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ps 搬瓦工还是aws:福布斯首度发布中国家族企业调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6:01:50
福布斯首度发布中国家族企业调查
 2010年09月15日 17:16  福布斯中文网   上市家族企业整体表现优于非家族企业,深圳成为家族企业最集中与活跃的城市。
  福布斯首度发布“中国家族企业调查”
  职业经理人积极介入家族企业经营管理
  夫妻与兄弟关系成为家族企业为数最多的家族关系
  海普瑞(122.00,-1.96,-1.58%)、新和成(31.65,-0.65,-2.01%)、万邦达(87.950,-1.63,-1.82%)夺得“最上市家族企业”前三甲
  2010年9月14日,上海 ——全球知名商业媒体《福布斯》中文版今天首次推出“中国家族企业调查”。《福布斯》中文版对中国家族企业进行了全面、独立的调查,并以对企业的“实际控制”和“家族性”为原则,对“家族企业”做出了界别定义。调查范围包括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中的民营企业,深入研究这些企业的经营情况、股权结构、股东与高管人员间的家族关系、以及企业传承的相关情况等各方面信息,并依靠《福布斯》中文版丰富的读者群,通过网上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了数百家民营非上市家族企业相关信息。
  根据《福布斯》中文版的定义与统计,截至2010年6月底,沪深两地证券市场的上市企业一共有305家为家族企业,占民营上市企业总数的36.2%。其中有17家上市家族企业为沪深300(2874.812,-6.10,-0.21%)指数企业。上市家族企业的总市值为14,657亿元,约占沪深上市企业总市值的7%。2009年它们的平均利润为1.69亿元,较之民营上市企业的整体平均利润高出14.2%。
  调查结果显示,上市家族企业整体表现优于其他上市企业。从成长性角度来看,上市家族企业最近3年(2007-2009)加权销售增长率达到17.24%,而上市国有企业同期销售增长率仅为7.04%,上市民营企业整体也仅为8.64%。从赢利能力角度看,上市家族企业也表现突出,3年加权平均净利润率达到12.53%,而上市国企只有2.85%,而上市民营企业中的非家族企业也只有5.69% 。
  这一结果显示上市家族企业整体优于其他上市非家族企业。这和国外相关研究与报道中,对欧洲上市家族企业与美国的上市家族企业进行经营比较的情况相一致。可见家族企业无论是新兴经济体如中国、还是具有悠久商业历史的西方国家,都是有效而成功的企业模式之一。
  我们还发现中国证券市场2004年开设的中小企业板和2009年开设的创业板,开启了中国优秀家族企业走向资本市场的浪潮。2005年~2010年间一共有188个家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最近3年IPO的家族企业则呈逐年递增趋势。可见中小板与创业板较低的上市门槛,无疑成为众多品质优秀的民营家族企业进行融资再发展的最佳选择。但是另一方面福布斯中文网(forbeschina.com)在线问卷却显示,家族企业对股权融资方式,依然抱有失去控股权的疑虑与谨慎。
  我们同时发现,从上市家族企业所在地区来看,华东地区(有153家,占50%)和华南地区(有74家,占24%)的上市家族企业数量最多;以省/直辖市为单位,广东(69家)、浙江(60家)、江苏(32家)的上市家族企业数量位列前三甲。有意思的是,从单个城市看,深圳市的上市家族企业数为31家,远多于“北上广”这中国三大经济核心城市(北京10家、上海18家、广州7家)。作为拥有中小企业板与创业板的深交所所在地,深圳毫无疑问成为中国现代家族企业与资本市场对接的最佳窗口。
  从第一代企业家的年龄分布来看,目前超过60%的第一代企业家出生在40年代与50年代,其年龄在50岁-70岁之间,接下来在60年代出生的企业家比例占24%,更年轻的企业家则不到20%。与其第一代的年龄分布相对应的是,47%的家族第二代出生于70年代,只有不足30%的人出生于60年代,而近年来被议论较多的“80后”仅占了不到20%的比例,可见“70后”其实才是当今第二代企业家的主力。
  我们以公告中披露的控股股东与实际控制人为核心,在公司的前10大股东、前10大流通股股东以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中,以公开信息为准一一梳理、归纳是否存在和存在何种家族关系。最终我们确认了305家沪深上市家族企业的285位“家族核心人”,并以他们为核心整理出超过900位“家族关系人”,并将沪深上市家族企业中主要存在的家族关系归纳如夫妻关系、父子/母子关系、父女/母女关系、兄弟姐妹关系和姻亲关系等10种家族关系。
  我们从中发现,有夫妻关系的企业数为110个、有兄弟关系的企业个数为133个,是中国上市家族企业中为数最多的两类家族关系,联系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可以理解在众多民营企业初创期间,创业者最能够得到创业支持的,无疑就是与自己年纪相仿而且互相信任度最高的夫妻与兄弟。
  我们还进一步发现,有一二代关系的企业合计为153个,即有父母与子女,以及儿媳、女婿等共同拥有企业并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可见中国上市家族企业的家族内分享及传承意味较为浓厚。福布斯中文网(forbeschina.com)调查问卷的相关内容也反映了这一情况——在询问到是否希望由家族第二代继承企业时,65.8%的填表者选择“是”。
  而在继承企业的方式上,有超过40%的第一代非上市民营企业家,做好了自己子女不亲手接管自己传承下来的家族企业的准备,转而使用职业经理人来保持企业的持续发展。仅13.7%的人选择要求子女亲自管理企业。这样的情况值得关注,可见中国民营企业家们已经准备向现代家族企业制度转变。
  我们的调查还发现,优秀职业经理人正在积极参与家族企业的管理。以2009年年报内容为准,通过业绩与经营效益的比较发现,我们整理的305家上市家族企业中有115家企业聘用职业经理人担任总经理、总裁或CEO职位,占总量的38%左右。我们选取了反映企业营运能力的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以及反映回报性的净资产报酬率3项财务指标,以2007年-2010年中报的财务数据的加权均值进行考察后显示,在净资产回报率上,聘用职业经理人的企业为3.58%,而任命家族人管理的企业为3.46%;在总资产周转率与流动资产周转率上,两者分别是0.27%与0.17%、0.46%与0.49%,可见用职业经理人的上市家族企业,业绩与经营效益总体表现略好于家族人管理的上市家族企业。
  对于上市家族企业的研究和非上市家族企业的问卷调查均显示,大部分上市家族企业的第一代企业家们,能很好地利用他们多年奋斗发展所积累的专业经验与能力来持续营运自己的企业。对企业的认同与投入高、企业股权结构与管理层稳定性高、企业发展更具长远性这三大方面是当今中国上市家族企业享受着的“第一代创业者溢价”优势。而当企业规模日渐扩大之后,接受良好训练的职业经理人所拥有的现代化企业管理知识,无疑对企业价值的提升起着重要的帮助作用。
  纵观我们的调研,正如《福布斯》中文版总编周健工指出,中国民营企业,不过刚在第一代企业家手中开始壮大繁荣,远未达到“富过三代”、“家业长青”。但回看过去我们可以发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史,就是一个个家庭、家族将小作坊、小商铺发展到法人经济体乃至上市公司、跨国集团的历程。家族企业的模式,适应了民营企业早期的发展实际情况,目前中国家族企业正处于新的发展阶段,需要向现代家族企业演进。
  此外,《福布斯》中文版还根据企业增长性指标(营业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回报性指标(净资产回报率)、股票表现性指标(股价增长率)进行计算,并参考企业与其所属行业相关指标的差异,从305家上市家族企业中挑选出50家表现最佳的上市家族企业与10家表现最差的家族企业。海普瑞的李锂家族、新和成的胡柏藩家族、万邦达的王飘扬家族夺得“中国最佳上市家族企业”前三甲。
  前10位的表现最好的上市家族企业中7家是新上市企业,其中一半主营领域为医疗保健。它们的平均3年净资产回报率为47%,而相对的行业均值只有14%。而在成长性方面,它们的平均营业收入年均增长率为88%,平均净利润年均增长率则为148%。而纵观前50强,净资产回报率、营业收入年均增长率与净利润年均增长率分别是33%、52%和72%,而相对应的行业净资产回报率仅为11%。  福布斯经典投资故事:华尔街十大金融巨子的投资方略福布斯称中国税负全球第二 专家称测算有问题《福布斯》:如何解决就业问题福布斯:2010年度中国十支推荐股票福布斯首度发布中国最佳上市家族企业50强福布斯公布中国最佳县级城市 前十江苏占7席福布斯发布“最佳县城”榜 昆山常熟张家港列前三福布斯美国最富400人:盖茨蝉联榜首福布斯全美最富400人榜单:盖茨再次夺魁求 中国家族企业调查(福布斯 2010年9月发布)   目前中国上市家族企业中的主体仍在享受第一代创业者的优势。  为了更好了解家族企业与非家族企业在经营表现上的孰优孰劣,我们在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沪深上市民营企业中,选出了305家上市家族企业,与上市民营企业中的非家族企业、上市民营企业整体,及上市非民营企业这三个大类,从成长性指标、盈利性指标与回报性指标等方面进行考察和对比。  结果显示从总体来看,上市家族企业的表现好于上市非家族企业。上市家族企业在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净利润率等方面明显优于上市民营非家族企业,在净资产回报率和总资产回报率两项指标上略逊于后者。另一方面上市家族企业在所有的指标上都优于上市非民营企业。这样的情况与欧美上市家族企业的表现一致。可见家族企业无论是在新兴经济体如中国、还是悠久商业历史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都是有效的企业组织形式。  目前中国上市家族企业中的主体仍在享受第一代创业者的优势:  1、对企业的认同与投入高:中国上市家族企业中,三分之二左右的企业仍然由第一代企业家主导经营,他们对于企业那种视如己出的感情、以及对自己家族事业的投入与不断前行的驱动力,非家族企业用股权激励等方式都恐难获取。  2、企业股权结构与管理层稳定性高:家族企业在股权结构有着较强稳定性,我们抽样调查的几家上市家族企业,有的成立至今股东结构都未有实质性变动,而在管理层方面也一直有家族人员长期任职重要岗位。这样的情况或许会被人认为是家族企业封闭、保守的体现,但是实际证明企业经营良好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企业股权与管理层的稳定,相对于消耗大量资源在代理与监管成本上,以及无谓的内耗,家族性的股东与管理者依靠互相间先天的稳定关系,让企业得以持续平稳地发展。  3、企业发展更具长远性:当家族企业希望代代相传时,企业家对于企业发展规划将更具备长远的眼光。对于不在少数的职业经理人来说,工作的目标无非就是在自己合同任期内、最多到自己股票期权行使之际,保证企业的良好运营,因而企业可能会出现追求短期效益的行为,而那些树立了家业长青终极目标的企业,则能够以更稳健地步伐向前迈进。  我们通过研究,选出了50家表现最佳的中国上市家族企业,其前十位中七家是新上市企业,一半主营业务为医疗保健,它们的平均三年净资产回报率为47%,而相对的行业均值只有14%。在成长性方面,它们的平均营业收入年均增长率为88%,平均净利润年均增长率则为148%。  一、家族企业基础信息图:  1.上市家族企业IPO年度分布图  我们发现中国证券市场2004年开设的中小企业板和2009年开设的创业板,开启了中国优秀家族企业走向资本市场的浪潮,如图所示,2005年-2010年间一共有188个家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最近3年IPO的家族企业则呈逐年递增趋势,2008年有29家,2009年有43家,2010年则有69家。  2.上市家族企业所属行业(按证监会分类,细分制造业)分布图  从所属行业来看,上市家族企业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制造业上,所占比例高达71%,排名第二的行业为信息技术业,所占比例为8.2%,排名第三的房地产业的企业比例仅为6.8%。同样我们的网上调查问卷也显示,42%的非上市家族企业也从事制造业,其次是有14.9%的企业属于贸易或批发零售业。  3.1.上市家族企业总部所属省份(前8名)分布图  在上市家族企业所属省(直辖市)及城市中,我们发现广东省的上市家族企业数最多,共有69家,其次是浙江省(60家)、江苏省(32家)、以及福建省(23家)。可见民营经济较繁荣的东南部沿海地区,也是中国家族企业最多的区域。  3.2.上市家族企业总部所属城市(前10名)分布图  广东省的深圳市,其所有的上市家族企业数为31家,远远多于“北上广”这中国三大经济核心城市(北京10家、上海18家、广州7家)。可见作为拥有中小企业板与创业板的深交所的深圳,毫无疑问成为中国现代家族企业与资本市场对接的最佳窗口。  4.上市家族企业所属地区分布图  从上市家族企业所在地区来看,华东地区的上市家族企业为153家,华南地区为74家,而西南地区、华北地区、中部地区的企业数都为20家左右,东北与西北的企业数相对较少,合计为15家。这与我们网上调查问卷得到的情况较一致,42.6%的填表企业位于华东地区,22.9的企业位于华南地区,可见中国民营经济最具活力、发展最好的,无疑就是东部与华南这些沿海区域,这里不仅有中国几处最早的经济开发区和众多港口,同样也有较好的城市化基础与充裕的劳动力。为中国现代家族企业发展提供了优渥的环境。  5.上市家族企业所属经济区分布图  从中国三大经济区所辖的上市家族企业来看,长三角经济区的上市家族企业最多,这同样得益于浙江与江苏两地发达的民营经济,而珠三角地区主要靠广东省,近几年崛起的环渤海经济区则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家族企业家族性信息图:  1.1家族第一代出生年代分布图  从第一代企业家的年龄分布来看。32%的第一代企业家的出生于40年代,30%的人出生于50年代,两者合计起来,显示超过六成的第一代企业家的年龄在50岁-70岁之间,而60年代出生的人的比例占24%,处于其它年纪的人则占不到20%的比例。  1.2家族第二代出生年代分布图  与家族第一代的年龄分布相对应,47%的家族第二代出生于70年代,接近30%的人出生于60年代,而近年来被议论较多的“80后”仅占了不到20%的比例,可见“70后”其实才是当今第二代企业家的主力。  2.1家族第一代最高学历分布图  我们发现超过六成以上的第一代家族企业家为大专以上学历,与人们通常认为第一代民营企业家文化程度不高的印象有所不同,一种可能的解释是,受教育程度较高的民营企业家更愿意上市。  2.2家族第二代最高学历分布图  在国内接受大学本科及硕士教育的第二代比例也超过了六成,这与人们通常认为的情况不尽相同。不过结合之前的年龄分布情况,可以推断大部分的80后第二代应该还在念书当中,并没有出现在我们收集资料的视野之内。  1. 上市家族企业中最主要的十种家族关系分布图  我们以公告中披露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为核心,在公司的前10大股东、前10大流通股股东以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中,以公开信息为准一一梳理、归纳是否存在和存在何种家族关系。通过整理我们发现,夫妻关系与兄弟关系,是中国上市家族企业中为数最多的两类家族关系,这样的情况和人们传统上管家族性企业叫“夫妻店”、亦或是常言道的“上阵亲兄弟”较为相符。联系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可以理解在众多民营企业初创期间,创业者最能够得到共同创业支持的,无疑就是与自己年纪相仿而且互相信任度最高的夫妻与兄弟。  有一二代关系的企业合计为153个,即有父母与子女,以及儿媳、女婿等共同拥有企业并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可见中国上市家族企业的家族内分享及传承意味是较浓厚的,我们的网上调查问卷的相关内容也反映这种情况。在询问到是否希望由家族第二代继承企业时,65.8%的填表者选择“是”。  4.家族第二代在企业任职情况分布图  我们在考察上市家族企业的第二代进入公司任职情况时发现,持股不任职、以及仅担任董事无任何兼任的家族第二代比例接近50%。当然这并不等于说这部分都不再参与公司日常营业,不能排除其中有人正处于培养学习阶段。不过结合上市家族企业的第二代超过70%都是80年代之前出生的情况,而现在还没接手的话,应该有相当比例的家族企业选择“二代持股、聘用职业经理人管理”这样“东家+大掌柜”的模式。  不过在继承企业的方式上,我们的网上调查问卷显示38.4%的企业选择了让第二代“继承股权和管理权、但视情况行使管理权”的方式,即家族第二代以持股股东身份拥有企业,一般情况下聘用职业经理人管理企业,若企业遇重大危机或职业经理人不称职,则亲自管理企业;加上5.5%的填表企业选择了“继承股权、不继承管理权”的方式,两者合计有超过40%第一代非上市民营企业家,做好了自己子女不亲手接管自己传承下来的家族企业的准备,转而使用职业经理人来保持企业的持续发展。仅13.7%的人选择要求子女亲自管理企业。这样的情况值得关注,可见中国民营企业家们已经准备向现代家族企业制度转变。 
 中国式接班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5日 17:16  福布斯中文网
  在传统家族管理和现代经理人制度之间,茅理翔摸索出一套“现代家族企业”的管理体系。从某种程度来说,他正在扮演中国家族企业接班人的“教父”的角色。  在影片《教父》的开头,马龙·白兰度有着让人难以忘怀的亮相,他平静的表面下散发独特的气场,这就是经典的教父。茅理翔有同样在第一时间让人注目的特质,他的白发很少,夹杂在众多黑发中并不显眼,脸颊有两道深邃的法令纹,尽管因为信奉儒学而举止儒雅,茅理翔偶露威严的眼神依然能透露他久经世事的年近古稀。  69岁的茅理翔的经历和多个称谓联系在一起:1985年茅理翔创办慈溪无线电厂,创业成功而被封为“点火枪大王”,1995年,茅理翔和儿子茅忠群一起进行他的二次创业,成功地创立了厨房领域品牌“方太”,而2006年,茅理翔创立了家业长青学院,这是个旨在培训企业二代顺利接班的学院,茅理翔亲任院长,除此之外,茅理翔还在全国各地高校开课如何传承家族企业。从某种意义讲,茅理翔正在成为家族企业接班人的“教父”。  1996年,茅理翔掘得第一桶金的电子点火枪已经成为恶性竞争的泥沼,价格战使得整个行业陷入亏损。茅理翔抽身而出,进入了油烟机制造业。此时,油烟机制造业并不是一块处女地,250多家油烟机厂已先声夺人。茅理翔形容自己为最后一个入场者,但这个入场者最后成为了全国油烟机行业的销售冠军。  方太是茅理翔的第二次创业,这是他和儿子茅忠群共同创业的成果。1994年茅忠群从上海交通大学硕士毕业,优等生的他对人生原本另有规划,他希望去美国读博,但父亲茅理翔希望他在家里帮忙。  回忆起那段时光,茅理翔说,“家里希望他回来帮忙,毕业后有半年的时间他没表态。”第一代的企业家把生活都献给了创业,茅理翔和夫人没日没夜的工作感动了茅忠群,他看到父母有时要工作到晚上3点钟才下班,他同意了接班,但提出了三个条件:他不要接“打火枪”的班,要重新创业;他不要老厂里的人;他要离开乡下,把厂迁到开发区。经过思索后,茅理翔悉数接受了这些要求。  茅理翔对儿子的培养是一个“三三制”的过程,带三年、帮三年、看三年。创业的第一个三年(1996-1998),茅理翔首先交出的是产品的研发权,茅忠群是工科生,对油烟机产品轻车熟路,他提出生产适合国人烹饪习惯的油烟机,产品得到了市场的接纳。  第二个三年(1999-2001),茅理翔试着把营销权交给了儿子,1997年开始宏观经济急转直下,茅忠群却果断开始了营销方式的革新,他招聘了大批有现代营销经验的人才,建立了星罗棋布的销售网络,他还在电视上进行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而广告效应带动了销售的大幅提升。第三个三年(2002-2005),茅理翔放下了全部的管理,甚至缺席日常例会,他把企业的事交给儿子,自己投入家族企业的研究事业,在全国各地开道授业讲授家族企业的传承之道。这位曾经的企业创始人擅长总结规律,他偏好数字“3”,他号召企业家对接班人的培养要“带三年、帮三年、看三年”,对企业的责任要“大胆交、坚决交、彻底交”。这就是他亲身实践的交接班“三三制”。  茅理翔是一个的家族企业制度坚决拥趸和捍卫者,在他看来,在传统家族企业和现代的职业经理人制度之间,是更适合中国家族企业的现代家族企业制度。传统家族企业是夫妻店、兄弟店,现代家族企业拥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在方太,总裁以下的管理者全是职业经理人。  另外,茅理翔认为,现代家族企业还应该采取现代化管理制度。方太较早就一改老板独掌乾坤的做法,开始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体系,全面预算体系将财务收入和支出全部列入计划,实施后销售经费积压比之前少了3%,而茅理翔认为这项系统有助于整个管理层的成本概念,并能将财务权下放给职业经理人。  茅理翔说,他和茅忠群之间体现着两代人的风格不同。他是第一次创业,亲历亲为,因此带着强烈的个人管理风格,而茅忠群则倾向于管理创新,相信团队的力量。工科出身的茅忠群后来在中欧读过EMBA,到清华补了哲学,又到北大学了国学。他把国学的思路带到方太的日常管理中,希望另辟中国式管理。方太的一楼有一间孔子堂,员工被要求每天早上要读三字经和弟子规,茅理翔的家业长青授课也选择在此。一个有趣的细节是,茅理翔通常会站在方太大门口目送来访者到离去,这是儒家习惯在这家公司的最直观体现。  家是家族企业的董事会,关于管理的争论也放在家里。茅理翔说他和儿子有分歧会放在家里沟通,不会在公司里公然争论。如果有差异但不是原则性问题,他会放手让儿子做,哪怕犯点小错也无妨。  茅理翔的大女儿独立管理两家公司,未在方太担任管理职务。茅理翔将产业一分为二,早期做点火枪的“飞翔”留给了女儿,和儿子一起创立了方太。这就是他恪守的“口袋理论”,兄弟姐妹之间可以在一个公司相互参股,但不要放在一起经营,否则会引发争夺管理权的隐患。  而在家族企业中,接班人的股权要大于非接班人的股权。茅理翔的女儿拥有方太14%的股份,最终小于茅忠群,女儿的公司也有茅忠群的少量入股。茅理翔认为,股份方面,接班人要有绝对的掌握权,而第一代企业家可以在其他资产方面补给其他的非接班人子女。另一种方式则是将业务独立,让子女们各自独立。  退下来的茅理翔致力于家族企业的研究,他用2002年到2008年6年时间写了一本《家业长青》,探讨中国企业接班的方方面面。他在慈溪开办了“家业长青”培训班,致力于教会企业二代如何接班,培训内容包括培养年轻的接班人个人素质和专业能力,教他们学会销售、财务几个关键部门考核的关键点,考察班则会中长期地考察接班人的改善绩效。  茅理翔着眼于摸索企业的中国式管理方式,他认为现在企业的富二代被送到国外学习有利有弊,利是能获取广泛的国际事业,英文流畅,而弊端则是学了一肚子洋墨水的他们回来后会有水土不服的情况。而他对职业经理人持保留态度,认为在相当长时间内,总裁的角色还是由家族成员来担任比较好,中国的职业经理人体制还未成型,大的决策自己做比较安心。  每年增长率在25%到30%之间,去年销售额21亿的方太希望下一步打入国际市场,成为世界厨房领域的知名品牌,这个目标由茅忠群来完成。现在方太有10%的销售是在东南亚的销售,国内市场,方太的占有率在15%左右。据茅理翔介绍,方太计划通过5年的时间将出口比例上调到20%,在5年左右的时间,能向欧美市场进军。成为世界级企业的目标是儿子茅忠群设定的,茅理翔对他的决定似乎很满意。 
 多一度创造力  361°可谓是晋江家族企业中的代表,IPO加速了它在两代中的传承和变革。  晋江陈埭镇。361°运动鞋生产线旁边坐满了20岁出头的年轻工人,他们埋头各自忙着手中的活儿:裁剪原料,缝制鞋帮,压制鞋底,粘合帮底,包装成品。69岁的丁建通偶尔拿起成品鞋端详,发现有一双鞋的左右脚鞋帮高低略有不同,马上找人处理。这位“老董事长”虽然处于半退休状态,但仍像个慈祥的大家长一般守候着自己一手创办的事业,从采购原材料到员工孩子入学,事无巨细无所不管。  厦门湖里区。361°崭新的运营中心充满现代气息,洋气十足的年轻员工身着不同颜色的T恤衫,浅粉色是普通职员,桃红色、明黄色、鲜绿色是总监以上的中高层管理者。他们谈论着品牌塑造、流行趋势,以及很快即将揭幕的广州研发中心。44岁的丁伍号与下属员工和外界都保持着一定的距离,眼中透着霸气的他正努力带领361°在中国体育装备市场的“红海”中奋力拼杀。  一边是旧式的晋江工厂,一边是新派的运营中心,两种风景背后其实是两代管理者不同风格的强烈反差。从2004年起,创始人丁建通开始淡出管理层,把重任逐渐过渡给丁氏家族的第二代成员,尤其是大女婿丁伍号。  “有没有创造力是我看人、选人的重要标准,不管是合作伙伴、经销商,还是企业内部、家族内部。”丁建通说。他拿出满满一整盒由铜丝和竹片缠绕而成的唢呐哨子,解释说它们和买来的不一样,每一个在演奏时都能发出不同的音效。  实际上,20多年的创业过程彰显了丁建通自己的创造力。吹唢呐出身的他42岁才起步。1983年,看着左邻右舍先后靠着加工运动鞋发财致富,他也借了2,000块钱购买工具和原材料,开始做鞋子。最初的几年,为了节约成本和保密,无师自通的丁建通都是自己画鞋样、琢磨款式。他甚至会走路时盯着别人的鞋子看,遇到中意的样式马上回家画下来、剪出来。  这位“鞋匠”很早就有品牌意识,从华丰到万事乐、再到别克,都是361°品牌的前身。他还率先赞助了中国羽毛球队,并将大笔广告费砸向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在晋江这个世界级的造鞋基地,丁建通和他的家人从数以万计的小作坊中脱颖而出,发展成一家香港挂牌的上市公司。从收入规模上看,361°仅次于它的老朋友兼老对手安踏,领先于匹克、贵人鸟、乔丹等品牌。  361°的意思包含了超越完美、重新开始的两层含义。其实需要从1°开始的,除了公司品牌,还有丁氏家族的第二代成员。“孩子们都长大了,我必须给他们机会。”丁建通说。土生土长在陈埭镇回族村的他有两儿两女。在创业的艰辛时期,大女婿丁伍号一直担任总经理,负责全面工作,尤其是市场拓展等对外事务;长子丁辉煌侧重在生产环节,次子丁辉容侧重在财务管理;小女儿和女婿则独立创业办厂,不在公司任职。  IPO加速了公司管理权在两代人中的交接。去年6月30日,361°在香港挂牌上市,所募集资金超过20亿港元。早在2008年初,也就是安踏上市半年后,361°就开始着手准备IPO。睿智的丁建通创造了一种制衡的股权结构,既给第二代足够的施展空间,又能在关键时刻控制大局。  IPO之前,由丁伍号通过丁氏国际持有361°25%的股权,是第一大股东;丁辉煌和丁辉容各持有24%,并列位居第二;多年的合作伙伴王氏兄弟共同持有25%;丁建通只给自己保留了很少的股权,但这小小的2%却足以制衡大局。上市后,丁伍号出任总裁兼董事,丁辉煌出任董事局主席。  361°没能像安踏一样在行情最好之时IPO,两者的资金募集总额相差10亿港元之多。但这并不影响它借助在香港IPO之后,逐步展开“去家族化”的运动。上市后的361°引入了大量的职业经理人,丁氏家族的其他成员逐渐退出了管理层,包括两个儿媳。至此,361°已经摆脱了原始家族企业的模样,管理团队更加多元化、社会化,他们甚至不愿意对外提及创始人的名字和故事。但丁氏家族仍是最大股东,3位家庭成员占据着最高管理者的职位和其他要职。  以丁伍号为首的第二代管理者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加速品牌和渠道建设,他们瞄准了今年11月的广州亚运会。两年前,361°投入3.5亿元成为其体育服装高级合作伙伴,并先后成为亚洲7国奥委会的官方合作伙伴、6支中国之队的官方赞助商。目前,361°还是中国大学生篮球超级联赛(CUBS)、深圳2011年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中国乒超联赛等项目的合作伙伴,以及CCTV-5主持人和出镜记者的运动服赞助商。  在争夺体育赛事资源的同时,他们还在二线、三线城市快速拓展市场,并在郑州等地建成9家361°TOWN和旗舰店。截止到6月30日,上市一年整的361°拿出了还不错的成绩单:营业额达到43.31亿元,其中今年上半年为25.74亿元;门店数量增加到6,927间,比去年同期净增加872间。  去年,安踏通过收购斐乐(FILA)展开了多品牌战略,361°却选择了纵向延伸布局童装。在购买力更强的一线城市,耐克、阿迪达斯等国际品牌已经进入到利润较高的童装领域,但二线和三线市场仍是一片空白,这正是361°的机会所在。现在,361°已经建立了236间童装专卖店。  在一系列新变革的背后,361°始终坚守着“重资产模式”,将设计、生产、品牌运营各个环节全部抓在自己手里,与耐克、阿迪达斯、李宁等同行“轻资产模式”截然不同。这是晋江企业长久以来积累的产业优势,也能增加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即使在经济环境颓败、行业增长放缓、品牌号召力下降的时候,生产加工依然能为企业带来利润。  第二代掌门人还在不断扩大生产规模。今年2月,361°的五里工业园正式投入使用。它位于晋江,占地面积323亩,一期工程包括了产品陈列厅、服装鞋业基地、现代物流中心、职工生活区等部分。现在,五里工业园和陈埭老厂各有4,000多名员工。如果说由丁伍号、丁辉煌和丁辉容组成的三驾马车在前线冲锋陷阵,不断提升品牌形象、争夺渠道市场,那么退居幕后的丁建通则是他们的有力支撑,在后方确保产品不出差错。  丁氏家族的第三代成员阵容庞大。丁建通有8个孙子、孙女、外孙和外孙女,其中5个男孩在相对创新的美国读书,3个女孩在相对保守的英国读书。他们年龄在18岁至24岁之间,还都没有进入361°工作。丁建通说他们都很乖,不但不乱花钱,还会在国外打工赚钱。 汤臣:豪门兄弟  父亲突然逝世,他们是家族企业临危接班的典型。汤氏兄弟以出众的气质和外形广受媒体青睐,他们能改变内地最著名豪宅的命运吗?  如果拍摄中国版的《绯闻女孩(gossip girl)》(这是一部描述纽约上东区奢华生活的电视剧),男主角Chuck Bass片中以11亿美元的身价排名《福布斯》富豪榜第十三,哪些人可以被作为原型?汤臣一品的汤子嘉和他的弟弟汤珈铖也许都可以。汤子嘉出生于1981年,他的弟弟出生于1983年,他们的入选原因不仅在于汤家总与豪宅联系在一起,而且还因为这两个外形和气质都出众的年轻人总是娱乐版与时尚杂志的热门人选。  2004年汤君年去世后,接掌汤臣集团内地事业的是他的大儿子汤子嘉。刚出来时只有23岁,汤子嘉觉得自己是圈子里最年轻的,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出现,他说自己要逐渐调整心态。  回顾自己的成长,汤子嘉觉得父母在有“预谋”地培养他的接班意识。家人住在一起的时候,父母不断教育他以后整个企业需要他来负责,培养他的责任心。而从小父母也会带着他和人谈生意,让他注意他们谈话的内容,学习怎样接人待物。汤子嘉说从小生活在其中,是这几年才发现父母的道理。  汤氏兄弟的母亲是曾经的金马奖影后徐枫,她以扮演女侠而著称,息影后和娱乐界联络密切,投资拍摄了包括《霸王别姬》在内的影片。汤子嘉回忆说,母亲说自己做事按照150分来要求,结果就算打个折扣也会超过100分。他自己也深受上一代企业家的胆识影响。  “父母对我的洗脑洗得很不错,我从小对接班就有心理准备。”汤子嘉说。在父亲汤君年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去世后,毫无准备的汤子嘉进入汤臣接班。以开放的心态看待职业经理人和员工,也许是这些年轻的接班人改变的第一步,汤子嘉说自己属于企业,企业不可能由他一个人做,好的团队、好的职业经理人总会在背后支持他。对于那些和父亲一起打拼过的老臣子,他会首先注意保持和他们良好的沟通,避免不必要的冲突。  随着老一代企业家的逐渐退场,外界将目光落在了年轻的接班人身上。汤子嘉认为外界对“富二代”不该用全然负面的评价,“圈子里优秀的年轻人很多,大家成就事业的热情也很足。”汤子嘉是“接力中国”组织的理事,这是个以企业家二代为成员的NGO,成员包括远大空调张跃的儿子和中联重科(10.51,-0.16,-1.50%)詹纯新的儿子。  作为企业的继承者,年轻的汤子嘉还在传承父辈的优点。他认为汤臣的特色和核心竞争力在于产品,汤臣的豪宅产品不偷工减料,宁可不节省成本也要把产品做好。“一所房子不是住三五年,而是要传承好几代的。”他参观国内的楼盘,发现市场上的产品出现不专业的过度开发,为了赶一波行情,使用率低,平面设计不方正、采光通风差的房子比比皆是,汤子嘉认为舒适的房子才是保值的关键。  家族里妈妈徐枫是重大事务的最终决定人,汤子嘉负责汤臣在内地的发展规划,弟弟汤珈铖则负责香港上市公司的具体事宜。  汤子嘉和他弟弟的成长环境基本一样,两人同一年出国读书,就读于同一所学校。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香港和国外的生活时间超过了内地。汤子嘉说如果自己有了孩子会晚点送出国,太早出国生活,学习传统文化方面不足,而他认为最好的教育是对孩子的言传身教。  弟弟汤珈铖长着一张明星脸。据公开报道汤珈铖不喜与外界沟通,也不曾交女友。但汤珈铖被外界称为“小股神”,15岁进入股市圈而如鱼得水,现任汤臣集团副主席。  汤子嘉在微博(http://t.sina.com.cn)上与关注者互动密切,他坦陈家族企业是一家人有商有量,但他介意外人挑拨他和弟弟“同同”(汤珈铖小名)的关系。他并不介意外界把他看做是天生高起点的年轻人,说这已经和他的个人成长密不可分了。  今年6月,汤臣在进入内地18年后首次走出上海,在天津开发项目。天津的项目位于城市中心,是一个集酒店商场办公楼和住宅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汤子嘉说选择天津是因为天津是个发展潜力巨大的城市,在选定项目前他在天津住了一个月,发现这是个与一线城市北京比邻,又有浓厚历史气息的城市。今年汤臣的一大目标是天津项目,另一目标则是保持在售项目的稳定,以及集团资金的安全可控。  汤子嘉认为自己是一个“家族职业经理人”,他不是一像纯粹的老板,而全盘考虑希望企业利益最大化。他在上海交大读EMBA学习管理,注重与员工的互动,构建企业文化,带领员工一对一扶持贫困地区的学生,他还在微博上直播与员工团队拓展的实况。  汤氏两兄弟性格迥然不同,汤珈铖深居简出,个人生活成谜。而汤子嘉性情温和外向,他喜欢皮克斯的动画,他和母亲徐枫一起住在上海汤臣高尔夫,因为迷恋高尔夫,每天早上的规律生活是七点半起床,打九个洞的高尔夫,两个小时后出门上班。下班后他直接回家不愿出门,自嘲“过着老年人的生活”。他日常生活简约,但喜欢表,因为他觉得每块表记录时间的声音都不同。而为了放松,他最近在考虑买艘游艇,只有把自己放逐到水面与世隔绝的时候才能获得绝对宁静。  如今上海豪宅市场也今非昔比,据佑威房地产研究中心副主任陆骑麟提供的数据,单价10万以上的豪宅在市场上日益增多,在单价5万以上的豪宅市场有供过于求的趋势,宏观调控对房地产市场的打击更是雪上加霜。截至8月底,老牌豪宅汤臣一品已经有30天零成交的记录,6万平方还是内环里存量最大的项目。  摆在汤子嘉面前的挑战,依然任重而道远。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真实世界的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922814&page=1&fromuid=2154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