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税率:苏州古城几个时代城市的平面布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00:00:25
苏州城始建于春秋时代,称为吴,这里介绍春秋之后几个代表时代的苏州城市布局。


秦汉吴县城

秦汉吴县为会稽郡治,也就是今天的苏州城。吴县城是在春秋吴国都城吴城的基础上重建的,大体上就是吴子城,周回五里,位于今苏州城的中部地区。秦统一六国后,吴县为会稽郡治所,城内新建了郡守衙门和吴县县署。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刘邦封刘贾为荆王,以吴县为荆国都城。由于子城范围太小,刘贾又在子城北市坊之西另筑小城,名曰“定错城”,东南与子城相连,北面直达平门,供王室贵族居住。秦汉时代在子城东北、西北辟有东、西两市,作为专门的商业区。东市在今临顿路和干将路联结点附近,西市在干将路西端和乐桥附近。这两处市场成为全市经济活动的中心①。


0

  • 2008-4-17 15:52
  • 回复
  • 东吴之古都
  • 61位粉丝

3楼

唐代苏州城

唐代的苏州城水陆交通便利,全城被划分为60坊。唐陆广微《吴地记》详细记载了各坊坊名。其中干将、吴趋、嘉鱼、黄鹂等坊是主要的居民区和商业区。坊有围墙和坊门,由坊正管理。唐代的苏州东西两市仍在干将坊和平权坊(今大石头巷、乐桥之西一带)。由于人口增多,苏州的街巷日趋密集,“城中大河三横四直,郡郭三百余巷”②。这些坊市、河道、街巷交错并行,形成了苏州独特的城市风貌。城中央的子城仍是郡守衙署所在地,是全城建筑的中心,只是子城四面城墙上新建了门楼,显得格外壮观。唐代苏州城市建设虽然超过了前代,但距子城较远的南北两端仍然是空闲地和农田。唐安史之乱暴发后,苏州城池也毁于战乱。唐末,刺史张搏重修城池,形成“亚”字罗城,南北长12里,东西宽9里。后来,吴越占据苏州,重修苏州城,以砖砌筑。新修的砖城高二丈四尺,厚二丈五尺,里外都有濠,不仅保持了“亚”字形的格局,而且使苏州城曲折迂回,水环河绕,固若金汤。③

  • 2008-4-17 15:56
  • 回复
  • 东吴之古都
  • 61位粉丝

4楼

宋代平江城

平江是南宋时苏州的名称。今存宋平江城平面图——《平江图》碑,高2.48米,宽1.4米,是南宋绍定二年(1229年),郡守李寿鹏所作,吕挺、张允诚、张迪刻石。《平江图》采用裴秀的制图六体,是我国最详细准确的城市平面图,为我们研究宋代平江城的布局提供了可靠的资料。

宋平江城是平江军、平江府及吴县、长洲县的驻地。从宋刻《平江图》来看,平江城有大城和子城。大城是宋嘉定十六年(1223年)大修后的面貌,南北长约4.5千米,东西宽约3.5千米,周长约16千米,面积约15.75平方千米。城垣高二丈四尺,厚三丈五尺,因袭五代吴越城规模。宋平江城共开5门,门上有楼。东门为娄门、葑门,北门为齐门,南门为盘门,西门为阊门,其中盘门设有瓮城。城西南的胥门因废弃改建为姑苏台。城墙四周还筑有向外突出的马面,墙外就是宽阔的护城河。另外,还有各城门旁的水门与城内的河道相通。

平江府所在的子城,仍修筑在阖闾子城的原址上。子城呈长方形,南北长1.5千米,东西宽1千米,周长约6千米。子城城墙与大城城墙平行,墙身里外,雉堞全用砖砌,南对平桥,北望阎桥,东临贤至桥,西近金母桥。子城的布局沿袭了唐代建制,分大厅、住宅、公干和郡囿四个部分。宅堂后是大花园及绍兴十四年(1144年)王映重建的“齐云楼”,左右侧是府军政机构及库房、作坊、校场等。

平江城内道路为方格形,主要道路成井字或丁字形,纵贯的直街7条,西城4条,东城3条。其中以比较居中、靠近子城的第四直街(今人民路)最为繁华,是全城的干道。第四直街北起香花桥,南对报恩寺。此街乐桥东西有东市和西市。乐桥以南至饮马桥之间有市楼5处①。饮马桥南是沧浪亭、韩园和府学。第四直街,从北到南,有许多“河桥、塔、坊、楼、庙宇、商店和园林建筑物,左右前后,错落布置,变化多端,组成立体轮廓极为丰富的城市街景”②。以第四直街为枢轴,向东西两侧延伸,则直街的繁华程度递减。如第五直街(今临顿路)兴起较晚,北端的临顿桥一带,晚唐时“旷若郊野”③。第七直街(今谷仓街)已临护城河,是军营所在。城内横巷多濒河修建。这些纵横交错的街道把全城分割为大小不等的居民区,称作“坊”,宋时有坊60①。北宋时期,坊制衰落,许多坊名逐渐被巷名所取代。从平江图碑看来,大多数坊都横跨大街,显然是一个地区的名称而已②。横巷既然是居民住宅集中区,因此也形成一些商业性大街。但这些商业性的横巷,因缺乏支巷,其吸引范围远不及南北向的直街广,大部分后来终于衰落下去,转变为居住区,如乐桥、绣锦坊等。只有个别的几条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依旧繁荣。如观前街、干将坊的东市,铁瓶巷的西市。

据《宋平江城坊考》记载,宋时苏州城内一条街或一个坊常是同一行业、手工业聚居地,交通便利的地点则设有固定的集市场所。从《平江图》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些“行”往往座落在横巷中,如和平坊(今西美巷)的半行等③。

苏州城内的南北两隅,历来比较空旷。从宋《平江图》来看,在第一横街以北,除齐门大道两侧外,没有什么建筑物。城南第四直街南段,名园相望,人烟比较稀少。④

  • 2008-4-17 15:56
  • 回复
  • 东吴之古都
  • 61位粉丝

5楼

明清苏州城

明代苏州城市平面布局因袭过去,县署仍在城的北部,居民区多在城的东部。各个商业市场,如鱼行、丝行、荐行、茶馆、酒肆等大都集中在子城西北角的乐桥和利市桥一带。明代时资本主义萌芽,商业区扩大,商业市场以乐桥为中心,向西延伸,逐渐移向养育巷、道前街一带,阊门则成为苏州的经济枢纽。清雍正二年(1724年),析长洲,置元和县。苏州府署由城北移向西南(今府前街道地区),胥门成为封疆大吏进入苏州的第一水埠,因此在胥门设有“接官厅”,官署也设在距离胥门接近的地区。

清代的苏州城平面格局未变,但城郊发展很快,阊门(西墙北面门)一带形成新的商业和手工业区,门外上下塘街一带更是踹布业集中的所在。盘门(南门)外成为日本帝国主义的租界地,也形成一个特殊的市区。①

  • 2008-4-17 16:00
  • 回复
  • 东吴之古都
  • 61位粉丝

6楼

民国时代的苏州古城
  • 2008-4-17 16:06
  • 回复
  • 东吴之古都
  • 61位粉丝

7楼

平江图》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城市平面图。制于宋绍定二年(1229年),距今760多年。

 平江,是苏州的别称。从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至元末(1367年),苏州是平江府和平江路的治所,因而,苏州有平江城之称。

 我国见之于文献记载和实物的城市地图,最为著名的有西周的《洛阳城图》,东汉的《长安城图》,南宋的《平江图》和《桂林城图》,前两图均已亡佚,而《桂林城图》又晚于《平江图》,所以,《平江图》弥作珍贵,196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和苏州城市发展的极其难得的重要文物。

 《平江图》共标出359座桥梁,61个坊,264条巷,24条弄,67座寺观,其中许多地名沿用至今。

  • 2008-4-17 16:16
  • 回复
  • 东吴之古都
  • 61位粉丝

8楼

当今的苏州市区
  • 2008-4-17 16:19
  • 回复
  • 东吴之古都
  • 61位粉丝

9楼

当今的苏州市区 - 可以看到,苏州古城区的形状,和宋朝的时候基本没有改变。

连护城河的那个长方形都是差不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