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江夏公安局:处理好“知与行”的关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5 18:29:33
   清朝江祖辉的《学治同意说》中谈到 :“名为知县、知州 , 须周一县一州而知之 ; 有一未知 , 虽欲尽心 , 而不能受其治也。”其意是说 , 做为知县、知州 , 要知道一县一州的事情。有一方面不知 , 虽想尽心 , 一县一州也是治理不好的。这里 , 江祖辉充分阐述了行对于知的依赖性。
    所谓知 , 即知道了 , 了解客观实际 ; 所谓行 , 即行为、行动 , 符合客观规律的社会实践。

    知 , 要知全面。按照辩证法的观点 , 所谓知的全面性 , 就是对事物内部矛盾着的两个方面 , 必须全面地观察 , 既知其一 , 又知其二;既知对立 , 又知统一 ; 还知它们互相依存和互相转化。如果只抓住一鳞半爪、支离破碎的个别事例 , 妄下结论 , 那就甚至连儿戏也不如了。《井蛙之乐》的故事 , 既是一个孤陋寡闻的艺术形象 , 也是对知的片面性的绝妙讽刺。

     知 , 要知发展。有一则故事“盲人堕桥”。说的是瞎子过桥 , 一脚踏空 , 慌忙攀住桥栏 , 以为一松手就要掉进汹涌的河水里 , 岂不知河水早已干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 “暑往则寒来 , 春还则秋至”,“月中必移 , 月满则亏”! 这就要求我们要时刻注意其变化 , 并在变中求知 , 悉知其变。 如果只知过去 , 不知现在 , 只知现在 , 不知将来 , 就会陷入形而上学 , 像“盲人堕桥”一样贻笑大方。
   
知 , 要知本质。法国的国旗是由蓝、白、红三条色带组成的。乍看上去 , 三条色带显得非常自然、匀称 , 总以为是宽窄一致的。其实 , 它们的宽度并不相等 , 蓝白红比例为 30:33:37。 据说 , 最初国旗是按三色同样宽窄的尺寸做成的 , 可看上去总觉得红色条带没有蓝色条带宽 , 后来才把蓝色条带缩窄 , 把红色条带加宽。为啥三色带同样宽窄却有红窄蓝宽的感觉呢 ? 这是一种错觉 , 即被歪曲了的知觉。在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中 , 这种错觉俯拾皆是。尽管错觉在人们生活、实践中亦无意义 , 但悉知思想、工作对象却要力戒错觉,不然就会被纷纭繁杂的错觉表象所迷惑。这就要求我们 ,  透过表象洞悉本质 , 把错觉同客观真实情况区别开来。比如 , 有些同志对部属总有一种错觉。往往偏重于看他 们的消极面 , 对他们持“否定式”态度。其实 , 每一个人都是善于思考的,如果把错觉当本质 , 部属岂不冤哉 ?
    知 , 要知规律。《淮南子·说山川》中讲 :“见一叶之落 , 知岁之将暮 ; 睹 瓶之水冰 , 而知天下之寒 ; 以近喻远也。”这就要求我们 , 透过以小喻大、以近喻远、由此及彼、由表到里的逻辑思维、扩散性思维乃至逆向思维 , 在“一叶之落”、“瓶中之冰”的个别现象中 , 找出事物共性的规 律来。比如 , 在个别同志的“自我设计”中 , 发现他们重视知识价值的规律 ; 在个别同志的狂热性、多变性中 , 发现他们勇于创新 , 不苟俗流的特点 ; 在个别同志的顶撞领导、违反纪律中 , 发现他们思想开放、崇尚民主的意识等等。但要特别注意不能把暂时的、偶 然的客观现象 , 当做必然的、永久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