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仙口服液:财务内部控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3:08:13
 财务内部控制

财务管理与控制的目标要求
    为确保企业资产安全,防范财务风险,规范财务行为,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完整,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和企业效益最大化,企业应当切实加强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
一、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的原则
    (一)合法性原则:遵循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二)适用性原则:适合本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管理特点,并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和完善。
    (三)制度性原则:有关规定和措施应予制度化、条文化,并经过一定的程序发布实施,具备规范和约束效力,不得随意修改、变更。 
    (四)全面性原则:全面规范和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各个层次、经营管理各部门、财务管理各环节的财务权责和财务活动,找准关键控制点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
(五)权责性原则:合理设置机构、岗位,明确其权责并做到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二、建立科学完善的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体制
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体制是企业通过对与财务事项相关的机构设置、人员安排、权限责任的规范而形成的各责任主体间相互制衡的一种制度安排,是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的首要环节。企业应根据自身组织形式和生产经营特点,按内部财务管理目标及成本相适应的原则,建立科学完善的财务管理与控制体制,实现对企业信息流、物资流、资金流管理控制的有机统一。
    (一)组织结构
    公司制企业应在法人治理结构、管理机构和财务管理部门中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组织结构,其他企业可按组织形式特点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组织结构。
  董事会审议决定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制度和重大财务事页,对股东代表大会或出资人代表机构负责;董事会应逐步设立一定数量的独立董事,其中包括一名财会专业人士;董事长对本企业的财务管理与控制工作负总责,领导本企业的财务管理与控制工作,对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对于规模较大、经济业务复杂的企业,可在董事会内设置财务委员会、预算管理委员会和审计委员会,为董事会行使财务管理与控制职能提供决策依据并对董事会负责。监事会负责对董事会和经理层履行财务管理与控制职责的行为进行监督。
    总经理组织拟定并实施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制度,对董事会负责;国有和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或主导地位的大中型企业必须设置总会计师,其他大中型企业应当设置总会计师或指定专门的副总经理负责财务管理与控制工作,总会计师在总经理的领导下,统筹企业全面财务管理与控制工作,协调组织各职能部门、基层单位与财务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与控制中的各项财务关系,研究解决财务管理与控制中的有关问题。
    企业财务部门是企业财务管理与控制的主要职能部门,具体组织实施本企业的财务管理与控制工作,拟定企业财务管理与控制的办法,在其他职能部门配合下完成企业财务管理与控制工作。企业财务部门应在搞好会计核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财务管理与控制的职能.各企业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设置和调整财务机构及其职能。
    其他职能部门配合财务部门,将财务管理与控制制度落实到基层单位。各基层单位根据企业财务管理与控制要求,组织好本单位财务管理与控制工作。
  (二)财务人员的管理
  1.财务负责人的管理。企业财务负责人由总经理提名,报董事会批准后任免。集团母公司对下属单位,包括集团所属的境内外所有企业、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及其他单位的财务负责人可实行统一委派制度,对所委派人员的工作情况实施监督、检查及奖惩。财务负责人根据确定的职责和权限开展工作。
    2.一般财务人员的管理。一般财务人员,业务上由企业总部财务部门统一领导,行政上根据企业规模和地域分布状况由总部财务部门确定统一管理或分级管理。集团财务部门制订整个集团财务人员任职资格、岗位设置、竞争机制、奖惩、继续教育等统一政策;分级管理单位根据企业总部统一政策,负责对本单位财务人员的管理,财务人员对所在单位负责人负责并对企业总部财务部门负责。
    (三)内部牵制机制
1、职务牵制。一般情况下,处理每项经济业务的全过程,或者在全过程的某几个重要环节都应规定由两个部门或两个以上部门、两名或两名以上工作人员分工负责。企业应实行严格的职务分工分离制度:授权批准职务与执行业务职务相分离;业务经办职务与审核监督职务相分离;业务经办职务与会计记录职务相分离;财产保管职务与会计记录职务相分离;业务经办职务与财产保管职务相分离。
2.授权批准。企业应制定严密的授权控制制度,将所有经营活动都应纳入授权管理范围。合理确定授权批准的层次,保证各管理层权责分明;明确授权批准的责任,避免授权责任不清;严格规定授权批准的程序,按程序办理审批,避免越级审批、违规审批情况的发生。
3.岗位界定和岗位轮换。企业应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控制岗位责任制,对于每个工作岗位的设置都应有相应的书面规定,其内容包括岗位内容、岗位职责、岗位上下关系和岗位任职条件等。企业重要财务工作岗位应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轮换。
    4.回避制度。企业重要职位和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关键岗位应实行回避制度,包括亲属关系回避和工作回避。
三、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与控制的基础工作
(一) 建立健全原始记录管理制度。严格规定经营活动各环节的原始记录工作,统一规范各种原始记录的格式、内容、填制方法和签署、传递、汇集、审核的责任要求。
 (二)建立健全定额管理制度。规定定额管理的范围,明确制定和修订定额的依据、程序和方法,制定定额的执行、考核和奖惩办法等。
(三)建立健全计量验收制度。明确各种计量检测手段和方法、计量验收管理的要求、验收人员的责任和奖惩办法,严格规定企业物资购进、入库、转移、销售等各个环节的计量验收管理要求,建立验量和验质相结合的计量验收制度。 
(四)建立健全内部价格制度。企业内部应实施模拟市场管理,建立内部价格制度,包括制定内部价格的依据、方法、实施范围和内部价格的管理等,特别是对各种在产品、半成品、备品、配件、原材料、低值易耗品、工具、动力、劳务等制定统一价格。
    (五)建立健全财产清查制度。明确财产清查的范围,财产清查的组织,各类财产清查的期限和方法,财产清查中发现问题的处理办法和对管理人员的奖惩办法;规范各项财产物资的转移、调出、调入、收发、领退、盘盈、盘亏、毁损、报废的管理制度及相关手续,规定固定资产台帐制度和低值易耗品的保管使用制度,建立定期和不定期财产物资盘存制度。
    (六)建立健全内部稽核制度。明确内部稽核工作的组织形式、具体分工、职责、权限,规范审核凭证、复核帐簿、报表的方法。
    (七)建立健全财务分析制度。凡是有财务核算的地方都应有财务分析,企业应明确各环节财务分析的主要内容、基本要求、组织程序、具体方法和编写要求。
    (八)实现财务管理现代化。积极推行会计电算化、电子商务和电子结算,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财务信息网络,实现财务管理的信息化,运用先进管理控制程序和手段实现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的快捷、高效。
    四、加强企业主要财务环节的管理与控制
    企业实施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必须抓好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成本费用、利润等各个重要环节。
    (一)资产的管理与控制 
    1.货币资金。企业应经常结合自身生产经营活动的发展变化核定最佳货币资金持有额度,接最佳持有额度持有货币资金,并合理组织闲置货币资金的投资,实现货币资金效益最大化。同时,实行严格的内部牵制制度,加强货币资金的收支和保管业务,建立严格的授权审批制度,加强款项收付的稽核,明确各项结算纪律,确保资金的安全完整。 
2.应收款项。广义的应收款项包括应收销货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预付帐款。企业的应收款项应保持合理的规模,既能实现较高的销售收入,又不能发生太高的持有成本。要加强对应收款项的流动性管理,促使其尽快收回,实现向货币资金的及时、足额转换。在应收款项管理中,要制定科学的信用政策,注重应收帐款的日常监督和分析,控制发生规模和具体发生对象,并和企业销售奖惩措施有机结合,促进应收款项的及时回收。同时,企业应认真分析坏帐发生的可能性,及时提取坏帐准备,建立完善的坏帐注销制度。

  3.存货。企业应充分协调供、产、销三者之间的关系,尽可能保持连续平衡状态;实现最小的存货成本。企业应当合理规划采购规模,建立完善的采购与付款制度,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和比质、比价、比信誉采购,大宗大额物资应实行招标采购。以降低采购成本。根据自身的供产销和生产工艺流程特点,选择采用归口分级管理、定额管理、经济批量、ABC分类管理、价值工程管理等国际通用的先进方法,确定合理的存货定额,并逐步实现零等待、零缺陷、零存货目标和即时性管理等先进的动态物流控制,采用现代物流技术,充分利用多式联运和快速货运,实现配送集约化、储存专业化,在保证经营需要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存货成本。
4.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企业应建立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制度。具体包括固定资产的购入、实物保管、出租、出借、调入、调出、内部转移、盘盈、盘亏、报废、清理盘点等管理制度,明确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各环节的责任和管理权限。
企业应建立科学的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程序,建立工程项目投资责任制,加强财务预测,搞好可行性研究,建立工程立项审批制度、工程预决算审查、竣工验收及考核制度,确保工程质量和及时交付使用。根据工程完工速度、质量及投资预算完成情况建立奖惩制度。
    5.无形资产与其他资产。企业应建立科学的无形资产登记管理制度,严格按规定的摊销期限进行摊销;加强对递延资产、待摊费用的监控,合理确定摊销期限;加强对待处理财产损失的管理,积极消化历史潜亏,严格控制新的潜亏发生;对涉及诉讼、抵押和留置资产要建立定期查询核对制度,尽可能实施实物保全和价值保全,避免实物流失和价值损失。
    6.加强对实物资产的直接保护。(1)限制接近。严格限制无关人员对实物资产的直接接触,只有经过授权批准的人员才能够接触资产。限制接近的对象包括货币资金、其他易变现资产和存货。(2)定期盘点。(3)完善相关资料、记录保护,对某些重要资料应留有后备记录。(4)财产保险。(5)财产记录监控。(6)加强财产所有权证的管理。
    (二)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管理与控制
    企业应建立健全负债预测分析制度,包括有偿资金需要量的预测、资金预算的编制、资金成本的分析等。选择最佳筹资渠道,确定合理的负债规模和负债结构;建立健全防范风险制度,降低有偿融资成本。企业要区分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进行分类管理和控制,加强对应付帐款、应付票据、预收帐款等的控制,既要提高资金利用率,又要制定合理的债务清偿计划,保证企业良好的商业信用。对因财务困难确实无法按期清偿的对外债务,应及时与债权人协商,实施债务重组。
    企业对资本金应按投资主体实行分类管理,健全实收资本验收入帐的各项程序和增资扩股办法,明确出资责任,建立健全资本保全制度。对资本公积金也应按其来源分类管理,按照《公司法》要求和股东代表大会决议转增资本金。
    (三)成本费用的管理与控制
    企业应建立健全成本分级归口管理制度,将成本总目标分解为有关部门、单位、个人的管理目标,规范公司总部与下属经营单位、财务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在成本管理中的关系,明确各部门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的内容。同时,设立和确定各类成本责任中心,将管理职能性的成本目标转化为工作责任性的成本指标,使成本管理与责任利益直接挂钩。企业应认真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在内部各部门间模拟市场价值形式,运用目标成本控制、标准成本控制、质量成本控制、倒逼成本控制、边际成本控制等先进方法进行成本控制。
    企业应建立健全费用管理控制制度。明确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等费用计划的编制方法,建立严格的费用预算和费用审批制度,明确各项费用权责归属,规定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管理部门在费用管理控制上的关系。

(四)收入、利润及其分配的管理与控制 
 1.建立利润的预测及分析制度。企业要建立完善的量本利分析系统,认真测算分析商品销量和单位定价,合理确定企业的保本点、保利点和目标价格、目标利润、目标成本,并加强利润的敏感性分析,编制利润计划,确定利润目标,明确利润的考核指标以及权责归属。
2.加强销售的管理。制定促销策略,明确定价原则在产品销售的预测和分析基础上建立供货合同评审制度,明确合同金额的审批权限、供货合同的管理职责。建立货款回收终身责任制,严格货款结算程序、销售退回手续以及销售折让及折扣的管理权限和办法。 
3.加强利润分配的控制。在税后利润分配中,应严格遵守国家法规和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利润分配要与筹资策略和企业长远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合理确定积累与分配的比例。
五、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全面预算是以目标利润为中心,在一定时期内将其涉及经济资源的取得和运用,以货币或数量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企业整体控制计划。
    (一)全面预算的组织
    企业全面预算的组织体系是全面预算运行的主体,由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专职部门和预算责任中心构成。 
    预算管理委员会是企业预算最高管理机构,由企业董事长或总经理任主任委员,吸收企业内各相关部门的主管如主管财务的副总经理、主管销售的副总经理、主管生产的副总经理等人员组成。预算管理委员会对董事会负责,其主要职责是组织有关人员对目标利润进行预测,审查、研究、协调各种预算事项。
    董事会可授权财务部门承担全面预算的具体组织工作,财务部门内可设立预算专职部门,主要负责组织预算具体编制、执行控制、差异分析、业绩考评等日常管理事务。预算专职部门与预算责任单位相互监控、相互牵制并对预算管理委员会负责。
    预算责任中心是以企业的组织结构为基础,本着高效、经济、权责分明的原则建立的预算责任主体。确定责任中心是全面预算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责任中心是成本、利润、投资的发生单位,其责任人被赋予一定权利、完成特定职责、并对责任区域进行有效控制。根据不同责任中心的控制范围和责任对象的特点,可分为投资中心、利润中心、成本中心三种类型。
    (二)全面预算的编制
    1.确定目标利润。由预算管理委员会根据董事会提出的方针,组织各部门以本企业的历史资料和市场动态为依据,通过研究产品品种、结构、成本、产销数量等变量间的关系及其对利润影响的敏感程度,建立目标利润模型,在反复测算、论证的基础上完成,并提交董事会批准确定。
    2.编制预算。各有关单位根据确定的目标利润分别编制销售预算、生产成本预算、费用预算、投资预算、现金预算、资本运营预算及其他预算。由预算专职部门修订汇总,形成整个企业的综合预算。
3.批准发布。企业预算管理委员会将预算草案报经董事会批准,由董事长签发后公布执行。
(三)全面预算的实施和控制 
    企业各责任部门负责人组织本部门的预算实施,在执行中采取下列控制措施:
1.赋予分、子企业和部门自主权。对预算范围内的业务事项由各责任单位自主确定执行,并承担相应责任。如遇特殊情况确需突破预算,按特别程序申请。
2.定期报告预算执行。预算执行中,各责任单位及时检查、跟踪执行情况,分析执行和预算的差异,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定期向预算专职部门报告,由预算专职部门汇总整理,形成预算综合执行情况报告上报预算管理委员会,为预算管理委员会实施预算动态控制提供资料。
    3.预算修正调整。由于市场变化或不可抗拒因素阻碍预算正常执行时,由各责任单位向预算专职部门提出分析报告和修正申请,报请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核后由董事会决定是否调整预算。
(四)全面预算的考核评价:_企业应以预算目标为主线,严格实行预算目标责任制。以预算目标为标准,以企业奖惩制度为依据,及时、合理地评价预算责任部门和人员的业绩,将预算执行责任与责任主体的收入直接挂钩,建立科学、完善的业绩考评制度,并结合企业激励制度强化预算约束。     
六、加强企业财务风险控制
   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是通过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控制机制,加强对筹资、投资、营运资金、负债、资产损失、税收支出等关键环节的控制,以识别、评估、预防、控制和分散财务风险,在实现经营目标的同时力求风险损失最小化。    

   (一)建立财务风险防范与控制机制。
    企业应单独成立机构或在财务机构内部设立风险管理岗位,专门负责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和评估、预防和控制、风险报告和披露、风险的损失处理。
    1.建立定期分析报告制度进行风险预警和风险评价。内部分析报告要根据使用对象的管理层次设定报告频率和内容详略程度。重要的分析报告应包括资金、营销、费用、资产、投资、利润等。
    2.信息安全风险控制。企业应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构成及环境实施的控制,主要包括系统应用开发和维护控制,文件资料控制,设备、数据、程序、网络安全的控制等。
    3.内部日常审计控制。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对其他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内部审计在企业应保持相对独立性,受最高权力机构直接任命和授权。
    (二)筹资风险控制
    筹集资金包括股本筹资和债务筹资,公司在筹资时需要进行认真研究,合理选择筹资方式,降低筹资风险和筹资成本。股本筹资决策一般限于公司本部。
    企业筹资应遵循以下控制原则:筹资要符合国家政策和金融纪律;筹资前要预测资金需要量,按以需定筹、收支平衡的原则筹集所需资金;要周密研究资金项目的价值与资金使用效果;要综合研究筹资渠道、筹资方式和筹资成本,实现筹资结构最优化;筹资结构要与企业的财务结构相适应,资本结构(权益资本与长期借款)与公司的长期资产规模相适应;筹资总规模要与企业发展要求、承受能力、偿还能力、收益能力相适应。
    (三)投资风险控制
    企业应区分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进行分类控制,并特别注重资本运营投资风险的控制,分别制定严密的评估、论证、决策程序,明确决策责任、实施责任和奖惩措施,预计投资回报率一般不能低予公司总资产报酬率。投资项目从确立起要实施过程控制和终端控制,及时反馈财务信息,严格投资预算目标管理,非经法定程序不得突破预算。
    (四)营运资金风险控制
 1.货币资金管理控制。有条件的企业可由财务部门设置资金结算中心,统一管理和控制企业的货币资金。对货币资金业务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规定审批人员对货币资金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程序、权限、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经办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严格执行统一的资金管理办法,恪守承兑汇票管理、信用证管理等信贷管理规定;财务部门应定期分析资金运用情况,查找资金流动受阻点,分析其原因,搞好资金调度;在现金管理控制上,现金管理人员与记帐人员的职责权限应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并实施收支两条线管理,严禁以收抵支。
    2.应收帐款管理控制。企业对应收帐款情况进行定期全面清理,准确掌握应收帐款的详细情况;建立和健全往来帐户的结算登记、核查、清理制度;建立销售回款责任制,严格考核回款率;对清回实物资产应及时入账、严格管理;实施全程信用管理,科学制定信用政策;加强客户信用评估,严格赊销管理,控制应收帐款的发生规模;正确运用法律手段进行情欠。
(五)负债和或有负债风险控制
1.资产负债率的管理与控制。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特点和营运能力,合理确定资产负债率的警戒线,财务风险管理机构应及时向决策机构通报资产负债率的变动情况,及时调整融资规模和策略,保持安全合理的资产负债结构。
    2.签订合同的管理与控制。企业应制定完善的合同管理规定。经营合同签订前对客户资信进行审查,重点审查客户法人资格、资信状况、履约能力和担保条件等。合同签约后要严格按合同组织生产和销售,杜绝随意发货的现象。
    3、经济担保的管理控制。企业对外经济担保应充分考虑和评估被担保单位的资信和偿债能力,严格遵守《担保法》等法律、法规和严密的决策程序,并按规定程序实施控制;未按程序擅自越权签订担保合同,对企业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追究当事人的责任;企业为他人提供担保,应当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合同,采取反担保等必要措施防范风险,并进行严密跟踪监督。    
    (六)资产减值损失风险控制
    企业要建立资产定期盘点检查制度,合理估计各项资产有可能发生的减值损失,及时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坏帐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及时处理已经确认的资产损失,并查清责任,严格奖惩。
    (七)税收支出风险控制
    企业应认真学习、研究各项税收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有关税收政策,统筹运作资金,依法按时、足额缴纳税款,减少和避免各项税收罚没支出风险。
七、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的监督与奖惩体系
    为保证企业的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制度的贯彻实施,企业应设立专门机构或指定专门人员具体负责内部管理与控制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动态监控机制,将监督对象的业绩考核评价情况及时反馈给奖惩决策和执行部门,作为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依据,并根据检查结果结合企业内部目标责任制的考核实施奖惩。  
    企业应在全面经济核算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实行全面预算的,应根据预算要求,针对各种责任中心,实施全面考核。集团公司还要针对各子公司建立资本经营效绩评价制度,建立健全规范完整的纵向和横向评价考核制度。
企业应对所有责任单位建立全面的奖惩机制。对企业董事长、经理层人员,可通过实行经营风险抵押金制度、年薪制或股票期权制度等建立奖惩机制。对企业中级管理人员,可通过调整薪金和职务的方式建立奖惩机制。对普通员工可通过建立薪金奖励和全员持股制度完善奖惩机制。
附:现金管理要点
1. 严格执行现金清查管理制度,分自我盘点和监督盘点
2. 一切现金收入都应开具收款收据,不论对方是否索要
3. 资金主管或财务负责人控制收款收据的保存、发放、台帐记录、对账核销。
4. 公款存入个人账户的处理办法;出纳声明、存折复印、主管核对。
5. 钱帐分管
6. 收支两条线:收款员不坐支、收款员与银行出纳交接表、银行出纳与现金出纳交接表 资金主管复核监管
如何建立账簿:
 会计:是企业经营活动的货币反映,要充分反映企业整体及各部分的资产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体现公司管理思想和经营能力,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
 账簿建立依据公司管理考核制度设置;税务帐簿要科目规范、逻辑合理、税金清晰、成本简化。
  内外帐的结合:1+1=1的弊端。
财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思想素质:诚实,顾全大局、维护公司利益、不计较个人荣辱得失,勤奋、细致、严谨,敏锐观察、善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