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卫计委地址:走进学生的心灵:班主任工作案例新编-第四章 家校沟通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6:56:55
第四章 家校沟通篇

四、家校沟通篇

 

家,是一棵大树,在土壤里有很深的根,经风雨岿然不动。它把养料输送到枝条和树叶里,然后结果打籽,一代一代延续下去......孩子就是枝条和树叶。

家庭是一个人一生中最早参与的群体,也是一个人一生中参与时间最长的群体。童年是人生中个性发展形成的关键时刻,是家庭给予孩子生活能力的培养、情感的安抚、社会知识的灌输、社会规范的熏陶,为孩子的个性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家校沟通,为孩子构筑了育人的殿堂,家校沟通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把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切实负担起育人的重任,是我们班主任的X作职责。

 

家长会的新尝试

 

期中考试结束后,按常例召开家长会,但结果令我十分失望。来参加会议的家长稀稀落落,还不足全体的四分之一,来开会的家,长又大多是常客,都是些在校表现出色,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的家长。既来之则安之,我按通常的家长会程序,发言完毕,提了一些下一阶段要求之类后,就匆匆宣布会议结束。

晚上十来点钟,有个学生的家长打来电话。电话里,该家长说话非常激动,我都没有说话的机会。但他的话确实令人深思:"我的孩子不敢让我参加家长会,我也没有勇气来开会。过去我们遭遇孩子班主任的冷言、冷语、冷眼实在太多了,我们听的讽刺也太多了。孩子从初二开始就破罐子破摔,我也对他失去了信心了......"

是啊,家长会上,校长讲话,政教处负责人讲话,班主任讲话,连续不断的讲话,那些学习不好在校表现差的学生家长听得有头无脸,而那些在校表现好的孩子的家长听得神采飞扬,洋洋得意......这样的家长会不能再开了!

对于一个慢班,尤其是一个新组成的慢班,良好的开端是迈向成功的一半。慢班的学生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好动不好静,喜欢动手实践,不愿动笔,但是他们有热情和向·D力。在新生报到后军训的第一天,我就鼓励大家:"力争在军训比赛中拿全年级第一名。我们把新学校、新学期的第一个'第一名'作为我们第一次家长会的见面礼。让我们在军训中形成一个团结的、不甘落后、新的班集体,让家长与我们分享第一名的喜悦,让家长对我们有信心,让我们对自己有信心。"随后我又说:"你们放心,我绝对不在家长会上告状,如果谁的家长回到家后体罚你,今后,谁的家长就不用参加家长会了。"对我的话学生是将信将疑。为了能把新学期的第一次家长会开好,为了鼓起学生们的自信心和斗志,我布置了这样一个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各组准备一两个节目,形式不限,把你们的才华充分展示出来,在家长会上表演给你们的家长看。''对这个决定,学生们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积极排练,且形式多样,各具千秋。

第一次家长会召开了,会上只有两个内容,一是学生表演文艺节目,表达对父母、对老师的爱。学生们出色的表演,赢得了家长们的笑容。二是我讲对这个班的工作设想、打算和要求。我首先讲了慢班的特点--落后,让家长面对这个现实。随后以学生的节目为例说明这些学生资质并不比别人差,而且还具备热情、真诚、有干劲的长处。学生对自己有了信心,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有了信心。于是我就趁热打铁对家长说:"为了证明我们的孩子不比别人差,我打算在班里建立奖励基金,重在精神奖励。凡是在德、智、体、美、劳某方面表现出色都可获奖,而且给出每位获奖者颁发大红丝绸封面的荣誉证书。"散会时我给家长留了一个任务:回家后和孩子商量商量,打算给班里捐多少奖励基金,计划一学期下来获哪方面的荣誉证书。会后,家长高兴地说:"这种形式的家长会我们还是头一次参加,孩子心里没有压力,我们做家长的心里也没有压力。回去后我们一定好好合计合计。"后来50个学生家长资助了我们1800多元的奖励基金。这个用事实说话的家长会比我预想的效果还要好。由此可见,通过学生的实际行动,让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树立信心。这几方面的信心加在一起就是一股不可战胜的力量。这就可以把精力放在个别几个难以在短时间内养成好习惯的学生身上了。这样,我一反常规,把家长会开成了一次动员会。

现在家长工作都很忙,一些家长平时很少甚至不与班主任联系;另外一些家长则关心自己孩子的学习,经常主动和班主任面谈或电话联系。我发现家长反映的一些问题在大部分学生身上存在着,有一些是必须引起关注的。于是在期中考试后的家长会上,我就先请家长谈一谈自己孩子在家中的表现。然后我将自己了解到的一些情况反馈给家长。有的家长说自己的孩子一个月的花销在1000元左右,我听后非常吃惊,就把学校午餐费的情况告诉家长,请家长做到心中有数,合理安排自己孩子的花销;有的学生家长问到晚上是否还上自习课,我意识到有些学生借上晚自修,一方面欺骗家长,一方面欺骗老师;有的学生攀比心理严重,向家长要小灵通、手机,还说班里大部分同学都有。针对这些情况,我把校规校纪讲给家长听,把班里的实际情况向家长作较具体的分析,对许多问题逐一解答、逐一分析,让家长和班主任都做到心中有数。我还给家长讲教育理论,如:对高中的学生'

不宜采取打骂的方式,要心平气和地与孩子交流;不要直接点破孩子的谎言,但要告诉孩子你了解到的真实情况,讲清道理;帮孩子定一个能够达到的奋斗目标,哪怕是前进一名,哪怕是提高一分。这样既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能使学生体会到家长对自己的关爱。最后我把奖励制度的想法向家长们作具体介绍,并真诚邀请各位家长到时为获奖学生颁奖。这次家长会开得非常成功。第二天,我开玩笑地问同学们:"昨天家长会后谁挨打了?"学生都笑了。

家长会是学校领导、年级组、班主任和学生家长密切联系、相互了解、相互沟通,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主要渠道和良好方法。家长会开好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家长会上班主任向家长介绍学校办学情况,家长了解自己孩子的表现等等,这是十分必要的。然而,当前召开家长会越来越让学生们感到害怕,参加家长会成了学生和家长的一种无形的精神压力,尤其对于慢班的学生来说,家长会成了告状会,许多学生称之为"今晚有暴风雨"。于是一些学生编出各种理由,谎称家长不能参加家长会。而有些家长也因为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差,或道德品质表现不好,借故不来出席家长会。这些情况的出现严重影响了学校与学生家长的互相沟通,不利于学校的教育工作,更不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

"家长会的新尝试"一改类似于上述几种家长会的种种弊端,在老师与学生、老师与家长,和学校与家庭愉快、轻松活泼的氛围中,互相交流信息,共同促进学校教育工作的开展,这样,家长会真正起到了班主任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作用。

当然,一个慢班只靠几次家长会是不可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的,这些学生还需要培养持之以恒的精神,他们的坏习惯还会有反复的时候,这就需要班主任细心、耐心地去关心和帮助他们,使他们最终战胜自己,体会实现自我价值的快乐。

 

一次特殊的家长会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正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冲击着我们的生活。它以信息容量大、交流快捷方便等优越性吸引着青少年,许多学生流连于网吧,沉迷于电脑游戏,以至于离家出走,甚至进行网络犯罪等。因而,家长们都谈网色变,对自己的孩子高度警惕,不允许他们上网,不允许他们看电脑方面的杂志。家长们总是谆谆告诫孩子:"你们的目标是考大学,应该刻苦努力。"有的还用古人头悬梁、锥刺股,孙康映雪,囊萤夜读的事例来激励孩子,可是孩子对此却无动于衷。

在他们的视野里有他们广阔的天地。为此,我别出心裁地安排了一次耐人寻味的家长会。

就"网络"问题,我安排了一次家长会。在会上允许学生和学生家长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学生甲(振振有词):我们认为中学生应该上网,因为我们的生活非常单调、枯燥,通过网络我们可以了解外面丰富多彩的世界,可以结交性格相投的朋友,可以查阅有用的信息,可以进行远距离交流......(说完后挑战似的看了一下家长代表团)

家长甲(义正词严):我们认为中学生不应该上网,因为网上的信息浩如烟海,鱼龙混杂,你们根本不知道如何去识别有效信息,反而会沉迷于网络中,甚至会经不住诱惑,从而导致网络犯罪。例如......

学生乙(家长甲还未说完,他就腾地站了起来,家长甲只能尴尬地坐下):网上信息确实鱼龙混杂,但是我们不能因噎废食,难道因为它有不健康的信息,我们就选择逃避吗?

家长乙(面对学生乙的提问,从容地答道):我们不是让你们永远远离网络;但是现在你们辨别是非的能力还很差,你们的自控能力也很差,不会正确利用网络。因此,我们主张中学生不要上网,等到你们进入大学了,你们可以自由地上网。

学生丙(急忙站起):我认为你们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一个人的自控能力是在成长中逐渐培养的,不是说到了大学就突然具备了。大学生沉迷于网吧、进行网络犯罪的数不胜数,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中学阶段太压抑了,一旦放开,他们无所适从。中学阶段只要引导得当,完全应该上网。

家长丙:(家长代表团沉默了一会L)你们现在的主要目标是努力学习,将来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毕业后找份理想的工作。而现在的竞争又非常激烈,你们必须付出百倍的努力,才能获得成功。因此,你们根本没有精力和时间去上网......

激烈的辩论还在进行着,学生与家长唇枪舌剑,互不退让。正当此时,一位家长的发言发人深思:

家长丁:现代社会已进入终生学习的时代,每个人在学校所接受的教育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孩子小的时候父母是他们眼中的百科全书。然而随着他们见识的增长,发现父母并不是如此伟大,发现父母许多东西都已经落伍了。许多孩子不屑与父母交谈,有的甚至嫌父母打扮老土,谈吐迂腐,在同学面前羞于谈起父母。父母与子女之间的鸿沟越拉越大。父母只有不断地学习,走进缤纷的世界,才能跟上时代的节拍,才能与自己的孩子有共同的话题。这位家长的发言博得学生们的热烈鼓掌。

没等家长丁说完,又一位家长站了起来说:孩子自从进入幼儿园起,学校生活就成了他们生活的主要部分。他们在校园里学习知识,学习生活,学习做人。有的孩子在校园里生活得很快乐,他们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可有的孩子在学校里却如离群的孤雁,郁郁寡欢。这类孩子在父母面前更是沉默寡言,不轻易向父母敞开心扉。教育是社会、学校、家庭的系统工程,需要合力。但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进入了学校,就是老师的责任,他们可以不闻不问。一旦孩子出现什么问题,他们一无所知。事实上,再孤僻的孩子,也有他的知心朋友;再忧郁的孩子,也有他快乐的时候。家长应该经常走进校园,与老师交谈,与同学交谈,在交谈中了解自己孩子的成长历程,了解孩子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还没等这位家长说完,不知是哪位同学首先鼓起掌来,不一会就是一阵热烈的鼓掌声,家长们也随着鼓起掌来,在座的学生和家长们的脸上都荡漾着理解的笑容。

年轻人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他们正处在成长的关键时期,独立意识也越来越强。对于家长的高压,他们是难以接受的。家长必须蹲下来看孩子,通过平等和谐的交流,让孩子如实地倾吐他们的想法。家长也不妨和他们一起痛痛快快地玩一次,闹一次。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关爱、你的真诚。遇到有争论的时候,家长不应总是"我说了算",应该耐心地把利弊关系分析给他们听,然后让孩子自己选择。走进孩子的内心,你会发现孩子的世界是丰富、鲜活的,但同时也是纯真、幼稚的,需要我们家长耐心的引导。

作为子女,应懂得做父母的苦心,他们辛辛苦苦地养育自己的子女渐渐长大成人,心里不知有多么的高兴。由于他们所处的时代,没有机会受到良好的教育,因此把成才的希望全寄托在子女身上,同学们绝不可辜负父母的期望,要多一点关爱和理解,共同努力来架起沟通的桥梁,一起来迎接未来世界。

 

家长会--"聊天会"

 

开家长会是班主任经常要面对的一项工作。很多班主任都想开一次别开生面的家长会,可常常会碰到一些尴尬的场面:老师一言堂,家长正襟危坐,结束的时候很多家长想跟老师交流,可由于人太多而作罢,往往就悻悻地走了。最近,我尝试用一种新的办法来召开家长会,事后觉得效果特好。

由于我班上学生的家庭情况比较复杂,很多家长上夜班或者忙于做生意。如果我们统一规定一个时间,会让很多学生的家长感到左右为难:想来学校了解一下孩子的近况,又由于工作的原因而无法到达。为了让更多的家长参加我召集的家长会,我们决定分批、分时间召开家长会。

在开家长会前,我预先做好调查工作,详细询问学生的家长在什么时间休息,然后决定分几块时间来召开。统计的结果,集中在星期二、星期三、星期五,我们就决定分这三个晚上来召开。

在开家长会的具体过程中,由于家长的数量不是很多。我们改变了老师在上面上课,家长做学生的形式;改为老师坐在家长中间,先到的先聊,后到的后聊,也不会因为迟到而使家长感到难为情。在具体聊的过程中,就一个实在性的问题让几个有同感的家长发表意见,各个家长说自己的做法、心得,场面很热烈,效果也显著。

等家长基本上到齐了,老师再提几点统一的要求和家长应该注意的问题。整个过程气氛活跃,到的家长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就是老师与个别家长聊天的同时,其余的家长也不空闲,找几个有同感的家长互聊,相互探讨教育子女的心得。整个场面是互动的,不仅有老师和家长的交流,有家长和家长的交流,也有家长群体和老师的交流,整个交流场面是多角度,多层次的。

几个晚上的家长会,虽然主题是同一个,但由于面对的是具体的个体,在聊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更改。比如第一个晚上由于孩子的素质较好,谈的重点是关于上中学的问题。第三个晚上来的家长较多,谈的重点就不是一个了:怎样与孩子交流,怎样辅导孩子的·功课等等。三个晚上下来,虽然老师很辛苦,但家长的到会率很高。全班43个人,到会的家长40人,到会率93%,其余的三个同学的家长我们又采用电话联系的方式让他们知道我们召开这次家长会的内容和目的。

我觉得,这次家长会的成功召开,关键是我充分尊重学生家长,让他们有了选择的权利。让家长在心里认为我们的老师是真正为他的孩子着想,拉近了老师与家长的距离。现在出现的老师与家长之间的矛盾,很多的原因是因为我们没有从家长的实际出发,一味地从我们老师的角度要求他们怎样配合。

其次,是我们采用的是"聊天"式的沟通方法,让家长在没有拘束情况下,畅所欲言,真正起到相互了解、相互交流的目的。而且由于是开放式的家长会,家长交流的渠道也很多,能更好地学习其他家长的经验。当然,我们要开好一个家长会,所做的工作还有很多,这只是一个开头。如何让家长通过家长会不只是了解孩子的近况,更多的是学到一些育人的知识,这将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家访不是告状

 

"老师,成成的家庭作业没有做。""成成的课堂作业也没做完,他还破坏了纪律。"面对课代表的告状,我心存疑虑:成成怎么了?'为什么经常不完成作业?我决定去家访。

下午放学,我来到成成家,刚刚介绍完我是成成的班主任老师,成成的父亲就大骂自己的儿子:"没出息,又在学校惹祸了,让老师找上门。"见此情景我非常尴尬,真不知说什么好。哎,真是,这家长还没问明白老师的来由,就大骂儿子,把我的家访当做来告状。我不禁想起,成成平在学校犯错,老师要找家长,一向倔强的他就怕得要命,甚至会苦苦哀求。面对这种情况,我没敢说孩子没有完成作业,却撒谎说是来给孩子补课的。并且告诉家长,孩子在学校表现挺好的,能尊敬老师,乐于助人,劳动积极,最近学习也在进步,只是知识基础不太扎实,所以我来给他补补课。听了我这番表扬;这位粗暴的父亲转怒为喜,不好意思地说,自己没文化,又没有固定的工作,回家既要当爹又要当娘,所以脾气不好,教育孩子更多的就是简单的打骂。我的心猛地一颤,难怪成成平日迟到,不完成作业,随心所欲,原来是受家庭的影响。我如果早些了解这一切那该多好!这孩子不仅需要传授知识的老师,更需要老师慈母般的爱啊!我暗暗自责起来,自己是班主任,有责任,有义务帮助教育孩子。于是,我把成成拉到跟前,语重心长地告诉他,要好好听爸爸的话,多帮爸爸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同时还要认真学习,及时完成作业。并且还劝说他爸爸不要经常打骂孩子,要多看到他的长处,多关心孩子。最后,我为成成补了课,家长和孩子都很感激。

家访不能是简单的告状,也不只是简单地要求家长管一管自己的孩子,应该多向家长表扬学生在校的优点,了解学生在家的长处。因此,家访既是教师的一种教育手段,更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一种感情投资,它可以加固家庭、学校之间的桥梁,缩短教师和家长的距离,拉紧教师、学生、家长间的关系,促使学校与家庭共同担负起培养学生成才的责任。

 

不要小看"沟通"

 

暑假的一天,琳的母亲打来电话,说女儿把自己反锁在房间里面,一边大哭,一边大叫:"你们是天底下最坏的爸爸、妈妈!"已经整整一个下午了,父母怎么劝也没有用,只能向老师求助。

我放下电话,立刻飞快地骑车赶往琳的家,心里却百思不得其解:琳才二年级啊!虽说是一个比较有个性的孩子,但非常懂得待人接物的礼仪,对长辈也很有礼貌,应该不至于有那么激烈的行为啊!其中究竟会有什么奥秘呢?

来到琳家,果然,琳在房间里大叫着,琳的父母在客厅里愁云满面地坐着。我敲了敲琳的门,告诉她我来了。她说,叫她的爸爸妈妈到厨房去,她才开门。

我们按照她的要求做了,琳终于让我进了她的房间。一开始,她怎么也不肯说话,我费了好大一番工夫,琳才从自己的小抽屉里拿出一个小本子,打开一看,里面记录的内容真是我怎么也想不到的:

12月6日:妈妈说好叫我做五道习题,可是我做完后,她又让我再做五题。

12月9日:妈妈当着赵阿姨的面,说我平时很不听话,她喜欢赵阿姨的孩子。

天啊!这里记录的竟然都是孩子对父母的不满!而且已经记了.半年多了!最后的一页上泪迹斑斑的,显然是今天写的:

7月22日:妈妈送给我一个带钥匙的小抽屉,可是她居然有钥匙,她还看了我写的日记!

一切都明白了,原来,这座"小火山"已经酝酿了那么久,只是今天爆发了!

琳还在边上抽泣,看来她是需要好好发泄一下了。我拍着她的肩膀说:"原来爸爸妈妈做了那么多过分的事情啊!"琳一听,大哭起来,一边对着我诉说自己的委屈。我一边表示自己的支持,一边安慰她。见她发泄得差不多了,问:"那你觉得他们真的不爱你吗?""是的!"琳回答得很干脆。

"那你今天跟我回家吧!"我紧接着说。

"不要。"琳不由自主的回答连她自己都觉得意外了,而我却暗暗高兴。

"那你今天怎么办?"我不动声色地说。

"最多我不去理他们,他们也不要来理我!"琳还是气鼓鼓的。"那我帮你去买点点心吧!不然你会饿坏的!"

"谢谢老师!"看得出琳很感动。

我出了房间,带上门,琳留在房间里看书(她是个标准的"书虫子")。我暗示琳的妈妈悄悄跟我下了楼。

去超市的路上,我把情况跟琳的母亲进行了交流,她很震惊,不知道自己对孩子的管教会带来孩子对她的反感;她很委屈,她着急地向我表达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她束手无策,不知道该怎么做才好。我建议她,晚上用递纸条的方法试着跟女儿交流,要耐心地沟通,别把她当孩子,用平等的语气向她解释。

回到琳家,我把点心拿到琳的房间,说好明天再来看她。

第二天,琳主动打电话来给我,说我不用去她家了。我知道问题大概已经解决了,可还是装做很意外的样子,问她为什么?她说,昨天,爸爸妈妈给她写了好多纸条,塞进门缝,妈妈还给她看了自己的随笔,里面写着她出生以来的一些事情......琳滔滔不绝地说着,我可以想象她眉飞色舞的样子。最后,她很腼腆地说:其实,我觉得爸爸妈妈还是爱我的。我表扬了琳,说她善于观察,能够发现父母对自己的爱,也很聪明,懂得跟父母交流。琳很高兴,说她今天打算把自己写得好的日记拿给爸爸妈妈看!琳与她爸爸妈妈的矛盾终于雨过天晴了。

琳的问题其实很普遍,只不过有些孩子没有那么敏感,或者还没有到"火山爆发"的地步吧!父母把自己对子女的爱看成是天经地义的,认为是无可厚非的,可不知道自己对孩子的束缚,造成了孩子的反感。有句歌词叫"爱要让你看见,心要让你听见",我觉得很有道理。父母不能让自己的"爱"和"严"在孩子的心理天平上失衡,同时,更应该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平等地对待他们。

作为一个班主任,我无法代替父母或孩子完成他们之间的沟通和理解,我只能成为其中的桥梁。我觉得,在这件事情当中,就是因为我尝试着站在了琳的立场上看问题,才能够换来琳的信任。也因为我并没有为琳的父母说一句好话,只是让琳进行了发泄,倒让琳真正放松了。同时,这样的问题也可能出现在我和学生之间,看来,"沟通"真是不容小看的1

 

一把闪亮的金钥匙

 

弦是班上特别顽皮的孩子,因为贪玩,学习也不好,在家也没.少挨打,可他仍然不悔改!面对两次"自我评估"都列倒数第一的结果,他的母亲痛心地流泪!但即使如此,情况也没有任何改观。然而当我与弦几次亲密接触后,我发现他并不笨,问题出在他自己身上的自卑。作为班主任,我想我该做点什么?

第二天,我就找他聊天。一开始他还有点不适应,流露出对老师的畏惧之心。为了避免这次交流有阻碍,我刻意回避学习、回避成绩,一切都很随意,就像是朋友在交流自己的思想。经过几次这样的心灵沟通后,弦开始信任我,甚至主动找我聊天。于是我又一次找来了他。这一次,我开门见山对他说:"弦,你真的什么都很好!比如:你爱劳动,每次教室里的饮用水喝完了,你总是自告奋勇地去门卫处把水给换来了;还有你很有爱心,每次同学有什么困难,你总是热心帮助;你也非常懂礼貌,每次见了老师总会很有礼貌打招呼......"听着我的赞扬,他羞涩地笑了,那笑容中分明带着自信,带着激动。我随即又接着说:"但你有一个缺点,就是学习不够努力,要是你改正了这个毛病,你真的会很出色!老师多么希望你能进步啊!也愿意帮助你,不知你的想法如何?"我的话感动了他,他主动表态:"老师,我一定努力,您看我的行动吧!"

在这次亲切的交流之后,我开始用笔谈的方式继续保持这种相互间真诚的沟通,不断鼓励他朝着自己设定的目标努力。从关心学习到关心生活!弦也把我当成了好朋友!这使我感到由衷的欣慰。有一次,我在课堂上布置了一道难题,当全班同学都还啃着笔头的时候,弦似乎有了思路,但也许是鉴于自己以前的表现吧,想要举起的手迟迟不敢举起来,犹豫后又放上桌面。我示意他站起来讲给大家听,虽然他说得不十分的准确,但我在课堂上带头用掌声给予他鼓励!那天,在他的眼中我看到了他十分高兴和自豪!在那天的作业本上我写道:"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你非常聪明,只要努力,你以后一定会获得成功!加油!"在返回的作业本上,他写着:"老师,谢谢您的鼓励,我一定会努力的!"

从此以后,他奋起直追!他在我的目光里读到了鼓励,而在自己的努力中找到了价值!在期末考试中,他数学得了91.5分的好成绩。在学期休学式那天,他妈妈流着眼泪对我说:"魏老师,您真的改变了我的孩子,他从来没有这么认真努力过!我也从来都不知道我的孩子还会有那么大的潜力和自信!而这些都是您帮他的!我真不知道该怎么感谢您!......"

是的,一颗"母爱"之心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那播撒进学生心田的关爱,学生又怎能忘记呢?每一位班主任都应该善于捕捉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即使只是一个小小的优点,都有可能由此挖掘出埋藏在他心里的大金矿。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科曾经有过这样一句话:"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缩小镜看学生的缺点。"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不想成为好孩子的儿童。从儿童来校的第一天,教师就应该善于发现并不断巩固和发展他身上所有的好东西。"

我一直认为老师对于学生是不应该高高在上的。用心交流,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用心灵沟通,就一定能得到学生的信任,而这种信任正是学生成长的起点。

 

善待孩子的过错

 

最近,我班流行上课上传递小纸条,虽经我多次整顿,情况仍不见好转。今天中午放学时,学生磊兴冲冲跑到我面前来告状,说'艳又在英语课传递小纸条,我一听就来气。艳,她是我班的学习委员,前几天还与我约法三章,保证不传递小纸条,我也相信了她,不与其父母联系,今天她居然旧病复发,不守信用。想到这里,我就三步并做两步走到正在排队回家的路队前,义正词严地对她说:"你不守信用,上课老是传递小纸条,下午请你父母到学校来一次。"她看看我,一言不发地跟着同学出校门去了。

中午,我在办公室里批改作业,一切都显得很平静。午间讨论20分钟时,我发现艳没有来学校,第一节上课铃响了,她的座位仍空缺着。我心里开始嘀咕:她怎么不来上课,会不会出事了?于是,我打电话询问她母亲,一问,中午她根本没有到母亲单位去吃饭,原来她怕母亲来学校后会骂她,她一不做二不休索性逃课了。她母亲搁下电话就通知其家人四处去找,我因为下午有课,就在校内做协调工作。我从她的好朋友口中得知,中午她出校门时,就说不到她母亲那里去吃饭,随后乘上其母亲单位反方向的公交车走了。

下午放学了,她还没有找到。我心里十分担忧,叫来她平时相处比较好的同学,问她们艳平时爱去哪里,请她们结伴去找找,有消息马上通知我。如果她打电话给她们,劝她早点回家,父母和老师都为她担心着呢!我和她母亲一起到校外去找,终于在一家书店里找到了她,她母亲看到她时,显得十分愤怒,想把她当众拎出书店。我制止了她母亲粗暴的做法,我知道她自尊心很强,她母亲的这一举动可能会物极必反,引起更大的误会。我知道平时很有主见的她这样做肯定有她的理由。于是我很心平气和地问她:"你下午为何不去上课?"她的眼里流露出对我的感激,她低着头说:"你听信磊说我传小纸条的报告,你冤枉我,所以我要逃课来对你表示抗议。"我听到后惊讶万分,怎么也没有想到,居然是我的那番话引起她逃课。我说:"你认为老师冤枉了你,那你为何不辩解呢?而采用了这样的方式来表示抗议呢?"她就一声不吭,我知道她不会再说什么,也不再让她解释更多的理由,就请她父母把她带回家。上车前,我对她母亲讲:"今晚,你让她好好休息,不要再提起这件事,也不要打她,等过些日子再找她谈。"她母亲答应了我。

第二天,我和平时一样对待她,同学们也不围着她问这问那。全班都当做此事从来没有发生过。她觉得有些奇怪,但从她的双眸里流露出一种感激,感激老师和同学们的宽容。此事发生后的第三天,我巧妙地利用思想品德课的内容,举了一个例子:一个孩子因不满父母的管教离家出走,身边没有带钱,父母没有及时找到他,他不敢回家,怕被父母打,只好流落街头,最终被流氓团伙拐骗,被迫去偷去抢,走上了犯罪道路。当父母到狱中去探望他时,他真的很后悔,后悔当初不应该离开家。随后,我和学生一起讨论,当你和同学、老师、家长发生矛盾时,该怎么办?当你被同学、老师、家长冤枉的时候,你又该怎么办?在大家热烈的讨论中,我暗暗地观察艳面部的表情,她复杂的面部表情的变化正说明内心的不平静,我从她的眼神中读懂了她的心里想的事情,她知道自己做错了。同学们讨论结束了,一致认为解决矛盾的方法有多种,可以直接找老师、同学、家长交谈,也可以用写信的方式。离家出走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而且还会让老师、父母担心,甚至影响自己的今后的成长。看到全班同学能达成共识,我欣慰地笑了。

一星期后,我约她父母来学校,我又与她父母开诚布公地进行了一次交流。我告诉他们,女儿的出走,说明她很惧怕父母,怕父母来学校后,要惩罚她。希望通过这件事情后,父母能注意一下教育的方式方法。其二,要加强对孩子的心理教育,尤其是耐挫能力的培养。现在她才三年级,一有不满就选择出走表示抗议,今后她可能会面对更多的不满,她将无法承受更大的挫折和压力。其三,请父母消除顾虑,老师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她,平时也会积极引导她。其四,要求父母回家后,与她做深刻的交流。第二天,艳交给我一封长长的信,信中对自己的错误有了深刻的认识,并保证以后不再重犯,最后还写了许多对我的深深的歉意。

两年后,艳成为一名三好学生。

艳是我班个性独特的女孩,在写作方面很有天赋,她能不费吹灰之力,就取得语文、数学的第一名。可以说,她是老师的宠儿,学生的学习楷模,她一直处在鲜花和掌声之中。一旦遇到批评和挫折时,她就害怕,就无法面对现实,找不到具体妥善的办法,情急之下可能会做出不理智的举动。作为家长和教育者,一定要善待孩子的过错,不能操之过急。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应该针对其个性特点作适当的教育分析、引导,以免他们再犯同样的错误,同时对他们进行耐挫教育、心理辅导,往往会收到比较好的效果。善待孩子的过错,能使孩子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生日是个"感恩节"

 

生日,对于大部分的孩子来说,意味着香喷喷的蛋糕、亮闪闪的烛光和精美的礼物;家长为了博得孩子的欢心,也对孩子的生日表现出极高的热情,有的甚至一次生日paty花去数千元都毫不吝惜。这种现象现在成了屡见不鲜的事实,对于有些家庭经济情况不是很好的家庭来说,给孩子过生日几乎成了一种负担、一种精神和经济上的压力。这种愈演愈烈的不正常的生日庆贺活动,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于是我想出了下面的一个办法。

再过一个星期就是我班小朋友兰的十岁生日,兰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一个是教师,一个是医生。我想:借兰过生日与兰的父母商量,顺便搞一个活动。我把我的想法与兰的爸爸妈妈商量以后,得到了他们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兰的生日活动也由此作了安排。

星期日,我参加为兰精心安排的生日聚会。在这个孩子的生日 paty上,应邀前来的亲朋、同学、老师都被提前告知不接受任何礼

物。我和几个学生送的生日贺卡也是经再三解释才被收下。相反,每位到场的客人,包括兰的父母都收到了小"寿星"的礼物--孩子自己动手制作的贺卡。在每一张贺卡上,兰都用她稚嫩的笔写下了不一样的话语,画上了不一样的插图,却又都表达了同样的意思:感谢所有帮助和关心自己的亲人、朋友。面对客人,兰高声朗读了贺卡,和好朋友一起表演了精心准备的节目,她的出色表演赢得了阵阵掌声。从她那纯真的笑脸上,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她内心的真诚和谢意。

兰的妈妈告诉我,为了让孩子的生丑过得有意义,全家开了家庭会;为了制作贺卡,兰整整忙了一周。"我觉得现在的孩子得到的太多,付出的太少,家长有必要引导他们学会付出,懂得回报。"听着兰妈妈的话,我蓦地想到了一个节日--美国的感恩节。在美国,每年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是感恩节,亲朋好友聚集在一起相互祝福致谢;感恩节前后,学校还会组织学生举行各种募捐活动,为慈善机构、为身边的穷人出一份力,旨在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回报社会的美德。而在我们绝大多数独生子女身上,缺少的正是这种"感恩"的情怀。自私、骄横、冷漠、不善于合作,几乎成了现在孩子的通病。究其原因,不正是"得到的太多,付出的太少"吗?兰的生日庆贺活动,按着我与兰父母预先的设计顺序延伸。正在大家感到十分高兴的时候,兰捧上一束鲜花来到她的爸爸妈妈面前,深深地鞠了一躬说:"谢谢爸爸妈妈让我来到这个幸福的世界,谢谢爸爸妈妈十年来养育和培养我成长,我长大后一定不会忘记爸妈的恩情......"说着兰又面对大家说:"谢谢今天所有的长辈和朋友,谢谢你们对我成长的关怀和帮助。"兰的一席话语,博得了全场的热烈掌声,我看到兰的脸上洋溢着从来没有过的甜甜的笑容。

兰的生日庆贺活动虽然过去了,但我在暗暗的观察中发现,我们班小朋友的生日庆贺活动也都改变了往日的模式,懂得了感恩,孩子们从中也得到了更多的快乐。

兰的生日庆贺活动,通过我和兰父母的设计,以一种简单的方式向我们诠释了"生日是个感恩节"。试想,当这种"感恩"的情感体验内化为孩子的道德行为时,谁能否认孩子不会实现从唯我独尊到懂得感谢,从一味索取到乐意付出的超越呢?这种生命及价值取向的提升不是比收到任何昂贵的礼物更有意义吗?

记得有位先哲说过,这世上有一种付出和得到不成正比:当你付出的越多,你的失去并不因之减少,相反,你得到的心灵快乐就越多。

愿我们的孩子在生日中懂得"感恩",也得到更多的快乐。

 

帮孩子找回温暖的家

 

娜是我们班一个可爱而又多愁善感的小女孩,不但人长得漂亮,

而且学习也很棒。上学期期末考试,各科成绩都是优秀。可这学期开学以来,我发现她变了好多,不像以前那样爱笑了,经常独自一个人站在走廊上望着远方;上课也不像以前那样爱发言了,有时还会发呆;第一次数学测验,全班就她一人不及格。发卷子那天,我好想批评她一顿,但见她那双充满泪水的眼睛,我知道她现在一定比我还难过,她需要的不是批评而是帮助。

面对渐渐退步的娜,我真诚地找娜谈了话。我说,你在学校里的表现一直很不错,老师们都赞许你,那为什么最近一段时间你的情绪很不好?是不是家里出了什么事情?才说到这里,娜就伤心地哭了:"我不知道我的家在哪里?"娜这样对我说。本来娜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前两年爸爸到北京去做生意有了外遇,春节前父母离了婚,她跟她妈妈,但每月的伙食费由她爸爸支付。自从爸爸在外面有了别的女人后,妈妈的脾气就越来越坏,经常把气撒在娜的身上,整天就知道赌钱,娜觉得自己就像一个没有家的孩子。最让娜难过的,是每月到爸爸那里拿伙食费时,还得听那个女人的冷嘲热讽,受一肚子气。

下午放学后,我来到娜的家,只见她一个人在做饭,我问她妈妈在哪里?她说在隔壁打牌。我找到娜的妈妈,想跟她谈谈娜的情况,可她却忙着打牌,根本不理我。等了一会儿,我说:"阿姨,我想跟你谈谈娜的事情好吗?"她说:"不要找我谈,去找她爸谈。"我说:"那她爸在哪里?"她马上激动地说:"死啦!"她情绪激动,根本无法心平气和地交流,于是我只好回来了。一路上,我的心情越来越沉重,怎么办呢?我连夜写了一封信给娜的妈妈,信里很诚恳地谈了我对婚姻、家庭生活的一些看法,跟她说娜是一个很有前途的孩子,向她讲了娜现在的情况,希望她振作起来,做孩子的榜样。第二天,我把信让娜拿给她妈妈,没想到当天下午放学后,娜的妈妈就到学校来找我。我们一直谈到很晚,彼此感觉像多了个朋友似的。她说她很感谢我,为她解开了心中的这个疙瘩,以后她会振作起来,好好抚养孩子。后来,我也常找娜谈话,希望她要理解妈妈的辛苦,做妈妈的朋友。我还想方设法找到娜的爸爸,把娜和她妈。

妈的一些情况都跟他讲了,希望他能为娜考虑,他当即表示每月按时送钱回来给娜。现在娜又恢复了往日的笑容,只是多了几分与年龄不相称的成熟。

时间冲淡了许多记忆,但孩子们成长的每一个笑容,都清晰地留在我的记忆中。是他们让我更明白班主任是学生精神的关怀者、服务者的深刻含义。赋予爱的教育就如同涓涓细流浇灌每一块心田,如同温暖的阳关照耀每一株幼苗,他们会在我们的关爱中健康成长,成为祖国明天的栋梁。

"爱是教育的原动力",爱是师德的核心内容。教师的爱,不仅蕴涵在教师的人格中,更是一种行动,体现在师生交往中。对班主任来说,则意味着更多的爱的投入。尤其是对特殊家庭学生的爱,虽然超出了班主任基本工作时间的付出,但正凸显了班主任的爱的奉献。也正是因为这些,爱的效果才是不可度量。诚如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所言,一方面,"爱的施与"对教师来说,"达到自我升华";另一方面,"爱在彼此存在中实现,一个真实的自我和另一个真实的自我表现在彼此互爱中联系起来,这样,一切事物才能在存在的光辉中敞亮"。

 

 

一个想见爸爸的孩子

 

刚是从外校转学来到我班的一个学生,是我们班一个比较特殊

的孩子。他矮小瘦弱、少言寡语,经常穿着脏兮兮的衣服,既不合群,也故意躲着班主任,下了课就一个人孤零零地在操场角落看别

的同学玩耍;但他平时遵守学校的各种纪律,学习成绩在我们班中也算中上等。

有一段时间他很反常,经常迟到,上课走神,而且有时还旷课。我想这孩子肯定是有什么事,于是我多次找他谈话。刚开始时,他对我很排斥,根本不让我深入地了解他,在我和他之间筑起一道防线。怎么办呢?为什么这孩子老不信任我?也许是我平时对这样纪律好、成绩中等的学生关心太少了!看来现在得找家长一起做工作了,于是我说:"刚,请你明天叫你爸爸来一趟学校好吗?"他听了眼泪马上流了下来。这时我觉得很奇怪,为什么一提到他爸爸就这么伤心呢?

想了好久,最后我觉得首先应让他信任我,明白我要帮助他的诚意。于是我拉着他的手真诚地对他说:"把老师当朋友,当自己的亲人好吗?有什么困难我们一起来解决好吗?"听我这么说,他哭得更厉害了,抬头看了我好久后,向我敞开了心扉。他说:"我想见爸爸......"原来,他爸爸因一次交通肇事被判刑,现在监狱里服刑,妈妈改嫁了,现在家里就剩他一个人,平时跟叔叔一起生活。婶婶对他不好,经常骂他,有时还不给他饭吃。特别是这段时间,婶婶因赌博输钱,态度更坏了。他说爸爸以前最疼他,他三年没见过爸爸了,很想念爸爸;他平时不敢跟别人玩,是怕别人知道爸爸是犯人而看不起他。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我的心情很沉重。想到以前自己对他关心太少,我觉得很惭愧,决定星期六带他去看爸爸。

星期六,我帮刚买了一件新衣服和一些水果就去了。一路上他都不说话,只是不时地对我笑笑,下车后他帮我拍去肩上的尘土。见到他爸爸后,父子俩对视了好久,然后抱头痛哭,当时我和那里的狱警都被感动了。之后,我把他这个学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状况都详细地告诉了他爸爸。他爸爸听完后泪流满面,拉着我的手激动地说:"谢谢您带刚来看我!多亏您关心我孩子,希望您继续关心他,我在这里一定好好表现,争取早日回家。刚能有您这样的好老师是他的福气,多谢了!"回家的路上,刚很开心,一路上跟我讲了许多心里话。从此,刚变了,班级劳动他最积极,什么脏活累活都抢着干,再没有迟到和旷课,也能和同学们一起玩耍了。期末时,他被评为"三好学生"。

今年春节,刚和他爸爸到我家拜年。刚说;"黄老师,现在我生活得很好,虽然我的成绩不算很好,但我会努力。将来我要考师范当老师,也要像您爱我们一样去爱学生。您真的像我的亲人一样,没有您的关爱就没有我的今天,谢谢您!"听了这些话,一种耕耘收获后的幸福洋溢在我心中。

他们有家,却没有享受到家的温暖;他们有父母,却没能像其他孩子一样得到父母正常的爱。他们渴望得到温暖、得到爱。面对特殊家庭的孩子,如果我们付出真心、诚心、爱心、信心和责任心,他们也会在关爱中茁壮成长!

 

讲个故事给孩子听

 

一天,N的妈妈满脸愁云找到我,向我告了儿子的状。事情是

这样的:孩子在小区里与邻居小孩吵架,说着、骂着,不知怎的就打了起来。做妈妈的一听说孩子在打架,气急交加地狠揍了他一顿。

事情过去了,殊不知倔强的孩子对妈妈不理不睬,并时时故意在家里怪里怪气地大声说话,而且还故意犯错。妈妈看在眼里非常恼怒,但又无可奈何,只得来学校求助于老师。

听了N妈妈的一番诉说,我不禁为孩子的幼稚、倔强而担忧。怎么办呢?转念一想,学校里正在开展孝敬父母教育活动,这不正是一个好的反面例子吗?于是我就找来有关孝敬父母的教育资料,特地在班会课里安排了一个故事会。预先通知各小队都要推选出两个队员讲两个孝敬故事。孩子们都十分认真地去准备了。

班会课上,我首先讲了一个《小黄香孝敬父母世无双》的故事,只是把故事中的父亲改为母亲,孩子们听得兴味盎然。我一边讲一边暗暗注意N的反应:一开始N津津有味地听着,慢慢地有所觉察,只见他脸上一副异样的表情,我意识到,对他已经产生了触动。当我讲完故事后,又有各小队的小朋友一连讲了七八个孝敬父母的故事。精彩动听的故事迎来了小朋友一阵阵掌声。

故事讲完了,我又向孩子们提出一个问题:小黄香为什么会如此孝敬自己的妈妈?小朋友热烈而天真的发言产生了很好的教育作用。在此,我又故意问N,你听了那么多的故事后,有些什么感想?看小朋友的发言这样热闹,N也按捺不住说了起来。他说:"我在家里对爸爸妈妈没有礼貌,与故事中的黄香相比,我真是太惭愧了。我以后一定要听从爸爸妈妈的教诲,好好学习,不让他们为我操心......"果然,没多久,N母子俩和好如初了。

一个个故事,就是世人创造的一个个"智慧果",营养丰富、有益身心。用讲故事的形式对孩子进行教育,既迎合了孩子的口味,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要;又发人深省,促人奋发。同时也改变了旧有的"师训生练"的教育模式,拉近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在亲密、和谐的氛围中自然地受到了启发教育。整个教育过程还促进了学校与家庭教育的沟通,把孩子的道德教育放在一个立体的空。间中,合乎当代道德教育的新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