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维修清单表格:[原创] 一个“问题学生”的教育案例-欧东栗的博客专栏 - 班主任之友-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5 01:45:27
 一个“问题学生”的教育案例                         
                        浙江苍南宜山高级中学   欧东栗

一、症状描述
   陈杭(化名),16岁, 2003年9月加入由我们的高一普通班。他是个独生子,上小学二年级时,父母就离异至今。他个性复杂,脑子很灵,尤其爱好读历史、科技书籍,因此,他的知识面要明显广于其他学生。对某些问题的见解,虽然比较偏激,但常有令人欣赏之处。他脾气大,容易情绪化,纪律散漫,常惹事,对人缺乏友善,没有好朋友。学业基础较好,潜力大,但学习态度极不端正,因而成绩一般。
这种极不稳定的心理和学习状况,使得陈杭做出了许多与常人不同的表现。他明知自己错了,但总要跟别人较劲,与别人对抗得越激烈,越能享受到快乐。有一回,轮到他值日,他无故脱逃,被生活委员发现后,不听她的劝导,还当众羞辱她,坚决要回家。老师和家长跟他谈过几回,但他屡教不改,别人找出他的问题,他却反唇相讥,指出别人的缺点,为自己支起保护伞。

二、归因分析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了解,我从科任老师和其他学生那里掌握了更多有关陈杭的信息,然后开始走访他家和他小学时的班主任。通过了解,我们发现造成陈杭“心理失衡”以致难以合群的个性的原因是多元的,但主要是不良的家庭教育和生活环境。
陈杭是个独生子,打小开始,父母的感情一直不和,当他读小学三年级时,他的父母就因感情破裂而离异了,他被法庭判给了父亲。离婚前他父亲已经因经商不利而破产,离婚后更无力抚养自己的儿子。所以,他的父亲只能将陈杭寄托在他年迈的奶奶家里——老人院里的一个小间套房。父亲没文化,很少与儿子进行过心理沟通,而且时常要外出打工,所以陈杭的生活和学习问题只能由爷爷和奶奶来料理。爷爷和奶奶对孙子总是过于宠爱、放任的,凡事都依陈杭的,于是陈杭在家一直处在以我为尊的轴心位置。陈杭说饭菜不好,爷爷就给他十快钱去吃食堂。陈杭通宵看电视,奶奶就依他在客厅里看个够。陈杭说晚上在同学家里玩不回家,爷爷也都答应他。只要大人有一点不顺从他,他便翻脸不人人,肆意指责对方。因此,每当陈杭在学校里得罪同学时,对方只能避而远之,因为他是一个“不讲理”的人。
陈杭的母亲是个能力强,虚荣心盛,自私自利的女人,她爱自己的儿子,极力要为儿子创造好的读书环境,但又好逸恶劳,常恨自己的丈夫不争气,并时常在自己的儿子面前灌输一些不尊重他父亲和爷爷奶奶的话。由于陈杭更喜欢听妈妈的话,所以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不正确的社会交往心理。怀疑别人的善良和好意,深信一带枭雄曹操的名言“宁可天下人负我,不可我负天下人”,并以此来主导自己的人际交往。
此外,由于陈杭天资聪颖,成绩好,人也长得可爱,所以上小学时深得老师的宠爱。老师让他当班干部,千方百计地迎合他的口味。即使陈杭在班里经常惹事,老师还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很少严厉地责备他。这种明显扭曲的学前教育也为陈杭日后心理问题的产生埋下了祸根。
三、化解策略
(1)齐抓共管   以诚感化
     对陈杭这样的学生仅仅依靠班主任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多管齐下,“综合治理”。了解了他的家庭状况后,我多次走访了他爷爷奶奶家,并分别和他父母进行了沟通。我发现他爷爷和奶奶两位老人年事都较高,不具备抚养少年的能力,而且和陈杭一起住在老人院里一间不及一百平方的又破旧又阴暗的套房里,生活条件比较落后。我就找他父亲谈话,向他解释了为未成年人创造一个良好和谐的家庭环境的重要意义,要求他尽快将孩子接回来住在老家里,由自己亲自抚养。得知他父亲当时生活困难,入不敷出,我就通过申请帮陈杭减免了学杂费。同时,我还多次联系了陈杭妈妈这一关键人物,告诉她母亲对于子女在人生道路上的神圣地位,我能理解所有父母强烈的爱子之心,但爱一定要有正确的方式和价值指导。鉴于他父母二人已难破镜重圆,我郑重请求他们最好能多找机会带孩子出来聚一聚,彼此坦诚布公地交流自己的心境,使孩子能理解做父母的无奈的选择,而不受他们这段不和谐的感情旅程的影响;也让陈杭可以再次重温亲情的温暖,过滤自己心中的阴影。“解铃还须系铃人。”没想到陈杭的亲人都十分理解我的良苦用心,也积极地配合我的工作,为我的学校教育工作打好了后方基础。
    我和陈杭进行过多次深入地交流。他不是一个简单的孩子,悟性高于其他学生,而且知识面较广。我知道他极关心自然怪象,如百幕大三角地带、宇宙黑洞等,凭着自己平时的阅读和积累,我能跟他做较深入的交流,若有疑难,我便和他一起到图书馆或上网查询资料,在答疑解惑中师生共同学习,也融洽了彼此的关系,提高了他求知的热情。他喜欢读历史,对历史人物多有自己的评价,但这些评价多有偏激之处,明显的带有自己成长的阴影。对历史我也有兴趣。有一次谈及曹操的“人生哲学”,他说曹操具备“宁可天下人负我,不可我负天下人”魄力,才能纵横天下,成就伟业。我说曹操的谋略和魄力的确令人惊叹,其极端的“人生哲学”是迎合了那个乱世的潮流,使他成就了大业,但其人格品质却令人不敢恭维,他不分青红皂白地杀死好友吕伯奢一家,还有他为父报仇竟大肆屠城等则超出了一个英雄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我们读历史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不能被历史所蒙蔽,误入歧途。这一次次的思想交流使陈杭逐渐地改变了当初那种固执的想法,对别人多了几分友善和热情。

(2)尊重人格  耐心激励
    表面坚强,内心脆弱的人,往往比常人更需要尊重和关怀。“问题学生”的心理比别人要多几分敏感,他们常常将一颗渴望被关注和被尊重的心灵裹藏在密麻麻的针刺外壳里。只有充分尊重他们的人格,才能慢慢走近他们的心灵,唤醒他们那份被遮蔽的良知和自信。
在学生面前,我从未将陈航以“问题学生”对待,无论是课堂学习还是课外生活,我总是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有一次陈杭课间在教室里玩闹,故意踢坏一位同学的凳子。我没有马上当众训斥他,而是把他带到一个安静的地方,让他反省自己的错误,然后让他主动向别人道歉。下午上学前,他还从家里带来了工具修好了那张凳子。陈杭知识面较广,上课时我常常叫他发言,若有满意的答案,我和同学们都会报以热烈的掌声。有一次他写了一篇好文章,我就推荐他投稿给报社。这一个个细节的温暖,使他自信心大增,也学会了自我约束,得到了同学们的信任和喜爱。
(3)量才而用   建立威信
    虽然陈杭集体观念薄弱,但点子多,会策划。我就推荐他任班级宣传委员,负责收集宣传栏的资料和安排活动课的内容。他十分喜欢这项工作,积极收集资料,精心布置,和另外两位同学一起努力,把教室里的宣传栏打点得有形有色,精彩纷呈。每期宣传内容都引来同学们驻足欣赏。他巧妙地把活动课“分地到人”,让各个小组自己安排专题去上。他自己则主持监督和评比工作。
陈杭出色地组织领导才能让其他同学刮目相看,也赢得了大家对他的尊重和欣赏。同学们的支持和赞扬又使他的集体观念极大地增强,各方面日益进步。
四、收获与反思
经过一年的努力,陈杭的“问题”都已得到明显地好转。他基本上能克制自己不良的情绪,同学关系也相处得较好,和父母之间的交流也大大增多了,学习成绩也进步了,在工作上已经成为我的得力助手。
对此,我获得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1、要特别重视“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决不能漠视他们的存在。
    毫无疑问,教育好一个“问题学生”肯定要比教育好其他学生付出更多的辛劳,而且大多“问题学生”的思想、心理、行为习惯已造成偏差定势,要转变并非易事。许多老师常比较功利地认为与其花那么多时间去管好一个“问题学生”,不如把这些时间用来培养好生,便轻易地放弃了那些更值得关注的学生。只有从人格和权益上更加重视这些“问题学生”,并以高度的责任心,去持之以恒地做好转化工作,我们才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成果,而这种回报往往比其他的收获更令人欣慰自豪。许多优秀的教育家,都是在改造“问题学生”上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为个体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去反省吗?
2、要动员各方力量,共同搞好“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
    每个“问题学生”的产生都有其多元的因素:社会的、家庭的、学校(班级)的;过去,现在的,甚至各种原因之间错综复杂。我们要将问题置于更加广阔的背景上去考量,追根溯源,权衡轻重,标本兼治。当然,在实际工作中,笔者深感个人力量微弱,当然,面对复杂的社会性问题和学校管理工作中制度性的弊端,哪怕我们竭尽全力地去鼓与呼,最终却只能让自己的努力如石沉大海,茫然无助。但是,虽然我们无力彻底改变社会、学校或家庭的环境,但我们还是应当以最大的诚意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并把自己的无奈和苦衷告诉,当事人。要充分动用班级的资源,让其他学生一起来帮助“问题学生”的成长,这也是建设和谐的班级文化的有益契机。
3、要注重工作策略,注意从细节中发掘育人的契机。
    在充分调查了解“问题学生”的前提上,要认真思考教育转化的策略,有计划地开展工作,又要注意转化工作中的偶然性因素,利用好细节,如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个举动,或在课间发生的一场风波,或是作业本中一个异样的痕迹,等等,细心的老师往往能从中找到问题的突破口,进而巧妙地解决问题。