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空间智能喷头:成长=经验+反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18 18:34:55
作者: 徐娟  发表时间: 2006-10-9  浏览量: 899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的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作为联系教师先前的教学经验与今后的教学行为之间的桥梁——反思,已经成为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通过对新《纲要》的学习和实践,“做善于反思的幼儿教师”已成为我们幼教老师们的共同心愿。联系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点反思体会。
一、自我反思
这是我们常用的一种教学反思形式,自我反思不仅有活动前的反思,还有活动中和活动后的反思。每次教学活动不管是成功的或失败的,我们都有必要进行自我反思。如在春天来了的一次谈话活动中:我问孩子们“春天里有什么”孩子们的回答很单一都是“花、蝴蝶”。在活动一筹莫展的情况下,我思考自己行为的适宜性,于是调整自己的语言问孩子们“花园里有什么”,这下孩子们的话匣子打开,“美丽的蝴蝶、迎春花、绿绿的小草、粉红的桃花等。在事后的反思中,我进一步体会到《纲要》的要求:设计的活动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话题或事物蕴涵的价值,并果断调整计划,就能使活动重新回到与幼儿兴趣需求一致的轨道上,因为适合孩子的活动才是最好的活动。评价作品的过程,也是幼儿再学习的过程。教师对幼儿作品的评价只有和幼儿评价相结合,才能防止片面和偏颇,起到尊重幼儿创作成果,全面教育幼儿的作用。同时,孩子们的许多奇思妙想也会让你叹为观止。如:之所以有“绿色太阳”是因为“天热了,绿色太阳比红色太阳要凉爽”;可见,孩子们已把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融汇到创作中去了,而这一切,单靠老师的眼睛是不可能全部评价出来的。在了解幼儿作品内容、情感的基础上,教师根据不同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进一步评价尤为重要。幼儿喜欢把对生活的感受用绘画的形式表达或渲泄出来,这样的作品也许线条不够流畅,色彩深浅不合实际,但仍不失为一幅有创意的好作品。因此,在评价幼儿作品时,要时刻注意保护幼儿的创意,尊重幼儿的情感处理,每一幅画没有好坏之分,只有不同幼儿表现水平之别。只要作品有独到的创造个性,能表达作者的天性和对生活的感受,哪怕只是其中一点,教师都要及时捕捉并给予赞赏和鼓励,要让鼓励的语言“普洒”每个孩子身上。
二、镜中反思
俗话说的好:“当事者迷,旁观者清”,我们的教学常常会出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现象。为了克服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通过教研活动的形式,多研讨、多进行反思。通过同事的听课评价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这样多听一听别人的意见,别人的声音,再思考自己的教学再实践。如:在以主题活动“小花园”里的一个学习点 “大树和小鸟”为载体开展了年级组实践活动。老师事先的准备工作很充分,幻灯片制作的也很精美,但在第一次实践的过程中问题就出来了,孩子们在活动中手忙脚乱,一节看似以游戏活动为主找图形颜色配对的活动,孩子们并没有体验到游戏的快乐。事后教研活动中大家都在各抒意见,原因是设计的活动不适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而且孩子们的经验缺乏。于是我调整了教学目标,分成若干个活动进行目标也一一达成。于是在第二次实践活动中,孩子们在活动中很投入而且对于游戏活动很感兴趣,孩子们在活动中真正体会到游戏所带来的快乐。以前听完我的课的老师常说我上课时,说的过多,于是我拿来别人的听课笔记或是在听听别的老师的意见,真正意识到自己上课中有这么多的问题,重复的问题对于自己的教学发展和孩子的成长都是不利的。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如何与孩子之间互动、生生互动,这些都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不断的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学习。
教师在教学中既是研究者又是被研究者,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所以,在我们与其他教师研究时,或在观摩其他教育教学案例时,要有意识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去伪存真,从中得到长进。反思不但可以优化我们的教育行为而且带来工作的改进,使幼儿更加健康地成长,我们因此得到更多幼儿的喜爱和家长的认同,但在实践的过程中还需要不断摸索和改进。第一、主动养成反思的习惯。第二、进行反思性学习,坚持写教学案例或教育随笔。第三、在反思自己或他人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确定自己所要研究的问题。在反思的过程中让自己真正感到“思考是人类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