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业大学树人学校: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辨证治疗浅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5:23:08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辨证治疗浅谈

(2008-08-13 22:10:24)转载 标签:

健康

[摘要]    目前在临床上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开展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有手法按摩、腰椎牵引、腰部理疗、中药内服外用以及各种形式的手术治疗等。其中,在辨证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病机选服相应的方药有着确切的疗效,选用的方药可以起到明显的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作用。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辨证论治
[正文]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症,其标志性临床表现是腰部疼痛伴有坐骨神经牵拉而引起的放射性疼痛,是骨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本病多发于青壮年,患者十分痛苦,有马尾神经损害的患者会出现大小便功能的障碍,严重者甚至可以导致截瘫,对患者生活、工作和劳动均可造成很大的影响,严重者甚至不能自理生活。目前在临床上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开展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有手法按摩、腰椎牵引、腰部理疗、中药内服外用以及各种形式的手术治疗等。其中,在辨证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病机选服相应的方药有着确切的疗效,选用的方药可以起到明显的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还证实,中药内服不但可以减轻炎性反应,缩短炎症期和减轻结缔组织形成,而且还能促进变性神经纤维恢复,减少胶质纤维增加,减轻瘢痕化及瘢痕对周围神经组织的挤压等。
1.    历代文献综述
腰椎间盘突出症应当属于祖国传统医学中“腰脊痛”、“腰腿痛”的范畴。
中医虽然没有"腰椎间盘突出"的病名但对于其有关的临床症状却早有叙述。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曾经提到:“衡络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仰则恐仆,得之举重伤腰”;又云:“肉里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咳,咳则筋缩急。”清代医家程钟龄在《医学心悟》中也说:“腰痛拘急,牵引腿足”。以上文献均可以说明,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的特征性症状为腰痛合并下肢痛。这与现代医学所提到的有关腰椎间盘突出的症状基本相同。祖国传统医学把具有这些特征性临床表现的疾病称之为“腰腿痛”“腰脊痛”或“腰痛连膝”等。
2.病因病机
      有关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表现(即祖国医学“腰脊痛”“腰腿疼”的范畴)病因病机的有关论述历代医家均多有涉及。
概括而言,多数医家都普遍认为该病的病因病机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2.1肾阴肾阳的亏损:
《黄帝内经》中曾经提到:“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说明肾中精气的亏损或者肾阴肾阳的亏虚,腰膝腿足失其濡养,进而导致腰膝疼痛,是为“不荣则痛”的范畴。另外,肾脏的亏虚、正气的不足也是外邪容易侵袭人体的内在因素。
2.2感受风寒湿热等外来邪气,
外界风寒湿热的邪气侵袭人体,闭阻气机,影响气血运行,气血运行失畅,气机阻滞,引起腰膝疼痛,是为“不通则痛”的范畴。
2.3跌仆损伤
不慎外伤,伤及腰部,血络损伤,血溢脉外,离经之血不能机体及时吸收,瘀血内阻,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也可以导致腰膝的疼痛,此也属于“不通则痛”的范畴。
总之,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可以概括为以上三个方面,而其病机则可概括为“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两个方面。
3辨证论治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病机在于“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两个方面。根据“实则清利,虚则补益”的基本治疗原则,临床上对于该病的的治疗也应该以“通法”和“补法”为主。
“通法”主要是指祛除邪气的一种治疗方法。临床上根据感受外界邪气的不同,可以分别采用活血化瘀、清热除湿、温散寒湿、化痰祛瘀等方法。“补法”则要根据气血阴阳偏虚的不同,而分别采用补益气血、温补阳气或滋养阴精的方法。但是临床上仅有虚症或仅感受外邪者较少见,而以虚实夹杂较为多见。对于临床表现为虚实夹杂证的患者,则应根据感受邪气的不同以及气血阴阳亏虚的不同,而运用“通补兼施”的治疗方法,“泻实不忘补虚,补虚不忘泻实”,“通法”与“补法”应当相互配合使用。
根据其特征性临床表现以及以上所分析的病因病机,笔者认为临床辨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应该将其分为气滞血瘀证、风寒痹阻证、湿热痹阻证、肝肾亏虚证四种证型进行论治。下面分别论述之。
3.1气滞血瘀证
  临床表现:患者腰腿疼痛如刺如扎,夜间疼痛加重,痛有定处,痛处拒按,腰部板直僵硬,俯卧转侧艰难,大多数患者近期有腰部跌仆闪挫的外伤史,舌质暗红,或有瘀点瘀斑,脉弦紧或细涩或结代。
治疗以活血祛瘀,舒筋通络,行气止痛为主。方药:王清任身痛逐瘀汤为主加减,临床宜重用
桃仁红花、归尾等活血化瘀药,辅以川芎香附等活血理气或通络止痛的药物,并根据其是否有虚症而酌情增加扶正药物。
齐立卿[1]等采用自拟通经宣痹汤(制川乌、
补骨脂、木瓜、川牛膝穿山甲当归桃仁川芎独活地龙、芍药、甘草等)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6例,并设对照组62例,口服腰痛宁治疗,半月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02%,对照组总有效率83.8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3.2风寒痹阻证
  临床表现:患者腰膝腿足冷痛明显,受寒或阴雨天加重,患者感觉腰膝或肢体发凉,遇寒冷则疼痛不适的感觉加重,得温则疼痛的感觉减轻身体舒适,舌质淡白,苔白滑或腻,脉沉紧或濡缓甚或浮紧。该类患者可有感受风寒湿邪的病史。
该证型的治疗当以祛风除湿,温经止痛,调和气血为主。方药:以张仲景甘姜苓术汤为主方加减。临证处方时,应重用祛风散寒止痛的药物,如
麻黄细辛桂枝等;如果寒邪偏胜可酌加用干姜、炮附子等温经散寒;如果风邪偏胜还可以可酌加秦艽、羌活等以祛风除湿。若患者病程较长,有气血亏虚的表现,又感受风寒湿热的邪气,可以用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以祛风除湿,补益气血。另外,可以在辨证论治选方用药的基础上酌情加独活牛膝等药物,以之为“舟楫”,做为引经药,引药下行。
3.3湿热痹阻证
  临床表现:该种证型临床常见腰膝腿足重着疼痛,肢体或心中烦热,遇热或阴雨天则疼痛和烦热的感觉加重,恶热,汗出粘腻甚或色黄染衣,口舌干或口中粘腻不清爽,小便短赤,大便不畅,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其治疗当以清热利湿为主。方药:以加味四妙散为主加减。该种证型要区热邪与湿邪的偏重。如果湿邪偏重,可以酌情重用
车前子茵陈滑石等祛除湿邪的药物;如果热邪偏重,可以酌情加用黄连知母黄芩等清热药物。必须要指出的是,该证型由于湿热黏滞,所以病程较长,临床须认真调养护理。
3.4 肝肾亏虚证
  临床表现:证见腰腿疼痛反复发作,缠绵不愈,劳累后加重或复发,腰膝肢体麻木有冷感,双下肢沉重乏力,或伴有下肢肌肉萎缩。偏于阳虚者面色苍白,手足不温或腰腿发凉,男子或有阳痿,早泄,妇女则带下清稀,舌质淡,苔白滑或淡红;偏于阴虚者则面色潮红或两颧红赤,咽干口渴,五心烦热,失眠多梦,男子或有遗精,舌干红少苔,脉弦细数。
肝肾亏虚者临床治疗时,需以阴阳为纲。偏于阳虚者治疗以温肾壮阳为主,方药以右归丸为主加减,也可以用中成药金匮肾气丸口服。偏于阴虚者治疗以养阴通络为主。药用左归丸为主加减,也可以用中成药六味地黄丸口服。
4.中药外用
中药外用对与腰椎间盘突出挣的治疗也具有独到的疗效,临床上可以用中药外敷、熏蒸、或离子透入等多正方法。
如刘昌盛等[2]用生川乌30克,生草乌30克,
桂枝15克,当归15克,鸡血藤30克,宽筋藤30克,透骨草30克,大黄15克。以上八种药物以水浸泡后,置于熏蒸锅内,加水至3~4升,急火煎至两升左右,然后再将熏蒸锅置于特制的熏蒸床下,使药物蒸气持续熏蒸疼痛部位,每次大约半小时左右,每天熏蒸2~3次。注意不要太热以免烫伤皮肤。一般每副药可以重复使用2~3次,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5.综述
总之,可以用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药众多,历史悠久,各家方药均各有特色。但笔者认为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治疗,不仅要细致观察其特征性临床表现,而且还要重视其全身变化,积极寻求病因,认真分析其主要病机,然后根据其病因病机的不同,辨证选方用药。虽然古代很多医家都认为“腰痛”多因“血瘀”、“肾虚”而起,但临床不可偏执于此。若其人居地湿邪偏盛或感受触冒湿邪,其病仍然多湿,而湿邪蕴久又多化热,故临床上也有一部分患者可以可辨证为“湿热”型;若其病久往往兼有“血瘀”,故对于久病只人可以家用虫类药物,以剔邪搜络;年高者往往多兼有“肾虚”,临床应当酌情加用补益肝肾的药物。
所以临床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辨证治疗,应根据其病因病机的不同而分别选用不同方药,或参之以经方,或应用有效验的时方,时方经方互相配合,再根据具体病例的不同加以化裁,临床应用必有验效。
不可忽视的是,中药辨证施治也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例如,南方地气潮湿,如多用
当归等辛燥之物,体必不能受之;天气炎热,即使辨证为体虚当予补剂,也应当慎用滋腻膏补之品,以免碍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