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鱼输入法怎么改字体:人类语言中也有“DNA”?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19 23:11:48
                                                            人类语言中也有“DNA”?   

关于语言学,有个常识:一些语言的语速比另一些要快。比如相对于法语,西班牙语简直就像在嘴里跑火车;日语若是和德语赛跑,必定一马当先。

但与此同时,还有个有趣的现象鲜为人知:如果让一个英国人、一个西班牙人讲一个同样的故事,说西班牙语的气喘吁吁,说英语的优哉游哉,而最终他俩花的时间差不多。

为什么语速快的那位没能早早讲完故事?这说明,两种语言的语速虽然不同,但在信息传递上耗费的时间相差无几——这又是为什么?近期发表在美国《语言》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成果试图对此作出解答。对于这项研究的结果,中国人比较感兴趣的部分可能是:在7种常用的人类语言中,汉语的“信息密度”是最高的。而语言学界则认为,此项研究最大的意义在于证实了确实有一种“DNA”,普遍存在于人类语言当中。

为汉语言简意赅找到了科学根据

由里昂大学发起的这项研究共招募了59位志愿者,他们的母语分别是英、法、德、意、日、西、汉等7种人类常用语言和“冷门”的越南语。他们每个人都被要求对着录音机用自己的母语读20篇短文,所有超过150毫秒的停顿都会被删除。接下来,研究人员对每一段录音里的音节进行统计,随后又分析了每个音节所包含的意义。举例来说,同样是单音节的英语单词,“bliss”表达了比快乐更为极致的愉悦之情,含义要比“to”丰富得多。

在对所有原始资料进行分析和汇总之后,研究人员为所有纳入研究范围的语言设定了两个坐标值:音节的平均信息密度(以下简称为信息密度),以及日常语速下每秒钟所能说出的音节量(以下简称为音节量),同时把越南语的信息密度设定为1,作为其他7种语言的参照系。研究发现,信息密度和音节量成反比,也就是说,信息密度越高的语言,语速就越慢。其中汉语的信息密度最高,为0.94,语速则为每秒5.18个音节;英语以每秒6.19个音节的语速传达密度为0.91的信息量;西班牙语虽然语速高达每秒7.82个音节,信息密度却只有0.63;而日语每秒能飙出7.84个音节,不过它的信息密度仅为0.49。
        

有必要解释一下,所谓信息密度,其实和之前说到的音节含义相关:一种语言中,越多含义丰富的单音节词汇,它的信息密度就越高。就拿“国际化”这个词来说,汉语只需要3个音节,而英语internationalization却用了8个音节。此外,汉语中有很多同义字,这也是它信息密度高的主要原因。

7000种语言遵循着同一条原则

研究进展到这一步,看上去很像是学者们闲着没事儿自娱自乐的游戏,有趣,但也仅仅是有趣而已。因为语速和信息量之间的关系并不是语言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此前也从没有在学界引起过关注。

不过,接下来的结论却让语言学家们不得不认真对待。在报告中研究人员这样写道:“在信息密度和音节量之间存在着某种协议。相对于信息密度低的语言,信息密度高的语言在传达信息时能比较节约地使用音节,也就不需要那么快的语速。”换句话说,在一样长的时间段里,不同的语言尽管语速不同,传递的信息量其实是相等的。再换句话说,为了在一样长的时间段里传递相等的信息量,有的语言需要用快语速,有的不必。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讲一个同样的故事,西班牙人快,英国人慢,而用时差不多。

“这意味着,在世界上现存的7000种左右的语言中,尽管它们从拼写到发音、从词汇到语法都有着千差万别,在本质上却遵循着某些简单通用的原则。我们可以把这种原则看作是人类语言中的‘DNA’,就好像我们的身体里存在着DNA一样。”语言学专家、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院长梅德明教授这样评点。这种“DNA”是一条冥冥之中的纽带,将操着不同语言的人类连接在一起——尽管我们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梅德明看来,“DNA”在语言中的存在,证明了语言生来平等而不受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影响,无论塔加路语、泰语还是挪威语、沃洛夫语;进而从语言学的角度证明了人生来平等。因为,语言从来都不单单是一种交流工具,而是人类的身份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