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哪些重点初中:嘉鱼县蔬菜产业优势资源调查报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3 23:58:00

嘉鱼县蔬菜产业优势资源调查报告

                     鲁运江

嘉鱼县是鄂南地区的农业强县,自古以来盛产粮、棉、油、麻、茶、果、鱼等,素有“鱼米之乡” 的美名。随着市场经挢的发展和农业结构的调整,嘉鱼县凸现出了以蔬菜为主体的产业优势格局,通过25年的历程发展,2009年全县蔬菜复种面积达到31000 hm2(46.5万亩),总产量135万t,产值14.9亿元,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被湖北省政府命名为“蔬菜大县” 。

1 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1.1 县域基本概况

嘉鱼县古名沙阳堡,取《诗经·小雅·南有嘉鱼》之义得名,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设县,距今已有1730多年历史。有着悠久的县域史,是古代《三国》兵家之地,“二乔”( 大乔、小乔)故里,鲁肃(子敬)后裔繁荣生息之壤。县域濒临长江,真照为“江水抱县城,三湖连长江;水绕青山转,城在水一方”。县境地处鄂东南长江中游南岸,古云梦泽的边缘,东与武汉接壤,南与咸安、赤壁毗邻,西北与荆州洪湖隔江相望,史称“武昌上游之邑,湘湖要冲之区” 。东邻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和107国道,全县国土面积101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6万亩,大体形成“一山三水四分田,两分道路与庄园”的地貌格局。全县辖八镇一场82个行政村,总人口36万人,是国家首批对外开放地区和长江经济带重要开发区,是全省有名的蔬菜之乡、水产之乡,黄金之乡。县域地跨东径113°40′—114°12′,北纬29°48′—30°17′,地形为东南丘岗,西北平原,外滨长江,内多湖泊,地貌分为堆积和剥蚀地貌,堆积地貌分布于江河及溪谷两岸,地表为现代河流冲积物所覆盖,土壤肥沃,是嘉鱼县蔬菜的主产区。全县属于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均日照时数为1856h,日平5.1h,热量丰富,年均19.3℃,5℃以上的有效积温为5252.3℃,年降雨量为1397.8㎜,菜区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PH值分别为28.73g/㎏、118.65㎎/㎏、21.09㎎/㎏、106.45㎎/㎏、6.8;还有适量的硼、锌、钙、镁、铜、铁、锰等微量元素。1985年之前盛产粮、棉、油、麻、鱼等、称之为“鱼米之乡”,先后柀国家、省确定过粮、棉、油、麻、鱼生产基地县。1985年起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价值观的转变及富民小康的兴起,国家“菜蓝子工程”的推进,全县蔬菜生产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到2009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31000 hm2(46.5万亩),总产量135万t,产值14.9亿元,占种植业总产值的72.5%,农民人平纯收入35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在蔬菜的生产中,重点特色亮点支柱是“两瓜两菜(南瓜、冬瓜、大白菜、甘蓝,下同)”,生产面积达26667 hm2(40万亩),占蔬菜总面积的86.02%,产值9.5亿元。其区域分布主要集中在陆溪、鱼岳、新街、潘家湾、渡普、牌洲湾等六大集镇的长江沿线和百里长渠生态长廊区,生产的“两瓜两菜”具有特定的质量、品味和市场的营销信誉,在蔬菜产业上也具有“北有寿光,南有嘉鱼”之盛名。又先后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被湖北省政府命名为“全省蔬菜大县”。

1.2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嘉鱼县蔬菜产业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为“七五”期间起步,“八五”期间见成效,“九五”期间形成区域规模,“十五”期间组成产业化,“十一五”期间为做大做强五个阶段。总结25年的发展历程。其经验概述为“典型引路,规模种植,产业形成,做大做强”四大步伐。1985年潘家湾镇肖家洲村试种“两瓜两菜”和新街镇茅洲垴村试种大棚“果茄瓜”获得成功,两村相继成为了全县蔬菜产业致富的明星村和领头雁,县委、县政府以两村为蔬菜“三新(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下同)”发展科技试验区和典型引路基地示范园,来推动全县蔬菜的发展。仅潘家湾镇原肖家洲村1995年“两瓜两菜”复种面积达763.33 hm2(11450亩),总产量达23680t,产值为1000万元,户平收入10729元,人均收入2381元。新街镇原茅洲垴村种大棚蔬菜53.33hm2(800亩),总产量2000t,产值434万元,户平纯收入21430元,人均纯收入3300元。起到了“一亩园十亩田”的效益。全县大力实施“发展蔬菜产业,实现富民强县”(5)战略,同时在潘家湾村和茅洲垴村创建高标准科技示范园区和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带动6666.7 hm2(10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立足地方特色,鼎力推进蔬菜板块建设,打造规模优势和产业优势,发展营销队伍,全县从事蔬菜的经纪人和运输专业人员达3200多人,并在全国200多个大、中城市建立了蔬菜窗口,与22个农贸市场建立了销售网络,2009年是蔬菜产业纵向发展,做大做强的时期,全县六大蔬菜集镇有50个蔬菜专业村按照“大板块、大品牌、大服务、大流通、大加工、大市场”的纵向发展,与武汉市江夏区联手合建“百里武嘉蔬菜板块基地长廊走道”,实施“五大工程”,即双百工程(每年引进新优品种100个,建立100个科技示范户)、蔬菜品牌工程 、专业合作工程、龙头企业工程、项目建设工程;壮大蔬菜产业。通过无公害认证品牌132个,绿色认证品牌14个,建立20000 hm2(30万亩)无公害板块基地,创建“三新”基地15个,面积172 hm2(2580亩),试种新优品种200多个,新技术20多项,新模式30多个。基地实现“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种化销售,产业化经营”的“五化”管理。在蔬菜产业上鼎力造就“北有寿光,南有嘉鱼”的格局。全县蔬菜产业努力朝着“构成大板块,打造大优势”的方向发展,2009年已有蔬菜忇会、合作社、经纪人组织、车辆、种子农资服务场所分别为5个、11个、80个、5万多辆、200多家,每年参与营销的人数达1.2万人次,每年仅农民为蔬菜生产提供劳务薪酬收入就高达1.5亿元,全县蔬菜相关行业每年为地方提供财政收入3000万元。实施“特色蔬菜、绿色蔬莱、品牌蔬菜”三大战略,打响嘉鱼蔬莱地理标识品牌,使嘉鱼由“蔬菜大县”向“蔬莱强县”创建。2009年全县蔬菜面积达31000 hm2(46.5万亩),总产135万t,总产值14.9亿元,人均蔬菜产值4138元。经过25年的“试验示范,典型引路,规模发展,产业形成,优势强进”的历程,己成为湖北省蔬菜强县的一面旗帜,先后被确定为“全国蔬菜专业县”、“全国无公害蔬莱示范基地达标县”、国标委列为“全国农业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示范区”、“全国露地蔬菜标准园创建县”、“湖北省蔬菜产业化示范创建县”、湖北省政府命名为“全省蔬菜大县”等荣誉(6) 1.3 蔬菜产业存在的问题  嘉鱼县蔬菜产业虽说优势资源性大,但发展水平不容乐观,生产、流通、加工、服务等诸多环节还存在一些隐忧,值得深思与探索。
1.3.1规模集约化程度、设施和科技含量不高。目前蔬菜成为该县农业的第一大产业,特别是“两瓜两菜”生产规模大,但专业化、标准化档次还不高,蔬菜品种主要以季节性大路菜为主。生产单元还是以千家万户为主体,联合集约化程度不高,工厂集约化育苗更是一个空白,保温与降湿设施、防虫和户用小型地灌设备生产条件不强,栽培中无论是育苗,还是季节性生产或周年生产,科技含量低,特别是肥料施用量大,资源浪费重,低碳生产操作水平低。 

 1.3.2加工型企业数量少,档次低 蔬菜加工虽然已经起步,但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目前,嘉鱼蔬菜加工尚属初级阶段,2009年全县有农产品加工企业21个,能利用蔬菜加工的企业只有4个,蔬菜冷库2个,年加工能力约2万吨。工业总产值11488万元,全县有6个饮料加工企业,而蔬菜饮料加工企业没有一家。企业加工能力弱,对做大做强蔬菜产业后盾保障不强,带动能力不高。

1.3.3社会化服务体系严重滞后,缺乏科技支撑。全县还没有一家专门从事蔬菜新品种开发的研究机构和科研人员,没有一个自产的品牌种子和名牌品种,全县蔬菜种子采购费用约3000万元左右,都是肥水流入外人田。重管理忽视科研,科技推广机制不活,经费不足,科技推广队伍力量薄弱,还没正式出版过蔬菜技木文化理念书藉,“三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力度不高,集约工厂化育苗还是一个空白,先进的储藏、保鲜、包装、远程运输等技术装备和工艺水平的应用还处于低档次阶段,这与争做“蔬菜专业强县”极不对称。 嘉鱼两菜两瓜广销全国,但流通渠道时而不畅,交易方式落后。虽然逐步形成了辐射全国各大中城市的蔬菜销售网络,但主要是以农民为主体的贩卖大军,流通规模小、层次低、中介多,保鲜手段也无法适应农产品鲜销方式。

2蔬菜产业优势资源分析
2.1优势所在及潜力 

2.1.1地理条件优越和自然条件丰富

2.1.1.1有长江沿线百里走廊地势平坦的肥沃田园。全县蔬菜产区沿靠长江百里走廊的有陆溪口、鱼岳、新街、潘家湾、渡普口、簰洲湾等六大集镇,是全县的主产蔬菜区,占全县蔬菜面积的90%以上,这些板块基地菜区地势平坦,土质肥沃,质地松疏,生态环境好,是优质高产哟蔬菜板块基地。

2.1.1.2 自然资源丰富。全县蔬菜板块基地为冲积灰潮土和沉积轻粘壤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全年12℃以上有效积温为5252.3℃,全年日平均气温为17.2℃,日照时数为1856.2 n,年降雨量1137mm,土质为全县范围内天然肥沃而又物理性能良好的灰潮沙壤土及轻粘壤土,属上等土质。

2.1.1.3  灌溉网络健全。县域耕地区内有水利设施“百里长渠”及两个(马鞍山、余码头)电排站,仅余码头电排站灌溉面积可达15333 hm2,形成的各支渠水利网络能供给四大集镇(新街、潘家湾、渡普口、簰洲)80%的蔬菜面积,提供的水质全是西梁湖内湖清凉水质。

2.1.1.4  交通方便。嘉鱼蔬菜板块基地交通运输线主要有四条,一是嘉(鱼)-武(昌)线,二是潘(湾)-咸(宁)线;三是嘉(鱼)-赤(壁)线,四是嘉(鱼)-洪(湖)线。此外,京珠高速、107国道、武广铁路线等交通要道离嘉鱼县城分别仅有12-17公里,运输车辆可直达各主干线、村级支干线和田园化网络公路线,田边地头交货非常方便,往来自如。

2.11.5 无有害污染。全县蔬菜产区属于远郊型自然环境生产区,无重工业污染源和化学工业污染源,也没有矿山物质的为害,整个环境生产区内只有一坦平原的肥沃净土,一条“百里长渠”清澈见底的内湖灌溉水源。

2.11.6 有菜农丰富的栽培经验。20世纪80年代中我县就大面积生产大白菜,菜农们在栽培上己积累了26余年的生产经验,特别是在选种、育苗、合理密植、配方施肥、水肥管理、病虫害综防、优质早熟等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

2.11.7物种资源多。经过品种普查,全县蔬菜品种资源有12大类,64个种类,主栽品种24个,次栽品种28个,其中水生8个,野生18个,各类蔬菜品种200多个,有10大瓜菜,26类综合菜。形成了沿城郊设施精品菜、武嘉百里长渠的“两瓜两菜”、 沿湖的水生菜(含籽白莲生产)、沿江洲的西甜瓜等四个特色板基地亮点工程。特别是“两瓜两菜” 物种资源优势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商品率,如密本南瓜品种有金韩、金沙、白沙洲、亚蔬、早密王等品牌,冬瓜有黑皮和粉绿冬瓜,大白菜有夏阳白、改良杂3号、秋冬甘蓝有强冬、铁头、春秀、寒春4—8号、m—3、寒雪、比久等,仅秋冬甘蓝引进品种资源每年就达200多个。

2.1.1.8品牌和产品资源优势。品牌产品有“嘉鱼蔬菜”,己通过地理标识认证,分别有南瓜、冬瓜、大白菜、甘蓝、黄瓜、辣椒、茄子、番茄、莲藕、红菜苔等10个。嘉鱼县被国家认证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只有20000 hm230万亩),无公害农产品有132个,绿色认证品牌14个,创建“三新”基地15个,面积172 hm2 2580亩),试种新优品种200多个,新技术20多项,新模式30多个。省在我县潘家湾镇创建67 hm21000亩)标准园示范基地,可带动周边2000 hm230000亩)蔬菜标准化的生产。

2.1.2 产品市场分析 

2.1.2.1 市场需求分析  嘉鱼县的温、光、气、热、水等自然气侯条件丰富,地理资源独特,非常适宜“两瓜两菜” 的生长发育,其特殊的优良生产条件和优胜的品质与我县的自然资源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其“两瓜两菜” 具有肉质纤密,淀粉细腻,味道鲜美,柔嫩爽口,品质风味浓的优点。在全国200多个大中城市设立了蔬菜销售窗口,与22个省级大型农贸市场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全国各地什么时期需要什么菜,只需要通一个电话,随即组织并按时运送到指定地点。更重要的是在我国南涝北旱遭灾时,“嘉鱼蔬菜” 一马当先的进入南北各地市场,满足灾民的需求,使蔬菜营销的信息畅通、渠道畅通、运输畅通,并形成了市场销售、订单销售、网上销售、配送销售、超市销售、产地直销、期贸交易等多种营销方式并存的格局,农民卖菜难,难卖菜已成为过去。全县先后扩建、新建农贸市场13个,蔬菜专业市场5个,蔬菜产地简易市场15处,形成从产地————县三级蔬菜销售市场。全县创建80多个蔬菜营销组织,5个蔬菜营销协会,2个蔬菜配送中心。潘家湾蔬菜营销协会有会员315人,设有29个蔬菜销售信息部,通过网上发布信息,促进了蔬菜网上销售和产地直销。新街镇蔬菜配送中心,将蔬菜配送进入武汉、咸宁的大中专院校和宾馆超市。在全县构筑了一条蔬菜运销绿色通道 还同法国建立了中法嘉鱼蔬菜合作社,按照欧盟标准提供外销蔬菜。目前,双方已互派代表考察,并签订了合作协议,使嘉鱼县蔬菜有望逐步打入国际市场。

2.1.2.2 加工市场产品分析  全县立足蔬菜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出台配送土地、减免税费、简化证照等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发展蔬菜加工。近年,重点引进武汉供销社山绿公司投资3000万元,兴建2万平方米蔬菜交易棚、2000吨蔬菜冷库和两条蔬菜脱水生产线,引进广东国美食品有限公司投资2000万元,新上二条冬瓜糖和籽白莲加工生产线,实现年产值6400万元,利税254万元。与杭州其门广堂蔬菜有限公司签约,计划征地100亩,兴办蔬菜加工企业,投资5000万元。目前,全县已建成蔬菜冷冻厂2家,蔬菜加工企业4家,蔬菜包装厂1家,蔬菜冷冻能力达20万吨(含嘉鱼蔬菜入武汉冷冻),年加工能力达2万吨。嘉鱼的南瓜、冬瓜、大白菜、甘蓝、莲藕、籽白莲、茄果等营养品位好,含糖量高,甜味足,是加工糖果、莲子粥、糕点、饮料、泡菜、淹菜、脱水菜、超市保鲜净菜的极好优势资源品料。如果全县蔬菜深加工达到50万t,产值可达16亿元,利税可达6350元,带动社会综合效益40亿元。

2.2 优势资源发展原则及思路

嘉鱼县蔬菜的发展今后的动力为:“行政推动,科技领先,典型引路,企园联手,富民强县”。继续遵循“布局区城化、种植专业化、品种优良化、产品优质化、技术现代化、经营市场化、服务社会化”的发展原则,2009年全县蔬菜46.5万亩,总产135万吨,产值14.9亿元,平均亩产2903公斤,3204元,无论是从面积、单产、产值上都有很大的挖出潜力,“十二五”力争全县蔬菜复种面积达到65万亩,平均单产提高到3100公斤,产值提高到3500元,就可在2009年的基础上增加产量66万吨,增加产值7.85亿元,企业、加工、冷冻(藏),出口能力提高到60万吨,社会总体综合效益达到40亿元。

2.3优势资源发展重点及目标

蔬菜中的优势资源是“两瓜两菜”, 是发展重点,适合我县的地理气候,也符合嘉鱼的县情,同时,也是广大菜农多年经验的选择,是嘉鱼的优势,历史形成的地方特色,闻名全国。年生产面积为40万亩,占蔬菜面积的86.96%,产值近9.5亿元。所以,以“两瓜两菜”为核心的绿色食品营养观、生产观、价值观,效益观要继续唱响全中国,发挥“嘉鱼蔬菜”商标效应,提高销售价值,充分利用嘉鱼县蔬菜专业大县资源,积极招资引商完善“四个”特色板块基地工程,即“城郊设施精品菜、武嘉沿线两瓜两菜、沿湖的水生菜、沿江洲的西甜瓜”等特色亮点工程,重点抓好潘家湾133.3 hm2(2000亩)“两瓜两菜”标准园建设,争创国家标准园,树立标准化生产示范区。着力打造高新农业科技示范园,2009年引进的湖北大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高新蔬菜科技园,总投资1.5亿元,创建集观光、生产、科普、休闲于一体的现代农业设施蔬菜生态园,总面积100 hm2(1500亩),现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在推动蔬菜产业化发展中,坚持按照先试验,后示范,再推广的三步曲,加强“三新”农技服务理念,抓好大培训,土壤测土和配方施肥,农残安全监管,技术下乡等大服务活动。在每年引进新品种100个的基础上,优中择优推广20个,力争培植10个高值新品种,10个高效模式,10项新技术的看点品牌工程。建立品种示范区5个,农技服务中心8个,标准化体系15个,行业协会组织10个,专业合作社10个,营销组织100个,继续做好认证产品的申报和绿色食品的认证。2010年县委、县政府决定;对企业、经济组织当年获得地理标识的产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及产地认定666.7 hm2(万亩)以上的,分别奖励2万元、2万元、2万元、1万元和1万元。“十二五” 期间蔬菜播面达到65万亩,产量200万吨,经济效益产值20亿元,生产、加工、出口综合效益达到35-40亿元,由“蔬菜专业大县”做到“蔬菜专业强县”。这就是目标。

3 投资概算和效益分析

3.1龙头企业建设和效益分析。县委、县政府决定;重点支持山绿食品公司和咸宁国美公司,将其培植成批发、冷(藏)冻、加工、物流为一体化的企业,争创省级龙头企业,支持绿丰公司、广园食品有限公司争创市级龙头企业,优扶韩国世天、山东鑫承、浙江天宇等多家加工、冷(藏)冻企业加大投资,力争加工、冷(藏)冻能力达60万t,对利用嘉鱼蔬菜优势资深加工的企业免征3—5年的税收,以企业来帮扶蔬菜的发展。全县企业总投资预计2亿元,年产值11486万元,利税1100万元。

3.2基地建设与效益分析。嘉鱼县被国家认证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只有25万亩,无公害农产品只有132个,“十二五” 要达到35万亩,无公害农产品达145个,以板块建设为中心,继续按照“大板块、大品牌、大服务、大流通、大加工、大市场”的规模持续发展,着力“”再培育3一5个蔬菜生产专业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技术创新上要“布局区域化,种植专业化;栽培标准化,品种优良化;产品优质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市场化,服务社会化”的思路进行。加速蔬菜品种的更新,提高良种覆盖率,要以潘家湾、茅洲垴两个蔬菜科技示范园为样板,推行集约化工厂穴盘育苗、瓜果嫁接、间套带种、保湿覆盖、节水灌溉等实用先进技术和高产高效模式的推广和应用。加强“三新”农技服务理念,抓好大培训、大服务,测土施肥,农残安全监管,技术下乡等大服务活动,每年引进试种新品种100个,优中择优推广20个,培植10个高值品种,10个高效模式,10项新技术的看点品牌工程,每年新增建科技示范户100户,建立品种示范区5个。创建 “城郊设施精品菜、武嘉沿线两瓜两菜、沿湖的水生菜、沿江洲的西甜瓜”等“四个”特色亮点工程,重点抓好潘家湾133.3 hm2(2000亩)“两瓜两菜”标准园建设,争创国家标准园,树立标准化生产示范区。着力打造高新农业科技示范园,2009年引进的湖北大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高新蔬菜科技园,总投资1.5亿元,创建集观光、生产、科普、休闲于一体的现代农业设施蔬菜生态园,总面积100 hm2(1500亩),现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通过基地建设,带动全县蔬菜产业化的进程,全县蔬菜年面积达到65万亩,总产200万t,产值可达20亿元以上,比“十一五” 分别增加18.5万亩,66万吨,7.85亿元。

3.3服务体系建设与社会效益。县建立蔬菜农残监测中心、测土施肥检验中心和农民新技术培训中心(又称阳光工程),八大集镇配备了蔬菜技术服务中心,各镇、村配备蔬菜种子服务店近100余家,如潘家湾镇蔬菜技术服务中心还配备了30多万元的蔬菜大棚温室3个科技基地1000亩,整个服务体系建设达3000万元,为社会创造效益5000万元。其中农残监测为社会挽回损失1000万元,测土施肥增收1300万元,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中心及蔬菜种子店提供“三新”技术累计增加社会效益27000万元。

4 实施蔬菜产业化优势资源的政策建议及措施

4.1 加快蔬菜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在新的市场、新的挑战、新的要求、新的任务下,我县蔬菜发展应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联系实际,面向未来,切实抓好以下工作。

4.1.1巩固现有板块基地,继续扩面增收。“七五”期间,县委、县政府从栽好一棵菜,做好农业上第一篇文章起,已有25年历程,全县现有蔬菜板块基地30万亩,其中“两瓜两菜”25万亩,起得了很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今后要继续按照“大板块、大品牌、大服务、大流通、大加工、大市场”的规模持续发展,“十二五”期间使全县蔬菜复种面积达到65万亩。

4.1.2突出“主效”产品。在农业生产中面积大,经济产值高,销路好,能形成优势资源产业的“主效”产品就是蔬菜、。蔬菜中的主导产品是“两瓜两菜”,年生产面积为40万亩,占蔬菜面积的86.96%,产值近9.5亿元。“两瓜两菜”的优点是栽培简化,劳动强度低,省工省肥、打药少、无农残、土地盐渍化程度低、连茬性强、产量高、品质好。适合我县的地理气候,也符合嘉鱼的县情,同时,也是广大菜农多年经验的选择,是嘉鱼的优势,历史形成的地方特色,闻名全国,来之不易,要珍惜,不能丢。所以,以“两瓜两菜”为核心的绿色食品营养观、生产观、价值观,效益观要继续唱响全中国,加大投资力度,充分利用“嘉鱼蔬菜”商标,提高销售价值,开发深加工增值效能,对蔬菜深加工的企业要多招商引进,不但要支持,而且还要扶持,只要能将本县蔬菜资源进行深加工的企业免征3-5年税收。各级领导要作为“工业强县”的规划来抓。利用“两瓜两菜”的优势资源,创新出一条特色的县情产业链。力争在“十二五”末蔬菜播面达到65万亩,产量200万吨,生产效益达20亿元,加工、出口综合社会效益达到35-40亿元,由“蔬菜专业大县”做到“蔬菜专业强县”。这就是目标。

4.1.3 完善“四大”板块的特色蔬菜经济区。在大力推进蔬菜“富农强县”战略的同时,要完善好“四个”特色板块基地。即城郊设施精品菜、武嘉沿线“两瓜两菜”,沿湖的水生菜(含籽白莲生产),沿江洲的西甜瓜等亮点工程。抓好标准园建设,争做国家标准园,树立标准化生产样板区,鼓励企业老板来我县创建高新科技蔬菜园和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示范园,只要有利于我县菜农的增收,想尽办法都要给予支持。蔬菜经济区内重点要建立旱涝保收的水利设施环境,重点是渍涝问题。

4.1.4实抓好蔬菜藏和加工化工作级领导要把展蔬菜藏和加工化作重要工作来抓,政府要出台惠政策,政要安排扶持金,有要加和搞好服。力争3-5年内,全建成百吨容量蔬菜冷10个以上,展具有一定模的蔬菜加工企12家以上,使全蔬菜藏加工能力占蔬菜生产总产量的30%以上。

4.2 展蔬菜优势资产业的主要措施

4.2.1加强政府指导,制定优害政策,扶持生产。今后政府要继续按照“大板块、大品牌、大服务、大流通、大加工、大市要场”的规模持续发展进行引导,到“十二五”期间使全县蔬菜复种面积达到65万亩。为此,2010年县委、县政府决定;对企业、经济组织当年获得地理标识的产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及产地认定666.7 hm2(万亩)以上的,分别奖励2万元、2万元、2万元、1万元和1万元。对获得ISO9000、HAGCP等质量认证的,给予1万元奖励,对获得中国名牌、湖北名牌的分别奖励5万元和2万元,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或省、市级著名商标的,对商标所有人分别给予5万元、1万元和5000元的奖励;对发展名、特、优新蔬菜产品由专业部门认证为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的,且种植面积13340㎡(20亩)以上的,给予企业和中介组织毎667㎡补助2元,每户补助1元。

4.2.2做大一批品牌,提高产品知明度。做好10种“嘉鱼蔬菜”(南瓜、冬瓜、大白菜、甘蓝、黄瓜、辣椒、茄子、番茄、红菜苔、莲藕等)地理标识品牌工程,特别是要唱响“两菜两瓜” 的和谐曲。使“嘉鱼蔬菜” 畅销全国,走向世界,提高“嘉鱼蔬菜” 产品知名度。

4.2.3 加大农技服务力度,提高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在推动蔬菜产业化发展中,重点搞好标准园的创建工作,坚持按照先试验,后示范,再推广的三步曲,加强“三新”农技服务理念,抓好大培训,技术下乡等大服务活动。在每年引进新品种100个的基础上,优中择优推广20个,力争培植10个高值新品种,10个高效模式,10项新技术的看点品牌工程。继续做好认证产品的申报和绿色食品的认证。

4.2.4 积极培植加工、冷(藏)冻、出口企业。充分利用嘉鱼县蔬菜专业大县资源,积极招资引商培植加工、冷(藏)冻、出口企业来本地办厂、建公司,为持续发展蔬菜增添后劲,提高综合产值。重点支持山绿食品公司和咸宁国美公司,将其培植成批发、冷(藏)冻、加工、物流为一体化的企业,争创省级龙头企业,支持绿丰公司、广园食品有限公司争创市级龙头企业,优扶韩国世天、山东鑫承、浙江天宇等多家加工、冷(藏)冻企业加大投资,力争加工、冷(藏)冻能力达25万t,以企业来帮扶蔬菜的发展。如山绿公司在潘家湾镇签定了33.33 hm2(500亩)的“吊冬瓜”生产,咸宁国美公司与莲农签定333.33 hm2(5000亩)的籽白莲水生菜的收购合同,该企业年加工籽白莲和冬瓜0.3万t、1.8万t,总产值6000万元。

4.2.5 巩固现有板块基地,继续扩面增效。巩固现有板块基地20000 hm2(30万亩),其中“两瓜两菜”16666.7 hm2(25万亩),扩大后备基地2000 hm2(3万亩),使全县蔬菜复种面积达到43333 hm2(65万亩)以上。在大力推进蔬菜产业化“富民强县”战略的同时,创建“四个”特色板块基地工程,即“城郊设施精品菜、武嘉沿线两瓜两菜、沿湖的水生菜、沿江洲的西甜瓜”等特色亮点工程,重点抓好潘家湾133.3 hm2(2000亩)“两瓜两菜”标准园建设,争创国家标准园,树立标准化生产示范区。着力打造高新农业科技示范园,2009年引进的湖北大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高新蔬菜科技园,总投资1.5亿元,创建集观光、生产、科普、休闲于一体的现代农业设施蔬菜生态园,总面积100 hm2(1500亩),建成后年可实现产值9800万元。现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以高新科技园、标准园和无公害板块基地为领军典范作用,推动蔬菜产业化强县的持续发展。

4.2.6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为了提高“嘉鱼蔬菜”品牌知明度,县农业局联合科技人员、种植大户、营销人员、农资种子经营者、专业合作社、科技园老总、加工企业老板和蔬菜管理人员等于2010年6月成立了“嘉鱼县蔬菜产业忇会”,并邀请了省、县有关专家为顾问,强化服务功能,提高蔬菜产业忇调,打响“南有嘉鱼”的地理标识品牌和提高产能效果;同时加大“嘉鱼县无公害蔬菜”证明商标和集体商标的使用力度。现全县有产、供、销联合体组织80多个,营销忇会5个,经纪人和运销专业人员3200多人。其中绿丰蔬菜公司建立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6个,准备建1个年加工蔬菜5万t能力产业厂,还每年为菜农销售鲜菜3万t,帮助菜农积极推广销路看好的荷兰皮球、春晓甘蓝、娃娃菜、密本南瓜、黑皮冬瓜等优质高产新品种多个。通过产、供、销一体化结合,使“嘉鱼蔬菜之乡”、“蔬菜大县”向“蔬菜强县”、“蔬菜品牌县”的高速轨道进军。先后在北京、广东、山东、河南、河北等地设立了“嘉鱼蔬菜”且销窗口,扩大“嘉鱼蔬菜”的知明度和市场份额占有率。

4.2.7 拓宽投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强专业市场建设,实现全国各大中型蔬菜产地、批发市场之间的联网进一步加强出口通道建设。积极创建蔬菜标准园,发展绿色蔬菜和有机蔬菜,并建立高标准生产基地。重点围绕蔬菜加工,大力发展速冻蔬菜、保鲜蔬菜、脱水蔬菜,积极寻求与国内外蔬菜进出口公司或企业合作,开辟蔬菜出口渠道。

4.2.8 建立和完善蔬菜产业服务体系。在省、部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已陆续建起了县农技服务中心、绿色食品办、农残安全监测中心、测土配方施肥中心、蔬菜病测报网、新型农民培训阳光工程、县蔬菜产业协会、县有蔬菜生产领导小组和蔬菜办公室,各镇有蔬菜领导专班,县、乡镇配备了蔬菜专职管理人员和农技人员,今后要继续完善各类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和专业水平,大力开展科枝下乡活动,年均15次以上,发放蔬菜科技资料1.5万份,农民培训15场次,1500人次,印发病虫情报10期,2000份,测土施肥指导书5000份,农残安全监测随季节市场不间的跟踪服务,年不少于30次,确保蔬菜安全生产。同时,在样板科技和示范基地建立从播种育苗—移栽—施肥—防病治虫—科学管理—采收的整套标准实施体系,要申建蔬菜科学研究机构,为科学种菜提供更好的理论依据、新的品种和实用技术,使嘉鱼县蔬菜产业优势资源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做到名符其实的“蔬菜强县”。
                                        201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