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一中有自主招生吗:也说养生之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9 19:07:13
现代,衣食足而思健康,应该是一个普遍规律。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健康消费就会发生井喷。这时,人们不再只满足于吃饱穿暖,而是要求健康而高质量的生活。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3000美元,2009年达到3736美元;北京这样的一级城市,人均GDP已超过10000美元,难怪近年来人们对健康消费的需求,就像火山爆发一样,猛然骤增了。然而,在正常健康消费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怪现象:冒牌的‘养生大师’比比皆是,四处招摇拐骗;养生书籍琳琅满目,却是良莠不齐;养生产品充斥市场,常常鱼目混珠;媒体肆意误导,害人匪浅。确有不少不尽人意之处。

那么,究竟什么是养生?养生与治病有何不同?养生有些什么方法呢?

 

一,什么是养生之道?

所谓养生之道,是人们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道理和方法。所谓生,即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养生(health maintenance),即保养生命的道理和方法。也有人认为应更广义地认识养生之道,认为:能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最高宇宙法则,是敬仰生命,发挥生力,达到和合(和谐统一)的境地。以敬养生命为核心的养生之道,全面发挥了自然、人类、精神的生生之力,竭尽全力为他人人营造最佳状态,使人人保持最佳状态,实现人—社会—自然的和谐与统一。强调人和环境和谐统一,保持人体健康与社会环境及物质环境的高度统一。这符合祖国医学‘天人合一’的理念。

     W.H.O指出:‘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这一定义的特点是:1)不单单‘无病即健康’;2)把人的心理状态、社会交往、人际系与健康挂钩;3)从个人健康扩展到群体健康。指出了保持人类生存环境、生存空间的好状态,对于健康的重要意义;强调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这恰与祖国医学‘天人合一’的理念是不谋而合的。

用正确的理念和方法,颐养生命、预防疾病、保持健康、延年益寿,达到人体自身、及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便都是养生之道。

 

二.养生与治病有何不同?

   人患病之后,寻求一些方法祛除病痛,叫做治病;处理对象是已经得病的病人,即‘已病’患者。养生是颐养生命、预防疾病、保持健康、延年益寿的理念和方法。处理对象是寻求健康、预防疾病、希望延年益寿的人,主要是‘未病’的人。医学包括预防、治疗、康复、保健;或简单地分作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治疗属于临床医学治疗的范畴;养生主要属于预防医学范畴。当然,所谓‘主要’,即不要绝对化,比如,在疾病康复过程中,养生也很重要。治疗可以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而非药物治疗中,除手术、放疗等之外,还有自然疗法,而自然疗法中包含着一些养生方法。但是,这些只是治疗的辅助而非‘主要’部分。

 

三.如何养生?

(一)中华养生瑰宝——中医养生

   1.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 祖国医学的养生理念和方法,可以称之为 中华养生瑰宝,源远流长,绚丽多彩。但遵循着一些基本原则:

    1).顺应自然:祖国医学的理念之一是’天人合一’;即《灵枢》讲的‘人与天地相应’。人的生命活动遵循着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人体能适应自然变化的规律。如能主动适应,顺应自然,就能保持健康,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素问》讲,‘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这就是中医所谓‘顺时摄养’的原则。要求人体顺应自然界春夏秋冬四时阴阳消长的规律养生,以便保持机体内外环境的和谐与统一。

    2).调养精神:‘养生先养心’。不生气、不着急、不过度紧张,心平气和,‘淡泊明志,宁静致远’。避免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的种种不良刺激;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

    3).节制房事:中医认为,肾中精气是人体阴阳的根本,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房事不节制,过分消耗,必致肾虚,性功能减退,全身衰弱,早衰。

    4).动静相济:‘动以养身,静以养心;亦动亦静,无病无痛’。

    5).平衡膳食:《素问》:‘五谷为养,无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营养要全面、合理、平衡。

  2.中医养生的方法 名目繁多,殊途同归。大致有以下几种:

    1).调神养生:清心寡欲,气定神闲。情绪乐观,则气舒神旺;精神抑郁,则气结神颓;喜怒无常,则气耗神消。只有平心静气,才能血脉流畅,气度从容,正气强,邪气不可干。

    2).气功养生:即今之气功。要求入静、调息、意守。达到益气养神、经脉流畅、强身健体的目的。中华气功,源远流长,流派繁多。

    3).练形养生:如:八段锦、太极拳、易筋经、五禽戏、推拿按摩等。

    4).食饵养生;通过调整饮食质量、数量、进食规律、回避有害食物及食疗养生。

    5).环境养生:古人主张选择在高爽、幽静、向阳、背风、水清、林秀、芳草萋萋之处,结庐修养。对养生的自然环境,如地形地貌、水土气候、森林植被等均有所选择。

    6).四季养生:人体要适应四季阴阳气化。凡是向阳的、外向的、明亮的、上升的、温热的、永恒运动的,均属阳;相反,凡是背阳的、内守的、晦暗的、下降的、寒冷的、相对静止的,都属于阴。日月运动产生阴阳,阴阳相互作用产生气的变化,叫做阴阳气化;阴阳气化产生寒、热、温、凉等昼夜温差和四季变化。‘天人合一’的理念认为,天、地、人是一个整体,是相应的。人体只有顺应四季的阴阳气化,才能顺时摄养,保持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和谐、统一。

    7).保精养生:人体三宝:精、气、神。精化气,气生神。所以,肾精是人体的原动力。如果房事不节制,因精生有限,久必耗竭,影响健康与寿命;故应节制房事。

    8).熏治养生:用艾叶、苍术、贯众等熏治消毒;或用苍术、辛夷、薄荷、苍耳子等做成香囊、香袋,选戴或佩挂。

    9).情趣养生:琴、棋、书、画、歌、舞、垂钓、旅游等。

 

(二).西医养生

中医养生之道,固然是国粹;然而,西医养生,也琳琅满目,方兴未艾。

   1.维多利亚宣言(The  Victoria  Declarationon    Heart              Health)

  WHO指出:健康是金子;如果一个人失去了健康,那么,他原来拥有的、正在创造的和即将拥有的,统统等于0!预防是健康的保证。WHO调查显示,引发疾病的诸因素中,遗传因素15%,社会因素10%,医疗因素8%,气候地理因素7%,个人生活方式因素却占了60%。所以,WHO1992年在加拿大维多利亚召开的国际心脏健康大会上发表了《维多利亚宣言》。宣言称;“当前主要的问题是在科学论据和民众之间架起一座健康金桥,是科学更好地为民众服务。这座健康金桥有四大基石,它们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这四大基石构成了人们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果能做到,则能使高血压减少55%,脑卒中减少75%,糖尿病减少50%,肿瘤减少1/3,人的平均寿命延长10年以上。而且,这些健康的生活方式,简单易行,也不用花钱,但效果却非常好。

  我国的洪昭光教授,把维多利亚宣言的四大基石,做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广泛深入的普及。如:合理膳食,他提出了‘12345;红、黄、绿、白、黑’。即:一袋牛奶,250~400克碳水化合物,3~4份高蛋白,四句话:‘有粗有细,不咸不甜,三四五顿,七八分饱’,每天500克新鲜蔬菜和水果。每天1~2个西红柿,1~2两红酒;有黄色果菜;有绿茶和绿色蔬菜;吃白燕麦;黑木耳。什么都吃,适可而止。日走8000步,戒烟限酒,保持心理平衡,‘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得其乐’。养心八珍汤;慈爱心一片,好肚肠2寸,正气3分,宽容四钱,孝顺常想,老实适量,奉献不拘,回报不求。四大基石中,心理平衡占50%,合理膳食25%,其他25%。

  2.七字诀  一位德国医学专家经过数十年的潜心研究,得出了一套养生保健七字诀。他告诫中老年人,要想健康长寿,请用‘保、活、转、参、睡、调、听’七字诀。

     1)保;保持大脑的活力。生物学的一项基本法则叫做‘用进废退’。人脑也遵循这一基本法则。中老年人多用脑,坚持每天读书看报,绘画下棋,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其研究表明,一位经常用脑的65岁老人,其脑力并不比不爱动脑的35岁的青年差。

     2)活:活动手指。左手连着大脑右半球,右手连着大脑左半球。两手交替运动可以刺激大脑两半球。能健脑益智,延缓衰

     3)转:转换不同性质的运动。在较长时间的工作或读书、写作后,应及时转换另外不同性质的活动,是大脑皮层得到充分休息,恢复疲劳,是脑力保持最佳状态。散步、体操等都是较好的装换运动的方式。

     4)参:参加社会活动和体育运动,结交青年朋友。以便感受青春气息,保持愉快情绪,消除孤独的处境。参加积极有趣的体育活动,有助于消除疲劳、增强体质。

 

      5)睡;睡好觉,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中老年人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学会有规律的生活。没天保证有8小时(老年人10小时左右)睡眠时间。。

      6)调:调节饮食:做到:粗细混杂,荤素搭配,兼收并蓄。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红枣、牛奶、豆浆、蛋黄、桑葚、芥菜、芝麻、胡桃仁、百合、猪脑、猪心、木耳、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动物脂肪和富含糖分的食物。

      7)听:听优美动听的歌曲。优美的旋律能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使人心旷神怡。

   3.其他  印度瑜伽、日本超觉静思、美国冥想、风靡全球的阿法(a)节律保健、各式各样的保健体操、雨中漫步……,国外其他养生保健,也是琳琅满目,丰富多彩的。而且,至今方兴未艾。

  

  总之,中西医养生方法名目繁多,可谓各有千秋。寻求健康,注重养生,是当今世界‘衣食足’的人们之必然趋势。但是,每个人应选择什么样的养生方法,则应根据自己的体质类型、环境条件、兴趣爱好等,因人而异,因地制宜,作具体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