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石油大学附近保姆:好文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3:17:35

恩比爱长

有一对年近八十的老夫妻,两个人都已是疾病缠身,但他们始终相敬如宾,经常可以见到他们互相搀扶着走进走出,令年轻人羡慕不已。

有一天,一群年轻人忍不住跑到老人的家里,向老人求教爱情的秘诀。老人平静地说:我们相伴几十年,最深的体会是要互相尊重和照顾,很少想到什么是爱,即使想到了,也是彼此之间的恩情。

古人常言恩爱,现在的人都把它当做一种描写爱情的修辞了,其实不是这样的。恩在先而爱在后,恩应该在程度上更大于爱的涵义。人在前世中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而结了缘份,所以才会有恩情。一个婚姻,如果光想靠爱情来滋润和维持,是非常不可靠的。只有真正地重视两人之间的恩情,“相敬如宾”,家庭生活才能美满、幸福。相反,现代社会的人只重视这个爱情,情浓的时候可以海誓山盟,海枯石烂,而当情转淡的时候,又可以奋不顾身地寻找下一份同样的感觉。孰不知,这种短暂的爱情是自私且不理性的。

恩比爱长。也许婚姻并不是一件浪漫的事情,随着时间的流逝,在两个人的内心深处,爱也许会越来越淡,恩却会越来越浓。牵手相伴的人生,相互之间的感激和报答才是最珍贵的啊!

 

无伪的温情

他家住乡村,门前那条小巷,一入夜就昏暗,虽然邻里早就提出要装路灯,但总是说过便算了,并未真正付诸行动,因为在人们心目中,都认为这是众人的事,自已何必强出头?而且又麻烦,又要花钱,所以拖延许久,都没有结果。

可是,有一天晚他回家时,发现巷口与平常不大一样,有一盏灯高悬于转角处的半空中,默默的大放光明。

他心想,究竟是谁大发慈悲心安装了路灯呢?

一时好奇追问,他万万没料到,装灯的竟是他的芳邻--一位瞎子。

他心里嘀咕,自已又看不见,装灯有什么用处呢?他感觉好生奇怪。有一天和瞎子相遇,便忍不住问起此事。

只听瞎子诚挚言道:“我虽然看不见,但我听到晚上有人在巷口走路或骑单车跌倒的声音,路灯装好之后,这些情形不是就没有了吗?”

友人听罢,既感动又惭愧,瞎子的眼睛虽然看不见,但他的心灵却是光亮无比,这盏灯对他一点都不起作用,但他热心付出钱财,让光明照耀别人。

“施比受更有福”,我们无数明眼人都了解也会背得,然而却由一位盲者用实际行动体现了出来。

我们很多人,受惠于人尚不知感念,对民间疾苦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最大的障碍是以自我为中心,无法领略生活的真谛,又怎能体会他人的心情呢?

瞎子听得见路人跌倒的声音,并不仅是耳朵灵敏,主要是他的心听到了。

这苍凉的世间多么需要无伪的温情,一颗明净而宽广的心灵多么难能可贵啊!

 

答 案

在中文论坛上看到一个帖子,有些许的震撼。

全美财务畅销书第一名的作者谈到致富之道时,提到两点:

第一,认真而坚定的信念。
第二,需要秉持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呢?请看下面的小故事。

一对恋人乘坐一辆巴士进入山区。只有他们在中途下了车。然后,巴士继续往前驶。

继续前行途中,一块巨石从高处坠下并将巴士砸碎,车上所有乘客无一生还。那对恋人看到这件事说,“如果我们都在那辆巴士上不下来就好了。”

一般人都会想说,“还好我们刚刚下车了!”但他们却说了不同于一般人的话。你认为他们为什么会这样说?先想想再往下找答案……再想想吧……再努力想想……

帖子看到这,我不再往下读,按照作者的要求去思考。浮上心头的只是因缘际会,人生无常,祸福难料,万事天定。至于那对恋人为什么希望在车上,我不得而知。

转过身去问先生。先生听了故事后回答,因为他们相恋却因种种阻碍无法结合,如果都在车上就能生不同室而死同穴了。

我回到帖子继续读下去。

答案:如果他们都留在车上没有下车,那辆巴士将会因他们没有下车而赶在巨石坠下前驶过出事地点!

在我们生活中,多尝试以不同的角度来正面思考及多找机会去帮助他人,别再不知不觉中一味自私地为自己活着了。

 

认真思考别人提出的问题

 

有成就人往往喜欢思考,经常问“为什么”,而且对别人提出的问题也非常关注。

1921年,印度科学家拉曼在英国皇家学会上作了声学与光学的研究报告,取道地中海乘船回国。甲板上漫步的人群中,一对印度母子的对话引起了拉曼的注意。

“妈妈,这个大海叫什么名字?”

“地中海!”

“为什么叫地中海?”

“因为它夹在欧亚大陆和非洲大陆之间。”

“那它为什么是蓝色的?”

年轻的母亲一时语塞,求助的目光正好遇上了在一旁饶有兴味倾听他们谈话的拉曼。拉曼告诉男孩:“海水所以呈蓝色,是因为它反射了天空的颜色。”

在此之前,几乎所有的人都认可这一解释。它出自英国物理学家瑞利勋爵,这位以发现惰性气体而闻名于世的大科学家,曾用太阳光被大气分子散射的理论解释过天空的颜色。并由此推断,海水的蓝色是反射了天空的颜色所致。

但不知为什么,在告别了那一对母子之后,拉曼总对自己的解释心存疑惑,那个充满好奇心的稚童,那双求知的大眼睛,那些源源不断涌现出来的“为什么”,使拉曼深感愧疚。作为一名训练有素的科学家,他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了男孩那种到所有的“已知”中去追求“未知”的好奇心,不禁为之一震!

拉曼回到加尔各答后,立即着手研究海水为什么是蓝的,发现瑞利的解释实验证据不足,令人难以信服,决心重新进行研究。

他从光线散射与水分子相互作用入手,运用爱因斯坦等人的涨落理论,获得了光线穿过净水、冰块及其他材料时散射现象的充分数据,证明出水分子对光线的散射使海水显出蓝色的机理,与大气分子散射太阳光而使天空呈现蓝色的机理完全相同。进而又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分别发现了一种普遍存在的光散射效应,被人们统称为“拉曼效应”,为20世纪初科学界最终接受光的粒子性学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1930年,地中海轮船上那个男孩的问号,把拉曼领上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奖台,成为印度也是亚洲历史上第一个获得此项殊荣的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