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车队:培养女孩善良的性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5:46:30
 培养女孩善良的品质,父母可教育女孩从关心家人开始,言传身教教育女孩学会懂得关心家人的苦乐,学会爱家人。
    同行朋友小陈有个4岁的女儿叫豆豆,豆豆是个善良的孩子,很懂得关心家人,也懂得关心其他小朋友。因此,豆豆很讨人喜欢。
小陈跟我说过这样一件事:
    一次,小陈带豆豆在小区里玩,不一会儿,她手里的玩具被一个大点的男孩抢走了,豆豆看着那个男孩,大度地说:“你想玩就给你玩一会儿吧。”
    这时,抢了豆豆玩具的男孩向前跑时撞到了一个3岁左右的男孩,小男孩哇哇大哭起来。
    豆豆看到后,马上走上前去,将小弟弟扶起来,安慰她说:“弟弟,你别伤心了,那个哥哥坏。”
    男孩的妈妈见豆豆如此善良,很感动,她走到豆豆跟前对她说:“你真是个善良的小姑娘,阿姨替宝贝感谢你。”
    ◇◇◆◇◇◆◇◇◆◇◇
    豆豆的善良与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性格善良有关,也与他们的教育方式有关。
    豆豆妈要做饭,她会关心地问公公婆婆:“爸妈,你们想吃什么,我给你们做。”爸爸回到家,见爸妈将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就对他们说:“爸妈,你们辛苦了,累不累?”
    爸爸妈妈下班回到家,爷爷奶奶会对他们说:“上了一天班,辛苦了,好好歇歇吧。”
    豆豆妈妈会对爸爸说:“老公,你今天上班辛苦了,我来给你按摩一下吧。”
    家人这样彼此关心的话语豆豆经常听到,耳濡目染,她也学会了关心家人。她常常会说:“妈妈,你辛苦了,我来为你捶捶腰。”“爸爸,你辛苦了,我来为你拿包。”“奶奶,你累不累?我来帮你。”
    ◇◇◆◇◇◆◇◇◆◇◇
    善良是女孩的本色,善良的女孩更受欢迎。而家人之间懂得为别人着想,懂得互相关心,是培养女孩善良品质的良好土壤。
    培养女孩善良的品质,父母可教育女孩从关心家人开始,言传身教教育女孩学会懂得关心家人的苦乐,学会爱家人。
    以此为基础,父母要教育女孩学会爱他人,逐渐培养其善良的性格。
    ◇◇◆◇◇◆◇◇◆◇◇
    一次,我和妻子带3岁的桐桐外出。在经过过街天桥时,我看见一位穿着破烂的老人坐在地上,面前放着一个脏兮兮的搪瓷缸,在向行人乞讨钱。
    我突然想到,这是可以培养桐桐善良行为的机会。于是,我从钱夹里掏出两元钱,对桐桐说:“宝贝,那个老奶奶很可怜,你去给她一点钱,好吗?”
    妻子拉了我一下,悄声说:“哎,这样的乞讨者有很多是骗子,可别让他们利用了孩子的善心。”
我没有说话,将钱交给了桐桐。
    桐桐拿着钱跑过去。我趁机对妻子说:“培养孩子的善心,比让她知道社会的阴暗面更重要。更何况,这样的乞讨者也并非全是骗子。”
    桐桐把钱交给老奶奶回来后,看起来很开心。我蹲下来亲了她一口。
    ◇◇◆◇◇◆◇◇◆◇◇
    桐桐小些的时候,为了培养她的善心,我还多次让她养小动物,养小金鱼,养小鸡,养小兔子等等。直到如今,桐桐上了小学,她还喜欢养小鱼。
    每养一种小动物,桐桐都非常用心,每天认真地喂它们吃东西,跟它们说话。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桐桐不到3岁时最初养小金鱼的事情。
    我从市场上给桐桐买来两条金鱼和鱼饲料,金鱼非常漂亮,桐桐很喜欢。
    从那以后,桐桐早上去幼儿园,会和金鱼说再见;从幼儿园回来,她第一件事就是给金鱼喂食,还不时跟它们说话;在家里玩累了,她会跑过去和金鱼说说话。
    桐桐完全把金鱼当成了一个玩伴或朋友,时常关心地问它们:“小金鱼,你们在里面游泳冷吗?”“你们今天玩得开心吗?”“你们两个没有打架吧?要好好相处,知道吗?”
    桐桐的话常常让我们忍俊不禁,但我知道那些话代表着孩子的善心。
    金鱼活了近半年,最后不知怎么死掉了,桐桐为此伤心地哭了很久。
    几次养小动物的经历培养了桐桐的善心,如今她不仅懂得善待每一种动物,连同植物甚至无生命的物体,她都会很爱惜。
    ◇◇◆◇◇◆◇◇◆◇◇
    有些父母会担心,现代社会很复杂,培养女孩的“菩萨心肠”,会让她在社会上吃亏。
    实际上,善良并不代表软弱,女孩善良的品质终究会帮助她赢得更多人的欢迎。所以,培养女孩的善良仍是家庭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父母要通过让女孩学会关爱家人,让女孩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或饲养小动物,来培养女孩善良的品质,相信这会成为女孩赢得更多关爱的一个重要砝码。
不一样的土壤,不一样的栽培——根据孩子的成长环境进行教育
    21.“我为什么没有爸爸”——单亲家庭的孩子需要更多爱
    如果父母及孩子的其他家人,不能在父母离异前后给予孩子正确的关爱和引导,孩子就会表现出许多异常行为和心理。
    蕾蕾是桐桐班的一个女孩,她的父母在她5岁时就离异了,她随妈妈生活。
    蕾蕾在幼儿园时也与桐桐同班,当时的她是个活泼可爱、讨人喜欢的小姑娘。很多次,我去幼儿园接桐桐,遇到蕾蕾,蕾蕾都会开心地跟我打招呼。
    蕾蕾上了小学,我几次去接桐桐又无意中见到蕾蕾,却发现了蕾蕾天壤之别的变化。
    那几次,蕾蕾见到我不再热情地打招呼,我与她打招呼时她也只是低头揉搓自己的衣角,或怯怯地望着我不说话。
    有一次,我去接桐桐,碰巧遇见了蕾蕾的妈妈,就随意跟她聊了起来。
    蕾蕾妈妈黯然神伤地跟我说起了女儿的变化,她说:
    “蕾蕾这孩子自从我和她爸离婚后变化很大,她变得内向自卑,有什么要求或想法不跟我说。她不再那么活泼,整天都心事重重。
    蕾蕾也不再喜欢和别人一起玩,我听班主任老师说,她下课后常一个人躲在角落里,不知在想什么。
    她有时候会问我:‘我为什么没有爸爸?’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她。哎,都怪我和她爸,给孩子带来这么大的伤害。”
    我看到,蕾蕾妈的眼里有了泪花,我知道,那是自责和对孩子的歉疚。
    我可怜蕾蕾,也同情她的妈妈,我对蕾蕾妈妈说:“我能理解你,你一个人带着孩子也很辛苦。
    父母离异给孩子带来伤害是难免的,但夫妻婚姻生活出现问题也是难免的。重要的是,我们要坚强地去面对现实,用理智的关爱来化解孩子心伤。”
    ◇◇◆◇◇◆◇◇◆◇◇
    研究表明,父母离异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如果父母及孩子的其他家人,不能在父母离异前后给予孩子正确的关爱和引导,孩子就会表现出许多异常行为和心理。
    如有的孩子会退缩,不与人交往,不敢尝试做事,变得自卑、怯懦等。还有的孩子会通过伤害他人或事物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比如摔砸东西,打人,发脾气,攻击性行为增多。
    在离异家庭,孩子的这些问题是需要父母家人注意的。
元元是桐桐班另一个来自离异家庭的孩子,他被判给了爸爸抚养。
    元元的爸爸老钱是个生意人,工作比较忙。自从离婚后,老钱就将儿子扔给了年迈的父母照看,自己专心忙于工作。
    虽然老钱对管教孩子的事情不那么精通,但他打心眼里是非常疼爱元元的。他所能做的,就是努力赚更多的钱,给儿子创造更充裕的物质条件。
    在很多人看来,元元是生活在蜜罐里,他要什么就有什么。更何况,老钱总觉得自己离婚对儿子有亏欠,就竭尽所能地满足儿子的一切物质需求。
    爷爷奶奶更不必说,他们也觉得没妈的孙子很可怜,就发誓不让孙子吃一点点苦头。
    然而,元元其实一点都不快乐,爷爷奶奶和爸爸都不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不知道他究竟想要什么。
    元元的班主任陈老师有一次跟我感叹说:“元元这孩子真可怜,有一天我发现他在练习本上写‘妈妈’两个字,还看到他不由自主地流下了眼泪。”
    难怪!元元父母离婚后,爷爷奶奶一家就和妈妈断绝了往来,而元元也从未见过妈妈。元元最需要的其实是妈妈的关爱。
    ◇◇◆◇◇◆◇◇◆◇◇
    离异家庭中,对孩子持有抚养权的一方该如何教育孩子,美国总统奥巴马妈妈的做法让我很有感触。
    奥巴马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了婚。
    奥巴马的妈妈曾一边带儿子一边求学,生活非常拮据。自父母离婚后一直到老奥巴马遭遇车祸去世,奥巴马只见过爸爸一次。此外,老奥巴马从没有支付过抚养费。
    似乎,奥巴马的妈妈有足够的理由在儿子面前表达对丈夫的愤怒。
    然而,她没有这样做,她从来没在儿子面前说过爸爸的坏话,每次和儿子谈起他的爸爸,说的都是优点,比如,爸爸聪明,幽默,擅长乐器……
    她告诉儿子,爸爸很爱他。她努力让儿子明白:他们三人有三个关系,爸爸妈妈的关系,爸爸和儿子的关系,妈妈和儿子的关系,现在结束的只是爸爸妈妈的关系,而父子关系和母子关系不会受到影响,爸爸妈妈还会一如既往地爱他,甚至更爱他。
    她也告诉丈夫,她不会阻碍他和儿子的关系,她鼓励他们彼此相爱。
    所以,虽然生活在单亲家庭中,奥巴马心中仍然存有爸爸的美好形象。
我让儿子自己吃饭,他笨手笨脚,费了好大的劲也吃不到嘴里,饿得直哭。爷爷奶奶心疼得不得了,直责怪我们狠心,然后赶忙上前喂孩子。
    我让儿子自己穿衣、穿鞋袜,他好久穿不好,奶奶怕孩子冻坏,急忙帮他穿好,还骂我是孩子的“后娘”……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我努力让孩子尽早独立的教育计划常被公公婆婆打乱,自己也总被气得七窍生烟,却又无可奈何。
    群中其他妈妈们也表达了类似的感慨,想必,在很多家庭中,隔代教育都是一个很让人无奈的话题。
    ◇◇◆◇◇◆◇◇◆◇◇
    隔代教育是很多家庭中突出的问题,由于两代人在教育观念上的差异,使他们在教育孩子方面不可避免出现分歧,使孩子的教育出现某些问题。
    很多老人溺爱孩子,且两代人教育模式常不统一,这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
    虽说隔代教育有弊端,但这种方式也并非一无是处。重要的是两代人如何有效地沟通,如何采用科学的方法共同教育好孩子。
    ◇◇◆◇◇◆◇◇◆◇◇
    我知道,孩子6岁前是建立亲子关系的关键期,所以我一直主张孩子6岁前要在父母身边生活,即使老人帮忙带孩子也要这样。
    桐桐上幼儿园前主要是我母亲帮忙带,那时母亲随我们一起在北京生活。
    我母亲非常疼爱桐桐,对她甚至有些娇惯,妻子有时不满意母亲的做法。
    我和妻子曾给桐桐规定,饭前不能吃零食和水果。
    一天,桐桐大概是饿了,见到茶几下面有一包没开封的薯片,就拿出来吃了起来。
    妻子看见后,拿走了薯片不让她吃,桐桐就开始哭闹,非要吃不可。
    奶奶见孙女如此哭闹,很心疼,劝妻子说:“给她吃吧,孩子怪可怜的,饭还要等一会儿才能做好,孩子哭坏了可不行啊。”
    桐桐听奶奶这样说,像是遇到了“救星”,愈发哭得厉害。
    妻子坚持不妥协,而奶奶则坚持顺从孙女。妻子不高兴了,把母亲以前对桐桐做的不当的事情都提了出来。
    这下,母亲也不高兴了,与妻子吵了两句,两人似乎要发生“战争”。
    见此情况,我忙上前,劝说老妈:“妈,孩子吃零食多了,一会儿就不吃饭了,这样养成习惯不好改。她现在饿一会儿没事,不能娇惯她。”
    母亲这才放弃了自己的意见,趁机带桐桐去卧室玩。而桐桐见吃薯片无望,也慢慢止住了哭声。
母亲在我们家带桐桐时,平时,因为我和妻子要上班,晚上桐桐和奶奶在另一个房间睡,周末时,我和妻子都休息,桐桐有时就会和我们一起睡。
    桐桐与奶奶在一起睡时,一般9点多就睡了。但周末我仍要读书写作,常常会熬夜,妻子有时也睡得比较晚,这样桐桐和我们睡的话就会睡得比较晚,有时到了半夜11、12点她还不睡。这样第二天早上,桐桐就不愿起床。
    奶奶坚持要让桐桐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要桐桐跟她睡。
    但妻子觉得自己平时很少陪桐桐睡,想跟女儿多待一些时间,认为孩子偶尔晚睡、睡懒觉也没关系。
    母亲坚持自己的意见:“孩子这样来回变化睡眠习惯不好,孩子正在长身体,混乱的睡眠习惯对孩子身体不好。”
    母亲认真地跟妻子表达了自己的意见。最后,我们都觉得老人说得有道理,就同意了她的意见,说服桐桐周末仍跟奶奶一起睡。
    ◇◇◆◇◇◆◇◇◆◇◇
    年轻父母和老人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有分歧是难免的。两代人对孩子的教育观念和模式如果不统一,会让孩子觉得无所适从。
    所以,不论是年轻父母还是老人,都要从孩子的成长发展来考虑,尽可能采用对孩子有益的教育方法。
    双方要真诚地沟通,寻找真正有利于孩子的教育方法,不能固守自己的老经验,双方要取长补短、共同教育好孩子。
    23.“爸爸妈妈你们别吵了”——父母关系紧张容易给孩子伤害
    在这种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更容易出现行为和心理等问题,其学习和生活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通过我的书,我结识了很多陷于苦恼中的孩子。我同情他们的遭遇,想帮助他们,却又自感力量微薄,常常力所不能及。
    一位初一男孩曾给我发来一封《我的烦恼》的邮件诉苦,他在邮件中说:
    我是这个世界上最痛苦的人,我有很多苦恼,却无人诉说。
    我害怕在家里呆着,因为我家总是“战争不断”,爸爸妈妈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家里几乎永无宁日。
    一次,我在自己的房间写作业,爸爸妈妈又在客厅里吵了起来,他们愤怒的说话声和摔东西的声音透过门缝传了进来,让我烦躁不安。
    我觉得我应该去劝架,于是我鼓起勇气走出房间,对他们说:“爸爸妈妈,你们别吵了。”
然而,妈妈厉声对我说:“这儿没你的事,回屋学你的习去。”站在我旁边的爸爸也伸手推了我一下:“滚开,你学习去。”
    我打了一个趔趄,看着满面怒火的父母,我不知所措,真恨自己无能。
    我转身回了自己的房间,可我怎能学得进去,我真想逃离这个家,逃到一个安静的没有人打扰的地方去。
    成老师,你能帮帮我吗?我该怎么办?
    读着这封邮件,我除了叹息还是叹息,这样的孩子太多了。
    ◇◇◆◇◇◆◇◇◆◇◇
    婚姻问题,看似只是夫妻两个人的问题,其实受影响最大的却是孩子。父母关系不和,父母经常吵架,最大的受害者也往往是孩子。
    父母经常吵架的家庭中,孩子很容易缺乏安全感,也缺乏健康的爱的滋润,感受到的更多是痛苦。在这种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更容易出现行为和心理等问题,其学习和生活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
    没有勺子不碰锅沿,再和谐美满的夫妻也免不了吵架,我和妻子也是如此。
    就在前一段时间,我和妻子因为桐桐报特长班的问题发生了争吵。
    妻子说:“现在社会竞争压力这么大,桐桐不多学点东西能行吗?”她的建议是给桐桐报绘画、舞蹈和长笛三个特长班。
    我说:“你让桐桐学这么多东西,剥夺了她的快乐,她不压力更大吗?不行,我不同意给她报这么多班。”
    “你不是有本事让她学什么东西都快乐吗?她上这些特长班,我们想办法培养她的兴趣不就得了?”妻子生气地说。
    “她想玩的时间被占用太多,她能快乐吗?”我对妻子的话也有些火。
    “玩,玩,玩能玩出个名堂啊?你整天让她玩,耽误了她的前程怎么办?你这是对孩子负责吗?”
    妻子的声音提高了八度,大声质问我。
    在房间写作业的桐桐大概听到了我们的声音,她走出来,问我们:“爸爸妈妈,你们怎么吵架了?”
    我和妻子都不说话。我发现了桐桐不安的表情,突然想到一位教育专家处理孩子发现父母吵架的办法,就笑着对她说:“爸爸妈妈不是在吵架,而是在进行强烈的沟通。”
妻子也笑了,对桐桐说:“对,我和爸爸在沟通。”
    桐桐这才放心地去写作业。
    ◇◇◆◇◇◆◇◇◆◇◇
    我曾看过一期心理访谈类的节目,节目中一位妈妈因为自己的儿子而来求助,她15岁的儿子在家只上网,面对即将到来的中考一点也不着急,却急坏了父母。
    在分别与孩子、父母交谈后,心理专家发现问题不在孩子身上,而是出在父母身上。
    这个少言寡语的男孩对心理专家说出了心里话:“我每天不学习,是因为我爸妈整天吵架,让我无法安心学习。他们以为我在房间里听不见,其实我是懒得管他们,每天烦得要命。”
    原来,孩子的妈妈是全职家庭主妇,爸爸是公司的老板。妈妈最近发现丈夫行踪诡秘,晚上应酬增多,就怀疑丈夫有外遇,两人经常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吵架,且他们的吵架影响到了儿子的情绪。
    心理专家指出:“夫妻间和谐的关系是对孩子进行有效教育的基础。夫妻经常吵架,即使对孩子的教育再好,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最后,节目本来是“医治”孩子的“心理问题”,最后却变成了解决夫妻间的矛盾问题。
    ◇◇◆◇◇◆◇◇◆◇◇
    夫妻关系出现问题是孩子出现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因而,父母要虚心学习婚姻经营的技巧,维护好婚姻,这是教育好孩子的前提。
    父母双方处理矛盾要从孩子的健康成长出发,尽量不当着孩子的面吵架。
    如果孩子无意中发现父母吵架,父母要尽可能当着孩子的面和好。这会让孩子明白:人和人产生矛盾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通过沟通解决矛盾。
    24.“爸爸的事情也很重要”——独生子女如何教育
    在独生子女家庭,很多家庭容易走入一个误区:孩子是家里唯一重要的人,家人什么事都要让着孩子,什么事都让孩子拥有优先的特权。
    明明是我们小区一个4岁的男孩,长得虎头虎脑。
    不过,明明妈妈有一次跟我说,儿子在家里非常任性,她说:“儿子是我们家的皇上,大人什么都得听他的,否则就会挨板子(明明用来惩罚家人的小木板)。”
    明明很多时候是同时由姥姥和奶奶两人带,因为这孩子太调皮,一个人照看会很辛苦。
    明明妈妈说,儿子喜欢看动画片,他就每天晚上霸占着电视机。
 奶奶喜欢看戏曲频道,姥姥喜欢看法制频道,妈妈喜欢看综艺节目,爸爸喜欢看新闻……但只要明明想看动画片了,其他成人都要靠边站,再精彩的节目也不能看。
    一次,明明妈做了两个菜,一个蒜薹炒肉,一锅大白菜炖豆腐。明明喜欢吃蒜薹炒肉,就将整盘蒜薹炒肉都揽到自己面前,别人谁也不能吃。
    可怜的四个大人只得面面相觑,吃着白菜炖豆腐。
    我知道,其实正是明明一家人对他无原则的让步,对他的要求无原则的满足,才让他形成了现在“无法无天”的个性。
    ◇◇◆◇◇◆◇◇◆◇◇
    在独生子女家庭,很多家庭容易走入一个误区:孩子是家里唯一重要的人,家人什么事都要让着孩子,什么事都让孩子拥有优先的特权。
    成人这样做的目的看似爱孩子,但其实会害了孩子。这样做有很多弊端,比如会让孩子养成自私自利、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和需要,以及霸道、任性、冷漠的个性。
    ◇◇◆◇◇◆◇◇◆◇◇
    桐桐小时候,有一次,妻子答应周末带她去公园玩,桐桐每天都高兴地盼着周末到来。
    可是,到了周末,妻子却感冒了。于是,她对桐桐说:“桐桐,真对不起,妈妈今天不舒服,改天带你去公园好吗?”
    桐桐惦记着要去公园玩旋转木马的游戏,那是她最喜欢的游乐项目。
    听妈妈说不能去公园,桐桐有些不高兴,她大概看妈妈好像不是那么难受的样子,就嘟囔着对妈妈说:“我要去公园玩,妈妈答应我要去的。”
    “妈妈知道你想去公园玩,等妈妈好了再带你去好不好?”妻子又一次安慰她说。
    “可是,我很想玩旋转木马。要不,我让爸爸带我去。”
    桐桐跑过来找我,软磨硬泡要求我带她去公园。
    刚才桐桐和妈妈的话我也都听见了,借机,我教育桐桐说:
    “桐桐,你很想去公园,爸爸知道。但妈妈不舒服,爸爸有事情要做。妈妈的健康和爸爸的事情也很重要,所以,你不能要求爸爸妈妈什么事情都答应你。”
    桐桐像是听懂了我的话,不再说什么,一个人玩去了。
    ◇◇◆◇◇◆◇◇◆◇◇
    现代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孩子在家除了面对6个大人以外,大都没有同龄玩伴。
孩子在幼年、童年更需要同龄玩伴,同龄的玩伴才会让孩子体会到更多快乐,同龄孩子一起玩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更有益。
    在如今的大都市,很多家庭的成年人下班后都关起门来过自己的小日子,即使是同一栋楼的人也可能互不相识,这种状况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
    为了避免桐桐孤独,在她只有七八个月大的时候,我就鼓励妻子每天带她到小区里、到游乐场里,主动去结交同龄孩子的妈妈,设法让这些妈妈们成为朋友,也让同龄的孩子们成为朋友。
    不久,桐桐果然拥有了很多好朋友,我和妻子也与这些孩子的妈妈们也逐渐成了朋友。
    我们经常抽时间将这些孩子和妈妈们聚在一起,让孩子们在一起玩,我们大人们也互相交流孩子教育话题,或举办某些有益于孩子的集体活动。
    慢慢地,陆续又有一些孩子成了桐桐的好朋友,这让桐桐的幼年生活一点都不孤单,而是非常快乐,也锻炼了她与人交往的能力。
    ◇◇◆◇◇◆◇◇◆◇◇
    独生子女的教育,比如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孩子容易自私,任性,不懂分享,交际能力得不到锻炼等。
    所以,对独生子女家庭,最重要的是,父母在家要将孩子当成与成人平等的一员,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另外,还要创造机会,引导孩子与周围人,尤其是与同龄孩子和谐相处。
    25.给孩子找个高素质的保姆——保姆带孩子父母怎么做
    在经济条件许可范围内,尽可能给孩子找个素质较高的保姆。做保姆非常重要的素质是要有爱心,有耐心,性格好,喜欢孩子,活泼开朗,行为举止得体等。
    我的一位大学同学,老家在南方某城市,毕业后她在家乡一所中学工作,老公在该市一家企业上班,他们有个2岁多的女儿。
    因为同学夫妻俩都上班,婆婆远在东北老家,不适应南方生活,同学的生母体弱多病,无法帮忙照看孩子。因而,这个同学就准备给女儿找个保姆。
    同学夫妻俩都是比较传统的人,担心现在的某些保姆太活泛,不好“伺候”,就托人找了一个农村来的小姑娘照看女儿。
    这个农村女孩18岁,老实巴交,不善言谈,这让同学觉得她很可靠,就拍板雇佣了她。
    就这样,这个女孩一直在同学家照看女儿一年多。
    等到女儿会流利地说话了,同学越来越发觉女儿非常内向,害羞,说话做事都放不开,甚至不敢与陌生小朋友交往。
 同学两个人性格都不是很内向,他们对女儿的表现很纳闷:女儿怎么不随我们的性格呢?后来,我的同学逐渐明白了,女儿整天与保姆在一起,受保姆的影响太大了。
    ◇◇◆◇◇◆◇◇◆◇◇
    现在,因种种原因,有些家庭的孩子无人照看,父母不得不找保姆来照顾孩子。
    但找个什么样的保姆,对孩子一生的成长会有重要的影响。
    为孩子的健康成长着想,父母要在经济条件许可范围内,尽可能给孩子找个素质较高的保姆。做保姆非常重要的素质是要有爱心,有耐心,性格好,喜欢孩子,活泼开朗,行为举止得体等。
    ◇◇◆◇◇◆◇◇◆◇◇
    前两年,我曾在网上看到过一篇博文,博文内容是,一位妈妈雇了个保姆照看儿子,而妈妈每天都坚持和保姆交流,还鼓励保姆学习教子经验。
    这个故事让我很感动,感动这位妈妈对保姆的包容、鼓励和帮助。
    孩子的妈妈是一位善良、乐于助人、教育经验丰富的教师,也是个1岁孩子的妈妈。
    保姆也是善良有爱心的人,性格和心态都很好,很喜欢主人的儿子,但她还没结婚,没有带孩子的经验。
    于是,孩子的妈妈规定,她每天晚上下班回到家,要和保姆认真地交流至少半小时,交流孩子当天的表现,了解保姆带孩子时遇到的问题,以便自己能准确地掌握孩子的生活和成长情况,并给保姆提出解决某些问题的建议。
    不止如此,妈妈还买来教育书籍,对保姆说:“我觉得你挺好学,也喜欢带孩子,我在家的时候,你可以抽出点时间看看这些书,这不仅可以让你帮我带好孩子,对你自己以后带孩子也很有帮助。”
    保姆很感动,就很用心地学习,也非常认真地帮主人照顾和教育孩子。
    ◇◇◆◇◇◆◇◇◆◇◇
    有些雇保姆照看孩子的妈妈担心,孩子整天与保姆在一起,与自己的感情会变淡,就想着法与孩子建立亲密的感情。
    妻子的同事小江有一段时间雇了个保姆照看女儿,保姆吃住在家里。这个保姆是位50多岁的阿姨,很有耐心,带孩子也比较有经验。
小江和保姆约定,小江在家的时候由她自己带孩子,而保姆做饭、打扫卫生、洗衣服等。
    于是,小江每天下班后,放下背包第一件事就是抱起女儿,左看右看、左亲右亲,然后陪着女儿玩各种游戏,陪女儿听音乐、给她讲故事,与女儿一起玩闹、跟她说话交流。
    小江也要求丈夫下班后多陪女儿玩,以让他们建立浓厚的父女感情。
    当然,女儿吃饭的时候,小江要亲自喂她,睡觉要陪她睡,她几乎把在家所有的时间都交给了女儿。
    ◇◇◆◇◇◆◇◇◆◇◇
    保姆与孩子没有血缘关系,因此雇保姆要谨慎,尽量给孩子找性格好、心态好、真正爱孩子并懂得教育孩子的保姆。
    为把孩子教育好,父母要经常与保姆交流,了解孩子的详细情况,并与保姆一起学习教子经验。
    另外,亲子关系是保姆替代不了的,父母只要不上班在家,要尽可能地陪伴孩子,多些时间与孩子相处,并与孩子多交流。
    26.富要穷养,穷要放养——别让物质条件成为教育的障碍
    对孩子的教育,要穷物质,富精神,不要在物质上过度满足孩子,而要更注重对孩子做人的教育,注重对其各种精神品质的教育。
    老韩是我认识的一位企业家,他和爱人共同创办了3家公司,家产数千万。
    老韩有一个9岁、读小学的儿子。老韩请了一个全职保姆,每日接送儿子上下学,照顾儿子的生活起居,陪他玩、陪他过周末。
    在老韩的观念里,只要努力挣更多的钱,让儿子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让儿子接受最好的教育,就是对儿子最好的爱。
    于是,老韩吩咐保姆,“儿子要什么就给他买什么,不要考虑钱的问题。”
    从小时候起,老韩的儿子穿的衣服、吃的食品、用的玩具等,都是最好的,每年花在他身上的钱至少要几万元。
    老韩跟我讲过这样一件事:
    一天,保姆带儿子去买球鞋。最初,儿子看中了一双价值500多元的双星鞋,保姆出钱给他买了。
    保姆刚付了钱,儿子又相中了一款价值1000多元的李宁牌旅游鞋,他又让保姆买下来。
    接着,儿子又接连看上了另外三双旅游鞋,觉得都很好看,就都让保姆买了。
    就这样,儿子一气买了五双旅游鞋,花了近4000元,他说,周一到周五每天换一双穿。
 老韩无奈地对我讲:“我儿子花钱总这样没节制,看到喜欢的东西就要买,不给他买就哭闹。但他就是不好好学习,这样下去不成了败家子吗?哎,这孩子愁死我了!有钱人也难啊,孩子不好教育。”
    ◇◇◆◇◇◆◇◇◆◇◇
    家境优越的孩子有不学习、花钱无度、任性等毛病,这不是钱的错,而是父母教育的错。
    很多父母努力为孩子创造优越的物质生活,却忽视了孩子做人的教育,忽视了孩子吃苦耐劳、自立自强、爱自己、爱他人等精神方面的教育。这样做的结果,是孩子成了精神乞丐。
    对孩子的教育,要穷物质,富精神,不要在物质上过度满足孩子,而要更注重对孩子做人的教育,注重对其各种精神品质的教育。
    ◇◇◆◇◇◆◇◇◆◇◇
    桐桐班有个小男孩健健,父母都是清洁工人,一家三口租住在不到十平米的平房里。
    健健穿的衣服是表哥穿过的,用的书包、文具都是亲戚们送给他的,他很少有自己的新衣服,新书包和文具等。
    见到同学都穿得漂漂亮亮,用新书包、新文具等,见同学的父母每天开着小车来接,健健很羡慕。
    为此,健健变得很自卑,每天放学总一个人低头向前走,同学跟他打招呼,他也只是敷衍地应答一声。
    后来有一次,我在大街上见到了健健的爸爸,才明白,健健的自卑跟父母的教育态度有很大关系。
    那一次,我听健健爸爸跟他说:“咱跟别人不一样,咱是穷人,能认识几个字就行了,别梦想着成为什么家,那是不可能的。”
    向健健爸爸说明我的身份后,我委婉地告诉他,健健其实也可以成为“家”,只要你相信他、鼓励他。
    然后我又对健健说:“虽然你是穷人,但你一样可以有出息,可以成为科学家或发明家,只要你好好学习。”
    听了我的话,健健的眼睛一亮,嘴角掠过了一丝笑容。
    ◇◇◆◇◇◆◇◇◆◇◇
    我有个高中同学小军,他读高中时家境十分贫寒,体弱的父母常年在家种地,每年收入不过几百元。这点微薄的收入要供养一家四口的所有开销,还要供小军和哥哥上学。
那时,小军住校,虽然离家只有几十里地,但他平时很少回家,因为他舍不得来回坐车的几块钱。
    在学校里,小军是我们班最贫困的一个,也是最刻苦的一个。
    小军每天的饭常常是馒头就咸菜,他很少吃菜,偶尔会买两个素包子吃。
    对小军来说,最可口的食物,是一位好心同学每个月送给他的一瓶辣椒酱,这是同学的妈妈在家里自己做的。
    小军经常一边用馒头沾着辣椒酱吃,一边认真地读书,他吃得津津有味,读得也津津有味。这样的画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激励着我努力学习。
    贫困没有阻碍小军一家人,父母经常教育他和哥哥:“我们人穷但志不穷,你们兄弟俩要好好念书,考上大学,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想要飞多远就飞多远。”
    小军父母的话激励着哥俩,兄弟俩都很争气,两人都以年级前五名的成绩考取了重点大学。
    ◇◇◆◇◇◆◇◇◆◇◇
    富裕不是让孩子幸福的保障,贫穷也不是阻碍孩子成才的障碍。重要的是,父母不要让物质条件成为家庭教育的障碍。
    富要穷养,穷要放养,富裕的家庭不要让孩子躺在安乐窝里享受,贫穷的家庭不要让贫穷成为孩子成长的桎梏。
    无论贫穷或富裕,都可以造就优秀的孩子。关键是,父母要给孩子丰富的精神营养,给孩子驰骋的天地,让他学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幸福生活。
孩子生下来是不一样的——气质不同,教育也要有区别
    知识链接
    气质学说源于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特的体液说,他认为,人体内有四种体液:血液、粘液、黄胆汁和黑胆汁,不同人四种体液比例不同,从而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后来,罗马医生盖伦根据哪种体液在人体内占优势,把人分为四种气质类型: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如多血质的人体液中血液占优势,胆汁质人黄胆汁占优势等。不同气质类型会有不同的行为表现,气质的行为表现遗传成分多,经环境和教育影响,气质的行为表现就会有所变化。
    27.“我女儿反应总是很慢”——鼓励粘液质孩子多参加活动
    一般而言,这种类型的孩子在集体中遵守纪律,也不会惹事,注意力比较集中,做事有一定的持久性,不容易受周围刺激的影响。
    芸芸是桐桐在幼儿园大班时的同学,两个孩子经常一起玩,我和妻子也与芸芸的妈妈成了朋友。
    一天,芸芸妈妈给我打来电话,与我交流关于孩子教育的问题。
    芸芸妈妈说:“我女儿反应总是很慢,做什么都是慢条斯理。她倒是很有耐性,每天早上,我都火烧眉毛了,她还不疾不徐。
    有时,我觉得她很笨,别人十分钟能学会的东西,她要二十分钟、半小时才能学会。而且,我觉得芸芸好像不太关心别人,似乎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我对芸芸这孩子有些了解,以前去幼儿园接桐桐的时候,有时会发现芸芸独自默默地、专注地玩沙子或进行别的活动,我跟她说话时,她也只是微微笑着不说话。
    “你说,芸芸这性格缺点能改变吗?”电话那头,芸芸的妈妈问我。
    “能改变,也不能完全改变。这是你们遗传给她的,她是粘液质气质类型,我们要做的,是发扬她的性格优势,弥补她的性格弱点。”我说。
    ◇◇◆◇◇◆◇◇◆◇◇
    气质是先天遗传的个体心理特征,可分为粘液质、多血质、胆汁质、抑郁质四种类型。
    粘液质的孩子一般比较安静,不张扬,情绪波动不大,动作相对比较迟缓,循规蹈矩。
 一般而言,这种类型的孩子在集体中遵守纪律,也不会惹事,注意力比较集中,做事有一定的持久性,不容易受周围刺激的影响。
    粘液质孩子的缺点是沉默,守旧,固执,不爱讲话,不太关心他人,相对比较冷漠。
    ◇◇◆◇◇◆◇◇◆◇◇
    后来,在我的建议下,芸芸妈妈决定根据女儿的气质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教育措施。
    在家里,芸芸妈和丈夫、婆婆商量好,经常给芸芸举办“演讲会”,鼓励她每次给家人讲一段话或一个故事。
    最初,芸芸妈会引导、帮助女儿准备“演讲会”的话题,教她如何表达得更好。
    比如,带芸芸去公园玩,妈妈会启发她说:“你今天玩的时候,注意看有什么好玩的事情,记住它,并想想怎么把它说出来,晚上演讲会的时候你就可以讲这个。”
    芸芸的演讲会常安排在晚上,一家人吃完饭,芸芸站在客厅中央准备开讲。爸爸、妈妈、奶奶则会坐在旁边,笑着看她,等着她的演讲开始。
    无论芸芸讲得怎么样,无论她讲什么内容,爸爸、妈妈和奶奶都会非常认真地听,并夸奖她讲得好的地方,有时还发给她一些小奖品鼓励她。
    此外,芸芸妈也时常带女儿参加小朋友的集体活动。最初,她和女儿一起加入,等女儿慢慢熟悉了游戏和其他孩子,妈妈就退出,在一旁看着女儿开心地和别的孩子玩。
    慢慢地,芸芸的表达能力越来越好,在其他人面前能坦然自信地讲话,与人交往的能力也越来越强,这给了芸芸信心。如今的芸芸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有了很多好朋友。
    ◇◇◆◇◇◆◇◇◆◇◇
    我的一位初中同学,原本是个做事说话慢的人,他有时会给我们不灵活的感觉,有的同学会嘲笑他笨拙、肉。
    后来,班主任建议这个同学经常打打乒乓球。因为这位同学很崇拜班主任,就听了她的话学习打乒乓球,不久,他还参加了学校的乒乓球队。
    从此,这位同学每天都拉上我陪他打至少半小时的乒乓球,有时是在课外活动时间,有时在中午打,每次我们都打得满头大汗。
    跟他打了一段时间乒乓球,我就不想再打了,因为我更喜欢在课余时间看杂七杂八的书,就不再陪他练。
    这位同学又去找别的同学陪他练球,据说后来他接连换了好几个陪练的。
到期末,我们都惊奇地发现,这个同学的球技班里无人能比,甚至跟老师的水平也不相上下。另一个让我们惊奇的发现是,这位同学说话做事不再那么“肉”,而是利索、干练多了。
    现在想来,那个同学是属于粘液质气质类型的人,而长时间打乒乓球改变了他动作慢、不灵活的弱点。
    ◇◇◆◇◇◆◇◇◆◇◇
    粘液质孩子的特点如稳重踏实、注意力集中、有耐性等,是他能做好事情的优势。父母可把一些需要这些品质的事情交给孩子去做,让他的优点得到发扬,以增强他的自信。
    另外,对粘液质孩子的缺点,父母可鼓励他参加一些相应的活动,以改善孩子这种气质的缺点。如,打乒乓球、短跑、速算、参与交际、参加集体活动等,可以让孩子提高速度、灵活性,提高其与人交往、交谈的技能。
    28.“她做什么都没常性”——培养多血质孩子的耐心
    多血质又称活泼型,多血质的孩子一般对人热情,常能主动与人交谈,灵活机智,容易沟通,好交朋友,上课也不惧怕发言,且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强。
    欣欣是我一位从事出版行业的朋友的女儿,今年14岁,读初中二年级。
    欣欣是个活泼可爱的女孩,虽然只是个孩子,但她表现得很成熟,待人热情大方,见到生人从不拘谨,跟陌生的成人也很容易玩到一起。
    一次,欣欣妈妈带她参加我们的一次郊游。不一会儿,欣欣就成了我们当中的“小明星”,跟参加郊游的每个人都混熟了。
    欣欣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强,很容易与人沟通,而且,她开朗幽默,充满朝气,走到哪里,就把快乐和笑声带到哪里,我们都喜欢上了这个活泼开朗的小女孩。
    当我跟欣欣妈妈表达对她女儿的欣赏时,欣欣妈妈却无奈地摇了摇头说:“哎,你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我这闺女其实有很多缺点,她让我愁死了。”
    “嗨,哪个孩子没有缺点呢?孩子有缺点很正常,欣欣其实有很多优点啊。”我说。
    “这孩子把精力都放在了交朋友、与人胡吹海侃上,但她做什么都没常性,学习也好、做其他事情也好,总是三分钟热度,缺乏耐心。
    这孩子学习学习不行,做家务做家务不行,不管做什么事,常常虎头蛇尾,浮躁、不踏实,除了有一张讨人喜欢的嘴巴,几乎没有让我满意的地方。”
    欣欣妈妈不住地数落女儿的“毛病”,在我眼中很优秀的欣欣在妈妈眼里却成了一个一无是处的“问题孩子”。
◇◆◇◇◆◇◇◆◇◇
    实际上,欣欣是个典型的多血质气质类型的孩子。
    多血质又称活泼型,多血质的孩子一般对人热情,常能主动与人交谈,灵活机智,容易沟通,好交朋友,上课也不惧怕发言,且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强。
    但多血质气质类型的孩子,往往注意力不易集中,兴趣广泛却往往不够稳定持久,做事浮躁、不踏实,怕吃苦。
    ◇◇◆◇◇◆◇◇◆◇◇
    “那欣欣这样的孩子怎样教育才好呢?”朋友虚心地问我。
    “简单说,首先是发挥她的优势长处,再设法弥补她的短处。”我不紧不慢地说。
    “可是,说心里话,我不希望欣欣把太多精力放在交友上。就像今天的郊游,本来我不想带她来,但她知道了我们要聚会,就非要跟着来,我心疼她浪费了学习时间。
    我更希望她把精力多放在学习上,还有一年就中考了,好好读书才是她的正事。我希望她踏踏实实把书读好,将来考个好大学,这才是最重要的。
    可这孩子就是不知道学习,你说这怎么办啊?”欣欣妈妈叹了口气说。
    “尊重孩子的本性,她才会快乐。如果整天把她关在家里闭门读书,不让她交朋友、不让她参加活动,她反而会对学习产生强烈的反感,甚至会厌学。”
    “那孩子就可以不学习了?”欣欣妈妈不解地问。
    “当然不是。我是说,首先要尊重孩子的兴趣,要满足孩子喜欢交友、参加集体活动的需求,让孩子获得快乐和成就感。
    与孩子一起外出吃饭、去公共场所办事,可让孩子尝试去解决相应的问题,也可鼓励她担任班干部、做老师的助手等,让她多做些与人打交道的工作,这对孩子保持快乐的情绪和自信很有帮助。
    在这个基础上,再慢慢引导她如何在学习上用功,如何有张有弛地将学习和课余爱好、日常生活平衡好。”
    欣欣妈妈沉默了一会儿,似乎在思考我的话。
    ◇◇◆◇◇◆◇◇◆◇◇
    “那孩子做事没有常性怎么办?不能就这么听之任之、不管不顾吧?”欣欣妈又一次问我,看得出,她对女儿的教育非常上心。
“这正是多血质孩子需要加强教育的一点,要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培养孩子的耐性和毅力。”见欣欣妈如此虚心,我也表现了“好为人师”的特点。
    “可以让孩子做些需要安静的事情,如剪纸、绘画、书法、做手工艺品等,这些都可以训练孩子的踏实和专注,培养孩子的坚持和耐性。
    你可根据孩子的特点和水平,逐步提高孩子安静工作的时间,逐步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和踏实专注的品质。
    比如,最初可让孩子先安静、不间断地工作20分钟,或先让她达到一个较低的目标,然后逐步延长孩子工作的时间,或给孩子提出较高的目标。
    此外,也要鼓励孩子善始善终地做完一件事,然后再做另一件事。
    如果孩子做到了这些就及时表扬她,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她体验到快乐或成就感。”
    ◇◇◆◇◇◆◇◇◆◇◇
    对于多血质的孩子,除了要发挥他机智灵活、善于交际等优势外,父母也要培养孩子专注、踏实的品质以及稳定的兴趣,培养孩子的耐心和毅力。
    对这些品质的培养,要从简单的做起,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做事的要求和标准。要求孩子做事情要有始有终,并养成做完后检查的习惯。
    只要父母耐心帮助孩子培养集中注意力、做事认真踏实的习惯,多血质孩子的一些弱点就会逐步改善。
    29.“我女儿是个林黛玉”——给抑郁质孩子更多自信
    抑郁质气质的孩子如果教育得好,会聪明细致、踏实、听话、情感细腻。如果教育不好,就会成为胆小、敏感、孤僻、不易适应环境、抑郁悲观的人。
    妻子一大学同学的女儿叫姗姗,刚4岁。姗姗是个很敏感的孩子,动不动就哭鼻子,受到一点委屈就掉眼泪。
    妻子有一次出差去这个同学所在的城市,晚上住在她家。
    那天晚上,到了10点,姗姗还不想睡觉。
    姗姗妈妈想,女儿第二天要去幼儿园,自己要上班,妻子要去办事,就反复催促姗姗去睡觉。
    同学和妻子都打起了哈欠,姗姗还死活不肯睡觉。
    妻子也希望姗姗早些睡觉,就对同学说:“来,我们俩去睡觉,让姗姗自己在这玩吧。”说着她拉着同学进了卧室,并关上了门,留下姗姗一人在客厅。
妻子当时想,姗姗看到别人都去睡了,她自己也会乖乖地去睡。
    可过了很久,同学和妻子在卧室里听着客厅里的动静。但客厅里没有一点声音,也不见姗姗走进卧室。
    这样过了大约十几分钟,同学和妻子走出卧室,她们发现姗姗正在抹眼泪。
    妈妈拉女儿去睡觉,可姗姗猛地甩开了妈妈的手,不断抽泣起来。
    妈妈安慰着女儿,抱起她回到卧室,一边无奈地对妻子说:“我女儿是个林黛玉,经常这样子。”
    直到躺在被窝里,姗姗一直不开心,任我们怎么逗她,她都一副难过的样子。
    ◇◇◆◇◇◆◇◇◆◇◇
    姗姗是抑郁型的气质类型,这种气质的特点是感受性强,多愁善感,性格行为易孤僻,反应迟缓,不善交际,不爱讲话,胆小,刻板内向,善于观察别人易疏忽的细节,想象力丰富。
    抑郁质气质的孩子如果教育得好,会聪明细致、踏实、听话、情感细腻。如果教育不好,就会成为胆小、敏感、孤僻、不易适应环境、抑郁悲观的人。
    ◇◇◆◇◇◆◇◇◆◇◇
    我一位朋友的女儿晓娟也是个抑郁质气质的女孩,但在妈妈的精心教育下,如今15岁的晓娟没有保留抑郁质气质的弱点,而是变成了一个大方优雅的淑女。
    小时候,晓娟被认为是个很“面”的女孩,她受到表扬时常不知所措,受到批评时沉默不语,受了委屈不去辩解,只是一个人默默地掉眼泪。
    晓娟妈妈曾为女儿的“软弱”大伤脑筋,她不希望女儿成长为一个“林黛玉”似的女孩。
    所幸的是,晓娟的大姨是一位对教育比较有研究的教师,她非常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和教育。在大姐的指导和帮助下,晓娟妈妈有针对性地对女儿进行了有效的教育。
    晓娟妈妈首先做的是鼓励女儿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经常肯定她的成绩和进步,培养她的自信。
    比如,晓娟喜欢吃蔬菜,但爸爸却一个劲地让她多吃肉。妈妈鼓励女儿说:“晓娟,你把你的想法说出来,爸爸妈妈才会知道你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
    晓娟写作业很认真,及时完成了作业,妈妈就高兴地表扬她。同时,妈妈会说:“你告诉妈妈,你的作业写得很认真,而且按时完成了,你是不是很开心?”
女儿点头。妈妈则鼓励女儿说:“妈妈也替你高兴,不过,你的感受你要用话说出来,说‘我很开心’,这样妈妈才会知道你是怎么想的。”
    晓娟被其他孩子欺负了,她主动告诉妈妈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妈妈就表扬女儿进步了、能够主动表达自己了。
    就这样,在每日的生活小事中,在一点一滴的交流互动中,晓娟妈妈鼓励女儿学会表达自己,也注意让女儿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绩,帮助她树立自信心。
    ◇◇◆◇◇◆◇◇◆◇◇
    教育女儿时,晓娟妈妈另一件要做的事是,培养女儿的乐观和勇敢,努力让她看到事情的积极面,尤其是在挫折中、在失败中帮助女儿看到希望。
    晓娟妈妈跟我说过这样一件事:
    晓娟4岁时,妈妈带她参加了某早教机构的一个亲子竞赛节目。最终,晓娟和妈妈得了第四名。
    因为没得第一名,晓娟伤心地哭了。颁奖的时候,晓娟在台上抽泣了很久,任主持人怎么安慰都不行。主持人问她话的时候,她也是闭口不答,只是不停地抽泣、抹眼泪,看得台下的观众很心疼。
    见女儿如此伤心,妈妈蹲下来,问她:“咱们没得第一名,你是不是很伤心?”
    妈妈这句话让女儿更难过,她更厉害地抽泣起来。妈妈将女儿抱在自己的怀里,拍打着她的后背,任她哭。
    最后,妈妈对晓娟说:“宝贝,其实你已经很棒了。你看,那么多小朋友都没有资格参加比赛,还有那些得第五名、第六名、第七名的小朋友,他们都没有宝宝棒呢,你说是不是?
    我们第一次参加比赛就得了第四名,下一次比赛我们一定能拿到第一名。你说呢?”
    妈妈的安慰和鼓励让晓娟逐渐平静了情绪,当主持人把奖品递给她的时候,她脸上露出了羞涩的笑容。
    ◇◇◆◇◇◆◇◇◆◇◇
    抑郁质气质的孩子更需要父母的理解和鼓励,父母要给予他更多的关爱,对他要有足够的耐心,经常与他交流。
    父母要帮助抑郁质孩子学习如何表达自己,鼓励他勇敢地表现自己,多看到他的成绩和进步,帮助孩子树立自信。
    父母要帮助孩子看到事情的积极面,培养他的乐观、豁达和勇敢等品质。此外,要鼓励孩子多与人交往,培养其与人交往的能力。
30.“乱发脾气会不长个”——教胆汁质孩子学会约束自己
    对胆汁质孩子的教育,要发扬其热情、勇敢、爱活动、思维敏捷等优点,同时,要克服其粗心急躁、马虎、爱惹是生非的毛病。
    一位网友曾发邮件向我讲述了教育儿子时的无奈。
    这位网友说,丈夫是个脾气火爆的人,而她的儿子,小小年纪也养成了火爆的脾气。
    她的儿子只有三岁半,至今还没好好上过幼儿园。因为他到了幼儿园,稍不如意就大发脾气,打人,或乱摔、乱扔东西。
    为此,幼儿园其他孩子、孩子的家长及老师都有些怕他,担心他会伤害别的孩子。妈妈三天两头被叫到幼儿园,大都是因为儿子发脾气、打了别人。
    最后,家人干脆不再让他上幼儿园。
    妈妈希望严格要求儿子,但爷爷奶奶和爸爸都心疼儿子,只要妈妈一教训儿子,不是爷爷护着,就是奶奶护着。
    时间久了,儿子在家就谁也不怕,非常霸道、猖狂,稍不如意,就顺手拿起水杯或爸妈的手机扔出去,或者抄起电视遥控器等物品往人身上打。
    爷爷奶奶疼孙子,见他发脾气,也只是一笑而过,时时处处谦让孙子,孙子一采取过激行为,老两口就马上满足他。
    一次,爷爷逗孙子玩,结果孙子恼了,打了爷爷一个嘴巴。爷爷不仅没生气,反而笑呵呵地说:“你小子长本事了,真厉害啊。”
    ◇◇◆◇◇◆◇◇◆◇◇
    这个孩子属于胆汁质气质类型。胆汁质,又称不可抑制型或斗士型。这种孩子情绪亢奋、强烈,外向、刻板、不灵活,易激怒、冲动。
    但这类孩子直率热情,精力旺盛,反应速度快,思维敏捷,喜欢说话,爱活动。
    对胆汁质孩子的教育,要发扬其热情、勇敢、爱活动、思维敏捷等优点,同时,要克服其粗心急躁、马虎、爱惹是生非的毛病等。
    ◇◇◆◇◇◆◇◇◆◇◇
    胆汁质的孩子如果事情不顺心,就会乱发脾气,父母要帮助孩子克服动不动就乱发脾气的毛病。
    我的一位朋友,她4岁的儿子特别爱发脾气。这天,妈妈见儿子心情很好,就跟他很随意地聊起了天。
    “妈妈觉得你很爱发脾气,这样不仅让别人难过,对你自己也很不好哦。”妈妈说。
“嗯?为什么?”儿子好奇地问。
    “人发脾气的时候,身体里面会产生一种有毒的东西,这种有毒的东西很厉害,它会伤害你的心、肝、肺、脾。如果毒素很多,就可能会让你生病,你的肚子可能会很疼呢。”
    “就像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的肚子里一样吗?疼得打滚?”
    “对。而且,对小孩子来说,乱发脾气还会导致他不长个,你想,你身体里的毒素那么多,压得人能长个吗?如果你去踢球或者跑步,这些毒素就会出来,你就能长个了。”
    儿子笑了,他特别想长大个,因为他觉得爸爸很高大,是个英雄,他要长得像爸爸一样高大。所以,他对妈妈说:“我以后不乱发脾气了,我要长大个。”
    “对,不能乱发脾气,你要是不开心了,就告诉妈妈,妈妈帮助你,或者我们去踢球、跑步,好不好?”
    儿子点头答应了。
    此后,儿子要发脾气的时候,妈妈就会笑着说:“不想长大个了?”听到妈妈的话,儿子就知道自己不该乱发脾气了,转而跑出去踢球或做其他事情。
    ◇◇◆◇◇◆◇◇◆◇◇
    这位朋友的儿子除了爱发脾气、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外,还有一些胆汁质气质的人常有的毛病,如做事没耐心,不踏实,马虎等。
    对此,我的朋友也在咨询了有关专家后,采取了有效的教育措施。
    除了经常带儿子进行体育锻炼,或做些消耗体力的家务活外,这位朋友还不时地引导儿子做一些需要安静和耐心的工作,如折纸、绘画、写字、下棋等。
    说起来,我这位朋友是位有幽默感的人,她跟我讲起一次教儿子耐心作画的事情。
    一天,儿子说要给爸爸画像,妈妈在一旁观看。
    儿子先画了一个长长的椭圆形,说这是爸爸的脸。
    妈妈一看,笑了,说:“哈哈,爸爸成了长颈鹿,他会不高兴的。我们把爸爸画成老虎的脸好不好?老虎的脸是圆的。”
妈妈把着儿子的手,重新画,却不小心画成了近乎三角形。
    “哈哈,爸爸的下巴是尖的,小心他亲你的时候,尖下巴扎到你。就像这个桌子角亲你一样,会疼的。”妈妈一边指着桌角,一边说。
    儿子又笑,妈妈和儿子又重新画,直到画出了近似圆形的爸爸的脸。
    同样,给爸爸画眼睛、鼻子、身子、胳膊等,几乎都经历了这样好笑、好玩的修改过程。
    就这样,母子俩一说一笑,将爸爸的画像改来改去,画了一张又一张,原本坐不住、不踏实的儿子,这一次和妈妈画了整整一个小时。
    ◇◇◆◇◇◆◇◇◆◇◇
    教孩子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是父母在教育胆汁质孩子时的重要任务。父母要注意疏导孩子的情绪,帮助孩子通过适当的方式如体育活动、家务劳动等将旺盛的精力、不良的情绪释放出来。
    此外,父母还要训练孩子做些需要静心和耐心的工作,如手工、绘画、下棋等,让孩子能够静下来,培养孩子的耐心和做事认真、细心、踏实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