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地坪施工队:老年合唱团的训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0 21:31:57
老年合唱团的训练 王秀峰  老年合唱团员的优势与劣势    老年合唱团的优势在“心”,劣势在“声”。“心”指阅历丰富、见识广,对一般的合唱作品理解较快,感受较深;“声”指声带老化,有碍对于作品的表现。    一、训练方向:     1.合唱是听觉艺术,讲究音质,追求美的音色    老年人唱歌的“原声态”不适宜合唱,必须加以训练,尽可能地改善合唱团的音响。                                2.“和谐”是合唱表演艺术的美学原则合唱需要由众多人以相似的音色发出音响,所以,必须求同扼异。    3.声音训练与和谐训练要同步进行                                                                                  声乐个别课是因人施教,在声乐技巧、音乐素质的训练中,挖掘个人的才能,调动个性;合唱训练是因团施教,培养团员们听、靠、和、合的能力,挖掘合唱团的潜力,提高整体水平。                                                                                                  4.声音训练与音准、节奏、和声的训练与提高相结合合唱对音准、节奏、和声的准确性要求是很高的,这些也是达到和谐美的极重要的条件。    二、简要介绍几条有效的练习曲   例1:音色统一的训练    这是四声部的齐唱,可在c1-d2音区内练习。    老年合唱团的声音普遍存在女声“杂、咧、浅”,男声“压、白、紧”的现象。所以,女练音色“靠”,男练喉头“松”。例2:母音转换练习    可做半音上下行的练习,高音区可到e2,低声部可到g即可。    “a”要吸气开喉,使声音有合拢感,垂直感;后面几个母音的转换要让喉形放松、不变;第二小节下行时声音位置不动,音要准。此练习对演唱作品的咬字统一很有帮助。例3:母音转换的补充练习    可半音上下行练习,高音区可到g2,低声部可到g。    “阳”、“光”要丰满、宽松,高位到后鼻音收;“照”嘴形带“o”向上送出;“耀”嘴形同“照”,只是字头不同;注意全音、半音的音准及声部均衡,女声不易统一,要单独练习。例4:气息与音准练习    四声部齐唱训练,也可以将S、T、和A、B分别训练。高声部音区从c1-f2,低声部音区从g-c2。    八度跳进,喉头稳定,感受气息的流动,“u”要高位,用“u”的感觉唱“a”,注意减五度的音准;高、低声部可分开练。例5:低声部音色与音域扩展练习    低声部练习,可从a小调开始训练,低音区尽可能往下练,可练到e。    注意松喉头、开腔体、感受气息的流动。    例6:和弦、跳音及声部均衡练习    从A调到E调练习。    “Lu”要放松,“La”要集中,气息有弹性;训练和弦清晰、声部均衡、整体和谐;可先练内声部(女低、男高)平衡,再加外声部(女高、男低)。注意:女高只是和弦的一个声部,不是旋律。    例7:跳音练习    四个声部齐唱,也可将高、低声部分开练习。高声部lu 练到e2,ha练到g2,低声部从a-d2。    感受横隔膜的弹性,气息打到上颚;高声部与低声部可分开练,相互“靠”,求音色相近;注意后两小节的音准。    例8:快跳音及双声部均衡、时值统一练习    可从D调练到bB调。     歌唱的状态要兴奋;跳音长短的时值要一样;声部要均衡。    例9:和弦转位:声部关系变更后的平衡、和谐练习    a)自然均衡的声部关系,内声部要与外声部取得平衡。     b)女低与男高调换:男高在高音区,仍属内声部,不能盖过女高;可将a、b两条练习中的女低、男高反复调换练习,并获得近似的音响效果。     c)女低、男高、男低均调换:女低与男低同练,均衡后加入男高,再均衡后又加入女高,取得最后的和谐。     母音转换补充练习;声部关系变更练习。    d)四个声部都调换:男高和女低要平衡,可把女高或男低分别作为旋律声部,训练出不同的声部均衡效果。    例10:和声小调及四声部和谐训练    熟悉和声小调,可用多个母音轮换练习。     和声小调音阶中有三个半音(7-1-7, 6-#5-6,3-4-3)和一个增二度进行(4-#5,本练习避开了增二度)。训练听觉,练好音准,感受和声小调的特色,在四声部均衡的基础上,注重和弦的张力和动力;可调换母音练习。以上练习,都应在mp—mf的力度内,不要到f。养成较弱声的演唱训练习惯,对音乐听觉的培育、声音的控制能力、声部平衡、整体和谐以及自我调整的能力,均极为重要。三、排练合唱作品,本质上是排出一种音响,即一种符合作品情绪、风格的和谐音响。    以《牧歌》(谱例略):    这是一首辽阔、明朗、清新的无伴奏合唱。    1.气息悠长、流畅,且能轮流换气,造成“辽阔”感;必须要有高位置的声音,腔体开放适度,吐字、声音向前上方送出,使音色园润、明亮,造成“明朗、清新”之感。2.本作品的技法特点是采用支声复调,用支声副旋律填充主旋律。有了流动感,似情绪的连绵、如草原的绿波,就使作品更具活力与内涵。3.本作品和声简练,效果上佳。男高音除第二段第一句外,均须控制得当,使内声部获得均衡;每段三、四小节的和声是重属六和弦(DD6)到属七和弦(D7),丰富了作品的色彩;要注意音准和声部的进行。    每次排练虽有重点,但必须不断地进行综合调整,才能逐渐形成所需要的音响。    四、把对声音的要求放在演唱作品的首位    原因之一:老年人爱唱歌,可多数人唱法不对,且极不统一,习惯难改。虽经过声音的单独训练,但一唱作品又犯毛病。    原因之二:声音运用要服从作品需要,不同情感、风格的作品,不应用同一音响表现。要对唱法进行适度调整。这是个细腻、具体的艺术创造。    以两首作品为例(谱例略):    《希伯莱奴隶合唱》    根据作品时代背景、故事内容、人物身份,需要用宽而厚实的音色来表现。达到这个要求,须训练——充分打开腔体、稳定放松喉头、沉稳饱满的气息、强调大牙咬字,只有做到这些,才能使音响贴近作品。这首作品有两个特点:其一,第一部分三段(单三部曲式)和第三部分(再现部)前半段都是齐唱,特别要练好女高音声部较宽厚的音色,齐唱也要和谐。其二,中间两段,第一大段是#C大调,第二段是#f小调,要练好音准及大、小调色彩对比的效果,这是情感深化的重要部分。    《常回家看看》    这是一首用通俗歌曲改编的合唱曲,曲风亲切、温馨。须腔体运用适度、气息流畅、“字”向前上方送出、自然并略带口语化。此曲有三段,应略有不同。    第一段——似唱似说,咬字亲切,气息有弹性,情绪活跃,声部交替时音量要一致,感情要连贯。第二段——咬字圆润,气息连贯,腔体略开大点;女高、女低齐唱,女高向女低“靠”,音色柔和;男低的“妈妈”、男高的“爸爸”用半声回应女声;结尾处男高、女高、男低、女低“谈谈”……要交替清晰、交流不断,造成一种家庭氛围。第三段——咬字打开,气息满而不“冲”,腔体也要再开大一点;兴奋、充满生机。    以上两首作品,情绪、风格相差很大,若在声音上不作调整,发出来的音响就不能符合作品的需求。    五、老年合唱团演唱中常出现的几个问题。    普遍存在“三大”的问题,即“大胆”、“大声”、“大概”。什么都敢唱,什么歌都大声唱,什么歌都唱不准确。    1.易激动,易失控,声音乱、杂,不和谐。如:《祖国,慈祥的母亲》中“亲爱的祖国”,唱得太“放”、太张扬、个性(指音色)突出。    2.字咬太死、太硬,声音扁、浅、尖。如:《瑶山夜歌》第三段“篝火暗了,月儿疲倦了”,如声音不对,就破坏了充满情感的安静。    3.母音变,声音也变。如:《故乡之恋》第一段“巍巍(wei)的(de)雪山(xue shan)茫茫(mang)的草原(cao yua),那是(na shi)一幅(yi fu)多美(duo mei)的画卷(hua juan)”。这一句要使每一个字都向上送出,口腔“开”、“拢”相近,不变形,用气息送出每一个字,贯穿始终。演唱常出的毛病是:“巍”压喉、声音向后,“的”靠齿、声音从牙缝出,“雪”嘴形横、压喉,“山”口腔不开、声音干涩,“茫”上颚不开,唱成“慢”(man),“草”字从嘴直出、口腔未开、位置低,“原”也是口腔开得不够,字未向上送出,“那”声音平出、字未上送,“是”字咬得太死,声音是逼出来的,“一”压喉、也咬死了,“幅”的f字头长了、u母音出来晚了、有漏气声,“多”口腔不开、o母音没了,“美”压喉、位置低,“画”口腔开而未拢、声音散了,“卷”唱成娟(juan)、声音没从后鼻腔送上去。应注意咬字要开口“拢”,闭口“松”,声音往上送。咬字要有利于声音的通畅。    4.过分强调字头,或在字头上的时间长了,声音硬、干,且个性暴露。如:“亲(qin)爱的祖国,慈祥(xiang)的母亲”,“亲”的qi长了,n出来晚了;“祥”的xi也长了,ang晚了。字头是报字的,也是气息冲击声带的瞬间,这是必须的,但这个“瞬间”腔体是没开的,时间长了就影响共鸣。快入字腹,打开腔体,送上高位。对于合唱的“和”,是极为重要的。5.弱唱“虚”,强唱“炸”。“虚”是气端起来了,缺少了气息的支撑,腔体不开,捏着唱;“炸”是位置低,气太冲,声音横、散,超过个人音量饱和点,整体音质杂。而和谐是需要自制力、亲和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