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衣柜安装工招聘:应用“历代医案分析统计系统”设计毕业课题的体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0:04:20

作者 朱勇 指导老师 何新慧 吴中平
摘要 本文简要介绍了上海中医药大学伤寒论教研室开发的“历代医案分析统计系统”数据库的原理、特色及应用方法,以及利用该数据库进行毕业课题设计和研究的经过,总结了从设计到完成课题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对运用数据库辅助古代医案研究的方法思路进行探讨。

关键词 中医 古代医案 统计 数据库 标引 叶天士 《临证指南医案》 半夏泻心汤
引言
笔者系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医学系99级本科生。2004年有幸在何新慧教授指导下进入本校伤寒论教研室进行毕业课题——“《临证指南医案》[1]中半夏泻心汤应用经验探析”研究。当时所采用的主要技术路线是利用教研室自主开发的医案数据库——“历代医案分析统计系统”(以下简称医案分析系统),对叶天士著《临证指南医案》[1](已进行了深度标引)进行相关统计分析,得出叶氏运用半夏泻心汤的经验性结论。由于深感所应用的方法有相当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在毕业论文完稿之际,笔者不揣冒昧,略谈几点心得体会。
医案分析系统简介
众所周知,对于古代医案的整理挖掘是一项有重要意义但又十分艰巨的工作。对此一般的方法是确定专题,手工查阅相关古籍,检索相应资料,并分类整理归纳,印证某种学术观点。
建国以来对中医古代医案进行研究获取了大量宝贵成果,值得重视。但有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所获结果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多种多样,或由于研究者主观性太强掺入了强烈的个人见解,偏离医家的原意;或由于选取的医案过于典型,缺少其代表性和一般性;或受研究人员知识结构水平所限,难以真正将古代文献中的精华内容充分揭示;又或在一个大课题下工作人员各自为战,结论难以规范化、系统化。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现代数理统计方法[2]在文献研究中得到多方面拓展应用,同时国家标准化工作大力推进,有关标准[3]一一建立。数据库[4]已经成为中医文献研究强有力的武器之一,能规范、快速,并准确地检索相关信息。应用中医文献数据库进行深度研究和知识挖掘已成为目前的趋势。然而对于中医古代医案文献,由于各家理论并不完全相容,医案文字表达不完整或不规范,对其进行规范化研究存在困难。
教研室针对这一棘手的问题,开发了医案分析系统数据库[5]。该数据库根据古代医案表述灵活的特点采用了深度标引法收录数据,基本解决了表述不规范的问题。使通过对大量医案进行规范化整理、客观化分析,进而探索医家辨治规律以及用药特色成为可能,也为中医临床基础课的教学实践提供了生动的交互平台。
该系统有两大功能。一是医案文献检索,二是统计分析。前者与一般文献检索系统类似,能根据有关主题词、书名、页码、作者等索引信息检索相应医案原文。后者是该系统的优势特色所在,提供了面向实际课题应用的多要素检索和统计功能。
多要素检索包括从症状、病机、治法、药物入手进行检索,命中有关医案集并统计医案中上述要素各自的频次,由高到低排序,进而分析其中的相关性以总结辨治规律。同时系统也接受多要素之间的逻辑组合关系检索,以头痛发热为例,包括交集检索(头痛AND发热)、并集检索(头痛OR发热)、排除检索(头痛NOT发热)以及深入的两次或多次检索。统计结果由表格给出,清晰易读。
笔者利用该系统检索了《临证指南医案》[1]中运用半夏泻心汤(包括类方)的医案。通过检索相关要素的频数,根据统计结果并结合中医理论分析得出叶天士运用半夏泻心汤的经验,包括医案所涵盖病证、常见病机、主要症状和常见伴随症状以及方药的常用配伍和变化情况,顺利并高效地完成了课题。
心得和体会
笔者在经历了前期基础工作和完成课题后发现,有些问题如果不加以注意可能会导致多走弯路,甚至返工,如果能适当运用一些有益的技巧,将使检索工作事半功倍。
有关数据录入的技巧
熟悉主题词表:在标引中,我们曾经因为对主题词表把握不够深刻,出现过小范围的返工。每个主题词都有它的内涵,古籍标引可认为是将原文内涵用规定好的主题词进行规范化划分。良好的标引工作是一切基于数据库检索统计的基础。为了标引工作的快速和准确,开始之前,应先熟识主题词表中的含义及其划分标准,然后可对一些示范医案尝试标引练习巩固。
勤于参考:尽管标引员都进行了详尽的业务培训,但仍难以保证我们中每一位的理解水平和知识结构完全齐同,并且能应付所有的医案。在标引工作中,我们的最高准则应该是保证准确规范。但语义上的分歧、难以释意的术语表达、奇特的药名、多处重出的方剂名……这些标引中的“麻烦”不可避免会出现。这时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和权威工具书应当成为我们求助的对象。不能因为怕麻烦而疏于求证,这是做学问的大忌。
提高专业水平:中医古代医案用语言简意博。所以扎实的中医功底和古汉语能力是进行标引的基础。标引员在这两者上水平越高,他对于医案原文就把握得越深越透,标引也就越准确,越经得住推敲。
随时作笔记:在对医案的深度标引中,常常会有新问题、新知识、新思路的获得。有些灵感出现后往往转瞬即逝,而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也容易流失放过。这些新信息,在出现时就应当及时记录下来。利用日志或者知识库积极保存这些信息,会为今后的工作带来相当的便利。
有关检索技巧及课题设计的体会
一、有效地确定检索的切入点
医案分析系统可用的检索入口很丰富。应该根据具体的课题来选择切入点,设计检索思路。最初可以确定研究书目范围,从单要素入口,如症状、病机或者药物,进行初步检索。浏览所统计的症状、病机、治法、药物等要素的频数结果,获得相关医案集的大概印象。
例如有关药症相关的课题。检索“半夏”药物,可知其主症为呕吐、纳呆、脘部症状、咳等,其病机多于脾胃相关,多同茯苓、人参、姜汁、陈皮、黄连、化橘红等脾胃用药相伍。同样从症状入手检索“呕吐”则相关药物多有茯苓、半夏、人参、黄连等,可大体推测其相关性。
获得了这些大概信息以后,可以进一步对所关心的问题进行探讨。比如“半夏配合黄连”有何特殊疗效,其治疗呕吐有何特殊之处。分别可以进一步通过逻辑组合进行检索,兹不冗述。取得了一定的结论后,不应忽视进行平行的对比分析,如“半夏配合茯苓”,从比较中获得更为清晰的结果。
又如进行断代医案研究,也可以通过比较法,对比不同朝代医案的症状和方药运用情况。结合历史资料,可以推测当时疾病谱和医学发展情况。对于不同医家证治特色的总结也可以运用类似的方法进行比较。
二、在引证统计结论时必须注意的一些问题
首先是结果的信度和效度。信度基本上取决于标引的质量,为了保证检索结果的准确可靠,对于数据库所遴选出的医案原文以及相关资料有必要进行再次研读分析。
而效度问题是当取得了统计资料如何去充分利用,对统计结论引证到什么程度。系统统计功能仅提供了各个要素的频次列表,所反映的是描述性的资料。从统计学的角度来看尚有信息可以挖掘。为了充分揭示其中的内涵,可以考虑使用数理统计方法。
然而考虑到医案多是一家之言,所选取的资料多为过分典型之案例,且不可避免的存在描述失实的情况。样本(医案资料)缺乏一般性和正态性,因此仅仅能反映其自身的情况。所以应用统计学方法必须小心选择,避免误用。一般多考虑非参数统计或者现代多元统计方法如聚类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等。对于在文献研究中如何应用统计学方法目前有很多有益的探索[6,7],但也缺乏统一的定论,可以从中参考。
此外还须注意,如何对待统计的结果。结果是否在课题探讨范畴里有实际意义,这比单纯统计结果更为重要。比如甘草的频次在很多症状里都排名第一。但是并不能认为甘草就是针对这些症状的主要用药。因为甘草在大量方剂中都有应用,起到解毒、调和药性的非特异性作用。这种一般性掩盖了其对病症的特殊治疗作用。解决的方法是精心设计检索条件以排除干扰;对照医案原文和工具书,结合中医理论和临床实际进行分析,阐释结果,甚至提出新的观点。以上这些都需要深厚中医功力的积淀。
利用数据库进行古代医案研究,总体来说,标引的精度、掌握中医理论体系的广度与资料挖掘的深度决定最终完成课题的质量。因此要想提高课题的质量必须从上面三个方面入手。
结语
荀子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笔者在与两位同学协作一起完成课题之际深深体会到,利用数据库进行古代医案分析研究任重而道远,前期的基础工作更是尤为重要。撰文介绍利用本方法进行研究的尝试及其中点滴的经验体会,目的是希望能借此抛砖引玉,有更多的同道能注意到此种方法,对此进行应用并改进,以促进新手段、新理论的产生。


参考文献
[1]叶桂,华岫云.《临证指南医案》[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2]吴童,于景伟.中医文献研究中的统计学应用概况.中医药学报[J],2005,33(2):58
[3]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中国中医药学主题词表》[M],1996
[4]刘惠玲,童光东.《名医类案》方药的计算机分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6,2(2):59
[5]吴中平,何新慧,柯雪帆等.医案查询统计分析系统介绍.上海中医药杂志[J],2003,37(3):54 
[6]周铭心.方剂计量学研究方法与指标体系概论.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J],2003,9(7):23
[7]周毅生,刘延福,丁铁岭.微机用于伤寒论方中药物的模糊聚类分析.中成药[J],1990,12(5):42
[8]张启明,田欣.脏腑病辨证用药的Logistic回归分析(系列1-6),辽宁中医杂志[J],2003(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