通背拳为静海县独流镇著名的武术技击家刘玉春(清末民初人)所传,因其散手技击攻击性强、杀伤力大和传授之秘而在武林独树一帜。合一通背由功法、24式单操手、打手、通背长拳和鞭杆、长短棍、左把枪、苗刀等独门器械五个部分组成。以上五块内容在合一通背中,每一部分都非常重要,可以说缺一不可。据嫡系传人讲,功法突出练人的力量和硬度,是合一通背筑基的内容,包括静功和动功。24式单操手是训练散手技击的主要手法和步法,可定步练手法,也可活步手脚并练,还可几种手法串联起来组合训练,为以后的打手训练出灵活、协调的手、眼、身、步和应变能力,同时也是筑基功夫的进一步深化。将学会的单操手法用于实战和技击,称为打手,这是合一通背门的核心内容,真正打手前要经过说手和喂手的训练,才能在实战中得心应手、随机应变。合一通背拳、械更是"全身的披挂",其大开大合、纵横交错,在以少战多或与持械歹徒争斗时尤能显现出这种训练的优势所在。由上可见,24式单操手在合一同背的几部分内容中起着承前起后的重要作用,现撷取合一通背24式单操手中的几个手法奉献读者。
24式之激步撑
演练方法:以左虚步撑拳站立预备,目视前方(图1);右脚击左脚向前活步,左臂伸直前撑(图2);左前臂屈肘上挑(图3);左脚尖外摆,右脚向左脚前上步,同时左臂随转腰经面前回收于左胸前,右拳迅速前撑(图4);左脚击右脚向前活步,右拳上挑,同时左脚向右脚前上步,前撑左拳,右拳回收到腰间(图5);右脚击左脚向前活步,左臂上挑,同时右脚向前上步,前撑右拳,可拳心向上,左拳回收到腰间(图6);左脚再击右脚向前活步,右臂上挑,同时左脚向前上步撑左拳,右拳回收于腰间(图7);左脚尖里扣,身体右转,收右脚虚点于前,同时右臂上搪于头前上方,收左拳于腰间(图8);左脚击右脚向前活步,同时左脚向右脚前上步,撑左拳、收右拳于腰间(图9)。
注意:单练时,可根据场地来回多打几趟,撑拳要连贯不停,步法灵活。
激步撑用法:设黑方为甲,白方为乙。甲乙均为左格斗式对峙,乙方左脚上步向甲头部冲左拳进攻,甲方左脚尖稍外拧活步,右脚迅速上步前插于乙左脚后,同时左拳护住自己头部的同时向外拨转乙方左前臂,并用右拳前撑乙方左腋下或肋部(图10);乙方左脚后撤冲右拳进攻甲头部,甲迅速右脚活步外摆,左脚向前上步埋住乙右脚,右拳向上护头并外拨乙右前臂,同时左拳前撑乙右腋窝或肋部(图11);乙再撤步进攻,甲则右脚上步欺埋乙左脚,用左手缠住乙左小臂,同时右拳从左臂下向上击打乙方下颚部位(图12)。
24式之横跩
演练方法:可从左格斗式预备开始,左脚向前横脚上步,用力抖腰拧转,带动左臂向前上挑,右臂向下、向后跩(图13);右脚向前横脚上步,抖腰拧转的同时,右臂上挎(挑),左臂向下、向后跩(图14);左脚继续向前上步,抖腰带动左臂上挎,右臂下跩(图15)。单练时可根据场地条件来回反复练习。
横跩用法:甲乙以左格斗式对峙,乙方突然两脚换跳,右脚上步,以右拳击打甲方头部,甲迅速左脚外摆活步,并用左拳上挑格挂乙方右拳,同时右脚上步至乙的左脚内侧将其勾住,并用右拳背击打乙方腹部(图16);乙右脚后撤并用左拳击打甲方面部,甲则左脚迅速上步跟进,扣住乙方左脚里侧,同时用右臂格挂乙方左前臂里侧,左拳随腰抖转击打乙腹部,力点在拳背处(图17)。
24式之分水式(横拦攒)
演练方法:以立正姿式预备(图18),左脚向前外摆活步,同时右脚向前上步,左手上拦于头的左侧,右手向前方横按(图19);右脚外摆活步,左脚向前上步,同时右掌向头的右侧上方横栏,左掌向前横按(图20)。
分水式之用法:双方以左格斗式站立,乙左脚上步冲左拳击甲方之头部,甲左脚尖外撇,右脚迅速上步至乙方左脚后侧,同时左掌向左上方拦架乙方左小臂,右掌向下横按乙之腹部;(图21 2119)乙方左脚后撤冲右拳击打甲之头部,甲则迅速左脚跟进埋住乙之右腿,并用右掌向上横栏乙之右臂,左掌向下横击乙之腹部(图22)。
24式之顺步劈
演练方法:以左格斗式站立预备,左脚外摆活步,右脚向前上步,同时双拳变掌在胸前交叉,并经头顶下劈于身体两侧(图23);右脚外摆活步,左脚向前上步,同时,双掌随转身上步,经体前交叉后下劈于身体两侧(图24)。
顺步劈之用法:设双方以左格斗式站立,乙左脚进步冲左拳攻击甲头部,甲方左脚活步同时,右脚迅速上步至乙左脚后,同时左掌向外侧拦切乙左小臂,右掌迅速伸至乙臂下,以错骨之法错击乙左臂关节部位(图25);如果乙方撤左脚用右拳攻击甲方,甲则左脚上步,用右小臂拦切乙左小臂,伸左掌至乙大臂下方,用错骨法错击乙右臂关节部位(图26)。
24式之横格
演练方法:右脚上步,同时双臂从两侧合抱于胸前(图27);动作不停,左脚击右脚向前上步,同时双臂向两侧横打(图28);左脚向前上步,同时两臂合抱于胸前(图29);右脚击前脚向前上步,同时双臂继续向两侧横打(图30)。
横格之用法:设乙方右脚上步用右直拳或横勾拳攻击甲方头部,甲则右脚上步,双掌合抱捆住乙方右臂,继而发右掌横击乙方颈部(图31);如果乙方撤右脚用左拳攻击甲方胸部,甲则右脚上步同时,双臂合抱捆住乙左臂,继而猛发右掌横击乙之喉部(图32)。
24式之豁挑式
演练方法:以左格斗式预备,右脚击左脚向前活步,同时左拳向前上挑,右臂自然下垂于身后(图33);左脚向前外撇活步,右脚上步,同时右拳向前上豁挑,左臂自然下垂于身后(图34);左脚稍后撤带动右脚后撤成虚步,同时右臂向下回挂护于裆前(图35)。
豁挑式之用法:如果乙用右拳攻击甲的上方,甲在右脚上步的同时,用左掌向侧方挂开乙右臂,同时可用右拳上挑乙方下鄂或用右拳轮向下挫击乙方面部(图36);如乙撤右脚用左拳攻击甲腹部,甲则迅速左脚跟进,用右臂向下挂开乙之左臂,同时用左拳向下挫击乙面部(图37)。
24式之捋肘
演练方法:以左格斗式预备,左脚向前活步,左拳变掌外捋,右拳自然下垂于身后;(图38)右脚向前上步,左掌变拳后盘肘于左胸前,同时右掌里捋变拳盘肘于胸前;(图39)右脚外撇,左脚上步,同时右拳变掌外捋;(图40)左脚落实,右掌变拳盘肘于右胸前,左掌里捋变拳后也盘肘于胸前。(图41)
捋肘之用法:乙冲左拳攻甲头部,甲则右脚上步至乙左腿后,左手捋抓乙左臂,右臂向里合抱后用肘横击乙之肋部;(图42)如乙撤左脚用右拳击甲头部,甲则左脚上步至乙右腿后,用右手缠捋其右臂,并在左臂顺乙臂向里合抱后,用肘横击乙方胸膛。(图43)
24式之双对捶
演练方法:左脚上步,同时左拳向前上方横打;(图44)右脚向左脚前上步,左拳随转身的同时下抡至左腹前,同时双拳从身体两肋侧向上、向前合击于面前;(图45)右脚外摆,同时右拳向右上方横打;(图46)左脚上步,右拳随转身的同时回收至右腹前,同时,双拳从身体两肋侧向上、向前合击于面前。(图47)
双对捶之用法:乙左脚上步用左拳攻击甲方头部,甲右脚上步绕至乙身后,并用左拳向外侧挂击乙左臂后,迅速用双捶合击乙方头部;(图48)乙方撤出左脚用右拳攻击甲方头部,甲则左脚跟进绕至乙身后,并用右拳向外挂击乙右臂后迅速用双捶双峰贯耳,击打乙头部。(图49)
24式之绕步攒
演练方法:以左虚步举右拳预备;(图50)左脚向前上步落实,右拳向前下攒,左拳收到腰间,注意下攒时要拧腰蹬腿;(图51)左脚外撇活步,右脚向前上步,同时右臂屈肘上振至面前;(图52)动作不停,右臂下攒后回收至腰间,并带动左臂上举后向前下攒。(图53)
绕步攒之用法:乙左脚向前上步冲左拳击甲胸部,甲右脚或左脚上步均可,同时用左掌格挂乙左前臂,用右拳攒击乙面部;(图54)如乙撤左脚用右拳攻击甲胸部,甲两脚不动就势拧身或左脚上步,同时用右拳格挂或下攒乙右小臂,带动左臂攒击乙面部。(图55)
24式之激步翻子
演练方法:以左虚步前后双阳掌预备;(图56)右脚击左脚向前活步,同时左掌向下经体前抡绕至身后,右掌向上随转腰前拍;(图57)右脚向前垫步,同时右臂下抡至身后,左掌随转体上抡;(图58)动作不停,左脚迅速上步,左臂向下、右臂向上经体前交叉;(图59)紧接上动,右腿迅速向左腿跟进并下蹲盘腿成歇步,同时上抡并向两侧拍掌,力点在掌背。(图60)
激步翻子用法:乙右脚上步冲右拳击甲腹部,甲先右脚上步用左掌下压乙右前臂,同时用右掌横按乙胸腹部;(图61)乙右脚撤步,冲左拳击甲胸腹部,甲则左脚上步跟进的同时,用右掌下按乙方左前臂,并用左掌背反击乙面部;(图62)如果乙侧身提左腿踹击甲腹部,甲则右脚击左脚向前活步绕开乙腿攻击,并顺势用左手勾挽乙腿,用右掌背拍击乙大腿处。(图63)
24式之竖横
演练方法:用左脚向右脚并步,同时向前直插右掌;(图64)右脚向前活步,右臂里屈后向外横打;(图65)左脚击右脚后向前上步,同时左掌前插、右掌回收至腰间;(图66)右脚再击左脚向前活步,同时左小臂屈肘里挽后向外横打。(图67)
竖横之用法:乙左脚上步冲左拳击甲腹部,甲则右脚前趋,同时用右前臂按压乙左前臂;(图68)甲右脚继续向前上步,同时右臂里挽后向前横打乙之胸部或头部。(图69)
24式之翻身打
演练方法:左脚向前外摆上步,同时左拳向外横抡,力点在拳背;(图70)动作不停,右脚向前横脚上步;(图71)右脚尖里扣,左脚尖外摆,身体后转(向左)上步,双臂合于胸前;(图72)紧接上动,身体继续左转带动左臂和右臂同时左抡,左臂力点在左拳背,右臂力点在右拳虎口处。(图73)
翻身打用法:乙左脚在前并用左直拳探击甲胸或头部,甲则左脚外摆上步,同时用左掌向外横拨乙方左小臂;(图74)紧接上动,甲右脚上步欺埋乙左脚,并用右拳勾击或摆击乙方头部。(图75)如果乙方用右拳攻击甲方,甲则右脚外摆上步,并用右小臂向外磕击乙右小臂;(图76)紧接上动,甲左脚上步欺埋乙右脚,同时用左拳勾击或摆击乙头部。(图77)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TOP
小胖
出类拔萃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2#大中小发表于 2007-6-21 16:04 只看该作者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TOP
小胖
出类拔萃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3#大中小发表于 2007-6-21 16:07 只看该作者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TOP
小胖
出类拔萃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4#大中小发表于 2007-6-21 16:07 只看该作者
陈树祯——合一通背有真功
燕野耕夫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自古天下武术是一家,练武术的人讲究“人不亲艺亲”。以武会友,广交朋友,切磋研摩,共同提高,陈树祯先生身上所体现的这种武林风范,恐怕正是中华传统武术的文化魅力所在。
初识陈树祯先生是在20世纪90年代的初期,当时随我习练迷踪拳的王建华(县医院医生)曾几次有意无意地向我透露王口镇的陈树祯师傅有些真功夫:陈师傅的胳膊很硬,你打人家的胳膊打不动,人家打你的胳膊你却受不了等等。说实在的,练了这么多年武术,接触了很多名派和名家,订阅和购买各种武术杂志和书籍百余册,自认为对中华武术有较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因此对以上的描述颇有些不以为然。我曾经对有意试探的王建华说:“各门武术都各有其长处,我虽不是专门练拳击的,但我用拳击的方法向你进攻,你也不好应付,不信你就试试看。”初学了些通背拳也很想试试手的建华面对我的直拳进攻,当时显得很没有办法。于是提出让我有时间去见一见陈师傅,并说我在陈师傅面前根本就出不来手,他的手硬得你都不敢碰。和许多练武术的朋友一样,未谋陈师傅的面,我是如何也不会相信的,心想:你的胳膊再硬,我也不是木桩一根,不会让你死打,只要“跑”起来还说不定谁占上风呢,当时身为县武协武术培训班教练的我对自己还是非常有信心的。
终于有一天,建华带我到王口镇见到了陈树祯师傅。当时正在王口街上开炒货店的陈师傅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为人忠厚、和蔼可亲。也许是对我早有些耳闻的缘故,陈师傅见我到来非常高兴,寒喧过后将我领上货栈二楼的大厅,寻问我练的技击手法有哪些,然后让我随意地向他进攻。记得当时陈师傅很随意地一手前引,我刚一出手,陈师傅另一只手已抓向我的胳膊的底侧,我本能地向下坐肘防守,而陈师傅在上边的那只引手已袭面而来,我低头闭眼之际,连珠炮般的手法一招接着一招攻过来,令人眼花缭乱。后来陈师傅干脆把手抱在腹前,任我进攻,但试了几次,除了只能打出试探性的第一手外,根本打不出第二手来。这时我才相信了建华所言非虚也。后来陈师傅又让我用拳头砸他的胳膊,我砸的劲头越大,反弹回的力量也越大,到最后就感觉像砸在铁砧上一样,如果再硬砸非伤了骨头不可。而陈师傅反过来砸我一下,虽未很用力,胳膊却疼得不敢再接第二下。这里应提醒的是,这次与陈师傅“交手”,实际上还只是说手,根本不是什么真正的打手。在后边的谈话和试手中,我才真正体会到,如果是真的打起手来,在合一通背拳的高手面前,对方会根本睁不开眼睛,练得合一通背拳真功的人,不仅招法奇绝巧妙,变化多端,而且步法灵活,换影随形,越是“跑”起来,力量和硬度越大。如果对手不知道这一门的厉害,硬往里钻,定会惨败而归。
正是这次会面,使我对传统武术的技击认识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原来总以为,练过多年的套路,有了深厚的功夫,再经过一段时间的“惯打”,自然而然就会有较高的技击水平。但见识了陈先生合一通背的技击手法和功力后,才对武术技击的真谛有了真正的了解。只是由于当时年轻,对武术技击一道还不是十分的感兴趣,因此便未向陈先生潜心求艺。其实当时也还存有一种不服气的心理,即你专门练散手技击的比我这主要练武术套路的动手要强应属正常,但若跟同是以套路训练为主的人相比,他们可能还不如我这两下子呢!更何况,若是真跟你学,你还不见得教呢。
时隔不久,陈师傅坐公共汽车到县城办事,路过我上班的单位时,专门下车看望我。比我长20岁的树祯师傅鼓励我说:“你练得不错,身法好,力量也不小,一定要坚持练下去。”这时我才明白了他看望我的良苦用心,他是怕我输手后,放不下面子而因此搁下练了这么多年的武功,仁者之心由此可见一斑。后来,在体委举办的每年一届的全县武术比赛中,我们也常有接触。有时陈师傅到县城的徒弟家,也总要打个电话约我过去。随着友谊的加深,对陈先生也有了更深的了解。
陈树祯于1943年出生于静海县王口镇北万营村。王口镇历代为商贾重地,王口炒货行销全国各地。王口人头脑灵活、性格粗犷,经商自卫的需要和生活条件的富足,使得这里武风兴盛,习武之人众多。幼时好武的陈树祯,14岁时开始跟南万营村的三舅翟纪云习少林门拳术和劈挂拳。翟纪云是当地武术界非常有名的老前辈,所习少林门拳术是王口镇少林会祖传的拳艺,而劈挂拳是其从静海县独流镇的张春成所学。经过6年的勤学苦练,树祯不仅学会了少林长拳、少林通臂拳、劈挂拳、六合单刀、六合枪、护手钩等各种拳械,还练习了戳砂子、拍砂袋、打木桩和站桩等各种武术基本功。20岁时的陈树祯当时自觉功夫非浅,也因此产生了一种自高自大、不服任何人的思想。他听说静海县子牙镇有一个既练武术又练摔跤的高手名字叫笑玉法,很多人与他比试负多胜少,于是便专程赶到子牙镇与其切磋武技。他见笑玉法身体瘦小枯干,就未把他放在眼里,可是双方一伸手,只走了几个回合,便被人摔倒在地,起来后更是不服,猛冲猛打,结果更被人家摔得站不起身来。心服口服的陈树祯又拜笑玉法为师,学习摔跤技艺。24岁时的陈树祯听说居住在天津的大舅翟佩云练习了合一通背散手的功夫,非常厉害。于是趁星期天,骑自行车奔波100多里地找大舅比试。他和已年近70岁的大舅打了半天,不是靠不近身打不着,就是即使碰上对方的手或胳膊,也像碰(挂)在干树枝上一样,感觉很不好受。从此又开始跟大舅学习通背功和打手方法。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之后,练习了合一通背功夫的陈树祯再和笑师傅过招,笑师傅已不是陈的对手。很多三舅教出的徒弟与树祯动手,更是一败涂地。三舅看后连连称奇,说这才是真把势,你就狠下功夫,好好练吧!
上个世纪的70年代,树祯在王口镇农机站上班。一次在二堡乡大六分村耕地时住在该村,该村有个叫张玉才的下乡知青练的是八极门和摔跤的功夫,并且有七、八个徒弟每天跟着他练习摔跤和散打。听说开拖拉机的陈师傅很有两下子,便在第二天晚上领着徒弟们来到陈师傅的住处,非要领教一下不可。双方交手后,张想一把抓住陈师傅将其摔倒,结果却抓不着、打不上,只有干挨打的份。在徒弟们面前没露脸的张玉才越打越急,并用摆拳朝陈的太阳穴打去,这一着好险,只差半寸没打着,陈树祯趁他想回手还未回去之前,用了一招斩横蹬,一下把对方打倒在两米开外,张玉才倒地时将胳膊摔断,陈树祯赶紧将其送往医院治疗。由于当时下乡知青靠在生产队挣工分吃饭,出现这种伤害上不了班,又不是工伤,生产队是不给记工分的。陈师傅单位的领导找到大队,说好由农机站出钱给大队,大队按工伤给张玉才记工分,才使张安心地将伤养好。事后,张玉才对陈非常感激,表示愿意向陈师傅学习合一通背的散手技击技术。这次意外事故的出现,使陈师傅在以后的多次切磋、比武中特别注意掌握分寸,为此,他更加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技艺水平。2000年,他经多方寻找,拜在合一通背的嫡系传人张玉海门下(详情可参见2004年第九期《精武》杂志),系统学习了合一通背门秘不外传的24式单操手、通背长拳、鞭杆、苗刀、长短棍等拳械、功法和打手技法。他将以往所学融会贯通,真正实现了拳、功、技合一,踢、打、摔、拿合一,进入到传统武术技击的高深境界。如今,63岁的陈树祯先生功力更加深厚,技法更加纯熟,他每天练功两个多小时后,仍精力旺盛地打理着企业,并与慕名而来的武术爱好者切磋、交流武艺。由于其性情温厚,王口、文安、霸州等地从其学者多达百人。自2004年第9期《精武》杂志发表了《静海武林有奇葩,合一通背又一枝》一文后,全国各地武友询问情况的电话络绎不绝,北京、湖南、上海、四川、山东、河北等地喜欢技击的很多朋友慕名到静海向民间著名武术技击家陈树祯先生学习和切磋武技。陈先生热情接待远方的朋友,解惑答疑,传授武功,不取分文。当来访者亲眼见到陈师傅用一米长的粗螺纹钢猛击手臂而弯曲,又抬起小腿将弯曲处用力磕直的情景时,当他们亲眼目睹了陈师傅老叟戏婴儿般的打手场面时,当他们亲身体会了被陈师傅或磕或挂或抓着一下的那种钻心疼痛的滋味时,无不为陈先生深厚的合一通背内功所折服,同时也为能见识到中华武术的真功夫而深感不虚此行。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TOP
小胖
出类拔萃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5#大中小发表于 2007-6-21 16:08 只看该作者
静海武林有奇葩 合一通背又一枝
燕野耕夫
地处燕赵之地的静海,确是一方神奇的武术胜地,不仅孕育了闻名中外的爱国武术家、“津门大侠”霍元甲,也培养了曾明珠暗投、做过曹锟保镖的武术家刘玉春。二人被称为近代武术界的“常胜将军”,前者创办精武体育会,使迷踪艺名扬大江南北及海外;后者秘授单传,让合一通背这一武林绝技更加神秘与珍奇。
刘玉春与其所传的通背拳因单传秘授,很少有人知其就里(内部情况),介绍其情况和功法的文章更是罕见。在1989年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的《静海史话》之“静海武术”篇中,对刘玉春有近二百字的文字简述,但文中未涉及其功法内容和流传情况。1986年第11期的《中华武术》杂志发表了署名羊公(香港)的文章《刘玉春与合一通背》,文中介绍了合一通背的一些内容和在上海的流传情况。此文发表至今已近二十年,合一通背拳的发展情况却如泥牛人海,一直未见披露。
作为刘玉春故里的武术后学,笔者更关注合一通背在天津地区的流传情况。为揭开合一通背的神秘面纱,笔者经多方访查,终于找到了合一通背拳在天津的嫡系传人,从而使许多珍贵资料得以重见天日。
按《静海史话》的说法,“清末民初之际,独流有太祖门四杰称誉一时”。任向荣、刘玉春、张景元、岳德恩四人“曾拜师李登第、李登善、杨学士,深得太祖门真传”。查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重修印行的《静海县志》,其中武术卷中记载:“李登善,独流人,以通臂拳著名;杨学士,独流人,以斩拳著名。”从现在静海太祖门和通背门演练的内容可以推断,当时任向荣主要继承的是太祖门的拳学。独流太祖拳与外界流传的少林太祖拳有很大区别,拳术只有单踢腿和双踢腿两个套路,另有侧重功法和技击训练的24式拳;器械有大杆子、苗刀、单刀、串把剑、齐眉棍、春秋偃月刀等,拳械虽不多,但劲力风格自成一系。而刘玉春则主要继承了通背门的拳学,所传套路比太祖门更少,但操练技击的功法却非常独特和奇妙。刘玉春,字连玉,生于1860年,江湖尊称“申爷”或“刘申师父”。据门内人讲,刘玉春从师于李登第(登三爷),李登第则受传于一无名道人或和尚。因本门拳术口传身授甚秘,加上年代久远,源流情况已很难查明。登三爷晚年把通背门的技法和功法单传给了刘玉春。
据中华武术文库《中国武术拳械录》载,“通背的原意并不是指一个门派,而是锻炼时的法则。通是通达的意思,古语有‘非神而不能通,非化而不能达,神化之功,方得通达之妙。’背是指人的脊背,目的在于腰背发力、通肩达臂、放长击远、先发制人,所以称做通背练习。”明代学者黄宗羲在《南雷集·王征南先生墓志铭》中的《六路歌诀》中写道“佑神通臂(背)最为高”。其子黄百家——王征南先生的高足,在其《学箕初稿·王征南先生传》一文中进一步为《六路歌诀》注释:“通臂(背),长拳也。”、由此说明,此拳在明代已有流传。另据康戈武先生所著的《中国武术实用大全》一书所述,近现代流传的通背拳,主要有祁家通背、白猿通背、劈挂通臂三种。
天津静海刘玉春所传的通背拳,全称为“皇氏昆仑风摆柳的合一通背”,一些书刊中介绍天津流传的“活叶通背”或“荷叶通背”即指此。从现在掌握的传承情况和演练内容来看,很难确定它和现在广为流传的几派通背拳有什么渊源关系,却是沧州的劈挂通臂拳吸取了合一通背的一些内容。从其名称字面上看,此门拳术有可能是皇宫大内的某个高手传至民间;由“昆仑”二字似可看出又与西北地区的某门拳学有一定的渊源。合一通背拳中有一套秘不外传的鞭杆,而鞭杆是流传于西北地区的一种重要棍法,恰似也可证明这一点。
光绪年间,刘玉春和任向荣结伴外出,以武会友,结识桑园(今河北东光界内)的武术名家谢玉堂,用太祖门的24式拳换得谢家秘传的稀有兵器苗刀刀法八趟。返回独流后,二人反复斟酌,加进了通背门的激绞连环步法,又将苗刀演化成前后各八趟,成为通背门的核心内容。因后来谢家武艺失传,任、刘的苗刀便成了全国的武林绝活。
1920年前后,直系军阀、直隶督军曹锟慕名派属下刘干臣(静海人)到独流强聘任向荣、刘玉春到保定督军署,任苗刀营教习。1923年10月,曹锟贿选总统后,任、刘等作为护卫随其进京,住北京泰和殿内。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将曹锟赶下台后,任向荣、刘玉春返回故里,各操旧业并传教武艺。
刘玉春的合一通背有“只教师父,不教徒弟”的说法,这说明,如果不是看准了的可传之人,通背拳艺是不会轻传的。事实也证明,得合一通背技艺的传人,多是带艺投师的。这也可能是因为合一通背门的功夫上力快、打手狠,如果传给二三十岁性情未定的年轻人,怕他们压不住性子,惹出大祸。刘玉春在苗刀营任武术教习期间,将通背24式拳和苗刀真谛秘传于沧州劈挂拳传人赵世奎和“郭燕子”郭长生。1928年南京成立中央国术馆后,馆长张之江曾聘请郭为苗刀教官,遂使苗刀在南方得以传播。如今,郭氏后人更将苗刀在沧州地区广泛传播。
当时,刘玉春还将通背拳艺传于东北人石庆山。行伍出身的石庆山双手使枪,百发百中,初见刘玉春时,并不服气,问刘玉春合一通背拳好在何处。刘玉春说:“咱练的这玩意儿就是步快手快!”石庆山却说:“手脚再快,难道还比这枪快吗?”刘玉春说:“20步之外,枪是你的;这20步之内么,枪就不是你的了!”石庆山哪里肯信,脑袋摇得像拨浪鼓一样。刘玉春说:“不信你就试一试。”在众人的监督下,石庆山向前走出20步,就在他转身拔枪的同时,刘玉春已飞步赶到,右手抓掳其刚刚举起枪的右臂,左手探面一掌,就在其愣神之际,枪已撒手交到刘玉春的手中。石庆山这才心服口服,磕头拜师。石庆山艺成后,回到关外,人送绰号“黑蝴蝶”,很多占山为王的“胡子”都怵他一头。刘玉春因儿子早殁,晚年把掌握的合一通背的技艺和理法全部传授给了嫡孙刘景云。
刘景云(1906~1944年)艺成后,到天津和朋友王子坤、沈德祥、庄连芳、庄连印等做贩卖布头的生意,并代师传艺,教他们练拳。一次,刘景云对弟子们说:“我用黑纱布蒙上眼睛,任你们随意去打,看你们能不能打得着我。”几个人同时向刘景云进攻,刘竟能在他们进攻的缝隙中穿梭来往,一触即发,挨上一个打躺一个。王子坤说:“你这是假的,蒙着的眼睛能看见人。”刘景云说:“那就给你蒙上试一试。”王子坤刚蒙上眼睛,刘景云说声“给我打”,几个师兄弟挥手齐上,把平常打手时总占上风的王子坤臭揍了一顿。还有一次,王子坤为试一试刘景云是否还留有后手,从刘景云的身后突施一掌袭向其后背。刘景云听到风声,一个回身掌(虎扑子)打在王子坤的前胸,只见王子坤脸色煞白、口吐白沫地瘫软在地上。师兄弟们吓得不知如何是好,刘景云说:“不要紧,五分钟后准好。”果不其然,五分钟后,王子坤慢慢地苏醒过来。从此,他更加勤奋努力,发奋苦练,最终独得刘景云合一通背拳之精髓。
王子坤(1905~1973年)长刘景云一岁,应与其同辈。王子坤艺成后,刘景云又遵刘玉春之嘱去上海,此一去竟音讯皆无。
王子坤后定居在天津。1959年,居住天津的河北辛集人张金镛(1906~1982年)随其学艺。张金镛本是练太极拳出身,因年龄已稍大,遂让三子张玉海拜王子坤为师,学练合一通背拳。今年65岁的张玉海是王子坤的关门弟子,也是独流合一通背在天津第四代的惟一健在的嫡系传人。王子坤之所以能把合一通背绝学传于张玉海,一是看中他为人忠厚、勤奋好学,将来能把继承的东西再传下去;二是因为王子坤的三个/L子中,长子因性情暴躁(进过监狱)未能传拳;次子早殁;三子想学武艺,却因膑骨受伤致残而未能练成,最后只得将武艺外传。
张玉海原是天津轧钢一厂的工人。1975年5月的一天,他正在聚精会神地工作,吊装钢板的吊车钢索突然崩断,从空中飞落的钢板正好拍在张玉海的前胸,这一飞来横祸不仅把他的胸骨打得粉碎性骨折,而且左心肺也都裸露出来。看着奄奄一息的张玉海,在场的人都认为这回是九死一生,没什么救了。可是凭着从小练就的一身纯功和医护人员的妙手回春,他硬是逃过了这一劫,起死回生。由于身体受伤严重,元气大伤,此后他再也不能像从前那样身手矫捷地习练合一通背拳了。但他深知,祖辈传下来的通背拳艺就系于他一身,他像命根子一样舍不得丢弃。不能用力,他就轻轻地比划着各种功法和拳械;力不从心时,就在脑海里把师父给的东西像放电影一样过上两遍。2000年,曾习练过通背散手的静海人陈树祯兄弟费尽周折,终于找到了隐居多年的张玉海师父。要知道,寻找张玉海并非易事,原先知其底细的人,现已失去联系,仅张玉海的居所就因拆迁三易其地。张玉海深感哥俩之诚,又专门从市区到静海王口镇了解了陈氏兄弟的为人,遂让哥俩焚香叩拜,收为弟子。焚香磕头的含义不仅仅是拜师学拳,更重要的是要对先人发下誓言,尽一个传人艺不轻传、看准了人却必须要传的职责。因为合一通背门是天下少有的武林绝学,历来单传秘授,其肩上所负的责任重大,选错了传人会助纣为虐,遇资者不传,又可能使其失传。
陈树祯今年62岁,静海县王口镇北万营村人,自幼喜武,先是南万营的三舅翟继云以少林拳、劈挂拳为其启蒙,后随落户天津的大舅翟佩云习通背散手,因性情温和,从者如流。经过多年的锤炼,陈氏兄弟成为享誉津门武坛的著名技击家,先后与来自河北、山东、台湾、河南及天津当地的各派武林好手(其中不乏获过省级散打名次的选手)多次较技,均使对方折服而去。怀着对中国功夫的一片挚爱之情,他们不满足已经取得的成绩,对合一通背拳的真谛继续进行着不懈地追求。功夫不负有心人,2000年4月18日,他们在张金镛的徒弟吴宝祯的帮助下,终于寻到了律门奇人张玉海的门下,全面系统地学起了合一通背秘不外传的绝学。张玉海长陈树祯3岁,因其只有一个女儿,无子可传,所以对陈氏兄弟豪无保留,倾囊相授。在四年多的时间里,陈氏兄弟系统地继承了合一通背门的原步24式拳、活步24式拳、通背拳、左把枪、苗刀、鞭杆及打手的秘法。
24式拳和通背拳被称为合一通背拳的一套基础功法。原步24式拳亦称小24式拳,是左右并重的最基础的单操手法;活步24式拳又称大24式拳,是由四五个动作连击与步法结合、左右并重的复杂组合;通背拳是合一通背门中惟一的拳术套路。外界一直认为合一通背门无拳,很多门内人也很难学到这套一辈只传一两个人的拳术。此拳术手法多变,没有定式,没有固定的步型,步法灵活多变,节奏转换快如滔滔江水,连续不断,其中的招法个个精绝,如珍珠串成,是以后打手的重要内容。、 合一通背门的核心是散手技击,亦即打手。练好24式拳和通背拳后,还要单操长力和增加身体硬度的功法,这种功法由柔练起,不磕砂袋、树木等硬物。此功练成,力大无比,身体各处硬似钢铁,任对方随意击打,令其受震而退;若还击对手,则对方承接不住,不敢再出手。陈树祯膂力过人,一拳下去,能将对方臂骨打折。步法也是合一通背门需要单练的重要环节,特别是本门独特的激绞连环步法,为通背散手增色不少,其进退自如、左旋右转、抽撤连环、步中含腿,配合合一通背的巧妙引手,令敌心惊胆战,无所适从。步法灵活后,即可进入合一通背的打手阶段,双方运用所学招术进行攻防训练。“风摆柳的合一通背”概括了其打手的总特点,即沾连粘绵随,冷急脆快硬;手外加手,缠裹进击;指上打下,上下相随;左通右,右通左,身手合一,如风摆柳条,力贯梢节;心毒手狠,气势腾然;出手为掌,招到变拳;出手讲究发劲力,不动如书生,一动如龙虎,发动似迅雷不及掩耳。见过刘景云和王子坤打手的人,说他们打起手来像一对蝴蝶,上下翻飞,蹁跹起舞,潇洒好看,简直像舞蹈艺术一般。
合一通背拳的散手技击威力无比,不仅刘玉春被称作“常胜将军”,且历代好手与各门派切磋武技,没有败绩。如今,第五代传人陈树祯等更是以武会友,广泛切磋,均使对方输得口服,让在武界“徜徉”了半辈或大半辈子的练家们有幸见识了武术的“真玩意儿”。
静海合一通背拳传人欢迎喜欢散手技击的朋友到静海切磋。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TOP
小胖
出类拔萃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6#大中小发表于 2007-6-21 16:09 只看该作者
“通背合一门”源流考
羊 公
笔者自幼酷爱中国武术,转益多师,涉猎门派有少林、查拳、螳螂、戳脚、太极等,虽年龄所囿,但能见到并亲聆教益的大武术家、名家也真不少,如王子平、姜容樵等。更有幸的是,我在上世纪的六十年代后期,接触到了“通背合一门”,顿时觉得,找到了真正的“国术”,觉得这才是真正的中国“拳道”!
为了更多地了解该门派的源流,为此笔者想尽办法拜访到了当时健在的沪上大武术家王子平、姜容樵、褚桂亭,杭州名拳师巩成祥等前辈,进一步了解“通背合一门”源流、了解该门派近代惟一可靠的承传者刘玉春大师的情况,直到1985年笔者首次在武术月刊刊登“通背合一门”题为《通背合一门概说》。时光流逝,将近二十年矣,与刘玉春大师同时代的人,他的弟子以及再传弟子差不多都已成古人,为了慎终追远、正本清源,笔者再次提笔撰写此文用以存真,并供修武术史者及武林中人备考。
“通背合一门”师承说
笔者自1967年接触到“通背合一门”至今已三十八年,应挖掘披露出来的资料也应该见到了,今有证据的,近代惟一可靠的传承人是刘玉春大师。自刘师上溯惟一可靠的乃刘师同乡李登第(笔者以前文章中写成李登田乃音讹在此订正),李登第有“蹭拳打死老牯牛”一说,其它传承人均属传说,无过硬资料证明,权当“民间口头文学”存而不论可也。与刘玉春大师同时代的任向荣、张景元、岳德恩,《静海史话》中称是“太祖门”同门师弟兄,“太祖门”是否是“通背合一门”的前称或外称均无资料证明,待考。但有迹象可寻,因“通背合一门”中惟一一套套路既名为“通背拳”又称“太祖拳”,笔者手上有此拳之拳谱。旧时亦有“河东刘玉春,河西张景元”一说,任向荣特善长以“跳步勾子”一招赢人,故江湖上有称“飞腿露脸任向荣”。“跳步勾子”,在“通背合一门”中有独立的练法,在“大二十四势”中有一组合势。刘大师同辈的三师弟兄中至今未发现哪一位有薪传者,所以刘大师一辈上仅他一人有传承人。
有资料可证,曾亲得刘玉春传授的,且现在尚各有传承之人的,应有任鹤山、任秀峰、刘景云、郭长生。任鹤山的传人在上海;任秀峰的传人在天津;郭长生的传人在沧州、天津;刘景云的传人在天津、杭州,大约如上。
刘玉春大师生平说
刘大师名琛,字玉春(1860年-?)。旧时人称呼时都以字行,晚辈敬称“琛爷”(非刘大师正好“申”年生而称“申”爷,特订正)。刘大师早年以撑船运货为生,中年艺成后走过镖。1916年,刘大师被北洋军阀曹锟(小刘师2岁)重用。曹锟本人自幼习武,怀有一身好拳脚,所以对有武技之人情有独钟,刘师在督军署任武术教席并为曹从武术营中挑选出一排精英,特训“苗刀”。因曹锟仰慕关云长五百长刀手,以后曹锟每车马出入,“苗刀排”两边跑步护卫,既威武又风光。
刘玉春大师在被曹锟罗致到他身边之前在江湖上已早享盛名。笔者为访求“通背合一门”源流,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曾多次去沪造访姜容樵前辈,或在他府上,或在虹口公园,姜老住在上海多伦路原张之江将军旧宅。姜老前辈当时患目疾,视力很差,但记忆力极好,思维敏捷,十分健谈,跟笔者讲了很多近代武术界的遗闻轶事。笔者探问刘玉春,姜老就讲近代武术界出了两个“常胜将军”,一位是霍元甲,一位是刘玉春,并介绍说,江湖上人称“大力神通天教主刘玉春”,可见刘玉春当时在江湖上名号之大。并讲在曹锟军队里时,刘曾对佟忠义说“九柱(佟乳名),你用你全部本领来打我”,而刘师却只一招即把佟摔出丈远。刘师那时已是年近花甲之人。笔者进一步询问“通背合一门”情况时,姜老坦率地说,从未见过。姜老所述刘大师事迹非常可信。因当时在沪,姜老跟沪上大武术家王子平、佟忠义相交甚厚,过从甚密。姜老跟佟,一是同道,二是同乡,且是佟之千金佟佳宜与李元智(武术家)之大媒。何况姜本人亦是武术名家,八卦、形意师从名师。更可贵的他也是武术界中难得的知识分子,曾任中央国术馆编审处长,武术著述甚丰。刘玉春大师自曹锟失败后就返还天津,“好汉不事二主”,据说晚年生活很是清贫,卒年不详。
任,鹤山、僵秀蜂、刘景云、郭长生承传情况说
任鹤山前辈跟任秀峰前辈是同胞手足,任鹤山是老大(大爷)、任秀峰是老五(五爷),河北独流人氏,其父跟刘玉春大师是同乡好友,所以他们少年时即跟刘师学得少许“通背合一门”东西,有“通背拳”一套、部分“单操”、部分“小二十四势”。民国初年任氏兄弟即已南下,闯荡沪上。任鹤山前辈不久在上海闯出名堂,乃是“青帮”、“洪门”中颇有财势之人。在武术界亦是赫赫有名,曾跟佟忠义和王子平为换帖弟兄,佟老大、王老二、任老三。1928年南京中央国术馆第一次国术考试,及1929年杭州“国术游艺大会”时,任鹤山均名列检察委员之中,当时名列检察委员者,绝大部分乃全国有名望之武术家、拳师。1926年前后,刘景云(1906年—?)奉祖父命,去上海投奔任鹤山。刘景云幼失怙恃,是祖父在他6岁时在炕上操大的把式,是惟一得单传的人,但是刘大师始终觉得孙子不是靠“把式”为生的料,刘景云身体单薄,高度近视,故命孙去沪投靠叔伯辈且是同乡、同门的任鹤山。到了上海,刘景云“代师授艺”把“通背合一门”倾囊传给任鹤山。现在任鹤山在沪上惟一传人鲍关元先生,尚传得刘大师承传下来的古“功谱”、古“拳谱”及十分完整的功法技艺。而任秀峰始终未再进一步学得“通背合一门”技艺(可见,旧时代人之“保守”,即使对嫡亲手足亦是如此保密)。任鹤山为得“通背合一门”真传养起刘景云七年,为怕人偷学,白天休息,深夜练功。
任秀峰:1949年离沪去天津定居,在津亦有授徒,其子任俊华亦随父学艺,任秀峰因早年随刘大师所学,旧时多是口授身传,所以把“通背合一门”,讹传为“荷叶通背”。
刘景云南下上海后亦曾去杭州作过短期停留,是有杭州名拳师巩成祥招待,故留下了部分“通背合一门”技艺。巩成祥原学“佛汉捶拳”,跟名技击家曹晏海系中央国术馆同学,此前已交流得一些通背拳艺。此情况系巩前辈亲口告诉笔者。巩前辈在杭州一带从其学艺者颇众,但极少教通背内容。
“单传”仍枉上海
“单传功与术绝大部分已失传”这一说法是不正确的,笔者可以郑重地说出“通背合一门”的全部主要内容:一套套路拳、“五步大功”——初步二十四势、原步二十四势、小二十四势、大二十四势(包括折二十四手)、梦打,及长力催劲之专门器械与方法,“板子”、“虎把”、“大杆子”都在。此传人即是笔者在多年前文章里敦劝之上海传人鲍关元先生(鲍关之、鲍关芝都错)。真是时光不饶人,上海另一传人孙云鹤先生及其大弟子上海著名武术教练潘锦生先生均已先后驾鹤西去矣!得传“通背舍一门”
攀艺之鲍哭元先生
鲍关元先生,原籍浙江宁波,1934年12月10日生,现已届古稀之年,七岁习武,师从任秀峰、任鹤山弟兄,任秀峰1949年离沪去津,鲍关元先生视任鹤山如父。另一传人孙云鹤先生是先生1954年引荐人任鹤山门下的,任鹤山晚年,才把?通背合一门”拳艺倾囊传授给鲍关元先生,任师过世后,任师所藏之功谱、拳谱及练功器械,均由先生承受。先生自1994年退休赋闲后闭门谢客,淡泊名利,自甘寂寞,每日以书法、武术自娱,自退休后不再收徒授艺,不与武术界交往,只是颐养天年,但是对“通背合一门”的修炼,仍是不辍,古稀之年的人仍能表演出绝妙的身手、劲力,常令笔者瞠目结舌,亦使笔者更清楚了一个道理“真正的专家,一定是甘于寂寞的!”
笔者近年来多次赴沪拜访先生,游说先生,一定要留下照片,录像资料,否则此门东西将成“广陵绝响”或成为残缺不全“窜乱”的东西。当然更佳的办法是择人倾囊相授,以便后继有人,发扬光大!
承先生应承“一定,一定!”。先生乃信人也,至此笔者方感幸甚!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