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与希腊语在线翻译:日本天皇宫殿探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22:10:02
天皇宫殿探秘 -- 东京皇居游记  日本的首都东京是一个寸土寸金的地方,但是在东京市区的中心,却有一片规模宏大的绿色区域,那就是日本的皇宫--东京皇居。

从地图上看,东京皇居大概分成四个部分,其中外苑、东御苑和北苑是对外开放的,但是中心的宫殿部分(也就是那一大片绿色),一般是不准游客进入的。

 


国内团队旅行的游客,一般都会去参观皇居的外苑,那里是24小时对外开放的,其中还有马路贯穿。

 

皇居的守护神,楠木正成的雕像。

 

日本皇居的前身,是德川幕府的统治中心--江户城,后来明治天皇将其改为宫殿,二战期间被美军炸毁,上世纪60年代重建。这是江户城的遗迹:辰巳橹。

 

当初几乎整个东京都被美军给炸平了,战后其他地方都建起了高楼大厦,唯独皇居还保留着幕府时期的高墙深濠,看起来简直就是两个世界。

 

通向宫殿区的道路,前面一溜儿石头据说产于福建省,是中日复交之后,中国政府作为国礼送给日本皇室的。在古时候,为了保护将军不受忍者军团的袭击,江户城周围都铺满了碎石子路,这样一来,就算是最厉害的忍者也不可能无声无息的走过去而不被发现。

 

这是日本皇居的标准照:正门石桥和伏见橹。每次天皇召见外国使臣时,皇室专用的马车都是通过这个石桥进入宫殿的。

 

有的时候,宫内厅会特别开放石桥前面的一个小广场,让人们远远的观看皇居最著名的“二重桥”。这也是一般游客所能看到的皇居最内部的景观了。

 

其实皇居的宫殿区也不是完全封闭,它一年对外开放两次:一次是新年(每年1月2日早9∶30-下午3∶00),另一次在天皇诞辰日那天(12月23日早8∶30-下午1∶00)。每到此时,总会有大批的日本民众拥入皇宫,并聆听天皇的新年祝辞。

不过我比较走运,日本的宫内厅(专门管理皇室日常事务的部门)特许我在一般时候进入参观。于是有机会一睹日本皇宫的真容。

 

这就是日本的宫内厅,也在皇居的宫殿区中,它的第三层在二战后的1945-1969年之间,曾经短暂的充当过临时皇宫。

 

我登上了皇居二重桥,远眺皇居外苑的广场,下面的游客看到二重桥上居然过起了人,纷纷举起相机来给我拍照。

 

古典和现代相融合的皇居景色。

 

二重桥的尽头,就是皇宫的中门了。

 

日本的皇宫是一组仿古的铜顶建筑,面积大概有115万平方米。正面叫做长和殿,南北长163米。里面有石桥间、春秋间、松风间等宫殿。宫殿很长,但是不高,正好适应日本多地震的国情。

 

每年新年的时候,皇室全家要在长和殿的二楼接见民众。1969年,皇居第一次新年开放的时候,曾经有人用铜弹袭击昭和天皇,从此皇室只能在防弹玻璃后面接见民众了。

 
宫殿的入口,旁边的雕塑叫“松之塔”,是日本国民给皇室的供奉,晚上可以当照明灯使。最近大地震。东京要轮流限电,于是天皇下令,皇局晚上也必须停电。


宫殿内部不许随意走动拍摄,关于正殿只照到这么一张屋顶。这个屋顶上的瑞鸟是仿照世界文化遗产,平等院凤凰堂上面的凤凰像设计的。正殿内部分成“松”“竹”“梅”三大间。是日本举办各种国家仪式的最重要的场所。

 

现代日本宫殿的主要装饰风格是朴素、明快、大方,看起来还是不错的。但是在宫内看到一些明治皇宫的老照片,发现自己还是更喜欢复古的风格。

 

老照片:明治皇宫的天皇及皇后御座。明治皇宫建于1888年,到1945年东京大空袭中被焚毁,一共使用了不到60年。

 

老照片:明治皇宫的国宴厅,丰明殿。

 

老照片:明治皇宫千种之殿。


来趟日本皇居太难得了,在宫殿前面留影。

 

从宫殿区一直往东走,就是皇居的东御苑了。远远的就能看到当年江户城的象征:富士见橹。这个大角楼是江户城的遗物,建于1659年,历经多少次大地震纹丝不动,十分气派。

 

皇居东御苑自1968年开始,每周定期对外开放,但是游客需要领证才能进入。这是东御苑的大门。

 

东御苑是当年江户城的核心区域,将军的宫殿和城堡都在其中,这片草地就是当年江户城本丸御殿(将军宫殿)的遗迹。德川将军营建数百年的本丸和二之丸宫殿在1863年的江户大火灾中被焚毁,后来江户城的中心就移到了西御苑,也就是今天皇居的宫殿区。

 

皇居的东御苑至今仍然是皇宫的一部分,这个建叫桃華楽堂,是1966年香淳皇后修建的,地位大概相当于故宫边上的中山音乐堂。

 

当年江户城天守阁的遗迹。天守阁始建于1607年,高6层58米,1657年被烧毁后,再也没有重建。只剩下一个大石头台子。

 

古代屏风画上的江户城天守阁。

 

站在天守阁的遗迹上回首眺望本丸御苑,真是应了那句古词“万间宫阙,都做了土”。江户城已经见证了日本四百年来的风风雨雨,江户时代的幕府,明治时期的皇宫,都已经成了过往云烟,而今日的气派的皇居,又将会在何日变成一张泛黄的老照片呢?这也许只有未来的历史才能解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