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驾驶证违章查询:中国管理文化精神?导论?文化与管理?(之三)中西管理比较研究的意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8:19:05

中国管理文化精神 导论 文化与管理 (之三)中西管理比较研究的意义

(2007-07-21 17:42:02)转载 标签:

中西文化

比较

管理思维方式

 

三、中西管理比较研究的意义

从思维方式的角度进行中西方管理比较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增强民族自信,促进平等对话

比较研究中西方管理思维方式有利于廓清“欧美中心论”的影响,增强民族自信心,提高民族文化的自觉性,确立中国管理文化在世界管理学中的地位,推动以管理为载体和媒介的中西方文化的平等对话与交流。过去几十年由于受“欧洲中心论”的影响,人们进行中西方文化比较,往往是自觉不自觉地以西方文化的思维方式,并以欧美工业文明为标准或参照系,去评价中国文化的,因而看中国文化的消极面多,积极面少,而忽视了文明形式的多样性和文化价值观念的差异性,也就失去了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其直接的后果就是造成了民族精神的被动和民族自信心的削弱。

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以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经济崛起为契机而兴起中国文化热和西方后现代管理对传统管理理论的反思,启示我们必须重性认识中国文化,评估其现代价值。现在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各种思想文化的大潮相互激荡、碰撞、交融也日趋明显。而管理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也必然要卷入这种激荡、交融。我们既要有以开放的胸襟,吸收西方管理之长,实行“拿来主义”的勇气;也要有向世界介绍推广中国管理文化,实施“送去主义”的胆略和智慧。交流应是双向的,把“对外开放”、中西方交流仅仅理解为向西方学习显然是片面的,没有出息的。我们应该既要善于欣赏西方管理的风采,吸纳其长处;又要自觉展示东方管理的魅力,发挥自身的优势,二者不可偏废。只有遵循这一原则,才是互相尊重、平等对话。否则,一味仰视别人,迁就别人,结果只能是被别人同化,而失去自主地位。从思维方式的角度比较研究中西方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为创建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文化服务。

 

(二)知己知彼,从容应对

思维方式常常作为民族的潜意识、无意识不自觉地影响一个国家、一个政党或一个公司企业的价值观念、是非标准和精神追求等文化意义上的思想和行为模式。因此,比较研究不同民族文化的思维方式对于研究中西方社会历史的发展、研究现实的国际关系和民族关系以及管理问题,制定本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的战略策略,从事各种社会活动都具有指导作用。不了解这一点,有关决策就难以做到有的放矢,就会造成不应有的冲突与摩擦,从而影响决策的效果,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张之洞曾说“王仲任(王充)言曰:‘知古不知今,谓之陆沉(迂腐);知今不知古,谓之聋瞽。’吾请易之曰:‘知外不知中,谓之失心;知中不知外,谓之聋瞽。’”(《劝学篇·广译》)如果说张之洞当年的目的是强调要“知外”,以治“聋瞽”;那末,一百多年后的今天,我们所要对治的则是“失心”的问题。“失心”也就是失去灵魂、失去根本,失去立足之地。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告诉我们,跨文化的管理必须“知己知彼”,才能从容应对,恰当沟通。“不知己”也不可能真正“知彼”。而要“知己”,就必须学习研究中国传统的管理文化,做到心中有数。否则,如果我们的教育工作者、经营管理者对祖国传统文化一无所知,言必称欧美,也就谈不上结合。那么,中国的管理就会成为没有根基的管理,没有前途的管理。

 

(三)转变思维方式,实现管理创新

《易》曰“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创新已成为眼下一个最时髦的词汇,人们普遍意识到创新是一个企业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与源泉。然而创新的关键和前提是思维方式的创新,管理也是如此。因此,转变、创新管理思维方式,也是进行管理思维方式比较研究的重要目的之一,而这一点对现实的管理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史上,思维方式的变革常常是科学进步的先导。许多重大科学发明与发现往往不只是知识积累的结果(或者说与发明者拥有知识的绝对量没有直接关系),而是思维方式转变的结果。如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就不是基于当时已有的物理学知识和物理学实验,而是依靠直觉体悟的结果。爱因斯坦说:“理论物理之公理基础不能自实际经验提炼出来,而是要创想出来”。又说“我认为纯思索可以了解世界,象古人认为的那样”。[1]这就好比面对同样的烹调原料、作料,一个高级厨师可以比一个普通家庭妇女烹调出更好的美味佳肴;又好比面对同样的士兵和武器,不同的统帅来指挥则会有败仗和胜仗之分一样。这里的关键就是思维方式的不同会带来不同的结果。以至有人说,阻碍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不是未知的事物,而是已有的知识。管理科学的发展也同样说明了这一道理。管理思维方式转变常常是管理革命的前奏。西方管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从重物轻人到研究人的因素在管理中的作用,从“经济人”到“社会人”、“自我实现的人”,再到“复杂人”,进一步发展到“文化人”,提出“以人为中心”或“以人为本”等理念,每前进一步,首先都是由思维方式的突破与创新变化引起的。思维方式的每一次变化都引出了新的管理理论、管理流派的产生,推动了管理科学的繁荣和管理成效的提高。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哲学、一种文化。管理也要“悟道”。我们相信,管理思维方式的比较研究,将对开发管理智慧,启发管理悟性,提高管理水平和升华管理境界,产生重大影响。“天人合一”观的管理思维方式的确立,必将带来管理科学的深刻革命,推动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四)探寻结合之道,引领管理趋向

进行中西方管理思维方式比较研究,为的是从更深层次上揭示中西方文化差异产生的原因,认识中西方在管理上之所以采取某种思维和行为模式的“必然”原因和“应然”的理由。从而在更高境界上去评价二者的利弊得失,思考二者的定位、结合问题,并由此探寻中西方管理的结合之路。

实现中西方管理的结合,既非舍彼就此,更非舍此就彼。而应是“道并行不相悖,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的“和合”。必须将西方管理理论所强调的管理人员的专业化、管理程序的标准化、管理手段的科学化,管理效益和效率的数量化等科学管理之“术”,与中国传统人文管理之“道”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致富”与“修道”结合起来,把追求卓越与提升境界结合起来,才有可能达到我们的目标。 “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所蕴含的高智慧决定了中国文化具有指导管理实践,引领人类管理未来趋向的内在潜质和优势。只有以“天人合一”观为指导,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



[1]转引自杨振宁:《二十世纪理论物理学发展的主旋律》,《学术报告厅》,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