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减灾第七条内容:什么“封建思想” 在影响大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3:56:46

 

昨天,《人民日报》发表了钱学森对他身边的工作人员所作的“最后一次系统谈话”,谈话的中心是“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钱学森说:“中国还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都是些人云亦云、一般化的,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东西,受封建思想的影响,一直是这个样子。我看,这是中国当前的一个很大问题。”

    钱老所说的大学办学模式“受封建思想的影响”具体指什么呢?虽然钱老没有具体说,但看看大学现状,最“封建”的,应该是大学的“官本位化”,或者说是“官本位体制”吧?

    网上曾经有一张图片引起广泛关注。图片上,一群上了年纪的人,簇拥着一个很年轻的女性官员合影,原来这位年轻女性是上级派来的考核组负责人,簇拥着她的是被考核学校的领导和学术骨干。具有传统敬老意识的人看到这张照片觉得很别扭。但在官本位体制中,这很正常,“官大一级压死人”。在大学里,有行政职务的人要评个教授、副教授,比普通教师容易,有行政职务的教授比“普通教授”更容易获得课题经费——资源配置的依据不是学术需要和学术能力,而是行政权力。虽然也有“学术委员会”一类的机构,但没有多少话语权,还是要看高一级行政官员的意志行事。学术成了权力的附庸,“权力通吃”的环境鼓励什么,压抑什么不是很清楚吗?这种环境能出多少高水平的创新成果呢?

    一个在大学历史系任教的朋友说,他们系里有一个很好的年轻老师,来校不久,他热爱历史研究,学生也爱听他的课,但是,因为没有“按时”发表论文,可能被学校辞退,系里其实很想留住他的。易中天不是说现在的大学是“养鸡场”吗?养鸡场不就是按时、按量、按配方喂食,按时生蛋的吗?

    一篇“10年磨一剑”的高质量论文,远胜于十篇、百篇“按时”发表的一般性的论文。管理者可能会说,我怎么知道你10年后是不是磨得出一柄“好剑”来?这种管理思维之所以很普遍,就是目中无“人”的缘故。真正的学人往往自尊心极强,做不出成果来他比任何人都难过;你有这个基本的信任,即使误养了几个“南郭先生”也是值得的,“水至清无鱼”用在这里再合适不过了。

    现在都讲人性化管理,学术研究是一种高度复杂的精神活动,更需要宽松的,人性化的环境。道理谁都会说,关键在你是否能真正理解人,懂得人,并且尊重人。目中无“人”,是官本位体制下管理的死穴,不限于学校,但在学校为害最烈。钱老在这次谈话中说:“我想说的不是一般人才的培养问题,而是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我认为这是我们国家长远发展的一个大问题。”

    大学如果不树立学术至上的理念,不建立起以教授为中心的机制,那么钱老的忧虑就远是忧虑。(戎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