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北新区城乡建设:六、佛法修學五大科目: (一) 三福 3. 大乘福:读诵大乘,劝进行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9 14:34:40
第三句是「讀誦大乘」。這是菩薩善。菩薩學佛,不能一天不見佛,
不能一天不讀經。須知經不是念給佛聽的,經是佛講的,佛豈會要你
念給他聽?我們讀經是接受佛菩薩的教訓。念《無量壽經》,就是阿彌
陀佛在面前教導我們,他所講的道理,使我們明瞭宇宙人生的真相。
他的教訓,教導我們在世間,或是行菩薩道時,要用什麼樣的態度,
什麼樣的心態,什麼樣的方式。換言之,經裡的一切教訓,我們都要
確實做到,讀經就有真實利益。
佛弟子最低限度是每天早晚二課。早晚課如何做才如法?諸位要
曉得,早課是接受佛的教訓,提醒自己。我今天一天,起心動念、處
世待人接物,不違背佛的教導,這是早課;晚課是反省、是檢點,展
開經典認真做一次反省,佛的教誨,有沒有牢記?有沒有做到?如果
沒有做到,要認真懺悔,改過自新,明天一定努力把它做到,這就是
早晚課的功德利益,而不是早晨念一遍經給佛菩薩聽,晚上再念給它
聽,自己起心動念則與經訓毫不相關。老實講自己面對泥塑木雕的佛
像,它並沒有知覺,你早晨騙它一次,晚上再騙它一次,豈不是罪大
惡極!你要是騙活人,還情有可原;泥塑木雕的佛像,你都忍心去欺
騙它,一天還騙兩次,還說有功德,造罪不曉得有多重!這是我們不
可以不知道的。
現在早晚課都是流於形式,一點內容都沒有,這如何能得到功德
利益?修淨土的人,在過去,早晚都念一卷《阿彌陀經》,三遍往生咒,
佛號念得愈多愈好。早晚課都一樣,這就是「專」。不可以念太多的經
論,太多就雜了,就是亂修,就不是精進了。《彌陀經》文似淺而實深,
最要信心清淨則得實益。我講《彌陀經疏鈔》現在是第三遍,還沒講
完。講第一遍,沒有留錄音帶,第二遍留了一套錄音帶。九十分鐘的
錄音帶,三百三十五卷。也就是三百三十五天才講圓滿,所以《彌陀
經》很難懂,太深了。我現在介紹大家念《無量壽經》,《無量壽經》
好懂,沒有《彌陀經》那樣深,《彌陀經》不要看它文字很淺顯,意思
卻無限深廣。《無量壽經》的文字並不很深,意思你也能看得懂,教訓
都很明顯、很清楚,我們學了就有用處。
假如你工作很忙,無法每一天念一部,像我們台灣的道場、美國
的道場,我教他們早課念《無量壽經》第六品(四十八願)。這是淨宗
的核心,淨宗的根源。修行必定要與阿彌陀佛發同樣的願。彌陀發什
麼願,我也發什麼願;希望我的心同阿彌陀佛的心,我的願同阿彌陀
佛的願。與阿彌陀佛同心同願,這就是同志(志同道合),將來當然在
一起。
晚課念三十二品至三十七品。這是佛陀教導我們,在日常生活中,
如何斷惡、如何修善、如何存養。所講的教訓都是對人、對事、對物
的原則,一定要牢記遵守,此六品經就是戒律,受持即是持戒,持戒
念佛就與阿彌陀佛的行解相應。如是心一樣、願一樣、解一樣、行一
樣,那你就是阿彌陀佛,如此修淨土豈有不成就!
若是天天念阿彌陀佛,天天念《阿彌陀經》,信願解行都跟阿彌陀
佛不一樣,都違背了,則念得再多也不相應。古人所謂一天念十萬聲
佛號,喊破喉嚨也枉然。為什麼?有口無心,心願與阿彌陀佛全不相
應。朝暮課誦本是古人訂的,對當時修學有用;現代社會人事有很大
的變化,有些經咒儀規已經不適用。再者,過去的人對課誦都能了解,
它真能提醒,真能助人反省。現在我們念朝暮課本,不解其義,即不
能提醒,也達不到反省的目的,只是唱誦而已。像兩、三歲小孩唱歌,
雖然也是字正腔圓,但不知其意,莫解所云。我們若將課誦本唱給佛
菩薩聽,佛菩薩並沒聽進去,我們也白唱了,這是朝暮二課得不到效
果的原因。
明白了念誦的目的和方法,依照修學綱領去做,才能得到佛法殊
勝的功德利益。佛門經論非常多,自己喜歡的,選一種就行了。選定
之後一門深入,至少要念五年。現代人缺乏耐心,我雖常講,因為耐
心有限,大家就不願做了。不得已將五年時間打個八折,打個六折,
六折就是三年。如果折扣再打一些,恐怕就沒有多大效果。
我在李炳南老師門下十年,第一部學的是《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是小乘經。第二部是《阿彌陀經》。第三部是《普賢行願品》。第四部
是《金剛經》。第五部是一部大經,《大佛頂首楞嚴經》。依照順序一樣
一樣的學,每一部都是很長的時間,要有很大的耐心才能完成。至於
《華嚴經》,我聽李老師講畢第一卷,往下七十九卷,乃至晉經六十卷,
貞元四十卷,我都能體會。《法華》、《阿含》、《禪密集》等,雖未學過
也能明瞭。古人所謂一經通,則一切經通,豈會有障礙?此好處利益
是得力於老師的指導。這種教學法,不是學一部經,只會一部經;而
是學一部經,一切經都會了,那才是真的會了。孔老夫子教學,學生
若不能舉一反三,孔老夫子也不教。所以,學習要能一門深入。
李炳南老師教導學生,他說:「聽經,不要聽語言,不要聽句子,
要聽經中的道理、教理,理是貫通世出世間一切法」。如果不會聽,就
聽教義。義是什麼?義是一宗的理論。一個支派的理論,你能通達也
行。最高明的是能入教理,其次是教義,都能貫一切法,這才能真正
受持。但是這都要靠智慧,智慧一定要從「戒、定、慧」三學做起。
換言之,老師教誡的方法,最好死心塌地的去遵行,把心定下來,不
可見異思遷,要修忍辱波羅蜜,要有極大的耐心學習。若有人說:這
法門不錯,那經典殊勝;都要忍耐不為所動,暫時不聽、不看,都把
它放在一邊,等自己智慧現前之後再來看。智慧不現前,我就不看。
死心塌地一門深入,這樣的人成功的希望非常大,這就是修學成功的
祕訣。
以上說的十句都是自利的,都是自己修學的。只有最後一句,佛
教導我們要把佛法廣泛的介紹給大眾。所以,後面一句就是「勸進行
者」,要勸別人學佛、要幫助別人精進,這就是菩薩。所以,凡是大乘
經上講的善男子、善女人,善就是這樣的條件。從孝養父母到勸進行
者都做到,這才是大乘經上講的善男子、善女人,可見得善的標準是
有一定的。諸位要把此事搞清楚,《地藏經》講善男子、善女人,就是
念地藏菩薩名號,供養地藏菩薩,將來就得到一百次往返三十三天,
不墮惡道的果報,你就明白了,原來這不是普通修行人。假如是世間
法講的善男子、善女人,只要具足第一福就夠了;小乘教裡講的善男
子、善女人,標準是具足前二福;大乘佛法講的善男子、善女人,必
須三福統統具足。所以,我們讀經裡的善男子、善女人,想想我們有
沒有分?我們究竟做到了多少?合不合標準?尤其是大乘佛法。
(恭录自净空法师讲记《认识佛教》)
(欢迎转载!请勿随意评论,因果自负!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