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市第一中学图片:2009届新课标语文文言文阅读汇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04:31:16

2009届新课标语文考点预测

第四部分:文言文阅读

考点17:史传文阅读

§17.3 唐五代十国宋部分

一、考点介绍

传记类阅读是文言文阅读的重头戏,在2006年以前基本上是独霸高考文言文试题选材,此后,古代散文、小品文甚至古小说异军突起,但传记类的“浅易”和取材广泛的特点,使得它仍旧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考生阅读传记类的文章,要注意古代史传文叙事、写人的特点,还要注意高考试题往往对原文有删节的特点

高考真题

(一)(2005年江苏卷,三)(12分,每小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阳城,字亢宗,定州北平人。城谦恭简素,遇人长幼如一。远近慕其行,来学者迹接于道。闾里有争讼,不诣官而诣城决之。有盗其树者,城过之,虑其耻,退自匿。尝绝粮,遣奴求米,奴以米易酒,醉卧于路。城怪其故,与弟迎之,奴未醒,乃负以归。及觉,痛咎谢,城曰:“寒而饮,何责焉?”山东节度府闻城义者,发使遗五百缣,戒使者不令返。城固辞,使者委而去,城置之未尝发。会里人郑俶欲葬亲,贷于人无得,城知其然,举缣与之。德宗召拜右谏议大夫,遣长安尉杨宁赍束帛诣其家。

  初,城未起,缙绅想见风采。既兴草茅,处谏诤官,士以为且死职,天下益惮之。及受命,它谏官论事苛细纷纷,帝厌苦。而城方与二弟延宾客,日夜剧饮。客欲谏止者,城揣知其情,强饮客,客辞,即自引满,客不得已,与酬酢,或醉仆席上,城或先醉卧客怀中,不能听客语。常以木枕布衾质钱,人重其贤,争售之。每约二弟:“吾所俸入,而可度月食米几何,薪菜盐几钱,先具之,余送酒家,无留也。”服用无赢副,客或称其佳可爱,辄喜,举授之。有陈苌者,侯其得俸,常往称钱之美,月有获焉。

  及裴延龄诬逐陆赞等,帝怒甚,无敢言。城闻,曰:“吾谏官,不可令天子杀无罪大臣。”乃约拾遗王仲舒上疏极论延龄罪;慷慨引谊,申直赞等,累日不止。帝大怒,召宰相抵城罪。顺宗方为皇太子,为开救,得免。然帝意不已,欲遂相延龄。城显语曰:“延龄为相,吾当取白麻坏之,哭于廷。”帝不相延龄,城力也。

  城出为道州刺史,州产侏儒,岁贡诸朝,城哀其生离,无所进。帝使求之,城奏曰:“州民尽短,若以贡,不知何者可供。”自是罢。赋税不时,观察使数诮责。观察府遣判官督赋,至州,怪城不迎,以问吏,吏曰:“刺史以为有罪,自囚于狱。”判官惊,驰入,谒城曰:“使君何罪?我奉命来候安否耳。”留数日,城不敢归,寝馆外以待命。判官遽辞去。顺宗立,召还城,而城已卒,年七十。(节选自《新唐书·阳城传》)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及觉,痛咎谢       ②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B.①强饮客,客辞       ②王子皇孙,辞楼下殿
 C.①即自引满,        ②引壶觞以自酌
 D.①赋税不时,观察使数诮责  ②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

10.文中“为开救”的“为”字,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B.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C.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D.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阳城智谋的一组是
 ①闾里有争讼,不诣官而诣城决之    ②城固辞,使者委而去,城置之未尝发
 ③城或先醉卧客怀中,不能听客语    ④延龄为相,吾当取白麻坏之,哭于廷
 ⑤州民尽短,若以贡,不知何者可供   ⑥刺史以为有罪,自囚于狱 
 A.②③⑤   B.①②④    C.①④⑥   D.③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阳城宽厚待人。他看到有人偷他家的树,为了不使那人难堪,自己躲开了;派去求米的家奴拿米换了酒喝,醉倒在半路上,阳城一点也没有责备他。
 B.德宗皇帝召阳城任右谏议大夫,人们认为他一定能拼死力谏,但阳城看到朝廷腐败,皇帝又听不进谏言,于是和两个弟弟请来宾客日夜酗酒,常常喝得酩酊大醉。
 C.裴延龄捏造罪名陷害陆贽等人,皇帝信以为真,极为震怒,无人敢出来讲话。阳城挺身而出,约王仲舒一起上疏,极力揭发裴延龄的罪过,接连几天为陆贽等人申辩。
 D.观察府派判官来催办税赋,阳城就投狱自罚。判官拜见阳城说,我不过是奉命来给您请安的。判官待了几天,见阳城仍然不敢回去,只好匆忙辞别。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⑴会里人郑俶欲葬亲,贷于人无得,城知其然,举缣与之。
 ⑵常以木枕布衾质钱,人重其贤,争售之。
 ⑶有陈苌者,候其得俸,常往称钱之美,月有获焉。

(二)(2005年江西卷)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唐临,京兆长安人,周内史瑾孙也。其先自北海徒关中,伯父令则,开皇末为左底子,坐谄事太子勇诛死。临少与兄皎俱有令名。……出为万泉丞。县有轻囚十数人,会春暮时雨。临白令请出之,令不许。临曰:“明公若有所疑,临请自当其罪。”令因请假,临召囚悉令归家耕地,与之约,令归系所。囚等皆感恩贷,至时毕集诣狱 ,临因是知名。

再迁侍御史,奉使岭外,按交州刺使李道彦等申叩冤系三千余人。累转黄门侍郎,加银青光禄大夫。俭薄寡欲,不治第宅,服用简素,宽于待物。尝欲吊丧,令家童自归取白衫,家憧误将趁农,惧未敢进。临察知之,使召谓曰:“今日气遂,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之也。”又尝令人煮药失制,潜知其故,喂曰:“阴晴不宜服药,宜即弄之。”竟不扬言其过,其宽恕如此。

 高宗即位,检校史部侍郎。其年,进大理卿。高宗尝问临在狱系四之数,临对诏称旨,帝喜曰:“朕甘在东宫,卿已事朕,朕成大位,卿又居近职,以畴昔相委,故受卿此任。然为国之要,在于刑法,法急则人残,法宽则失罪,务令折中,称朕意焉。”高宗又尝亲录死囚,前卿所断者号叫称冤,临所入者独无言。帝怪问状,囚曰:“罪实自犯,唐卿所断,既非冤滥,所以绝意耳。”帝叹息良久曰:“为狱者不当如此耶!”    永徽元年,为御史大夫。明年,……寻迁刑部尚书,加金紫光禄大夫,复历兵部、度支、隶部三尚书。显庆四年,坐事贬为湖州刺史,卒官,年六十。(节选自《旧唐书·唐临传》)

 11、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坐谄事太子勇诛死                       坐:获罪。 

B.临少与兄皎具有令名                     令:美好。 

C.令因请假,临召囚悉令归家耕种           请假:请求休假。 

D.为狱者不当如此耶                       为狱:主掌讼事。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向取白衫,且止之也                 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B.唐临,京兆长安人,周内史瑾孙也     西伯,伯也,拘于羑里    

 C.令因请假,临召囚悉令归家耕地       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     

D.以畴昔相委,故受卿此任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1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组为四组,全能能够说明唐临“宽于待物”的一组是 

① 临召囚悉令归家耕种 ② 按交州刺使李道彦等中叩冤系三千余人 ③ 今日气遂,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之也 ④ 阴晴不宜服药,宜即弃之 ⑤ 前卿所断者号叫称冤,临所入者独无言 ⑥ 罪时自犯,唐卿所断,既非冤滥,所以艳意耳 

A.①⑤⑥          B. ①③④         C. ②④⑥            D. ③④⑤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临要求囚狱们春耕之后回到监狱,这些囚犯感激唐临的宽容与体恤,果然按要求的时间全都自觉回到狱中。 

B.唐临曾侍奉太子李治(唐高宗),高宗即位后,念其忠诚,提拔他为大理卿。 

C.唐临宽以待人,明于断狱,勇于任事,生活俭朴。

 D.本文作者侧重表现唐临刚正不阿、为官清廉的一面,对其功高贵薄、晚年被贬的遭遇寄予了一定的同情。 

第Ⅱ卷(共108分)

四、(18分)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⑴县有轻囚数十人,会春暮时雨,临白令请出之,令不许。

译文: 

⑵为国之要,在于刑法,法急则人残,法宽则失罪,务令折中称朕意焉。

译文: 

(三)(2005年辽宁卷,三)(12分,每小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冯道,字可道,瀛州景城人。其先为农为儒,不恒其业。道少纯厚,好学能文,不耻恶衣食,负米奉亲之外,唯以披诵吟讽为事,虽大雪拥户,凝尘满席,湛如①也。寻荐为霸府从事,俄署太原掌书记,时庄宗并有河北,文翰甚繁,一以委之。
  庄宗与梁军夹河对垒一日郭崇韬以诸校伴食数多主者不办请少罢减。庄宗怒曰:"孤为效命者设食都不自由,其河北三镇,令三军别择一人为帅,孤请归太原以避贤路。"遽命道对面草词,将示其众。道执笔久之,庄宗正色促焉,道徐起对曰:"道所掌笔砚,敢不供职。今大王屡集大功,方平南寇,崇韬所谏,未至过当,阻拒之则可,不可以向来之言,喧动群议,敌人若知,谓大王君臣之不和矣。幸熟而思之,则天下幸甚也。"俄而崇韬入谢,因道之解焉,人始重其胆量。
  明宗入洛,遽谓近臣安重诲曰:"先帝时冯道郎中何在?"重诲曰:"近除翰林学士。"明宗曰:"此人朕素谙悉,是好宰相。"未几,迁中书侍郎、刑部尚书平章事。凡孤寒士子,抱才业、素知识者,皆与引用,唐末衣冠,履行浮躁者,必抑而置之。有工部侍郎任赞,因班退,与同列戏道于后曰:"若急行,必遗下《兔园册》②。"道知之,召赞谓曰:"《兔园册》皆名儒所集,道能讽之。中朝士子止看文场秀句,便为举业,皆窃取公卿,何浅狭之甚耶!"赞大愧焉。
  天成、长兴中,天下屡稔,朝廷无事。明宗每御延英,留道访以外事,道曰:"陛下以至德承天,天以有年表瑞,更在日慎一日,以答天心。臣每记在先皇霸府日,曾奉使中山,径井陉之险,忧马有蹶失,不敢怠于衔辔,及至平地,则无复持控,果为马所颠仆,几至于损。臣所陈虽小,可以喻大。陛下勿以清晏丰熟,便纵逸乐,兢兢业业,臣之望也。"明宗深然之。  (节选自《旧五代史·冯道传》)
  []①湛如:安然。②《兔园册》:书名,即《兔园册府》,唐人编著,五代时流行民间,为村塾童蒙读本。今佚。
  1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恒其业    恒:固定  B.可以喻大    喻:比喻
C.道能讽之    讽:背诵  D.遽命道对面草词    遽:立即

  1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果为马所颠仆       吾属今为之虏矣  B.不敢怠于衔辔    少益耆食,和于身也
  C.谓大王君臣之不和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D.一以委之       将以衅钟
  13.以下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冯道有胆量的一组是
  ①  虽大雪拥户,凝尘满席,湛如也  ②  崇韬所谏,未至过当  ③  唐末衣冠,履行浮躁者,必抑而置之  ④  道所掌笔砚,敢不供职  ⑤  何浅狭之甚耶  ⑥  陛下勿以清晏丰熟,便纵逸乐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①④⑥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凡是有才学、有知识的穷书生,冯道都予以引荐和任用。
  B.任赞的戏语是讥讽冯道选拔和任用人才的水平不高。
  C.冯道以其胆识劝谏庄宗,并指出了庄宗所为的不妥之处。
D.冯道以自己的切身体会规劝明宗要日慎一日,居安思危。

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用""断句。(4)
庄 宗 与 梁 军 夹 河 对 垒 一 日 郭 崇 韬 以 诸 校 伴 食 数 多 主 者 不 办 请 少 罢 减。
  16.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1)俄而崇韬人谢,因道之解焉。(3)


(2)陛下以至德承天,天以有年表瑞。(3)

(四)(2005年重庆卷,三)(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

 阅读下文。完成第1013题。 

侯可字无可,华州华阴人。少倜傥不羁,以气节自许。既壮,尽易前好,笃志为学。随计①入京,里中醵金赆行②。比还,悉散其余与同举者,日:“此金,乡里所以资应诏者也,不可以为他利。”且行,闻乡人病,念日:“吾归,则彼死矣!”遂留不去。病者愈,辍己马载之,徒步而归。 

孙沔征侬徭,请参军事,奏功得官,知巴州化城县。巴俗尚鬼而废医,唯巫言是用,娶妇必责财,贫人女至老不得嫁。可为约束,立制度,违者有罪,几变其习。再调华原主簿。富人有不占田籍而质人田券至万亩,岁责其租。可晨驰至富家,发椟出券归其主。郡吏赵至诚贪狡区凶横,持守以下短长,前后莫能去。可暴其罪,荷枷置狱,言于大府诛之,闻者快服。 

签书仪州判官。西夏寇边,使者使可按视,即以数十骑涉夏境,猝与之遇,亟分其骑为三四,令之日:“建尔旗帜,旋山徐行。”夏人循环间见,疑以为诱骑不敢击。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说渭源羌酋输地八千顷,因城熟羊③以抚之。琦上其功。 

可轻财乐义,急人之急,忧人之忧。与田颜为友。颜病重,千里求医,未归而颜死,目不瞑。人曰:“其待侯君乎?”且殓而可至,拊之乃瞑。颜无子,不克葬,可辛勤百营,鬻衣相役,卒葬之。方天寒,单衣以居,有馈白金者,顾颜之妹处室,举以佐其奁具。一日自远归,家以窭告,适友人郭行扣门曰:“吾父病,医邀钱百千,卖吾庐而不售。”可恻然,计橐中装④略当其数,尽与之。关中称其贤。 (选自《宋史·列传》

【注】①计:计吏,考察官吏的官员。②醵:聚集钱财;赆:临行时赠送礼物。③熟羊:地名。 ④橐中装:指珠玉之类的财物。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娶妇必责财,贫人女至老不得嫁      责:索求 

B.夏人循环间见,疑以为诱敌不敢击     间:间或 

 C.富人有不占田籍而质人田券至万亩   质:质问

D.颜无子,不克葬                 克:能够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少倜傥不羁,以气节自许            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  

B  其待侯君乎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C  即以数十骑涉夏境,猝与之遇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D  卖吾庐而不售                      位尊而无功

12.下列各句中,与“唯巫言是用”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B.一日自远归,家以窭告  

      C.言于大府诛之                D.夫晋,何厌之有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可少年时倜傥不羁,长大后笃志为学。家贫,乡亲们凑钱资助他入京应诏,回来后将钱全分给其他同举者,将要走时又留下来照顾生病的乡人,显示出他自律不贪的良好品格。
B.侯可任地方官政绩卓著。在巴州化城时,订立规约制度,基本上改变了当地“尚鬼废医”、“娶妇责财”等陋习。在华原时,打击富人的巧取豪夺;把贪暴的郡吏绳之以法,此举大快人心,得到百姓的佩服和拥护。 

 C.侯可能妥善处理边境事务。西夏寇边时,使者派侯可巡视,侯可立即带领数十骑到了边境,突然与夏人相遇。他派人迷惑敌人,使夏人“不敢击”;又说服羌人首领献纳土地,并筑熟羊城来安抚他们,韩琦上报他的功绩。                                         D.侯可轻财乐义,有朋友去世,他“鬻衣相役”以葬,并用所“馈白金”为朋友未出嫁的妹妹置办嫁妆;友人父病无钱医治,侯可把自己的财物全给了他。其义举获得人们交口称赞。 

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1)可晨驰至富家,发椟出券归其主。 


 (2)令之日:“建尔旗帜,旋山徐行。”


(3)可恻然,计橐中装略当其数,尽与之。 

(五)(2007年海南宁夏卷,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韦丹字文明,京兆万年人。早孤,从外祖颜真卿学。顺宗为太子,以殿中侍御史召为舍人。新罗国君死,诏拜侍封郎中往吊。故事,使外国,赐州县十官,卖以取费,。丹曰:“使外国,不足于资,宜上请,安有贸官受钱?”即具疏所宜费,帝命有司与之。还为容州刺史。教民耕织,止惰游,兴学校,民贫自鬻者,赎归之,禁吏不得掠为隶。始城州,周十三里,屯田二十四所,教种茶、麦,仁化大行。以谏议大夫召,有直名。刘辟反,议者欲释不诛,丹上疏,以为“孝文世,法废人慢,当济以威,今不诛辟,则可使者惟两京耳”。宪宗褒美。乃拜晋慈隰州观察使,封武阳郡公。阅岁,自陈所治三州,非要害地,不足张职,为国家费,不如属之河东,帝从之。徙为江南西道观察使。丹计口受俸,委余于官,罢八州冗食者,收其财。始,民不知为瓦屋,草茨竹椽,久燥则戛而焚。丹召工教为陶,聚材于场,度其费为估,不取赢利。人能为屋者,受材瓦于官,免半赋,徐取其偿;逃未复者,官为为之。贫不能者,畀以财;身往劝督。有吏主仓十年,丹覆其粮,亡三千斛,丹曰:“吏岂自费邪?”籍其家,尽得文记,乃权吏所夺。召诸吏曰:“若恃权取于仓,罪也,与若期一月还之。”皆顿首谢,及期无敢违。有卒违令当死,释不诛,去,上书告丹不法,诏丹解官待辨。会卒,年五十八。验卒所告,皆不实,丹治状愈明。大和中,裴谊观察江西,上言为丹立祠堂,刻石纪功,不报。宣宗读《元和实录》,见丹政事卓然,它日与宰相语:“元和时治民孰第一?”周墀对曰:“臣尝守江西,韦丹有大功,德被八州,殁四十年,老幼思之不忘。” 乃诏观察使上丹功状,命刻功于碑。 (节选自《新唐书·韦丹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早孤,从外祖颜真卿学 孤:幼年丧父 

B.始城州,周十三里 城:构筑城墙 

C.法废人慢,当济以威 济:渡过难关 

D.与若期一月还之 期:约定时间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韦丹“助民安居”的一组是()(3分) 

①民贫自鬻者,赎归之 ②教种茶、麦,仁化大行 ③罢八州冗食者,收其财 

④度其费为估,不取赢利 ⑤免半赋,徐取其偿 ⑥韦丹有大功,德被八州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韦丹为人率直,敢于发表不同意见。旧例规定,凡出使外国,朝廷赐下州县官员名额,卖出后充作资费,韦丹认为费用应有朝廷支付,不可卖官求钱。 

B、韦丹认为法令废弛会导致人们对它的轻视,因而主张严惩谋反的刘辟;对所治三州,认为并非要害之地,不必多花费国家钱财,不如划归河东管辖。 

C、韦丹对贪污现象仔细核查,责之甚严。仓库主管十年间侵吞粮食三千斛,韦丹抄没其家,查得实据,下令一月之内如数补还,保住国家财产不受损失。 

D、韦丹去世之后,裴谊建议为他设立祠堂,刻石记功,当朝宰相也认为他的功德使江西老幼思之不忘。皇上于是下令观察使上报韦丹的功绩并刻碑表彰。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逃未复者,官为为之。贫不能者,畀以财

2)验卒所告,皆不实,丹治状愈明。 

(六)(2007年全国卷Ⅰ,河北、河南、陕西、广西,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宋均字叔庠,南阳安众人也。以父任为郎,时年十五,好经书,每休沐日,辄受业博士,通《诗》《礼》,善论难。至二十余,调补辰阳长。其俗少学者而信巫鬼,均为立学校,禁绝淫祀,人皆安之。迁上蔡令,时禁人丧葬不得侈长,均曰:“夫送终逾制,失之轻者。今有不义之民,尚未循化,而遽罚过礼,非攻之先。”竞不肯施行。迁九江太守,郡多虎暴,数为民患,常募设槛阱而犹多伤害。均曰:“夫虎豹在山,鼋鼍在水,各有所托。且江淮之有猛兽,犹北土之有鸡豚也。今为民害,咎在残吏,而劳勤张捕,非忧恤之本也。其务退奸贪,思进忠善,可一去槛阱,除削课制。”其后传言虎相与东游渡江。中元元年,多蝗,其飞至九江界者,辄东西散去,由是名称远近。浚道县有唐、后二山,民共祠之,众巫遂取百姓男女,岁岁改易,既而不敢嫁娶,前后守令莫敢禁。均乃下书日:“自今以后,为山娶者皆娶巫家,勿扰良民。”于是遂绝。永平元年,迁东海相,在郡五年,坐法免官。而东海吏民思均恩化,为之作歌,诣闲乞还者数个人。显宗以其能,七年,征拜尚书令。每有驳议,多合上旨。均尝删剪疑事,帝以为有奸, 大怒。诸尚书惶恐,皆叩头谢罪。均顾厉色曰:“盖忠臣执义,无有二心。若畏威失正,均虽死,不易志。”帝善其不挠,迁均司隶杜尉。数月,出为河内太守,数化大行。均尝寝病,百姓耆老为祷请,旦夕问起居,其为民爱若此。以疾上书乞免,帝使中黄门慰问,固留养疾。司徒缺,帝以均才任宰相,均流涕而辞。均性宽和,不喜文法,常以为苛察之人,身戎廉法,而巧黠刻削,毒加百姓,灾害流亡所由而作。及在尚书,恒欲叩头争之,以时方严切,故遂不敢陈。帝后闻其言而追悲之。建初元年,卒于家。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送终逾制,失之轻者 失:过错。     

B.常募设槛阱而犹多伤害 募:招求。

   C.有唐、后二山,民共祠之 祠:祭祀。   

D.帝菩其不挠,迁均司隶校尉 挠:阻碍。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宋均恩德感动民众的一组是

  ①禁人丧葬不得侈长 ②诣闻乞还者数千人  ③百姓耆老为祷请 ④其为民爱若此   ⑤使中黄门慰问 ⑥后闻其言而追悲之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③④  D.④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

A.宋均早年任郎官时好读经书,常用休息日从师学习,精通《诗》《礼》二经,长于论辩。任上蔡令时执政平稳,不做偏激之事,体现了宽厚的风格。

     B.宋均任九江太守时,认为虎豹鼋鼍所以为害,在于未能善待它们,应屏除贪欲,撤除槛阱;对于共祠唐、后二山的习俗,主张不应当因此肆扰百姓。

C.宋均在尚书令任上正直敢言,任地方官又有治绩,固而深受皇帝赏识。他因病请求辞职时,皇帝给他优厚待遇,不仅派人问候,同时仍想委以重任。

D.宋均认为烦苛的人,可能廉洁守法,而那些狡诈刻毒的人,却会带来灾祸;早年任尚书令时即想以此向上陈告,只是限于当时形势,因而未敢上奏。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为民害,咎在残吏,而劳勤张捕,非忧恤之本也。

译文: 

2)盖忠臣执义,无有二心。若畏威失正,均虽死,不易志。

译文: 

(七)(2007年全国卷II,吉林 黑龙江 云南 贵州 新疆 青海 甘肃 内蒙 西藏卷,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安重荣,小字铁胡,朔州人也。重荣有力,善骑射,为振武巡边指挥使。虽武夫,而晓吏事,其下不能欺。有夫妇讼其子不孝者,重荣拔剑授其父,使自杀之,其父泣曰:“不忍也!”其母从傍诟骂,夺其剑而逐之,问之,乃继母也,重荣叱其母出。重荣起于军卒,暴至富贵,而见晋高祖自藩侯得国,尝谓人曰:“天子宁有种邪?兵强马壮者为之尔!”虽怀异志,而未有以发也。是时,高祖与契丹约为父子,契丹骄甚,高祖奉之愈谨,重荣愤然,以谓“屈中国以尊夷狄,困已敝之民,而充无厌之欲,此晋万世耻也!”数以此非诮高祖。契丹使者往来过镇州,重荣箕踞慢骂,不为之礼,或执杀之。是时,吐浑白氏役属契丹,苦其暴虐,重荣诱之入塞。契丹数遣使责高祖,并求使者,高祖对使者鞠躬俯首,受责愈谨,多为好辞以自解,而姑息重荣不能诘。天福六年夏,契丹使者拽剌过镇,重荣侵辱之,拽剌言不逊,重荣怒,执拽剌;又为书以遗朝廷大臣、四方藩镇,皆以契丹可取为言。高祖患之,为之幸邺,报重荣曰:“前世与虏和亲,皆所以为天下计,今吾以天下臣之,尔以一镇抗之,大小不等,无自辱焉!”重荣谓晋无如我何,反意乃决。重荣虽以契丹为言,反阴遣人与幽州节度使刘晞相结。契丹亦利晋多事,幸重荣之乱,期两敝之,欲因以窥中国,故不加怒于重荣。

其冬,安从进反襄阳,重荣闻之,乃亦举兵。是岁,镇州大旱、蝗,重荣聚饥民数万,驱以向邺,声言入觐。高祖遣杜重威逆之,兵已交,其将赵彦之与重荣有隙,临阵卷旗以奔晋军。重荣闻彦之降晋,大惧,重荣以吐浑数百骑守牙城,重威使人擒之,斩首以献,高祖御楼受馘,命漆其首送于契丹。

注:藩镇:指总领一万的军府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C )

A、有夫妇讼其子不孝者。    讼:控告 B、重荣起于军卒,暴至富贵。暴:突然 

C、契丹骄甚,高祖奉之愈谨。谨:严格 D、姑息重荣不能诘。        诘:追问 

9、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安重容“怀异志”和“非诮高祖”的一组是:( B ) 

A、天子宁有种邪/重荣箕踞慢骂           B、兵强骊壮者为之尔/屈中国以尊夷狄    C、重荣诱之入塞而充无厌之欲          D、重荣怒,执拽剌此晋万世耻也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顶是:( B ) 

A、安重荣虽为武官,但也通晓文吏事务。在处理一起家庭纠纷时,生父不忍杀其子,继母则提剑杀逐,重荣不满继母的行径,厉声将她斥退。 

B、安重荣愤然于高祖屈尊事夷,每遇契丹使者均极力轻慢侮辱对方,甚至抓捕杀死他们,高祖屈已礼待契丹,而对重荣的一系列做法坚决反对。 

C、契丹一直伺机图谋晋朝,本应引起晋朝君臣高度警惕,高祖却表示前朝与虏和亲和做法都是为国家考虑现今重荣对抗契丹只能是自取其辱。 

D、安重荣肖兵起事,借口朝见,聚集数万饥民前往邺地。高祖派遣部队阻击,在双方交战中重荣被俘遇害,高祖令人漆其首级后将它送给契丹。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1)又为书以遗朝廷大臣、四方藩镇,皆以契丹可取为言。 

(2)契丹亦利晋多事,幸重荣之乱,期两敝之 

 

(八)(2008年安徽卷,三)(9分,每小题3分)

    文言文选文又回归到传统的纪传体的历史散文,相对于前两年,阅读难度大为降低。虽然官职名称较多,相信大多数考生还是很快能读懂文章大意的。设置大题目难度不是很大。只是选文缺少原创,该段文字近五六年来,曾被很多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考试选用过,给人似曾相识之感,虽说所设置的题目不一样,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失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韩休,京兆长安人。工文辞,举贤良。玄宗在东宫,令条对国政,与校书郎赵冬曦并中乙科,擢左补阙,判主爵员外郎。进至礼部侍郎,知制诰。出为虢州刺史。號于东、西京为近州,乘舆所至,常税厩刍①,休请均赋它郡。中书令张说曰:“免號而与它州,此守臣为私惠耳。”休复执论,吏白恐忤宰相意,休曰:“刺史幸知民之敝而不救,岂为政哉?虽得罪,所甘心焉。”讫如休请。以母丧解,服除,为工都侍郎,知制诰。迁尚书右丞。侍中裴光庭卒,帝敕萧嵩举所以代者,嵩称休志行,遂拜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休直方不务进趋,既为相,天下翕然宜之。万年尉李美玉有罪,帝将放岭南。休曰:“尉小官,犯非大恶。今朝廷有大奸,请得先治。金吾大将军程伯献恃思而贪,室宅舆马僭法度,臣请先伯献,后美玉。”帝不许,休固争曰:“罪加且不容,巨猾乃置不问,陛下不出伯献,臣不敢奉诏。”帝不能夺。大率坚正类此。初,嵩以休柔易,故荐之。休临事或折正嵩,嵩不能平。宋璟闻之曰:“不意林能尔,仁者之勇也。”嵩宽博多可,休峭鲠,时政所得失,言之未尝不尽。帝尝猎苑中,或大张乐,稍过差,必视左右曰:“韩休知否?”已而疏辄至。尝引鉴,默不乐。左右曰:“自韩休入朝,陛下无一日欢,何自戚戚,不逐去之?”帝曰:“吾虽瘠,天下肥矣。且萧嵩每启事,必顺旨,我退而思天下,不安寝。韩休敷陈治道,多讦直,我退而思天下,寝必安。吾用休,社稷计耳。”后以工部尚书罢。迁太子少师,封宜阳县子。卒,年六十八,赠扬州大都督,谥曰文忠,宝应元年,赠太子太师。

(节选自《新唐书·韩休传》)

[]①厩刍:草料。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休复执论       执:坚持。

B.休直方不务进趋    务:致力于。

C.帝不能夺       夺:使……改变。

D.吾用休,社稷计耳    计:计策。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以母丧解,服除,为工部侍郎

     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不意休能尔,仁者之勇也

    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时政所得失,言之未尝不尽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D.何自戚戚,不逐去之

    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韩休擅长写文章,被举荐为贤良,在玄宗为太子时,受命逐条回答有关国政问题,此后担任过一系列重要的官职。

B.韩休任號州刺史期间,体察民情,请求为號州百姓减免赋税,经过努力终获成功,表现出他为民请命的仁爱之心。

C.韩休因萧嵩举荐而任宰相,他的耿介刚直与萧嵩的宽容随和形成互补,二人关系也很和谐,因而得到宋璟的赞许。

D.韩休秉公直谏给了玄宗很大压力,但面对谗言,玄宗非常清醒,将韩休与萧嵩进行比较,说明了任用韩休的理由。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刺史幸知民之敝而不救,岂为政哉?虽得罪,所甘心焉。

    (2)罪细且不容,巨猾乃置不问,陛下不出伯献,臣不敢奉诏。

(九)(2008年辽宁卷,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韩擒字子通,河南东垣人也,后家新安。少慷慨,以胆略见称,容貌魁岸,有雄杰之表。性又好书,经史百家皆略知大旨。周太祖见而异之,令与诸子游集。后以军功,稍迁仪同三司,袭爵新义郡公。武帝伐齐,齐将独孤永业守金墉城,擒说下之。进平范阳,拜永州刺史。陈人逼光州,擒以行军总管击破之。高祖作相,迁和州刺史。陈将频寇江北,前后入界。擒屡挫其锋,陈人夺气。开皇初,高祖潜有吞并江南之志,以擒有文武才用,夙著声名,于是委以平陈之任,甚为敌人所惮。及大举伐陈,以擒为先锋。擒率五百人宵济,袭采石,守者皆醉,擒遂取之。进攻姑熟,半日而拔,次于新林。江南父老素闻其威信,来谒军门,昼夜不绝。陈人大骇,其将相继降之。晋王广上状,高祖闻而大悦,宴赐群臣。陈叔宝遣领军蔡征守朱雀航,闻擒将至,众惧而溃。符蛮奴为贺若弼所败,弃军降于擒。擒以精骑五百,直入朱雀门。陈人欲战,蛮奴撝之曰〔注〕:“老夫尚降,诸君何事!”众皆散走。遂平金陵,执陈主叔宝。时贺若弼亦有功。乃下诏于晋王曰:“此二公者,深谋大略,东南逋寇,朕本委之,静地恤民,悉如朕意。九州不一,已数百年,以名臣之功,成太平之业,天下盛事,何用过此!闻以欣然,实深庆快。平定江表,二人之力也。”赐物万段。先是,江东有歌谣曰:“黄斑青骏马,发自寿阳浚,来时冬气末,去日春风始。”皆不知所谓。擒本名虎,平陈之际,又乘青骏马,往反时节与歌相应,至是方悟。其后突厥来朝,上谓之曰:“汝闻江南有陈国天子乎?”对曰:“闻之。”上命左右引突厥诣擒前,曰:“此是执得陈国天子者。”擒厉然顾之,突厥惶恐,不敢仰视,其有威容如此。俄征还京,上宴之内殿,恩礼殊厚。无何因寝疾,数日意卒,时年五十五。                         (节选自《隋书·韩擒虎传》)

〔注〕撝(huī):挥手呵斥。

8.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后以军功,稍迁仪同三司              稍:稍稍。

B.独孤永业守金墉城,擒说下之         说:劝服。

C.高祖潜有吞并江南之志               潜:暗中。

D.半日而拔,次于新林                 次:驻扎。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韩擒战功显赫的一组是

1擒有文武才用,夙著声名             2委以平陈之任,甚为敌人所惮

3袭采石,守者皆醉,擒遂取之         4来谒军门,昼夜不绝

5闻擒将至,众惧而溃                 6遂平金陵,执陈主叔宝

A.123    B.145    C.246    D.356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擒自小以有胆略知名,容貌魁伟,有豪杰的仪表。周太祖很赏识他,让独生子与他交往。在任职刺史后,屡次击败陈军的侵扰,陈人丧失了锐气。

B.韩擒揣摩高祖有吞并江南的志向,在伐陈时担任先锋。他率领五百人,半日攻下姑熟,陈人大惊,其将领相继投降。高祖闻讯十分喜悦,大宴群臣。

C.韩擒声名令陈军感到恐惧,陈叔宝遣部下镇守朱雀航,但军士逃散。其时贺若弼打败陈将任蛮奴也有军功,高祖在表彰韩擒的同时也表彰了贺若弼。

D.韩擒平陈的经历与此前江东的歌谣相应,当时人们不知歌谣何意,平陈之后才得以明白。韩擒被征召回京后,深受皇上礼遇,但不久却因急病而死。

11.把第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陈人欲战,蛮奴撝之曰:“老夫尚降,诸君何事!”众皆散走。

2)擒厉然顾之,突厥惶恐,不敢仰视,其有威容如此。

(十)(2008年全国卷Ⅰ,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廖刚字用中,南剑州顺昌人。宣和初,自漳州司录除国子录,擢监察御史。时蔡京当国,刚论奏无所避。以亲老求补外,出知兴化军。钦宗即位,以右正言召。丁父忧,服阕,除工部员外郎,以母疾辞。绍兴元年,盗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顺昌民以刚为命。刚喻从盗者使反业,既而他盗入顺昌,部使者檄刚抚定。刚遣长子迟喻贼,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寻召为吏部员外郎,言:“古者天子必有亲兵自将,所以备不虞而强主威。愿稽旧制,选精锐为亲兵,居则以为卫,动则以为中军,此强干弱枝之道。”又言:“国家艰难已极,今方图新,若会稽诚非久驻之地。请经营建康,亲拥六师往卫固守计,以杜金人窥伺之意。”丁母忧,服阕,复拜给事中。刚言:“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今诸将之兵备江、淮,不知几万,初无储蓄,日待哺于东南之转饷,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若屯田。”因献三说,将校有能射耕,当加优赏,每耕田一顷,与转一资,百姓愿耕,假以粮种,复以租赋。上令都督府措置。时朝廷推究章惇、蔡卞误国之罪,追贬其身,仍诏子孙毋得官中朝。至是章杰自崇道观知婺州,章仅自太府丞提举江东茶盐事。刚封还诏书,谓即如此,何以示惩,乃并与祠。时徽宗已崩,上遇朔望犹率群臣遥拜渊圣,刚言:“礼有隆杀,兄为君则君之,己为君则兄之可也。望勉抑圣心,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从之。郑亿年与秦桧有连而得美官,刚显疏其恶,桧衔之。金人叛盟,刚乞起旧相之有德望者,处以近藩,桧闻之曰:“是欲置我何地耶?”改工部尚书,而以王次翁为中丞。初,边报至,从官会都堂,刚谓亿年曰:“公以百口保金人,今已背约,有何面目尚在朝廷乎?”亿年奉祠去。明年致仕。以绍兴十三年卒。

(节选自《宋史·廖刚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部使者檄刚抚定                            檄:文告。

B.刚遣长子迟喻贼                            喻:开导。

C.愿稽旧制,选精锐为亲兵                    稽:查考。

D.以杜金人窥伺之意                          杜:制止。

9.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廖刚“对下采用安抚方式”和“对不公事敢于抗争”的一组是【    】

A              B

C       D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廖刚是南剑州人,任监察御史时正值蔡京当权。他敢于直言,奏事议论无所避忌。又很孝顺双亲,以亲老求往地方任职,父亲去世后又因母病辞任工部员外郎。

廖刚认为古代天子亲自率军,是为防备不测增强主威。当今也应精选亲兵,平时守卫,战时打仗。他又认为,当前国家危难,应率军往建康固守,防备金人入侵。

廖刚提出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如今诸将率领部队布于江淮之间,人多粮少,因而要重耕战、行屯田,将校若既能打仗又能种田,应当给以优待。

廖刚敢于直言。郑亿年因秦桧的关系而得美官,廖刚上疏奏其恶行,秦桧因此忌恨廖刚。金人叛盟,廖刚起用有德望的旧相,以遏制秦桧,又引起秦桧的强烈不满。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日待哺于东南之转饷,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若屯田。

2)兄为君则君之,己为君则兄之可也。

(十一)(2008年全国卷Ⅱ,供贵州、黑龙江、吉林、云南、甘肃、新疆、内蒙古、青海、西藏使用,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正确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王昙首,琅邪临沂人,太保少弟也。幼有业尚,除著作郎,不就。兄弟分财,昙首唯取图书而已。辟琅邪王大司马属,从府公修复洛阳园陵。与从弟球俱诣高祖,时谢晦在坐,高祖曰:“此君并膏粱盛德,乃能屈志戎旅。”昙首答曰:“既从神武之师,自使懦夫有立志。”晦曰:“仁者果有勇。”高祖悦。行至彭城,高祖大会戏马台,豫坐者皆赋诗;昙首文先成,高祖览读,因问弘曰:“卿弟何如卿?”弘答曰:“若但如民,门户何寄。”高祖大笑。昙首有识局智度,喜愠不见于色,闺门之内,雍雍如也。手不执金玉,妇女不得为饰玩,自非禄赐所及,一毫不受于人。太祖为冠军、徐州刺史,留镇彭城,以昙首为府功曹。太祖镇江陵,自功曹为长史,随府转镇西长史。高祖甚知之,谓太祖曰:“王昙首,沈毅有器度,宰相才也。汝每事咨之。”及即位,以昙首为侍中,诛徐羡之等,平谢晦,昙首之力也。晦平后,上欲封昙首等,会宴集,举酒劝之,因拊御床曰:“此坐非卿兄弟,无复今日。”时封诏已成,出以示昙首,昙首曰:“近日之事,衅难将成,赖陛下英明速断,故罪人斯戮。臣等虽得仰凭天光,效其毫露,岂可因国之灾,以为身幸。陛下虽欲私臣,当如直史何?”上不能夺,故封事遂寝。时兄弘录尚书事,又为扬州刺史,昙首为上所亲委,任兼两宫。彭城王义康与弘并录,意常怏怏,又欲得扬州,形于辞旨。以昙首居中,分其权任,愈不悦。昙首固乞吴郡,太祖曰:“岂有欲建大厦而遗其栋梁者哉?贤兄比屡称疾,固辞州任,将来若相申许者,此处非卿而谁?亦何吴郡之有。”时弘久疾,屡逊位,不许。昙首劝弘减府兵力之半以配义康,义康乃悦。七年,卒。太祖为之恸,中书舍人周赳侍侧,曰:“王家欲衰,贤者先殒。”上曰:“直是我家衰耳。”    节选自《宋书·王昙首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除著作郎,不就        就:赴任
B.与从弟球俱诣高祖      诣:拜访
C.乃能屈志戎旅          乃:于是
D.若但如民,门户何寄    但:只是

9、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王昙受“受赏识”和“善治家”的一组是

A.昙首有识局智度            一毫不受于人

B.沈毅有器度,宰相才也       妇女不得为饰玩

C.诛徐羡之等,平谢晦           闺门之内,雍雍如也

D.此坐非卿兄弟,无复今日       岂可因国之灾,以为身幸

10、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昙首是太保王弘之弟,自幼就很优秀,兄弟间分财产,他只拿取图书,从军后随高祖外出,高祖要众人赋诗,昙首写成,王弘对他评价甚高,高祖也很高兴。

B.王昙首性格沉稳,喜怒不形于色,同时治家有方,家庭融洽,太祖也赏识昙首,晋升他的官职,并遵高祖交代,遇事咨询昙首,昙首果然在平定国难中贡献很大。

C.王昙首在平定谢晦事中有功,当时封赏他的诏书已经拟就,但昙首婉拒不受,认为自己虽尽微薄之力,皇上即便偏爱。也无法面对史臣。封赏事于是搁置下来。

D.王昙首看出义康为权力之事心中不快,于是坚持要求调任吴郡。太祖打算重用昙首,未答应他的请求。昙首劝说其兄王弘让出部分兵力,才化解了彼此的矛盾。

11、把第I卷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既从神武之师,自使懦夫有立志。

2)近日之事,衅难将成,赖陛下英明速断,故罪人斯戮。

(十二)(2008年上海卷,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l题。(16)

建中四年,项城为叛军困。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曰:“君,县令也。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君如逃,则人谁肯固矣!”侃曰:“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

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扬氏言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将超城而下。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贼失势,遂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

    (1)则人谁肯固矣(    )         (2)其必济(     )

    (3)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   )    (4)侃率之以乘城(     )

18.下列句中“为”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

    A.项城为叛军困         B.县令李侃,不知所为

    C.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D.为君翻作《琵琶行》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

    (1)力不足,死焉,职也。

    (2)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

20.杨氏对胥吏百姓的一番陈词使得“众皆泣”,原因是 。(2)

21.联系全文,概括杨氏的性格特点。(2)

(十三)(2008年四川延考区,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蔡廷玉,幽州昌平人。事安禄山,未有闻。与朱泚同里闬,少相狎近。此为幽州节度使,奏署幕府。廷玉有沉略,善与人交,内外爱附。泚多所叩咨,数遣至京师。当是时,幽州兵最强,财雄,士骄悍,日思吞并,不知有上下礼法。廷玉间语论曰:“古未有不臣而能推福及子孙者。公南联赵、魏,北奚虏,兵多地险,然非永安计,一日起、魏反噬,公乃沸鼎鱼耳。不如奉天子,划多难,可勒勋鼎彝,若何?”泚善之,廷玉阴欲耗其力,则讽论出金币礼士,又劝归贡赋助天子经费。因劝泚入朝,泚将听,诸校怒,缚廷玉琴之,廷玉无桡辞,泚不忍杀,囚岁余出之,谓曰:“而亦悔乎?”廷三曰:“导公为逆即悔,勉公以义何悔为?”复絷满岁,问曰:“能省过否?不尔,且死。”对曰:“不杀我,公得名。杀我,吾得名。”泚不能屈,待如初。又有朱体微者,亦泚腹心。廷玉有建白,体微辄左右之,故泚愈信,桀傲稍革。廷玉遂藏朝事。而泚内畏弟滔逼己,滔亦劝泚入朝,乃以军属滔。廷玉、体微共白泚:“公入朝为功臣首,后务至重,须诚信者乃可付。滔虽大弟,多变不情,如假以兵,是嫁之祸也。”泚不听。二人随波到朝,德宗为太子时,知廷玉名,及见,礼眷殊渥。滔有请于泚,或不顺,廷工必折之,俾循故法。滔已破田悦,寝傲肆自用。左右有恶廷玉者,姜云:“素毁滔,欲四分燕,廷玉倡之,体微和之。”滔表言二人离间骨肉,请杀于有司,亦遗泚书云云。泚恚滔夺其军,不从。会滔以幽州叛,帝示滔表,而论亦白发其书,乃归罪于二人,贬廷工、体微以慰滔。滔使谍伺诸朝,曰:“上若不杀廷玉,当谪去,得东出洛,我且缚至麾下支解之。”将行,帝劳廷玉曰:“尔始行,为国受屈,岁中当还。”廷玉至蓝田驿,人曰左巡使郑詹:“商於道险,不可往。”詹追使趋潼关。廷玉告子曰:“我为天子不血刃下幽十一城,欲裂其壤,使不得桀,而败于将成,天助逆邪?今史使我出东都,此殆滔计,吾不可以辱国。”比至灵宝,自投于河。

(节选自《新唐书·蔡廷玉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事安禄山,未有闻        闻:识见。

B.可勒勋鼎彝,若何        勒:铭刻。

C.讽泚出金币礼士          讽:劝告。

D.能省过否?不尔,且死    省:检查。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蔡廷玉“暗助朝廷”的一组是

①廷玉阴欲耗其力            ②劝归贡赋助天子经费

③因劝泚入朝,泚将听        ④滔亦动泚入朝

⑤须诚信者乃可付            ⑥廷玉必折之,俾循故法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蔡廷玉与朱泚自小是亲近的朋友,朱担任幽州节度使,奏请让廷玉当幕府。当时幽州兵强财雄,日思吞并,不知上下礼法。廷玉劝告朱泚应事奉天子,建立功勋。

B.蔡廷玉暗中想减损朱泚实力,先是耗费其钱财,又劝朱泚入朝。这些举措触怒了朱的部属,捆绑起廷玉。廷玉被囚禁多时,仍不屈服,朱泚不忍杀他,待之如初。

C.朱体微是朱论的心腹,常支持廷玉的建议,使朱泚强横凶暴性格稍有收敛。朱泚的弟弟朱滔力劝朱泚入朝,可自己掌控兵权。廷玉、体微劝诫朱讹,但未被采纳。

D.朱滔在幽州叛乱后,朝廷为安抚朱滔,归罪并贬谪廷玉、体微二人。廷玉临行前,皇帝安慰说,年内将让他返回京城。廷玉自知罪不可赦,快要到灵宝时投河自杀。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滔虽大弟,多变不情,如假以兵,是嫁之祸也。

译文:                                                                    

2)滔表言二人离间骨肉,请杀于有司,亦遗泚书云云。

译文:                                                                   

(十四)(2008年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初以勋庸①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尝科头②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

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③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拔烟雾,冉冉生云。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今尚存。

(本文有删节)

【注】①勋庸:这里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②科头:不戴帽子,裸露发髻。③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

1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昌初致仕           致仕:做官。

  B.居易累以忠鲠遭摈        累:屡次。

  C.与胡杲……李文爽燕集      燕:通“宴”,宴饮。

  D.不赏艰难            艰难:艰涩。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权贵有嫌其出位            B.乃放纵诗酒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         D.与刘宾客齐名

  今是溪独见辱于愚            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

13.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览(其)诗卷       B.流闻(于)禁中

  C.(老妪)问解则录      D.伪者(国相)即能辨之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篇以顾况对白居易的前“谑”后“叹”,侧面表现了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的非凡才华。

  B.白居易性格耿直,常上书直言论事,触怒了权贵奸党,这给他的仕途蒙上了阴影,也是他“放纵诗酒”的重要原因之一。

  C.白居易的诗歌内容真实,辞句晓畅,风格平易,在当时流传甚广。内至宫廷,外达异邦,诗名远播。

D.白居易居庙堂之上,则“兼济天下”;处江湖之远,则“独善其身”。儒、释两家思想的影响,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

15.(8分)

⑴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①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2分)

                                          

                                          

⑵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3分)  

政姊荣闻人有刺杀韩相者贼不得国不知其名姓暴其尸县之千金乃於邑曰其是吾弟与嗟乎严仲子知吾弟立起如韩之巿而死者果政也《史记•刺客列传》

三、名校试题

(一)【江苏启东中学期末,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举进士第一。欧阳修读其赋,谓曰:“君辞气似沂公①,未可量也。”签书昭庆军判官,秩满②,当试馆③职,辞曰:“起家为官,本代耕尔,愿以守选余日,读所未见书。”宰相善其志,以通判明州。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编修中书条例。自太常丞当转博士,超改右正言;明日,直舍人院;又明日,判流内铨④:皆神宗特命,举朝荣之。

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将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及肄射,将先破的。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归报,神宗善之,以将知审官西院,判尚书兵部。

进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为同进所忌。会治太学虞蕃讼,释诸生无罪者,蔡确、舒亶因陷之,逮其父子入御史府,逾月得解,黜知蕲州。

明年,以龙图阁待制起知郓州。上元⑤张灯,吏籍为盗者系狱,将曰:“是绝其自新之路也。”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父老叹曰:“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召为兵部侍郎。

绍圣初,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哲宗以问将,对曰:“发人之墓,非盛德事。”哲宗纳之。

崇宁元年,抚定鄯、廓州。边臣欲举师渡河,朝议难之。将独谓:“兵机不可失,愿从之。”未几,捷书至。将以复河、湟,功转特进。

御史中丞朱谔取将旧谢章表,析文句以为谤,遂以资政殿大学士知河南府。言者不已,降资政殿学士,知颍昌府。政和初,卒,年七十五。谥曰文定。 

(选自《宋史·许将列传》)

注释:①沂公:王曾,仁宗景祐间右相。②秩满:官吏任期届满。③试馆:古代科举考试时应试人居住的场所。④流内铨:官职。专管考试选人、判决案例等事。⑤上元:即元宵节。⑥元祐:宋哲宗元祐元年,司马光为相,废王安石新法。后章惇、蔡京为宰相,称司马光等人为“元祐奸党”。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A.皆神宗特命,举朝荣之         荣:赞誉

    B.及肄射,将先破的             的:箭靶中心

    C.吏籍为盗者系狱               籍:登记

    D.边臣欲举师渡河,朝议难之     难:危难

7.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许将为官才能的一组是(3)

    ①君辞气似沂公,未可量也②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编修中书条例③是绝其自新之路也④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⑤将虽弗禁,其俗自息⑥发人之墓,非盛德事

    A.①③⑤      B.①②⑥      C.③④⑤      D.②④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A.许将在昭庆军判官一职任期满后,朝廷准备让他任试馆职,但许将却愿做地方官,并希望能多读书。后来神宗非常赏识他,在三天内把他擢拔数级,

    B.契丹大举进犯代州,并派遣使者要求宋朝割让代州。而当年应该出使辽国的官员由于惧怕不敢前往,于是许将主动请缨,毅然出使辽国,并圆满完成任务。

    C.许将在郓州任职时,反对让为盗者皆尽入狱,并将他们全部释放。此后,民无人犯法,就连喜欢聚众谤言朝政的士人,也不再非议朝政。

    D.御史中丞朱谔用许将过去章表中一些语句,据此诬许将诽谤朝政。徽宗将许将贬为河南知府,朱谔又进谗言,许将又被免除资政殿大学士,任颖昌知府。

【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与概括。据第二段: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可以推知他不是“主动请缨”,而是奉诏使辽

【答案】B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⑴宰相善其志,以通判明州。(3分)

                                                                          

 ⑵会治太学虞蕃讼,释诸生无罪者,蔡确、舒亶因陷之。(3分)

                                                                          

 ⑶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3分)

                                                                 

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21-23题。(10分)

2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限8处,8分)

岭  南  气  候  不  齐  吾  尝  云  菊  花  开  时  乃  重  阳  凉  天  佳  月  即   中  秋  不  须  以  日  月  为  断  也  今  岁  九  月  残  暑  方  退  既  望 之  后  月  出  愈  迟。然予尝夜起登合江楼,……逮晓乃归。杜子美云:“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此殆古今绝唱也。(苏轼《东坡诗话录》)

22.“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涉及了本文提到的一个我国传统节日,是         (1分)

23.文中提到著名诗人“杜子美”,写出他的姓名:                (1分)

(二)【扬州市期末,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徐铉,字鼎臣,扬州广陵人。十岁能属文,不妄游处。仕吴为校书郎,又仕南唐李昪父子,试知制诰,与宰相宋齐丘不协。时有得军中书檄者,铉及弟锴评其援引不当。檄乃汤悦所作,悦与齐丘诬铉、锴泄机事,铉坐贬泰州司户掾,锴贬为乌江尉,俄复旧官。时景命内臣车延规、傅宏营屯田于常、楚州,处事苛细,人不堪命,致盗贼群起。命铉乘传巡抚。铉至楚州,奏罢屯田,延规等惧,逃罪,铉捕之急,权近侧目。及捕得贼首,即斩之不俟报,坐专杀流舒州。周世宗南征,景徙铉饶州,俄召为太子右谕德。景死,事其子煜为礼部侍郎,通署中书省事。宋师围金陵,煜遣铉求缓兵。时煜将朱令赟将兵十余万自上江来援,煜以铉既行,欲止令赟勿令东下。铉曰:“此行未保必能济难,江南所恃者援兵尔,奈何止之!”煜曰:“方求和解而复决战,岂利于汝乎?”铉曰:“要以社稷为计,岂顾一介之使,置之度外可也。”煜泣而遣之。及至,虽不能缓兵,而入见辞归,礼遇皆与常时同。及随煜入觐,太祖责之,声甚厉。铉对曰:“臣为江南大臣,国亡罪当死,不当问其他。”太祖叹曰:“忠臣也!事我当如李氏。”命为太子率更令。太平兴国初,李昉独直翰林,铉直学士院。从征太原,军中书诏填委,铉援笔无滞,辞理精当,时论能之。师还,加给事中。淳化二年,庐州女僧道安诬铉奸私事,道安坐不实抵罪,铉亦贬静难行军司马。初,铉至京师,见被毛褐者辄哂之,邠州苦寒,终不御毛褐,致冷疾。一日晨起方冠带,遽索笔手疏,约束后事。书讫而卒,年七十六。铉性简淡寡欲,质直无矫饰。铉有文集三十卷,《质疑论》若干卷。

(节选自《宋史·徐铉传》)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A.十岁能属文,不妄游处       游:游玩,游览

B.通署中书省事               署:代理

C.辞理精当,时论能之         能:认为……有才能

D.见被毛褐者辄哂之           被:披,穿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A.檄乃汤悦所作               至于鞭箠之间,乃令人欲引节,斯不亦远乎

B.煜以铉既行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C.方求和解而复决战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D.礼遇皆与常时同             失其所与,不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A.徐铉十岁时便能写文章,在南唐为官时因与宰相宋齐丘关系不好,又批评汤悦所写文书援引不当,遭两人诬陷而被贬谪。

B.徐铉奉李景之命巡察,到楚州时,上书请求停止屯田,车延规等畏罪潜逃,徐铉追捕很急,令权贵对他刮目相看。

C.徐铉为解金陵之围,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后随李煜朝见宋太祖受到斥责时刚正不阿,宋太祖赞之为忠臣,并希望他忠于大宋。

D.徐铉跟随军队出征太原时,军中需要撰写的诏书很多,但徐铉执笔写来,言辞十分流畅,内容精当,受到当时人的称赞。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1) 即斩之不俟报,坐专杀流舒州。(4分)

(2) 此行未保必能济难,江南所恃者援兵尔,奈何止之!(3分)

(3) 一日晨起方冠带,遽索笔手疏,约束后事。(3分)

扬州高三期末语文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限6处)。(10分) 

19.用斜线(/)给下面的划线文言文断句。(6分)

微之!夫 贵 耳 贱 目 荣 古 陋 今 人 之 大 情 也 仆 不 能 远 征古 旧 如 近 岁 韦 苏 州 歌 行 才 丽 之 外 颇 近 兴 讽。其五言诗,又高雅闲澹,自成一家之体。今之秉笔者,谁能及之?然当苏州在时,人亦未甚爱重,必待身后,然后人贵之。(白居易《与元九书》)

20.“韦苏州”和“元九(微之)”分别指唐朝的哪两位诗人?(2分)

   

21.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2分)

(三)【枣庄市期末,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樊叔略,陈留人也。父欢,仕魏为南兗州刺史、阿阳侯。属高氏专权,将谋兴复之计,为高氏所诛。叔略时在髫龀①,遂被腐刑,给使殿省。身长九尺,志气不凡,颇为高氏所忌。内不自安,遂奔关西。

周太祖见而器之,引置左右。寻授都督,袭爵为侯。大冢宰宇文护执政,引为中尉。叔略多计数,晓习时事,护渐委信之,兼督内外。累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护诛后,齐王宪引为园苑监。时宪素有吞关东之志,叔略因事数进兵谋,宪甚奇之。建德五年,从武帝伐齐,叔略部率精锐,每战身先士卒。以功加上开府,进封清乡县公,邑千四百户。拜汴州刺史,号为明决。宣帝时,于洛阳营建东京,以叔略有巧思,拜营构监,宫室制度,皆叔略所定。功未就而帝崩。

尉迥之乱,高祖令叔略镇大梁。迥将宇文威来寇,叔略击走之。以功拜大将军,复为汴州刺史。高祖受禅,加位上大将军,进爵安定郡公。在州数年,甚有声誉。邺都俗薄,号曰难化,朝廷以叔略所在著称,迁相州刺史,政为当时第一。上降玺书褒美之,赐物三百段,粟五百石,班示天下。百姓为之语曰:“智无穷,清乡公。上下正,樊安定。”征拜司农卿,吏人莫不流涕,相与立碑颂其德政。自为司农,凡种植,叔略别为条制,皆出人意表。朝廷有疑滞,公卿所未能决者,叔略辄为评理。虽无学术,有所依据,然师心独见,暗与理合。甚为上所亲委,高颎、杨素亦礼遇之。性颇豪侈,每食必方丈,备水陆。

十四年,从祠太山,行至洛阳,上令录囚徒。具状将奏,晨起,至狱门,于马上暴卒,时年五十九。上悼惜久之,赠亳州刺史,谥曰襄。 (《隋书·循吏》)

[]①髫龀(tiáochèn),儿童时期。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遂被腐刑,给使殿省  被:遭受

B.以叔略有巧思,拜营构监  拜:授予官职

C.邺都俗薄,号曰难化  化:造化

D.高颗、杨素亦礼遇之  礼:用礼节来……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周太祖见而器之  功未就而帝崩

B.为高氏所诛  拜汴州刺史,号为明决

C.上降玺书褒美之  上悼惜久之

D.以叔略有巧思  朝廷以叔略所在著称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樊叔略为官政绩出色的一组是 (    )

①身长九尺,志气不凡  ②叔略部率精悦,每战身先士卒

③拜汴州刺史,号为明决  ④宫室制度,皆叔略所定

⑤迁相州刺史,政为当时第一  ⑥吏人莫不流涕,相与立碑颂其德政

A.②③⑥  B.③⑤⑥  C.②④⑥  D.①③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樊叔略在孩童时就因为父亲的案件被牵累,遭受残酷的刑罚,后被派作官府的杂役,就这样还是被疑忌,只好逃走。

B.樊叔略为人多智,经常为上级出谋划策,从而得到他们的信任和赏识;而且他作战勇敢,多次获得军功,被封高官。

C.樊叔略为官清明果决,奉命营建宫殿,规划设计都出于他的精巧构思,百姓称赞他智慧无穷,品行端正。

D.樊叔略虽然不擅长书本学问,不会引经据典,但是因为能够深入思考,所以得出的独到的见解往往与道理相契合。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叔略多计数,晓习时事,护渐委信之,兼督内外。(4分)

   (2)时宪素有吞关东之志,叔略因事数进兵谋,宪甚奇之。(4分)

   (3)迥将宇文威来寇,叔略击走之。(2分)

(四)【宁波市期末,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721题。(18分)

向敏中,字常之,开封人。父瑀,仕汉符离令。性严毅,惟敏中一子,躬自教督,不假颜色。尝谓其母曰:“大吾门者,此儿也。”及冠,继丁内外忧,能刻厉自立,有大志,不屑贫窭。太平兴国五年进士,任右赞善大夫,后命为枢密直学士。

    时通进、银台司主出纳书奏,领于枢密院,颇多壅遏,或至漏失。敏中具奏其事,恐远方有失事机,请别置局,命官专莅,校其簿籍,诏命敏中与咏领其局。太宗欲大任敏中,当途者忌之。会有言敏中在法寺时,皇甫侃监无为军榷务①,以贿败,发书历诣朝贵求为末减,敏中亦受之。事下御史,按实,尝有书及门,敏中睹其名,不启封遣去。俄捕得侃私僮诘之,云其书寻纳筒中,瘗临江传舍。驰驿掘得,封题如故。太宗大惊异。时西北用兵枢机之任专主谋议敏中明辨有才略,遇事敏速。

    真宗即位,命敏中为鄜延路缘边安抚使,俄还京兆。是冬,真宗幸澶渊,赐敏中密诏,尽付西鄙,许便宜从事。敏中得诏藏之,视政如常日。会大傩,有告禁卒欲倚傩为乱者,敏中密使麾兵被甲伏庑下幕中。明日,尽召宾僚兵官,置酒纵阅,无一人预知者。命傩入,先驰骋于中门外,后召至阶,敏中振袂一挥,伏出,尽擒之,果各怀短刃,即席斩焉。既屏其尸,以灰沙扫庭,张乐宴饮,坐客皆股栗,边藩遂安。

天禧初,进右仆射兼门下侍郎,监修国史。是日,翰林学士李宗谔当对,帝曰:“朕自即位,未尝除仆射,今命敏中,此殊命也,敏中应甚喜。”又曰:“敏中今日贺客必多,卿往观之,勿言朕意也。”宗谔既至,敏中谢客,门阑寂然。宗谔与其亲径入,徐贺曰:“今日闻降麻②,士大夫莫不欢慰相庆。”敏中但唯唯。又曰:“自上即位,未尝除端揆③,非勋德隆重,眷倚殊越,何以至此。”敏中复唯唯。又历陈前世为仆射者勋德礼命之重,敏中亦唯唯,卒无一言。既退,使人问庖中,今日有亲宾饮宴否,亦无一人。明日,具以所见对。帝曰:“向敏中大耐官职。”                                       

(节选自《宋史·向敏中传》)

[]①榷务:宋设立的管理贸易和税收的机构。②降麻:唐宋任免将相。③端揆,指相位。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冠,继丁内外忧        忧:忧愁

B.请别置局,命官专莅      别:另外

C.既屏其尸,以灰沙扫庭    屏:隐藏

D.向敏中大耐官职          耐:胜任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以贿败            君子不以言举人 

B.先驰骋于中门外    徘徊于斗牛之间     

C.卿往观之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D.宗谔与其亲径入    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

1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说明向敏中“有才略”的一组是

①能刻厉自立,有大志

②请别置局,命官专莅,校其簿籍

③按实,尝有书及门

④敏中得诏藏之,视政如常日

⑤敏中振袂一挥,伏出,尽擒之

⑥敏中谢客,门阑寂然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向敏中是符离县令向瑀之子,从小被父亲严格教诲,成年后,胸有大志,甘于清贫,刻苦学习,后应试中举。

B.向敏中为官廉洁,不入浊流,太宗欲委以大任,有人控告他与贪官皇甫侃有牵连,经查证,纯属无中生有。

C.向敏中富于谋略,得知有禁军士兵想趁傩会作乱,他将计就计,部署士兵埋伏在廊下的幕布中,伺机将傩人一网打尽。

D.向敏中被任命为仆射,接待翰林学士李宗谔时,心知他是皇帝派来特意道贺的,连声诺诺,更显对皇恩的感激之情。

2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俄捕得侃私僮诘之,云其书寻纳筒中,瘗临江传舍。(3分)

                                                                            

⑵真宗幸澶渊,赐敏中密诏,尽付西鄙,许便宜从事。(3分)

                                                                            

(五)【汕头市金山中学期中,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马周字宾王,博州茌平人。少孤,家窭狭。嗜学,善《诗》、《春秋》。资旷迈,乡人以无细谨,薄之。武德中,补州助教,不治事。刺史达奚恕数咎让,周乃去,客密州。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留客汴,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舍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至长安,舍中郎将常何家。

贞观五年,诏百官言得失。何,武人,不涉学,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何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客,忠孝人也。”帝即召之,间未至,遣使者四辈敦趣。乃谒见,与语,帝大悦,诏直门下省。明年,拜监察御史,奉命称职。帝以何得人,赐帛三百匹。

周善敷奏,机辩明锐,动中事会,裁处周密,时誉归之。帝每曰:“我暂不见周即思之。”岑文本谓所亲曰:“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令人忘倦。苏、张、终、贾正应比耳。然鸢肩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俄迁治书侍御史,并知谏议大夫,检校晋王府长史。十八年,迁中书令。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周叹曰:“恨吾资品妄高,不得历此官。”帝征辽,留辅太子定州。及还,摄吏部尚书,进银青光禄大夫。帝尝以飞白书赐周曰:“鸾凤冲霄,必假羽翼;股肱之寄,要在忠力。”

周病消渴连年帝幸翠微宫求胜地为构第每诏尚食具膳上医使者视护躬为调药太子问疾疾甚周取所上奏章悉焚之。曰:“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二十二年卒,年四十八,赠幽州都督,陪葬昭陵。                 

(《新唐书·马周传》)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刺史达奚恕数咎让        让:责备,责怪。

B. 遂感激而西              感激:内心悲愤不已。

C. 遣使者四辈敦趣          趣:通“促”,催促。

D. 无一言损益              损益:偏义复词,偏在“损”,坏的,不好的。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 乡人以无细谨,薄之      帝尝以飞白书赐周

B. 为浚义令崔贤所辱        岑文本谓所亲

C. 逆旅主人不之顾 我暂不见周即思之

D. 客,忠孝人也            吾不为也

7、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3)

A. 舍(于)中郎将常何家         B. 周为(之)条二十余事

C. 遂感激而(于)西               D. 留(之)辅太子(于)定州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马周年轻时曾任州助教,虽不善处理人际关系,但得到赵仁本的赏识,于是被举荐到长安去任职。

B. 马周写了一篇切中时务的奏章,深得太宗赞赏,太宗于是下诏马周入直门下省,并赏赐他三百匹丝帛。

C. 马周善于陈述奏章,且能切中要害,处理问题周密,当时有很高的声誉。岑文本认为他论事切合情理,文采洋溢,使人听了忘却疲倦,并把他比作苏秦、张仪、张军、贾谊。

D. 马周对皇恩感激涕零,临终时自比管仲、晏子,认为自己和他们一样不事暴君,不图身后的名声。

9、断句和翻译。(10分)

 ⑴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曲线的部分断句。(4分)

周病消渴连年帝幸翠微宫求胜地为构第每诏尚食具膳上医使者视护躬为调药太子问疾疾甚周取所上奏章悉焚之。

⑵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

                                                                                

恨吾资品妄高,不得历此官。

                                                                               

(六)【盐城中学期中,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刘晏初为转运使,独领陕东诸道,陕西皆度支领之。晏有精力,多机智,变通有无,曲尽其妙。常以厚直募善走者,置递①相望,觇报四方物价。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司。食货轻重之权,悉制在掌握,国家获利而天下无甚贵甚贱之忧。常以为:“办集众务,在于得人,故必择通敏、精悍、廉勤之士而用之。”其场院要剧之官,必尽一时之选。故晏没之后,掌财赋有声色者,多晏之故吏也。晏又以为户口滋多,则赋税自广,故其理财常以爱民为先。诸道各置知院官,每旬月,具州县雨雪丰歉之状白使司。丰则贵籴,歉则贱粜,或以谷易杂货供官用。知院官始见不稔之端,先申,至某月须蠲(juān)免,某月须若干救助,及期,晏不俟州县申请,即奏行之。应民之急,未尝失时,不待其困弊、流亡、饿殍,然后赈之也。由是民得安其居业,户口蕃息。

晏专用榷盐法②充军国之用。晏以为官多则民扰,故但于出盐之乡置盐官,收盐户所煮之盐转鬻于商人,任其所之,自余州县不复置官。其江岭间去州县远者,转官盐于彼贮之。或商绝盐贵,则减价鬻之,谓之常平盐,官获其利而民不乏盐。

晏以为江、汴、河、渭,水力不同,各随便宜,造运船,教漕卒,江船达扬州,汴船达河阴,河船达渭口,渭船达太仓,其间缘水置仓,转相受给。自是每岁运谷或至百馀万斛,无斗升沉覆者。船十艘为一纲③,使军将领之,十运无失,授优劳,官其人。数运之后,无不斑白者。

晏为人勤力,事无闲剧,必于一日中决之,不使留宿,后来言财利者皆莫能及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四十二》)

【注】①递:驿站。   ②榷盐法:食盐专卖法。   ③纲:成批运输货物的组织。

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具州县雨雪丰歉之状白使司                  白:报告

B.晏不俟州县申请,即奏行之                  俟:等待

C.应民之急,未尝失时                        失:耽搁

D.由是民得安其居业,户口蕃息                息:休息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晏以为官多则民扰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B.故但于出盐之乡置盐官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C.其江岭间去州县远者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D.运谷或至百馀万斛,无斗升沉覆者       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晏担任漕运使时,十分重视了解经济信息,控制各地物价,朝廷因而获利,也不用担心全国物价的暴涨暴跌。

B.刘晏及时了解各地歉收的情况,灾情出现官员申请后他立即奏请朝廷免除赋税,安排赈济灾民,因而使得百姓能够安居乐业。

C.刘晏利用食盐专卖的方式,收购盐户所产之盐转卖盐商,虽然盐乡之外不再另设盐官,但食盐供应也能调度得当。

D.刘晏认为应依据各条河流的不同特点,因利乘便,分段漕运,建造运船,训练漕卒,从此每年安全运送谷物有时多达百余万斛。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常以厚直募善走者,置递相望,觇报四方物价。(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丰则贵籴,歉则贱粜,或以谷易杂货供官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船十艘为一纲,使军将领之,十运无失,授优劳,官其人。(3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考点预测

(一)文字介绍

史传文的阅读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的一个传统。它比较“浅易”,适合作为高考试题的选文,但传记一般篇幅较长,必须进行删减才适合作为试题的选文。因此有一定的跳跃性。考生一定要以中心人物为线索,注意按时间顺序梳理出选文写了哪些人,中心人物是谁,写了和他有关的哪几件事情,重点突出了主人公的什么性格。

考点预测题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举进士,调叶县尉。熙宁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超轶绝尘,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时课颁盐(征收分摊盐筴),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悦,而民安之。

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逾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实录》成。擢起居舍人。丁母艰(遭母丧)。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衣不解带,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服除,为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出知宣州,改鄂州。章敦、蔡卞与其党论《实录》多诬,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庭坚书“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至是首问焉。对曰:“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言者犹以处善地为骫(歪曲,枉曲)法。以亲嫌,遂移戍州,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

徽宗即位,起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知舒州,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丐郡,得知太平州,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龙观。庭坚在河北与赵挺之有微隙,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承风旨,上其所作《荆南承天院记》,指为幸灾,复除名,羁管宜州。三年,徙永州,未闻命而卒,年六十一。

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初,游灊皖山谷寺、石牛洞,乐其林泉之胜,因自号山谷道人云。 (《宋史·黄庭坚传》)

1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舅李常过其家 过:经过

B.闻者壮之 壮:称赞(他的胆量)豪壮

C.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 俾:使,让

D.举以自代 举:举荐

 

12.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未闻命而卒                            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

A                             B.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樊哙覆其盾于地

   至是首问焉                            以亲嫌

C                             D.   

   青麻头伏焉                            不以迁谪介意

13.分别表现黄庭坚“淡泊”、“直率”品格的一组句子是(    )

时课颁盐,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       不以迁谪介意

A                  B

不以迁谪介意                           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

   不以迁谪介意                           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龙观

C.                                    D

        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龙观                 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

14.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    )

A.黄庭坚奉命修订《神宗实录》,他据实直书,却被章敦、蔡卞及其党羽诬陷并盘问。面对盘问,他照实回答,毫无顾忌,因此被一再贬官。

B.黄庭坚在河北时与赵挺之有些不和,赵挺之掌权后,挟嫌报复,指使心腹抓住黄庭坚《荆南承天院记》的问题大做文章,乘机将他除名管制。

C.黄庭坚的学问文章,天性生成,人们的评价很高,说他诗比杜甫,文配苏轼,其人其文深受苏轼推重。

D.该传记按时间的顺序介绍人物的生平、性格和文学成就,材料翔实,结构清晰,全面真实地展示了一代名人的风貌。

第Ⅱ卷  (非选择题  108分)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超轶绝尘,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

     

2)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衣不解带,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马周字宾王,博州茌平人。少孤,家窭狭。嗜学,善《诗》、《春秋》。资旷迈,乡人以无细谨,薄之。武德中,补州助教,不治事。刺史达奚恕数咎让,周乃去,客密州。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留客汴,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舍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至长安,舍中郎将常何家。

贞观五年,诏百官言得失。何,武人,不涉学,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何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客,忠孝人也。”帝即召之,间未至,遣使者四辈敦趣。乃谒见,与语,帝大悦,诏直门下省。明年,拜监察御史,奉命称职。帝以何得人,赐帛三百匹。

周善敷奏,机辩明锐,动中事会,裁处周密,时誉归之。帝每曰:“我暂不见周即思之。”岑文本谓所亲曰:“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令人忘倦。苏、张、终、贾正应比耳。然鸢肩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俄迁治书侍御史,并知谏议大夫,检校晋王府长史。十八年,迁中书令。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周叹曰:“恨吾资品妄高,不得历此官。”帝征辽,留辅太子定州。及还,摄吏部尚书,进银青光禄大夫。帝尝以飞白书赐周曰:“鸾凤冲霄,必假羽翼;股肱之寄,要在忠力。”

周病消渴连年帝幸翠微宫求胜地为构第每诏尚食具膳上医使者视护躬为调药太子问疾疾甚周取所上奏章悉焚之。曰:“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二十二年卒,年四十八,赠幽州都督,陪葬昭陵。                 

(《新唐书·马周传》)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刺史达奚恕数咎让        让:责备,责怪。

B. 遂感激而西              感激:内心悲愤不已。

C. 遣使者四辈敦趣          趣:通“促”,催促。

D. 无一言损益              损益:偏义复词,偏在“损”,坏的,不好的。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 乡人以无细谨,薄之      帝尝以飞白书赐周

B. 为浚义令崔贤所辱        岑文本谓所亲

C. 逆旅主人不之顾 我暂不见周即思之

D. 客,忠孝人也            吾不为也

7、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3)

A. 舍(于)中郎将常何家         B. 周为(之)条二十余事

C. 遂感激而(于)西               D. 留(之)辅太子(于)定州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马周年轻时曾任州助教,虽不善处理人际关系,但得到赵仁本的赏识,于是被举荐到长安去任职。

B. 马周写了一篇切中时务的奏章,深得太宗赞赏,太宗于是下诏马周入直门下省,并赏赐他三百匹丝帛。

C. 马周善于陈述奏章,且能切中要害,处理问题周密,当时有很高的声誉。岑文本认为他论事切合情理,文采洋溢,使人听了忘却疲倦,并把他比作苏秦、张仪、张军、贾谊。

D. 马周对皇恩感激涕零,临终时自比管仲、晏子,认为自己和他们一样不事暴君,不图身后的名声。

9、断句和翻译。(10分)

 ⑴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曲线的部分断句。(4分)

周病消渴连年帝幸翠微宫求胜地为构第每诏尚食具膳上医使者视护躬为调药太子问疾疾甚周取所上奏章悉焚之。

⑵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

                                                                                

恨吾资品妄高,不得历此官。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

朱敬则,字少连,亳州永城人。以孝义世被旌显,一门六阙①相望。敬则志尚恢博,好学,重节义然诺,善与人交,振其急难,不责报於人。与左史江融、左仆射魏元忠善。咸亨中,高宗闻其名,召见,异之。为中书令李敬玄所毁,故授洹水尉。久之,除右补阙。

初,武后称制,天下颇流言,遂开告密罗织之路,兴大狱,诛将相大臣。至是,已革命,事益宁。敬则谏曰:“臣闻李斯之相秦也行申商之法重刑名之家杜私门张公室弃无用之费损不急之官惜日爱功亟战疾耕。既庶而富,遂屠诸侯。此救弊之术也。故曰:刻薄可施于进趋,变诈可陈於攻战。天下已平,故可易之以宽简,润之以淳和。秦乃不然,淫虐滋甚,往而不反,卒至土崩。此不知变之祸也。陆贾、叔孙通事汉祖,当荥阳、成皋间,粮饷穷,智勇困,未尝敢开一说,效一奇,唯进豪猾贪暴之人。及区宇适定,乃陈《诗》、《书》,说礼、乐,开王道。高帝忿然曰:‘吾以马上得之,安事《诗》、《书》?’对曰:‘马上得之,可马上治之乎?’帝默然。於是贾著《新语》,通定礼仪。此知变之善也。向若高帝斥二子,置《诗》、《书》,重攻战,尊首级,则复道争功,拔剑击柱,晷漏之不保,何十二帝二百年乎?故曰:仁义者,圣人之蘧庐;礼者,先王之陈迹。祠祝毕,刍狗②捐;淳精流,糟粕弃。仁义尚尔,况其轻乎?”

后善其言,迁正谏大夫,兼修国史。以老疾还政事,俄改成均祭酒、冬官侍郎。易之等集名儒撰《三教珠英》,又绘武三思、李峤,苏味道、李迥秀、王绍宗等十八人像以为图,欲引敬则,固辞不与,世洁其为人。出为郑州刺史,遂致仕。侍御史冉祖雍诬奏与王同皎善,贬涪州刺史。既明其非罪,改庐州。代还③,无淮南一物,所乘止一马,子曹步从以归。卒年七十五。

【注】①仕宦之家门前所建用以表彰的建筑物。②祭祀时用的用草扎成的狗。③朝臣出任外官者重新被调回朝廷任职。

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孝义世被旌显           被:受到     B.故可易之以宽简       易:代替

C.为中书令李敬玄所毁       毁:诽谤     D. 祠祝毕,刍狗捐       捐:捐献

6.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秦乃不然,淫虐滋甚       良乃入,具告沛公

B.向若高帝斥二子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C.晷漏之不保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以老疾还政事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7.下列各句都有实词活用现象,与其他三句不同类的一项是(    )(3分)

A.高宗闻其名,召见,异之   B.往而不反,卒至土崩

C.后善其言,迁正谏大夫     D.固辞不与,世洁其为人

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朱敬则家世代以孝义闻名,屡受表彰。他自己志向远大,品行高洁。高宗跟他谈话以后,非常欣赏他,尽管有人说他坏话,但高宗还是委以重任,先授洹水尉,后除右补阙。

B.朱敬则认为,李斯为相,严刑峻法,富国强兵,使秦国得以一统天下。但此后秦国没有及时调整国策,施行仁政,最终导致亡国,可见为政者需要审时度势,善于变通。

C.武后执政之初立足未稳,鼓励告密大施酷刑,朱敬则当时没有提出批评。在武后政权稳定之后,朱敬则便提出仁义诗书有时的确可以丢开,但有时却必须把它拿出来。

D.朱敬则为人正直,对张易之等奸佞权臣采取拒不合作的态度,受到世人的称赞。出任地方官,廉洁自律,不贪任何财物,回京时只有一匹马随行,家人甚至步走而从。

9.断句和翻译。(10分)

⑴请用“/”为下面的文字断句(4分)

臣 闻 李 斯 之 相 秦 也 行 申 商 之 法 重 刑 名 之 家 杜 私 门 张 公 室 弃 无 用 之 费 损 不 急 之 官 惜 日 爱 功 亟 战 疾 耕 

⑵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善与人交,振其急难,不责报於人。

明其非罪,改庐州。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陈宗礼,字立之。少贫力学,袁甫为江东提点刑狱,宗礼往问学焉。淳祜四年,举进士。调邵武军判官,入为国子正,迁太学博士、国子监丞,转秘书省著作佐郎.入对,言火不循轨①。帝以星变为忧,宗礼曰:“上天示戒,在陛下修德布政以回天意。”又曰:“天下方事于利欲之中,士大夫奔竞趋利,惟至公可以遏之。”兼考功郎官,迁尚左郎官兼右司。时丁大全拄国柄,以言为讳.宗礼叹曰:“此可一日居乎!”陛对,言:“愿为宗社大计,毋但为仓廪府库之小计,愿得天下四海之心,毋但得左右便嬖戚畹之心;愿寄腹心于忠良,毋但寄耳目于卑近;愿四通入选以来正人,毋但旁蹊曲迳以引贪浊.”拜太常少卿,迁秘书监。以监察御史虞虑言追②两官,送永州居住。

景定四年,拜侍御史。迁刑部尚书,以起居舍人曹孝庆言罢.度宗即位,兼侍讲,拜殿中侍御史。疏言:“恭俭之德自上躬始,清白之规自宫禁始,左右之言利者必斥,蹊隧之私献者必诛。”以《诗》进讲,固奏:“帝王举动,无微不显,古人所以贵于慎独也。”权礼部侍郎兼给事中。进读《孝宗圣训》,因奏:“安危治乱,常起于一念虑之间,念虑少差,祸乱随见.天下之乱,未有不起于微而成于著。”又言:“不以私意害公法,乃国家之福。”帝曰;“孝宗家法,惟赏善罚恶为尤谨。”宗礼言:“有功不赏,有罪不罚.,虽尧舜不能治天下,信不可不谨也。”

  迁礼部侍郎,以老乞退,帝曰:“岂朕不足与有为耶?”以华文阁直学士知隆兴府,再辞。逾年,依旧职任广东经略安抚使兼知广州,加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寻兼权参知政事。疏奏:“国所以立,曰天命人心。因其警而加敬畏,天命未有不可回也,因其未坠而加绥定,人心来尝不可回也。”卒官,遗表上,赠开府仪同三司、盱江郡侯,谥文定。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

注:①火不循轨;火星不遵循轨道.②追:追削。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丁大全擅国柄        擅;专权

B.左右之言利者必斥      斥:责备

C.信不可不谨也          谨:慎重

D.因其未坠而加绥定      绥:安抚

9、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表现陈宗礼“委婉讽谏”的一组是

①此可一日居乎      ②愿寄腹心于忠良,毋但寄耳目于卑近      

③帝王举动,无微不显,古人所以贵于慎独也     ④不以私意害公法,乃国家之福      

⑤上天示戒,在陛下修德布政以回天意    ⑥天下之乱,未有不起于微而成于著

A. ①②③       B.②⑤⑥      C.③④⑥         D.①④⑤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宗礼年轻时家中贫困,刻苦读书,在袁甫任江东提点刑狱的时候,陈宗礼曾前往向他讨教学问。

B.陈宗礼有两次被免官的经历,第一次是因为监察御史虞虑的弹劾,第二次是因为起居舍人曹孝庆的弹劾。

C.陈宗礼有两次辞官的经历,第一次是在升任礼部侍郎的时候,他借口年老乞求退职,不过没有被皇帝批准。

D.陈宗礼从淳祐四年考中进士后便调任邵武军判官。此后一直居于官位,最后也是在任上去世的.

第Ⅱ卷(共120分)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本人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填写在答卷(Ⅱ卷)的正面上。

2.本卷共11小题,共120分。

    四、(23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1)天下方事于利欲之中,士大夫奔竞趋利,惟至公可以遏之。(4)

                                                                          

(2)帝王举动,无微不显,古人所以贵于慎独也。(3)

                                                                          

(3)安危治乱,常起于一念虑之间,念虑少差,祸乱随见。(3)

                                                                          

  

2009届新课标语文考点预测

第四部分:文言文阅读

考点17:史传文阅读 答案

§17.3 唐五代十国宋部分

二、高考真题

(一)(2005年江苏卷,三)9.【解析】A谢罪 B拒绝;辞别 C举起 D多次

【答案】B

10.【解析】例句:为,介词,替。A替 B成为 C因为 D

【答案】A

11.【解析】①②④明显与智谋无关

【答案】D

12.【答案】B

【解析】“看到朝廷腐败,皇帝又听不进谏言”不是阳城酗酒的原因,文中无此表述。

13.【解析】考查文言文的翻译。

【答案】(1)正逢同乡郑俶要给亲人下葬,向别人借钱没借到,阳城知道了这个情况,把绢送给了他。(2)阳城经常拿木枕和布被去典押换钱,人们敬重他的贤德,争着买他的东西。(3)有个叫陈苌的人,探知阳城领到了俸禄,常常前去称赞金钱美好,每月总有所得。

(二)(2005年江西卷)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解析】第11题: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本题正确选项为C,“请假”在这里是“请求唐临暂时代理县令”的意思。从后文的行事可以看出。其他选项都应该说熟悉的,用排除法也可以做出。 

【答案】C

【解析】第12题: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本题正确选项为A项。A项中前一句的“且”解释为“暂且”,副词,后一句中的“且”解释为“将要”,也是副词。含义不相同。B项中的“也”都是句末语气助词,表判断语气。C项中的“因”,用作连词。表示顺接上文,可译为“于是”“便”。D项中的“以”,用作介词。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答这道题,要注意上下文联系,还要前后句比较。 

【答案】A

【解析】第13题: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信息的筛选能力。本题正确选项为B项,其中①、③、④句明显都是说唐临“宽于待物”的。不过要广义地理解这个“物”。其中③、④在文中紧接在“宽于待物”之后举例的。其余三项②、⑤和⑥都说明他处事公正。 

【答案】B

【解析】第14题: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意的分析概括能力。本题确选项是D。“对其功高赏薄、晚年被贬的遭遇寄予了一定的同情”,文中没有根据。   

【答案】D

【解析】考查文言文的翻译。要结合上下文来翻译,部分实词、虚词可结合平时的积累予以推断。

【答案及采分点】(1)(万泉)县有十几个犯了轻罪的囚徒,适逢春末下了应时的雨,唐临禀告县令,请求(暂且)放他们出狱,县令不允许。关键词语:会,时雨,出之。(2)治国的关键在于刑律,刑律严酷,百姓就会受到伤害,刑律宽疏,就控制不住犯罪,一定要使(它)宽严适度,才合乎我的心意啊。关键词语:为国,法急,折中。要注意翻译出关键词,还要注意句子通顺,活用和句式都要注意到。 

(三)(2005年辽宁卷,三)11.【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喻”在这里是“表达、说明”的意思。
【答案】B

12.【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A项中“为”为表被动;B项中的“于”解释为“对于”;C项中的“只”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项中的“以”,前项的“以”用作介词。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凭借,可译为“由”,后项的“以” 用作介词表目的。答这道题,要注意上下文联系,还要前后句比较。
【答案】D

13.【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信息的筛选能力。其中①句是说冯道专心读书。⑥句说明“旧朝廷一些士子,不过读了些考场上的华丽辞藻,就去应试,都是窃取公卿的名位,真是何等浅薄、狭隘。”
【答案】C

14.【答案】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意的分析概括能力。本题确选项是A

【解析】分析见参考译文。

参考译文:

冯道,字可道,瀛州景城人。他家先祖曾务农或为儒,没有一定职业。冯道年少时,性情纯朴厚道,好学能文,不以衣食粗陋为耻,除奉养父母外,只是读书吟诗,即使大雪封门、尘垢满席,也依旧兴致盎然。张承业不久举荐他做了霸府从事,稍后又任太原掌书记其时庄宗据有河北,文牍事务繁忙,统由冯道掌管。
庄宗军队与梁军隔黄河相对峙。一天,郭宗韬以诸将校会餐人数过多,主管人供应不起,请稍减员,庄宗发怒说:“我想给那些为我效力的人管几顿饭,自己都做不得主,那么河北三镇就请三军另外选择一人任主帅,我请求回太原,以避贤让路。”随即命冯道当面草拟文书,以向部下宣告。冯道持笔呆了很久,庄宗严厉催促他,他缓缓起身答道:“我的职责就是掌管笔墨文书岂敢不奉命从事。如今大王您屡建大功,刚刚平定南方寇乱,崇韬所谏,未必失当,拒绝他可以却不可用刚才那番话挑起众议。敌人若是得知,便会说大王您这里君臣不和了。希望再三考虑那便是天下的万幸。”不久郭崇韬入朝致谢,因为冯道替他解了围。人们开始敬重冯道的胆识。

明宗入主洛阳后,立刻问近臣安重诲说:“先帝在位时的冯道郎中在什么地方?”安重诲回答:“不久前授翰林学士。”明宗说:“此人我久已熟知,是好宰相。”很快便拜冯道为端明殿学士“端明”之号就是从冯道开始设立的。不久冯道迁中书侍郎、刑部尚书平章事。凡贫困微贱无所依恃却有才干、有抱负、又与他素来相知的士人,他一律拔用;唐朝末年世族中行为浮躁的人他必定贬抑不用。有位工部侍郎名叫任赞,退朝时,和同僚在后面嘲笑冯道说:“他若快走,一定会掉下《免园册》。”冯道听说此事,召来任赞对他说:“《免园册》的文章都是名儒编集的,我可以背诵。旧朝廷一些士子,不过读了些考场上的华丽辞藻,就去应试,都是窃取公卿的名位,真是何等浅薄、狭隘。”任赞十分惭愧。
天成、长兴年间,天下连年丰收,朝廷无事。明宗坐朝延英殿,留冯道向他询问朝廷外面的事。冯道说:“陛下以至上的道德承受天命,上天以丰年昭示祥瑞,陛下更要日日谨慎,以酬答上天之心。臣常忆起在先帝霸府任职时,曾奉命出使中山,过井陉险地时,唯恐马匹失蹄,不敢放松缰绳,等到平地,便不再控制,结果被马摔下,几乎致残。臣所说的这件事虽小,却可以说明大道理。陛下不要因为天下清明安定,连年丰收,便无节制地享乐。兢兢业业,是臣对陛下的希望。”明宗非常赞同。

1515.【解析】考查文言文的断句。断句是这几年新兴的一个题型,需要考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一定的技巧作答,如据虚词、时间词(如“一日”)、人名(如“郭崇韬”)等断句。

【答案】庄宗与梁军夹河对垒/一日/郭崇韬以诸校伴食数多/主者不办/请少罢减。(断句共4处,每处1分。错一处扣1分)
16.【解析】考查文言文的翻译。

【答案及评分要点】(1)一会儿,郭崇韬进来向世宗谢罪,通过冯道化解了与世宗的冲突。(第一句:译出大意给1分;""译为表示"谢罪""道歉"一类的意思,给1分;""译为表示 "化解""和解"一类的意思,给1分。)
 (2)陛下用最高道德来承受天命,上天用丰收来显示吉祥。(第二句:译出大意给1分;""译为表示"承受""秉承"一类的意思,给1分;""译为表示 "年成""收成"一类的意思,给1分。)

(四)(2005年重庆卷,三)(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

10.【解析】第 10 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词义理解。能力层级为 级。 此句为“有个富人不占有田籍却抵押人家的人田券到一万亩”,故“质”为“抵押”。
 【答案】答案为C。 【解析】第 11 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用法的理解。能力层级为 级。A句“少倜傥不羁,以气节自许   ”意为“年轻时风流倜傥放荡不羁,以讲义气自许  ”,可见 “以”作“拿、凭借”讲,与“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  ”(《病梅馆记》)相同。B句“其待侯君乎”意为“难道不是在等侯可吗?”,可见“其”作“难道”讲,而“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逍遥游》)中的“其”作“它的”讲,两个“其”的意义不同,用法也不同。C句“即以数十骑涉夏境,猝与之遇  ”意为“就带领数十骑兵来到西夏边境,突然与西夏人遭遇”,与“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庄暴见孟子》)中的“与”同为“和、跟”之意。D句“卖吾庐而不售  ”意为“卖我家的房子却卖不出去”,与“位尊而无功”(《触龙说赵太后》)中的“而”均为连词表转折。

【考点】B

【解析】第12 题考查对文言句式的掌握。能力层级为 级。“唯巫言是用”的句式特点是以“是”或“之”等提宾标志提宾的提宾句。D句是以“之”字提宾。

【答案】D

【解析】第13 题考查筛选信息提取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级。

【答案】 A

14.【解析】考查文言文的翻译。试题难度不大,但题量较大。(1)小题的“椟”可据成语“买椟还珠”推测;(2)小题的“旋”和“徐”;(3)小题的“恻”、“略当”等几个词可据上下文猜读。
【答案】(1)侯可一早骑马直奔富人家,打开木匣拿出田契还给它的主人。 
2)命令他们说:“竖起你们的旗帜,围绕着山慢慢地走。”

3)侯可显出怜悯同情的样子,计算自己的财物大致和那数目相当,全给了他。 

(五)(2007年海南宁夏卷,一)4.【解析】“济”是“救”的意思 ,“当济以威”应该理解为“应当用威慑手段来救(此危局)”。

【答案】

5.【解析】运用排除法,“③罢八州冗食者,收其财”是说韦丹不愿多花费国家钱财,精简机构,整顿吏治;“⑥韦丹有大功,德被八州”是周墀对韦丹的高度评价和褒扬,不符合题目“使民安居(安定地居住、生活)”这个要求,故排除ABC三项。

【答案】 

6.【解析】并不是仓库主管十年间侵吞粮食三千斛,韦丹也不是下令他一月之内如数补还,应该是当权的官吏强取粮食,韦丹下令侵吞粮食的“权吏”一月之内如数补还。

【答案】

7.【解析】考查文言文的翻译。考生一定要有上下文的意识。据上下文可以猜测是大意,再根据赋分推断得分点在哪儿。

【答案及关键点】(1) 逃亡没有回来的,官府替他们盖房;贫穷不能盖房的,给予他们钱财。(应准确翻译“复、 为为 、畀(给与)”几个关键词)

 (2)查验差役告发的事,都不符合实际,韦丹成功治理的情状越发显明。(应准确翻译“告、实、治状、明”等关键词语。)

(六)(2007年全国卷Ⅰ8.【解析】考查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 “挠”的意思是“屈服”不是“阻碍”。

【答案】D

9.【解析】考查对文中信息进行筛选和整合。此题可用排除法,①为皇上所言,排除了BDAC差别可知③正确,故选C

【答案】

10.【解析】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与概括。只是限于当时形势,因而未敢上奏。

【答案】D

11【解析】本题考查了对原文的理解,注意对个别关键字的翻译,然后将句子愿意翻译出来即可。

【答案】

1)译文:现在成为百姓的祸害,是酷吏的过失,而劳民伤财并不是体恤百姓的根本办法。

2)译文:大多忠心的臣子坚持道义,没有二心,如果害怕皇帝的威严而不坚持正义,我即使死,也不改变我的志愿。

(七)(2007年全国卷II8.【解析】谨:恭敬。高中语文读本《荆轲刺秦王》一文中,“谨斩樊於期头”,这里的“谨”用法如此。

【答案】

【解析】A项,第二句“重荣箕踞慢骂”的是“契丹使者”,C第一句“诱之”的对象是“吐浑白氏役”,D项“拽剌”是“契丹使者”。

【答案】B

10.【解析】B项错在“对重荣的一系列做法坚决反对”,重荣诱吐浑白氏入塞,契丹责问高祖时,高祖“姑息重荣不能诘”。

【答案】 B

11.【解析】第(1)句,应注意“遗”,送给;“四方藩镇”,四方藩镇长官;“以……为言”,说。第(2)句,应注意“利”,意动用法,“以……为有利”;“幸”,庆幸;“两敝”,两方同时受损。

【答案】(1)又写信送给朝廷大臣、四方藩镇长官,都说契丹可以攻取。 

2)契丹也认为晋朝多事对自己有利,庆幸重荣作乱,希望晋朝廷与重荣同时受损。(八)(2008年安徽卷,三)8.【解析】 “计”应是“考虑、谋划”的意思,而“计策”是指为对付某人或某种情势而预先安排的方法或策略。解释不够准确。 

所考查的四个实词,虽说都不是教学大纲规定的120个词语之中的,但都是教材中常见的词语。

【答案】D

9.【解析】A都作介词,因为。B项,第一个结构助词,的;第二个用在主谓之间,不译。C项,第一个“所”是直接用在动词前,作助词,表示“……情况”;第二个“所”与“为”构成“为所”式,表被动。D项,第一个“何”应该是疑问副词,可译为“为什么”;第二个“何”疑问代词,什么,作介词宾语。

所考查的均是考试说明中规定的18个虚词之内的。

【答案】A

10.【解析】二人关系不和谐,韩休敢于当面指责萧嵩,宋璟认为韩休的这种做法是仁者的勇敢。

【答案】C

11.【解析】(1)本句翻译不是很难,最容易出错的词是“幸”,在这句中作副词,是“本、正”的意思,觉得标准答案中的“倘若”,不如“本来”准确。“倘若”表示的是假设关系,从上下文看,不是假设,是事实。“虽”根据语境译为“即使”,“得罪”不是“得罪了别人”,而是“(自己)获罪”。(2)“巨猾”与“罪细”结构不同,译为“特别奸猾狡诈的人”也可以,“乃”是“竟、竟然”的意思。“不问”不是“不过问”,应改是“不问罪”。“出”是“驱逐、放逐”的意思。“敢”是个表谦的词。【答案】(1)(我作为)刺史倘若了解百姓的疾苦却不去救助,这难道是为政之道吗?即使得罪宰相,也是心甘情愿的。

2)罪轻的人尚且不被宽容,罪重的人竟然放过而不去问罪,如果陛下不放逐程伯献,我不能接受诏令。(九)(2008年辽宁卷,三)8.【解析】考查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应为“逐渐”。

【答案】

【答案】D  

【解析】D项其中1是指韩擒有名声,2说的是他能担重任4当地百姓对韩擒的态度。

【解析】B项“ 韩擒揣摩高祖有吞并江南的志向”错

【答案】

【解析】考查文言文的翻译。

【答案及采分点】(1)陈国人想要应战,任蛮奴挥手呵斥说:“我尚且投降了,各位要做什么!”众人都四散逃跑了。(译出大意给3分,“何事”“走”各一分)

2)韩擒严厉地瞪着他,突厥使者恐惧,不敢抬头看他,韩擒就是这样极有威容(译出大意3分,“厉然”“惶恐”两处各一分)

(十)(2008年全国卷Ⅰ,三)8.【解析】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从语法分析和上下文推断两方面入手。A项“既而他盗入顺昌,部使者檄刚抚定”中,主语是“部使者”,“檄刚”是谓语,“檄”是谓语中心词,应当为动词,翻译为“发文告,敕令”。

【答案】A

【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可采用排除法。如果写的不是廖刚如何如何,就可优先考虑排除,据此,可排除A项①“顺昌民以刚为命”写百姓敬重、信任“廖刚;C项②“是欲置我何地耶”写秦桧不满廖刚;D项①“百姓愿耕,假以粮种,复以租赋”写的是廖刚奖励耕战的措施,不是安抚。

【答案】B

10.【解析】考查对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D项“以遏制秦桧”原文无此信息。

【答案】D

11.【解析】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一定要有整体阅读的观念。(1)据上下文推断。信息源“刚言:‘国不可一日无兵,兵不可一日无食。今诸将之兵备江、淮,不知几万,初无储蓄,日待哺于东南之转饷,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若屯田。’”可以推知。(2)要注意活用。第二个“君”和“兄”是名次用作动词。

【答案及评分细则】每天等着吃从东南地区运来的军粮,浙地人民已经困乏,要解救这种祸患不如屯田。(大意2分,“哺”、“转饷”、“患”各1分)(2)兄长为国君时就用国君的礼仪对待他,自己为国君时用兄长的礼仪对待他就可以了。(大意3分,两个“君”、“兄”各1分)

(十一)(2008年全国卷Ⅱ,8.【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的能力。需要结合原文语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采取筛选的办法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C项“乃”,应为“副词,却,竟然”。 再根据上下文词义和用法推断可知ABD三项词的解释,均为正确的。

【参考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在解答时,先要准确理解题干两个短语的含义,再推敲各选项文句所表达的内容是否与题干短语对应。B项中第一句是高祖的评价,属于“受赏识”,第二句是对家人的要求,属于“善治家”,因而B项为正确答案。A项中第一句是王昙首的优点,不属于“受赏识”,第二句是王昙首的品质,也不属于“善治家”。C项中第一句是王昙首的功绩,第二句是王昙首与家人的关系,均不和题干要求吻合。D项第一句是皇上的评价,基本可以看作“受赏识”,第二句是王昙首自谦之词,不属于“善治家”。所以,ACD三项均不合题意。

【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人物、事件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选文细节处的理解。B项无中生有,原文中并无“太祖也赏识昙首,晋升他的官职”的信息。A项是王昙首对基本情况介绍,C项讲王昙首在平定谢晦事后的一件事情,D项讲王昙首化解义康和其兄王弘的矛盾。ACD三项内容符合原文相关内容。

【参考答案】B

11.【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翻译时注意联系前后文,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力求做到文从句顺。第(1)句注意“从”、“自”等词的落实,第(2)句注意“赖”、“斯” 等词的落实。

【参考答案】

    (1)既然参加了英明勇武的军队,自然会使怯懦者具有坚强的意志。

    (2)近日的事,祸端将要酿成,幸亏陛下英明果断,因而严惩了罪人。

(十二)(2008年上海卷17.【解析】本题是对文言文中实词意义的考查。重在平时的积累和理解,并注意联系具体句子的意思翻译。

【答案】4分 (1)坚守,固守(2)成功(3)一起(4)防守,登

18.【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中虚词的用法。A中的“为”是介词,表被动,译作“被”,B中的“为”是动词,可译为“做”,C中的“为”是介词,可译作“向”,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在门外向你母亲作答”,D中“为”是介词,译为“替”“给”。

【答案】2分 B

19.【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翻译能力,要注意句中的关键词。

【答案】⑴(抵抗的)力量不够,死在这件事情上(这里)(1分),也是(1分)你的职分(1分)。(关键词:焉、……也)

2)即使(1分)这样,任职期满就离开了(1分)不像差役、百姓这样(一直住在这里)(1分)(关键词:虽然、罢、然)

20.【解析】本题考查文中的细节,要注意上下文意。

【答案】2分 杨氏设身处地为胥吏、百姓考虑(1分),激发出众人保卫家园的志气(1分)。

21.【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主要人物性格的分析。据杨氏的言行即可概括出来。

【答案】2分 深明大议(1分)、有勇有谋、热爱国家(答对任意一点得1分)。

(十三)(2008年四川延考区,三)(8.【解析】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据“廷玉有沉略,善与人交”和后文他的言行,可知,蔡廷玉并非没有“识见”。应为“名声,闻名”。

【答案】8A

【解析】考查信息的整合和对文章内容的概括、理解。⑤写蔡廷玉劝朱泚不要把兵权交给弟弟朱滔,不是写他暗助朝廷;⑥写廷玉秉公处事,也不是暗助朝廷。

【答案】9A

【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据末段,蔡廷玉投河自杀是因为“吾不可以辱国”而不是畏罪自杀。

【答案】10D

【解析】自2002年以来,文言文的翻译由客观题改为主观题,且分值逐年增加。翻译评分时有两条重要的依据,一是大意正确,一个小题5分的话,该项为2分;二是采分点,即重要的实词、虚词、句式、省略、活用等等。

【答案及采分点】11.(10分)

l)(5分)朱滔虽然是大弟,但心性多变而无情,如果把兵权交给他,是转加给他灾祸啊。(采分点是:“不情”、“假”、“以”)。(2)(5分)朱滔上表谈到二人离间兄弟骨肉之情,请主管官员杀掉他们,又写信给朱泚也这样说。采分点是:“表”、“遗”、“云云”

(十四)(2008年浙江卷)11.【解析】考查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致仕:退休或辞职回家。

【答案】A

【解析】考查对文言虚词含义和用法的理解与:介词,跟,同。A第三人称代词,他/指示代词,那个;B副词,于是就/副词,竟然,却;C介词,给/介词,与前面的“见”构成“见…于”格式,表被动

【答案】D

【解析】正确的省略成分补全应是:(公)问(妪)解(公)则录,意思白居易每次向老婆婆请教,凡是老婆婆能理解的,他才抄录下来。

【答案】C

【解析】“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一说有误,应是先“儒”后“释”

【答案】D

15.【答案】①(顾)况,是吴地人氏,自恃有才华,很少有他推荐认可的诗文(或诗人)。

②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3分)  

【答案】②(白居易)被重新任用后,(由于)遇到的又都是年少君主,(所以)做官的心情顿时消沉。

(2)【答案】政姊荣闻人有刺杀韩相者/贼不得/国不知其名姓/暴其尸县之千金/乃於邑曰/其是吾弟与/嗟乎/严仲子知吾弟/立起如韩/之巿/而死者果政也

附标点后的文段:

政姊荣闻人有刺杀韩相者,贼不得①,国不知其名姓,暴其尸而县之千金,乃于邑②曰:“其是吾弟与?嗟乎,严仲子知吾弟!”立起,如韩,之市,而死者果政也。

①贼不得:指不知道凶手的姓名。②於邑(wūyè乌叶):同“呜咽”,哭泣。

【参考译文】(聂)政的姐姐聂荣听说有人刺杀韩国宰相,不知道凶手是谁,都城人都不知道他的姓名,(韩相)已经把聂政的尸体暴露街头并且悬赏千金(追查凶手及其同党),于是哭着说:“大概是我的弟弟吧?唉,严仲子(聂政好友)一定知道我的弟弟!”聂荣立刻动身,前往韩国,来到集市上,一看死者果然是自己的弟弟聂政。

三、名校试题

(一)【江苏启东中学期末,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6.【解析】考查文言文实词的含义。考生要善于积累对教材要烂熟于胸,根据课文中出现的用法进行推知。难:认为困难。例:1.今不行礼于卫,而藩其君舍以难之。--《左传》。2.是以圣人犹难之。--《道德经》。A.赞誉。 B.例:有的放矢。C.例: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答案】D

【解析】考查文言文信息的筛选与整合。题干“许将为官才能”包含两层含义:许将,为官方面有才干。如①的信息源在首段:欧阳修读其赋,谓曰:“君辞气似沂公,未可量也。”据此可知这是欧阳修对其文才的评价,不是写他为官,自然就谈不上“为官的才干”了。

【答案】C(①⑥有误)

【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与概括。据第二段: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可以推知他不是“主动请缨”,而是奉诏使辽

【答案】B9.【解析】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翻译。

【答案】⑴宰相很赞赏他的志向,让他任明州通判。(“善”1分,“以”1分,句意通畅1分)⑵适逢审理太学生虞蕃诉讼一案,(许将)释放了一些无罪的太学生,蔡确舒亶借机陷害许将。(“治”1分,“释诸生无罪者”倒装句1分,“因”1分)⑶(章惇)与蔡卞(蔡京之弟)一起肆意虚构罪名,降职流放元祐党诸臣,并上奏要掘元祐党首司马光墓。(省略1分;“罗织”1分;“贬谪”1分)

附加题:

21.【解析】考查文言文的断句和翻译。

【答案】断句8分,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标点如下(学生只要断句):岭南气候不齐,吾尝云:“菊花开时乃重阳,凉天佳月即中秋。不须以日月为断也。”今岁九月,残暑方退,既望之后,月出愈迟。

22.【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拓展。这是新课标试卷的显著特点,重视由此及彼的拓展。

【答案】重阳

23.【解析】考查文学常识和作家作品。

【答案】杜甫

译文:

许将,字冲元,于仁宗嘉祐八年(1063年)中状元。欧阳修读其赋时说:“君辞气似沂公(王曾,仁宗景祐间右相),未可量也。”任命他为昭庆军判官。任期满后,宋朝廷准备让他任试馆职。(得馆职是当时仕途青云直上的龙门,也是许多以荫入仕的人梦寐以求的。)许将却认为:“起家为官,本代耕,愿出为地方官,读所未见书。”宰相对他的读书志向很赞赏,让他任明州通判。(宋神宗听说这个状元爱读书),神宗便召他进宫(谈话)。神宗(很赞赏他的才能),任命为集贤院校理。由太常寺本当转任博士,但神宗又破格提拔他为右正言,第二天入值舍人院,第三天判流内铨。这是神宗使用的特别任命,举朝上下都赞誉许将的才能。

契丹以20万兵力压代州境(大举进犯代州),并派使者前来要求宋朝割让代州。(过去契丹与宋朝定期在代州谈判),这次原定的宋朝使者不敢去(而轮到当年出使辽国的官员惧不敢行),朝廷因而改派许将去。许将对神宗说:“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许将行前到枢密院认真地查阅了有关代州的一切档案,作了充分准备。许将来到代州境时,契丹人爬满房上观看并喊叫:“看南朝状元。”当许将与契丹人进行肄射时,许将先射中。契丹使者萧禧在宾馆以礼迎接,谈判时,萧禧果然提起代州事,许将随问随答,不失国体。回来后把情况报告神宗,神宗对许将大加赞赏,先后任许将为知审官西院,尚书兵部。

又进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神宗对许将的重用)引起朝臣的忌妒。在审太学生虞蕃讼学官一案时,他(反对牵连太广而)释放了一些无罪的太学生,蔡确舒亶借机陷害许将,把他们父子都抓进了御史府,一个多月才放出来,许将被降职任蕲州知州。

第二年,以龙图阁待制到郓州任职,元宵节那天,一些官吏登记为盗者并使之皆尽入狱,监狱人满。许将说:“这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于是全部释放。此后,民无一日犯法,牢狱空无一人。父老叹曰:“这是建狱56年来第一次空牢也。”郓州曾有一帮士人喜好聚众谤言朝政,许将虽然没有制止,至此也消失了。许将被召为兵部侍郎。

绍圣初年,许将任吏部尚书。(当时)奸臣章惇为相,与蔡卞(蔡京之弟)罗织元祐诸臣罪名,并上奏要掘元祐党首司马光墓。哲宗问许将该怎么做。许将说:“发人之墓,非盛德事。”哲宗采纳了他的建议。

崇宁元年,鄯、廓州抚定。当时边将要求兴师渡河西攻,朝中大臣议论,皆有惧色,独许将说:“兵机不可失,宜速进军。我愿意跟随大军出征。”不久,很快传来捷报。许将因收复了河、湟,因此加“特进”(宋朝的最高荣誉奖励)。

(哲宗死后,徽宗即位,一些奸臣密谋要贬许将)。御史中丞朱谔找到许将过去章表中某些语句,诬为诽谤朝政。徽宗将其贬为保留资政殿大学士到河南任知府,朱谔又进谗言,徽宗又免除资政殿大学士,到颖昌任知府,后来又迁任大名知府。政和初年,卒,享年75岁。谥文定。 

(二)【扬州市期末,二】5.【解析】考查文言文实词的含义。“游”应为“交往,来往”。课文《送东阳马生序》中有类句。

【答案】

6.【解析】考查对文言文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的理解。 C表转折(A前为“是”,后为“才”;B前为“因为”,后为“凭”;D前为介词,“和、跟”,后为连词,“和”。)

【答案】C

7.【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与概括。“侧目”应理解为“畏惧”。

【答案】

8.【解析】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翻译。

【答案】(1)徐铉不等朝廷批复就(当即)斩杀(“就当即斩杀而不等朝廷批复”亦可),因犯专擅生杀之罪被流放到舒州。(“俟”“坐”“专”、被动句各1分)

(2)这次前往不一定能够保证解救危难,江南所依靠的是援兵,为什么要让他停止呢?(“济难”“奈何”“止”各1分。)

(3) 一天,徐铉早晨起身,正装束打扮(戴帽子束腰带),突然急着要来纸笔,亲笔写下(遗言),交代后事。(“冠带”“疏”“约束”各1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徐铉,字鼎臣,扬州广陵人。徐铉十岁时就善写文章,不乱交往。出仕吴任校书郎,又在南唐李昪父子手下做官,主管草拟诏命,与宰相宋齐丘不和。有时候看到军中的文书,徐铉与他的弟弟徐锴就议论(评论)文书引证不当。文书是汤悦写的,汤悦就同宋齐丘一同诬陷徐铉、徐锴泄露军中机密之事,徐铉获罪被贬为泰州司户掾,徐锴被贬为乌江尉,不久官复原职。

当时李景任命自己身边的车延规、傅宏在常、楚州管理屯田,办事苛求细枝末节(严格而琐碎),百姓忍受不了,导致盗贼纷起。李景命徐铉奉命巡察。徐铉到楚州后,上书请求停止屯田,车延规等人害怕,畏罪而逃,徐铉追捕很急,权贵都很害怕。等到捕得盗贼头子,徐铉不等朝廷批复就(当即)斩杀,因犯专擅生杀之罪被流放到舒州。周世宗南征,李景将徐铉贬谪(调)到饶州,不久召任太子右谕德。李景死后,侍奉他的儿子李煜做礼部侍郎,代理中书省的事务。

宋军围困金陵,李煜派徐铉请求宋军退兵。当时李煜的部将朱令赟率领十多万士兵从上江(长江上游地区)来救援,李煜因为徐铉已经确定前往,想要阻止朱令赟让他不要东下(向东进军)。徐铉说:“这次前往不一定能够保证解救危难,江南所依靠的是援兵,为什么要让他停止呢?”李煜说:“刚求和解却又要决战,难道对你有好处吗?”徐铉说:“要以国家安危为大计,难道能顾虑(顾及)一个使者的安危吗?可以置之度外(不必考虑)。李煜哭着送他出发。等到了宋营,徐铉虽然不能让宋退兵,但入见辞归,受到的礼遇都跟平时一样。到跟随李煜朝见宋太祖,太祖斥责徐铉,十分严厉。徐铉回答说:”我是江南大臣,国家灭亡按罪该死,不应当考虑其他。”太祖感叹地说:“真是忠臣啊!侍奉我要同侍奉李氏一样。”任命做太子率更令。

太平兴国初,李昉独主翰林院,徐铉主学士院。徐铉跟随出征太原,军中文书很多,徐铉提笔即写,言辞流畅,内容精当,当时人们都夸赞他有才干。出师归来,加封给事中。淳化二年,庐州女尼道安诬告徐铉奸诈营私(或“通奸”),道安因为不实诬告获罪受到处罚,徐铉也被贬为静难行军司马。

徐铉初到京师,看见穿兽毛短衣的人就讥笑,邠州极寒冷,但徐铉始终不穿兽毛短衣,因寒冷而得病。一天,徐铉早晨起身,正装束打扮(戴帽子束腰带),突然急着要来纸笔,亲笔写下(遗言),交代后事。写完就死了,享年七十六岁。徐铉生性简朴淡泊,少私欲,朴实正直不造作。徐铉著有文集三十卷,《质疑论》若干。

扬州高三期末语文附加题

19.【解析】考查文言文的断句和翻译。

【答案】夫贵耳贱目/荣古陋今/人之大情也/仆不能远征古旧/如近岁韦苏州歌行/才丽之外/颇近兴讽。(每处1分,共6分;断错1处,倒扣1分,扣完为止。)

20.【解析】考查文学常识和作家作品。

【答案】韦应物   元稹   21.【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与概括。

【答案】作者感叹韦苏州在世时,其诗未受重视,身后才被爱重。

附译文:微之,重视耳闻,轻视目睹,称赞古者,鄙弃现在,本是人的最大偏见。我不必找寻很远的例子,就像近年韦苏州吧!他的作品,歌行不但才奇辞丽,并且非常接近讽谕之旨;五言诗也高雅闲澹,风格自成一家。现在作者,谁能及得上他?然而当苏州在世时,人们也并不怎么看重他;必得等到他死后,人们才加以称赞。

(三)【枣庄市期末,三】

9.【解析】考查文言文实词的含义。(化:教化,通过教育使之改变)

【答案】C

【解析】考查对文言文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的理解。而:表顾承|表转折;为:介词,表被动|表判断,可译为“是”;之:代词|音节助词;以:都是连词,“因为”

【答案】D

【解析】考查文言文信息的筛选与整合。①是外表②是作战勇敢④说明其巧思,并不等同于政绩出色

【答案】B

12.【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与概括。“百姓称赞”并不是因为“营建宫殿”的事)【答案】C

13.【解析】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翻译。

【答案】(1)樊叔略很有谋略,通晓热悉当时的事务,宇文护慢慢委以重任,很信任他,让他同时督察朝廷内外政务。

   (“计数”、“晓习”、“委”、“信”,每错译、漏译一处扣1分)

   (2)那时齐王宪向来就有吞并关东的意图,樊叔略借着别的事多次进献用兵之策,齐王认为他很有奇才。

   (“素”、“因”、“进”、“奇”,每错译、漏译一处扣1分)

   (3)尉迥的部将宇文威进犯,樊叔略击退了他。

   (“寇”、“击走”,每错译、漏译一处扣1分)

【文言文译文】

樊叔略是陈留人。父亲樊欢,出仕东魏做南兖州刺史、东阳侯。适逢高氏专权,樊欢密谋振兴恢复朝廷纲常,被高氏杀害。樊叔略当时还是个孩子,就遭受了腐刑,发派到宫殿衙门做仆役。叔略身高九尺,精神气度不同一般,很是被高氏疑忌。樊叔略内心惶恐不安,于是就逃到关西(北周)。

周太祖一见就认为他有才干,招用他在身边办事。不久之后,就授予他都督的官职,让他袭父爵为侯。大冢宰宇文护执政时,招用他为中尉。叔略很有谋略,通晓熟悉当时的事务,宇文护慢慢委以重任,很信任他,让他同时督察朝廷内外政务。几次升迁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宇文护被诛杀后,齐王宇文宪用他做园苑监。那时齐王宪向来就有吞并关东的意图,樊叔略借着别的事多次进献用兵之策,齐王认为他很有奇才。建德五年,跟随周武帝讨伐北齐,叔略率领精锐部队,每次作战都身先士卒。因为战功被赐加上开府,进而封为清乡县公,食邑一千四百户。朝廷任命他为汴州刺史,为政号称清明果决。周宣帝时,在洛阳营建东京,因为叔略有巧思,被授予营构监,宫室规划,都是他确定的。工程还未完成而宣帝就驾崩了。

尉迥叛乱时,高祖命令叔略镇守大梁。尉迥的部将宇文威来进犯,樊叔略击退了他。因功被授予大将军,不久又做汴州刺史。高祖接受禅让称帝,叔略位次升迁为上大将军,提升爵位为安定郡公。在汴州多早,为官很有声誉。邺(北齐的都城)都民风不淳,号称是最难教化的,朝廷因为经叔略所治理的地方都很出名,调任他为相州刺史,他的政绩是当时的第一。皇帝颁下诏书嘉奖他,赐给他绸缎三百匹,粟米五百石,并且告示天下。百姓因此称赞说:“智无穷,清乡公。上下正,樊安定。”樊叔略被征召做司农卿,官员们没有不流泪的,一起立碑颂扬他的德政。从开始做司农,举凡农业耕作,叔略另外进行整治规划,都出人意料。朝廷中有犹豫拖延、公卿不能决断的事务,叔略总是为他们评议处理。叔略虽然没有学问,说话做事能有所依照,但是他深思后的独列见解,暗里与事理吻合。樊叔略很被皇帝亲信,高颎、杨素也以礼相待。叔略个性很喜欢铺排奢华,每次施斋供养,一定开方丈,准备水陆法会。

开皇十四年,跟随皇帝到泰山祭祀,走到洛阳,皇帝命令他审查记录罪犯的罪状。他写好奏章要上奏,早上起来,行到狱门口,在马上突然去世,时年五十九岁。皇帝哀痛惋惜了很长时间,追赠他为亳州刺史,谥号为襄。

(四)【宁波市期末,三】17.【解析】考查文言文实词的含义。忧:居丧,丁忧,是古人对亲人去世后的一种孝道,为官者往往辞官回乡守孝。

【答案】A

【解析】考查对文言文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的理解。C代词;助词,凑音节。A因为;B在;D介词,和

【答案】.C

【解析】考查文言文信息的筛选与整合。①有志向,③指御史查实,⑥待客之道

【答案】C

20.【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与概括。(“心知”和“更显”“感激之情”错,表现的是向敏中“宠辱不惊”的品格)

【答案】D

21.【解析】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翻译。

【答案】⑴不久抓住了皇甫侃的家臣(或家仆)查问他,说这封信接着就放在竹筒里,埋在江边的客舍旁。(“诘”“寻”“瘗”各0.5分)⑵宋真宗亲临澶渊,赐给向敏中秘密的诏书,把西方边境的事情都交给他,允许他相机处理。(“幸”“付”“鄙”“便宜从事(可斟酌情势,不拘条文,不须请示,自行处理)”各1分)

(五)【汕头市金山中学期中,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5.【答案】

6.【答案】

7.【答案】C  

8.【答案】C

9.【答案】(1)周病消渴连年/帝幸翠微宫/求胜地为构第/每诏尚食具膳/上医使者视护/躬为调药/太子问疾/疾甚/周取所上奏章悉焚之。

2)①赵仁本推崇他的才气,给他准备了很多行装,让他进关。

②只遗憾我资质、品格不够,不能当上这个官职。

参考译文:

   马周字宾王,是博州茌平人。他年幼时死去父母成为孤儿,家里贫穷拮据。他十分喜爱学习,精通《诗经》、《春秋》。性格开朗豪迈,乡里的人都认为他不讲究小节,看不起他。武德年间,州里的助教一官无人,他补职任官,事情治理行不好。刺史达奚恕常常责怪他,马周于是离去,客居到密州。赵仁本推崇他的才气,给他准备了很多行装,让他进关。马周途中客住汴州时,被浚仪县令崔贤侮辱,于是心中悲愤不已,又向西走,住在新丰,旅店的主人不照顾他,马周就要了一斗八升酒,悠闲地在那儿自斟自饮,众人对此都感到奇怪。他又到了长安,住在中郎将常何家中。

    贞观五年,唐太宗下诏百官谈论朝政得失。常何是一个武将,没有什么学问,马周为他分列条目写了20多件事,都是切中时务的,太宗感到奇怪,便问常何,常何说:“这不是我所能想出来的,家中的门客马周教我这样说。这个门客,是个忠厚孝义之人。”唐太宗就召见马周,过一会儿还未到,太宗接连派使者去敦促四次了。等到马周前来拜见,太宗与他谈话谈得非常高兴,下诏让他入值门下省。第二年,又拜马周为监察御史,马周恭敬地接受了命令,而且胜任这一职务。唐太宗因为常何而行到马周这个人才,就赐给常何三百匹丝帛。

马周善于陈述奏章,机敏、辩证、清晰、深入,切中要害,处理问题周密,当时有很高的声誉。太宗常说:“我一时不见马周就想他。”岑文本对他亲近的人说:“马周论事,文采洋溢,切合情理,没有一字可以增删,听起来洋洋洒洒,能使人忘却疲倦。苏秦、张仪、终军、贾谊正是这样啊。然而他两肩上耸,面有火色,向上升官一定很快,只是恐怕不能活得长久。”没过多久,马周升任治书待御史,兼谏议大夫职务,代理晋王府长史。贞观十八年,他又升迁中书令。当时设置太子司议郎,唐太宗抬高了此官的官阶。马周感叹道:“只遗憾我资质、品格不够,不能当上这个官职。”唐太宗远征辽东,留马周在定州辅佐太子。等到太宗回来,马周又担任吏部尚书,晋升银青光禄大夫。唐太宗曾经用飞白书赐给马周,上面写着:“鸾凤直冲霄汉,一定要凭借羽翼;辅佐所要寄托依靠的,关键在于尽忠尽力。”

马周患消渴病多年,太宗亲自到翠微宫去,寻找好地方为他建造宅第,经常让御厨为他备饭,御医前去看护,唐太宗又亲自为他调,太子也前去探视。病更重时,马周就把原来上的奏章全部烧掉,他说:“管仲、晏子显露君主的过失,博取身后的名声,我不这样做。”贞观二十二年,马周去世,年仅48岁。唐太宗追赠他为幽州都督,陪葬在昭陵。

(六)【盐城中学期中,二】6.【解析】考查文言文实词的含义。D项应为“增长”。

【答案】选D

7.【解析】考查对文言文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的理解。A项“则”都是连词,表承接,译为“就”;B项“于”都是介词,译为“在”; C项第一个“其”是代词,译为“那,那些”,第二个“其”是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D项两个“者”都译为“……的”。

【答案】选C

8.【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与概括。刘晏预先奏请朝廷,而非灾情出现官员申请后奏请朝廷。

【答案】选B

9.【解析】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翻译。

【答案】(1)(刘晏)常常用优厚的报酬招募善于奔跑的人,并设置驿站远近相望,来打探并报告各地的物价。 

2)丰收时就用高价收购粮食,歉收时就用低价卖出粮食,或者用粮食交换其他各种货物供给官府使用。

9 |0 I4 {6 @8 s  P& ]2 e& V3)将十艘船编为一纲,让军将带领着,运送十次未出现闪失,就给予优厚的慰劳,让此人做官。

附:参考译文

刘晏起初担任转运使,只管理陕东一些地方,陕西各道全由度支主管。刘晏精力充沛,机智过人,善于灵活地处理多变的事情,办得恰到好处。他常常用优厚的报酬招募善于奔跑的人,并设置驿站远近相望,来打探并报告各地的物价。即使很远的地方,也要不了几天时间就都能传达到转运官署来。各地粮食和货物价格变化情况的权衡比较,(他把钱粮方面孰轻孰重的权变,全部控制在手中)完全被控制在他的掌握之中,朝廷因此获利,而全国各地也没有物价暴涨暴跌的忧虑。他常主张:“要想办理好各项事务,关键在于用人得当。所以,必须选择通达敏捷、精明强干、廉洁勤勉的人,对他们加以任用。”他所管辖的交场、船场、巡院等处,凡是担任要职、处理繁难事务的人,必定是当时选拔出来的得力人员。所以,在刘晏去世之后,掌管财赋的有名人物,多数是刘晏旧日的属下。刘晏还认为天下户口不断增多,那么赋税的收入来源就自然会更广,所以他在理财时常把爱护百姓作为优先考虑的因素。他在许多地方分别设置掌管巡察的官吏,每十天、一个月,都要写出当地州县雨雪丰歉情况,报告给转运使官署。丰收了,官府用高价收购粮食;歉收了,就用低价卖出粮食,或者用谷物交换农民手中的其他货物来供给官府使用。各地负责巡察的官员一旦发现有歉收的苗头,就要先报告,申明到了某个月份必须减免赋税,到了某个月份必须提供救助。到了那个时间,刘晏不等待那些地方州县的官员提出申请,就及时奏请朝廷实施。刘晏应对百姓的急迫要求,从未没有耽误过时间,他不会等到那些百姓困窘至极、四处流亡、已经饿死,然后再去赈济他们。因此,他管辖下的地方百姓能够安居乐业,住户和人口都有很大的增长。

刘晏用食盐专卖法获得的利润作为国家军事的费用。刘晏认为官吏多了百姓就会受到骚扰,所以他只在产盐的地方设置盐官,收购盐户煮熬的盐转卖给盐商,任他们贩运到各地去卖,其他不产盐的地方不再设置盐官。那些处在江岭之间距离产盐地很远的地方,就转运官盐贮存在那里。有时盐商不来盐价升高,官府就减价把盐卖给百姓,叫做“常平盐”。这样一来,既让官家获得了其中的利润又让百姓不再缺乏食盐。

. B9 C. N( \. ?. T% m刘晏认为长江、汴水、黄河、渭水的水流缓急各不相同,他依据各处的不同特点,因利乘便,分别制造运送谷物的船只,训练漕运的士卒,长江的船抵达扬州,汴水的船只运抵河阴,黄河的船只运抵渭水流入黄河的河口,渭水的船只运抵太仓,各地段之间都在水边设置粮仓,由上一段转送给下一段。自此,每年运送谷物有时达到一百多万斛,没有一斗一升在水中沉没。刘晏将十艘船编为一组,叫一纲,让军将带领,运送十次未出现闪失,便给予优厚的慰劳,让此人做官。屡次运送以后,运送者便没有不是头发灰白的人了。

刘晏为人勤奋努力,事务不论平常还是紧急,一定要在一天之中处理完毕,不让它们滞留过夜,后来讲论财利的官员没有能够赶得上他的。

四、考点预测

(二)考点预测题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11.【解析】过:造访。

 【答案】A

12.【解析】A项而:连词,前表承接,译为“就”,后表因果,译为“因而”;B项于:介词,前表比较,译为“比”,后表地点,译为“在”;C项焉:前为代词,译为“他”,后为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D项两个“以” 均为“因为”。

【答案】D

13.【解析】“时”句表现他对百姓仁爱,“至”句反映他仕途被排挤、打击的命运。

【答案】B

14.【解析】B项中“指使心腹抓住《荆南承天院记》的问题”表述不当,一是《荆》文并非真有问题,二是陈举所为完全是出于迎合赵挺之的心理,谋在自己,并非赵挺之所指使;C项中“诗比杜甫”错,黄庭坚只是作诗向杜甫学习,并不是诗歌成就可与杜甫相提并论了;D项中“按时间的顺序”错,前三段按时间的顺序记叙其生平经历,第四段概述其文学成就。

【答案】A

15.(8分)

【答案】(1) 苏轼有一次看到他的诗文,以为他的诗文超凡绝尘,屹然独立于千万诗文之中,世上好久已没有这样的佳作了。由此他的名声开始震动四方。

2)黄庭坚性情至孝,母亲病了一年,他日夜察看颜色,衣不解带,及死,筑室于墓旁守孝,哀伤成疾几乎丧命。

【参考译文】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年即机警聪明,读书数遍就能背诵。他舅舅李常到他家,取架上的书问他,他没有不知道的。李常非常奇怪,以为他是一日千里之才。后黄庭坚考中了进士,任叶县县尉。熙宁初参加四京学官的考试。由于应试的文章最优秀,担任了北京国子监教授,留守文彦博认为他有才华。留他再任教。苏轼曾经看到他的诗文,认为他的诗文超凡绝尘,超然独立于千万诗文之外,世上好久已没有这样的佳作。由此他的名声开始震动四方。黄庭坚担任太和县知县,以平易治理该县。当时课颁盐筴,其他县都争着占多数,太和县独不这样,县吏们不高兴,可是该县的老百姓都喜欢。

哲宗即位后,召黄庭坚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过了一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实录》修成后,提拔为起居舍人。遭母丧。黄庭坚性情至孝,母亲病了一年,他日夜察看颜色,衣不解带,及死,筑室于墓旁守孝,哀伤成疾几乎丧命。丧服解除后,任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黄庭坚出任宣州知州,改知鄂州。章敦、蔡卞与其党羽认为《实录》多有诬陷不实之辞,使前修史官都分别居于京城附近各处以备盘问,摘录了千余条内容宣示他们,说这些没有验证。不久,经院吏考察审阅,却都有事实根据,所剩下的只有三十二件事。黄庭坚在《实录》中写有“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的话,于是首先盘问他。黄庭坚回答道:“庭坚当时在北都做官,曾亲眼看到这件事,当时的确如同儿戏。”凡是有所查问,他都照实回答,毫无顾忌,听到的人都称赞他胆气豪壮。黄庭坚因此被贬为涪州别驾、黔州安置,攻击他的人还认为他去的是好地方,属枉法轻处。后以亲属之嫌,于是移至戍州,黄庭坚对此像没事一样,毫不以贬谪介意。四川的士子都仰幕他,乐意和他亲近。他向他们讲学不倦,凡经他指点的文章都有可观之处。

徽宗即位,起任黄庭坚为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舒州知州,又以吏部员外郎召用,他都推辞不就,请求为郡官,得任太平州知州,上任九天就被罢免,主管玉龙观。黄庭坚在河北时与赵挺之有些不和,赵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秉承他的意向,呈上黄庭坚写的《荆南承天院记》,指斥他对灾祸庆幸,黄庭坚再一次被除名,送到宣州管制。三年后转到永州,黄庭坚未听到宣布命令就死了,终年六十一岁。

黄庭坚的学问文章,是天性生成的,陈师道说他的诗得法于杜甫,学杜甫而又不模仿杜甫的诗。他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天下称为四学士。而黄庭坚对于文章尤长于诗,四川和江西的有德君子都以黄庭坚配享苏轼,并称“苏黄”。苏轼做侍从官时,曾举荐黄庭坚代替自己,推荐词中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的话,他看重黄庭坚竟到了这种地步。起初,黄庭坚游灊皖的山谷寺、石牛洞,喜欢这里林泉优美,因而自号为山谷道人。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5.【答案】

6.【答案】

7.【答案】

8.【答案】

9.【答案】(1)周病消渴连年/帝幸翠微宫/求胜地为构第/每诏尚食具膳/上医使者视护/躬为调药/太子问疾/疾甚/周取所上奏章悉焚之。

2)①赵仁本推崇他的才气,给他准备了很多行装,让他进关。

②只遗憾我资质、品格不够,不能当上这个官职。

参考译文:

   马周字宾王,是博州茌平人。他年幼时死去父母成为孤儿,家里贫穷拮据。他十分喜爱学习,精通《诗经》、《春秋》。性格开朗豪迈,乡里的人都认为他不讲究小节,看不起他。武德年间,州里的助教一官无人,他补职任官,事情治理行不好。刺史达奚恕常常责怪他,马周于是离去,客居到密州。赵仁本推崇他的才气,给他准备了很多行装,让他进关。马周途中客住汴州时,被浚仪县令崔贤侮辱,于是心中悲愤不已,又向西走,住在新丰,旅店的主人不照顾他,马周就要了一斗八升酒,悠闲地在那儿自斟自饮,众人对此都感到奇怪。他又到了长安,住在中郎将常何家中。

    贞观五年,唐太宗下诏百官谈论朝政得失。常何是一个武将,没有什么学问,马周为他分列条目写了20多件事,都是切中时务的,太宗感到奇怪,便问常何,常何说:“这不是我所能想出来的,家中的门客马周教我这样说。这个门客,是个忠厚孝义之人。”唐太宗就召见马周,过一会儿还未到,太宗接连派使者去敦促四次了。等到马周前来拜见,太宗与他谈话谈得非常高兴,下诏让他入值门下省。第二年,又拜马周为监察御史,马周恭敬地接受了命令,而且胜任这一职务。唐太宗因为常何而行到马周这个人才,就赐给常何三百匹丝帛。

马周善于陈述奏章,机敏、辩证、清晰、深入,切中要害,处理问题周密,当时有很高的声誉。太宗常说:“我一时不见马周就想他。”岑文本对他亲近的人说:“马周论事,文采洋溢,切合情理,没有一字可以增删,听起来洋洋洒洒,能使人忘却疲倦。苏秦、张仪、终军、贾谊正是这样啊。然而他两肩上耸,面有火色,向上升官一定很快,只是恐怕不能活得长久。”没过多久,马周升任治书待御史,兼谏议大夫职务,代理晋王府长史。贞观十八年,他又升迁中书令。当时设置太子司议郎,唐太宗抬高了此官的官阶。马周感叹道:“只遗憾我资质、品格不够,不能当上这个官职。”唐太宗远征辽东,留马周在定州辅佐太子。等到太宗回来,马周又担任吏部尚书,晋升银青光禄大夫。唐太宗曾经用飞白书赐给马周,上面写着:“鸾凤直冲霄汉,一定要凭借羽翼;辅佐所要寄托依靠的,关键在于尽忠尽力。”

马周患消渴病多年,太宗亲自到翠微宫去,寻找好地方为他建造宅第,经常让御厨为他备饭,御医前去看护,唐太宗又亲自为他调,太子也前去探视。病更重时,马周就把原来上的奏章全部烧掉,他说:“管仲、晏子显露君主的过失,博取身后的名声,我不这样做。”贞观二十二年,马周去世,年仅48岁。唐太宗追赠他为幽州都督,陪葬在昭陵。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

5.【解析】考查文言文实词的含义。捐:抛弃

【答案】5D

6.【解析】考查对文言文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的理解。C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A./于是;B.如果/像;D.因为/来。

【答案】C

【解析】考查文言文实词的含义。直接考查文言文的语法并不多见。“土”,名词做状语。A项的“异”,C项的“善”,D项的“洁”,都是意动用法。

【答案】B

8.【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与概括。“委以重任”错,洹水尉是很小的官,这是遭到李敬玄毁谤的结果。

【答案】A

9.【解析】考查文言文的断句和翻译。

【答案及评分要点】⑴臣闻李斯之相秦也/行申商之法/重刑名之家/杜私门/张公室/弃无用之费/损不急之官/惜日爱功/亟战疾耕(错12处扣1分,34处扣2分,56处扣3分,78处扣4分。当断而不断,不当断而断,都算错。“申”“商”之间断,不算错。)

⑵①善于与人交往,救济别人的急难,不向人要求报答。(“振”“责”各1分,全句大意1分。)

②弄清他没有罪过之后,又改任庐州刺史。(“既”“改”各1分,全句大意1分。)

【参考译文】

朱敬则,字少连,亳州永城人。凭着孝义世代受到表彰,他一家门外就有六个阙挨在一起。敬则志向宏大,爱好学习,重视节义和承诺,善于与人交往,救济别人的急难,不向人要求报答。与左史江融、左仆射魏元忠有交情。咸亨年间,高宗听说了他的名声,召见他,觉得他很非同一般。但被中书令李敬玄诽谤,所以只授予他洹水县尉的官职。过了很长时间,被授予右补阙的官职。

当初,武后代行皇帝的职权,天下有很多议论,武后就大开告密罗织罪名的渠道,制造大案,诛杀将相大臣。到朱敬则做右补阙时候,武后已经称帝,社会很安定了。敬则进谏说:“我听说李斯做秦国丞相的时候,实行申不害、商鞅的法令,重视法家学说,限制私人势力,扩张公家权势,杜绝没有实效的花费,减少并不急需的官职,珍惜时间讲究功效,积极备战致力农耕。人多财富之后,就开始消灭诸侯割据势力,这才是拯救弊病的办法。所以说:严刑峻法可以用于努力向上时期,机变诡诈可以用在攻城野战方面。天下已经太平,所以可以用宽松代替严酷,用仁厚平和的政策来润泽百姓。秦朝却不是这样,荒淫暴虐更加厉害,实行下去就不再改变,最后到了土崩瓦解的结局。这是不懂得变通的祸患。陆贾、叔孙通侍奉汉高祖,在荥阳、成皋一带打仗的时候,粮饷匮乏,智穷力竭,他们不曾敢提出一种主张,进献一个奇谋,只是推荐一些狡猾残暴的人。等到社会刚安定下来,就摆出《诗》《书》,宣扬礼制,开辟仁政之道。高帝生气地说:‘我是从马上得到天下的,哪里用得上《诗》《书》呢?’他们回答说:‘马上得到天下,可以马上治理天下吗?’高帝默然不语。于是陆贾编著《新语》,叔孙通制定礼仪,这是懂得变通的好处。如果高帝斥退这两个人,抛弃《诗》《书》,一味重视攻城野战,看重杀敌数量,那么满路都是争功的人,为争论功劳闹得剑拔弩张,国家连片刻时间都不能保有,哪来十二个皇帝二百年江山呢?所以说,仁义是圣人暂住的旅馆;礼乐,是先王遗留的旧迹。祭祀祷告结束了,刍狗就应该抛弃;醇酒已经流出来了,糟粕就要丢掉。仁义尚且这样,何况那些没有它重要的东西呢?”

武后觉得他的意见很好,提拔他做正谏大夫,同时主持编修国史的工作。后来因为年老有病辞去了职务,不久又改任成均祭酒、冬官侍郎。张易之等人召集有名望的学者编撰《三教珠英》,又绘制武三思、李峤,苏味道、李迥秀、王绍宗等十八人的画像作为插图,他们想聘请敬则,敬则坚决拒绝,不肯参与,世人都认为他品行高洁。后来被外派担任郑州刺史,于是辞官退休。侍御史冉祖雍诬告他和王同皎关系很好,他被贬为涪州刺史。等到弄清他没有罪过之后,又改任庐州刺史。再次被召回朝廷时,没有带淮南一件东西,所乘坐的只有一匹马,子女都跟着他步行而回。去世的时候七十五岁。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8.【解析】考查文言文实词的含义。斥:排斥、斥逐、斥退

【答案】B

9.【解析】考查文言文信息的筛选与整合。①陈宗礼对丁大全专权表示的不满;②陈宗礼直言劝告皇帝亲近忠良,疏远小人;⑤陈宗礼直言劝告皇帝应该顺应天意)

【答案】C

【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与概括。第一次只是降职而非免官,第二次是没有升职,也不是免官

【答案】B

11.【解析】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翻译。

【答案】(1)天下正致力于利欲之中,士大夫奔走而竞相逐利,只有大公无私才能够遏止这种现象。 

(2)帝王的一举一动,没有一处细小的地方不被人知道的,这就是古代的人非常重视在独处的时候小心谨慎的缘故。 

(3)安定或者危难、太平或者动乱,常常在动一动念头的瞬间发生,念头稍微有点偏差,祸乱随即出现。    

参考译文:

陈宗礼,字立之。年轻时家庭贫困,他读书刻苦,(当时)袁甫任江东提点刑狱,陈宗礼前往向他讨教学问。淳祐四年,他考中进士。后陈宗礼调任邵武军判官,进京担任国子正,升迁为太学博士、国子监丞,后又升迁为秘书省著作佐郎。(一次陈宗礼)入朝奏对,说火星不遵循轨道。皇帝因星相变异感到担心,陈宗礼说:“老天显示警告,全在于陛下修明仁德、施行政教来挽回天意。”又说:“天下正致力于利欲之中,士大夫奔走而竞相逐利,只有大公无私才能遏止这种现象。”(陈宗礼)兼考功郎官,后升迁为尚左郎官兼右司。当时丁大全把持国家政权,忌讳进谏。陈宗礼感叹道:“这还能待得住一天吗!”入朝奏对,说:“希望考虑宗庙社稷这些大的方面,不要光考虑粮仓府库这些小的方面,希望收服天下四海的民心,不要光收服身边宠臣外戚的心;希望对忠良寄托重任,不要光让卑顺的近臣充当耳目;希望四面开放来招揽君子,不要只是盈门耀道地呼引贪污之辈。”(陈宗礼)拜授太常少卿,升迁为秘书监。后因监察御史虞虑弹劾被追削两级官阶,送往永州居住。

景定四年,(陈宗礼)拜授侍御史。升迁刑部尚书,后因起居舍人曹孝庆弹勃罢免。度宗即位.陈宗礼兼侍讲,拜殿中侍御史。他上疏说:“恭敬勤俭的道德从皇上自身开始,廉洁的规矩从皇宫里面开始,身边提到谋利的人一定斥逐,暗地里私自进献的人一定杀掉。”他用《诗经》进呈侍讲,就禀奏:“帝王的一举一动没有一处细小的地方不被人知道的,这就是古代的人非常重视在独处的时候小心谨慎的缘故。”

陈宗礼代理礼部侍郎兼给事中。他进呈侍读《孝宗圣训》,便禀奏:“安定或者危难、太平或者动乱,常常在动一动念头的瞬间发生,念头稍微有点偏差,祸乱随即出现。天下的动乱,没有不是在小事中发生,在明显的事情中形成的。”又说:“不因私心妨碍公家法令,这才是国家的福分。”皇帝说:“孝宗的国法,只有奖善罚恶是尤其谨慎的。”陈宗礼说:“有了功劳不奖赏,有了罪过不惩罚,即使是唐尧虞舜也不能够治理天下,确实是不能够不加谨慎的。”

陈宗礼升迁礼部侍郎,借口年迈请求辞官,皇帝说;“难道是我不值得(与你)一起有所作为吗?”让他以华文阁直学士的身份做隆兴府知府,他再次推辞。过了一年,他依旧职任广东经略安抚使兼知广州,加官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不久兼代理参知政事。他上疏禀奏:“国家之所以存在,靠的是天命民心。按照它的警示来加以敬畏,天命没有不能够挽回的;趁着它还没有丧败的时候加以安定,民心是未尝不能够回转的。”陈宗礼在任上去世,临终表文奏上,追赠开府仪同三司、盱江郡侯,谥号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