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公安局督察队长:餐桌上植物史(五谷、蔬菜、水果篇) / 陕西一条龙 / 第12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09:19:03
餐桌上植物史(五谷、蔬菜、水果篇)共37页  

    作者:肖蔚为 回复日期:2007-7-5 20:11:08 
      继续继续,很喜欢。给女儿当科普读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扁豆和茭白就不适合小孩子看啊
  ___________________-
  我觉得我写的更适应年轻人看,小孩子不一定适合啊

作者:陕西一条龙 提交日期:2007-07-09 13:30  蔬菜系列二十三 芋头
  嗨呦、嗨呦、嗨呦,随着富有节奏的号子声。一群人正在奋力扒一条土筑的大坝。这条大坝名字叫鸿隙陂(在现在河南汝南县),是汉武帝提倡兴修水利时候修筑,它利用地形把河水拦腰斩断,形成一个方圆四百里的人造湖(古代有此工程的确不易)。丰盛的湖水浇灌了周围土地,使人们再不用看天吃饭。这里成为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
  为什么又要扒它那。因为水库修建时间长了,泥沙淤积严重,实际库容量大大减少,抵御洪水能力不足。一发洪水,水就向下游乱溢,淹没了不少农田,也死了不少人。丞相翟方进(字子威)和御史大夫孔光下乡做一次考察,翟丞相认为:“这条大坝是水患根源,扒了它那水路就不通畅了吗?而且扒了还能得到不少亩良田那。而且还省了堤防费”。(水库没水了,能空出不少地)。他向皇上打报告:“我要扒大坝,不但要扒,还要趁枯水期早点扒”,皇上(汉成帝)大笔一挥,签上同意。于是出现开始那一幕。
  大坝修起来慢,扒起来快,于是一条费劲力气修建大坝被破坏掉。后来这里水患确实少了不少。可是新的问题出来,老百姓浇不上地了。老百姓因此改水田为旱田。到了旱情严重的时候,这里甚至颗粒无收。
  老百姓于是编了一个童谣。童谣这样说:“是谁毁坏我们的鸿隙陂?是当朝丞相翟子威。现在我们只能吃豆子做的饭,芋头熬的汤。鸿隙陂应该保持原来样子啊,稻香鱼肥多好啊。这谁说的啊,是两只会说话的黄鹄。”(原文为“坏陂谁?翟子威。饭我豆食羹芋魁。反乎覆,陂当复,谁云者,两黄鹄”见《汉书-翟方进传》)
  老百姓借黄鹄之口道出自己不满。翟方进的本意不坏,但是他没考虑一下,既然非要扒大坝,当初为什么又要费那么多人工修建它。兴修水利是人民造福,,而废除它肯定是一种倒退。他做法就好像是,耕牛不听话,顶伤了人。怎么办那,算了一刀砍死。它再不会伤人。没有牛,自然不会出现牛顶人事情,但是老百姓拿什么去耕田那?翟方进合理做法应该是:在枯水期清理淤泥,增加库容,对大坝进行整修。”
  翟方进虽刚正不阿,是一代名臣。但他做法的确不妥。
  上边所说童谣中提到芋头(汉书称芋头为芋魁)应是旱芋,芋头分两种,一为旱芋,二为水芋。旱芋生长在山地、旱田里。水芋则长在水田之中。
  芋头的名称很多,有香芋、芋艿、芋魁等别称。芋头在中国种植历史很悠久。
  西汉刘向编纂的《管子》中就有芋的记载,史记把芋称为蹲鸱(芋头象树上蹲着的鸱,鸱为猫头鹰一类的鸟,人们常常把它比喻成邪恶的人)。开始的时候人们把芋头主要还是当粮食来食用。
  在广州时候我喝过几次芋头粥,粥里芋头不甜不腻,香中带绵,绵中有香。确实是一种享受。芋头吃法很多可以蒸后蘸糖吃,也可切成块当菜炒着吃。可炸,可烧等变着花样来吃。
  十多年前电视剧让《宰相刘罗锅》广西的荔浦芋头走进人们视线。芋头已再不是穷家人解饥之物,吃芋头而是一种享受。
  韩国在2005年时候热播一部电视剧叫《薯童谣》,写三韩时期百济王章和新罗善花公主爱情故事,里面自然少不了俊男俊女。薯童章本是百济王之子,但非嫡出,是王与舞女相通而生。后来舞女被赶出宫廷,章小时候靠挖芋头卖来为生,所以大家叫他薯童。他喜欢上美丽的善花公主,就用芋头哄小孩让他们成天为公主唱歌。后来经过种种磨难章终于当上了百济国王,并与善花公主成婚。小小芋头能与爱情相连。可见韩国人浪漫。不过中国电视剧介绍把芋头称为红薯,真是差之千里啊。
  南粤之地在中秋之夜要吃芋头,源于元末之时,蒙古人残征暴敛,老百姓苦不堪言。因为芋头与“胡头”谐音,且有些象人头。于是人们借吃芋头泄心中之愤怒。现在南粤之地把吃芋头,剥芋头皮称为剥鬼皮(《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剥芋头食之,谓之剥鬼皮)。
  常吃芋头很有益处,它可软化血管,降血糖、血脂,是理想的健康食品。
  说着,说着。嘴又馋了。想喝芋头粥了
  
作者:陕西一条龙 提交日期:2007-07-09 14:53       芋头和马铃薯根本是两种不同的东西,马铃薯传入中国是十六世纪末,而芋头中国食用了两千多年了。

作者:陕西一条龙 提交日期:2007-07-10 09:44  薯童谣与大长今一样都是励志片
作者:陕西一条龙 提交日期:2007-07-10 12:09  蔬菜系列二十四 菱角
  
  芦花飞舞,船摇,水荡。一池碧水就如凝结的翡翠。荷花荡里传来玲珑婉转歌声,那曲声柔美动听。让人的心儿也跟着曲声荡扬。一舟缓缓划过,舟上坐了几个妙龄女子。她们口里吟唱的是采菱曲,江南流行唱这个曲子。她们卷起衣袖,露出白皙丰润的手臂。她们裤腿也挽起,腿上肌肤也如同凝脂般润滑。她们唱着歌儿,同时把手伸进水里,富有节奏的采摘着菱角。斜阳照耀在水面上,把水面也染个通红。相映而下,更显得她们动作的婀娜。
  
  女子唱的《采菱曲》是乐府曲调,其曲柔美动听,写的人很多。在南朝时候特别的盛行,它和《采莲曲》一道构成了当时的流行曲调。直到唐朝仍有不少人写《采菱曲》。
  
  南朝梁 江淹写《采菱曲》,曲中言道:“秋日心容与,涉水望碧莲。紫菱亦可采,试以缓愁年。”他说采菱可以缓解忧愁,其实应该是优美的曲调让人淡忘心中忧愁。我心中烦恼的时候,听一些轻柔的曲调心情会舒缓许多,而且百听不厌。就如唐朝张九龄说:“兰棹无劳速,菱歌不厌长”。(•张九龄《东湖临泛饯王司马》)。
  
  刘禹锡也写《采菱曲》,而且他写的很长。他写到:“白马湖平秋日光,紫菱如锦彩鸾翔。荡舟游女满中央,采菱不顾马上郎。争多逐胜纷相向,时转兰桡破轻浪。” 菱角如锦缎一样飘荡在水中,采菱女子连心上人都来不及顾及,争着去采菱角,她们争着划向那菱角多地方。兰桨一道道划过掀起一层轻浪。菱角吸引力确实很大啊。他又写采菱曲声:“屈平祠下沅江水,月照寒波白烟起。一曲南音此地闻,长安北望三千里。”,美丽曲声连三千里外长安都能听到,可见其魅力巨大。
  
  唐朝的温庭筠在长安看到有人坐船东归(唐朝的大运河可以从长安坐船直下江南)。想起故乡菱角。他写到:“飘然篷艇东归客,尽日相看忆楚乡”。小小菱角勾起人的思乡的愁绪。可见菱角的在诗人心中的地位。
  
  南朝的《采菱曲》轻柔婉转,而北朝诗作多豪迈之气,象北朝的《木兰辞》中木兰豪迈之气就很浓。我想木兰不会多温柔的,否则怎么会做一个刚强的军人。
  南有采菱女子,北有花木兰。前者我会很喜欢,后者我只能赞叹而已。(个人观点)
   中国食用菱角时间很悠久,已经有将近三千年历史了。汉时的《尔雅》,《礼记》就记载菱角,不过那时把菱角的菱写为“蓤”。
  
  菱角在水中生,是水中长见的植物。春天长出叶子,叶子是卵形的,叶边成锯齿状。夏天开黄色或白色小花。菱角是坚果,壳比较硬。颜色有青色、红色、紫色。它角数不等,有四角,三角,两角,一角。果肉白嫩。嫩的时候可以生吃,脆中带一丝甜味。老了可以煮的吃,味道香绵。菱角可以晒干,磨成粉用来熬粥
  
   菱角壳不太好去,用手剥太费劲。牙咬,又要考验牙的能力。不过现在有的菱角用机器在壳上打出一道缝,两头一挤就可以把整粒菱角挤出来。这样吃菱角就方便了许多。
  
  菱角不含使人发胖的脂肪,所以是理想健身食品。菱粉粥有益胃肠,肠胃不适者可以多食用。
  
-
作者:陕西一条龙 提交日期:2007-07-11 14:30  蔬菜系列二十四 莲藕
  (一)莲花
   两千五百年的一天,风景如画蓝毗尼花园(在尼泊尔境内)是这样的景色,山下绿树成荫,水十分的清澈,雪山倒映在水面显得那么皎洁。一个婴儿哇哇啼哭的诞生在此地,他是迦毗罗卫国王子。因为按照习俗,女方要回娘家生孩子。由于赶不回,就在花园里生下了孩子。这个孩子很神奇,刚生下来就立刻下地走了七步,而且每一步踩下去都生出美丽白莲花来。他就是后来佛祖,就是释迦牟尼。
  
  七天后母亲去世,父亲把他交给姨母养育。后来他长大并娶妻生子。王子的生活是很优裕的,据他回忆说:那时他住的豪华的宫殿,吃的是美味佳肴。欣赏的是各式的歌舞。但是他厌倦了这种生活,他看到人世有那么多苦难,他决定出家修行。三十五岁的时候,他盘座在菩提树下静思冥索,终于大彻大悟。创立了佛教。
  
  莲花在佛教与印度教中,象征神圣与不灭。所以莲在佛教中意义很重要。带莲词语也很多,比如说莲宇指的是寺院。 西方极乐世界多生莲花,所以称其为莲邦。
  
  佛像底下坐台多为莲花状,称为莲台。我们看到观世音画像上,她就直接坐在莲花上。
  
  人生活这个嘈杂的社会里,耳闻目睹了不平和不公,人都希望心灵受到安慰,希望能得到一片纯洁的乐土。莲就给予这种象征。佛语有心莲之说,即清净之心。就是说心清净如莲花。莲的圣洁就在于它出之污泥而不染,以一种别样素洁出现在人们面前,这不是人们所渴望的吗?
  
  莲花的名称很多,屈原在《离骚》称它为芙蓉(现在我们说的芙蓉是木芙蓉,是一种小灌木,又可称水芙蓉,木莲花)。《尔雅》称为芙蕖。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更称为君子花。
  
  莲花作为观赏之物时间很悠久了。《诗经-国风•-郑》中有首诗就提到荷花,诗中写道: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山有乔松,隰有游龙,
  不见子充,乃见狡童。
  
  这首诗是以女子对爱人的玩笑之语,诗的意思是:山上有繁茂的枎苏树,水潭里有美丽荷花。不见美少年子都(子都、子充都指美男)。只见到一个狂妄自大家伙。山上有挺拔松树,洼地有艳丽的荭草。不见俊郎子充,只看到狡诈的人在笑。这个女孩很会开玩笑,不过她这样说,有些肚量小的男士就不好忍受。
  
  唐玄宗为了杨玉环高兴,给芙蓉池(又称芙蓉苑)增添了不少亭台楼阁。并且在池中种植了许多荷花。到了荷花盛开日子,这里烟水明媚、花香四溢。成为他们浪漫的好地方。
  
  汉代以前,我国种植的基本都是单瓣(花瓣只有一圈)的莲花。到了魏晋朝的时候,出现了重瓣荷花(花瓣有两圈,或更多)。南北朝时期又发展有千瓣(并蒂)荷花。并蒂荷花是最美丽的荷花,它是一个茎秆上出现两个花,两个花层叠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且花瓣非常,有的花的花瓣可达千朵以上。并蒂莲又可称合欢莲,常常用来比喻男女恋情。
  
  明代杭州女诗人冯小青(人不可考,可认为是文学人物)写了一首诗,诗中写道“愿将一滴杨枝水,洒作人间并蒂莲”。这表明她对爱情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荷花凋谢给引发李清照许多伤感,她《一剪梅》写到“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秋天来了,荷花凋谢,竹席也凉了。自己独自坐在兰舟上,期盼大雁归来,收到夫君书信。这种无计可消除的相思充分体现清照情感。第一句“红藕香残玉簟秋”,后人评价道:“七字,便有吞梅嚼雪,不食人间烟火气象,其实寻常不经意语也”(《白雨斋词话》)。
  
  南齐东昏侯萧宝卷在宫中看到自己爱妃潘玉儿脚很小,而且走起路来贴着地。看起来很美丽,就如脚踩着莲花。他称为"步步生莲华"。不过他这一称,却给中国女士们带来无边的痛苦,为追求奇型小脚,出现了缠足的恶习。它是用外力改变脚的形状,使脚骨折,扭曲。使女子痛苦不堪。这种美实在难以叫人消受。后人给萧宝卷封的谥号很正确,“东昏侯”就表明其昏暗无比。
  
  荷花有白色,粉红,红色等颜色。一般荷花在清晨集体开放,所以早上是赏花的好时间。荷花美丽,人们就常常把女子美手,称为白玉莲花杯。画家爱画荷花,诗人爱写荷花。荷花更被人给予的某种象征意义,神话传说《宝莲灯》中沉香以宝莲灯的神力战败二郎神(二郎神往往代表正义,而他却阻止神与人的爱情,变成了反派,这也许是一种讽刺),后来斧劈华山,救出母亲。法力无边的宝莲灯就是这种象征。
  

本文由<贴库网>脱水整理,地址:http://www.tieku.org/20019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