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供和清包的区别:教育不应过于追求质量 而应更多关注成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5:14:51
教育不应过于追求质量 而应更多关注成长
韦大斌
教育不应过于追求质量 而应更多关注成长
韦大斌
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培养人需要关注的是人的成长,人的成长是各方面素质的提升。人的素质的形成和发展是难以用质量来衡量的。质量本来是用来表示物体的质的多少的一个物理标量,它是固定的、可测的。人们把它用于产品方面(包括工程和服务领域等),衡量的是产品对某种规范性标准的执行和达成程度。人不是产品,育人也不是产品的生产和服务。人作为最高级的生命体,其成长和发展既是慢长的,又是曲折的;它既表现出共同的特征,又反映出个体的差异。人的素质尤其是核心素质大都无法给予量化和测量;人的成长和发展绝不是简单的质量的达标。育人活动是人类最高级的实践活动,教育是有规律的,育人应当遵循教育规律,但育人不一定完全遵循和执行某种固定的常规和质量标准。教育是不宜用质量来衡量的,真正能衡量教育水平高低的应该是素质。教育是素质与素质的关系和相互作用。无论是教育中的人,或是教育中的课程、技术、情景,都是素质的体现,教育的结果则是人的素质的提升和完善。所以,教育是可以也是应该用素质来衡量的。教育追求的不是质量的提高,而应该是素质水平的全面提升。  
过多的追求教育质量,必然导致教育价值的异化,带来教育过程和结果的扭曲。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无论是教育工作者、学生还是家长和其他社会人士,提到教育质量时几乎没有不把眼光指向教学成绩、考试分数、升学率上的;就是教育管理质量也都是针对制度、规范和标准的执行以及运用上。教育的真正价值不是教育质量所能承载的。所以,无论我们如何转变教育“质量观”,都避免不了教育价值的缺失,也就逃脱不了“重教轻育、重分轻人”的圭臬;教育的片面性、功利化和短期行为也就难以改变了。追求教育质量有悖于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偏离了教育的根本宗旨,所以必然给育人造成严重创伤。  
育人真正应该秉持的是教育素质观,教育素质观把教育的重心回归到人的身心素质发展上。教育素质首要的是人的素质,其次是凝结着人的精神和智慧的管理及媒体和技术。人的素质是人的体质、智能和品德的综合反映,人的发展也是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教育可以有规范和标准,人的素质培养也应该有目标和要求;但这些都是具有参考和借鉴的意义,它不能凌驾于人的发展之上。所有的教育行为都不应有悖于人的发展及其规律。教育素质是可以评价的,但这种评价是相对的,而人的素质发展是绝对的;教育素质评价也是具有参考和借鉴的作用。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教育的发展,促进人的发展。评价具有教育导向性和诊断改进性,当然也具有甄别、选拔功能。当评价作为一种甄别、选拔的手段的时候,这种评价应该是全面的、综合的;评价既能反映素质的共同特征,又要体现其个性特点,使评价具有更高的科学合理性。尽管这样,评价也只是近似的、暂时的和相对的,所以对素质评价结果应持积极而又慎重的态度。这不仅是一种人文的关怀,也是对素质成长的呵护。  
在我国未来的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应该把教育素质作为我们教育的核心战略目标,让素质教育真正成为我们教育的时代主题,使我们的教育能够更好的按照自身的规律发展、前行。  
关键字: 教育 素质 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 乌有之乡    http://www.wyzxsx.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