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达中学招聘教师:人性的善恶之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5 12:15:11
    
    人性的善恶之辩:中国人和西方人最根本的区别
   西方人承认人有克服不了的弱点,以“人性本恶”为认知世界的前提,用法家的学说治国,建立一套严密的制度体系,对每一起可能出现的例外,都有对应的防范措施,并保证这些制度和措施,得到认真的贯彻执行。

  在美日欧等西方国家,人们普遍认可的政治理念是:政府不过是拿着纳税人发的工资,为纳税人服务的打工仔。只要存在以公权谋取私利的可能,就必须防患于未然,把所有的漏洞都补上,避免被居心不良的人钻了空子。

  那些在政府部门工作的人也都知道:自己的公务行为和私人空间,不能有任何的污点。即便只是接受了服务对象的宴请,暂时没有实际的收益,也足以砸掉自己的饭碗。一旦被人揭发出来,自己的公务员生涯恐怕到此结束了。

  民众对政府的天然不信任,其实是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如此严密的监督体系,虽然不可能完全杜绝贪污腐败的发生,至少有一个好处:纳税人从自己的口袋里掏钱,是心甘情愿的,不会做被政府卖了还帮着数钱的糊涂虫。

  其结果是:在国外的许多地方,积极行善,会有好的回报;为非作歹,则是得不偿失之举。于是,做好事的人越来越多,做坏事的人越来越少,社会风气逐渐好转。

  中国人不承认人有弱点,或者认为人的弱点是能够克服的,以“人性本善”为认知世界的前提,用儒家的学说治国,制定一些大而无当、缺乏可操作性的法律,依靠人的自我觉悟,来保证法律的有效施行。

  在中国,对于政府工作人员的管理,做得最多的是所谓的“思想教育”,好像只要“思想教育”做到位了,大家的觉悟提高了,就会努力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个个爱岗敬业,奉公守法,无私奉献。

  这无疑是一厢情愿的幻想,未免有些荒唐可笑。不知有多少觉悟不高的人,为了掩饰自己可说或不可说的私心,由生到熟,逐步适应了滑稽演员的角色:

  表面上——他们接受了“思想教育”,对“廉政”二字有了“深刻的认识”,从来都是一副“大公无私”的模样,以“人民公仆”自居,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暗地里——公家的东西,他们从不心疼,随手浪费了多少,没有人计较;没做过假公济私的缺德事,他们不觉得有多光荣,反倒认为是缺心眼的大傻冒,不值得效仿。

  我们似乎只做道德上的高要求,用圣人的标准去衡量常人的言行,建立的制度体系漏洞百出,又没有得到严格的执行。这样的社会环境里,我们的眼睛所能看到的,多是一些道貌岸然的伪君子,诚信已经变为“千金难求”的稀缺资源了。

  其结果是:在中国的许多地方,积极行善,未必能有好的回报;为非作歹,付出的代价极小。于是,做好事的人越来越少,做坏事的人越来越多,社会风气日益败坏。

  截然相反的结果,其根源就在于中国人和西方人对人性的看法不同,给出的道德评价也是相反的:中国人认为,人性本善;西方人认为,人性本恶。

  那么,人的本性,到底是善还是恶?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区分善与恶的标准是什么?

  俗话说:“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人类喜欢给自己设定各种各样的规矩,用以约束自己的行为,这也是人类比动物高明的地方。

  但是,这世上总有规矩约束不了的东西。或者说,不管人类做出怎样的努力,都无法改变一个最基本的事实——自私是人的本性,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

  无论做什么事情,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然后才是别人——这就是人类自私的本性。

  对自己有利的事,大家都抢着去做;对自己没有好处的事,大家都唯恐避之不及——这就是人类趋利避害的本能。

  人的本性和本能,起初是无所谓对错的,只有在人类发明了“道德”这个词之后,才会给出或褒或贬的评价。

  所以,作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对于刚才的那个问题,我的回答是:无私是善,自私是恶。人性本恶。

  后天的教育,可以引导人心向善,但最终只能依靠人的自我觉悟,它显然不是包治百病的万能灵药。

  至于那些成功克服了自己的弱点、秉持一颗公心做事的人,我们会给他们一个又一个的美称:好人,善人,良人,贤人,达人,高人…………圣人。

  我只是一个俗人,从来没想过要成为圣人。

  做一个普通人,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