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架号查询官网:灵活多变文章才出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4 08:15:45

灵活多变文章才出彩

原文地址:灵活多变文章才出彩作者:xfnl

灵活多变文章才出彩

    决定高考作文成绩的因素尽管很多,但从评卷实践来看,制约作文成绩的最主要的因素是“语言表达”。因为,在审题、结构、内容等方面不出现“硬伤”的前提下,语言成为感动“特殊读者”(评卷人)的主要因素。试想,赤日炎炎,挥汗如雨之时,评卷教师每天要评阅大量的试卷,难免身心疲倦。读着语言无味的文章,更加重了疲惫感。评卷时“一个读者,两三分钟”,是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要打动评卷人,文采显得尤其重要。因此,科学备考高考作文,就不能不重视文采训练。而且,文采训练也易见成效。那么,如何进行文采训练最有效呢?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善于联想,比喻描写。

    语言无味,往往是由于缺乏联想,不善于比喻、描写。其实,直陈的效果,不能引人联想和想象,审美效果一定很差。如说“生活中处处有美,美是多姿多彩的”,很乏味。但如果善用比喻、描写,再辅之以排比,写出下面的句子,效果迥然不同。

    美是游荡在寒冬中的几点残雪,美是漫步在蓝天上的几缕浮云,美是跳跃在湖面上的一抹夕阳,美是回荡在密林中的几声鸟鸣。

    这几个句子的铺排,由于有了比喻、描写、排比的运用,将美这一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既点明了美“处处都有”,又表现了美的“多姿多彩”。十分形象,有感染力。

    二、引用或化用古诗词

    灿若星汉的古诗词,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我们在课内外积累了许多古诗词(或名句),考试作文中我们应该大力弘扬,善于引用或化用古代诗词,让诗词之花在作文中大放异彩!请看下面的文段:

    生命就是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着春泥更护花”的献身精神,生命就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生命就是苏东坡“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超脱与豁达,生命就是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无奈与感伤。

    这段文字直接引用古人诗词,阐释了生命的内涵,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另一种方式就是不直接引用,而是化用,这就有了自己的“创造”成分在里面了。如:

    乐观就是那直上青天的一行白鹭,乐观就是那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乐观就是那鹦鹉洲头随风拂动的萋萋芳草,乐观就是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点点落红。

    这里分别化用了古人诗词,恰到好处,增强了句子的意蕴。

    三、注入人文精神,增强文化含量。

    在阐释某一概念的内涵,如果能在文章中把比喻和增加文章的文化含量或人文精神结合起来,就能使语言更有意蕴。可以在平时的写作中有意识地开掘和训练,这包括名人掌故、典故、名言警句等方面。如:

    命运是项羽英雄末路自刎乌江时的那一声仰天长啸,命运是屈原留在汨罗江畔的那一串串沉痛的叩问,命运是贝多芬在双耳失聪时指尖下所击出的那一曲曲悲壮的交响,命运是奥斯特洛夫斯基双目失明后写下的那一页页辉煌的华章。

    这段文字,巧妙地将名人的事例从不同角度排比运用,构成了含意丰富、有文化意味的句子,构成了文章的文采,有感染力。

    四、善用铺垫、映衬。

    在写作中,如果仅把要表达的意思直接传出,文句显得单调、乏味。其实,如果只有红花而无绿叶陪衬,花也将显得单调。作文时,我们何不采用铺垫、映衬手法?先确定好要表达的中心意思,然后展开联想,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铺垫,然后推出自己要表达的主旨句,就更有韵味和文采了。如,要表达“真诚是友谊的桥梁”这一中心,就可以用这种方式组句——

    花朵把春天的门推开,绿荫把夏天的门推开,硕果把秋天的门推开,飞雪把冬天的门推开,真诚把友谊的门推开。

    文章的本意是要突出“真诚”的重要,却未直接道出,而是首先用四个形象生动的句子从四个方面铺垫,然后才“隆重”推出中心句。这种写法,避免了一览无余式的惯常写法,给人“柳暗花明”的感觉,拓展了语句的想象空间,使文意丰满、流畅,留有审美余味。

    这种写法还可以先确定好中心句,再从其他角度反向展开,进行强调。如,要表达“生命因追求而美丽”这个中心意思,可以这样写——

    生命因追求而美丽。(中心句)生命中如果没有追求,就像大地上没有群峰,就像山川内没有飞瀑,就像河流里没有了浪花。(反向强调)

    五、巧用仿拟。

    仿拟,即仿照、摹拟。指有意仿照、摹拟已有的语言形式,创造出新的语言形式,表达新的思想内容的一种艺术手法。我们在课内外读了大量的名着名篇,考试时不要忘了借鉴、仿拟。请看下面一段文字:

    “好”的学生,敢于购买各种资料,敢于要求的作业,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以老师为本,以加大作业量,来提高升学率,仅给学生们留下童年和青少年的空白,在这样的空白中,又给人感到无奈,维持着这所谓的学生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很明显,这段文字,完全仿拟了课本中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中的一段,形神毕肖,收到了良好的审美效果。

    六、运用层递。即层层深入,造成语义上的不断深化,使之层次分明,有力度,有气势。例如:

    宽容的朋友一定情同手足,宽容的家庭一定幸福美满,宽容的民族一定强盛不衰,宽容的世界一定和平美丽。

    使文采焕然的方法很多,限于篇幅,挂一漏万,大家可以自己借鉴和不断总结,以求写出更好的文章。

    附:高考作文分析:

    据羊城晚报讯,6月26日上午,广东省委办公厅举办了纪念建党90周年“读党史、强信念、明责任”专题组织生活会。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以普通党员的身份与会并畅谈了体会,他主要谈了“三个感悟”:

    1.中国共产党建党90年来,有哪些教训值得总结?——党史里有很多教训,如何在今后执政的历程中不要再重复这些教训,这是突出问题。特别是共产党的领导干部,不能沉溺于过去的成绩,更要看到过去我们在思想工作作风、重大举措上出现的问题、导致的失误,总结好这些,对于我们党能够更长时间地执政是更加有利的。

    2.有哪些党史上已经形成的光荣传统、现在需要继承的但正在削弱的?——现在条件好了,物质丰裕,但有些人确实忽略了信仰。我们怎样才能够把应该继承的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在今天削弱的情况下理一理,加强教育、传承下去,值得深思。

    3.要保证继续执政、保证红旗不倒,面临哪些挑战?这是一个重要问题。现在经济是发展了,但确实还有些基层群众的经济权益没有得到保障、政治权益没有得到体现。就我们长期执政的需要看,增强忧患意识比只是歌颂辉煌更加重要。

    无独有偶,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于6月20号在上海交大举行的党课上,不仅主动地谈起了五四运动、文革等时期的争议话题,还毫不回避地触及了一些社会敏感问题。

    其实,我们写作文,也不例外:增强忧患意识比只歌颂辉煌更重要。

    《新课程标准》就课程理念明确指出:“应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并就写作教学明确指出:“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之所以引用这些,是为了说明写作的一个重要原则——关注社会,辩证思考,真情表达。

    那么,今年新课标卷的作文又怎么样呢?题曰:

    美国全球语言研究所最近公布了21世纪全球十大新闻,中国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的崛起排在第一位,是新世纪的最大新闻。该所跟踪全球75万家主要纸媒体、电子媒体和互联网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有关中国崛起的新闻已播发了3亿次。

    对于中国的巨大变化,其中最值得展示的突出变化又是什么呢?据《中国青年报》和新浪网对中国公众的调查,得票率依次是“经济成就”、“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化进程”、“开放程度”。

    对于中国的这些变化,你有什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文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应该说,命题专家的导向是完全正确的,即引导学生关注我们身边沸腾的时代,思考我们身边多彩的生活,然而,这一作文题目的暗示性也非常强,结果学生的作文千人一面,万人同词。

    不错,我们当前确实是生活在中华五千年来少有的盛世里,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在经济科技外交等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然而,正因为我们生活在这一盛世中,我们更需要反思,更需要自省,否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写作的目的就是要求我们对这些国计民生问题,向前看而不是向后看,建言献策而不是歌功颂德

    历史上的文人学者就为我们作出了很好的榜样,生活在北宋初期的欧阳修应该说是恭逢盛世了罢,但他在《伶官传序》里以史为鉴,指出:“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苏轼在《教战守策》里更说:“夫当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在于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此其患不见于今,而将见于他日。今不为之计,其后将有所不可救者。”苏轼常常祭起“批判”大旗,抨击社会不公、讥刺当世之过、批评文辞不实、自责言之闪失,其原因是他有“救时”、“济世”的宏图大志,有自由平等的平民意识,有自由独立的人格力量,因而他以“立功”“立言”“立德”为取向,“言必中当世之过”,展示了他积极进取、旷达乐观的精神风貌,表现了中国知识分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情怀,显示了中国知识分人格的清洁精神和生命的高蹈飞扬。可以说,苏轼的一生,正为了我们同学做人、做事、立功、立德和立言提供了榜样。

    当前,我们处于盛世之中,我们有着非同寻常的幸福感,但上帝在打开一扇空子的同时,往往又关上了另一扇窗子。勿庸置疑,现实社会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就业难、住房难、求医难屡屡纠葛人心,强拆、贪腐、分配不公等现象屡现媒体,南海之“九龙闹海”令人更令人窝着莫名之火……而生于红旗下、长在甜水中的当代中学生,被和谐之表象所迷惑,拿手机、戴耳麦、挎靓包,玩游戏,追明星,陶醉在《好日子》里,歌舞升平,不明人生之艰,不知战争何物,毫无忧患意识。正因为此,我们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要像汪洋感悟那样,“增强忧患意识比只歌颂辉煌更重要”。要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引导学生关注人生,关注时代,用全面的、发展的、一分为二的观点辩证看问题,既看到我们当代辉煌的建设成就,又明了我们现今社会存在的问题,深入地探究,真切地表达,“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并“养成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当然,我们引导同学写作文,并不能一味让他们像苏轼那样“言必中当世之过”,而应在写作中塑造他们“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诚如此,“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的作文就会纷至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