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货证明理由:浅谈“新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3:34:36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发生:课堂上,老师安排了丰富的活动,小组交流、辩论比赛、上台表演,……可是一堂课下来,学生只顾了活动,却一次笔没动;再有,老师精心创设情景,提出富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后,学生不去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而是翻课本,以读书代替思考,……面对这样的课堂,我们感觉到老师在积极实施新教学理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同时,似乎还缺点什么?

新课堂重视活动是正确的,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也是不应忽视的。叶圣 陶老 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那我们现在“教”什么,将来才能“不教”?那就是习惯!习惯对人的影响是永恒的。 1978 年, 75 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其中一位:“你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呢 ? ”出人意料,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说:“是在幼儿园。”又问:“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 ? ”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这位学者的回答,代表了与科学家的普遍看法。把科学家们的普遍看法概括起来,就是他们认为终生所学到的最主要的东西,是幼儿园老师给他们培养的良好习惯。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科学归纳法的奠基人培根,一生成就斐然。他在谈到习惯时深有感触地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思想品德课教学需要培养学生课堂动笔的习惯。学生养成这个习惯,一是有利于正确掌握、恰当使用学科术语,免得将“艰苦奋斗”写成“坚”苦奋斗之类的现象发生;二是有利于思想品德课基本观点的构建。思想品德课有它的特殊性,其德育功能的发挥是知、情、信、意、行五个环节紧密相联的过程,只有其基本观点在学生自己头脑中生成,才能牢固地“知”,才能“信”以为真,才能愿为其付诸“行动”;三是有利于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现在,思想品德课的问题都是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的问题,书本上没有现成的答案,必须将所给材料及问题进行综合分析,这就需要学生动笔划一划材料中的关键词,理一理解题思路,写一写自己的观点,组织组织语言,边写边思考,边思考边完善。再者,从学习方法的角度讲,人们学习时动用的感觉器官越多,效率越高。学生课堂动笔,就做到了眼、脑、手、口并用,是效率最高的学习方法之一。再说,思想品德课,课节少、课下无指望,要提高质量,惟有提高当堂效率!

思想品德课教学需要培养学生善于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学生普遍反映不会解答思想品德课的主观题。责任主要在教师,教师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独立思考,没有教会学生如何分析解决问题。思想品德课属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比,它具有不确定性、多元性,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同一个观点,可以用不同的语言表述。这是学生感到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尽管如此,它也有规律可循。如“谈谈张海迪的故事对你的启示”一类的题,一是要弄清“张海迪的故事”的主题,是自信,还是意志坚强;二是要明白“启示”就是“依据主题,我们应该怎么做”,它有一个统一的句式,即“我们要……”或“我们应该……”。只不过这些规律应引导学生去探索、去总结。在这方面,我们过去恰恰做得不够,今后应借鉴理科的教学方法――通过例题解析,总结解题的规律和思路。

思想品德课教学还需要培养学生课堂积极参与的习惯、当堂记忆的习惯、整理笔记的习惯、质疑问难的习惯、 关注时事的习惯、 认真书写的习惯等等。

从人的生理上讲,习惯是一定的刺激情景与个体的某些动作在大脑皮层上形成的稳固暂时联系――条件反射链索系统。因此,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最重要的是训练,使“一定的刺激情景与个体的某些动作”反复出现,只有反复训练才能形成自然的、一贯的、稳定的动力定型。在一定意义上说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我们在对学生进行习惯训练时要做到六个结合:明确要求与具体指导相结合;检查评比与自我评价相结合;反复强化与积极疏导相结合;实践锻炼与强化体验相结合;自我控制与履行协议相结合;平时表扬与积分奖励相结合。

叶老还说: “ 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 所以素质教育就是良好习惯的教育,是学生终身受益的教育,这应当是新课程实施的根本,但愿每一位老师都抓住这个根本去创新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